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步步高大一輪復習講義高考生物人教版第九單元第48課時種群數量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課標要求1.嘗試建立數學模型解釋種群的變動。2.舉例說明非生物因素和不同物種間的相互作用都會影響生物的種群數量變化。3.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考情分析1.“S”形和“J”形種群數量增長曲線的分析2023·山東·T192022·全國甲·T52022·山東·T192021·山東·T192021·河北·T182021·河北·T222021·湖南·T42021·廣東·T62.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及應用2023·廣東·T62022·廣東·T202021·湖北·T142021·天津·T132021·海南·T182021·海南·T243.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2022·江蘇·T92020·江蘇·T102020·海南·T24考點一種群數量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1.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1)數學模型: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________________。(2)建構方法和實例(3)表達形式①數學公式:科學、準確,但不夠________。②曲線圖:直觀,但不夠________。2.種群數量的增長(1)種群的“J”形增長提醒①“J”形增長曲線中,λ>1且恒定。注意辨析λ的含義:當λ>1,種群數量增長;當λ=1,種群數量穩定;當λ<1,種群數量下降。②區分增長率和增長速率的含義:增長率即單位時間內增長的數量/初始數量×100%;而增長速率就是指單位時間內的增長的數量。(2)種群的“S”形增長提醒①環境容納量(K值)是指一定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并不是種群數量達到的最大值。②K值大小取決于環境阻力,所以K值會隨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如圖,由于環境阻力變大,K值由K2變為K1。③“J”形增長曲線中不存在K值,“S”形增長曲線中增長速率最大時對應的種群數量為K/2,增長率或增長速率為0時對應的種群數量為K。3.種群數量的波動(1)大多數生物的種群數量總是在________中。處于________狀態的種群,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可能出現種群________。(2)當種群長久處于不利條件下,種群數量會出現持續性的或急劇的________。(3)當一個種群的數量過少,種群可能會由于______________等而______________。4.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提醒密度制約因素和非密度制約因素調節種群數量。密度制約因素相當于生物因素,如捕食、寄生、食物等,對種群制約的作用強度隨種群密度的加大而加強,種群的密度制約調節是一個內穩態過程。非密度制約因素相當于氣候、地震等非生物因素,其對種群的影響不受種群密度本身的制約。(1)將一種生物引入一個新環境,在一定時期內這個物種就會出現“J”形增長()(2)種群增長速率最大時,種內競爭最小(2021·河北,18)()(3)增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可提高環境容納量(2021·湖北,14)()(4)負反饋調節與正反饋調節是典型的循環因果關系()(5)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均會對種群數量變化造成影響,且后者造成的影響往往是綜合性的()考向一種群數量變化曲線的分析1.(2023·山東,19改編)某種動物的種群具有阿利效應,該動物的種群初始密度與種群增長速率之間的對應關系如圖所示。其中種群增長速率表示單位時間增加的個體數。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初始密度介于0~a時,種群數量最終會降為0B.初始密度介于a~c時,種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將種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對應的種群數量,有利于持續獲得較大的捕獲量D.若自然狀態下該動物種群雌雄數量相等,人為提高雄性占比會使b點右移2.(2021·廣東,6)如圖所示為某S形增長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與種群數量的關系。當種群達到環境容納量(K值)時,其對應的種群數量是()A.aB.bC.cD.d考向二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及應用3.(2023·廣東,6)某地區蝗蟲在秋季產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溫提前,大量蝗蟲在產卵前死亡,次年該地區蝗蟲的種群密度明顯下降。對蝗蟲種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釋是()A.密度制約因素導致出生率下降B.密度制約因素導致死亡率上升C.非密度制約因素導致出生率下降D.非密度制約因素導致死亡率上升4.(2022·山東,19)一個繁殖周期后的種群數量可表示為該種群的補充量。某實驗水域中定期投入適量的飼料,其他因素穩定。圖中曲線Ⅰ表示該實驗水域中某種水生動物的親體數量與補充量的關系,曲線Ⅱ表示親體數量與補充量相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親體數量約為1000個時,可獲得最大持續捕撈量B.親體數量約為500個時,單位時間內增加的數量最多C.親體數量大于1000個時,補充量與親體數量相等,種群達到穩定狀態D.飼料是影響該種群數量變化的非密度制約因素考點二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1.實驗原理2.血細胞計數板及計數方法血細胞計數板由一塊厚玻璃片特制而成,其中央有兩個方格網。每個方格網劃分為9個大方格(如圖1所示),每個大方格的面積為1mm2,加蓋玻片后的深度為0.1mm。因此,每個大方格的容積為0.1mm3(1×10-4mL)。血細胞計數板有兩種規格,對于16×25的規格而言,計四角的4個中方格共計100個小方格中的個體數量;而對于25×16的規格而言,計四角和正中間的5個中方格共計80個小方格中的個體數量,如圖2所示。計算公式:1mL培養液中細胞個數=eq\f(中方格中的細胞總數,中方格中小方格個數)×400×104×稀釋倍數。3.實驗流程4.結果分析(1)開始一段時間內,酵母菌的增長符合________形曲線增長模型。(2)de段曲線下降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實驗注意事項及分析(1)從試管中吸出培養液進行計數前,需將試管輕輕振蕩幾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實驗不需要設置對照實驗,因不同時間取樣已形成________________;需要做重復實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應對每個樣品計數三次,取其________________。(3)如果一個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數清,應當稀釋培養液重新計數。稀釋的目的是便于酵母菌懸液的計數,以每個小方格內含有________個酵母細胞為宜。(4)顯微鏡計數時,對于壓在小方格界線上的酵母菌,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5)每天計數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6)使用血細胞計數板時,若先滴加樣液,再蓋蓋玻片會使計數結果________,因為液滴表面張力的存在,使計數實際體積大于計數室體積。考向三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分析5.(2023·鎮江高三期中)血細胞計數板是對細胞進行計數的重要工具,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血細胞計數板可以用于調查酵母菌、病毒、細菌等生物的種群密度B.需在蓋玻片一側滴加樣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使樣液充分滲入計數室C.防止觀察細胞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影響計數,加樣后需立即在顯微鏡下觀察計數D.使用后用自來水沖洗、晾干并鏡檢,若有殘留或沉淀物需要重新清洗6.(2024·大慶高三聯考)如圖1是某興趣小組為了研究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規律,進行了相關實驗,并測得實驗數據繪制的曲線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搖床又稱為自動振蕩器,培養時需要將錐形瓶置于搖床上輕輕振蕩,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了繪制得到圖1的曲線圖,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每天對酵母菌數量進行調查。(2)若制備裝片時,將清潔干燥的血細胞計數板先在計數室上滴一滴酵母菌液,靜置5min再蓋上蓋玻片,測量的結果會________。如果用臺盼藍染液對酵母菌液進行染色,在計數時應只統計________色的酵母菌細胞。顯微觀察時在調焦清楚后,若發現只能看到血細胞計數板的橫線而看不到豎線,此時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多選)顯微計數時發現所選取的樣方中方格內酵母菌總數為零,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A.樣液中酵母菌數量過少B.樣液稀釋的倍數過大C.樣液取自未搖勻的上清液D.實驗過程中部分酵母菌死亡(4)分析圖1實驗數據得知,在0~7d之間酵母菌的數量呈“______”形增長;超過7d之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5)該同學在某一時刻提取部分樣液,并將樣液稀釋5倍,采用血細胞計數板(規格為1mm×1mm×0.1mm)計數,觀察到的計數室中酵母菌細胞分布如圖2,則此時該樣液的細胞密度為________個/mL。1.(選擇性必修2P9)“J”形增長曲線的形成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選擇性必修2P9)種群增長的“S”形曲線:種群____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長曲線,稱為“S”形曲線。3.(選擇性必修2P9)“S”形增長曲線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選擇性必修2P9)環境容納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21·海南,24節選)為嚴格保護海南坡鹿,有效增加種群數量,保護區將300公頃土地加上圍欄作為坡鹿馴化區。若該圍欄內最多可容納426只坡鹿,則最好將圍欄內坡鹿數量維持在______只左右,超出該數量的坡鹿可進行易地保護。將圍欄內的坡鹿維持在該數量的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選擇性必修2P16)細菌或病毒引起傳染病,也會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進而影響種群的數量變化。細菌或病毒屬于______________(填“密度制約因素”或“非密度制約因素”)。7.(2022·廣東,20節選)荔枝是廣東特色農產品,其產量和品質一直是果農關注的問題。荔枝園A采用常規管理,果農使用化肥、殺蟲劑和除草劑等進行管理,林下幾乎沒有植被,荔枝產量高;荔枝園B與荔枝園A面積相近,但不進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豐富,荔枝產量低。與荔枝園B相比,荔枝園A的害蟲和天敵的數量____(填“高”或“低”),根據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23·全國甲,31節選)若要了解該城市某個季節水鳥甲種群的環境容納量,請圍繞除食物外的調查內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點)9.(選擇性必修2P17“思維訓練”)以獵物和捕食者種群數量變化的相關性為____________關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9課時群落的結構課標要求1.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等特征,并可隨時間而改變。2.活動一: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3.活動二:嘗試分析當地自然群落中某種生物的生態位。考情分析1.群落的組成及空間結構2023·北京·T182023·海南·T192023·海南·T62022·全國乙·T52022·山東·T112022·廣東·T202022·重慶·T222021·江蘇·T92021·遼寧·T112.種間關系的分析2023·湖南·T42023·海南·T62022·湖南·T82022·湖南·T202022·海南·T52021·全國乙·T302021·北京·T172021·天津·T132021·山東·T103.生態位2023·海南·T62023·江蘇·T142023·新課標·T332023·天津·T132022·山東·T24考點一群落的結構1.群落的概念與特征(1)概念:群落是指在________________聚集在______________中各種生物________的集合。(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提醒①種群與群落的關系:種群與群落都是強調一定自然區域中的生物成分,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之和=種群,一定區域內各種生物種群之和=群落。②群落并非是各種生物的簡單集合,而是通過相互之間的各種聯系建立起來的有機整體。2.群落的物種組成3.群落的種間關系(1)種間關系的特點與實例(連線)(2)幾種種間關系的辨析項目數量坐標圖特點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開,則雙方或者一方不能獨立生存。數量上兩種生物同時增加,同時減少,呈現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變化寄生對宿主有害,對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開,則寄生生物難以單獨生存,而宿主會生活得更好競爭數量上可呈現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變化。若兩種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則如圖a所示;若生存能力相同,則如圖b所示捕食數量上呈現出“先增加者先減少”的不同步性變化提醒①區分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原始合作雙方離開仍可獨立生活,而互利共生雙方離開至少一方不能正常生活。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的雙方生物數量變化是同步的。②區分捕食與寄生。捕食強調吃與被吃的關系,被吃一方一般會死亡,而寄生包括體表寄生和體內寄生,寄生者只是從活生物體獲得營養,一般不會造成寄主立即死亡。③競爭分為種內競爭與種間競爭。當兩種生物以同一植物為食,若取食部位不同并不構成種間競爭關系。④捕食雙方數量變化非同步,被捕食者數量變化在前,捕食者數量變化在后,一般被捕食者數量多于捕食者,但也有例外,比如一棵樹上的昆蟲,昆蟲的數量多于樹的數量。4.群落的空間結構5.群落的季節性(1)原因: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隨季節而變化。(2)結果:群落的外貌和結構也會隨之發生____________的變化。例如:動物的遷徙、夏眠、冬眠現象。6.生態位(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錯落有致”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2)從山麓到山頂依次出現不同的森林類型,是群落的垂直結構()(3)洪澤湖近岸區和湖心區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4)“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反映的種間關系是捕食()(5)大魚吃小魚體現的是捕食關系()(6)小杜鵑主要生活在林冠層,這是小杜鵑的生態位()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早在西漢時期,我國就出現了“間作套種”的農業生產方式。據《氾勝之書》記載,在瓜田中“又種薤(xie,鱗莖和嫩葉可用作蔬菜)十根……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賣之,與瓜相避。又可種小豆于瓜中,畝四五升,其藿可賣。此法宜平地,瓜收畝萬錢。”這種生產方式就是立體農業的雛形。材料二依據植物的株高、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以及對光照強度的需求等特性,將不同植物合理搭配在一起,可在有限的空間里實現立體種植,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某林場據此進行了實踐,在桉樹林地中搭配種植了另一種植物。桉樹是一種深根性的植物,幼桉樹一般高度在2米左右,其生長需要較強的光照。材料三青魚、草魚、鰱魚、鳙魚是我國傳統的四大家魚,最晚在明代,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將四大家魚混養以提高效益。如圖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魚及其食物的分布。(1)立體農業依據的生態學原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一中提到的“間作套種”在農業生產中的意義是什么?研究發現,在種植密度很低的情況下,一種作物的產量會隨種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當種植超過一定的密度后,該作物最終的產量不再隨種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對間作的啟示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現有三種植物,它們的株高、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和進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強度如表:植物板栗玉米菠蘿株高3~4米2米左右1米以下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較深較淺較淺進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強度較強光較強光較弱光據材料二,建議選擇哪種植物與桉樹搭配種植更合理?原因是什么?選擇搭配種植的植物時,除上述植物自身的因素外,還需考慮的環境因素有哪些(答出2點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從群落角度分析,四大家魚混養的生物學原理是什么?如果這幾種魚的生態位相似,你認為它們的發展將是什么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一群落的組成及空間結構1.(2022·全國乙,5)分層現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內容。下列關于森林群落分層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森林群落的分層現象提高了生物對環境資源的利用能力②森林植物從上到下可分為不同層次,最上層為灌木層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層現象與對光的利用有關④森林群落中動物的分層現象與食物有關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層現象是自然選擇的結果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層現象的形成是由動物種類決定的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2.水葫蘆原產巴西,曾經在我國多地泛濫成災。如表是研究人員對某水域水葫蘆入侵前后的群落特征進行的研究結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調查時段物種數植物類型優勢種入侵前Ⅰ120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小葉眼子菜等多種入侵后Ⅱ28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水葫蘆、小葉眼子菜Ⅲ12浮水植物水葫蘆A.豐富度是指一個群落中的物種數目,它是區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Ⅰ時段,水域中不同植物分別利用不同的空間,形成明顯的水平結構C.Ⅱ時段,水葫蘆、小葉眼子菜不僅數量多,對群落中其他物種影響也大D.Ⅲ時段,對水葫蘆進行有效治理后,群落物種數和植物類型不會增加考向二種間關系3.(2021·山東,10)某種螺可以捕食多種藻類,但捕食喜好不同。L、M兩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數量的甲、乙、丙三種藻,L中不放螺,M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時間后,將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開始統計L、M中的藻類數量,結果如圖所示。實驗期間螺數量不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螺捕食藻類的喜好為甲藻>乙藻>丙藻B.三種藻的競爭能力為乙藻>甲藻>丙藻C.圖示L中使乙藻數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種間關系是種間競爭D.甲、乙、丙藻和螺構成一個微型的生態系統4.(2021·重慶,19)若某林區的紅松果實、某種小型鼠(以紅松果實為食)和革蜱的數量變化具有如圖所示的周期性波動特征。林區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腦炎。據此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曲線③和①不能明顯體現捕食關系,推測是小型鼠繁殖能力強所致B.通過曲線②與③的關系推斷小型鼠與革蜱不是互利共生關系C.曲線③在K值上下波動,影響K值的主要因素是小型鼠的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D.林區居民森林腦炎發病率會呈現與曲線②相似的波動特征考向三生態位5.(2023·江蘇,14)在江蘇沿海濕地生態系統中,生態位重疊的兩種動物甲、乙發生生態位分化,如圖所示。甲主要以植物a為食,乙主要以植物b為食,兩者又共同以植食性動物c為食。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a、c分別處于第一、二營養級,其生態位重疊B.a、b中的能量沿著食物鏈單向流動、逐級遞減,最終以熱能形式散失C.生物群落中物種的生態位受生物因素影響,也與非生物因素有關D.生態位分化是經自然選擇形成的生物適應性,提高了生物對環境資源的利用率6.(2022·山東,24節選)在一個群落中隨機選取大量樣方,某種植物出現的樣方數占全部樣方數的百分比為該物種的頻度,頻度分級標準如表所示。在植物種類分布均勻且穩定性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頻度級植物物種數在該群落植物物種總數中的占比呈現一定的規律,如圖所示。(1)若植物甲為該群落的優勢種,則植物甲的頻度最可能屬于____級,而調查發現該頻度級中的植物乙不是優勢種,則乙的種群密度和分布范圍的特點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某草地植物物種的頻度級符合上圖所示比例關系,且屬于D頻度級的植物有16種,則該草地中植物類群的豐富度為______。(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態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填標號)。A.甲在該區域出現的頻率B.甲的種群密度C.甲的植株高度D.甲與其他物種的關系考點二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1.實驗原理許多土壤動物(鼠婦、蚯蚓、蜈蚣等)有較強的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身體__________,因此不適于用____________進行調查。在進行這類研究時,常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進行采集、調查。通過調查樣本中小動物的種類來推測某一區域內土壤動物的物種數目。2.實驗步驟3.采集小動物所用到的儀器(1)____________(圖A):該裝置中的電燈是發揮作用的主要部件,該裝置利用土壤動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習性,使土壤動物遠離光源、熱源。(2)____________(圖B):該裝置中紗布的作用是________將土壤小動物吸走。提醒①統計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既要統計物種豐富度也要統計不同物種在群落中的數量。②記名計算法是直接數出各個種群的個體數目。一般用于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的物種。目測估計法是按預先確定的多度等級來估計單位面積(體積)中的種群數量。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較多、較少、少、很少,等等。③使用無底花盆是為了提供通氣環境,便于小動物向下移動。使用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既可以殺死小動物,也利于保存小動物。考向四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7.(2024·連云港高三模擬)下列有關“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利用土壤小動物的趨光性可采用誘蟲器對其進行采集B.為提高采集速率,倒入花盆的土壤需鋪滿花盆底部C.對于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的物種可用目測估計法調查D.采集的土壤小動物可放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中8.下列關于群落豐富度調查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對于體型較小的土壤動物,可用誘蟲器采集B.調查土壤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時,記名計算法常用于個體較小、種群數量較多的群落C.記名計算法能統計出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和小動物的種群密度D.用取樣器取樣法調查土壤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的原因是土壤小動物的活動能力弱1.(選擇性必修2P22)生物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選擇性必修2P23)________________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稱為物種豐富度。在群落中,有些物種往往不僅____________,它們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占據優勢,稱之為優勢種。3.(2022·廣東,20節選)荔枝園A采用常規管理,果農使用化肥、殺蟲劑和除草劑等進行管理,林下幾乎沒有植被,荔枝產量高;荔枝園B與荔枝園A面積相近,但不進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豐富,荔枝產量低。與荔枝園A相比,荔枝園B的節肢動物物種豐富度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22·全國甲,31節選)某研究小組對某林地的動植物資源進行了調查,該林地中,植物對動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即可);動物對植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即可)。5.(2023·海南,19節選)在同一片海域中,投放人工魚礁的區域和未投放人工魚礁的區域出現環境差異,從而引起海洋生物呈現鑲嵌分布,這體現出海洋生物群落的________結構。6.(選擇性必修2P25~26)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決定植物地上分層的環境因素為____________等,決定植物地下分層的環境因素為水分、無機鹽等;動物的分層現象則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7.(2022·重慶,22節選)入侵植物水葫蘆曾經在我國多地泛濫成災,入侵前植物類型主要是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其中龍須眼子菜等多種為優勢種,該水域群落具有明顯的________結構;入侵后,沉水植物消失,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23·湖南,4改編)種間關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油菜花開陌野黃,清香撲鼻蜂蝶舞”中蜂蝶與油菜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9.(2023·新課標,33節選)生態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研究某湖區的一種水鳥的生態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湖區水鳥等各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其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捕食者在獵殺獵物時,場面比較血腥,這會讓人認為捕食者很殘忍,甚至有的地方為了保護某些食草動物而人為消滅捕食者,但結果卻事與愿違。從群落種間關系及形成原因分析捕食者的生態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0課時群落的主要類型及演替課標要求1.闡明一個群落替代另一個群落的演替過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2.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與該群落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生理特征和分布特點。考情分析1.群落演替的類型、過程、規律2023·山東·T242023·廣東·T212023·海南·T52023·江蘇·T182022·天津·T132022·山東·T242022·江蘇·T172022·河北·T122022·遼寧·T232021·江蘇·T92021·河北·T222021·遼寧·T232021·全國甲·T62.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2023·北京·T112023·山東·T242021·遼寧·T23考點一群落的主要類型1.群落的主要類型及分類依據2.陸地生物群落的比較
群落類型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生存環境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節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落結構物種少;結構非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種較少;結構相對簡單物種繁多;結構非常復雜且____________生存生物特點動植物具有__________特性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優勢,動物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陽生植物多居上層;陰生植物利用光能較強;動物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群落中生物的適應性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不盡相同,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適宜的生存環境,所以說群落是一定______________下不同______的天然群聚。提醒(1)荒漠生物群落中生物的適應性體現:植物葉片呈針狀、氣孔在夜間開放、根系強大等,從而減少水分散失、加強水分攝取;許多動物表皮外有角質鱗片、以固態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以減少水分散失。(2)草原生物群落中生物的適應性體現:植物往往葉片狹窄,表面有茸毛或蠟質層,能抵抗干旱;動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點。4.其他生物群落(1)濕地生物群落:動植物物種十分豐富,既有___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2)海洋生物群落:生物類群主要有微小______植物和大型________(如海帶、裙帶菜等),以及種類繁多的動物。(1)森林、草原、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分別與它們各自生活的環境相適應()(2)生活在草原群落的動物不能生活在森林群落里()(3)爬行類、嚙齒類、攀緣類、鳥類和蝗蟲等動物,主要分布于草原群落中()(4)在荒漠生物群落中,植物能通過植株間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減少競爭和充分利用水分()(5)分布于高緯度地區的狐貍耳朵和尾巴更大()考向一群落的類型及特征1.觀察一個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外貌,根據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將群落大致分為荒漠、草原、森林等類型。不同類型群落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多種多樣,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草原上的植物往往葉片狹窄,表面有茸毛或蠟質層,能抵抗干旱B.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動物以固態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有利于保存水分C.熱帶雨林中的喬木高大,喬木往往有板狀根,樹的分支發達,以爭奪陽光D.濕地生物群落中的動植物物種十分豐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陸生生物2.某生物群落中的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還生長著少量的灌木,沒有喬木。其中有兩種植食性動物a、b及肉食性動物c,c以a為食,它們的種群數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不準確的是()A.該群落屬于草原生物群落類型B.該群落中沒有喬木,可能原因是喬木不耐旱C.植食性動物a、b的種間關系是種間競爭D.a種群數量產生波動是因為c的捕食作用考點二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的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________的過程。2.群落演替的類型提醒(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本質區別是演替的起點不同,即是否具備土壤條件。(2)初生演替過程中,地衣之所以成為“開路先鋒者”,因為地衣通過分泌有機酸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并積累有機物,這為苔蘚生長提供了條件。隨后,苔蘚之所以能取代地衣是由于苔蘚高于地衣,能獲得更多陽光。(3)群落演替是否發生的標志是優勢物種是否發生變化,是優勢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森林階段依然能找到地衣、苔蘚等物種。(4)群落演替是一個漫長但并非永無休止的過程,當群落演替達到與環境處于平衡狀態時,就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頂級群落。演替最終的結果不一定都能成為森林,還要取決于所處地域的氣候等環境條件,如干旱地區很難演替到森林階段。3.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2)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進行。(1)湖泊經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和灌木階段可初生演替出森林(2022·江蘇,17)()(2)演替到穩定階段的群落具有相對不變的物種組成和結構(2022·河北,12)()(3)為應對互花米草入侵,通過栽種外來物種無瓣海桑,促進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復,在由互花米草占優勢轉變為本地植物占優勢的過程不屬于群落演替(2020·山東,19)()(4)“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體現了群落的初生演替過程()(5)“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體現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草甸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牧場類型,分布于此的高原酚鼠是一種營地下生活的挖掘類嚙齒動物,數量過多對草甸具有一定的破壞作用。(1)高原酚鼠挖洞時將挖出的土堆在地面,會在草甸中形成無植被覆蓋的裸露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復,群落恢復過程中的演替類型是哪種?判斷的依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高原酚鼠形成的土丘上發生規律性的演替階段可能包括哪些?最終會演替到森林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量研究表明,過度放牧導致的草甸退化促進了鼠類數量增加,鼠類的密度過大又加劇了草甸退化,甚至荒漠化。這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產生了什么影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說,穩定是相對的、暫時的,而變化是永恒的。請結合群落的演替,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二群落演替的類型、過程和規律3.(2023·海南,5)某亞熱帶地區青岡櫟林被采伐后的演替過程如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采伐跡地保留了原有青岡櫟林的土壤條件和繁殖體,該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與雜草群落相比,灌叢對陽光的利用更充分C.與灌叢相比,馬尾松林的動物分層現象更明顯D.與馬尾松林相比,馬尾松、青岡櫟混交林喬木層的植物種間競爭減弱4.(2023·江蘇,18改編)科研團隊在某林地(面積:1km2)選取5個樣方(樣方面積:20m×20m)進行植物多樣性調查,如表為3種喬木的部分調查結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樣方編號馬尾松(株)麻櫟(株)楓香(株)幼年成年老年幼年成年老年幼年成年老年101914207102006204011213026162210004007182291250091530600A.估算該林地麻櫟種群的個體數量是50000株B.林木的種群密度越大,林木的總生物量越高C.該林地馬尾松、麻櫟種群的年齡結構分別為衰退型、增長型,群落分層現象明顯D.該林地處于森林演替中,采伐部分馬尾松能加速演替進程考向三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5.退耕還林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圖表示科研人員對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種數目變化的調查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種群密度是區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在該演替的過程中,草本植物的種類和數量逐漸減少C.與自然演替相比,退耕還林加快了該區域群落演替的速度D.在演替過程中,灌木最終會被喬木取代而消失6.塞罕壩在遼金時期被稱作“千里松林”,由于過度采伐成為草木稀疏的荒原,經林場建設者的多年努力,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并獲得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榮譽稱號。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塞罕壩由荒原恢復為林海的過程中發生了初生演替B.恢復中的塞罕壩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逐漸增強C.人類活動會影響塞罕壩林場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恢復并維持塞罕壩林場生態平衡的機制為負反饋調節1.(選擇性必修2P36)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不盡相同,換句話說,每一種生物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有人說,群落是___________________。2.(選擇性必修2P38~39)裸巖上的演替過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喬木階段。在裸巖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不是苔蘚和草本植物,而是________,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階段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找到地衣、苔蘚、草本植物和灌木。3.(選擇性必修2P40)在氣候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棄耕農田的演替過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階段、________________階段、灌木階段、喬木階段。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區,或許只能發展到__________階段或稀疏的________階段。4.(選擇性必修2P4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進行的演替。5.(選擇性必修2P4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如在___________上進行的演替。6.(2021·河北,22節選)池塘生物群落區別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為___________,池塘生物群落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中發生了________演替。7.(2022·山東,24節選)群落演替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落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51課時生態系統的結構課標要求1.闡明生態系統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以及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成分組成,各組分緊密聯系使生態系統成為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整體。2.討論某一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聯系在一起形成復雜的營養結構。3.分析特定生態系統的生物與非生物因素決定其營養結構。考情分析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關系2023·廣東·T132023·海南·T192021·北京·T172021·廣東·T22020·江蘇·T152020·江蘇·T242020·北京·T162.食物鏈和食物網2023·全國乙·T312023·全國甲·T52023·全國甲·T312023·天津·T132023·湖北·T192022·江蘇·T122022·廣東·T62020·山東·T24考點一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及其關系1.生態系統的概述(1)概念:生態系統是在一定空間內,由________________與它的_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2)范圍: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____________。(3)類型:自然生態系統人工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凍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人工林生態系統、果園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4)結構: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食物鏈和食物網)構成。(5)功能: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1)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
項目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作用生物群落中______________的根本來源可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機物,把______等轉化為__________,可被生物利用加快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有助于植物______________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成無機物,供生產者重新利用地位—生態系統最活躍的成分生態系統的關鍵成分營養方式—自養型異養型實例光、熱、水、空氣、無機鹽等①進行光合作用的綠色植物、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等;②進行化能合成作用的______________等①絕大多數動物;②寄生植物(如菟絲子);③寄生的細菌、真菌及病毒①腐生動物(如蚯蚓);②腐生的細菌、真菌提醒在判斷某生物屬于哪種組分,需要依據其作用來判斷。①生產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藍細菌、硝化細菌),植物不一定是生產者(如菟絲子營寄生生活,屬于消費者)。②消費者不一定是動物(如營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動物不一定是消費者(如禿鷲、蚯蚓、蜣螂等以動植物遺體或動物排遺物為食的腐生動物屬于分解者)。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動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細菌、藍細菌屬于生產者,寄生細菌屬于消費者)。④有些生物具有雙重“身份”,如大腸桿菌生活在腸道中屬于消費者,生活在腐爛的有機體中屬于分解者。(2)生態系統的各成分關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聯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的兩大“橋梁”。提醒“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和“生產者”兩者之間為雙向箭頭,“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指入箭頭多,“生產者”指出箭頭多。(1)荷塘中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2020·江蘇,15)()(2)浮游動物攝食藻類、細菌和有機碎屑,屬于消費者()(3)農業生態系統中的蚯蚓和各種微生物均屬于分解者(2020·江蘇,24)()(4)生產者、分解者是聯系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與生物群落的“橋梁”,其中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基石()(5)動物園里飼養的各種動物,栽培的多種植物等所有生物及非生物環境是一個生態系統()蟹-稻復合生態系統是在稻田生態系統中引入螃蟹種群后形成的以蟹、稻為主導生物的蟹-稻共生生態系統。據圖回答以下問題:(1)蟹-稻復合生態系統是由什么構成的?該生態系統的基石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稻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它們屬于生態系統的哪種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稻田為河蟹提供了棲息場所,河蟹以其中稻虱、雜草以及某些生物的遺體殘骸等為食,由此分析河蟹屬于哪種成分?河蟹的糞便可以作為水稻生長的肥料,這體現了生態系統的什么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稻蟹共作系統能提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理由是什么?(至少答出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一生態系統成分的判斷1.(2024·廣州高三統考)如圖是某草原上部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的生物構成了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B.圖中有兩條食物鏈,起點都是綠色植物C.綠色植物是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基石D.細菌可以占據生態系統多個營養級位置2.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中3種生物的CO2釋放量的曲線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曲線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費者或分解者B.b、c可以說是生態系統的基石C.a、b、c都有可能是細菌D.b曲線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種生產者考點二食物鏈和食物網1.食物鏈(1)概念:在生態系統中,______________之間由于________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2)實例(3)特點:①食物鏈的起點一定是__________,其余的都是____________,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營養級一般不超過______個,這是因為能量沿食物鏈是逐級遞減的。③食物鏈中體現的種間關系只有________。④某一營養級生物的含義是該營養級的____________,不代表單個生物個體,也不一定是一個生物種群。2.食物網(1)概念:食物鏈彼此____________連接成的復雜營養關系。(2)形成的原因:①一種綠色植物可能是__________植食性動物的食物。②一種植食性動物既可能吃________植物,也可能被多種肉食性動物所食。(3)特點:同一種消費者在不同的食物鏈中,可以占據不同的______________;食物網中,兩種生物之間的種間關系除了捕食外,可能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4)功能eq\b\lc\{\rc\(\a\vs4\al\co1(生態系統的,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的渠道,生態系統保持,的重要條件))(1)卷葉蛾→螳螂→黃雀構成一條食物鏈()(2)微塑料可成為土壤致病菌等有害微生物的載體,提高了土壤中食物網的復雜程度()(3)稻鱉共生的稻田里,鱉主要以稻田里的蟲、草等為食,鱉在該生態系統中至少占有2個營養級()(4)蘋果園里種草后,害蟲天敵的種類和數量都有所增加,果園中的食物網更復雜,有助于果園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稻田養蟹是生態農業的重要養殖方式,引種的中華絨螯蟹(河蟹)主要以浮萍、雜草等植物和有機碎屑為食,同時也能有效控制稻田病蟲草害的發生。如圖表示北方某蟹-稻復合養殖體系主要營養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由什么組成?圖中經過中華絨螯蟹的食物鏈有幾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華絨螯蟹與鳥的種間關系有哪些?沙塘鱧所處的營養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引入中華絨螯蟹后稗草生態位有什么變化?(答出兩條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稻蟹養殖系統還可以減少農田間雜草的數量,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使水稻增產。請從種間關系的角度,結合能量流動分析水稻增產的具體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二食物鏈(網)分析3.(2023·全國甲,5)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著食物鏈傳遞,食物鏈中的每個環節即為一個營養級。下列關于營養級的敘述,錯誤的是()A.同種動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能屬于不同營養級B.作為生產者的綠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來源于太陽C.作為次級消費者的肉食性動物屬于食物鏈的第二營養級D.能量從食物鏈第一營養級向第二營養級只能單向流動4.(2022·廣東,6)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頭表示能量流動的方向。下列歸類正確的是()A.a、c是生產者B.b、e是肉食動物C.c、f是雜食動物D.d、f是植食動物1.(2020·山東,24)根據生態系統的概念認為土壤是一個生態系統,其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選擇性必修2P50)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其中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生產者通過________________,將太陽能固定在它們所制造的____________中;消費者通過自身的新陳代謝,能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能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20·北京,16節選)北極圈附近的Y島,是許多海鳥的棲息地,一百多年前引入了北極狐后,該島嶼上較高的草本植物明顯減少,苔蘚增加。Y島的生態系統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組成,在此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北極狐屬于____________。4.(2023·天津,13節選)為了保護某種候鳥,科學家建立了生態保護區,其中食物網結構如下:肉食性魚類位于________________營養級,它不是候鳥的捕食對象,引入它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23·海南,19節選)人工魚礁投放海底一段時間后,礁體表面會附著大量的藻類等生物。藻類在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屬于____________,能有效降低大氣中CO2含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23·全國乙,31節選)某農田生態系統中有玉米、蛇、蝗蟲、野兔、青蛙和鷹等生物,請從中選擇生物,寫出一條具有5個營養級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選擇性必修2P52)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____就是沿著這種渠道進行的。第52課時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課標要求1.分析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單向流動并逐級遞減的規律。2.舉例說明如何利用能量流動規律,使人們能夠更加科學、有效地利用生態系統中的資源。3.解釋生態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網各營養級之間在個體數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關系。4.活動:調查或探討一個校園、公園、農田、森林、濕地或池塘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考情分析1.能量流動的過程及特點2023·新課標·T332023·全國甲·T52022·北京·T192022·河北·T182022·湖北·T202022·遼寧·T192021·遼寧·T192021·全國甲·T312.能量流動的相關計算2023·山東·T132022·湖北·T202021·山東·T243.能量流動的應用2022·山東·T112022·湖南·T82022·湖北·T202021·福建·T64.生態金字塔分析2022·天津·T13考點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1.能量流動的概念生態系統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過程,稱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2.能量流動過程(1)能量流經第一營養級的過程(2)能量流經第二營養級的過程由圖分析得到:①初級消費者攝入量(a)=初級消費者的同化量(b)+____________。②同化量(b)=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d)+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e)。③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e)=遺體殘骸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次級消費者攝入量(i)+暫時未被利用的能量(j)。提醒①流入每一營養級的能量最終去向=在呼吸作用中以熱能形式散失+被下一營養級同化(最高營養級除外)+被分解者利用。②某營養級的糞便量不屬于該營養級的同化量,而屬于上一營養級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比如兔子吃草,兔子糞便中的能量屬于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③植物光合作用與同化量的關系:光合作用儲存的能量=同化量,凈光合作用儲存的能量=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凈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3.能量流動的特點(1)單向流動①方向:沿____________由低營養級流向高營養級。②特點:不可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__。(2)逐級遞減①能量傳遞效率: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________。②營養級數量: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一般不超過______個營養級。(1)每一營養級生物的同化量就是從上一營養級攝入的能量()(2)森林中生產者積累的有機物的能量總和即為輸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3)越冬灰鶴糞便中的能量不屬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2021·遼寧,19)()(4)果蔬等植物獲取的物質和能量主要來自有機肥()(5)在食物鏈中,營養級越高,其同化的能量越少,原因是其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太多()(6)魚吃雜草,雜草同化能量中的10%~20%流入魚體內()依據泥鰍可以利用殘餌、魚糞為食以及循環經濟原理,技術人員將稻田養河蟹和稻田養泥鰍兩個生態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稻護蟹,蟹吃餌料、雜草,泥鰍吃殘餌、蟹糞,泥鰍糞肥田的“稻—蟹—泥鰍”農田生態系統,科研人員比較了三種農田模式的產量,結果如表,請回答以下問題:45m2的稻田中水稻、河蟹及泥鰍產量分析生態系統類型水稻產量/kg河蟹產量/g泥鰍產量/g水稻單種39.0稻—蟹41.42203.3稻—蟹—泥鰍41.02131.3656(1)輸入“稻—蟹—泥鰍”農田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包括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河蟹會被鳥捕食,與鳥相比,河蟹的同化量/攝入量的比值明顯較低,從食物類型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圖為“稻—蟹”農田生態系統中各營養級所含能量的示意圖,其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存下來仍未被利用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c1、c2表示什么?河蟹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包括哪些?(用圖中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圖是能量流經該稻田第二營養級的示意圖,圖中的數值表示能量(單位:×10kJ·m-2·a-1)。圖中的C代表什么含義?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與“稻—蟹”農田模式相比,“稻—蟹—泥鰍”農田模式具有更高的經濟效益,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其原因。為了從蟹—稻復合養殖體系獲得更大的稻、蟹產量,需定期投喂餌料,從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角度分析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向一能量流動的過程、特點1.(2024·合肥高三模擬)如圖表示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和初級消費者的能量類型和去向(d表示營養級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生產者和初級消費者獲得能量的方式不相同B.生產者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一定包含b1C.生產者到初級消費者的能量傳遞效率為b1/(a1+b1+c1+d1)×100%D.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屬于生產者所同化的能量2.(2024·湖北省部分學校高三開學考)養殖淡水石斑魚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如圖所示為養殖石斑魚的某湖泊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部分圖解和部分能量數據,字母表示能量值(單位:kJ)。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A.流經該湖泊的總能量是a+eB.草魚糞便中的能量屬于植物的同化量C.草魚到石斑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e/b×100%D.圖中c代表草魚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考向二能量流動的相關計算3.(2023·山東,13)某淺水泉微型生態系統中能量情況如表所示,該生態系統中的初級消費者以生產者和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為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項目生產者固定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初級消費者攝入初級消費者同化初級消費者呼吸消耗能量[105J/(m2·a)]90428413.53A.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90×105J/(m2·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力系統改造項目合同范本2025
- 生產員工培訓
- 良肢位擺放護理教案
- 倉儲物流設備租賃合同范例
- 美瞳行業競品分析
- 植物模擬試題(含參考答案)
- 工程項目合同進度協議書
- 債務償還及分割合同
- 礦山地質工作總結
- 農業機械設備租賃合同樣本2
- zippo稀有品系列圖鑒
- 優藝國際環保科技(新鄉)有限公司新鄉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理中心遷建擴能項目環境影響報告
- 經驗萃取實戰技術課件
- 醫學女性盆腔腫瘤的影像學表現和鑒別專題課件
- 南匯區供排水一體化整合研究的任務書
- 23CG60 預制樁樁頂機械連接(螺絲緊固式)
-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實錄】生活中處處有規則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
- 軍營相親活動策劃方案
- Python語言基礎與應用學習通課后章節答案期末考試題庫2023年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職PPT全套教學課件
- 挖掘機駕駛員崗位安全達標考試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