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污水處理項目環境邊坡及臨時基坑邊坡設計說明工程概況污水處理項目位于,項目包含新建污水處理廠一座,新建污水干管23km,提升泵站5座,服務范圍為萬州區江南新區組團Ⅰ管理單元、Ⅱ管理單元、Ⅲ管理單元部分區域、塘角片區及屬于太龍鎮的黃金水岸組團部分區域。根據廠區建筑及進場道路設計,平場后將形成環境高邊坡及深基坑邊坡。按渝建發[2010]166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項目勘察設計管理的意見》,進行本次高邊坡、深基坑專項設計。設計依據與技術規范設計依據1)設計合同和委托書2)業主提供的工程范圍內1:500現狀地形圖3)《萬州江南(密溪溝)污水處理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初步勘察)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2022年3月4)《萬州江南(密溪溝)污水處理項目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2022年4月5)《市政公用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7年版)6)其他國家現行有關規范和標準。技術規范1)《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3)《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5)《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2011)6)《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2015版)7)《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2007)8)《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T50107-2010)9)《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10)《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11)《工程結構通用規范》(GB55001-2021)12)《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通用規范》(GB55003-2021)13)《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范》(GB55002-2021)14)《巖土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范》(GB50086-2015)15)《重慶市建設領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術通告》(2019年版)16)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印發《重慶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常見問題防治要點(2019年版)》的通知渝建(2019)198號文17)相關國家工程建設技術標準強制性條文。高邊坡與深基坑分布情況根據重慶市建委渝建發[2010]166號文件精神,本次設計填方高度大于或等于8m,挖方邊坡(巖質邊坡)高度大于或等于15m,巖土混合邊坡高度大于或等于12m且土層厚度大于或等于4m的邊坡劃分為高邊坡;巖質基坑高度大于或等于12m,巖土混合基坑高度大于或等于8m且土層厚度大于或等于4m,土質基坑高度大于或等于5m的基坑劃分為深基坑。(1)高邊坡具體分布如下表:位置邊坡/支擋結構高度(m)立面面積(m)邊坡類型安全等級邊坡性質包含剖面治理方式A-B段2~121500巖土混合挖方二級永久CK10-CK10'分級放坡+構造錨噴防護+格構護坡+截排水B-C段8~49.32300巖土混合挖方一級永久CK14-CK14'分級放坡+構造錨噴防護+有機基材護坡+格構護坡+截排水C-D段52~56.84600巖土混合挖方一級永久CK4-CK4'XK7-XK7'分級放坡+構造錨噴防護+有機基材護坡+樁板墻+截排水D-E段57~591800巖土混合挖方一級永久XK5-XK5'XK6-XK6'分級放坡+構造錨噴防護+格構護坡+樁板墻+截排水E-F段53.3~58.25500巖土混合挖方一級永久XK2-XK2'~XK4-XK4'CK2-CK2'CK3-CK3'分級放坡+構造錨噴防護+有機基材護坡+樁板墻+截排水F-G段50~511200巖土混合挖方一級永久-分級放坡+格構護坡+有機基材護坡+樁板墻+截排水(2)深基坑具體分布如下表:位置邊坡/支擋結構高度(m)立面面積(m)邊坡類型安全等級邊坡性質包含剖面治理方式a-b-d段7.8~9.1978巖質挖方一級臨時XK4-XK4'CK3-CK3'XK5-XK5'XK6-XK6'CK4-CK4'坡率法放坡+構造錨噴防護+截排水a-s段6.8~8.8702巖土混合挖方一級臨時CK10-CK10'CK11-CK11'坡率法放坡+綠化護坡+截排水h-q段3.3~7.3780土質挖方二級臨時XK4-XK4'CK3-CK3'XK5-XK5'XK6-XK6'CK4-CK4'坡率法放坡+綠化護坡+截排水g-h、q-s段5.8~8.8375土質挖方一級臨時CK10-CK10'CK11-CK11'坡率法放坡+綠化護坡+截排水k-j段5.5~12.8160巖質挖方一級臨時XK3-XK3'坡率法放坡+掛網噴漿防護+截排水k-m-n-j段7.4~11400土質挖方一級臨時XK3-XK3'坡率法放坡+綠化護坡+截排水t-v段4.0~5.9300土質挖方一級臨時-坡率法放坡+綠化護坡+截排水注:加粗部分為超限邊坡/基坑。(3)支擋結構具體分布如下表:擋墻編號位置長度(m)擋墻尺寸(m)安全等級設計使用年限樁板墻1廠區西南側邊坡761.8×2.5一級50年樁板墻2廠區西南側邊坡221.8×2.8一級50年樁板墻3廠區西南側邊坡981.8×2.5一級50年樁板墻4廠區西南側邊坡681.5×1.8一級50年懸臂式擋墻1廠區東側邊坡815.2m二級50年懸臂式擋墻2廠區東側邊坡1823.2~5.2m二級50年
工程地質條件本節內容截取自《萬州江南(密溪溝)污水處理項目(廠區部分)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地形地貌擬建項目所處地段原為構造剝蝕長江三級階地地貌,整體呈南西側高,北東側低的特點。整個勘察區主要地形自南西往北東分為三個部分:南西側不穩定斜坡后緣位置地貌為水田,地勢較平坦,地形坡度1~5°,現狀覆蓋層較厚;中部局部較陡,地形坡度15~30°現狀覆蓋層較薄;北東側不穩定斜坡前緣部分原地貌為水田,地勢較平坦,地形坡度1~5°,現狀覆蓋層較厚。勘察區范圍內地面高程243.78m~173.88m,高差約69.9m。總體地形地貌條件為中等復雜。氣象水文(1)氣象項目所在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帶,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霜雪稀少。特征為冬暖多霧;夏熱多伏旱;春早,氣溫回升快而不穩定,秋長,陰雨綿綿。年平均氣溫18.1°C,最低氣溫-3.7℃、最高氣溫42.1℃。年平均降水1191.3毫米,集中在夏秋兩季,其中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90%,最大日降雨量243.31mm(1982年7月16日)。年蒸發量1085.6mm,夏季占44%,春、秋季分別占27%和24%。常年多東南風,年均風速0.7m/s,最大風速17m/s,多出現在夏季,春季間或出現但歷時短。(2)水文勘察區范圍內主要分布有長江、趙家溝等水系。另有五條溪溝(詳見平面圖)。由于場區內,水系較發育,特別是溝1和溝2在雨季,流量較大。趙家溝位于場區北東側,為勘察區范圍內除長江外最重要水系,勘察范圍內水深一般約0.3~0.5m,據現場調查了解,溝內水深隨季節及長江水位上漲情況略有變化,根據水文地質測繪,擬建場地無井、泉分布。在整個勘察區南西側靠近陡崖下部有一串珠狀幾口池塘,經調查,該幾處池塘均為農業學大寨時期開挖形成,對下部滑坡、不穩定斜坡提供了豐富、穩定的地下水水源。另該處有一過境供水管道,由于年久失修,幾處發生管道泄漏,也為該場地提供了豐富的水源。地質構造擬建場地,區域上屬黃柏溪向斜與萬州向斜過渡地帶,場區內巖層呈單斜產出,巖層產狀160°∠2°~8°,優勢產狀160°∠5°,勘察區及附近未發現斷層及次級褶曲通過,地質構造簡單。場地內基巖零星出露,場地內構造裂隙較發育,在場地以外基巖露頭上見層面及二組構造裂隙:層面:傾向160°,傾角5°,平直,閉合~微張2~5mm,無充填,發育間距1.5~2.0m,面較平直,泥巖與砂巖結合面較起伏,結合程度差,為硬性結構面。1組裂隙J1:傾向5°,傾角53°,平直,閉合~微張5~10mm,無充填或少量泥質、風化碎屑充填,延伸長度10~12m,發育間距1.5~2.0m,節理面較平直,結合程度差,為硬性結構面。2組裂隙J2:傾向90°,傾角83°,平直,閉合,無充填,延伸長度2~3m,發育間距2~3.0m,節理面較平直,結合程度差,為硬性結構面。構造綱要圖地層巖性場地內地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填土層(Q4ml)、滑坡堆積土層(Q4del)、崩坡積土層(Q4col+dl)及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J2s)。(1)第四系全新統(Q4)素填土(Q4ml):雜色,稍濕,結構松散~稍密。主要由砂、泥巖碎塊石及少許粉質粘土等組成。為近期附近施工場地拋填形成,堆積年限大于2年。塊石粒徑一般約為1~20cm,最大可達120cm以上,多具架空現象,局部塊石分布集中,含量53~70%,分布于場地南側進場公路位置。鉆孔揭露厚度為0.5m~14.1m,總體南東側較厚,北西側較薄。滑坡堆積土(Q4del):灰黑色,灰色,灰褐色。主由粉質粘土,砂巖塊石組成,塊石粒徑:5~300cm,砂巖塊石含量約20~50%不等,粉砂含量:5~20%不等,粉質粘土含量:50~70%不等。切面稍有光澤,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塊石主要為砂巖,極少數為泥巖,主要分布于廖家灣滑坡坡體上,原始成因為崩坡積成因,再發生滑坡后形成滑坡堆積土,鉆孔揭露厚度為12.00m~15.70m。崩坡積土(Q4col+dl):灰黑色,灰色,灰褐色。主由粉質粘土,砂巖塊石組成,塊石粒徑:5~320cm,砂巖塊石含量約20~30%不等,粉砂含量:5~20%不等,粉質粘土含量:50~70%不等。粉質粘土呈可塑狀~軟塑狀、少量為流塑狀(排水不暢),切面稍有光澤,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塊石主要為砂巖,極少數為泥巖,為坡頂危巖崩積成因。廣泛分布于整個場地。鉆孔揭露厚度為0.60m~27.40m。(2)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J2s)泥巖:紫紅色、紅色、暗紫色,主要礦物成份為黏土礦物,局部砂質含量較高,泥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泥質膠結。強風化巖芯呈碎塊狀,風化裂隙發育。中風化巖芯呈短柱狀、柱狀,巖石質量RQD約為60~90,巖體較破碎~較完整,屬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V級。泥巖在場地內廣泛分布。砂巖:灰色、灰白色、青灰色,主要礦物成份為長石、石英等,細粒~中粒結構,中厚層狀構造,泥鈣質膠結。強風化巖芯多呈碎塊狀、短柱狀;中風化巖芯呈柱狀,巖石質量RQD約為75~91,巖體較完整,屬較軟巖,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IV級。砂巖在場地內廣泛分布。粉砂巖:灰色、灰白色,主要礦物成份為長石、石英等,細粒結構,透鏡狀構造,泥鈣質膠結。強風化巖芯多呈碎塊狀、短柱狀;中風化巖芯呈柱狀,巖石質量RQD約為70~90,巖體較完整,粉砂巖在場地內僅少量呈透鏡狀分布。水文地質條件3.5.1地下水類型及地下水位擬建場區內素填土和砂巖層為含水層,粉質粘土、泥巖為相對隔水層,本次勘察鉆孔底標高大部分高于長江水位。勘察期間在每個鉆孔施工過程中觀測其初見水位,鉆孔終孔后均抽干鉆孔內殘留水觀測其穩定水位,據鉆孔初見水位及終孔24~48小時后穩定水位的觀測結果,場區內大部分鉆孔內揭露有地下水,少部分位于場區后緣崩坡積體里面未見地下水,水位埋深0.3~9.06m,水位高程172.82~246.98m,除此外其余鉆孔內未見地下水滲出。擬建場地地下水賦存條件較差,主要為雨季第四系土層暫時性少量上層滯水。依據含水介質類型和地下水的賦存條件可分為:松散孔隙水和基巖風化裂隙水兩種類型。(1)松散堆積層孔隙水該類型地下水主要由溪流補給為主,大氣降雨補給為輔。儲存在第四系松散土層中,含水能力受地形地貌以及覆蓋層范圍、厚度、物質成分以及透水性能制約,水量大小受季節、氣候影響較小。場地內第四系土層主要由素填土和粉質粘土夾塊石組成,填土主要為砂泥巖塊碎石,其間充填有粉質粘土,填土結構松散,透水性好,為相對含水層,粉質粘土夾塊石層中,粉質粘土為相對隔水層,塊石含量高部位為相對含水層,勘察期間,場地土層中地下水位標高約為172.82~246.98m。根據現狀地形分析,場地土層接受溪流補給和大氣降水入滲補給,并沿巖土界面向溝谷的低洼地帶溝谷排泄,因此場地范圍內地下水補、徑、排相對簡單,僅在地勢低洼的溝谷地帶出露松散層地下水。(2)基巖裂隙水基巖中地下水主要集中在巖體裂隙中,巖層中構造裂隙總體較發育,不利于地下水賦存和接受補給,基巖中地下水水量有限,呈脈狀分布。由于地下水主要由松散堆積層地下水補給,基巖裂隙水位變化受大氣降水影響較小,水量受季節和氣候影響不明顯。場區地下水動態變化主要是受氣象因素所控制。松散巖類孔隙水水位隨季節而出現周期性變化,一年中的7、8、9三個月為豐水期,地下水位隨之上升,至8~9月水位達高峰值,其后水位開始回落,直至翌年3~5月份水位達低峰值。3.5.2含水層的滲透性本次勘察選取CK7和CK37進行抽水試驗:試驗結果為:粉質粘土夾塊石土層滲透系數為5.5×10-5cm/s合0.0475m/d。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屬于中等復雜。根據區域經驗及現場試驗,建議填土層滲透系數取值10m/d,屬強透水;粉質粘土夾塊石滲透系數取值0.05m/d,屬弱透水,泥巖滲透系數取值0.01m/d,屬弱透水;砂巖層滲透系數取值0.18m/d,屬弱透水。3.5.3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條件松散巖類孔隙水的補給來源以溪流補給為主,輔以大氣降水補給,松散巖類孔隙水一般在含水層中作層狀滲流,滲流速度取決于自然地形坡度。水位變化受氣象條件控制明顯,雨季水位高,旱季水位低,地下水流向同地形傾斜方向一致,沿自然斜坡順坡向溝谷、洼地排泄。排泄方式主要有蒸發以及向溝谷低洼地帶分散排泄。基巖裂隙水的補給來源以松散巖類孔隙水為主,輔以地表水及大氣降水補給。基巖中的節理裂隙多閉合,少量微張,延伸長度短,相互之間一般不連通,地下水沿節理裂隙緩慢滲流,徑流速度主要受節理裂隙發育程度和地形條件控制。排泄方式主要有蒸發以及向溝谷低洼地帶分散排泄。。不良地質現象(1)廖家灣滑坡經初步勘察已經查明:廖家灣滑坡位于場區北西側。滑坡邊界距離本次勘察區平面距離30m,且地形平坦,其滑動方向與本次勘察場地平行,本次勘察場區位于該滑坡影響范圍之外。該滑坡失穩對本次勘察場區無影響。(2)生基坪填土滑坡經初步勘察已經查明:生基坪滑坡位于場區南東側,滑坡邊界距離本次勘察區平面距離65m,且地形平坦,其滑動方向與本次勘察場地平行,本次勘察場區位于該滑坡影響范圍之外。該滑坡失穩對本次勘察場區無影響。(3)場區后緣危巖經業主委托具有地災勘察資質的重慶六零七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對該危巖進行專項勘察,已經查明:陡崖絕大部分危巖滾落距離均在350m范圍以內,即滾落于既有公路五太路范圍,距離擬建廠區還有水平距離約140m遠,且該140m范圍內均為平坦地貌,故對擬建廠區不形成地質災害影響。(4)不穩定斜坡該不穩定斜坡主要位于場區南西側,廠區中后部,不穩定斜坡邊界距離本次勘察區平面距離38m,且地形較陡,本次勘察場地位于滑動方向下部,設計擬采用與后部斜坡相同的支護方案,經場平處理后該不地形斜坡將消失。(5)趙家溝塌岸趙家溝庫岸邊坡,位于場區北東側趙家溝左岸,邊界距離本次勘察區平面距離6~10m,塌岸強烈程度為較強烈~強烈。設計擬采用懸臂式擋墻的支護方案,經場平處理后該塌岸問題將得到解決。(6)墓穴勘察區范圍內主要墓穴群有三處,第一處位于ZY32和ZY37附近,該處墓穴群位于紅線范圍內,為拆遷歷史遺留問題,在場地施工前,應予以搬遷。第二處位于ZY272附近,該處墓穴群處于紅線范圍外,對本項目實施無影響。第三處位于ZY283附近竹林內,分布有零星幾座墳墓,該處墓穴群處于紅線范圍外,對本項目實施無影響。地震效應評價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版),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反應譜特征周期0.35s,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巖體物理力學指標取值根據《萬州江南(密溪溝)污水處理項目(廠區部分)工程地質勘察報告(詳細勘察)》,本工程主要巖土參數如下表:巖石名稱填土(現狀)粉質粘土夾塊石(根據試驗值適當提高)強風化基巖中風化基巖裂隙面層面巖土界面泥巖砂巖天然重度γ(kN/m3)20*20*23.0*24.3*24.3*///飽和重度γ(kN/m3)20.5*20.5*23.3*24.5*24.8*///巖石抗壓強度標準值(MPa)天然///8.636.8///飽和///5.628.7///土體天然抗剪強度內聚力C(kPa)0*25*//////內摩擦角φ(°)30*(綜合)18*////土體飽和抗剪強度內聚力C(kPa)0*18*///50*20*14.0*內摩擦角φ(°)24*(綜合)14*///18*12*8.4*巖石抗剪斷強度內聚力C(kPa)/549*1968*///內摩擦角φ(°)/32*35*///抗拉強度(kPa)///6311470///地基極限承載力標準值(kPa)///946031570///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壓實后現場檢測150*300*312210418///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kPa)/80*160*/////彈性模量(MPa)///1159*5232*///變形模量(MPa)///1096*4914*///壓縮模量(MPa)/4.42//////巖土體與錨固體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M30)(kPa)60*60*200*360*760*///巖土與擋墻底面摩擦系數μ0.25*0.25*0.35*0.40*0.55///較完整巖層的地基系數(MN/m3)水平方向k///60*300*///豎直方向k0///100*500*///水平抗力系數的比例系數m(MN/m4)4.0*5.0*60*/////注:帶*號數據為經驗值;巖土與錨固體極限粘結強度標準值適用于注漿強度等級為M30,施工時應通過實驗驗證;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按泥漿護壁鉆(沖)孔樁考慮;樁的極限端阻力標準值按泥漿護壁鉆(沖)孔樁、樁長按5m-10m考慮;表中填土參數為現狀填土的參數,后期填土和處理后填土相關參數通過相關測試獲取。表中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按單軸飽和抗壓強度進行取值,對于黏土質巖,在確保施工期及使用期不致遭水浸泡時,可取天然值。臨時邊坡坡率法放坡:土質1:1.35,強風化基巖1:0.85,中風化基巖1:0.6;永久邊坡坡率法放坡:素填土1:2.0或1:1.25,粉質黏土1:1.5或1:1.75,強風化基巖1:1.00,中風化基巖1:0.75并采用格構護坡。巖體抗剪強度參數(臨時):泥巖c=167kPa,φ=26.6°,砂巖c=582kPa,φ=29.5°;巖體抗剪強度參數(永久):泥巖c=159kPa,φ=25.2°,砂巖c=553kPa,φ=28°;邊坡巖體類型III級,巖體等效內摩擦角(臨時):泥巖φe=58°,砂巖φe=60°;巖體等效內摩擦角(永久):泥巖φe=55°,砂巖φe=57°;巖體邊坡破裂角:泥巖θ=59°,砂巖θ=61°。高邊坡深基坑地質評價(1)環境邊坡擬建項目實施后,場區周邊環境標高為181.00,將在場區南西側形成新的挖方巖質環境邊坡,北東側形成填方環境邊坡。其中南西側挖方巖質邊坡(AB段,詳見剖面CK2~CK5)段邊坡位于場地南西側,邊坡長度約207m,邊坡高度1.5~23m,邊坡坡向49°,為挖方巖質邊坡,坡體主要為強風化~中風化基巖組成。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邊坡安全系數為1.35。南西側環境邊坡赤平投影圖(直立開挖)南西側環境邊坡赤平投影圖(按1:0.75坡率)邊坡按直立坡率開挖后:根據赤平投影分析,坡面與層面大角度相交,與J1和J2組合交棱線,邊坡存在沿J1和J2滑移失穩的可能,破壞模式為邊坡沿J1與J2的交匯面呈楔形塊體滑動。邊坡按1:0.75坡率開挖后:根據赤平投影分析,坡面與層面,與J1和J2均大角度相交,邊坡穩定。北東側填方邊坡段邊坡位于場地北東側,為填方邊坡,邊坡長度約281m,邊坡高度3~6.6m,邊坡坡向49°,直立回填邊坡不穩定,易沿現狀邊坡破壞。根據調查,現狀邊坡未發現變形破壞跡象,現狀穩定。由于邊坡臨長江蓄水水位,且位于三峽庫區塌岸影響范圍內,且塌岸影響程度為較強烈~強烈。通過計算,項目建成后受坡面加載影響,在極端工況條件下,邊坡穩定性為不穩定。因此,三峽庫區水位變化對廠區該段填方邊坡穩定性有不利影響,建議該邊坡結合塌岸治理工程采用樁板式擋墻進行支擋,擋墻以中等風化基巖為持力層。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穩定安全系數取1.35。(2)基坑邊坡擬建項目現狀地面標高為175.50~203.88m,項目場平標高為181.00m,水池底設計標高為172.85~178.20m(-1F)層數為一層,深度2.80~8.15m,整個場區現狀地面標高比水池坑底設計標高高2.8~23.7m左右,大部分屬于挖方地段,少部分為填方基坑。按水池底面設計標高整平,水池擬建范圍內將大面積開挖土、石方。結合工程地質剖面分析,水池坑底整平后,坑底多為粉質粘土夾塊石覆蓋,僅場區南東側坑底有基巖出露(深度大于28.7m),因此水池各段基坑邊坡大多為土質基坑邊坡。場地內水池基坑邊坡坑壁附近巖土界面一般較為平緩(緩于1:5),且多為土質邊坡,其失穩模式多為土體內部的圓弧滑動失穩。考慮到水池深度較大,但場區周邊無建筑物,基坑開挖對周圍環境無較大影響;建議基坑進行放坡開挖,土質基坑邊坡坡率值緩于1:1.5,巖質基坑邊坡坡率值緩于1:0.75,并在坡頂、坡腳做好截排水措施。高邊坡、深基坑設計高邊坡、深基坑安全等級和設計標準1、根據周邊路網規劃及地質勘察報告,廠區環境邊坡為永久性邊坡,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安全等級為一~二級;本工程廠區構筑物基坑邊坡均為臨時性邊坡,設計使用年限為2年,安全等級均為一級。(1)一級永久性邊坡整體穩定安全系數取1.35,二級永久性邊坡整體穩定安全系數取1.30(設計使用年限50年);臨時性邊坡整體穩定安全系數取1.25(設計使用年限2年)。(2)結構重要性系數一級取1.1,二級取1.0。(3)場地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一組。(4)環境邊坡結構設計使用年限:50年;臨時基坑邊坡結構設計使用年限:2年。2、設計原則本次設計遵循“安全、經濟、實用”的指導思想,應用工程地質類比法,綜合經濟性等因素確定設計方案。本次邊坡的主要設計原則如下:(1)設計充分結合已有地質勘察資料,根據邊坡的巖性、地質構造、地下水的作用和風化程度,采取相應措施,確保邊坡的安全可靠。(2)加強地質勘探和現場踏勘,深入分析工程地質條件,增強工程研判,增強邊坡處理技術措施的針對性。(3)本工程設計采用“動態設計,信息法施工”原則,對于沒有勘察點控制的地段,若開挖揭露的地質情況與設計時的地質條件相差較大,應根據施工反饋的信息調整設計。本工程邊坡應嚴格按照“逆作法”施工。高邊坡設計(1)A-B段高邊坡地勘評價:根據高邊坡地質評價和現狀地形,本段高邊坡為廠區平場開挖形成,最大高度約12m,安全等級為二級。結合地勘報告和結構面赤平極射投影圖,該段邊坡穩定性受巖土體強度控制,可能發生的破壞模式為上部土體內部圓弧滑動破壞。設計方案:該段邊坡設計為“放坡+構造錨噴防護+格構護坡+截排水”,從坡腳每8m為一級邊坡,第一級巖質邊坡放坡坡率為1:0.75,坡面采用錨噴支護,巖土界面以上土質邊坡坡率為1:2.0,坡面采用格構護坡。邊坡頂部設置截水溝,坡頂為反坡時依地形排出,坡腳流水排入場區排水系統,邊坡開挖嚴格按逆作法實施。(2)B-C段高邊坡地勘評價:根據高邊坡地質評價和現狀地形,本段高邊坡為廠區平場開挖形成,最大高度約49.3m,安全等級為一級。邊坡按直立坡率開挖后:根據赤平投影分析,坡面與層面大角度相交,與J1和J2組合交棱線,邊坡存在沿J1和J2滑移失穩的可能,破壞模式為邊坡沿J1與J2的交匯面呈楔形塊體滑動。邊坡按1:0.75坡率開挖后:根據赤平投影分析,坡面與層面,與J1和J2均大角度相交,邊坡穩定。結合地勘報告和結構面赤平極射投影圖,該段邊坡穩定性受巖土體強度及坡頂土層沿土巖界面折線滑動穩定性控制。設計方案:該段邊坡設計為“分級放坡+構造錨噴防護+有機基材護坡+格構護坡+截排水”,從坡腳每8m為一級邊坡,第一級巖質邊坡放坡坡率為1:0.75,坡面采用錨噴支護,二級巖質邊坡坡率為1:1.0,坡面采用有機基材護坡。巖土界面以上土質邊坡坡率為1:2.0,坡面采用格構護坡。邊坡頂部設置截水溝,坡頂為反坡時依地形排出,坡腳流水排入場區排水系統,邊坡開挖嚴格按逆作法實施。不穩定坡體后緣現狀裂縫采用注漿封閉,并做好排水疏導,防止流水于裂縫處淤積、下滲。(3)C-D段高邊坡地勘評價:根據高邊坡地質評價和現狀地形,本段高邊坡為廠區平場開挖形成,最大高度約56.8m,安全等級為一級。邊坡按直立坡率開挖后:根據赤平投影分析,坡面與層面大角度相交,與J1和J2組合交棱線,邊坡存在沿J1和J2滑移失穩的可能,破壞模式為邊坡沿J1與J2的交匯面呈楔形塊體滑動。邊坡按1:0.75坡率開挖后:根據赤平投影分析,坡面與層面,與J1和J2均大角度相交,邊坡穩定。結合地勘報告和結構面赤平極射投影圖,該段邊坡穩定性受巖土體強度及坡頂土層沿土巖界面折線滑動穩定性控制。設計方案:該段邊坡設計為“分級放坡+構造錨噴防護+有機基材護坡+樁板墻+截排水”,從坡腳每8m為一級邊坡,第一、二級巖質邊坡放坡坡率為1:0.5,坡面采用錨噴支護,三級以上巖質邊坡坡率為1:1.0,坡面采用有機基材護坡。各級邊坡的巖土界面以上部分按巖土界面放坡,坡面采用有機基材護坡。樁板墻頂部外側設置截水溝,坡頂為反坡時依地形排出,坡腳流水排入場區排水系統,邊坡開挖嚴格按逆作法實施。邊坡上部紅線處設置樁板墻進行支護,支護樁尺寸為1.5m×1.8m,樁間板厚度為0.3m。(4)D-E段高邊坡地勘評價:根據高邊坡地質評價和現狀地形,本段高邊坡為廠區平場開挖形成,最大高度約59m,安全等級為一級。邊坡按直立坡率開挖后:根據赤平投影分析,坡面與層面大角度相交,與J1和J2組合交棱線,邊坡存在沿J1和J2滑移失穩的可能,破壞模式為邊坡沿J1與J2的交匯面呈楔形塊體滑動。邊坡按1:0.75坡率開挖后:根據赤平投影分析,坡面與層面,與J1和J2均大角度相交,邊坡穩定。結合地勘報告和結構面赤平極射投影圖,該段邊坡穩定性受巖土體強度及坡頂土層沿土巖界面折線滑動穩定性控制。設計方案:該段邊坡設計為“分級放坡+構造錨噴防護+格構護坡+樁板墻+截排水”,從坡腳每8m為一級邊坡,第一、二級巖質邊坡放坡坡率為1:0.5,坡面采用錨噴支護,巖土界面以上土質邊坡坡率為1:2.0,坡面采用格構護坡。樁板墻頂部外側設置截水溝,坡頂為反坡時依地形排出,坡腳流水排入場區排水系統,邊坡開挖嚴格按逆作法實施。邊坡紅線處設置樁板墻進行支護,支護樁尺寸為1.8m×2.5m,樁間板厚度為0.3m。(5)E-F段高邊坡地勘評價:根據高邊坡地質評價和現狀地形,本段高邊坡為廠區平場開挖形成,最大高度約58.2m,安全等級為一級。邊坡按直立坡率開挖后:根據赤平投影分析,坡面與層面大角度相交,與J1和J2組合交棱線,邊坡存在沿J1和J2滑移失穩的可能,破壞模式為邊坡沿J1與J2的交匯面呈楔形塊體滑動。邊坡按1:0.75坡率開挖后:根據赤平投影分析,坡面與層面,與J1和J2均大角度相交,邊坡穩定。結合地勘報告和結構面赤平極射投影圖,該段邊坡穩定性受巖土體強度及坡頂土層沿土巖界面折線滑動穩定性控制。設計方案:該段邊坡設計為“分級放坡+構造錨噴防護+有機基材護坡+樁板墻+抗滑樁+截排水”,從坡腳每8m為一級邊坡,第一、二級巖質邊坡放坡坡率為1:0.5,坡面采用錨噴支護,三級以上巖質邊坡坡率為1:1.0,坡面采用有機基材護坡。各級邊坡的巖土界面以上部分按巖土界面放坡,坡面采用有機基材護坡。樁板墻頂部外側設置截水溝,坡頂為反坡時依地形排出,坡腳流水排入場區排水系統,邊坡開挖嚴格按逆作法實施。邊坡紅線處設置樁板墻進行支護,支護樁尺寸為1.8m×2.5m、1.8m×2.8m,樁間板厚度為0.3m。(6)F-G段高邊坡地勘評價:根據高邊坡地質評價和現狀地形,本段高邊坡為廠區平場開挖形成,最大高度約59m,安全等級為一級。邊坡按直立坡率開挖后:根據赤平投影分析,坡面與層面大角度相交,與J1和J2組合交棱線,邊坡存在沿J1和J2滑移失穩的可能,破壞模式為邊坡沿J1與J2的交匯面呈楔形塊體滑動。邊坡按1:0.75坡率開挖后:根據赤平投影分析,坡面與層面,與J1和J2均大角度相交,邊坡穩定。結合地勘報告和結構面赤平極射投影圖,該段邊坡穩定性受巖土體強度及坡頂土層沿土巖界面折線滑動穩定性控制。設計方案:該段邊坡設計為“分級放坡+格構護坡+有機基材護坡+樁板墻+抗滑樁+截排水”,土質邊坡放坡坡率為1:2.0,坡面采用格構護坡,巖質邊坡坡率為1:1.0,坡面采用有機基材護坡,邊坡的巖土界面以上部分按巖土界面放坡,坡面采用有機基材護坡。樁板墻頂部外側設置截水溝,坡頂為反坡時依地形排出,坡腳流水排入場區排水系統,邊坡開挖嚴格按逆作法實施。邊坡紅線處設置樁板墻進行支護,支護樁尺寸為1.8m×2.5m,樁間板厚度為0.3m。深基坑設計(1)a-b-d段深基坑邊坡地勘評價:根據基坑邊坡穩定性評價和現狀地形,本段基坑主要為曝氣沉砂池、高效沉淀池、接觸消毒池及多級AAO生物池,開挖后,同西側環境邊坡共同形成邊坡最大高度約68m,安全等級為一級。結合地勘報告和結構面赤平極射投影圖,邊坡直立開挖后,坡面與層面大角度相交,與J1和J2組合交棱線,邊坡存在沿J1和J2滑移失穩的可能,破壞模式為邊坡沿J1與J1的交匯面呈楔形塊體滑動。按設計坡比開挖后,該段邊坡穩定性受巖土體強度及坡頂土層沿土巖界面折線滑動穩定性控制。設計方案:該段邊坡上部環境邊坡設計為“分級放坡+構造錨噴防護+格構護坡+樁板墻+截排水”,具體詳環境邊坡部分;下部基坑邊坡設計為“坡率法放坡+構造錨噴防護+截排水”。(2)a-s段深基坑邊坡地勘評價:本段基坑開挖后,同南側現狀地形或場坪之間形成基坑邊坡最大高度約8.8m的土質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結合地勘報告和結構面赤平極射投影圖,該段邊坡上部土體可能產生土體內部的圓弧滑動,下部巖體穩定性受自身強度控制。設計方案:該段基坑邊坡設計為“坡率法放坡+截排水”。其中巖體部分放坡坡率為1:1,土體部分放坡坡率為1:1.75;坡頂設截水溝,基坑底設排水溝。k-j段深基坑邊坡地勘評價:本段基坑為提升泵站基坑開挖后,同現狀地形或場坪之間形成的基坑邊坡最大高度約13.3m,為土質邊坡及巖土混合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結合地勘報告,該段邊坡可能產生土體內部的圓弧滑動。設計方案:該段邊坡上部環境邊坡設計為“分級放坡+構造錨噴防護+格構護坡+樁板墻+抗滑樁+截排水”,具體詳環境邊坡部分;下部基坑邊坡設計為“坡率法放坡+掛網噴漿防護+截排水”。其中巖質邊坡坡率為緩于1:1.0或沿土巖界面放坡,坡面掛網噴漿發防護;坡頂設截水溝,基坑底設排水溝。(4)q-s段、h-q段、g-h段、j-n-m-k段深基坑邊坡地勘評價:該段基坑開挖后,同現狀地形或場坪之間形成的基坑邊坡最大高度約8.8m,均為為土質邊坡,其中h-q段邊坡安全等級為二級,其余為一級。結合地勘報告,土質邊坡直立開挖后不穩定,主要破壞模式為土體內部圓弧滑動破壞。設計方案:該段基坑邊坡設計為“坡率法放坡+截排水”。放坡坡率為1:1.75;坡頂設截水溝,基坑底設排水溝。(5)t-v段深基坑邊坡地勘評價:根據高邊坡地質評價和現狀地形,本段基坑開挖后,同西側環境邊坡共同形成邊坡最大高度約68m,安全等級為一級。結合地勘報告和結構面赤平極射投影圖,該段邊坡穩定性受巖土體強度及坡頂土層沿土巖界面折線滑動穩定性控制。設計方案:該段邊坡上部環境邊坡設計為“分級放坡+構造錨噴防護+格構護坡+樁板墻+抗滑樁+截排水”,具體詳環境邊坡部分;下部基坑邊坡設計為“坡率法放坡+綠化護坡+截排水”,坡率為1:1.5~1:1.75。(6)基坑內部縱橫設置碎石盲溝,碎石盲溝間距25m,截面尺寸為0.8m×0.8m,內置300mm透水PVC管,基坑邊緣建筑結構外側設置臨時排水溝,排水溝內壁尺寸為0.3m×0.3m,各排水溝流水均匯入集水井,采用抽水方式排出。集水井間距30m~50m,位置可于現場根據實際布設。一般邊坡設計場地內高度不大于8m的土質邊坡與高度不大于15m的巖質邊坡為一般邊坡,具備放坡條件的可按照土質邊坡坡率1:1.75、巖質邊坡坡率1:1.0放坡處理,永久土質邊坡坡面采用植草護坡、巖質邊坡采用有機基材護坡,坡頂、坡腳依排水專業設置截排水溝或依地形散排排出。廠區北側不具備放坡條件的段落(1a-1e段、2a-2b段、3a-3g段)采用懸臂式擋墻支護,基底采用級配碎石換填50cm。邊坡防護設計及施工要求本工程采取動態設計和信息法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及時進行地質編錄,校核結構面參數,如發現有與勘察不符的地層、與設計參數取值不符及其它有關情況,應及時通知業主、監理、設計、勘察等有關單位,必要時對原設計進行校核、修改和補充。坡面開挖施工1)坡面整理是指按設計坡比整平坡面。2)進行坡面清理施工前,應封閉周圍小路,禁止通行,并設置安全警示。3)坡面清理施工前,應采取有效的施工臨時腳手架等防護措施,避免清除過程中的落石或土體危及下方保護對象和施工人員的安全;4)坡面清理時,巖石邊坡修整開挖應采取人工或風鎬開挖方式施工嚴禁放炮施工,機械施工時注意施工安全。5)清除的巖體或土體應及時轉運至穩定場地,不得隨意堆棄,以免造成次生不穩定地質體。6)所有邊坡開挖均應在干地施工,對開挖施工中的地下水、雨水和施工積水,應采取有效、可靠的截、排水措施予以排除。如在雨季施工,應做好臨時排水措施。挖方邊坡土石方開挖施工1)參加開挖的人員要遵守所使用機械的安全操作規程,機械的各種安全裝置齊全有效。同時對于結構物的基槽開挖均采用人工開挖,嚴禁放炮和大型機械施工。2)開挖順序應從上而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并應放坡開挖,開挖臨時坡率按設計坡率進行,禁止采用挖空底腳的操作方法,并且應做好排水措施。3)配合挖土的人員,在坑槽內作業時要按規定坡度順序作業。任何人不得進入的工作范圍內。4)裝土時,任何人不得停留在裝土車上。5)開挖的坑槽邊禁止堆土、堆料、停放機械。6)發現地下水時應采取相應措施,保證施工安全。7)邊坡應遵循“動態設計,信息法施工”的原則,分層分段逆作法施工。分層工作高度不宜超過3.0m,分段長度為10~20m。應邊開挖邊護坡,禁止一次性開挖到底,任何部位均不得采用自下而上造成巖體倒懸的開挖方式施工。8)施工時應注意復核邊坡兩側高壓線及其他管線等建構筑物與邊坡的相互關系,避免邊坡開挖影響到其安全。9)本項目挖方邊坡不得爆破施工。回填要求1)填方區先進行場地清理,耕土、淤泥、腐殖土、植被、草皮、雜物等應清除干凈,厚度約50cm,地表清理可參照相關規范執行。2)壓實填土的質量以壓實系數γc控制,其中紅線范圍內平場部分,壓實系數不應小于0.94;紅線范圍外邊坡部分,壓實系數不應小于0.92。3)當地面坡度陡于1:5時,須開挖臺階,臺階應挖至基巖面,臺階寬不小于2.0米,臺階設反向坡。4)填料要求:填土采用塊石、片石,以及碎石、石屑、粘性土(用作填料)。片石、塊石尺寸不得超過30cm,縫隙用碎石、石屑、粘性土填充,不得采用建筑垃圾、耕植土等。土石比以確保密實度要求進行控制。建筑場地內壓實填土的填料,應符合下列規定:A.宜采用級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土;B.以礫石、卵石或塊石作填料時,分層夯實時其最大粒徑不宜大于300mm;分層壓實時其最大粒徑不宜大于200mm;C.以粉質土、粉土作填料時,其含水量宜為最優含水量,可采用擊實試驗確定;D.挖高填低或開山填溝的土料和石料,應符合設計要求;E.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凍土、膨脹性土以及有機質含量大于5%的土。F.碾壓完成之后填料的綜合內摩擦角不應小于30°。廠區填土壓實度標準按總圖專業和各單體結構圖紙取值。樁板墻施工要求由于本項目抗滑樁樁體為方樁,機械成孔難度較大,且抗滑樁、樁板墻位于斜坡地段,受地形條件影響,大型旋挖機械難以到達現場,故設計建議采用人工挖孔,具體施工方式由施工單位根據自身條件選擇。當采用人工挖孔時,施工單位應編制人工挖孔灌注樁專項施工方案,施工前須按照《重慶市建設領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術通告》(2019年版),建設單位會同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組織專家對場區人工挖孔樁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方案論證通過后方可實施。基礎開挖后應通知勘察設計單位經驗槽合格后方可澆注混凝土。(2)樁采用C30鋼筋混凝土澆筑,所用鋼筋、水泥等材料應符合相關規范及設計要求。(3)支護樁鋼筋除箍筋外均采用機械連接方式進行連接。(4)支護樁長度按總長度以及入巖深度進行控制。(5)采用人工挖孔,應注意以下要求:1)挖孔樁采用跳樁開挖的施工方法;2)挖孔樁護壁:土層、強風化巖層和中等風化破碎帶設置護壁,每段護壁1.0m,須原槽澆筑,有地下水滲入樁孔時,單節護壁高度應根據滲水量減小;3)挖孔施工期間觀察護壁變形,一旦發現有明顯變形立即采取施工措施,并通知設計人員;4)場地內地下水較為豐富,施工時應首先施作試樁,若地下開挖發現有地下水,水量較小時可采用孔內抽水措施,水量較大時應于坡頂開挖截水溝或集水井,對水采取進行截排措施,截水溝或集水井深度以開挖至不透水巖層、徹底阻斷孔內水來源為宜;5)施工期間設置氣泵往孔內施工人員輸送新風。發現孔內存在有毒有害氣體時,立即停止施工,改用其他方法成孔;6)孔口護壁高出地面100mm以上,挖孔產生的巖土不得堆放在孔口附近,隨時清理孔口附近巖塊和土體,防止巖塊土體落入孔內;7)使用電動機械挖孔時,采取有效安全措施,防止漏電傷人事故。(6)若采用機械挖孔,應注意以下要求:1)旋挖樁原則上不設置護壁,終孔前必須將孔底殘渣清除干凈;2)設計樁型為矩形時,可采取多次圓孔開挖,最后形成橢圓孔的方法開挖。施工時多次清孔,須保證孔內最小尺寸不小于樁身設計尺寸;3)鉆孔位置根據設計控制坐標確定,保持邊坡坡型平滑順直,成孔垂直度誤差不得大于1°;4)旋挖樁原則上不設置護壁,終孔前必須將孔底殘渣清除干凈。3)鉆孔位置根據設計控制坐標確定,保持邊坡坡型平滑順直,成孔垂直度誤差不得大于1°;4)旋挖樁原則上不設置護壁,終孔前必須將孔底殘渣清除干凈。(7)終孔條件1)抗滑樁在穿過中風化巖體以后達到設計要求長度是為終孔,中風化巖石單軸抗壓強度標準值由現場取芯試驗確定;2)達到終孔設計長度,但巖體破碎時,應增加成孔長度,避開巖體破碎區;3)終孔驗收時,須有勘察和設計人員參加。(8)樁身混凝土澆注1)成孔后宜盡快澆注樁身砼,空孔放置時間不得大于3天;2)澆注樁身砼前,須落實孔內不得有泥土、巖塊掉渣。旋挖樁水下澆注時,采取有效施工措施,清除孔底殘渣,防止孔壁掉渣,終孔后盡快澆注樁身砼;3)樁身砼最好一次性澆注成樁,多次澆注成樁時,須清除前次澆注上部浮漿,一次性澆注成樁上部也應清除浮漿;4)樁身砼澆筑質量按有關規范要求和方法進行檢測,不得小于設計強度;5)抗滑樁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分開澆筑時,連接部分依照施工規范按施工縫處理。(9)鋼筋及制作1)鋼筋:鋼筋必須具有出廠合格證明,使用前應對鋼筋進行隨機抽檢作力學性能試驗,滿足規范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所有鋼筋在使用前均應進行除銹和調直等處理;2)錨拉樁鋼筋制作時,在錨索部位預留錨索孔位置,避免錨索孔穿過時傷害樁筋,同樣埋設Ф200X2錨孔鋼管;3)采取有效施工措施,確保鋼筋保護層厚度。(10)支護樁檢測支護樁應全部進行樁身結構完整性檢測。檢測方法宜采用預埋管聲波透射法,按《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執行,每根方樁設置4根聲測管,聲測管采用φ57×3mm的無縫鋼管。錨噴防護工程(1)材料所有的結構用材均應有質量保證和產品合格的相關資料證書,且符合現行國家的標準和設計要求。對進場的材料,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做現場材料抽檢,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嚴禁先使用后補檢。①混凝土:a.結構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基本要求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2015年版)表3.5.3執行。b.混凝土強度不得采用增加水泥用量來提高,應選用最佳配合比、良好的骨料級配、合理的砂率和水灰比以和適度的振搗和加強養護來達到其強度要求。c.混凝土的集料:石子不得采用強風化巖石,要求有良好的粒徑級配,拌合水應無侵蝕性。②鋼材a.鋼筋:“A”示HPB300級鋼,fy=270N/mm2。“D”示HRB400級鋼,fy=360N/mm2。b.當采用進口熱軋變形鋼筋時,應符合我國有關規范要求。c.受力預埋件的錨筋應采用HPB300級或HRB400級,嚴禁采用冷加工鋼筋;吊環應采用HPB300級鋼筋制作,嚴禁使用冷加工鋼筋,吊環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應小于30d,并應焊接或綁扎在鋼筋骨架上。(2)噴射混凝土工程①本工程面板采用C30噴射混凝土,厚度150mm,并鋪設D8@150×150單層鋼筋網,鋼筋網保護層厚度不小于30mm,C30噴射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不小于14.3MPa,軸心抗拉強度設計值不小于1.43MPa。噴射混凝土抗滲等級為P6。②噴射混凝土與巖面的粘聚力,對整體狀和塊狀巖體不應低于0.8MPa,對碎裂狀巖體不應低于0.4MPa,噴射混凝土與巖面粘結力試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巖土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范》GB50086-2015。③面板宜沿邊坡縱向每隔20m~25m長度分段設置豎向伸縮縫。④其他未盡事宜應遵循《巖土錨桿與噴射混凝土支護工程技術規范》GB50086-2015和《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的相關規定。(3)錨桿工程①錨桿鋼筋均采用HRB400鋼筋。②錨固砂漿與中風化巖層間的極限粘結強度特征值≥360kPa,且應在施工中通過現場錨桿性能試驗驗證。鋼筋與錨固砂漿巖體粘結強度fb=2.4MPa(M30)。③鉆孔:a.錨孔水平方向孔距誤差應不大于20mm,垂直方向孔距誤差應不大于20mm;b.錨桿孔深不應小于設計長度;應超過設計長度0.5m;c.錨孔宜一次性鉆至設計長度;d.鉆孔巖芯應進行編錄,確保錨固段進入穩定中等風化巖層;e.錨孔進入中風化巖層達到設計深度后應和時清孔,插入錨筋和灌漿,特別是錨固段用壓力水清除巖渣以保證砂漿與巖石粘結可靠;f.錨桿鉆孔不得傷和臨近建筑物樁基礎,現場放線核定。④錨桿組裝與安放:a.組裝前,鋼筋應除油污、去銹,嚴格按設計尺寸下料,每根鋼筋長度誤差應不大于50mm;b.鋼筋應按一定規律平直排列,沿桿體軸線方向每隔0.5m設一定位支架;c.錨桿鋼筋直徑≥16mm時應采用機械連接接頭,機械連接接頭的性能等級為II級,接頭區段內受力鋼筋接頭面積:綁扎≤25%,機械連接和焊接連接≤50%。鋼筋直徑<16mm時可采用焊接連接接頭或綁扎接頭。d.安放錨桿體時應防止桿體扭轉、彎曲,桿體放入角度與鉆孔角度保持一致;e.桿體插入孔內深度不應小于錨桿設計長度的95%,桿體安放后不能隨意敲擊、插拔,不得懸掛重物。⑤注漿:a.采用M30水泥砂漿,漿體材料應滿足《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第8.3.3條要求;b.灌漿壓力擬為0.3~0.7MPa。⑥處于土層或強風化巖層中的自由段應采用除銹、刷瀝青船底漆、瀝青玻纖布纏裹防腐,其層數≥2層。錨桿采用M30砂漿全長灌注,錨桿的自由段外端經防腐處理后,應埋入鋼筋混凝土構件內50mm以上。⑦錨桿施工前,應先做基本試驗,以確定錨固體與巖土層間的粘接強度特征值、錨桿設計參數和施工工藝和錨桿的極限抗拉承載力。試驗要求和步驟按《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附錄C.2的要求進行。⑧所有錨桿施工完并達到設計強度后,應隨機抽檢做錨桿驗收試驗,以檢驗施工質量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其試驗要求和步驟按《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附錄C.3要求進行,驗收試驗錨桿的數量取錨桿總數的5%,且不得少于5根。試驗荷載見下表。錨桿驗收試驗荷載值及試驗根數要求表項目錨桿類型試驗荷載值(KN)試驗根數1D2086該類型錨桿總數的5%,且不少于5根有機基材護坡施工要求(1)水泥:3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2)基材:有機質≥32.0%;腐殖質≥10.0;氮、磷、鉀(N+P20+K20)≥4.0%;水分(游離水)%≤30.0%;吸水倍率≥6.0m/m;水穩性指數≥60.0%;pH值5.5~7.0;(3)植被種子:選用適應當地氣候,且具有生長快,抗旱耐性強,抗病蟲害及耐瘠薄力高的種類,并以鄉土種為主。此外,應考慮冷季型和暖季型組合、植物類型組合、科屬組合,以及根系特性組合等。草種:高羊茅、狗牙根、百喜草、彎葉畫眉草、草地早熟禾、紫花苜蓿等。(4)PAM(聚丙烯酰胺粘結劑)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介于600萬-1200萬,PAM不僅能有效改善土壤結構,而且可具有粘結使用,可確保基質穩定。(5)有機基材選用頁巖粉,腐殖質含量≥25%。草炭土有機炭含量高,保水持水性能高,通氣良好,且輕質易運輸,是改良土壤物理結構,保持土壤肥料和水分的優良材料。(6)保水劑選用性能高,分解慢,對環境無污染的精細化工產品,且吸水倍率在400倍以上。(7)施工用水或養護用水應無油、酸、堿、鹽或其他對植物生長有害的物質,并應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標準》(GB5084-1992)的要求。(8)先噴射含部分種子層的基材混合物,噴射按從左至右,從上至下的順序進行,或者按從右至左,從上至下的順序進行。再噴射含種子層的基材混合物,噴射的順序同上,確保無漏噴射。在面層噴射層完成后,應覆蓋無紡布,營造種子快速發芽環境。(9)植被混凝土配合比可參照如下比例,頁巖粉:鋸木面:粘結劑:復合肥:水泥:保水劑=100:0.05:3:4:1.5:0.15,應根據專家評審意見,針對氣候、環境、施工期季節等具體條件做合理調整。花管注漿施工要求(1)鋼花管采用φ48x3.5鋼管,斜坡段鉆孔孔徑70mm,懸臂擋墻段鉆孔直徑100mm,鋼花管打入后采用M20水泥漿進行注漿,注漿應跳孔施工。注漿參數根據現場實驗確定。(2)鉆孔布設及深度詳圖紙,其中斜坡段注漿深度為超過巖層面1m,懸臂擋墻段注漿深度5m,鉆孔應預留200mm沉渣段。(3)漿液初凝時間應根據地基土質條件和注漿目的確定,在砂土地基中,漿液的初凝時間宜為5~20min;在粘性土地基中,宜為1~2小時。(4)注漿壓力0.5MPa。(5)注漿結束標準:按如下指標綜合評定。1)注槳參數變化綜合分析符合注槳一般規律且征兆明顯的;2)保持0.3~0.5MPa的注漿壓力,當壓力不增大,耗漿量也不減小時,穩壓5~15分鐘或壓力增大超過注漿壓力時終止壓漿。(6)單孔注漿量因土質情況不同而不同,可分段試驗確定單孔注漿量。由于注漿屬于隱蔽工程,注漿量受漿液擴散半徑、巖土的孔隙率,以及漿液的可灌注率等多因素控制,可按以下經驗公式估算注漿量:Q=V*n*β*(1+α)式中:V為單孔受注土體體積,本項目擴散半徑暫按1.5m計;n為孔隙率;β為可灌注率;α為漿液損失量。斜坡注漿段當某段注漿量超過估算量1~1.5倍時,應停止注漿,間歇一段時間后再注漿,防止漿液擴散到加固段外。實際注漿量以最終收方計量為準。(7)水灰比可取0.5~1.0,一般采取先稀后濃的原則灌注。(8)應采用多次注漿,間隔時間應按漿液的初凝時間確定,且不大于4小時。(9)注漿效果參照《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進行質量檢驗。(10)施工單位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制定注漿施工方案、并根據工程進展動態調整。用電安全施工要求1)施工用電符合安全用電的規定,電桿、電箱、電源電線的安裝,必須認真檢查,達到標準。使用新電源必須先檢查,合格后方能正式使用,并做好接地線的保養和防雷工作。2)現場施工用電嚴格按有關規定進行布置與架設,同時定期對電器設備進行檢查,在接線口、閘刀板等處掛立醒目標志牌,確保用電安全。3)架空線必須設在專用電桿上,嚴禁架設在樹或腳手架上。4)架空線應裝設橫擔和絕緣子,其規格、線間距離、檔間距離等應符合架空線路要求,其電板線離地2~5m以上應加絕緣子。5)架空線一般應離地4m以上,機動車道為6m以上。6)電焊工須持證上崗,所用工具必須安全絕緣。工作前須穿戴好防護用品。施工中的安全保護措施1)加強施工現場操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嚴禁損壞已完的建筑產品,建立相應管理制度。2)對建成的擋墻、護腳墻要加強保護,防止人為破壞。3)遇暴雨,應防止施工過程中擋墻基坑的塌方事故。擋墻施工完畢后,應防止雨水對擋墻坡面土體的沖刷,避免地表土體在雨水的作用下發生滑塌等地質災害。同時應采取措施如支撐、覆蓋等,減小雨水沖刷程度。邊坡施工注意事項(1)施工前應熟悉邊坡地質環境資料,掌握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特點,了解影響邊坡穩定的主要地質特征和邊坡破壞模式,精心作好施工組織設計。熟悉邊坡周邊建(構)筑物的分布和特點,了解坡頂構筑物基礎和結構情況,必要時采取預加固措施,施工期間應注意組織好環境排水。并采取可靠的施工保護措施。坡頂必須設置截水溝,采取施工措施水流下滲和沖刷,以保證坡體穩定和施工安全。(2)邊坡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法施工,建立信息反饋制度,發現邊坡變形過大,變形速率過快,周邊環境出現沉降開裂等險情時應暫停施工,和時向勘察、設計、監理、業主通報,根據險情原因和時采取應急排險措施。(3)對土石方開挖后不穩定或欠穩定的邊坡,應根據邊坡的地質特征和可能發生的破壞等情況,施工單位應采取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分層防護,一次性開挖深度應≤3m、分段跳槽,道路一次性開挖長度應≤20m、小開挖、及時支護的逆作法施工。嚴禁無序大開挖、大爆破作業,以確保坡頂建(構)筑物的安全。(4)應加強整個邊坡(含坡肩上部)的排水系統設置,盡量避免地表水和生活廢水排入坡體。支擋結構應有良好的泄水設施,坡頂應設置截水溝,坡底應設置排水溝。(5)邊坡施工過程中嚴禁在坡頂堆載。高邊坡監測1)邊坡工程監測應由業主委托有相應資質的監測單位編制監測方案,經設計、監理和業主等共同認可后方可實施。2)要求對本次設計的所有高邊坡均進行監測,可根據其安全等級、地質環境、邊坡類型、支護結構類型和變形控制要求,按下表選擇監測項目。邊坡工程監測項目表測試項目測點布置位置邊坡工程安全等級一級二級坡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支護結構頂部或預估支護結構變形最大處應測應測地表裂縫墻頂背后1.0H(巖質)、1.5H(土質)范圍內應測應測坡頂建(構)筑物變形邊坡坡頂道路變形位移及管涵滲水漏水情況應測應測降雨、洪水與時間關系應測應測支護結構變形主要受力桿件應測選測支護結構應力應力最大處選測選測地下水、滲水與降雨關系出水點應測選測注:①在邊坡塌滑區內有重要建(構)筑物,破壞后果嚴重時,應加強對支護結構的應力監測;②H為邊坡高度。3)邊坡工程監測應符合下列規定:①坡頂位移觀測,應在每一典型邊坡段的支護結構頂部設置不應少于3個觀測點的觀測網,觀測位移量、移動速度和移動方向;②邊坡工程施工初期,監測宜每天一次,且應根據地質環境復雜程度、周邊建(構)筑物、管線對邊坡變形敏感程度、氣候條件和監測數據調整監測時間及頻率。當出現險情時應加強監測;③一級永久性邊坡工程竣工后的監測時間不宜少于二年;④監測工作可根據設計要求、邊坡穩定性、周邊環境和施工進程等因素進行動態調整。4)邊坡工程施工過程中及監測期間遇到下列情況時應及時報警,并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①有軟弱外傾結構面的巖土邊坡支護結構坡頂有水平位移跡象或支護結構受力裂縫有發展;無外傾結構面的巖質邊坡支護結構坡頂水平位移大于3mm或支護結構構件的最大裂縫寬度超過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允許值;土質邊坡支護結構坡頂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邊坡開挖深度的1/500或20mm,以及其水平位移速度已連續三日每天大于2mm;②坡頂鄰近構筑物出現新裂縫、原有裂縫有新發展;③支護結構中有重要構件出現應力驟增、壓屈、斷裂、松弛或破壞的跡象;④邊坡底部或周圍巖土體已出現可能導致邊坡剪切破壞的跡象或其它可能影響安全的征兆;⑤根據當地工程經驗判斷認為,已出現其它必須報警的情況。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根據建設部發布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要求:設計單位應當在設計文件中注明涉及危大工程的重點部位和環節,提出保障工程周邊環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見,必要時進行專項設計。建設單位應當組織勘察、設計等單位在施工招標文件中列出危大工程清單。建設、勘察、設計、監理等單位應當配合施工單位開展應急搶險工作。危大工程應急搶險結束后,建設單位應當組織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制定工程恢復方案,并對應急搶險工作進行后評估。本項目各結構單元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說明詳下表:分部分項工程重點部位和環節工程周邊環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見本工程是否執行基坑支護、降水工程開挖深度超過3m(含3m)或雖未超過3m但地質條件和周邊環境復雜的基坑(槽)支護、降水工程建設單位應當依法提供真實、準確、完整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和工程周邊環境等資料。施工單位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組織工程技術人員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土方開挖工程開挖深度超過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工程應進行基坑支護設計。施工單位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組織工程技術人員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模板工程及支撐體系1、各類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飛模、隧道模等工程。施工單位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組織工程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紅木家具購銷合同協議書
- 合作協議電子合同怎么簽
- 廢棄物品銷毀合同協議
- 期貨操盤協議合同
- 代言合同續簽協議
- 轉讓地皮協議合同
- 晉城合同協議翻譯
- 產業園項目工程合同協議
- 員工協議合同封面
- 電廠施工安全合同協議書
- 【崗位管理】保利地產集團職位說明書
- PRS-761-313技術使用說明書
- 燃氣工程專業中級職稱理論考試題庫-建設工程專業中級職稱理論考試題庫
-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PPT課件
- 鐵路建設項目施工企業信用評價辦法(鐵總建設〔2018〕124號)
- 誘導公式練習題-(中職)
- 2016年浦東新區公辦小學招生地段
- 鴿巢問題(例1、例2)[1]
- 完整版佛教葬禮儀式
- 【課件】第六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課件-高中通用技術蘇教版(2019)必修《技術與設計1》
- 鍋爐除氧器過程控制課程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