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護理題-醫(yī)院感染護理學_第1頁
外科護理題-醫(yī)院感染護理學_第2頁
外科護理題-醫(yī)院感染護理學_第3頁
外科護理題-醫(yī)院感染護理學_第4頁
外科護理題-醫(yī)院感染護理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外科護理題-醫(yī)院感染護理學

1、以下不屬于醫(yī)院感染的是

A.門診患者在醫(yī)院獲得的感染

B.患者在院外獲得,在住院期間發(fā)生的感染

C.醫(yī)護人員在醫(yī)院內(nèi)獲得的感染

D.護工在醫(yī)院內(nèi)獲得的感染

E.患者在上次住院時獲得,本次住院時發(fā)生的感染

2、艾滋病

A.強制管理的傳染病

B.監(jiān)測管理的傳染病

C.嚴格管理的傳染病

D.不必進行管理的傳染病

E.不必向有關衛(wèi)生防疫專業(yè)機構報告疫情

3、霍亂

A.強制管理的傳染病

B.監(jiān)測管理的傳染病

C.嚴格管理的傳染病

D.不必進行管理的傳染病

E.不必向有關衛(wèi)生防疫專業(yè)機構報告疫情

4、流行性乙型腦炎

A.強制管理的傳染病

B.監(jiān)測管理的傳染病

C.嚴格管理的傳染病

D.不必進行管理的傳染病

E.不必向有關衛(wèi)生防疫專業(yè)機構報告疫情

5、瘧疾

A.強制管理的傳染病

B.監(jiān)測管理的傳染病

C.嚴格管理的傳染病

D.不必進行管理的傳染病

E.不必向有關衛(wèi)生防疫專業(yè)機構報告疫情

6、鼠疫

A.強制管理的傳染病

B.監(jiān)測管理的傳染病

C.嚴格管理的傳染病

D,不必進行管理的傳染病

E.不必向有關衛(wèi)生防疫專業(yè)機構報告疫情

7、入院第4天,患者突然出現(xiàn)劇烈腹痛。查:腹肌緊張,明顯壓痛,

反跳痛??紤]最可能的原因是

A.急性闌尾炎

B.脾臟破裂

C.腸出血

D.腸痙攣

E.腸穿孔

8、以下有關醫(yī)院感染的敘述正確的是

A.出院后發(fā)病的病人不屬醫(yī)院感染的范疇

B,感染和發(fā)病應同時發(fā)生

C.一定是在病人住院期間遭受的感染

D.陪住者是醫(yī)院感染的主要對象

E.只要在住院期間發(fā)生的感染就屬于醫(yī)院感染

9、對于沙眼衣原體感染,以下描述哪項恰當

A.孕婦感染后可引起新生兒結膜炎和肺炎

B.免疫學檢查陽性率不高

C.首先出現(xiàn)前庭大腺感染癥狀

D.為我國性傳播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

E.以污染的手或衣物接觸感染為主

10、下列關于原位菌群失調(diào)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即正常菌群在外來菌的入侵下在原有部位發(fā)生了數(shù)量或種類結構

上的變化

B.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僅發(fā)生原位菌群失調(diào)

C.也稱定位轉(zhuǎn)移

D.失調(diào)因素被消除后,正常菌群均可自然恢復

E.二度失調(diào)為菌群發(fā)生了病理波動

11、與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有關的病原菌是

A.肺炎球菌

B.幽門螺桿菌

C.鏈球菌

D.金黃色葡萄球菌

E.大腸桿菌

12、闌尾炎最主要的病因是

A.細菌侵入

B.闌尾管腔狹窄

C.飲食后立即活動

D.腸功能紊亂

E.進食油膩食物

13、新生兒生后細菌性肺炎最常見的病原體是

A.流感桿菌

B.肺炎桿菌

C.肺炎球菌

D.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大腸桿菌

E.溶血性鏈球菌

14、醫(yī)院感染病原菌中最常見的是

A.革蘭陰性菌

B.革蘭陽性菌

C.真菌

D.病毒

E.衣原體

15、感染多發(fā)生在應用抗生素和皮質(zhì)激素病人的病原菌是

A.革蘭陰性菌

B.革蘭陽性菌

C.真菌

D.病毒

E.衣原體

16、關于肺炎克雷伯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廣泛存在于人體皮膚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B.極易在病人的泌尿道定植

C.革蘭陽性桿菌

D.是ICU常見的條件致病菌

E.醫(yī)護人員的手一般不是傳播途徑

17、該病人最可能發(fā)生

A.原位菌群一度失調(diào)

B.原位菌群二度失調(diào)

C.移位菌群失調(diào)

D.菌群交替癥

E.無菌群失調(diào)

18、最可能的感染菌是

A.大腸埃希菌

B.溶血性鏈球菌

C.白色念珠菌

D.銅綠假單胞菌

E.金黃色葡萄球菌

19、關于該致病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A.常導致深部感染

B.可致肺部和消化道感染

C.造成的醫(yī)院感染有進一步增長的趨勢

D.主要引起泌尿道和血液的感染

E.常發(fā)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

20、下列關于人體內(nèi)正常菌群的敘述錯誤的是

A.腸道內(nèi)的正常菌群可合成葉酸,維生素A,泛酸等

B.菌群失調(diào)可導致感染

C.正常菌群絕大部分是厭氧菌

D.腸道中的乳酸菌,腸球菌等正常菌群可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E.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

21、患者王某,男,42歲,脊髓外傷致尿失禁,留置尿管10天,近

日有發(fā)熱,尿液中大量白細胞。該病人最可能出現(xiàn)

A.銅綠假單胞菌感染

B.肺炎克雷白桿菌感染

C.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D,溶血性鏈球菌感染

E.大腸埃希菌感染

22、關于傳染病流行程度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暴發(fā)流行

B.水平流行

C.散發(fā)流行

D.大流行

E.流行

23、直腸癌多見于

A.腹部腫塊

B.左半結腸

C.直腸中下段

D.直腸壺腹部

E.乙狀結腸

24、結腸癌發(fā)生急性腸梗阻多見于

A.腹部腫塊

B.左半結腸

C.直腸中下段

D.直腸壺腹部

E.乙狀結腸

25、醫(yī)院感染間接傳播最主要的方式是通過

A.醫(yī)務人員的手

B.患者的排泄,分泌物

C.醫(yī)療設備

D.患者間的接觸

E.一次性物品

26、2個月至兒童期小兒化膿性腦膜炎最常見的致病菌是

A.葡萄球菌

B.空腸彎曲菌

C.大腸桿菌

D.肺炎雙球菌

E.流感嗜血桿菌

27、這所醫(yī)院在2005年6月的醫(yī)院感染患病率約為

A.5%

B.8%

C.10%

D.15%

E.20%

28、這所醫(yī)院在2005年6月的術后切口感染發(fā)生率約為

A.2%

B.5%

C.6%

D.8%

E.10%

29、經(jīng)過感染監(jiān)測實查,發(fā)現(xiàn)6月份漏保新發(fā)感染人數(shù)50人,漏報

率及實際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分別為

A.15%,8%

B.15%,10%

C.15%,15%

D.20%,10%

E.20%,15%

30、某醫(yī)院統(tǒng)計了一年中各科室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選用下列哪種統(tǒng)

計圖表示最為合適

A.直方圖

B.直條圖

C.圓形圖

D.線段圖

E.以上都不合適

31、某醫(yī)院發(fā)生大規(guī)模甲型肝炎暴發(fā),以下措施錯誤的是

A.對感染病人及同期住院病人進行詳細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

B.醫(yī)院于36小時內(nèi)報告當?shù)匦l(wèi)生行政部門

C.查找感染源

D.采用消化道隔離措施

E.當?shù)匦l(wèi)生行政部門于24小時內(nèi)逐級上報省衛(wèi)生行政部門

32、下列關于醫(yī)院感染資料收集的敘述錯誤的是

A.查閱的內(nèi)容包括病人相關的醫(yī)療,護理文件,如體溫單,病程記錄

B.是必不可少的監(jiān)測內(nèi)容

C.只能通過回顧性方法收集

D.符合"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的病例需要填寫醫(y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

E.病人家屬及陪護人員暫不作為監(jiān)測的重點人群

33、某兒科病房于2005年10月3日~10日共收治患兒60例,其中

新生兒病房15例,有3例發(fā)生輪狀病毒感染,計算新生兒輪狀病毒

感染的罹患率為

A.10%

B.20%

C.5%

D.15%

E.25%

34、下列屬于高度危險物品的是

A.體溫表

B.導尿管

C.胃鏡

D.便盆

E.壓舌板

35、門靜脈高壓癥患者的胃管

A.術前不插入

B.術前日中插入

C.術前日晨插入

D.術前晚插入

E.術日晨插入

36、下列有關消毒滅菌原則的敘述錯誤的是

A.耐熱,耐濕物品首選化學滅菌法

B.室內(nèi)空氣消毒不宜選自然揮發(fā)的甲醛熏箱

C.進入人體無菌器官的醫(yī)療用品必須滅菌

D.手術器具首選壓力蒸氣滅菌

E.接觸皮膚黏膜的器械必須消毒

37、供應室包裝后的物品,應在多長時間內(nèi)進行滅菌

A.3?4小時內(nèi)

B.不超過6小時

C.1~2小時內(nèi)

D.5~6小時內(nèi)

E.不超過12小時

38、屬于中度危險物品的是

A.靜脈穿刺針

B.氣管鏡

C.導尿管

D.痰杯

E.輸液器材

39、屬于低度危險物品的是

A.靜脈穿刺針

B.氣管鏡

C.導尿管

D.痰杯

E.輸液器材

40、用醫(yī)用干熱滅菌箱進行物品滅菌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溫度為160℃時,滅菌時間僅需要1小時

B.物品包裝不可超過10cmxl0cmx20cm

C.適用于耐高溫,不耐濕熱或不宜穿透物品的滅菌

D.滅菌時不要與箱底部及四壁接觸

E.物品高度不能超過箱高度的2/3

41、對消毒因子的敏感性最高的是

A.真菌

B.親脂病毒

C.親水病毒

D.細菌繁殖體

E.細菌芽胞

42、對消毒因子的敏感性最低的是

A.真菌

B.親脂病毒

C.親水病毒

D.細菌繁殖體

E.細菌芽胞

43、下列物品與所選用的消毒滅菌方法對應不妥的是

A.不耐熱的塑料制品3%過氧化氫

B.傷口清洗-5%過氧化氫

C.耐熱的玻璃器材一干熱滅菌法

D.不耐熱的精密儀器-2%戊二醛

E.物表面-0.4%過氧乙酸

44、手術結束后,手術器械的消毒滅菌方法應首選

A.壓力蒸氣滅菌

B.環(huán)氧乙烷滅菌

C.2%戊二醛浸泡

D.75%乙醇擦拭

E.3%過氧化氫浸泡

45、滅菌后的處理正確的是

A.檢查包裝的完整性,若有破損應在12小時內(nèi)立即使用

B.若滅菌包包布沾有液體,晾干后可正常使用

C.只需檢查包外指示膠帶變色情況

D.不得與未滅菌物品混放

E.若未經(jīng)使用,夏天可保存10天,冬季20天

46、導致手術野污染的途徑,應除外哪項

A.麻醉器械

B.患者手術區(qū)皮膚

C.手術器械用品

D.手術人員的手臂

E.感染病灶或空腔臟器內(nèi)容物

47、能協(xié)助診斷子宮內(nèi)膜癌經(jīng)濟有效的方法是

A.診斷性刮宮

B.宮腔沖洗法

C.分段診斷性刮宮

D.陰道后穹窿脫落細胞檢查

E.宮頸刮片檢查

48、接臺手術更換手術衣和手套的方法,下列哪一項步驟是錯誤的

A.手只能接觸手套內(nèi)面

B.酒精浸泡手,臂5分鐘

C.先脫手套,后脫手術衣

D.流水沖凈滑石粉,并揩干

E.穿無菌手術衣,戴手套

49、下列需進行外科手消毒的是

A.接觸患者體液后

B.外科手術前

C.無菌操作前

D.脫手套后

E.戴口罩前

50、患者李某,上消化道大出血,乙肝”大三陽”。急救過程中,

護士小張的手部被大量血液污染,此時,小張應

A.用肥皂水浸泡雙手

B.先用手消毒劑搓洗2分鐘,再洗手

C.反復洗手

D.先洗手,再用手消毒劑搓洗2分鐘

E.采用外科洗手消毒法

51、為預防破傷風,清創(chuàng)時傷口使用哪種溶液沖洗最好

A.0.9%氯化鈉

B.0.05%吠喃西林液

C.0.1%苯扎澳錢(新潔爾滅)液

D.蒸儲水

E.3%過氧化氫

5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無菌操作前,后都應認真洗手

B.緊急情況下,無法按規(guī)定要求洗手,可用快速手消毒劑進行手消

毒代替洗手

C.一副手套只用于一位病人的護理操作

D.無菌導尿術操作完畢,先洗手,再脫去手套

E.連續(xù)進行下一臺手術時,需重新行外科手消毒

53、換藥操作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用酒精棉球消毒傷口周圍皮膚2次

B.敷貼藥物紗布

C.用手揭去外層敷料和內(nèi)層敷料

D.用鹽水棉球輕輕拭去傷口內(nèi)膿液或分泌物

E.蓋上滅菌干紗布,固定

54、某病房的洗手設備如下,其中正確的是

A.液體皂液容器中的皂液少于1/4時、添加新液備用

B.為防止濺水,將適量紗布纏繞在水龍頭上

C.用熱水器將水預先加熱到37℃?zhèn)溆?,以保護手部皮膚

D.在水龍頭旁放置紙巾,洗手后拿紙巾去關閉水龍頭

E.擦手毛巾清潔,干燥,每周消毒

55、注射前,洗手過程如下,其中錯誤的做法是

A.每個部位的揉搓時間不少于10~15s

B.雙手下垂,用流動水充分沖洗

C.洗凈雙手后,用手直接關閉水龍頭

D.取擦手巾擦干雙手

E.連續(xù)為兩個病人注射時,中間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雙手

56、涂擦皂液后,小張進行了如下的揉擦,請問她漏洗了哪個部位

A.拇指

B.指間

C.指尖

D.手掌

E.手背

57、注射部位皮膚消毒時,碘伏溶液的濃度為

A.5mg/L

B.50mg/L

C.500mg/L

D.5000mg/L

E.50000mg/L

58、注射部位皮膚消毒的方法正確的是

A.以穿刺點為中心,由內(nèi)向外旋轉(zhuǎn)涂擦,直徑不小于5cm

B.以穿刺點為中心,由外向內(nèi)旋轉(zhuǎn)涂擦,直徑不小于5cm

C.以穿刺點為中心,由內(nèi)向外旋轉(zhuǎn)涂擦,直徑不小于2cm

D.以穿刺點為中心,由外向內(nèi)旋轉(zhuǎn)涂擦,直徑不小于2cm

E.以穿刺點為中心,由上向下涂擦,直徑不小于5cm

59、患者季某,女,25歲,因細菌性痢疾住院治療。護士小張對其

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錯誤的是

A.為病人體格檢查完畢后,脫去手套,用肥皂和流動水洗凈雙手

B.若手直接接觸到病人糞便,應立即用肥皂和流動水洗凈雙手

C.為該病人進行體格檢查時,戴一次性橡膠手套

D.協(xié)助病人倒糞便時:戴一次性橡膠手套

E.每接觸一個病人應更換一副手套

60、患者發(fā)生鼻出血,護士將沾有患者血液的棉球放在彎盤中,彎

盤用完后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A.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劑浸泡消毒30分鐘

B.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劑浸泡消毒30分鐘

C.用含有效氯lOOOmg/L的消毒劑浸泡消毒30分鐘

D.用0.遇過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30分鐘

E.用0.2%過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30分鐘

61、患者不幸去世,關于處理患者尸體的方法錯誤的是

A.用0.5%過氧乙酸消毒尸體

B.將消毒劑噴灑在尸體上

C.用含有效氯3000mg/L的消毒劑浸泡消毒

D.消毒劑作用120分鐘

E.消毒處理后盡快火化尸體

62、下列有關外科手消毒的做法正確的是

A.不需用肥皂,清水洗手,可直接進行外科手消毒

B.以無菌巾從手向肘部擦干

C.消毒范圍從指尖到肘下10cm

D.消毒過程只用一個無菌小刷

E.消毒完畢,雙手保持高過肩部

63、新生兒臍帶消毒應選用

A.無水乙醇

B.生理鹽水

C.2%碘酊和75%乙醇

D.復方硼酸溶液

E.1%過氧化氫

64、下列化學消毒劑中,可用于空氣消毒的是

A.75%乙醇

B.3%過氧化氫

C.2%戊二醛

D.2%過氧乙酸

E.0.5%氯己定

65、特殊感染手術后,手術間空氣消毒的主要方法是

A.乳酸熏蒸

B.電子滅菌燈照射

C.紫外線照射

D.甲醛熏蒸

E.消毒液噴霧

66、普通病房中進行無菌操作前洗手的范圍是

A.雙手手掌

B.雙手

C.雙手及前臂

D.雙手,前臂及肘部

E.雙手,前臂及肘上10cm

67、手術前進行外科手消毒的范圍是

A.雙手手掌

B.雙手

C.雙手及前臂

D.雙手,前臂及肘部

E.雙手,前臂及肘上10cm

68、門脈高壓癥最兇險的并發(fā)癥是

A.肝性腦病

B.大出血

C.感染

D.貧血

E.低蛋白血癥

69、下列有關臭氧消毒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臭氧發(fā)生器將空氣中的氧氣轉(zhuǎn)換為臭氧

B.消毒時間應W30分鐘

C.主要依靠強大的氧化作用殺菌

D.要求臭氧濃度與20mg/m

E.溫度,濕度,pH值等影響臭氧的殺菌作用

70、通風的目的與哪項無關

A.降低微生物密度

B.使患者心情舒暢

C.調(diào)節(jié)室內(nèi)溫濕度

D.避免噪音的刺激

E.增加室內(nèi)空氣中含氧量

71、根據(jù)國際標準,病區(qū)的聲音強度宜控制在多少分貝

A.25?30

B.40?45

C.15?20

D.30?35

E.35?40

72、病室溫度過高時使患者

A.悶熱,尿液排泄增加

B.肌肉緊張

C.煩躁

D.黏膜干燥,咽痛

E.頭暈,疲倦

73、為保持病室安靜應

A.白天病區(qū)環(huán)境噪音標準在35?50dB

B.病室安裝隔音罩

C.工作人員在進行操作時應做到“四輕”

D.兩人交談的最佳距離是3m

E.病區(qū)多種花草,樹木,減少噪音

74、以下哪些部分在穿脫隔離衣時要避免污染

A.腰帶及衣邊

B.衣領及里面

C.腰帶以下部分

D.袖子的后面

E.胸前及背后

75、化驗室要求空氣中的細菌總數(shù)

A.W10CFU/m

B.WIOOCFU/m

C.W200CFU/m

D.W500CFU/m

E.E500CFU/m

76、嬰兒室要求空氣中的細菌總數(shù)

A.WIOCFU/m

B.WIOOCFU/m

C.W200CFU/m

D.W500CFU/m

E.2500CFU/m

77、層流潔凈手術室要求空氣中的細菌總數(shù)

A.WIOCFU/m

B.WIOOCFU/m

C.W200CFU/m

D.W500CFU/m

E.2500CFU/m

78、門靜脈與腔靜脈交通支中最有臨床意義的是

A.腹膜后交通支

B.腹壁交通支

C.食管下段,胃底交通支

D.直腸下段,肛管交通支

E.肝臟被膜交通支

79、消毒前,小張發(fā)現(xiàn)紫外線燈管積聚大量灰塵,應用下列哪種棉

球擦拭燈管

A.無水乙醇棉球

B.75%乙醇棉球

C.生理鹽水棉球

D.次氯酸鈉棉球

E.碘伏棉球

80、該病室濕度為70%,為保證良好的消毒效果,小張應

A.更換紫外線燈管

B.延長消毒時間

C.縮短消毒時間

D.降低室內(nèi)溫度

E.增高室內(nèi)溫度

81、霍亂最重要的傳播方式是

A.食物

B.蒼蠅媒介

C.水

D.生活接觸

E.蚊蟲叮咬

82、下列傳染病強制管理的是

A.出血熱

B.肺結核

C.艾滋病

D.黑熱病

E.霍亂

83、確定一種傳染病的檢疫期根據(jù)是

A.病程的長短

B.潛伏期的長短

C.該病傳染性的大小

D.病情的嚴重程度

E.病原體的毒力

84、腸道隔離使用的標志是

A.藍色標志

B.紅色標志

C.黃色標志

D.橙色標志

E.棕色標志

85、熟悉不同傳染病潛伏期的最主要意義是

A.預測疫情

B.確定檢疫期

C.有助于明確診斷

D.確定傳染期

E.判斷傳播途徑

86、流行性腮腺炎的傳播途徑是

A.消化道傳播

B.接觸傳播

C.呼吸道傳播

D.體液傳播

E.蟲媒傳播

87、在我國,多年來多數(shù)地區(qū)細菌性痢疾流行的致病菌群是

A.志賀菌屬B群

B.志賀菌屬D群

C.志賀菌屬A群

D.志賀菌屬C群

E.以上都不是

88、傳染病患者用過的床單位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A.將污染被服先消毒后送洗衣房清洗

B.將病床放在日光下曝曬

C.將污染被服撤下送洗衣房清洗

D.將床墊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E.物品消毒后鋪好暫空床

89、下列關于沙門菌食物中毒的描述,錯誤的是

A.傳染源為被感染的動物和人

B.多發(fā)生于夏秋季

C.病原體存在于豬,牛等的腸腔,內(nèi)臟和肌肉中

D.患者由于帶菌時間短,不是主要的傳染源

E.感染后可獲得較持久的免疫力

90、確定一種傳染病的隔離期是根據(jù)

A.病程的長短

B.潛伏期的長短

C.該病傳染性的大小

D.病情嚴重程度

E.感染期

91、乙型病毒肝炎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

A.呼吸道傳播

B.血行傳播

C.糞-口傳播

D.水源傳播

E.蚊蟲叮咬

92、如果有并發(fā)癥,麻疹患兒隔離期應當延長到

A.出疹后6天

B.出疹后10天

C.出疹后4天

D.出疹后8天

E.出疹后12天

93、張某,男,30歲,電工,13度燒傷,燒傷總面積70%,對該患

者采用

A.消化道隔離

B.保護性隔離

C.嚴密隔離

D.呼吸道隔離

E.接觸隔離

94、麻疹早期診斷的臨床依據(jù)

A.接觸麻疹患兒后發(fā)熱

B.口腔有科氏斑

C.發(fā)熱3-4天后耳后出疹

D.高熱及耳后淋巴結腫大

E.未按時接種麻疹疫苗

95、燒蟲患兒大便檢查蟲卵消失后,被褥用開水浸泡后在陽光下日

曝曬,需要連續(xù)多少天

A.5天

B.10天

C.3天

D.7天

E.12天

96、為病人輸液后應

A.洗手

B.戴手套

C.戴口罩,護目鏡

D.穿隔離衣

E.戴口罩

97、為病人測血壓時應

A.洗手

B.戴手套

C.戴口罩,護目鏡

D.穿隔離衣

E.戴口罩

98、進入隔離室時應

A.洗手

B.戴手套

C.戴口罩,護目鏡

D.穿隔離衣

E.戴口罩

99、為乙肝病人吸痰時應

A.洗手

B.戴手套

C.戴口罩,護目鏡

D.穿隔離衣

E.戴口罩

100、清洗粘有血液的手術器械時

A.洗手

B.戴手套

C.戴口罩,護目鏡

D.穿隔離衣

E.戴口罩

101、入院后應采用的隔離種類為

A.消化道隔離

B.保護性隔離

C.嚴密隔離

D.呼吸道隔離

E.接觸性隔離

102、關于疾病防治及護理措施不妥的是

A.護士在病室里不密切接觸患者時可不戴口置

B.病室每日用紫外線照射進行空氣消毒

C.病室通向走廊的窗子需關閉

D.患者痰液用20%漂白粉溶液攪拌靜置2小時后倒掉

E.給予異煙腫,鏈霉素治療

103、該病的致病菌最多見的是

A.大腸桿菌

B.變形桿菌

C.葡萄球菌

D.糞鏈桿菌

E.克雷白桿菌

104、對該患者護理指導不正確的是

A.囑多飲水

B.宜食清淡營養(yǎng)食物

C.絕對臥床

D.提高機體免疫力

E.解除患者緊張情緒

105、下列有關保護性隔離的病人隔離室的設備中,錯誤的是

A.單獨的沐浴設備

B.房間為負壓

C.有獨立空調(diào)

D.住單間

E.有空氣凈化裝置

106、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

A.急性血吸蟲病

B.無癥狀血吸蟲病

C.慢性血吸蟲病

D.晚期血吸蟲巨脾型

E.晚期血吸蟲腹水型

107、血吸蟲病的傳播途徑是

A.糞-口傳播

B.血液傳播

C.飛沫傳播

D.直接接觸傳播

E.間接接觸傳播

108、對于口腔,牙齦出血患者,為防止口臭應選擇的漱口液為

A.2%?4%碳酸氫鈉

B.0.02%吠喃西林

C.0.1%醋酸

D.0.9%生理鹽水

E.1%過氧化氫

109、門靜脈高壓癥的護理診斷最重要的是

A.營養(yǎng)失調(diào)

B.知識缺乏

C.焦慮與恐懼

D.潛在并發(fā)癥出血

E.術后并發(fā)癥感染

110、治療鵝口瘡錯誤的是

A.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B.加大抗生素劑量

C.2%碳酸氫鈉液擦洗口腔

D.局部涂甲紫

E.局部應用抗真菌藥物

111、易在泌尿道內(nèi)形成結晶,引起血尿,尿痛的藥物是

A.慶大霉素

B.氯霉素

C.卡那霉素

D.磺胺類藥物

E.青霉素

112、李某,45歲,結腸癌,擇期行手術治療,下列做法中不妥的是

A.術前通過靜脈途徑給予一次性足量抗生素

B.術前進行清潔灌腸

C.選用萬古霉素作為術前預防性用藥的一種

D.手術過程中給予抗生素,以維持適當?shù)难帩舛?/p>

E.甲硝噗是術前預防性用藥的一種

11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不宜應用的抗生素是下列哪一種

A.氨葦西林

B.四環(huán)素

C.頭抱哇咻

D.青霉素

E.紅霉素

114、孫某,40歲,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全身性水腫,血壓155/95mmHg,

尿蛋白(++++),24小時尿蛋白>3.5g,血清白蛋白V30g/L,診斷

為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對該病人使用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后,病情緩解,

下列對該病人的健康指導不恰當?shù)氖?/p>

A.定期隨診,復查,避免復發(fā)

B.經(jīng)常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C.增強抵抗力,避免感染

D.不可擅自停藥

E.避免勞累

115、利福平最主要的毒性反應是

A.肝功能損害

B.胃腸道反應

C.聽神經(jīng)損害

D.球后神經(jīng)炎

E.骨髓抑制

116、下列做法符合抗感染藥物合理應用原則的是

A.氨基糖昔類抗生素與內(nèi)酰胺類藥物同瓶滴注

B.將紅霉素用注射用水溶解后放入50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

C.首選廣譜抗生素

D.盡可能選用多種抗生素,聯(lián)合用藥

E.急性膽囊炎,使用抗生素治療后,體溫恢復正常,繼續(xù)用藥2周,

以鞏固療效

117、在護理使用抗菌藥物的嬰兒時,護士應每日觀察嬰兒的口腔有

A.皮疹

B.牙齦感染

C.KOPLI斑

D.鵝口瘡

E.瘀點

118、下列與移位菌群失調(diào)原因無關的是

A.外科手術

B.免疫功能下降

C.不適當使用抗菌藥物

D.插管或介入治療

E.細菌結構變化

119、三度原位菌群失調(diào)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應用廣譜抗菌藥物

B.介入治療與各種導管的應用

C.免疫功能低下

D.慢性病誘發(fā)

E.體弱

120、預防術后切口感染使用抗菌藥物的最佳時間是

A.術前30?60分鐘給藥

B.術前1天給藥

C.術前3天給藥

D.術前6小時給藥

E.術后回病房即給藥

121、下列抗生素如果聯(lián)合使用會導致抗生素毒性增加的是

A.青霉素+紅霉素

B.紅霉素+磺胺類

C.慶大霉素+卡那霉素

D.慶大霉素+紅霉素

E.青霉素+先鋒霉素

122、根據(jù)我國傳染病防治法,將法定傳染病分為

A.三大類共39種

B.二大類共25種

C.二大類共21種

D.三大類共30種

E.三大類共28種

123、在四環(huán)素治療中發(fā)生的葡萄球菌性結腸炎是藥物

A.腎臟毒性反應

B.對血液系統(tǒng)的毒性

C.對肝臟的毒性

D.二重感染

E.過敏反應

124、在青霉素的使用過程中病人出現(xiàn)皮膚瘙癢,腹痛是

A.腎臟毒性反應

B.對血液系統(tǒng)的毒性

C.對肝臟的毒性

D.二重感染

E.過敏反應

125、使用磺胺類藥物時,病人出現(xiàn)紫瘢是

A.腎臟毒性反應

B.對血液系統(tǒng)的毒性

C.對肝臟的毒性

D.二重感染

E.過敏反應

126、使用利福平時,病人出現(xiàn)黃疸是

A.腎臟毒性反應

B.對血液系統(tǒng)的毒性

C.對肝臟的毒性

D.二重感染

E.過敏反應

127、使用鏈霉素時,病人出現(xiàn)尿蛋白(++),是

A.腎臟毒性反應

B.對血液系統(tǒng)的毒性

C.對肝臟的毒性

D.二重感染

E.過敏反應

128、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最突出的表現(xiàn)為

A.黃疸

B,消瘦乏力

C.厭油膩

D.齒齦出血

E.腹水

129、鏈霉素皮內(nèi)試驗的進皮劑量是

A.20U/0.1ml

B.250U/0.1ml

C.15U/0.1ml

D.0.25mg/0.1ml

E.50ug/0.1ml

130、頭抱類皮內(nèi)試驗的進皮劑量是

A.20U/0.1ml

B.250U/0.1ml

C.15U/0.1ml

D.0.25mg/0.1ml

E.50ug/0.1ml

131、青霉素皮內(nèi)試驗的進皮劑量是

A.20U/0.1ml

B.250U/0.1ml

C.15U/0.1ml

D.0.25mg/0.1ml

E.50ug/0.1ml

132、普魯卡因皮內(nèi)試驗的進皮劑量是

A.20U/0.1ml

B.250U/0.1ml

C.15U/0.1ml

D.0.25mg/0.1ml

E.50ug/0.1ml

133、下列ICU的感染控制措施不正確的是

A.限制家屬探視及陪住

B.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抗生素

C.病室定期消毒

D.拔除有創(chuàng)導管時,應做細菌培養(yǎng)

E.嚴重創(chuàng)傷,感染及應用免疫抑制劑的病人安排在同一房間

134、預防ICU醫(yī)院感染的原則是

A.合理設計病室環(huán)境

B.加強工作人員的責任心

C.盡量減少介入性血流動力學監(jiān)護的使用頻率

D.制定防止感染的管理制度

E.合理使用抗生素

135、引起急性繼發(fā)性化膿性腹膜炎最主要的病原菌是

A.大腸桿菌

B.鏈球菌

C.混合性細菌

D.葡萄球菌

E.肺炎雙球菌

136、化膿性腦膜炎主要傳播途徑是

A.昆蟲傳播

B.糞便傳播

C.接觸傳播

D.血液傳播

E.呼吸道傳播

137、降低水痘發(fā)病率的關鍵措施

A.易感兒按時接種水痘疫苗

B.患兒停留過的病室通風3小時

C.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早隔離

D.接觸后注射免疫球蛋白

E.流行期間易感兒不去人群密集的場所

138、破傷風的潛伏期一般為

A.4~5天

B.13?15天

C.2?3天

D.6~12天

E.6~20天

139、護士在對留置針部位進行護理時,下列哪項措施不正確

A.選擇口徑合適的導管

B.局部使用透明敷料

C.局部涂擦抗生素軟膏

D.3?5天更換導管插入部位

E.輸液器每24小時更換一次

140、輸液第3天,患者訴注射部位疼痛,局部沿靜脈出現(xiàn)條索狀紅

腫,灼熱,考慮病人發(fā)生了

A.發(fā)熱反應

B.急性肺水腫

C.靜脈炎

D.空氣栓塞

E.肺炎加重

141、對該患者的處理,下列不正確的是

A.抬高患肢

B.減慢輸液速度

C.更換注射部位

D.局部50%硫酸鎂濕熱敷

E.送導管尖端進行培養(yǎng)

142、門靜脈高壓癥術前護理不正確的是

A.術日晨放置胃管

B.低脂高糖維生素飲食

C.限制蛋白質(zhì)攝入

D.臥床休息

E.術前晚用酸性液灌腸

143、下列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的措施不正確的是

A.傷口敷料濕透應立即更換

B.厭氧菌感染切口的臟敷料需焚毀

C.盡量減少病人術后在監(jiān)護室滯留的時間

D.處理同一病人不同部位的傷口不必洗手

E.采用封閉式重力引流

14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