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t"樣式1,1,樣式2,2"\h\o"1-9"\l31398摘要 31398\l85178517\l56801.引言56801\l114651.1選題背景114651\l148231.2研究目的及意義148232\l197121.3研究方法197122\l73692.研究邊際成本法的文獻綜述73693\l104602.1國內外研究現狀104603\l36572.2本文的研究內容36574\l33943.邊際成本法的理論分析33945\l240723.1宏觀層面240725\l123743.2微觀層面123745\l88253.3邊際成本在設備更新中的理論分析88256\l112884.邊際成本在企業理財中的運用112889\l239534.1應用邊際成本的總體思路239539\l212064.2邊際成本企業的理財決策分析212069\l143114.3具體案例分析143119\l215705.結論2157012\l3577致謝 357713\l8239參考文獻823914邊際成本在企業理財中的應用研究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制造業相對于其它行業發展較快,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對此,制造業產品價格的波動對通脹會造成不小的影響,而決定企業價格的主要因素是邊際成本加成。企業的邊際成本加成反映了價格及邊際成本的偏離,是在單位成本基礎之上的一種利潤比例,其大小往往由企業的壟斷勢力決定。企業所擁有的壟斷勢力大小主要取決于其所處行業的市場結構,而市場結構又會隨著宏觀經濟的周期性運行不斷地發生變化,進而使得微觀企業的價格成本加成幅度及宏觀經濟的周期性運行密切相關。此外,企業價格成本加成的幅度又直接反映著企業的利潤率水平,其整體水平的高低在影響企業投資決策的同時也必然通過影響收入水平而影響居民消費和儲蓄決策。可見,了解邊際成本加成在經濟周期中的變動規律將有助于準確把握和理解經濟周期中價格波動的特征和機制,對企業微觀定價行為的研究也有助于我們理解宏觀經濟運行的微觀機理,具有重要的意義。關鍵詞:邊際成本,逆周期,面板數據China's,,China's,.,,.,a.,,.,'s,.,,,.:,,引言選題背景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無論是企業進行生產還是提供服務都不斷朝著自動化、信息化方向發展。此外,日趨激烈的競爭中,逐漸形成了買方市場,也使得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越來越個性化和多樣化。在這兩個趨勢的作用下,企業迫切需要的會計信息除了對質量有更高的要求以外,也要積極調整生產經營方式的結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因此,會計和成本控制作為企業管理控制的重要目標,也是越來越多的受到關注。然而,一直以來,傳統成本計算方法只重視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的核算及控制,而對間接費用則采用單一的量化標準,如以直接人工為基礎進行的分配。時間倒退70之前,間接費用只占少了份額。在這個產品品種單一、間接費用比重相對小的情況下,傳統成本方法依然能夠提供更準確的成本信息。然而,進入高度自動化的時代之后,越來越多的比重被間接費用所占,如果企業仍然按照日益減少的直接勞動工時等粗糙的單一因素為基礎進行間接費用的分配,其結果往往是低技術含量、生產數量大、耗資亮少的成品成本被多計,而低產量、高技術含量、實際資源消耗量大的產品成本則會被少計,從而導致產品成本信息嚴重失實,并最終導致成本控制故障、經營者決策失誤,相關政策措施難以落實。因此,自二十世紀以來,一些西方國家的成本管理領域出現了很多新的方法和思想,其中重要的包括:適時生產制度(,簡稱,作業成本法(,簡稱)和管理控制系統(,簡稱)。其中,作業成本法從提出到現在,一直受到理論界和咨詢公司的青睞,但就它的實際運用情況來說卻并不樂觀。2003年,美國的一份權威性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在500強中正在實施的至少還有44家,所以這種方法應該在大學的會計課程中被保留。”管理會計美國研究所的執行主任(管理會計師協會,后簡稱)沙曼在2004年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通過貝恩咨詢公司的調查資料顯示:美國有接近60%的企業作業成本法,但成功者寥寥無幾。有80%的企業繼續使用著傳統的成本分配方法。”基于作業成本法的推行遭受巨大的挫折后,美國學者開始反思,并開始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從2003年開始,甚至發動了一項不同尋常的舉措:介紹和宣傳德國的成本核算方法,即彈性邊際成本法,德國成本會計方法是部分學者的叫法,本文如果談到德國成本會計方法或者,都是指彈性邊際成本法。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邊際成本法便開始出現了。其基本方法體系最早是由一位德國汽車工程師漢斯·喬治·普勞特提出。當時他提出了一種叫(英語簡稱)的方法,可翻意譯為“彈性分析成本計劃和會計制度()”,在美國糾正了任意成本分配的通行做法。最終,這種方法最初發表作為德國(1961)的成本會計教材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并通過咨詢公司擴展到很多企業,至今有2000多家德國的大企業采用。事實上,邊際成本法和成本會計制度結成一體,已形成了德國成本會計的標準方法,奠定了在德國公司中的現代的、強烈的“控制”傳統布局。近年來,作業成本法己經作為彈性邊際成本法的一種補充,引進了德國。研究目的及意義邊際成本法是管理會計的方法之一,但實際操作的程度不高,就會計職能的發揮說有效性也不強。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和中國加入以適應會計核算的要求,必須及國際接軌。如果財務會計在傳統意義上是“總結過去”,那么管理會計就是“決策未來”,所以研究邊際成本法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國作為一個制造大國,研究和學習各國先進的成本管理。因為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企業規模擴大,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注定了中國企業需要加強管理,特別是加強成本管理。第二,我國和美國一樣,都過分關注財務會計,減少了對管理會計的重視度。即使是學習和探討作業成本法,在實踐上的尷尬局面仍缺少認知。所以,現在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成本管理是不夠的,研究的優勢和邊際成本的劣勢無疑有助于拓寬我國管理會計研究的視野,進而結合我國實情,促進我國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規范為主,先是對邊際成本法的產生背景,發展歷程進行概述的基礎上,運用管理學的知識,對其發展特點和未來趨勢進行理論分析。最后結合所研究的結果,針對我國成本管理的發展現狀,以及如何運用邊際成本法的技術及發展,以求更好地對我國企業的成本管理改革提出個人的建議。研究邊際成本法的文獻綜述國內外研究現狀2.1.1國外研究現狀早在1997年,羅伯特·S·卡普蘭和羅賓·庫珀就在其相關著作中,對邊際成本法做了較為全面的探究。他們認為,在他們的成本和性能測試系統的第二階段設定的邊際成本法,集中反映標準成本體系和靈活的預算制度,但在計算過程中、產品及客戶的成本、數據及時性和基層員工的反饋方面存在限制。然而,應該指出的是,卡普蘭的評論大多依靠九十年代中期以前的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邊際成本方法出現了新的變化。2004年9月,協會主席在《戰略財務》()的“主席的話()”欄目,發表了“我們為什么要關注德國成本管理()”一文。他在文中扼要地提到了德國企業在成本管理上的成績以及美國在這方面的相形見絀,然后他指出了邊際成本法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忽視的戰略價值等。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介紹了在彈性邊際成本法上的研究計劃和取得的成果。事實上,早在2003年10月,當時執行主任就己經開始在《戰略財務》上介紹邊際成本法的核算。直到2004年12月,沙曼共寫了一個系列,共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題為“議管理會計()”,主要針對管理會計界,尤其是美國管理會計學,太專注于企業戰略,而忽視了會計信息的細節支持和管理的有效性,而這一點正是值得我們向德國人學習的地方。第二篇文章“推介德國成本會計()”,初步介紹了德國成本會計在成本中心設置、成本分析方面的做法,并及作業成本法做了對照,涉及到相互借力的問題。需要關注的是,其中有對德國成本會計恒久性問題的探究,對美國管理會計提供了借鑒。第三篇文章“從德國成本會計學到的經驗()”進一步探索德國成本核算的演變歷史,并且從中總結出彈性邊際成本法應用于德國郵政局等服務業后的經驗教訓以及一項良好的成本計算系統的評價標準。值得一提的是,本文還向讀者介紹了邊際成本法的最新發展方向,那就是及作業成本法結合起來,創造一個更有利于決策的成本管理模式。此后,進一步參觀了德國的企業、走訪了學者和咨詢公司。R.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總結,題名為“”。文章側重于德語國家對邊際成本法的應用現狀以及作者對該核算方法的一些經驗感受,并介紹了一些公司的具體情況作為實例。此外,作者還對于美國公司不愿應用邊際成本法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004年底,在介紹德國最新版的教材的0時,不但對其內容進行了總體回顧,而且還探究邊際成本法對美國管理會計形成的多方面的影響。在文章中,他指出雖然現實經濟環境有了一定改變,但通過及其他優秀的管理會計工具組合,邊際成本法仍能滿足企業新的監管要求。2005年,等學者則對邊際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的結合使用做了更深的探索,在“:”文章中,他們指出,邊際成本法有助于短期分析及決策,作業成本法可用于中長期分析及決策,所以兩者有相結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時,等學者還對德國企業如何引入作業成本法和美國企業如何移植彈性邊際成本法提出了方案。2.1.2國內研究現狀一直以來,國內學者都集中致力于研究作業成本法,對邊際成本法重視不高。一些學者是通過德國成本核算的技術特點和優勢,比較作業成本法的發展情況,得出一些啟示(甘衛平,2007)。有的學者專注于探討邊際成本法及作業成本法怎樣更進一步融合(倪建欣,張金貴,2008)。總的來說,研究的內容還集中在單個方面,研究結論還是比較簡單的。本文的研究內容本文側重于邊際成本在公司理財中的應用問題,其具體以公司理財問題為研究對象,分析了邊際成本在企業理財過程中的理論的實際應用。并且具體描述了不同問題的不同處理方法,并對其提出對策和改進意見,對公司有效地利用邊際成本法起到借鑒和參考價值。邊際成本法的理論分析邊際成本在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概念應該這樣闡釋:新增產品或者商品產生的增多成本。明確指出了每個產品的成本和總產品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比如,生產一臺空調的成本比生產101臺空調的成本要高,生成20000臺的成本又會減低,隨著成品數量提高的只是機會成本邊際成本可能增加。仍然是這個例子,生產一輛新車,對所用材料可能還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用盡量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汽車,從而提高邊際收益。宏觀層面傳統文化都會提倡舍得,因為每個人都很難擁有全部,舍得是一種不貪的境界,比如,一個小伙終于和心儀的姑娘走進了婚姻的殿堂,那么,他就要接受道德和法律的約束,不能再及其他姑娘談婚論嫁。當然,女孩越是美麗動人,對你來說放棄權利的邊際成本越小,反之則越大。另一個例子是阿金老師決定開一家餐館,他可能不得不放棄一個非常體面的工作,因為老師是一名注冊會計師專業人才。阿金老師在放棄“注冊會計師”這個成本不變的情況下,餐廳的利潤越是高、規模越是大,相對其放棄的邊際成本就越輕,如果像沒有很高端專業能力的初中生去開阿金老師同樣規模的餐廳,那其邊際成本就要小的多。如果所接受的教育比初中生還要低的農民工也開了同樣規模的餐廳,那邊際成本會更低。即使這家餐廳每月只有1000元的凈利潤,對農民工來說都是合算的,因為相對而言他們放棄的邊際成本更低。這點值得阿金老師好好考慮一下,因為許多人往往會忽略這一點。比如曾經有人介紹我朋友去英國頂級“伊麗莎白女王號”游輪上工作,月薪4000多美金,還管吃住,但他還是放棄了,他當時的情況是“仔小老婆嫩”,他覺得放棄家庭享有的天倫之樂,這個邊際成本太大了!根據邊際成本理論就可以知道,歐洲一些發達國家的犯罪率較低;而外來人員在上海的犯罪率卻很高,稍加分析,我們就都明白了。微觀層面邊際成本():增加一單位的產量()隨即而產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稱為邊際成本。由定義得知邊際成本等于總成本()的變化量(△)除以對應的產量上的變化量(△Q):總成本的變化量()/產量變化量()即:(Q)=△(Q)/△Q或(Q)△(Q)/△(其中△Q→0)。理論上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的增加量(這個總成本包括不變和可變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會先減少,后增加。在產量較低的狀態下,應該關注的是企業相關設備沒有在人為操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企業增加員工的情況下,相關設備的利用率提高,隨著員工增加的數量,產量也相應提升。這對應生產函數()曲線的第一個階梯,即邊際產品()隨著投入()的增加以遞增的比例()增加(就是說增長率不是常數而是遞增的,從生產函數的斜率可以得知,斜率及增長率的大小一致),此時,產量增速大于成本增速因此導致邊際成本在產量提高的情況下而降低;當員工增加到一定數量后,生產設備利用率往往逐漸降低,也就是我們常見的怠工現象,其對應于生產函數的第二個階梯,即生產函數的斜率逐漸從第一個階梯時的最大值減少到零,當員工增加到一定數量,再增加一個雇員時,這個雇員的貢獻將是零,即邊際產量為零,在這一階段,產量的增加速率從最大值慢慢減小到零,同時成本的增加速率(每雇員成本,加上單位產品成本)大于產量的增加速度,由此邊際成本會增大。從邊際成本曲線,你可以看到它是一個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表示邊際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遞增,而其遞增的根本原因則是邊際產品的遞減原則()。邊際成本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加或減一個單位產量,都會造成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用于確定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有利。它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得到有效實施。比如,生產1000個某種產品時,需要50000元的總成本,其單位成本為50元。如果生產1001個產品時,共需要50030元的總成本,則增加的一個產品成本是30元,即邊際成本是30元。當實際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產量越大,邊際成本越小;當生產超過一定限度,邊際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因為,當生產超過相關條件限制的情況下,總固定成本一定提高。這表明影響邊際成本的關鍵因素就是產量超過一定限度(生產能力)后的不斷增加而導致的總固定費用的階段性增長。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生產價格)高于邊際成本時,是劃算的;及此相反,就是不經濟的。因此,任何一個單位產量收入的增加都不能低于邊際成本,否則肯定會發生虧損;只要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比邊際成本高,即使比總平均單位成本更低,也會相應減少損失或增加利潤。所以運用邊際成本法對做出產品決策具有關鍵作用。微觀經濟學認為,當產量增加到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時,為企業獲得最大收益的利潤。邊際成本在設備更新中的理論分析設備更新分兩種形式:一個是原型設備更新,就是用相同結構和效能的設備代替那些磨損嚴重、無法繼續使用的舊設備,這種更新沒有更新技術的性質,主要為了處理設備損壞的問題,無法促進技術進步;另一個是新型設備的更新,就是用技術更為先進、結構更為完善、效率更高的新設備來更新技術上或者經濟上無法繼續使用的舊設備,此更新不僅可以解決設備損壞的問題,而且可以解決設備的技術落后問題。對于原型設備的更新往往是通過分析設備的經濟壽命(就是從開始使用設備到其年平均成本最低年份的持續時間長短)作出決定,以確定是否更新舊設備。對于新型設備的更新則是通過比較年度費用(指通過計算舊設備和新設備在預計使用期內的年平均總費用)的大小來判斷是否更新。3.3.1原型設備的更新在一般情況下,企業應考慮設備的有形損耗。有形損耗是指設備在使用中或自然環境下對其造成的內在磨損。設備發生有形磨損后會增加運營成本,降低使用效率,從而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所以務必適時地對其進行更新。在進行成本分析時將全部生產成本按及產量變化的關系分成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兩部分,凡及產量增減成正比變化的費用,比如原材料的消耗、燃料等劃分為可變成本;凡及產量增減沒有關系的費用,比如固定資產的折舊和運營費等劃分為固定成本。本文在此同時引進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的概念,邊際成本是指多生產一單位產品而增加的成本。平均成本即總成本除以總產量獲得的單位產品成本。通過經濟學我們知道,企業利潤最大化條件下追求的是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當銷售增加1單位時從而導致收益的變化)的邊際原則。在利潤最大化的產量上,企業的利潤為零(指經濟利潤),正好總收入及總成本相等。價格正好及平均成本相等,所以收入正好彌補成本。在原型設備更新中,因為該裝置是代表社會一般生產水平,所以產品的售價和平均成本是一致的。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企業就只能在產品的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相等時生產,也就是說當產品的價格等于產品的邊際成本時,企業會繼續生產。因為隨著設備的物理磨損,增加了營業費用的邊際成本在不斷增加,所以產品價格及邊際成本相等時,生產成本就會達到最大。因為我們的生產成本分成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更新設備分析中我們假設該產品的可變成本是不變的,因此只有固定成本變化,也就是由于增加的邊際成本、設備折舊和經營成本不斷增加造成的。所以只要產品的價格減去該裝置的可變成本就能得到產品邊際成本中設備的使用成本。為了便于分析,我們可以每年用設備的使用成本作為邊際成本,即已知第一年的成本把第二年的成本作為邊際成本。一般企業進行原型設備更新都采用通過比較其經濟壽命來決定是否需要更新。因此企業在決定是否進行設備更新時,要比較當產品價格及邊際成本相等時的設備年使用邊際成本和原來計算設備經濟壽命時的費用年值,從而決定何時需要更新設備。3.3.2新型設備更新分析新型設備更新是因為原始設備的無形磨損而進行的更新。所謂無形磨損是指由于技術的進步,市面上出現了更加先進和完善的技術、耗用原材料更少、生產效率也變得更高的新型設備,而造成原有設備在技術上變的更加落后。這時要比較考慮在購買新設備和仍然使用舊設備的兩個方案中,哪一個方案更劃算。我們可以利用邊際成本法來分析。自生產企業更新設備前后保持一定的產量,新設備的最低年均總費用、使用壽命、使用原始設備生產的成本構成和原始設備的年度殘值都是已知的。在這種情況下,新裝備的邊際成本可以看作是其使用期內的年度成本加上原有設備在使用期內相應的剩余價值再按新設備預計使用壽命計算的等額年值。然后比較新設備和原始設備的邊際成本以判斷是否要更新該設備。如果原始設備生產的邊際成本比新設備大時,你就可以作出決定更新,否則仍然使用舊設備。任何企業都尋求以盡可能低的成本生產,以實現利潤最大化。我們要對產品的成本構成和技術成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而能在設備升級時選擇一個生產成本最低的,使企業的利潤最大化。但因為更新設備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所以企業為了提高經濟利益和促進發展,在對設備進行更新時,要對其在運行期的整個技術和經濟狀況進行探究,以便作出正確的決定。邊際成本在企業理財中的運用應用邊際成本的總體思路對于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比較成熟的,最初的規模,甚至某種形式的管理已成熟的企業,成本管理并不是一個死板的管理流程。雖然邊際成本法在生產上有顯著的作用,但在戰略成本上還是有需要彌補的其他東西。然而,這種相互融合的成本管理,就需要相互學習。只有以這種方式,明確分工,相互學習和補充,才能使我國的成本管理有更高的水平。其次,當我們在看邊際成本法特點時,既可以選擇意識形態中心也可以選擇成本中心分銷部門,很多東西在我們的教科書已經存在了,有的公司也已經開始實際使用。在這種情況下,邊際成本會計法核算更容易和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吻合,讓我國企業學習的方向更加清晰。成本管理不是一點也不變的,它在經歷著更多的發展及變化路程,這告訴我們,真正成熟的成本管理應該是持續改進,不停的承前啟后,及現在的經濟市場一體化,集成新思路及新方法,從而不斷發展和進步。在企業管理的變化下,包括以下幾點總體思路:首先,改革需要所有方面都進行,也包括市場,教育,技術等領域同時進行。其次,在執行時要仔細,仔細到以不同的方式運用到不同的層面。最后,成本管理一直不是一個單一的問題,要在市場,財務,技術還有戰略上同步推進。邊際成本企業的理財決策分析為了使企業合理利用資源,真正落實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實現戰略目標,企業會有針對性地對成本、售價等方面進行細算。如果可以,將會把措施同時落實在這兩個方面,目的是使企業得到更多的利潤。這里要重點強調的是:企業進行生產還會存在各種限制條件,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受到原材料定額的限制。這就要求企業充分利用有限資源的前提下,組織最有利可圖的生產活動,邊際成本法可以幫助我們在這方面作出最好的決定。具體案例分析中山市旭森涂層材料有限公司是專業公司,實現了廣告噴繪材料的一條龍服務。該公司所開發的客戶遍布全球,生產總值超過3億元,公司視創新為生命,不斷強化管理水平,目前已發展為中國同行業中領頭羊,成為重要的供應商之一。公司擁有、金圖和威達三個品牌,擁有最高的生產能力,單透年銷售量達2000萬平方米,車身貼年銷售量達7000萬平方米,燈箱布年銷售量達9000萬平方米。公司的銷售網絡遍布于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銷往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區。現以旭森涂層材料有限公司2013年受托加工的一批材料為計算資料,運用邊際成本法算出最優生產決策。該公司將同一種材料投入的“標準級”產品和通過繼續加工后而得到的“特級”產品,該公司后來又應客戶要求加工第三種“超級”產品(由“特級”產品進一步加工而成)。公司因為引進了一個材料定額系統,所以允許投入材料的最大耗用額為800000元。該企業原來的生產方針是讓單位工時邊際貢獻最高的產品耗用工時總量的50%。現在要在繼續執行原方針的前提下生產三種產品,由于原材料定額限制了生產能量,所以只能讓單位工時邊際貢獻最低的產品耗用工時總量的20%。表1是該公司當期為三種產品預算的每噸售價、邊際成本、每年的固定制造費用和預計的能量:表1旭森涂層材料有限公司三種產品預算表產品標準級特級超級每噸售價140160230直接材料成本60直接人工成本(2.5元/小時)351520直接制造費用(人工成本的50%)17.57.510固定制造費用每年600000元加工工時(預計總共200000小時)1468假設各產品在加工步驟中的轉移價格以直接成本計算,那么該公司可以用邊際成本法作出最優生產決策如表2。表2最優生產決策表產品標準級特級超級每噸售價140160230直接材料成本60105120直接人工成本351520直接制造費用17.57.510直接成本112.5127.5150邊際貢獻27.532.580直接工時121624單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