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統編版(部編版)必修 上冊第六單元12《拿來主義》課堂實錄_第1頁
高中語文統編版(部編版)必修 上冊第六單元12《拿來主義》課堂實錄_第2頁
高中語文統編版(部編版)必修 上冊第六單元12《拿來主義》課堂實錄_第3頁
高中語文統編版(部編版)必修 上冊第六單元12《拿來主義》課堂實錄_第4頁
高中語文統編版(部編版)必修 上冊第六單元12《拿來主義》課堂實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統編版(部編版)必修上冊第六單元12《拿來主義》課堂實錄高中語文《拿來主義》課堂實錄

【教學設想】

《拿來主義》是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的一課。本單元以“學習之道"為核心,要求學生通過梳理、探究和反思,形成正確的學習觀,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同時,本單元是統編教材三個“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單元中的起始單元,學生系第一次接觸“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對于“思辨”“論述"邏輯”等詞語非常陌生,更缺乏對它們的切實理解。本單元要求準確把握作者觀點和態度,關注作者思考問題的角度,學習他們有針對性地表達觀點的方法。因此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筆者放在了“破立結合"的論證方法上,并以此為探索點,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理解文章內容,了解比喻論證的方法,運用表格法歸納總結作者列舉的觀點態度。

聯系當今時代熱點進行情境式導入,引導學生采用破立結合的方法探討當今的時事熱點,并能夠在表達交流時有理有據地進行論述,增強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

【課堂實錄】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應該都喜歡看綜藝節目吧,那你們知不知道《奔跑吧,兄弟》來自韓國的《RunningMan》?

生:知道,我看過這個節目!

師:《創造101》《偶像練習生》被國際節目保護協會判定為抄襲韓國的《PRODUCE101》。像《爸爸去哪兒》之類的節目收視也很火爆,也被叫停了,你們怎么看?

生:中國的綜藝節目大多不是自己原創的,喜歡模仿或抄襲韓國大火的綜藝節目。

師:關于如何對待外來文化這個問題,早在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就撰寫過一篇經典的雜文,我們可以在文中找到問題的答案,還能學一學魯迅先生觀察問題的視角和表達觀點的技巧,今天我們就來走進他的《拿來主義》。

二、預習質疑:什么是“拿來主義”

師:課前已給同學們布置了預習任務:梳理文本內容,結合課文中的語言為“拿來主義"下個定義。我選取了兩位同學的作業,下面請同學們來評價一下這兩位同學定義得怎樣,有何異同。(展示作業,請學生評價。)

生:這兩位同學都解釋了什么是“拿來”,而且李穎同學還分別從“是"和“不是”兩個角度解釋了“拿來"。

師:你的評價很具體,由兩位同學的作業及同學們的評價我們可知《拿來主義》探討的是如何對待古今中外文化,兩份作業都側重解釋“拿來”,那么,什么是“主義"?

生:一種主張。

師:不錯,主義是指系統的原則和方法。由此我們嘗試總結出:拿來主義是一種對于中外文化遺產,不要只是送出去,不要等著送來,而是要主動占有、有鑒別地挑選的主張和原則。

師:李穎同學,老師想問問你,你是從哪幾個段落中找到關于“拿來主義”的內涵的?

生:我是從7、9、10段中提煉概括的。

師:不錯!那我這里就有疑問了,文章標題是“拿來主義”,為什么開篇沒寫“拿來主義”,直到第7段之后才具體闡述,那么課文前六段講了什么?

(生思考。)

三、合作探究:為什么要“拿來"?怎么“拿來”

師:現在請同學們自由閱讀課文1~6段,思考:1~6段講了哪些主義?這些主義的現象、實質、危害是什么?(展示學習任務一,討論交流3分鐘。)

生:第一種是“閉關主義”,其表現是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實質是一種排外心理,會導致封閉落后。

師:落后就要挨打,于是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迎來了什么?

生:“送去主義”,其表現是送古董、送古畫新畫、送人等等。

師:為什么要送呢?

生:因為怕!其實質是一種媚外討好心理。

師:文章中有一些詞句可以讓人窺見作者對“送去主義"者所持的態度,你們能找到嗎?

生:一個“捧”字畫盡了奴才相,“掛"字表現出恬不知恥,還沾沾自喜。

生:“發揚國光”“進步了"屬于褒詞貶用,揭示了送去主義者的媚外賣國行徑,這里的進步就是媚外、投降加劇了。

師:一味送去的后果是——

生:淪為乞丐,討得殘羹冷炙,導致亡國滅種。

師: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為什么講尼采?

(生思考。)

師:把尼采和中國放在一起比較,這是什么寫作方法?我們知道,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較,叫作——

生:對比!

師:相似的事物比較類推,這叫作——

生:類比!

師:不錯!類比是由兩個對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質,推斷它們在其他性質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請大家造一個句子:中國如果像尼采一樣_________,將會_________。

生:中國如果像尼采一樣只是給予,一味送出去,將會一無所有,淪為乞丐。

師:淪為乞丐討來的獎賞被魯迅稱為——

生:送來!

師:送來了什么?

生: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各種小東西。

師:照理來說,這些東西應該是青年們追捧的東西,文中為什么說嚇怕了?

(生思考。)

師:在此之前作者提到了兩個概念,“拋來”“拋給"的區別之處在于——(教師扔粉筆展示兩個動作的區別。)

生:拋來是無目的性的、無惡意的輸入;拋給是有目的性的、有惡意的輸入。所以,這實際上是一種經濟文化侵略。

師:我們來看看寫作背景。

(投影展示: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政府奉行賣國主義政策,實行反革命文化“圍剿”,主張“全盤西化"。在左翼文藝隊伍中,一些人反對繼承舊文化,反對吸收外國文化,造成思想混亂。)

師:魯迅先生的這篇雜文就是針對當時的全盤西化和盲目排外兩種錯誤思潮而寫的。20世紀30年代送來的東西是什么,這個值得我們深思;作為一個有理想的愛國青年,會不會去追捧它,更值得我們深思。

(板書:閉關主義,封閉落后。送去主義,淪為乞丐。聽憑送來,深受其害。)

師:送去送來都不行,所以作者提出——

生:拿來主義。

師:那么如何實行“拿來”?請同學們齊讀7~9段。用原文來回答就是——

生: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生:“運用腦髓"是指用腦筋獨立思考,有主見;“放出眼光”是指要看得清,有辨別力;“自己來拿"是指要有選擇,自己主動拿。即有思考、有鑒別、有選擇。

師:作者具體是怎么論證的呢?思考第8段中“大宅子”比喻什么;對待“大宅子”,文章一共列舉了幾種態度;這些態度的表現和實質是什么。完成表格。(思考后展示。)

生:“大宅子”這里比喻文化遺產。

師:顯然,這三種人的做法都是愚蠢的,那么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呢?

生:占有,挑選。

師:第9段中的魚翅、鴉片、煙槍煙燈、姨太太分別代表什么?完成表格。(思考后展示。)

師:在論證怎樣“拿來"的時候,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效果?

生:比喻論證,使深奧道理的論述更淺顯易懂。

師:在論證結構上,作者是不是直接就指出來該怎樣做呢?

生:不是,先否定幾種做法,再指出正確的做法。

師:通過以上分析,思考課文前半部分寫“閉關主義”“送去主義"等與后文寫“拿來主義”有什么關系。

生:前半部分是為了和后半部分形成對比,是為提出“拿來主義"作鋪墊。

師:作者主張“拿來主義”,按照議論文的一般邏輯,常規順序先談什么是“拿來主義”,再談為什么,最后談怎么辦;但魯迅違反常規邏輯思維的行文安排,先談閉關、送去的危害,這就是議論文中“駁論”,即駁斥錯誤的論點,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它的作用在于“破"。“破”正是為了“立”,只有“破”得徹底,才能“立"得牢靠。(板書略。)

師:同樣在“立”的部分,在論述怎樣拿來的時候,也是先指出錯誤的態度,再提出正確的做法。在本文中,局部和整體的論證結構是一樣的,先否定,再肯定,這種方式叫作“先破后立”,清楚明了地告訴人們“拿來主義”應該是什么樣。

師:一言以蔽之,“拿來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是——

生:先占有后挑選,吸取精華,剔除糟粕。

師:駁論文往往先破后立、破中有立、破立結合。這類文章的寫作思路就是:列現象—示弊端—探根源—亮觀點—證觀點。

師:所以作者主張的“拿來主義”有何目的和意義?

生:擇舊以創新。

師:總結得非常好,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段。

(生讀課文最后一段。)

四、學以致用

師:20世紀30年代魯迅的“拿來主義"切中時弊,深入人心。可在21世紀的今天“拿來”卻變得如此容易和普遍。

學術抄襲、綜藝模仿、名牌贗品、洋節的過度推崇等現象蔚然成風,如今的“拿來"已丟失了魯迅先生原有的深意。回到剛開始《爸爸去哪兒》為什么要被叫停的問題,參考學案素材,請同學們針對當今現象,仿照本文的寫作思路,采用破立結合的寫作方法,寫一段批駁當今社會對待外來文化不良風氣的文字,并提出自己的主張,小組推選代表準備演講。

(投影參考素材。)

1.韓國某新聞媒體報道稱,中國“抄襲”的韓國綜藝節目已達34個。(全部照搬)

2.國家廣電總局頒布《關于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通知就加強自主創新、引進模式管理、總局扶持政策等作了進一步明確。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標志著廣電總局將大力扶持原創節目模式,叫停“天價"引進版權行為。(只會引進,沒有中國獨創)

3.國產品牌,標上一個洋名,就暢銷市場了。(崇洋媚外)

4.東芝筆記本電腦存在嚴重的安全漏洞,在美國及西歐該產品被召回,而在中國僅提供了一兩個補丁軟件。(遭受不公平待遇)

生:抄襲韓國綜藝節目、國產品牌冠上洋名等現象說明不努力創新,只是盲目跟風,照搬照抄,這將導致我們缺乏核心競爭力,走不遠。導致這樣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基礎薄弱、技術封鎖等,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在于中國缺乏一個依靠技術競爭的環境。所以我們要想行穩致遠,必須高舉創新旗幟,鼓勵引進人才,營造良好的技術競爭環境,讓“中國制造”變成“中國獨創"。

師:你完美地為我們展示了如何運用破立結合的方法發表自己的觀點,那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