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課程標準導航: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通過了解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以及亞非拉人民的抗爭,理解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目錄CONTENTS01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02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時空觀念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011、西班牙:1496年,在海地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紀中葉,已經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個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2、葡萄牙:緊隨西班牙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3、到18世紀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下,其中絕大部分土地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蘭、英國和法國占據。歐洲列強在拉丁美洲的殖民情況(2022年山西呂梁高一統考期末)下圖是18世紀晚期列強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的分布圖,對該圖的理解正確的是①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統治方式具有封建專制色彩②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種植發展種植園經濟和農奴制③殖民者在此地開采大量金礦,是為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需要④荷蘭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殖民強國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題目深化【答案】A【解析】殖民者對拉丁美洲采用總督的方式進行管理,屬于封建專制的管理方式,故①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殖民活動包括開采金銀,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勞動,故②正確,故選A;殖民者雖然開采金礦,但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并不是為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需要,主要為了供王室消費,故③C錯誤,材料無法判斷荷蘭是海上殖民強國,故④錯誤,故BCD錯誤。政治方面:1、西班牙:建立總督轄區,國王任命總督和高級官吏,并派人監督總督,總督代表國王在轄區內行使軍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權力。2、葡萄牙:設立總督制度,國王任命總督,治理巴西,總督享有行政權和征稅權。歐洲列強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1524年,西班牙設立了直屬于國王的“印度事務院”,國王委派總督對殖民地實行直接統治。西班牙把美洲殖民地分為4大總督轄區:(一)新西班牙區:包括今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二)秘魯區,包括今秘魯和智利;(三)新格拉納達區,包括今哥倫比亞、巴拿馬、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四)拉普利他區。包括今玻利維亞、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總督掌管殖民地所轄地區民政、司法、軍事及任命世俗、宗教主要官員的最高權力。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是巴西。這是拉美面積最大的地區,也是葡屬的一個總督區。——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經濟方面1、掠奪財富。推行農奴制,發展種植園經濟,瘋狂開采金銀礦,掠奪了巨額財富。2、黑奴貿易。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致使其大量死亡。為彌補勞動力不足,他們還開展黑奴貿易。3、限制發展。為保證殖民者的利益,宗主國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國家進行貿易,限制了殖民地經濟的發展。歐洲列強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海外需要蔗糖,應運而生的甘蔗種植園是由種植園主獲得贏利的欲望為推動力的企業,是為歐洲逐步使其國際化的蔗糖市場服務的。但是從種植園的內部結構來看,它的一些主要特點是封建性的,因為在很大程度上它自給自足。另一方面,它使用奴隸。三個不同的歷史階段—重商主義、封建主義和奴隸制,就這樣在一個經濟和社會實體中結合在一起。但是國際市場是各種權力的中心,從早期開始,種植園體制就成為這個中心的組成部分。西班牙殖民者掠走了250萬公斤黃金和1億公斤白銀。葡萄牙殖民者從巴西掠走價值6億美元的黃金和3億美元的金剛石。(2022年湖南長沙高一統考期末)從1545年到1800年,美洲出產了13.3萬噸白銀,其中大約75%輸出到了歐洲。在白銀生產、運輸和貿易的刺激下,西班牙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以白銀產地為中心的“白銀經濟圈”。白銀礦業生產區對食品、粗紡織品和馱畜等的需求,刺激了周圍城鎮及鄉村經濟的相應發展。“白銀經濟圈”的形成主要表明,西屬拉丁美洲A.形成了依附性經濟 B.近代化開始起步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主導了白銀貿易題目深化【答案】A【解析】材料“從1545年到1800年,美洲出產了13.3萬噸白銀,其中大約75%輸出到了歐洲”“西班牙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以白銀產地為中心的‘白銀經濟圈’”體現的是美洲的白銀主要流向了歐洲,形成了依附于歐洲的殖民經濟,A項正確;材料與拉丁美洲的近代化無關,B項排除;殖民地經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項排除;歐洲殖民者主導了當時的白銀貿易,D項排除。(2022年四川遂寧高一遂寧中學校考期末)有研究認為,美國獨立后不到半個世紀,拉丁美洲經過獨立戰爭,推翻了殖民統治,但拉美國家并沒有像近鄰美國那樣獨立后進入現代化的快車道,而是發展停滯,究其原因,殖民統治難辭其咎。“難辭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奪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統治最早C.進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國生產方式題目深化【答案】D【解析】西班牙和葡萄牙雖然引領開辟新航路,但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其落后的生產方式傳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發展滯后的歷史包袱,而北美地區被英國殖民統治,英國工業革命的成果傳入到這一地區,推動了北美的快速發展,因此出現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拉美移植了宗主國舊的生產方式,故選D;A、C項是拉美和美國的共性,排除;建立的殖民統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B項排除。1、初期殖民方式: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2、葡萄牙:到16世紀中葉,葡萄牙已經在亞洲建立了包括中國澳門在內的幾十個商站。3、西班牙:幾乎與此同時,西班牙入侵菲律賓,將其變成了殖民地。西、葡在亞洲的殖民活動南亞:英國對印度的征服與掠奪1、17世紀初,英國人來到印度。通過東印度公司掠奪了大量財富和巨額利潤。對印度的剝奪是其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來源之一。2、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據嚴重、國內社會矛盾尖銳的弱點,挑動印度人打印度人,坐收漁利;或者直接進行武力侵略。到19世紀中后期,英國幾乎控制了印度全境。東南亞:荷、英、法、美匯聚東南亞1、荷蘭: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亞,建立了巴達維亞殖民地,后來占了整個印度尼西亞。2、英國:到19世紀末,英國已將緬甸和馬來半島的大部分變成殖民地。3、法國: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撾。4、美國:從西班牙手里奪得菲律賓。列強在亞洲的殖民侵略西亞:英、法、俄在西亞的勢力范圍1、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法、俄等國紛紛在奧斯曼帝國擴大勢力范圍,分割領土。奧斯曼帝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深。2、俄國和英國控制了伊朗的經濟和內政,還分別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劃分勢力范圍。東亞:中、朝兩國遭受侵略1、鴉片戰爭后,列強迫使中國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鮮半島。列強在亞洲的殖民侵略列強在亞洲的殖民侵略(2022年河北廊坊高一校考期末)“英國和荷蘭商人組織了兩個非常強大的股份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蘭的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許狀賦予公司買賣和建立商埠的權利,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權發動戰爭。”這表明當時的股份公司(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經營 B.仍不具備資本主義性質C.阻礙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D.是西歐殖民擴張的工具題目深化【答案】D【解析】據題意可知,英荷兩國的東印度公司被賦予了許多特權,這些特權都是為了應和兩國在印度進行殖民擴張而賦予的,因此表明當時的股份公司是西歐殖民擴張的工具,D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這兩個公司是商人組織的,不是政府建立的,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這兩個公司的性質,排除B項;這兩個公司是有利于世界貿易發展的,排除C項。故選D項。(2022年青海西寧高一統考期末)1651年,英國議會頒布《航海條例》,矛頭直指荷蘭。1652年,英荷矛盾激化進而觸發三次英荷戰爭,兩國及其盟國的海軍艦隊決戰海上,爭奪制海權。1674年第三次英荷戰爭結束后,荷蘭喪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并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三次英荷戰爭是英荷兩國的(
)A.奴隸貿易路線爭奪戰 B.工業銷售市場爭奪戰C.特許貿易據點爭奪戰 D.海上殖民霸權爭奪戰題目深化【答案】D【解析】根據“爭奪制海權”、“荷蘭喪失海上霸主地位并失去了北美殖民地”可知英荷戰爭爭奪的是海上殖民霸權爭奪戰,D項正確;英荷是為了爭奪海上殖民霸權,而非爭奪奴隸貿易路線、工業銷售市場和特許貿易據點,排除ABC項。故選D項。15世紀開始,歐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19世紀中葉以前,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動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區。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領重要的港口和城鎮,進行了持續幾個世紀的黑奴貿易。工業革命后,逐漸放棄黑奴貿易,轉而進行全面的至今入侵。西方列強瓜分非洲9世紀70年代以前,殖民國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紀后期,列強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步伐。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西方列強瓜分非洲(2022年福建福州高一校聯考期末)到1885年,歐洲各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多數集中在沿海地區,實際控制的土地占非洲大陸的30%不到。到1914年,除埃塞俄比亞以外,幾乎整個非洲徹底淪為殖民地。歐洲對非洲的殖民,大部分是在19世紀最后十幾年和20世紀初的十幾年里完成。出現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
)A.交通通訊工具取得了巨大突破 B.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C.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 D.歐美國家軍事力量的增強題目深化【答案】C【解析】根據“到1914年,除埃塞俄比亞以外,幾乎整個非洲徹底淪為殖民地。歐洲對非洲的殖民,大部分是在19世紀最后十幾年和20世紀初的十幾年里完成。”可得出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C項正確;AD項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D項;世界殖民體系還沒有最終形成,排除B項。故選C項。1、北非:英法爭斗(1)英國:1882年發動侵埃戰爭,占領了整個埃及,實際把埃及變成了殖民地。還以埃及為基地對蘇丹實行武力擴張。(2)法國:從19世紀30年代就入侵阿爾及利亞,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擴張。2、內陸擴展: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后期,歐洲探險者紛紛深入非洲腹地探險,為進一步侵略準備地理和人文資料。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英、法、德(1)英國:建立一個北起開羅,南至開普敦,縱貫非洲大陸的龐大殖民地。(2)法國:把殖民地從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東非的索馬里。(3)德國:在赤道兩側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西方列強瓜分非洲(2022年江蘇南通高一江蘇省如皋中學期末)19世紀末,歐洲主要列強都制定了侵略非洲的計劃:英國妄圖建立一個北起開羅,南至開普敦,縱貫非洲大陸的龐大殖民地,法國要從西非的佛得角向東非的索馬里擴張;德國希望在赤道兩側建立自己的殖民地。這表明(
)A.列強掀起瓜分非洲狂潮 B.三國達成瓜分非洲的協議C.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D.英國成為了世界殖民霸主題目深化【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英國妄圖建立一個北起開羅,南至開普敦,縱貫非洲大陸的龐大殖民地,法國要從西非的佛得角向東非的索馬里擴張;德國希望在赤道兩側建立自己的殖民地”等信息可知,這時期英、法、德等提出了在非洲大陸縱觀交錯的殖民計劃,反映的實質問題是在侵略非洲問題上列強爭奪激烈,即列強爭奪非洲的矛盾加劇,A項正確;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這時期英法德為侵略非洲而各自提出的殖民計劃,沒有體現三國瓜分非洲而達成的協議,排除B項;通過材料無法看出當時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排除C項;材料無法體現出英國的實力,排除D項。故選A項。4、柏林會議(1)概況:1884年,英、法、德等國在柏林召開的會議。(2)目的:為解決列強在搶奪殖民地過程中的矛盾和進一步瓜分非洲。(3)內容:“有效占領”。任何國家在非洲占領新的土地,必須通知其他國家,占領方為有效。“地圖上作業”。各國可以現在地圖上劃定彼此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4)影響:柏林會議之后,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殖民國家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西方列強瓜分非洲(2022年河北石家莊高一統考期末)1884年,《柏林會議關于非洲的總議定書》規定:“今后占據目前在其領地外的非洲大陸沿岸地區某領土的國家……應該向本議定書的簽字國呈送與此有關的相應文件及聲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時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這一規定(
)A.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B.便利了列強進一步瓜分非洲C.客觀上維護了非洲各國的領土主權完整 D.確立了國際經濟交流的原則題目深化【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應該向本議定書的簽字國呈送與此有關的相應文件及聲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時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結合1884年柏林會議的內容可知,列強通過會議協調了矛盾,規定了瓜分非洲的原則,有利于進一步瓜分非洲,B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對非洲的瓜分,未涉及殖民體系形成的標志,排除A項;該規定會進一步瓜分非洲,嚴重損害了非洲各國的領主主權完整,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對非洲的掠奪,不是國際經濟交流,排除D項。故選B項。(一)形成1、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2、表現:亞洲的絕大多數地區已經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的絕大部分地區淪為殖民地。獨立的拉丁美洲國家實際成為依附于歐美國家的半殖民地。(二)原因1、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是同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聯系在一起的。2、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在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中,資本主義各國越來越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三)影響1、對世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擴張與爭奪的加劇,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隨著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當中,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2、對殖民地半殖民地:殖民統治和掠奪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形成了人類歷史上有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極不合理的狀態。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不斷高漲。客觀上傳播西方制度、思想、生產技術,推動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區的社會轉型。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2022年廣東揭陽高一統考期末)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主要是因為當時(
)A.西方列強在殖民地問題上矛盾加劇B.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完成C.世界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D.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抗爭題目深化【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殖民體系是被資本主義列強壓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國,所以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列強的矛盾,排除A項;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是根本原因,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斗爭,排除D項。故選C項。(2022年河南濮陽高一統考期末)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各國為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爭先恐后地擴大自己的殖民帝國,把整個世界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這一體系(
)A.發生在向自由資本主義的過渡中 B.帶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C.根源在于列強對外殖民擴張政策 D.緩和了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題目深化【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可以看出世界殖民體系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一部分,同時也帶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B項正確;這一時期是壟斷資本主義時期,排除A項;根源是資本主義的擴張性,不是單個的政策,排除C項;殖民體系的形成,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矛盾尖銳,排除D項。故選B項。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021、政治上: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埋下了拉丁美洲獨立的火種。2、經濟上: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發展。3、思想上: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長。4、外部條件:法國大革命削弱了法國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也嚴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國的獨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的背景(2022年河北保定高一統考期末)據表可知,拉美獨立戰爭(
)A.受到法國大革命精神的影響 B.兼具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C.傳播了自由、民主、平等思想 D.以確立資產階級代議制為目的題目深化【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拉美獨立戰爭的部分領導人物或參加過法國大革命,或高度關注法國大革命,他們從法國大革命中吸取斗爭精神和經驗教訓,引導拉美獨立戰爭,A項正確:拉美獨立戰爭不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性質的,排除B項;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傳播是拉美獨立戰爭爆發的背景,不是影響,排除C項:拉美獨立戰爭以追求民族獨立為目標,排除D項。故選A項。(2022年山東日照高一統考期末)1913年10月,墨西哥革命領導者卡朗薩在一次演說中說,革命的目的“不僅是分配土地、有效選舉、在社會財富的分配上人人平等,而是更偉大、更神圣的事業,這就是確立實現正義、謀求平等、消滅強權的民族意識。”這說明革命(
)A.代表廣大無產階級利益 B.兼具民族民主主義性質C.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 D.旨在推翻帝國主義壓迫題目深化【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不僅是分配土地、有效選舉、在社會財富的分配上人人平等,而是更偉大、更神圣的事業,這就是確立實現正義、謀求平等、消滅強權的民族意識。”,可以看出墨西哥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雙重特點,兼具民族和民主,B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其代表的階級,排除A項;材料不能得出是否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排除C項;材料涉及的是雙重任務,排除D項。故選B項。1、第一階段:19世紀初(1)法屬海地:1804,拉開了拉美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2)西屬拉美:1826,在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等人領導下,基本實現了獨立(3)葡屬巴西:1822,巴西擺脫葡萄牙的統治獲得了獨立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概況2、第二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1)背景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國家,都建立了共和國。獨立后的拉美各國大多政局動蕩,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英美等國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緊了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發表宣言,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將拉丁美洲視為自己的勢力范圍。(2)概況巴西:1889年,巴西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墨西哥1910年,墨西哥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在農民起義軍的支持下,墨西哥人民趕走了獨裁。1917年,墨西哥頒布了資產階級憲法。憲法評價: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原則,為墨西哥人民進一步爭取民主和進步奠定了基礎。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概況(2022年廣東揭陽高一統考期末)有學者提到: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雖然回到了歐洲,但拉丁美洲社會仍然同1800年一樣等級森嚴。在剛剛獨立的國家里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允許奴隸制存在,保護羅馬天主教會的財產,欺壓下層民眾;甚至美國總統門羅也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該學作者意在(
)A.美國即將成為新的世界霸主 B.葡萄牙和西班牙逐漸走向了衰落C.殖民者在拉美實行專制統治和農奴制 D.拉美人民面臨繼續民族民主革命的艱巨任務題目深化【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在剛剛獨立的國家里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允許奴隸制存在,保護羅馬天主教會的財產,欺壓下層民眾……”,可以看出拉美國家走上獨立道路,但是仍然面臨著繼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D項正確;材料不能看出美國即將成為新霸主,排除A項;材料不能得出西葡的衰落,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拉美的獨立運動,排除C項。故選D項。史料一
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使絕大多數拉美國家獲得了獨立,進一步傳播了自由、平等、獨立的觀念,廢除了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取消了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商業專賣制度,為發展資本主義創造了條件。但是,也對各國的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破壞,并導致了軍事獨裁者長期保持政權,形成了拉丁美洲特有的考迪羅主義。另一方面,大地產制仍然保留,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仍然處于經濟階梯的最底層。民主革命的任務仍然擺在各國人民面前。——摘編自徐藍主編《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產生什么影響?1、積極影響: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徹底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長達三個世紀的封建殖民統治,建立了一系列新興國家;獨立后的拉丁美洲國家大多數建立了共和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勢力,配合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2、局限性:沒有鏟除封建主義,只完成了民族獨立,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面臨繼續進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拓展補充: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的評價(2022年黑龍江綏化高一校考期末)1823年,美國在“門羅宣言”中提出,美國要盡量避免與歐洲國家的沖突,同時也要避免卷入歐洲國家自身內部的矛盾沖突,堅決實行“不干涉原則”,并力求建立“美洲體系”,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這說明美國這一時期的對外政策(
)A.實現了對拉丁美洲的直接控制 B.具有孤立主義和擴張主義的雙重性C.阻斷了美洲和世界的經濟交流 D.意在支持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題目深化【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的“門羅宣言”旨在將拉美從歐洲列強的勢力范圍中掙脫出來,以便于自己對拉美的干預和控制,并建立相對獨立的“拉美體系”,這既體現了該宣言的孤立主義,又反映了其擴張主義,B項正確;該宣言加速了美國對拉美的干預和控制,并未實現對拉美的直接控制,排除A項;該宣言旨在實現美國對拉美的控制而非阻斷拉美與世界的交流及幫助拉美實現民族獨立,排除C、D兩項。故選B項。(2022年甘肅白銀高一統考期末)如圖所示為關于門羅主義的漫畫,畫中左下方的英文意為“西半球”。該漫畫意在說明當時美國(
)A.干預拉美獨立運動 B.獨霸美洲的企圖C.主張共同瓜分世界 D.稱霸世界的野心題目深化【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門羅主義”“西半球”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門羅主義表明美利堅合眾國當時的觀點,即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主權相關事務,即體現了當時美國獨霸美洲的企圖,B項正確;材料所述門羅主義強調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主權相關事務,而不是干預拉美獨立運動,排除A項;門羅主義體現了美國獨霸美洲的企圖,而不是共同瓜分世界,排除C項;門羅主義反對歐洲國家在美洲奪取殖民地,而不是體現美國稱霸世界,排除D項。故選B項。(一)亞洲覺醒的背景1、政治上:帝國主義的侵略加深了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2、經濟上:亞洲國家的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一定發展,列強侵略阻礙民族工業的發展。3、思想上: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二)亞洲覺醒的概況1、印度民族解放運動(1905-1908年)(1)領導:1885年,印度民族資產階級成立國民大會黨(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2)目標:1905年,以提拉克為首的國大黨激進派主張聯合人民群眾的力量,推翻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3)高潮:1908年,由英國殖民當局逮捕提拉克引發孟買工人政治總罷工。(4)意義:表明印度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斗爭的舞臺。亞洲覺醒2、伊朗立憲革命(1)時間:1905—1911年。(2)成果:制定了伊朗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規定伊朗為君主立憲制國家。(3)結果:在伊朗統治階級和俄英等外部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4)影響: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3、中國辛亥革命(1)性質:辛亥革命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意義: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亞洲覺醒(2022年江西宜春高一期末)如表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人民掀起的部分反帝反封建運動。這些運動都(
)A.廣泛發動人民群眾 B.實現了完全民族獨立C.建立了民主共和國 D.傳播了民族民主思想題目深化【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印度國大黨領導的反英斗爭、伊朗立憲革命和中國的辛亥革命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傳播了民族民主思想,D項正確;辛亥革命就不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排除A項;B項說法錯誤,各國沒有實現完全的民族獨立,排除B項;印度民族運動失敗,沒有建立民主共和國,排除C項。故選D項。(2022年黑龍江綏化高一校考期末)在資產階級的領導下,伊朗、土耳其、中國相繼爆發了變革封建制度的革命,菲律賓掀起了民族解放戰爭,印度的獨立運動發展成群眾性的反帝愛國熱潮。同時,越南、朝鮮、印尼的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這一切匯成了亞洲革命的洪流。這些事件(
)A.導致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B.體現了亞洲民族意識的黨醒C.普遍采用了暴力斗爭方式D.加劇了亞洲各國國內的矛盾題目深化【答案】B【解析】亞洲各國的革命或者民族解放運動體現了亞洲民族意識的黨醒,B項正確;殖民體系瓦解是在二戰后,時間不符,排除A項;有的國家不是采用暴力方式,排除C項;D項說法有誤,排除D項。故選B項。1、埃及抗英(1)政黨:非洲第一個政黨——祖國黨。(2)口號: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3)概況:1882年,祖國黨領袖、愛國軍官阿拉比領導埃及軍民進行了英勇無畏的抗英斗爭。(4)結果:抗英失敗,阿拉比被俘,英國占領埃及。2、蘇丹馬赫迪起義(1)背景:英國在控制埃及的過程中,也把侵略矛頭指向埃及的鄰國蘇丹。(2)過程:1881年,蘇丹爆發反英大起義。起義領導人自稱“馬赫迪”,號召人民起來斗爭,趕走外國侵略者。這次武裝起義持續近20年,起義者曾占領蘇丹大部分地區。(3)結果:起義失敗,英國控制了蘇丹。非洲的抗爭3、埃塞俄比亞抵抗意大利侵略(1)背景:1894年,意大利發動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爭。(2)過程:埃塞俄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發表《告人民詔書》,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者,保衛國家的獨立,全國人民英勇抵抗。(3)結果:1896年埃塞俄比亞人民打敗侵埃意軍,迫使意大利簽署和約,承認埃塞俄比亞是獨立國家,埃塞俄比亞保持了自己的獨立。非洲的抗爭(2022年河北唐山高一統考期末)19世紀末,在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過程中,非洲人民不斷抗爭。其中,埃及阿拉比領導的抗英斗爭、蘇丹馬赫迪起義和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是突出事件。這些事件(
)A.矛頭直指封建勢力 B.采取不同的方式動員民眾C.結果均以失敗告終 D.形式上暴力與非暴力并存題目深化【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非洲人民不斷抗爭……”,可以看出埃及,蘇丹和埃塞俄比亞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動員民眾,反抗外來的侵略,B項正確;矛頭對準的是殖民侵略,排除A項;埃塞俄比亞的斗爭最后勝利,排除C項;三者在形式上都是暴力反抗,排除D項。故選B項。1、從運動性質看: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或革命運動。2、從斗爭綱領和口號看:描繪出了發展資本主義前景的新藍圖,如印度國大黨提出的民族平等和自治要求,中國辛亥革命時期的三民主義,墨西哥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憲法。3、從運動主要力量看:新的階級力量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成為運動的主體,如印度孟買工人總罷工,改變過去以農民為主體的狀況。4、從運動發展趨勢看:經過了從改革到革命的發展過程。5、從斗爭形式看:出現新式和舊式民族運動并存的狀況。如蘇丹馬赫迪起義和埃塞俄比亞的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紡織設備質量控制體系與認證考核試卷
- 疫苗冷鏈管理與優化考核試卷
- 冷凍飲品生產過程中的節能減排考核試卷
- 搪瓷表面裝飾工藝與設備考核試卷
- 生物制藥用儀器儀表制造技術考核試卷
- 纖維素纖維的生產過程與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兒童游樂設備教育意義探討考核試卷
- 礦石提取與回收利用技術考核試卷
-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2025年數學四下期末達標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職業規劃》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農業科技的智能灌溉
- GB/T 44770-2024智能火電廠技術要求
- 《塑料材質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清單》
- 森林防火護林員聘用合同
- 人教版中職數學拓展模塊一:6.1.1復數的相關概念課件
- 街道辦消防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云梯高空作業車的施工方案
- 視覺設計基礎
- 初中語文數字化教學設計
- 國家職業技術技能標準 6-09-03-03 陶瓷工藝品制作師(試行) 2024年版
- 教育培訓機構運營流程手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