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入院與出院護理_第1頁
患者入院與出院護理_第2頁
患者入院與出院護理_第3頁
患者入院與出院護理_第4頁
患者入院與出院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患者入院與出院護理教學目標1.掌握患者入病區后的初步護理、分級護理及出院護理工作。2.掌握搬運及運送患者的方法。3.熟悉患者入院和出院的程序第一節病人入院的護理入院護理目的入院程序病人入病房后的初步護理分級護理入院護理目的迎接新病人入院,協助病人熟悉醫院環境評估病人情況,擬定護理計劃滿足病人各種合理需求,調動病人配合治療護理的積極性做好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入院程序

辦理入院手續患者或家屬持醫生簽發的住院證到住院處填寫登記表格,辦理入院手續入院程序

通知病室

根據病人病情及病室收治情況安排床位,電話通知病室值班護士根據病情做好接納新病人的準備。入院程序

實施衛生處置

(1)根據入院病人的病情,在衛生處置室進行衛生處理。(2)危、急、重癥病人可酌情免浴。(3)傳染病人或疑有傳染病的病人應送隔離室處理。(4)病人換下的衣服或不需用的物品可交家屬帶回或按手續暫存放在住院處。二、入院程序護送病人入病室住院處護理人員攜病歷護送病人入病室。病人入病房后的初步護理一般病人的入院護理急診病人的入院護理(一)一般病人的入院護理準備病人床單位(1)將備用床改為暫空床。(2)備齊病人所需用物。(3)根據病情可在床上加鋪橡膠單、中單及其他用物。(一)一般病人的入院護理迎接新病人(1)護士以親切、熱情的態度迎接新病人。(2)向病人作自我介紹。(3)介紹相關的工作人員和同病室病友。(一)一般病人的入院護理

通知負責醫生診視病人,通知營養室為病人準備適合病人病情的膳食。(一)一般病人的入院護理

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見生命體征)及體重,需要時測量身高。(一)一般病人的入院護理填寫住院病歷和有關護理表格

(1)用藍色鋼筆逐項填寫住院病歷眉欄及各種表格。(2)用紅色鋼筆將入院時間豎寫在當日體溫單相應

時間的40~42℃橫線之間。(3)記錄首次體溫、脈搏、呼吸、血壓、體重及身高值。(4)填寫入院登記本、診斷卡(一覽表卡)、床頭(尾)卡。(一)一般病人的入院護理介紹與指導向病人及家屬介紹病室環境及有關規章制度、床單位及其設備的使用方法,指導常規標本的留取方法、時間及注意事項。(一)一般病人的入院護理執行入院醫囑及給予緊急護理措施。進行入院評估。填寫住院病歷和有關護理表格。(二)急診病人的入院護理

準備床單位病人安置在重危病室或搶救室,在床上加鋪橡膠單和中單。若為急診手術病人應鋪好麻醉床。準備好急救器材及藥品如氧氣、吸引器、輸液器具、急救車等。通知有關醫生做好搶救準備。(二)急診病人的入院護理(二)急診病人的入院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搶救,并作好護理記錄。不能正確敘述病情和要求的病人、意識不清病人或嬰幼兒等,需暫留陪送人員,以便詢問病史。三、分級護理特級護理一級護理二級護理三級護理特級護理適用對象病人病情危重,需隨時觀察,以便進行搶救。如嚴重創傷、復雜疑難的大手術后、器官移植、大面積灼傷,以及某些嚴重的內科疾患等。特級護理護理內容

(1)安排專人24h護理,嚴密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2)根據醫囑,嚴格執行各項診療及護理措施,及時準確逐項填寫特別護理記錄。(3)備好急救所需藥品和用物。(4)做好基礎護理,嚴防并發癥,確保病人安全。一級護理適用對象病人病情趨向穩定的重癥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如各種大手術后、休克、昏迷、癱瘓、高熱、大出血、肝腎功能衰竭和早產嬰等。一級護理護理內容(1)密切巡視病人,每15-30min巡視病人一次,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2)制定護理計劃,嚴格執行各項診療及護理措施,及時準確填寫特別護理記錄。(3)做好基礎護理,嚴防并發癥,滿足病人身心需要。二級護理適用對象

病人病情較重,生活不能自理。如大手術后病情穩定者,以及年老體弱、慢性病不宜多活動者、幼兒等。護理內容(1)加強巡視,每1-2h巡視一次,觀察病人病情變化。(2)按護理常規護理。(3)給予必要的生活及心理協助,滿足病人身心需要。

三級護理適用對象

病人病情較輕,生活能基本自理。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復期及選擇手術前的準備階段等。護理內容(1)每日巡視病人2次,觀察病情。(2)按護理常規護理。(3)給予衛生保健指導,督促病人遵守院規,滿足病人身心需要。

第二節病人出院的護理目的

病人出院前的護理

病人出院當日的護理

病人出院后的處理一、目的

對病人進行出院指導。指導病人辦理出院手續;進行健康教育。清潔、整理床單位,保持病室整潔,準備迎接新病人。二、病人出院前的護理通知病人及家屬,做好出院準備。進行恰當適時的健康教育。征求病人意見。三、病人出院當日的護理

執行出院醫囑(1)停止一切醫囑,用紅筆在各種執行卡片(服藥卡、治療卡、飲食卡、護理卡等)或有關表格單上寫“出院”字樣,注明日期并簽名。(2)在體溫單40~42℃橫線之間,相應出院日和時間欄內,用紅鋼筆縱行填寫出院時間。(3)填寫出院病人登記本。三、病人出院當日的護理

執行出院醫囑(4)撤去“病人一覽表”上的診斷卡及床(尾)頭卡。(5)病人出院后需繼續服藥時,按醫囑處方到藥房領服藥物,交病人或家屬帶回,并給予用藥知識指導。三、病人出院當日的護理填寫病人出院護理記錄(護理評估單)。協助病人清理用物協助病人或家屬辦完出院手續,護士收到住院收費處簽寫的出院通知單后,根據病人病情用平車、輪椅或步行護送病人出院。四、病人出院后的護理病人離開病床出院后方可整理床單位。處理出院病人床單位。按要求整理病歷,交病案室保存。鋪好備用床,準備迎接新病人。出院病人床單位的處理第三節運送病人法輪椅運送法平車運送法擔架運送法一、輪椅運送法目的(1)護送不能行走但能坐起的病人入院、出院、檢查、治療或室外活動。(2)幫助病人下床活動,促進血液循環和體力恢復。一、輪椅運送法評估(1)病人的體重、意識狀態、病情與軀體活動能力。(2)病人損傷的部位和理解合作程度。(3)輪椅各部件的性能是否完好。一、輪椅運送法計劃用物準備病人準備環境準備一、輪椅運送法實施一、輪椅運送法實施一、輪椅運送法實施一、輪椅運送法實施一、輪椅運送法實施對于不能自行下床的病人一、輪椅運送法實施一、輪椅運送法實施天冷時:使用毛毯一、輪椅運送法實施一、輪椅運送法評價(1)搬運是否安全、順利,病人有無病情改變。(2)病人坐于輪椅上是否舒適,有無疲勞、不適,病人能否配合。二、平車運送法目的運送不能起床的病人入院、作各種特殊檢查、治療、手術或轉運病人。

二、平車運送法評估(1)病人的體重、病情與軀體活動能力。(2)病人的病損部位與理解合作程度。(3)平車性能是否良好。二、平車運送法計劃用物準備病人準備環境準備二、平車運送法實施(1)將平車推至床旁,核對病人,向病人或家屬說明操作目的、方法和配合事項。(2)安置好病人身上的導管等,避免導管脫落、受壓或液體逆流。(3)根據病人的體重及病情選擇采取幾人進行的搬運方法:

各種平車搬運法挪動法適用于病情允許,且病人能在床上配合者。各種平車搬運法一人搬運法適用于病情允許,體重較輕者。各種平車搬運法二人搬運法適用于病情較輕,但自己不能活動而體重又較重者。各種平車搬運法三人搬運法適用于病情較輕,但自己不能活動而體重又較重者。各種平車搬運法四人搬運法(帆布兜法)適用于頸椎、腰椎骨折病人或病情較重的病人。四人搬運法各種平車運送法推送病人過程中二、平車運送法評價(1)搬運是否輕、穩、準確,病人是否安全、舒適。(2)搬運過程中有無病情變化,是否造成損傷等并發癥。(3)病人的持續性治療是否受到影響。注意事項平車使用前檢查性能是否完好,有無損壞,保證患者安全。搬運前妥善安置各種導管,避免導管脫落、扭曲、受壓和液體逆流,保持引流通暢。操作中遵循節力原則。如平車一端為大輪,應使患者頭部臥于大輪端。顱腦損傷、頜面部外傷,頭臥于健側;昏迷患者,頭偏向一側。對頸椎損傷或懷疑頸椎損傷的患者,搬運時要保持頭部處于中立位。三、擔架運送法目的運送不能起床的病人作檢查、治療等。特別是在急救的過程中,擔架是運送病人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其特點是運送病人舒適平穩,乘各種交通工具時上下方便,對體位影響較小。三、擔架運送法評估(1)病人的體重、病情與軀體活動能力。(2)病人的病損部位與理解合作程度。(3)擔架性能是否良好。

三、擔架運送法計劃(1)擔架一副(通常使用帆布擔架,如現場急救缺少擔架的情況下,可使用木板等代用品),擔架上須鋪有軟墊。(2)其它用物同平車運送法。三、擔架運送法實施(1)三人搬運法(2)滾動搬運法適用于胸、腰椎損傷者(3)平托法適用于頸椎損傷的病人案例分析某患者在5min前做青霉素皮試后,現突然感到胸悶,氣急、患者面色蒼白,出冷汗,血壓在10.0/7.0Kpa(75/52mmHg),脈細弱。這是什么現象?你將如何處理。第一節青霉素過敏試驗法一、青霉素過敏反應的原因

二、青霉素過敏反應的預防三、青霉素過敏試驗法

四、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認識過敏原誘發過敏反應的抗原稱為過敏原,過敏原是過敏發生的必要條件。吸入式過敏原:花粉、粉塵、油漆食入式過敏原:海鮮、牛奶、雞蛋接觸式過敏原:化妝品、細菌、化纖用品注射式過敏原:青霉素、鏈霉素、異種血清藥物過敏反應的特點藥物過敏反應的特點僅發生于少數人,不具有普遍性一般發生于再次用藥與藥理作用和劑量無關與個體差異有關一、青霉素過敏反應的原因青霉素:用于敏感的G+、

G-和螺旋體感染,療效高、毒性低易過敏,發生率3~6%;過敏性休克:5~10/1萬多發生于多次接受青霉素治療者,偶見初次用藥者對青霉素過敏者,無論怎樣給藥,都可能過敏青霉素機體組織胺緩激肽5-羥色胺微血管擴張Cap通透性增強平滑肌收縮腺體分泌增加全抗原IgE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

一、青霉素過敏反應--發生機制皮膚、消化道、呼吸道、過敏性休克癥狀首次再次(二)青霉素過敏反應的預防用藥前詳細詢問患者的用藥史、過敏史和家族史,無過敏史者用藥前必須作過敏試驗,有過敏史者禁止作過敏試驗凡首次用藥,停藥3天以上者,以及更換藥物批號時,均須按常規做過敏試驗。青霉素皮試液要現用現配,皮試液濃度與注射劑量要準確,配置青霉素皮試液時生理鹽水、注射器及針頭應專用。護士應加強責任心,嚴格“三查”“七對”制度。青霉素過敏試驗或注射前均應做好急救的準備工作。嚴密觀察患者,注射后須觀察30分鐘。試驗結果陽性者禁止使用青霉素。青霉素過敏試驗法【目的】判斷患者是否對青霉素過敏,以作為臨床使用青霉素的依據。【評估】1.患者病情、治療情況、用藥史、過敏史、家族史。2.患者對用藥的認知、心理狀態、合作程度,注射部位的情況。3.患者是否進餐。

青霉素過敏試驗法

【計劃】1.環境準備病室安靜、整潔。2.護士準備著裝整潔,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3.用物準備注射盤、青霉素、生理鹽水、5ml注射器、1ml注射器,另備搶救物品,如注射器、0.1%鹽酸腎上腺素、氧氣、吸痰器、簡易呼吸器及其他常用搶救藥物、器械等。4.患者準備了解皮試目的及相關知識,主動配合。青霉素過敏試驗技術操作流程圖核對并解釋,再次詢問患者用藥史、過敏史核對觀察20分鐘后,判斷結果陰性:皮丘無改變,周圍不紅腫,無自覺癥狀陽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現紅暈硬塊,直徑大于1cm或紅暈周圍有偽足,癢感,嚴重時可出現過敏性休克

判斷結果正確記錄皮試的結果

記錄清理用物,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全身和局部反應整理技術操作準備

護士洗手,戴口罩,配皮試液:青霉素80萬u+NS4ml20萬u/ml0.1ml藥液+NS0.9ml2萬u/ml0.1ml藥液+NS0.9ml2千u/ml0.1ml藥液+NS0.9ml2百u/ml200u/ml,每次均需混勻在患者前臂掌側下段注入青霉素皮試液0.1ml(20u)皮內注射

青霉素過敏試驗法【注意事項】1.試驗前必須仔細詢問患者的用藥史、過敏史和家族過敏史。2.皮試驗液配制方法正確,濃度與注射劑量要準確。3.做過敏試驗和用藥過程中,要嚴密觀察患者,備好急救藥品,首次注射后須觀察30分鐘,以防遲緩反應的發生。注意局部和全身反應,傾聽患者主訴。4.可疑陽性時,在另一側前臂相應部位注入0.1ml生理鹽水溶液作對照試驗。青霉素過敏反應的臨床表現1、過敏性休克呼吸系統阻塞癥狀:呼吸道狹窄、喉頭水腫、肺水腫導致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紫紺、窒息,伴瀕危感。循環衰竭癥狀:面色蒼白、出冷汗、脈搏細快、四肢冰冷、血壓下降。中樞神經系統癥狀:頭暈、眼花、面及四肢麻木、煩躁不安、意識喪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皮膚過敏癥狀:可出現皮膚瘙癢、蕁麻疹及其他皮疹。青霉素過敏反應的臨床表現2、血清病樣反應:用藥后7~12天發生,有發熱、皮膚瘙癢、蕁麻疹、關節腫痛、全身淋巴結腫大、腹痛。青霉素過敏反應的臨床表現3、各器官組織過敏反應:皮膚過敏反應:皮膚瘙癢、蕁麻疹、皮炎,嚴重者發生剝脫性皮炎。呼吸系統過敏反應:可引起哮喘或促使原有的哮喘發作。消化系統過敏反應:以腹痛和便血為主要癥狀。上述癥狀可單獨出現,也可同時存在。常以呼吸癥狀或皮膚瘙癢最早出現,故必須注意傾聽病人的主訴。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立即停藥,就地搶救,同時報告醫生,患者平臥,不宜搬動。注意保暖。首選注射腎上腺素。立即皮下注射0.1%鹽酸腎上腺素0.5~1ml,小兒酌減,如癥狀不緩解,可每隔半小時皮下或靜脈注射該藥0.5ml,直至脫離險期。糾正缺氧改善呼吸,給予氧氣吸入,當呼吸受抑制時,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肌內注射尼可剎米或洛貝林等呼吸興奮劑。喉頭水腫影響呼吸時,應立即準備氣管插管或配合施行氣管切開術。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根據醫囑醫囑給予地塞米松5~10mg靜脈注射或用氫化可的松200mg加5%或10%葡萄糖液500ml內靜脈滴注,根據病情給予升壓藥物,如多巴胺、間羥胺等。患者心臟停搏,立即行心肺復蘇。糾正酸中毒和抗組織胺類藥物按醫囑應用。密切觀察其他過敏試驗法頭孢菌素過敏試驗與過敏反應的處理頭孢菌素是一類高效、低毒、廣譜的抗生素。頭孢菌素類和青霉素兩者之間有部分交叉過敏現象,對青霉素過敏者約有10%~30%對頭孢菌素過敏,而對頭孢菌素過敏者絕大多數對青霉素過敏頭孢菌素過敏試驗技術操作流程圖核對并解釋,再次詢問患者用藥史、過敏史核對觀察20分鐘后,判斷結果同青霉素過敏試驗判斷結果正確記錄皮試的結果

記錄清理用物,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全身和局部反應整理技術操作準備

護士洗手,戴口罩,配皮試液:先鋒霉素IV0.5g+NS2ml250mg/ml0.2ml藥液+NS0.

8ml50mg/ml0.1ml藥液+NS0.9ml5mg/ml0.1ml藥液+NS0.9ml500ug/ml在患者前臂掌側下段注入皮試液0.1ml皮內注射

鏈霉素過敏試驗與過敏反應的處理目的:安全用藥,預防鏈霉素過敏反應。評估:(1)患者的病情、用藥史、過敏史、家族史

(2)患者的心理反應與合作程度

(3)患者局部皮膚狀況鏈霉素過敏試驗法操作流程圖核對并解釋,再次詢問患者用藥史、過敏史核對觀察20分鐘后,判斷結果陰性:皮丘無改變,周圍不紅腫,無自覺癥狀陽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現紅暈硬塊,直徑大于1cm或紅暈周圍有偽足,癢感,嚴重時可出現過敏性休克

判斷結果

正確記錄皮試的結果

記錄清理用物,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全身和局部反應

整理技術操作在患者前臂掌側下段注入鏈霉素皮試液0.1ml(250u)皮內注射

準備

護士洗手,戴口罩,配皮試液:鏈霉素100萬u+NS3.5ml25萬u/ml0.1ml藥液+NS0.9ml2.5萬u/ml0.1ml藥液+NS0.9ml2500u/ml每次均需混勻過敏反應的臨床表現與處理過敏反應同青霉素過敏反應大致相同,但較少見。毒性反應比過敏反應更常見,可出現全身麻木、肌肉無力、抽搐、眩暈、耳鳴、耳聾等。急救措施鏈霉素過敏反應的處理同青霉素。出現中毒反應,可給予10%葡萄糖酸鈣10ml靜脈緩慢推注,小兒酌情減量。因鈣離子可與鏈霉素絡合,而減輕毒性癥狀。破傷風抗毒素(TAT)過敏試驗與過敏反應的處理破傷風抗毒素(TAT)是馬的免疫血清,對人體是異種蛋白,具有抗原性破傷風抗毒素過敏試驗法操作流程圖核對并解釋,再次詢問患者用藥史、過敏史核對觀察20分鐘后,判斷結果陰性:局部無紅腫。陽性:局部皮丘紅腫,硬結直徑大于1.5cm,紅暈直徑大于4cm,有時出現偽足,癢感,其余同青霉素過敏反應。判斷結果

正確記錄皮試的結果

記錄清理用物,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全身和局部反應

整理技術操作在患者前臂掌側下段注入TAT皮試液0.1ml(15Iu)皮內注射

準備

護士洗手,戴口罩,配皮試液:TAT1500Iu/支0.1ml藥液+NS0.9ml150u/ml混勻脫敏注射法原理以少量抗原,在一定時間內多次消耗體內的抗體,避免因為一次性大量釋放而致過敏,從而達到脫敏目的。原則少量多次,逐漸增加用量。方法即分多次小劑量注射藥液,每隔20分鐘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后均須密切觀察。在脫敏注射過程中如發現病員有全身反應,如氣促、紫紺、蕁麻疹及過敏性休克時,應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處理。如反應輕微,待消退后,酌情將劑量減少,注射次數增加,使其順利注入所需的全量。

脫敏注射法

次數抗毒血清生理鹽水注射法10.1ml

0.9ml肌內注射20.2ml0.8ml肌內注射30.3ml0.7ml肌內注射4余量稀釋至1ml肌內注射普魯卡因過敏試驗與過敏反應的處理普魯卡因是一種常用局部麻醉藥。極少數患者用藥后可發生過敏反應普魯卡因過敏試驗法操作流程圖核對并解釋,再次詢問患者用藥史、過敏史核對觀察20分鐘后,判斷結果陰性:皮丘無改變,周圍不紅腫,無自覺癥狀陽性: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現紅暈硬塊,直徑大于1cm或紅暈周圍有偽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