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湖南省古丈縣一中高考歷史必刷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元朝時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學于南夏,樂江湖而忘鄉國者眾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侖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黃河之流,而尋瑤池之津”。這反映出元朝A.民族隔閡的消除B.對外政策的開放C.中央集權的加強D.民族融合的加強2.下表為1870—1894年中國進口鴉片和棉紡織品情況統計。據此可知,1870—1894年時間鴉片棉紡織品同治九年到十三年(1870~1874年)的五年平均數進口2598.7萬海關兩,占進口貨物總值6886.9萬海關兩的37.7%(居首位)進口2145.1萬海關兩,占進口貨物總值6886.9萬海關兩的31.1%光緒二十年(1894年)進口2994.7萬海關兩,占進口貨物總值14423.3萬海關兩的20.8%進口4965.3萬海關兩,占進口貨物總值14423.3萬海關兩的34.4%(居首位)A.商品輸出成為列強侵華主要方式 B.世界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C.列強對華出口貿易性質發生變化 D.中國的棉紡織業逐步衰落3.1960年,英國與奧地利、丹麥、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六國建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由于聯盟的實力不及歐共體,英國和丹麥于1972年底退出聯盟,后加入歐共體,其余成員國也紛紛與歐共體國家簽署建立自由貿易區協定。這體現了A.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影響力日趨減弱B.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進程放緩C.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向明顯D.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4.西周時期,在祭天或祭祖完畢之后,天子會拿一塊作供品用的肉來賞賜給某一諸侯。這個諸侯會感到非常光榮,其他諸侯也羨慕得很。這反映出當時A.周文化的延續性B.宗法制的穩固C.神權的至高無上D.王權高度集中5.下圖是1978年12月《時代周刊》封面,封面人物是美國總統吉米?卡特,標題是:與中國打交道,與以色列免談。對此述材料解讀正確的是A.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B.美國贊成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美國將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D.這一事件促成了中日建交6.《十二銅表法》中規定“不法砍伐他人樹木的,每棵處以25阿司的罰金”“對剝奪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國籍的判決,是專屬百人團大會的權力”。該法①是古代的第一部成文法典②是平民和貴族斗爭的結果③明確了對公民私有財產的保護④成為羅馬的基本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聯邦德國逐步建立了以強調經濟效率和注重社會團結為特征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福利國家制度。沿著這一發展模式,聯邦徳國經濟奇跡般地迅速恢復和發展,成為西歐經濟的“火車頭”。材料說明聯邦徳國①政府積極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②強調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平③開始了大規模私有化浪潮④社會改革與經濟發展統籌推進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戰國后期,“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成為各家學說努力的共同方向,學術思想的發展逐漸呈現出交融、趨同的態勢。這一趨勢A.標志著“百家爭鳴”的結束B.與歷史發展趨勢相一致C.利于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D.阻礙了學術思想的發展9.近代西方人懷念古希臘、羅馬,奉它們為西方文明之根。主要是因為古希臘、羅馬A.具有悠久的歷史B.成為古代實踐民主、法治的搖籃C.出現了梭倫、查士丁尼等一批杰出政治家D.擴張為地跨三大洲的龐大帝國10.中國古代的治世或盛世通常以皇帝年號命名,下列概念不符合這一規則的是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11.到18世紀,北美殖民地形成了生產分工的經濟格局:南部地區從北部和中部采購肉類和小麥,北部和中部地區則從南部采購煙葉,而紐約、費城、波士頓則承擔著將北美各地的商品轉口銷售到英國與西印度的使命。這種經濟格局表明,當時的北美殖民地A.國內統一市場形成 B.經濟交往日益頻繁C.生產方式出現革新 D.受制于英國的統治12.《十三行(1775-1856)史料展》記述“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與廣州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系。這里擁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環球貿易航線。……客觀上造就了一個時期里著名的中西貿易中心和廣州歷史上令世上矚目的經濟文化的輝煌時代。”導致十三行興盛的主要原因是A.民間貿易的興盛和發展 B.三角貿易的形成C.閉關鎖國局面被打破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3.北宋中葉,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如宋仁宗在位期間人才濟濟,文官群體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出現“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這種現象A.激發士人的社會責任意識 B.加快了新貴族政治的形成C.促使崇文抑武政策的出現 D.導致書院講學的日臻發達14.在雅典歷史進程中,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視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婦女政治地位逐步提升 B.從治“公民”到治“萬民”C.民主政治不斷發展健全 D.城邦政權向所有的人開放15.1911年出籠的“皇族內閣”,激怒了所有被動員起來的政治力量。用美國著名學者亨廷頓的話叫做“參與爆炸”。士紳們痛恨滿人王朝,但絕對排斥革命。忽然間,只要有人放火,他們是樂于扇風。可見,立憲騙局與辛亥革命之間的關系是A.立憲派與革命派合流是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B.辛亥革命的發生純系立憲失敗后的歷史偶然C.社會各界的失望與覺悟使革命時機日趨成熟D.清政府的自救運動沒有防止辛亥革命的發生16.明成祖時,有人主張對入貢互市的外商征稅,明成祖答復:“今夷人慕義遠來,乃侵其利,所得幾何?而虧辱大體多矣。”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A.明成祖認為國體綱常重于經濟利益B.明成祖認為向外商征稅會侵害外商的利益C.朝貢貿易的政治意義遠大于經濟利益D.明成祖想借外商引導百姓投身海外貿易17.共產黨員穆拉維也夫曾說:“1918—1920年所建立起來的那種制度是美好的……當聽到要把巴庫和格羅茲尼的石油租給外國資本家去經營的時候,真像當頭挨了一棍似的痛心……十月革命的大廈正在搖搖欲墜。”這反映了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深入人心B.黨內對新經濟政策存在一些質疑C.蘇俄尚未找到正確的過渡方向D.蘇俄借助西方力量實現了工業化18.1886年(光緒十二年)天津買辦吳懋鼎與兩個合伙人共同投資創建天津自來火公司,后來更名天津華昌火柴公司:1917年與北平丹鳳火柴,合并成立天津舟華火柴公司。該公司成為全國最大的火柴公司。對該企業發展的相關因素敘述正確的是①國民政府倡導使用國貨給予資金支持②西方各國減少對華商品輸出③“實業救國”思潮的促進④該類企業受近代洋務運動刺激產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9.孫中山說:“仆之素志在提倡實業,實行民生主義,而以社會主義為歸宿”,“我希望看到人民大眾的生活狀況獲得改善,而不愿幫助少數人去增殖他們的勢力,直至成為財閥”。為此他提出了A.民族平等B.節制資本C.創立民國D.廢除私有制20.農村生產資料的所有權歸合作社,勞動生產集體統一安排,勞動成果在優先完成國家任務、集體積累之后實行按勞分配,合作社內多種經營和家庭副業都受到一定限制。與這一經濟形式特征直接相關的是A.家庭聯產承包制的推廣 B.人民公社體制的確立C.“大躍進”運動的掀起 D.社會主義改造的實施21.對20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歷史新變化的解釋中不確切的一項是A.走向共和政體 B.思想解放潮流 C.社會生活變遷 D.國際地位提升22.明清徽州家譜、方志和文人筆記等文獻為徽商立傳,有很多不是記載他們的商業經營如何成功,而是記載他們經商過程中的各種義行,以及經商致富后如何報效家族、鄉里和國家。這主要反映出A.傳統道德影響深遠 B.徽州商人趨名逐利C.商人群體實力雄厚 D.家譜方志隱惡揚善23.李大釗將十月革命理解為“庶民的勝利”,并呼呼中國的青年“應該到農村去,拿出當年俄羅斯青年在俄羅斯農村宣傳運動的精神,來做些開發農村的事”。李大釗意在說明A.中國革命需要民眾的支持B.農業落后急需青年去發展C.應該效仿蘇俄的革命道路D.青年代表中國革命的未來24.英國1701年的《嗣位法》強調未來所有的君主必須是國教徒,禁止君主用土地和頭銜犒賞其偏愛的外國人,并且強令下院議員被國王授予職位后應進行重新選舉。該法案內容旨在A.確保議會行使立法權 B.進一步限制王室特權C.賦予法律至高的地位 D.保障資產階級參政權25.以國家大法的方式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是A.中英《聯合聲明》 B.中葡《聯合聲明》C.《反分裂國家法》 D.中美《聯合公報》26.法國史學家馬克·布洛赫在《歷史學家的技藝》中寫道:“令史學家感到遺憾的是,人們并非總是隨著習俗的改變而改變其詞匯的。”以下史學術語的使用符合這一說法的是A.封建 B.人文精神 C.理性精神 D.代議制27.在《神圣家族》中,馬克思認為當時的一位思想家“把形而上學的絕對精神歸結為‘以自然為基礎的現實的人’,從而完成了對宗教的批判”,馬克思還認為他的理論的真正價值在于奠定了一個新的哲學地基——“以自然為基礎的現實的人”。這位思想家是A.圣西門 B.亞當·斯密 C.黑格爾 D.費爾巴哈28.從1952年7月1日到1953年6月30日,中國共收入糧食547億斤,支出糧食587億斤,赤字達40億斤,一些私人糧商乘機搶購糧食,囤積待機。根據當時的情況,國家處理的辦法是:在農村實行征購,在城市定量分配。國家處理糧食危機的做法A.保證了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B.縮小了城鄉之間的差距C.促成了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D.奠定國家工業化的基礎29.“行政權力的受任者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們,也可以撤換他們;對這些官吏來說,這決不是訂立契約的問題,而只是服從的問題。”該觀點意在強調A.以契約來限制官吏職權 B.官吏行使權力需受人民監督C.人民有權隨時撤換官吏 D.個人意志可凌駕于公權之上30.雅典衛城是自然景觀、建筑結構、公共用途的理想結合。衛城背后的山,既不會高到喧賓奪主,也不會低到可有可無。山與諸神廟的結合,讓衛城變成了最理想的公共場所,戰時,起著堡壘作用,和平時期,是人民朝拜的圣地。對外部來說,這也是希臘人自豪和力量、以及天才藝術創造力的有形物證。世界遺產委員會對它作出這樣的評價:“雅典衛城顯示著希臘1000多年繁榮的文明、神話和宗教,包含了古希臘藝術的四個最偉大的杰作巴特農神廟、通廊、伊瑞克提翁神廟和雅典娜勝利神廟,因此被認為是世界傳統思想的象征。”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是A.雅典衛城是兼具祭神與防衛的建筑B.雅典衛城是西方建筑史上巧妙利用地形進行建筑布局的杰作C.雅典衛城體現了和平友誼、公平競爭、奮發上進等人文精神D.雅典衛城的地位是古希臘文明的代表,是世界傳統思想的象征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1945年,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人們看到了核武器可怕的威力。20世紀60年代,隨著蘇聯和美國加緊進行核試驗,完善核武器,世界上反對核擴散的輿論日益強烈。美蘇為了保住他們的核優勢,乘機推動簽訂關于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談判,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于1968年7月1日分別在華盛頓、莫斯科、倫敦開放簽字,當時有59個國家簽約加入。1970年3月5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正式生效,有效期25年。該條約的宗旨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規定,只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可以擁有核武器,同樣是主權國家,而其他的國家卻被剝奪了發展核武器的權利。——摘編自黃莉娜《析(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訂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影響。32.材料戰爭觀是指人們對戰爭問題總的看法。20世紀初,西方社會主流的現實主義戰爭觀:把戰爭看作一種政治工具,與道德無關,也無所謂正義與否。然而,1914年爆發的第一世界大戰成為這種戰爭觀的滑鐵盧,作為工業化時代的產物,戰爭給各國經濟帶來的巨大破壞以及龐大的人力、物力損失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被戰爭殘酷現實震驚了的精英開始反省自己對戰爭的認識。在此背景下,理想主義戰爭觀產生,即任何戰爭都是不道德的。這種戰爭觀在國際危機頻發的20世紀30年代風行一時,人們極力希望能避免戰爭。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理想主義戰爭觀徹底破產。二戰期間,特別是在了解了法西斯的瘋狂侵略以及種族滅絕的非人道做法后,有識之士們不得不重新考慮以往對戰爭的認識。反法西斯的現實需要催生了戰后國際戰爭觀的轉向,衍生出正義戰爭觀,將戰爭劃分為正義的和非正義的。——摘編自梁占軍《二戰與20世紀國際戰爭觀的演變》(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以來推動三種戰爭觀演變的因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從戰爭觀演變過程中得出的認識。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兩千多年前,周朝就有相當于今天國家圖書館的機構-盟府。后來,秦始皇焚書坑儒,取締私人藏書:漢代朝廷設的圖書館稱“秘閣”“秘府”,設專職官員管理。唐代,像魏征這樣的大巨都出任過“圖書館長”之類的職務,專門負責搜集收買天下之書,并組織人抄寫備份:民間私人圖書館也開始出現。宋代,太宗建立崇文院,專作藏書之地,后來又另設書庫,叫秘書閣。明清之際,印刷術的發展使得國家藏書得到空前發展。除官方圖書館,民間圖書館也廣泛存在。漢代藏書主要分為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六大類內容。從唐代開始,正式確定了經、史、子、集的名稱和順序。中國古代圖書館無論公藏私藏,均是重在收藏,處于名副其實的“藏書樓”階段。——摘編自謝灼華《中國圖書和圖書館史》等材料二:我國第一個具有近代性質的圖書館是廣稚書院貶1887年兩廣總譽張之洞在廣東創辦的藏書樓-冠蕪樓。它的藏書除傳統的經史子集叢書外,當時流行的西政叢書、西學大成、各國交步公法等漢譯西書均有收藏。冠覓樓設掌書生二人,專門管理藏書,同時又有便利讀者的閱覽規則及措施。還編印藏書目錄,以便檢目借閱。為方便院生夜間閱覽,在住宿的齋院附近另設小書樓。藏書有復本的也供院外士人借閱。近代性質的田書館在戊戌前后組創的各種學會中首先普及開來。它們大多是由會員捐款,購買中外經世有用之書,藏于公所,供會內同仁借閱。會外有,志讀書者,可以出資租書閱讀,也可由保人介紹在會內閱覽。——摘編自張曉《辛亥革命前的近代圖書館率業》(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古代圖書館的特點及對后世的影響。(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近代圖書館的主要變化并分析原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從材料中可知西域和中原人士之間的交流交往非常頻繁,但并不能說明民族隔閡消除,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出元朝的對外政策,主要是元帝國境內民族交往,故B項錯誤;材料不是地方官職,沒有體現出中央集權的加強,故C項錯誤;從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原和周邊民族交往非常頻繁,民族融合日益加強;故D項正確。2、C【解析】
1870~1894年,中國進口商品中,棉紡織品上升到首位,鴉片下降為第二位,表明列強對華出口貿易的性質從資本原始積累的性質向近代資本主義性質過渡,故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商品輸出與其他侵華方式的對比,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世界貿易的相關數據,排除B項;D項與史實和表中數據不符,排除。故選C。【點睛】解讀表格一定要依據表格數據進行分析,本題中1870-1894年為時間;比較的類別是鴉片和棉紡織品。3、C【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信息“英國和丹麥于1972年底退出聯盟,后加入歐共體,其余成員國也紛紛與歐共體國家簽署建立自由貿易區協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信息所處時代特征是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向明顯,故選C項。材料沒有表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影響力日趨減弱,故排除A項。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進程放緩與所學史實不符,排除B項。僅從材料判斷不出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故排除D項。點睛:材料“英國和丹麥于1972年底退出聯盟,后加入歐共體,其余成員國也紛紛與歐共體國家簽署建立自由貿易區協定”反映出區域經濟組織的發展狀況,從中分析出正確答案。4、B【解析】
通過賞賜,諸侯感到光榮,其他諸侯也羨慕,說明當時宗法制度較為穩固,沒有出現周王室衰微的局面,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周文化的延續性,故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神權,西周沒有實現王權的高度集中,故排除CD兩項。5、C【解析】
試題分析:結合題目提供的:1978年12月、與中國打交道,結合所學內容可知C項符合題意。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并在上海與中國簽訂了《中美聯合公報》.公報的發表標志著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1年10月25日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根據時間即可排除ABD項。考點: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國初期的外交活動【詳解】6、D【解析】《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典,①錯誤;根據所學,《十二銅表法》是平民與貴族斗爭的結果,并是羅馬法的淵源,并始終是羅馬法的基本法。故②④正確;從材料中“不法砍伐他人樹木的,每棵處以25阿斯的罰金”,說明它明確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故③正確。故答案選D。7、B【解析】
由材料信息“以強調經濟效率和注重社會團結為特征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福利國家制度”可知,此時的聯邦徳國強調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平,注重社會改革與經濟發展統籌推進,故②④正確;該模式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故①③錯誤。由此可知,本題答案為B,ACD錯誤。8、B【解析】
由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百家之學在互相詰難、批駁中彼此吸收、融合,在很多問題上逐步形成了共識,學術思想的發展呈現出趨同的態勢,這與當時諸侯列國通過兼并戰爭逐漸走向統一的趨勢是一致的。故答案為B項。A項,秦始皇“焚書坑儒”,標志著“百家爭鳴”局面的結束,排除;C項,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是在漢朝,且材料并未涉及儒學的地位,排除;D項,學術思想的交融和趨同并不會阻礙其發展,反而更有利于其繁榮,排除。9、B【解析】
古希臘的民主和古羅馬的法制開西方政治文明先河,為人類的政治文化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在整個人類政治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代議制直接或間接受到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的影響,又對世界近現代其他國家民主政治的形成、發展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故B項正確。悠久歷史不是奉它們為西方文明之根主要原因,A錯誤。杰出政治家和龐大帝國也不是導致西方人懷念根源,故C和D項錯誤。10、A【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文景之治”中的“文景”屬于皇帝的謚號而非皇帝年號,故A項符合題意;“貞觀之治”中的“貞觀”屬于唐太宗時期的年號,“開元盛世”中的“開元”屬于唐玄宗時期的年號,“康乾盛世”中的“康乾”屬于康熙帝、乾隆帝時期的年號,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11、B【解析】
材料中18世紀的北美殖民地的生產分工的經濟格局說明當時的北美殖民地經濟交往日益頻繁,故B正確;既然是北美殖民地,說明美國尚未成立,不存在國內統一市場,排除A;材料沒有世界生產方式革新的信息,C錯誤;材料沒有反映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D錯誤。12、D【解析】
從材料“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與廣州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系”可以看出這一時期世界各地商品交往頻繁,反映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故D正確;十三行的興盛并非民間貿易的結果,是政府的官方貿易,排除A;三角貿易主要是歐洲、美洲和非洲之間進行,排除B;閉關鎖國的政策被打破是在近代鴉片戰爭后,排除C。故選D。13、A【解析】
材料反映北宋中期讀書人入仕取得崇高的政治地位,出現“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這必然促使士人的社會責任意識增強,故A項符合題意;隋唐時期科舉制結束貴族政治,強化官僚政治,宋代延續這一歷史趨勢,故B項不符合題意;崇文抑武政策是宋代初期既定國策,C不符合題意;書院講學產生于唐代,從宋初逐步走向發達,與材料所述的現象關系不大,故D項不符合題意。14、C【解析】
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不斷削弱貴族的權利,擴大平民的權利,使雅典民主政治不斷發展完善,故選C;在古代雅典,婦女沒有公民權,不能享受民主權利,排除A;B不符合雅典史實,排除;雅典城邦民主只向少數公民開放,排除D。15、C【解析】
根據材料“士紳們痛恨滿人王朝,但絕對排斥革命。忽然間,只要有人放火,他們是樂于扇風”可知,社會各界的失望與覺悟使革命時機日趨成熟,選項C正確;材料中提到的是立憲騙局對士紳的沖擊導致其轉向革命,士紳不等于立憲派,排除A;根據材料“激怒了所有被動員起來的政治力量”可知,革命不是偶然,排除B;選項D并未闡明立憲騙局與辛亥革命之間的關系,排除。16、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縱觀整個材料不難發現,“今夷人慕義遠來,乃侵其利,所得幾何?而虧辱大體多矣”說明當時明成祖在乎自己國家的體面而不是得利多少。朝貢貿易是古代中國一種很特殊、很特別的國際貿易形式,它的主要目的是炫耀國威,顯擺自己的富有,絕對不計較是賠錢還是賺錢,所以,材料表明朝貢貿易的政治意義大于經濟意義。A項的表達不如C項。BD項不符合歷史史實。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商業的發展·朝貢貿易【名師點晴】名言名句體現教材原理的題目是選擇題中常見的考法,做這類題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體現的知識后再去分析題項,看哪個選項所體現的道理與其相符合。解答本題要抓住關鍵詞“虧辱大體多矣”明確表達的是國家的體面損失較多,而不是利益損失較多。17、B【解析】
由材料中“租給外國資本家去經營”可知,蘇俄當時實行的是新經濟政策,而“當頭挨了一棍似的痛心”“搖搖欲墜”等表達了作為共產黨員的穆拉維也夫的消極態度,這反映出包括穆拉維也夫在內的一部分黨內人士對新經濟政策存在質疑,故答案為B項。穆拉維也夫認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美好的,但這僅是他一人的觀點,并不能代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深入人心,排除A項;材料僅表明黨內一部分人對新經濟政策存在質疑,實際上新經濟政策的實行表明蘇俄找到了正確的過渡方向,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新經濟政策允許外國資本家經營蘇俄的石油工業,并未體現出蘇俄借助西方力量實現了工業化,且當時蘇俄并未實現工業化,排除D項。【點睛】新經濟政策并不是資本主義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內通過發展資本主義,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發展生產力,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一種政策。它堅持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和蘇維埃的領導,不會回到資本主義時代。18、B【解析】
1886到1917年吳懋鼎創辦的天津自來火公司建立和發展的主要原因有,19世紀后期受近代洋務運動刺激產生,19世紀末“實業救國”思潮的促進,一戰期間西方各國減少對華商品輸出等,②③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廣州國民政府是在大革命時期成立的,南京國民政府直到1928年才統一全國,國民政府對1917年之前天津民族企業的發展,沒有產生促進作用,①不符合題意,與之組合的ACD三項錯誤。19、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所敘述的是孫中山先生對他的革命思想理論的闡述,根據材料所描述的內容,是對民生主義的進一步闡述,“不愿幫助少數人去增殖他們的勢力,直至成為財閥”更加直接體現了他希望節制資本,使人民生活達到近似平均。因此本題選擇B選項。AC選項不屬于民生主義的范圍;D項不符合史實。考點: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孫中山與三民主義·民生主義20、D【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可知,生產資料歸合作社,屬于1953-1956年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故選D;A是1978年以后,排除;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是1958年,排除BC。21、D【解析】
本題要求選出錯誤的選項。20世紀第二個十年即從1910到1919年。當時我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際地位低下,故D符合題意;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故A不符合題意;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而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猛烈批判封建正統思想,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故B不符合題意;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推動社會社會生活大變遷,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22、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明清時期徽州商業發展迅速,但恪守和弘揚儒家的倫理道德仍是事功評價的主要標準,反映出傳統道德的影響深遠,因此A選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明清時期徽州仍注重和弘揚儒道,并非趨名逐利,B選項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商人群體的實力狀況,C選項錯誤;是否符合儒道不能等同于善惡,D選項錯誤。故選A。23、A【解析】
根據材料“庶民的勝利”“應該到農村去,拿出當年俄羅斯青年在俄羅斯農村宣傳運動的精神,來做些開發農村的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李大釗意在倡導中國青年深入農村,對民眾進行思想啟蒙,喚醒民眾覺悟,讓民眾參與到中國革命的洪流中。故本題答案選A項。BD項不符合本題主旨,排除;中國效仿蘇俄革命道路是中心城市武裝起義,排除C項。24、B【解析】
本題考查英國君主立憲制。材料中《嗣位法》的內容體現了對王權的種種限制,故B項正確;材料主旨是限制王權,而未涉及確保議會立法權,故A項錯誤;材料并未提及法律地位至高無上的問題,故C項錯誤;材料主要強調限制王權,并未涉及資產階級參政權的問題,故D項錯誤。25、C【解析】
根據“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指的應該是《反分裂國家法》,該法旨在打擊分裂國家的行為,故選C項;ABD中的“聲明”和“公報”都不屬于國家大法,排除。故選C。26、A【解析】
封建一詞本來是指領主分封土地于封臣所形成的政治關系,后來演變為代指一種社會類型,即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地主階級作為統治階級的歷史階段,故答案為A項。人文精神強調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的價值和尊嚴;理性精神強調重視理性的作用;代議制是一種間接民主制,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C、D項。27、D【解析】
費爾巴哈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論和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肯定自然離開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時間、空間是物質的存在形式,人能夠認識客觀世界;對宗教神學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因此D正確;圣西門思想反映了早期工人階級對資本主義的抗議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是人類文化中的寶貴遺產,A排除;亞當·斯密提出了自由主義經濟思想,B排除;黑格爾的思想,標志著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后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C排除。故選D。28、A【解析】
“在農村實行征購,在城市定量分配”,這是建國初期,國家面對糧食危機采取的統購統銷的政策。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做法把農業納入計劃經濟體制,保證了工業化建設的需要,故A正確;該措施不能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故B錯誤;史實證明,該政策下經濟出現了一些問題,故C錯誤;一五計劃奠定了國家工業化的基礎,故D錯誤。29、B【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盧梭的“人民主權說”,即官吏的權力來源于人民的授權,也要接受人民的監督,B正確;材料強調“決不是訂立契約的問題”,故A說法錯誤;材料強調的是官吏權力來源于人民,人民也可以撤換,C說法片面;D與材料無關。30、C【解析】
通過所學知識可知,雅典衛城修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行軍事防御,沒有體現和平友誼、公平競爭、奮發上進等人文精神,故C選項符合題意;雅典衛城是兼具祭神與防衛的建筑、也是西方建筑史上巧妙利用地形進行建筑布局的杰作、其地位是古希臘文明的代表,是世界傳統思想的象征,故A、B、D選項不符合題意。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戰反核和平運動的高漲;美、蘇達成妥協;大多數國家達成共識;聯合國的推動。(2)影響:一定程度上維護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對非核武器締約國存在一定的歧視;有利于減少核武器擴散,降低爆發核戰爭的危險;有助于維護世界和平。【解析】
(1)原因:由材料“人們看到了核武器可怕的威力”可歸納為核武器危害巨大;由材料“世界上反對核擴散的輿論日益強烈”可歸納為世界反戰反核和平運動的高漲;由材料“美蘇為了保住他們的核優勢……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可歸納為美、蘇達成妥協;由材料“當時有59個國家簽約加入”可知,其得益于大多數國家達成共識;結合所學可知,聯合國在維護和平的問題上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影響:由材料“只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可以擁有核武器,同樣是主權國家,而其他的國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03月浙江舟山市定海區部分事業單位公開招聘20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廣西科普傳播中心公開招聘7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3月吐魯番市人才引進(489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HR-3中性施膠專用變性淀粉項目風險評估報告
- 透明質酸項目風險分析和評估報告
- 中低壓電纜連接件項目風險分析和評估報告
- 新型聚合物驅油劑項目安全風險評價報告
- 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北京八中烏蘭察布分校2025年高三3月綜合素質檢測試題英語試題試卷含解析
-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生活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大綱
- 2023年高考英語試題及答案(江蘇卷)(直接打印Word)無錯版
- 硬筆書法全冊教案共20課時
- DB44-T 2198-2019城鄉社區協商工作規范-(高清現行)
- 資源環境信息系統(gis)課件
- 股東身份證明
- 本科大學生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教程第三章 教學課件
- 近代以來廣州外貿產業的發展歷程
- 29《馬說》2022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復習精選真題匯編(原卷版+解析版)
- 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表范本
- 國內外鋼結構焊接標準體系及國標鋼結構焊接規范介紹劉景鳳PPT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