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房地產行業智能化建筑設計與裝修方案TOC\o"1-2"\h\u21549第一章智能化建筑設計概述 2313811.1智能化建筑的定義與特點 2481.1.1智能化建筑的定義 256571.1.2智能化建筑的特點 3278111.2智能化建筑的發展趨勢 3150731.2.1技術創新 3190781.2.2產業融合 373381.2.3政策支持 347191.2.4市場需求 3241281.3智能化建筑與傳統建筑的比較 3241631.3.1設計理念 3129031.3.2建筑功能 3316171.3.3運維效率 4188011.3.4節能環保 4148091.3.5用戶體驗 46181第二章智能化建筑設計原則與標準 4297362.1智能化建筑設計原則 4110312.1.1人本原則 4221012.1.2環保原則 445262.1.3創新原則 4247932.2智能化建筑設計標準 516392.2.1國家標準 5226572.2.2行業標準 5261312.2.3企業標準 533722.3智能化建筑評價體系 5220522.3.1評價指標 5305682.3.2評價方法 5149162.3.3評價周期 627687第三章智能化建筑結構設計 6235013.1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 6242843.2智能化建筑結構設計方法 6311973.3結構安全與智能化技術的融合 711711第四章智能化建筑設備選型與布局 7284374.1智能化建筑設備分類 743724.2設備選型原則與方法 8169634.3設備布局與優化 819868第五章智能化建筑電氣設計 8249795.1電氣設計的基本要求 829705.2電氣系統智能化設計 910085.3電氣安全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 932541第六章智能化建筑給排水設計 10191316.1給排水設計的基本要求 10131576.1.1設計原則 10199796.1.2設計內容 1068126.2給排水系統智能化設計 10204936.2.1智能化設計目標 10195216.2.2智能化設計方法 10307806.3給排水安全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 10286596.3.1給排水安全措施 11157566.3.2智能化技術應用 1132632第七章智能化建筑暖通設計 1178707.1暖通設計的基本要求 1187667.1.1設計原則 116267.1.2設計內容 12137397.2暖通系統智能化設計 1293987.2.1智能化控制系統 12288997.2.2智能化設備 12261467.3暖通安全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 12184337.3.1安全防護措施 12124837.3.2智能化技術應用 124560第八章智能化建筑裝修設計 1323988.1裝修設計的基本原則 13195888.2裝修材料選擇與智能化應用 13224868.3裝修風格與智能化技術的融合 14260第九章智能化建筑項目管理與施工 1419789.1項目管理的基本流程 144559.2施工技術與智能化應用 15272049.3項目質量與安全控制 1526961第十章智能化建筑后期運維與維護 161979210.1后期運維的基本要求 16762810.2智能化運維系統的構建與應用 16591310.3建筑維護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 16第一章智能化建筑設計概述1.1智能化建筑的定義與特點1.1.1智能化建筑的定義智能化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設計、施工、運維及使用過程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實現建筑設備、設施及環境智能化管理的建筑。它將建筑作為一個整體,通過集成創新,實現建筑的高效、節能、環保、舒適和安全。1.1.2智能化建筑的特點(1)高度集成:智能化建筑將各種建筑設備、設施及環境信息進行高度集成,形成一個統一的智能化管理系統。(2)智能化控制: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對建筑設備、設施及環境的實時監控與控制,提高建筑運行的效率和安全性。(3)節能環保:智能化建筑在設計、施工和使用過程中,注重節能環保,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4)舒適安全:智能化建筑提供舒適、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5)信息共享:智能化建筑通過信息共享,實現建筑內部各系統之間的協同工作,提高建筑運維效率。1.2智能化建筑的發展趨勢1.2.1技術創新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智能化建筑將不斷引入新技術,實現建筑設備、設施及環境的智能化管理。1.2.2產業融合智能化建筑將促進建筑、信息、能源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建筑行業的轉型升級。1.2.3政策支持我國高度重視智能化建筑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智能化建筑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1.2.4市場需求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智能化建筑的需求日益增長,市場潛力巨大。1.3智能化建筑與傳統建筑的比較1.3.1設計理念智能化建筑在設計過程中,更加注重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現代科技的應用,強調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生。而傳統建筑則更多地關注建筑本身的造型、結構和功能。1.3.2建筑功能智能化建筑在功能上具有更高的智能化水平,能夠實現對建筑設備、設施及環境的實時監控與控制。傳統建筑則主要依靠人工進行管理和維護。1.3.3運維效率智能化建筑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對建筑設備、設施及環境的自動化管理,提高了建筑運維效率。傳統建筑則依賴人工進行運維,效率相對較低。1.3.4節能環保智能化建筑在設計、施工和使用過程中,注重節能環保,降低能源消耗。傳統建筑在節能環保方面則相對滯后。1.3.5用戶體驗智能化建筑提供舒適、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傳統建筑在用戶體驗方面則有所欠缺。第二章智能化建筑設計原則與標準2.1智能化建筑設計原則2.1.1人本原則智能化建筑設計應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人的需求和使用習慣,創造舒適、安全、便捷的居住和工作環境。在設計中,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滿足基本使用需求:包括空間布局、功能分區、交通組織等,保證建筑內部空間的合理性和使用便捷性。(2)關注人性化設計:如無障礙設計、智能家居系統等,提高建筑的使用舒適度。(3)注重心理健康:通過綠化、景觀、采光等設計,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2.1.2環保原則智能化建筑設計應遵循環保原則,注重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具體包括:(1)綠色建筑設計:采用環保材料、節能技術,降低建筑能耗。(2)可再生能源利用: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雨水收集與利用:合理規劃雨水收集系統,實現雨水資源的循環利用。2.1.3創新原則智能化建筑設計應注重創新,引入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提升建筑品質。以下為創新原則的具體表現:(1)智能化技術應用:如智能家居、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等。(2)新型建筑結構:如模塊化、裝配式建筑等。(3)綠色建筑技術:如綠色屋頂、立體綠化等。2.2智能化建筑設計標準2.2.1國家標準我國已發布了一系列關于智能化建筑設計的國家標準,如《智能化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17)、《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規范》(GB503392013)等。這些標準對智能化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設計方法、驗收標準等進行了明確規定。2.2.2行業標準除國家標準外,各行業也根據自身特點制定了相應的行業標準。如《住宅智能化系統設計規范》(JGJ1302014)、《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規范》(JGJ2972013)等。2.2.3企業標準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和發展方向,制定相應的企業標準。企業標準應不低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并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2.3智能化建筑評價體系2.3.1評價指標智能化建筑評價體系主要包括以下評價指標:(1)建筑功能:包括空間布局、功能分區、交通組織等。(2)智能化水平: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等。(3)節能環保:包括綠色建筑設計、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水收集與利用等。(4)創新能力:包括新型建筑結構、綠色建筑技術等。2.3.2評價方法智能化建筑評價方法可分為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兩種。(1)定量評價:通過數據分析和計算,對建筑的功能、智能化水平、節能環保等方面進行量化評價。(2)定性評價:通過專家評審、用戶體驗等方式,對建筑的創新能力、舒適度、環保性等方面進行定性評價。2.3.3評價周期智能化建筑評價周期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般為13年。評價周期內,應對建筑的功能、智能化水平、節能環保等方面進行定期評估,以保證建筑品質的持續提升。第三章智能化建筑結構設計3.1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智能化建筑結構設計,首先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滿足使用功能:建筑結構設計應滿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包括空間布局、承載能力、舒適度等方面的要求。(2)安全可靠:結構設計應保證建筑物的安全性,包括抗地震、抗風、抗火災等災害能力,以及結構本身的穩定性。(3)經濟合理:在滿足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結構設計應追求經濟合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4)美觀和諧:建筑結構設計應考慮美觀和諧,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提升建筑物的整體形象。(5)綠色環保:結構設計應注重綠色環保,采用環保材料,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3.2智能化建筑結構設計方法智能化建筑結構設計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參數化設計:通過參數化設計,實現建筑結構的模塊化和標準化,提高設計效率。(2)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運用CAD技術,對建筑結構進行可視化表達,方便設計師進行修改和優化。(3)結構優化設計:采用結構優化算法,對建筑結構進行優化,使其在滿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功能。(4)智能化分析:利用智能化分析軟件,對建筑結構進行力學、穩定性等方面的分析,評估結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虛擬現實技術: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建筑結構的實際效果,為設計師提供直觀的感受。3.3結構安全與智能化技術的融合結構安全與智能化技術的融合,是智能化建筑結構設計的關鍵環節。以下為幾個方面的融合策略:(1)安全監測:在建筑結構中設置傳感器,實時監測結構的健康狀況,如位移、應力、溫度等參數,為結構安全評估提供數據支持。(2)智能化預警: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分析,發覺潛在的安全隱患,及時發出預警,提醒相關部門采取措施。(3)結構自修復:利用智能化技術,對建筑結構進行自修復,如采用智能材料,實現結構的自我修復功能。(4)結構優化調整:根據監測數據和智能化分析結果,對建筑結構進行調整,提高其安全性和穩定性。(5)智能化運維:通過智能化運維系統,對建筑結構進行實時監控,保證其長期安全穩定運行。通過以上策略,實現結構安全與智能化技術的融合,為我國房地產行業智能化建筑結構設計提供有力支持。第四章智能化建筑設備選型與布局4.1智能化建筑設備分類智能化建筑設備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樓宇自控系統、智能照明系統、智能安防系統、智能家居系統、智能能源管理系統等。各類設備在功能上相互協作,共同構建起智能化建筑的整體框架。(1)樓宇自控系統:主要包括空調、新風、給排水、電梯等設備的監控與控制,實現建筑設備的自動化運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智能照明系統:通過智能傳感器、控制器等設備,實現照明設備的自動調節,提高照明效果,降低能源消耗。(3)智能安防系統:包括視頻監控、門禁、報警等設備,實現建筑安全防范的自動化和智能化。(4)智能家居系統:主要包括家電控制、環境監測、遠程控制等設備,為用戶提供舒適、便捷的居住環境。(5)智能能源管理系統:通過對建筑能源的實時監測、分析和管理,實現能源的優化配置,降低能源成本。4.2設備選型原則與方法設備選型應遵循以下原則:(1)可靠性:設備應具備穩定的功能,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2)先進性:設備應采用先進的技術,滿足智能化建筑的發展需求。(3)兼容性:設備應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便于與其他系統設備互聯互通。(4)可擴展性:設備應具備一定的擴展能力,適應建筑規模的擴大和功能升級。設備選型方法如下:(1)調研市場需求,了解各類設備的功能、價格、售后服務等信息。(2)結合建筑規模、功能需求,制定設備配置方案。(3)對比分析各類設備的技術參數,選擇滿足要求的設備。(4)考慮設備的投資成本、運行成本和維護成本,進行經濟性分析。4.3設備布局與優化設備布局應遵循以下原則:(1)合理性:設備布局應考慮建筑空間結構,保證設備安裝、維護的便捷性。(2)安全性:設備布局應滿足消防、安防等安全要求,保證人員生命財產安全。(3)美觀性:設備布局應與建筑風格相協調,提升建筑整體視覺效果。設備布局優化方法如下:(1)分析建筑空間,確定設備安裝位置。(2)考慮設備間的互聯互通,優化設備布線。(3)利用虛擬現實、三維建模等技術,模擬設備布局效果。(4)根據實際運行情況,調整設備布局,提高系統運行效率。第五章智能化建筑電氣設計5.1電氣設計的基本要求電氣設計是智能化建筑的核心環節,其基本要求如下:(1)遵循相關法規和標準:電氣設計應嚴格遵循國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和規范,保證電氣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2)滿足功能需求:電氣設計應充分考慮建筑的使用功能,為各類設備和系統提供穩定的電源和信號傳輸,滿足用戶需求。(3)節能環保:在電氣設計中,應采用高效節能的電氣設備和技術,降低能耗,減少環境污染。(4)智能化集成:電氣設計應與智能化系統集成,實現各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工作,提高建筑智能化水平。5.2電氣系統智能化設計電氣系統智能化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智能配電系統:通過采用智能配電柜、智能開關等設備,實現對電力系統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故障診斷和預警,提高供電可靠性。(2)智能照明系統: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實現燈光的自動調節、節能控制等功能,提高照明效果和舒適度。(3)智能安防系統:通過安裝監控攝像頭、報警探測器等設備,實現對建筑內外安全狀況的實時監控,保證人員和財產安全。(4)智能樓宇自控系統:采用樓宇自控系統,實現對建筑設備(如空調、電梯、水泵等)的實時監控和控制,提高設備運行效率和節能功能。5.3電氣安全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電氣安全是智能化建筑電氣設計的重要關注點,以下為電氣安全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1)電氣安全檢測:采用智能電氣安全檢測設備,對電氣系統的絕緣、接地、漏電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測,保證電氣安全。(2)短路保護:在電氣設計中,應合理配置短路保護裝置,降低短路故障對電氣設備和人員安全的危害。(3)過載保護:通過設置過載保護裝置,實現對電氣設備的過載保護,防止設備損壞和火災。(4)電氣火災監測與預警:采用電氣火災監測系統,實時監測電氣線路的運行狀態,及時發覺火災隱患并發出預警信號。(5)智能化應急照明:在火災等緊急情況下,智能應急照明系統能夠自動啟動,為人員疏散提供照明保障。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智能化建筑的電氣安全功能,為用戶提供舒適、安全的居住環境。第六章智能化建筑給排水設計6.1給排水設計的基本要求6.1.1設計原則在智能化建筑給排水設計中,應遵循以下原則:(1)滿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美觀要求;(2)保證給排水系統的安全、可靠、經濟、環保;(3)遵循相關法規、規范和標準;(4)考慮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提高給排水系統的智能化水平。6.1.2設計內容給排水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給水系統:包括水源選擇、給水方式、給水管網設計、水處理設施等;(2)排水系統:包括排水方式、排水管網設計、污水處理設施等;(3)雨水排放系統:包括屋面雨水排放、地面雨水排放、雨水收集利用等;(4)智能化控制系統:包括監測、控制、報警等。6.2給排水系統智能化設計6.2.1智能化設計目標智能化建筑給排水設計的目標是實現對給排水系統的實時監控、自動調節、故障預警和遠程控制,提高給排水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6.2.2智能化設計方法(1)采用先進的傳感器、控制器和執行器,實現給排水系統的實時監測和控制;(2)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給排水系統運行數據進行分析,優化系統運行;(3)構建給排水系統智能化平臺,實現遠程監控、故障預警和運維管理;(4)與其他智能化子系統進行集成,實現建筑物的智能化管理。6.3給排水安全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6.3.1給排水安全措施為保證給排水系統的安全運行,應采取以下措施:(1)設置水質監測裝置,實時監測水質指標,保證水質達標;(2)設置水位監測裝置,實時監測水位變化,防止溢流和倒灌;(3)設置壓力監測裝置,實時監測給水管網壓力,防止爆管;(4)設置溫度監測裝置,實時監測給水溫度,防止結冰和燙傷。6.3.2智能化技術應用(1)智能節水:通過智能化控制系統,實時監測用水情況,實現用水量的優化分配,降低水資源浪費;(2)智能排水:根據實時監測的排水量和水質指標,自動調節排水泵的運行狀態,實現高效排水;(3)智能故障預警:通過監測系統運行數據,實時分析并預警潛在故障,提高運維效率;(4)智能遠程控制: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對給排水系統的遠程監控和運維管理,提高運維效率。通過以上措施,智能化建筑給排水設計為建筑物提供了安全、高效、環保的給排水系統,為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第七章智能化建筑暖通設計7.1暖通設計的基本要求7.1.1設計原則在智能化建筑暖通設計中,應遵循以下原則:(1)以人為本,注重舒適性與健康性。保證室內空氣質量、溫濕度、噪音等指標滿足人體舒適需求。(2)高效節能,降低能耗。選用高效節能的設備,優化系統設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安全可靠,易于維護。保證系統運行安全,降低故障率,便于日常維護與管理。(4)智能化控制,實現個性化需求。根據用戶需求,采用智能化控制策略,實現個性化舒適體驗。7.1.2設計內容暖通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確定室內空氣質量、溫濕度、噪音等指標。(2)選擇合適的空調、供暖、通風設備。(3)設計空調水系統、風系統、冷熱源系統等。(4)進行管道、閥門、控制系統等的設計與選型。7.2暖通系統智能化設計7.2.1智能化控制系統智能化控制系統包括以下方面:(1)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參數的實時監測與控制。(2)根據室內外環境變化自動調節空調設備運行狀態。(3)實現設備的遠程監控與控制。(4)數據采集與存儲,便于后期分析與應用。7.2.2智能化設備智能化設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智能空調器:具備自動調節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功能。(2)智能新風系統:根據室內空氣質量自動調節新風量。(3)智能熱泵:實現高效節能的供暖與制冷。(4)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測室內外環境參數。7.3暖通安全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7.3.1安全防護措施在智能化建筑暖通設計中,應采取以下安全防護措施:(1)電氣安全:保證電氣設備、線路符合國家標準,降低火災風險。(2)設備安全:選用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設備,防止設備故障引發。(3)防凍措施:合理設置防凍措施,防止管道、設備凍裂。(4)泄漏檢測:安裝泄漏檢測系統,及時發覺并處理泄漏。7.3.2智能化技術應用在暖通安全方面,智能化技術主要應用于以下方面:(1)火災報警與聯動控制系統:實時監測火源、煙霧等火災隱患,及時發出報警并啟動滅火設備。(2)氣體檢測與報警系統:實時監測室內有害氣體濃度,發覺異常及時報警。(3)智能疏散指示系統:在火災等緊急情況下,自動切換疏散指示燈,引導人員安全疏散。(4)遠程監控系統:實時監控暖通設備運行狀態,發覺異常及時處理。第八章智能化建筑裝修設計8.1裝修設計的基本原則在智能化建筑裝修設計中,以下基本原則是保證裝修質量與智能化技術應用的關鍵:(1)以人為本:在裝修設計中,應以滿足用戶需求為核心,充分考慮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等因素,為用戶提供舒適、便捷的居住環境。(2)綠色環保:在裝修過程中,應選用環保材料,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同時注重室內空氣質量,保證用戶身心健康。(3)智能化引領:將智能化技術融入裝修設計,提升建筑物的智能化水平,實現家居生活的智能化、便捷化。(4)可持續發展:在裝修設計中,應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注重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節約,降低能源消耗。8.2裝修材料選擇與智能化應用(1)裝修材料選擇在選擇裝修材料時,應考慮以下因素:1)環保功能:選擇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無污染的裝修材料;2)功能指標:根據不同功能區域的需求,選擇具有相應功能指標的材料;3)美觀性:選擇與整體裝修風格相協調的材料;4)耐用性:選擇耐用、易清潔的材料,降低后期維修成本。(2)智能化應用在智能化建筑裝修設計中,以下方面可以實現智能化應用:1)智能家居系統:通過智能家居系統,實現燈光、窗簾、空調等設備的遠程控制,提高生活品質;2)智能安防系統:安裝監控攝像頭、門禁系統等,保障住宅安全;3)智能環境監測:通過環境監測設備,實時監測室內溫濕度、空氣質量等,為用戶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4)智能音響系統:集成智能音響設備,實現音樂、語音等功能,提升生活娛樂體驗。8.3裝修風格與智能化技術的融合在智能化建筑裝修設計中,裝修風格與智能化技術的融合是關鍵環節。以下措施可以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1)風格選擇:根據用戶喜好和需求,選擇與之匹配的裝修風格,如現代簡約、中式古典等;(2)智能化設備布局:在裝修設計中,充分考慮智能化設備的安裝位置,使其與整體風格協調;(3)色彩搭配:在色彩搭配上,將智能化設備的顏色與裝修風格相融合,形成統一的視覺效果;(4)空間布局:在空間布局上,充分考慮智能化設備的安裝與使用,保證空間利用合理、功能齊全。通過以上措施,實現裝修風格與智能化技術的完美融合,為用戶提供舒適、便捷的智能化生活環境。第九章智能化建筑項目管理與施工9.1項目管理的基本流程項目管理是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項目范圍、時間、成本、質量、人力資源、信息、風險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管理的過程。以下是智能化建筑項目管理的基本流程:(1)項目啟動:明確項目目標、范圍、參與方及責任,對項目進行初步規劃。(2)項目規劃:制定項目計劃,包括項目進度計劃、預算、資源分配、風險管理計劃等。(3)項目執行:按照項目計劃,組織項目團隊開展各項工作,保證項目進度、質量、成本符合預期。(4)項目監控: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監控,對進度、質量、成本等方面進行實時調整,保證項目按計劃推進。(5)項目收尾:完成項目任務,進行項目驗收,對項目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9.2施工技術與智能化應用智能化建筑項目施工技術與傳統建筑項目有所不同,以下為智能化建筑項目施工技術與智能化應用的主要內容:(1)施工技術:(1)基礎施工:采用樁基、地下連續墻等施工技術,保證建筑基礎穩定。(2)主體結構施工:采用現澆、預制等施工技術,保證主體結構質量。(3)裝修施工:采用綠色、環保、智能化裝修材料和技術,提高裝修質量。(2)智能化應用:(1)智能化施工設備:采用無人機、等智能化設備,提高施工效率。(2)智能化監控系統: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時監控施工現場,保證施工安全。(3)智能化施工管理:通過互聯網、移動應用等手段,實現項目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9.3項目質量與安全控制項目質量與安全是智能化建筑項目管理的核心內容,以下為項目質量與安全控制的關鍵措施:(1)質量控制:(1)制定嚴格的質量管理制度,明確質量標準。(2)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檢查,保證施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3)對施工材料、設備進行嚴格驗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校維修安全協議書
- 授權轉讓理賠協議書
- 手機委托租賃協議書
- 酒店股東協議書范本
- 為人貸款擔保協議書
- 文字作品保密協議書
- 客棧合伙經營協議書
- 消費商會協議書范本
- 租地安全管理協議書
- 委托代購砂石協議書
- 第24課《唐詩三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課件++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 食品采購投標服務方案
- 設備搬運合同的模板
- 有機肥料整體供貨方案及保證措施
- 跨國公司的國際營銷策略淺析-以聯合利華為例
- 《肌力訓練》課件
- 全媒體運營師-國家職業標準(2023年版)
- 招標投標法培訓課件
- GLB-2防孤島保護裝置試驗報告
- 皮膚科玫瑰痤瘡的臨床表現和診斷學習培訓課件
- 高考日語復習:日語形容詞用法專項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