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二章 小說寫作_第1頁
12第十二章 小說寫作_第2頁
12第十二章 小說寫作_第3頁
12第十二章 小說寫作_第4頁
12第十二章 小說寫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寫作基礎教程第十二章

小說寫作第一節

小說的含義及特征一、小說的含義小說是運用敘述語言和典型化的方法,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通過故事情節的描述和具體環境的描寫,形象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

我國的“小說”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外物》篇:“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

班固《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莞狂夫之議也。”東漢桓譚《新論》:“小說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諸書大抵或托古人,或記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淺薄,記事者近史而悠謬者也。”東漢桓譚《新論》:“小說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諸書大抵或托古人,或記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淺薄,記事者近史而悠謬者也。”我國小說的發展大約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上古神話傳說——魏晉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說——唐代傳奇——宋代話本——明清章回小說——近現代小說。二、小說的特征(一)廣泛、多面、完整、細致地再現社會生活(二)心靈化的虛構世界(三)以人物、情節、環境為構成要素第二節

小說的種類一、以篇幅長短和容量大小:長篇、中篇、短篇及微型小說(一)長篇小說1.篇幅長,容量大2.情節復雜、曲折、完整,結構宏偉龐雜3.人物眾多,關系復雜4.主題的多義性(二)中篇小說中篇小說在篇幅長短、題材巨細、情節繁簡、人物多寡諸方面都介于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之間,字數一般在3萬字到10萬字。它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不及長篇小說廣泛,又比短篇小說反映面更寬;故事情節沒有長篇小說復雜曲折,又比短篇小說細致完整;人物關系不及長篇小說復雜,但活動天地比短篇小說廣闊。

(三)短篇小說短篇小說字數一般在2000字以上,3萬字以內,是內容凝練、形式短小的敘事型文學作品。它取材廣泛而嚴格,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都可以納入其選材的范圍。但是,作者又要以獨特的眼光和嚴格的標準去選取生活中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一個點或一個橫斷面來反映時代、反映社會、反映人生。因而,事件單一,情節單純、緊湊,場面集中,人物較少,結構簡單,絕少枝蔓,是其反映生活的一大特色。

(四)微型小說微型小說又稱“小小說”“袖珍小說”,高爾基把它稱為“小小的短篇”。微型小說是一種篇幅超短(千字以內)、內容精悍、人物集中、寓意深刻、主干突出、線索分明、結構奇妙、文筆洗練優美的小說。它只截取生活中具有特征意義的一個片段或一幅剪影,一個鏡頭或一朵浪花,是生活的“瞬間藝術”,其美學特征是簡潔美、單純美、奇崛美。二、以內容不同分為社會小說、歷史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等(一)社會小說以現實社會生活為題材的小說即社會小說,或稱“問題小說”。其特點是現實感、時代感強,直接觸及當今社會生活中的主要問題。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莫言的《蛙》等均屬社會小說。(二)歷史小說以歷史故事為題材進行再創作的小說。其特點是歷史與小說藝術的有機結合。它的創作方法是必須既深入歷史又跳出歷史。“深入”是為了研究材料、忠于史實;“跳出”是要按小說藝術的創作規律進行想象和虛構,創造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來。如二月河的清代帝王系列歷史小說《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科幻小說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象,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它雖然是作家的幻想,但又深深扎根于現實的土壤之中。(四)推理小說以推理手法探索和追究犯罪或案件的社會原因,揭示社會矛盾和斗爭的一種小說。推理小說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歐美得到發展,六七十年代以來在日本風行。推理小說的內容大體與偵探小說一致,主要區別在于它注重科學的邏輯推理,運用推理手段撥開疑云迷霧,揭示案情和破案過程。此外,按表現重心,可把小說分為情節小說、無情節小說、性格小說、心態小說、意象小說等;按現代表現手法,還可分為反小說、非小說、意識流小說等。第三節

小說的人物塑造一、寫好人物是小說寫作的核心人物,作為小說作品藝術形象的主體,是小說創作所要描寫的主要對象。小說創作歸根結底是要通過描寫人物的命運、人物的活動及其相互間的關系來反映和表現生活。作家的大部分心血都傾注在人物形象的身上,小說寫作中的其他種種因素,都必須圍繞人物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展開并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

二、小說人物的類型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提出: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一)扁平人物稱為‘性格’人物,而現在有時被稱作類型人物或漫畫人物。他們只是為了“表現一個簡單的意念或特性”,甚至簡直就是為了某一個固定念頭而生活在種種的矛盾沖突之中。

(二)圓形人物圓形人物是指人物性格比較豐滿,表達出了人物的復雜性和多面性。這類人物的特點是性格有形成與發展的過程。圓形人物的基本特征是:圓形人物的塑造打破了好的全好、壞的全壞的簡單分類方法,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去刻畫人物形象,更真實、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復雜、豐富,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

三、小說人物的塑造(一)創造典型人物典型人物,就是一定時代某一類人的共同性格(精神狀態)和鮮明的個性的統一。雜取法;原型法;異類組合法

(二)掌握人物塑造的表達方式1.概括介紹。通過一件或數件事情,概括地展示出人物的性格、思想、品質、習慣等。概括介紹可由作者直接介紹,也可通過作品中人物之口間接介紹。2.肖像描寫。對人物的外在特征即容貌、服飾、姿態、神情、風度等方面的描寫。3.行動描寫。人物的行動能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4.細節描寫。生動而典型的細節,最能展示人物的個性特征,優秀作品總是離不開好的細節描寫。5.心理描寫。即描寫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內心活動。6.語言描寫。即描寫人物的語言和對話。第四節

小說情節的提煉一、情節的含義及要求情節是小說的骨架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物思想和行為的具體反映。情節是小說所描寫的人與人之間或人與自然之間各種關系形成的一系列事件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尾的過程。1.以矛盾沖突為基礎。情節的基礎是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2.服從于刻畫人物性格的需要。應既使情節轉化為性格,又使性格融會于情節之中,以便更好地反映人物的命運和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社會關系。3.服從于表現主題的需要。提煉情節是理解、把握作品內容和表現主題的重要環節。二、情節結構形態(一)線型結構線型結構又分單線型結構和復線型結構。單線型結構指構成小說情節的線索只有一條,情節單純,線索明晰,小說自始至終圍繞中心人物展開,使主題在完整的情節描寫和人物刻畫中表現出來。這是中國小說創作的傳統結構模式。復線結構的小說有兩條主要線索。(二)網狀結構網狀結構就是三條或者三條以上線索互相交叉發展,盤根錯節,猶如蛛網。《水滸傳》《紅樓夢》《戰爭與和平》《綠房子》等巨著,都采用了網狀結構把紛繁復雜的生活內容和人物關系用蛛網式線索組織起來。(三)輻射式結構輻射式結構的特點是作者的“透視點”很集中,整篇小說的情節線索都從這一點散射出去。王蒙和諶容對這種結構方式運用得很嫻熟。如《人到中年》的復雜內容是從陸文婷躺在床上的追憶中散射出去的。意識流小說常用這種結構方式。(四)板塊式結構板塊式結構是作者在小說中隨意地寫出一個人物或一段情節,然后擱在一邊;或隨意寫出某種心理或場景,又擱在一邊。這些描寫自成系統,有一定的獨立性和特定的內容,形成一個穩定的板塊。三、常用的情節技巧(一)定點定點,即選好角度,也就是作者確定從何入手來表現主題。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多種規定性的矛盾統一體,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可以表現出截然不同的主題。錢鐘書《圍城》(二)懸念要寫好故事,情節要編織得生動、曲折、有吸引力,作者就要學會組織矛盾、制造懸念,用“藏底”的方法吸引讀者。魯迅的《藥》(三)轉折“文似看山不喜平”,尤其是小說,更要求起伏跌宕,講求突出波瀾。或先驚而后喜,或始疑而終信,或喜極而生悲,或預成而卻敗。最忌平鋪直敘、一覽無余。多寫曲折既有利于反映客觀事物的復雜性,又有利于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還能增強作品的趣味性,強烈地吸引著讀者。(四)巧合巧合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來結構故事情節的技巧。它以削弱因果聯系、犧牲部分合理性為代價,換取小說中人物的集中、情節的凝練、矛盾的強化。巧合使矛盾糾葛更復雜,為人物性格的展示增添了新的情景,為故事情節的推進添加了新的契機。(五)剪裁剪裁是剔去情節上的枯枝敗葉、駢拇枝指,突出主干,使情節高度集中。首先,線索要單純,特別是短篇小說,不能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面和內容過多,描寫的人物一般采用單線發展的形式;其次,要省略情節發展過程中不必要的過程敘述,即凡情節中讀者可以想見到的,就不必作正面的文字交代;再次,場面要集中,不要頻繁轉換場面。四、學會虛構(一)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進行虛構(二)根據人物性格進行虛構(三)根據推測進行虛構第五節小說的環境描寫環境,是作品中的人物賴以生存和活動的場所。小說中所描寫的環境應該是典型的。所謂典型環境,就是指那種經過典型化了的、能夠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特殊本質和歷史發展趨勢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一、自然環境的描寫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季節景象等自然景物的描寫。自然景色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茂林修竹、崇山峻嶺、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海潮澎湃、湖光瀲滟,皆可增添作品鮮明的地方色彩,對加強真實感,顯示人物的心緒和思想,渲染氣氛,都有極大的作用。二、社會環境的描寫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風俗人情、住所陳設、人物關系、時代背景等方面的描寫。社會環境是人物性格形成和變化的舞臺,是故事情節生長的園地。寫好社會環境,人物性格、故事情節便有了依據,更符合歷史發展的必然。三、場面描寫場面描寫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環境中,對以人物為中心的生活場面所作的具體描寫。場面由“人”“事”“景”構成,以敘述、描寫為主,兼有抒情、議論。場面描寫分全景式、特寫式兩種,要求層次清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四、環境描寫的要求(一)反映時代特征(二)表現人物性格(三)追求詩的意境范文選1.聶華苓《珊珊,你在哪兒?》P2472.王安憶《長恨歌》P2543.[美]凱特·肖班《一小時的故事》P256思考與練習一、名詞解釋1.小說2.典型人物3.情節4.科幻小說二、填空1.我國“小說”一詞最早見于

2.我國古代認為“小說”是

,其躋身于文學之林是

的事。3.

被稱為小說創作三要素。4.從篇幅的長短和容量的大小上看,小說可分為

5.小說情節提煉的要求有

。三、判斷(正確的畫“√”,錯誤的畫“×”)1.小說是對生活的鏡面式的反映和被動描摹,以真實反映生活為其根本特征。()2.長篇小說一般除了表現一個主題之外,不能表現次要主題或副主題。()3.微型小說有簡潔美、單純美、奇崛美的美學特征。()4.“雜取法”就是從許多個同類人物中抽取出他們最本質的共同特征綜合在一個人身上以塑造出典型人物的方法。()5.環境描寫要為表現人物性格和小說主題服務。()思考與練習四、問答1.小說具有哪些基本特征?2.為什么說寫好人物是小說創作的核心?3.提煉小說情節有哪些要求?4.小說有哪幾種結構形態?5.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些什么要求?五、讀寫訓練認真閱讀微型小說《在柏林》,請就其思想內容與藝術特點寫一篇千字左右的小說評論。在柏林一列火車緩慢地駛出柏林,車廂里盡是婦女和孩子,幾乎看不到一個健壯的男子。在一節車廂里,坐著一位頭發灰白的戰時后備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個身體虛弱而多病的老婦人。顯然她在獨自沉思,旅客們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