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江蘇省常州市禮嘉中學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江蘇省常州市禮嘉中學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江蘇省常州市禮嘉中學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江蘇省常州市禮嘉中學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江蘇省常州市禮嘉中學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江蘇省常州市禮嘉中學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有學者對歐洲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評論道:“科學的探討與實證,代替了過去神學的教條與武斷:民約論及法律觀念也替代了君權。從此以后,一般平民嘗試用選票決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這場運動是A.智者運動B.文藝復興C.宗教改革D.啟蒙運動2.1896年,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指出:“人之所異于物者,為其有大腦也,故能悟為人道之極。凡有記也,亦求悟也,為其無所記,則無以為悟也。……記贏而悟絀者,蓄積雖多,皆為棄材。惟其順也,通也,靈也,故專以悟性導人者,其記性亦必隨之而增。惟其逆也,塞也,鈍也,故專以記性強人者,其悟性亦必隨之而減,西國之教人,偏于悟性者也。”據此判斷,梁啟超旨在A.主張學習西方進行教育改革 B.強調記性對悟性的重要價值C.提高人民的覺悟以推翻君主制度 D.弱化記性在大腦記憶中的特殊地位3.1861年,馬克思說:“達爾文的著作很有意義,這本書我可以用來當做歷史上的階級斗爭的自然科學根據。……盡管還有許多缺點,但是在這里不僅第一次給了自然科學中的目的論以致命的打擊,而且也根據經驗闡明了它的合理的意義。”據此可知A.廣大民眾已普遍認可“人猿同祖說” B.自然選擇學說存在一定的學術價值C.生物進化論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D.生物進化論已被實驗證明是科學理論4.中國古代疫災多發,全國各地有許多關于修建和祭祀藥王廟或瘢疹廟的記載:這些廟里供奉的主要是神農、扁鵲、華佗、孫思邈、錢乙等歷代名醫。《平度州志》載:藥王廟“道光十一年州人共修。”《壽張縣志》載:“瘢疹廟在城東南一里,小兒生瘢疹者。多以禮謝,靈驗”。這體現了A.道教成為主流信仰 B.政府重視宗廟的修建C.中醫研究水平先進 D.普通民眾的心理訴求5.宋代詩人陸游的《示兒》中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句子,其中的“祭”解釋為“祭祀”,這一傳統源于中國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禮樂制D.郡縣制6.錢乘旦認為,美國的創新在于:為了拯救市場,唯一的辦法居然是“中止市場”!但“中止市場”又不是“消滅市場”,需要的是一種能夠“控制”市場的權力,而執行這種權力的恰恰是國家!由此可見,美國的創新A.有效地防止了資本主義的盲目競爭 B.開創了經濟發展新模式C.強調國家權力在市場中的主導作用 D.破壞了分權制衡的體制7.“六部之上,更無領袖,而天子總其成”。這種機構設置始于A.秦朝 B.唐朝C.元朝 D.明朝8.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通過對人類古往今來諸多文明的研究比較,提出了“挑戰——應戰”模式。他把自然界對人的刺激和人對人的刺激統稱為挑戰,把人對自然挑戰的反應和人對人挑戰的反應統稱為應戰。下列內容符合該模式的是A.地中海氣候——古代希臘城邦林立B.維護君權獨尊——漢代實行郡國并行制C.征服擴張加劇——羅馬公民法發展為萬民法D.鴉片戰爭爆發——林則徐主持編譯《四洲志》9.唐代的“市”由“市令”專管或地方官兼職掌控,并規定“諸非州縣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縣皆置務,關鎮或有焉”。“務”成為各級地方市場管理和稅收機構。這反映出A.地方分裂勢力增強B.重農抑商政策瓦解C.政府市場觀念變化D.坊市制度日益完善10.《每周評論》在某譯文按語中寫道:“這個宣言……,要旨在主張階級戰爭,要求各地勞工的聯合,是表示新時代的文書。”該則按語介紹的是A.《獨立宣言》B.《人權宣言》C.《共產黨宣言》D.《解放宣言》11.東漢時期,太學中“三奸”現象突出,即虛說妄言、抄襲成說、生搬硬套;與此同時,私家經學大師的影響力明顯超過太學博士。這說明當時A.儒學的影響力減弱 B.太學的政治地位衰退C.太學的學術性降低 D.察舉制度的弊端暴露12.著名學者任鴻雋在1915年創刊的《科學》發刊詞中指出:“世界強國,其民權國力之發展,必與其學術思想之進步為平行線,而學術荒蕪之國無幸焉。”據此可知,任鴻雋認為A.新文化運動方向已轉移 B.科學對民主有奠基作用C.科學革命成為當務之急 D.民主須與科學相互結合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85年5月頒發《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認為當前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關鍵,就是改變政府對高等學校統得過多的管理體制,在國家統一的教育方針和計劃的指導下,擴大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加強高等學校同生產、科研和社會其他各方面的聯系。”1986年3月,國務院發布《高等教育管理職責暫行規定》,決定擴大高等學校在招生、畢業分配、干部任免、外事、教職工聘任、教師任職資格評定、教學科研工作等方面的管理權限,高校黨委集中力量抓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1988年4月,國家教委下發《關于高等學校逐步實行校長負責制意見》,要求建立校務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至1989年初,全國已有100多所高等學校實行了校長負責制,涌現出一批具有全國影響的先進典型如武漢大學的教育教學改革,華中工學院的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科建設,上海交通大學的管理體制改革,深圳大學的辦學體制改革等。——摘編自楊東平《重溫和借鑒:8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80年代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20世界80年代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意義。14.(20分)(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理查德·哈克盧伊特(1552—1616)認為,英國在北美建立殖民帝國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大量的移民進入殖民地,不僅可以擴大福音的榮耀,使美洲的土著人得以教化,還可使殖民地本身成為英國商品的巨大市場,而新市場將大大刺激英國國內工業的發展,英國的雇傭機會也將增多。向運往殖民地的或來自殖民地的一切商品征稅又可增加皇室的財政收入,并且殖民地還可作為襲擊西班牙帝國的重要基地。——摘編自黃光耀《謀求帝國——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英國主流社會思潮評述》材料二西歐資產階級通過新航路對海外進行貪婪的殖民掠奪,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而世界市場也開始逐步形成。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及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資產階級革命如狂風驟雨般橫掃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可以說,殖民擴張活動是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助跑點。——摘編自胡海梅《歐洲近代殖民擴張活動的雙重歷史作用分析》(1)據材料一,歸納理查德·哈克盧伊特提出的建立北美殖民地的理由。(5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以英國為例,分別說明殖民擴張活動對其資產階級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影響。(6分)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據“代替了過去神學的教條與武斷”“民約論及法律觀念也替代了君權”等信息可知這場運動是啟蒙運動,啟蒙運動崇尚理性,反對君主專制,構建資產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與材料“一般平民嘗試用選票決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這一信息主旨也是相符的,故D正確;ABC三項的運動中并沒有涉及到反對君主專制,“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這些主張,故排除。2、A【解析】

根據人腦的特點,指出只有用悟性引導才能增長記性,而“西國之教人,偏于悟性者也”等,可知梁啟超旨在主張學習西方進行教育改革,A項正確;記性對悟性有著重要價值只是梁啟超觀點的依據,不是其主要目的,B項錯誤;“推翻君主制度”不是1896年梁啟超《變法通議》的主張,C項錯誤;弱化記性在大腦記憶中的特殊地位與材料不符,D項錯誤。3、B【解析】

由材料“這本書我可以用來當做歷史上的階級斗爭的自然科學根據”可知,馬克思認為自然選擇學說存在一定的學術價值,可以用于為歷史上的階級斗爭提供自然科學依據,故選B。材料并未提及普通民眾對人猿同祖說的態度,無法得出A項結論,排除;材料沒有提及生物進化論對《共產黨宣言》發表的作用,無法得出C項結論,排除;材料中并未提及有關科學實驗的描述,故無法確知生物進化論是否被實驗所證明,排除D。4、D【解析】

由材料可知,各地修建和祭祀藥王廟或瘢疹廟,主要是祈求他們所供奉的神醫的普濟或保佑,以達到免災免疫的目的,這是普通民眾對疫災流行所產生恐懼和不安心理,通過民間信仰習俗,祈求神的庇護來安慰自己,故D項正確;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藥王廟和瘢疹廟屬于民間信仰場所,而不是宗廟,由材料“州人共修”等信息也無法說明政府重視,故B項錯誤;修建和祭祀藥王廟或瘢疹廟無法體現中醫研究水平,排除C項。5、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緣關系為紐帶維持統治秩序的政治制度;題干“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家祭”明顯與血緣有關。故答案為B項。A項,分封制是管理地方的一種政治制度,排除;C項,禮樂制涉及的是等級制度,不合題意,排除;D項,郡縣制是秦朝時期在全國推行的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排除。【點睛】推斷(理)型選擇題解答時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過必要的推理來確定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推理時要掌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如歷史規律、邏輯關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時要注意歸納歷史現象、總結歷史規律并掌握運用。6、B【解析】

根據材料“20世紀20年代未,為了拯救市場,唯一的辦法居然是‘中止市場’”。結合所學知識,這句話指的是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導致了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羅斯福總統上任后,實行政府干預經濟的政策,使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這與原來的自由放任的不同。因此,美國的創新是開創了經濟發展新模式,故選B;A項的“防止”過于絕對化,排除;國家干預經濟為特征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并不是用國家權力主導市場,C錯誤;材料是經濟內容不是政治的分權制衡,D錯誤。7、D【解析】

天子直接管轄六部,這是明朝廢除丞相之后出現的情況,選項D正確;秦朝沒有六部,排除A;唐朝和元朝的六部隸屬于丞相,排除B、C。8、C【解析】

隨著羅馬帝國擴展,帝國境內公民與非公民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而且出現了很多商業糾紛,在這種挑戰下,萬民法應用而生,符湯因比的模式,C正確;古希臘城邦林立和希臘半島的地理環境有關,而非氣候環境,因此氣候和城邦不能形成挑戰應戰關系,排除A;郡國并行制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而非皇權的強化,兩者不構成挑戰應戰關系,B排除;林則徐主持編譯《四洲志》在鴉片戰爭之前,兩者不構成挑戰應戰關系,排除D。9、C【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可知,唐朝“諸非州縣之所不得置市”,規定非州縣不得設市并以市令來管理市,在宋代“凡州縣皆置務,關鎮或有焉”,規定設務來管理地方市場,說明市的管理有所變化,表明政府市場觀念發生變化,故C選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了唐到宋,政府對市的管理方面的變化,無法體現地方分裂勢力增強,故A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一直貫徹重農抑商政策,故B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宋代時期,坊市制度打破了時空限制,而不是坊市制度日益完善,故D選項錯誤。10、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陳獨秀等人創立《每周評論》介紹的相關“階級戰爭,要求各地勞工的聯合”的文件是《共產黨宣言》,C項正確;美國的《獨立宣言》、《解放宣言》和法國的《人權宣言》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不符合“勞工聯合”,不是《每周評價》宣傳的主要內容,ABD三項不符合題意。11、C【解析】

據所學可知,太學是漢朝時期培養人才的官立學校,但“三奸”現象突出,而“私家經學大師的影響力明顯超過太學博士”,這說明“太學的學術性降低”,C正確;材料“私家經學大師的影響力明顯超過太學博士”,這說明“太學的學術性降低”,但儒學的影響力并未減弱,A說法錯誤;材料“私家經學大師的影響力明顯超過太學博士”可知,材料沒有涉及太學的政治地位,B錯誤;據所學可知,察舉制是兩漢時期的選官制度,與材料不符,D錯誤。12、D【解析】

材料“世界強國,其民權國力之發展,必與其學術思想之進步為平行線,而學術荒蕪之國無幸焉”表明任鴻雋主張民主制度發展必須與科學思想進步相結合,故D正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為民主與科學,材料政治強調的是民主與科學的關系,沒有偏離方向,故A不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科學與民主的關系,沒有突出科學是民主的基礎作用,故B不正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目的是要解放人們的思想,宣傳民主與科學,故C不正確。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特點: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教育為社會發展服務;實行校長負責制;逐步推行,逐漸改革;高校改革各具特色,依法改革。(2)意義:有利于選拔和培養個性化人才;改善和加強了黨對高校的領導;有利于學校決策的民主化;推動了學校發展的專業化與科學化,提高了辦學質量;順應了改革開放,促進了現代化進程。【解析】第(1)問,“特點”,由材料信息“認為當前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關鍵,就是改變政府對高等學校統得過多的管理體制,在國家統一的教育方針和計劃的指導下,擴大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加強高等學校同生產、科研和社會其他各方面的聯系”得出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教育為社會發展服務;“1988年4月,國家教委下發《關于高等學校逐步實行校長負責制意見》,要求建立校務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至1989年初,全國已有100多所高等學校實行了校長負責制”得出實行校長負責制;“涌現出一批具有全國影響的先進典型如武漢大學的教育教學改革,華中工學院的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科建設,上海交通大學的管理體制改革,深圳大學的辦學體制改革等”高校改革各具特色。由材料信息“1985年5月頒發《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1986年3月國務院發布《高等教育管理職責暫行規定》、1988年4月國家教委下發《關于高等學校逐步實行校長負責制意見》”得出逐步推行,逐漸改革。第(2)問,“意義”,依據材料信息“1986年3月,國務院發布《高等教育管理職責暫行規定》,決定擴大高等學校在招生、畢業分配、干部任免、外事、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