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工程建設標準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審定發布既有醫療建筑抗震鑒定與加固技術規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trengtheningofexistinghospitalbuildings實施日期:2016年12月1日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第32號工程建設標準,編號為DGJ32/TJ209—2016,自2016年12月12016年9月1日根據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印發<2013年度江蘇〔2013〕586號)的要求,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會同本規程共8章,主要內容包括:1總則;2術語和符號;3標準站(地址:南京江東北路287號銀城廣場B座4樓;郵政編2主要起草人:顧瑞南周慧呂恒林范宏甫李正美3潘天華敬登虎曹扣勇陳正宏丁石主要審查人:高小旺崔士起郭正興金如元陸偉東 1 22.1術語 2 4 6 8 8 4.3砌體結構 225抗震加固設計 5.1一般規定 335.2砌體結構 46 496.1一般規定 496.2砌體結構 54 567.1一般規定 56 57 66 70 70 72工28.3竣工驗收資料 81 83條文說明 85122.1.1既有醫療建筑existingho2.1.2抗震鑒定seismicappraisal2.1.3抗震加固seismicstrengthening2.1.6外加構造柱加固法additionalcolumnstrengthening2.1.7壁柱加固法wallcolumnstrengtheningmethod2.1.8增大截面加固法enlargingcross-sectionstrengthening32.1.9外粘型鋼加固法strengthenedwithexternallybonded2.1.10斜向預應力鋼絞線加固法obliqueprestressedsteelstrandstrengthening2.1.11鋼板砌體組合加固法steelplatemasonrystrengthe-2.1.12預應力水平拉桿加固法prestressedhorizontaltie2.1.13鋼筋混凝土大梁抗震增錨加固法RCbeamanchora-2.1.14預制板的三維約束加固法precastslabthree-dimen-42.1.17增設抗震墻加固法addingshearwallstrengthening2.1.18增設框架柱加固法addingframecolumnstrengthe-2.1.19增設鋼支撐加固法adding561在20世紀80年代及以前設計建造的建筑,后續使用年限不應少于30年。2在20世紀90年代(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J11—3在2001年以后(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設計建造的建筑,后續使用年限不宜少于50年;按《建1后續使用年限30年和40年的建筑,多遇地震的地震作取50年,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載力應滿足《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中相應抗震設防類別72抗震加固設計應以鑒定報告、原始數據等資料為基礎,89力不低于規定的95%、次要抗側力構件的抗震承載力不低于規4.1.5抗震鑒定時的抗震驗算應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式中S——結構構件內力組合的設計值;后續使用年限50年采用,后續使用年限30年和40年的按《建筑抗震YRE——抗震鑒定承載力調整系數;后續使用年限50年的筑以及同一建筑單元存在不同類型基礎時,可提高抗震鑒定2當建筑場地為Ⅲ、IV類時,對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度(0.20g)采用。4.2.4抗震設防烈度為6、7度時及建造于抗震有利地段的建4.2.5對于處于危險地段的建筑,應結合規劃更新(遷離);暫4.2.6抗震設防烈度為7~8度時,建4.2.7建筑場地有液化側向擴展且距常時水線100m范圍內,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4.1.1、4.1.2、4.3.4條進行1)抗震設防烈度為7、8度時,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分別不小于80kPa和100kPa;2)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時,基礎底面下的軟弱土層厚度不大于5m。1)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4.4.1條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4.3.4條的規定,采用標準貫入2天然地基的抗震承載力驗算應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4.2.3條的規定進行抗震驗算。當不滿足該3樁基的抗震驗算,當滿足《建筑抗震設計規范》1結構體系規則性,高度與層數,墻體厚度、間距和布置2砌筑砂漿實際強度和砌筑質量現狀,圈梁構造柱3樓、屋蓋整體性,裝配式樓、屋蓋與墻體的4.3.5乙類砌體房屋總層數不應超過表4.3.5所列層數限值,建筑,總高度應比表4.3.5的規定降低3m,層數應減少一層。砌體類別高度(m)高度(m)高度(m)七六五多孔磚六六五六五四高度(m)高度(m)高度(m)六四五四6二五四6二注:1房屋高度計算方法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的規定。40%~80%。橫墻很少,是指同一樓層內抗震橫墻間距大于4.2m的房間占該層總面積的80%以上。1乙類建筑總高度與總寬度的最大比值可參照表4.3.6-17度普通磚、多孔磚建筑(m)中砌塊建筑(m)小砌塊建筑(m)6度6度7度注:丙類建筑應根據本地區抗震設防烈度按括號內值選4普通磚和240mm厚多孔磚建筑的層高不應超過4.0m;6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不宜由獨立磚柱支承;乙類設8同一結構單元的基礎(或樁承臺)宜為同一類型,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標高上,否則應有基礎圈梁,并按1:2的臺階逐砌塊的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U5,混凝土中型砌塊、粉煤灰中型2乙類建筑和后續使用年限40年和50年的丙類建筑承重低于M1,砌塊墻體砌筑砂漿實際達到的強度等級不宜低于1墻體布置在平面內應閉合,縱橫墻交接處應咬槎砌筑,同一標高時,板端伸進外墻的長度不應小于120mm,5)端部大房間的樓蓋,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及以上時的隨層數或烈度變化6度7度8度三、四(四、五)(三、四)二(二、三)間內外墻交接處,跨梁下,樓、電梯間四角,樓梯斜梯段上下—(六、七)(五)(四)隔開間橫墻(軸線)與內縱墻交接處(八)(六、七)四、五(五、六)內墻(軸線)與外墻交(軸線)交接處注:1較大洞口指寬度超過2.1m且高度超過層高的2/3的洞口。2外廊式建筑,應根據增加一層后的層數,按表4.3.9的4.3.9的要求檢查構造柱,但抗震設防烈度宜少于4φ12,箍筋間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適當超過五層和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時,構造柱縱向鋼筋不宜少于2構造柱應沿墻高每隔500mm設2φ6拉結鋼筋,每邊伸4構造柱應伸入地面以下500mm,或與埋深小于500mm7度內縱墻內橫墻不應大于7m;樓蓋處間距不應大于15m;構不應大于7m;樓蓋處間距不應大于15m;構造柱對應位置)屋蓋處及每層樓蓋處,間距不應大于7m;構間距不應大于15m;構造柱對應位置)且間距不應大于4.2m(屋蓋處及每層樓蓋且間距不應大于7m;樓蓋處間距不應大于7m;構造柱對應位置)3圈梁截面高度不應小于120mm,配筋應符合表4.3.126度最大箍筋間距(mm)1頂層樓梯間橫墻和外墻應沿墻高每隔500mm設2φ6通2樓梯間及門廳內墻陽角處的大梁支承長度不應小于懸挑式踏步或踏步豎肋插入墻體的樓梯,不應采用無筋磚砌圈梁連接,內外墻交接處應沿墻高每隔500mm設2φ6拉結鋼7度承重窗間墻最小寬度(m)承重外墻盡端至門窗洞口邊最小距離(m)非承重外墻盡端至門窗洞口邊最小距離(m)內墻陽角至門窗洞邊最小距離(m)無錨固女兒墻(非出入口處)的最大高度(m)2后砌的非承重砌體隔墻應沿墻高每隔500mm有2φ6鋼4門窗洞處不應為無筋磚過梁;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7結構類型6度7度框架結構(m)框架-抗震墻結構(m)抗震墻結構(m)框支抗震墻結構(m)2梁、柱、墻和樓板的配筋、材料強度,短梁、短柱的結構類型結構房屋高度(m)四級-抗結構房屋高度(m)50~四級墻結構房屋高度(m)四級加強部位采用不應采用注:乙類設防時抗震等級應提高1度查表。2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時,乙類建筑的框架結構按梁柱實該方向總長度的30%;2)立面局部縮進的尺寸不宜大于該方向水平總尺寸的3)樓層剛度不宜小于其相鄰上層剛度的70%,且連續三層總的剛度降低幅度不宜大于50%;設計規范》GB50011—2010第3.4.5、6.1.4條的要2)梁的截面寬度不宜小于200mm,梁截面的高寬比不宜大于4,梁凈跨與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3)柱的截面寬度不宜小于400mm,柱凈高與截面高度(圓柱直徑)之比不宜小于4;高與截面高度(圓柱直徑)之比小于4時,柱軸壓比6度不宜采用(2.5)不宜采用(2.0)5)抗震墻墻板厚度不應小于160mm且不應小于層高的1/20,在墻板周邊應有梁(或暗梁)和端柱組成的1)較長的抗震墻宜分成較均勻的若干墻段,各墻段(包3)抗震等級一、二級時,抗震墻和三級抗震墻加強部位的各墻肢應有翼墻、端柱或暗柱等邊緣構件,暗柱或翼墻的截面范圍應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的規定檢查;時不應小于160mm且不小于層高的1/20,抗震等級7當房屋底部有框支層時,框支層的剛度不應小于相鄰上層剛度的50%;落地抗震墻間距不宜大于四開間和24m的較小值,且落地抗震墻之間的樓蓋長寬比不應超過本規程表4.4.5規定的數值。3)填充墻應嵌砌在框架平面內并與梁柱緊密結合,墻厚度不宜低于30MPa,其他各類構件實際達到的混凝土強度不宜低于20MPa。1梁端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且混凝土確定外,抗震等級為一級時不應小于0.5應按表4.4.7的要求檢查。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于2%加密區長度(mm)(采用最大值)箍筋最大間距(mm)(采用較小值)一級二級88注:d為鋼筋縱筋直徑,hb為梁高。5加密區箍筋肢距,抗震等級為一、二級時不宜大于中柱和邊柱箍筋最大間距(mm)(采用較小值)箍筋最小直徑(mm)一級二級881)柱端為截面高度(圓柱直徑)、柱凈高的1/6和500mm3)柱凈高與柱截面高度之比小于4的柱(包括因嵌砌填4柱加密區箍筋的最小體積配箍率不宜少于表4.4.8-3的之比小于4的柱的體積配箍率不宜小于1.0%。5柱加密區箍筋肢距,抗震等級為一級時不宜大于200mm,抗震等級為二級時不宜大于250mm,抗震等級為三級時不宜大于300mm,且每隔一根縱向鋼筋宜在兩個方向有箍筋6柱非加密區的實際箍筋量不宜小于加密區的50%,且箍筋間距抗震等級為一、二級時不應大于10倍的縱向鋼筋直徑,混凝土強度等級1抗震墻墻板橫向、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均應符合表震墻結構中的抗震墻板,其橫向和豎向配筋率均不應小于最小配筋率(%)8雙排分布鋼筋間拉筋的間距不應大于600mm,且直徑不應小于(取較大值)(取較大值)888886四級864.4.12鋼筋的接頭和錨固應符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1)沿框架柱高每隔500mm有2φ6拉筋,拉筋伸入填充不應小于墻長的1/5且不小于700mm;拉筋伸入填充4.4.14建筑抗震承載力鑒定,后續使用50年的,應按《建筑3)填充墻與框架連接不符合抗震構造鑒定要求時,取4)構造措施符合比鑒定要求的抗震等級低一級時,取1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除不規則醫療建筑及建造于別不超過原來的10%和5%時,應允許不計入地震作于50年的結構,其場地特征周期、原結構構件的材料性能設計的規定采用,結構構件的“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應采用下列1在20世紀80年代及其以前設計建造的建筑,加固后的2在20世紀90年代(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J11—5.1.4對加固設計的復核驗算,基本雪壓、基本風壓和樓面活荷載的標準值應根據改建的功能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1對柔性方案的砌體結構,宜優先選用改變為剛性的抗震加固方案。當采用加固柱或墻垛、增設支撐或支架等保持非剛性結構體系的加固措施時,應控制層間位移和提高其變5.2.3砌體結構適用的最大高度、最大層數應符合本規程第5.2.4墻體加固后,當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的規定只選擇從屬面積較大或豎向應力較小的墻段進行抗式中V——墻段的剪力設計值;η——墻段的加固增強系數,可按《建筑抗震加固技術規程》JGJ116—2009第5.3節的規定確定;計規范》GB50011—2010對砌體墻的有關規定計算,但其中材料性能設計指標、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應按本規程第5.1.3條的規定采用。5.2.5當鑒定結構的實際砌體強度和圈梁、構造柱設置不滿足本規程的要求時,可選用增設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鋼筋混凝土5.2.6當構造柱設置不符合要求時,應增設構造柱。當墻體采用雙面鋼筋網砂漿面層或鋼筋混凝土板墻加固,且在墻體交接處5.2.7當圈梁設置鑒定不符合要求時,應增設圈梁。當采用雙面鋼筋網砂漿面層或鋼筋混凝土板墻加固,且在上下兩端增設配筋加強帶時,可不另設圈梁。增設的圈梁除上述方法外,外墻圈梁宜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或鋼板-磚砌體組合圈梁,內墻圈梁宜1鋼板-磚砌體組合圈梁(圖5.2.8-1)、構造柱(圖5.2.8-2)宜選用厚度不小于3mm的鋼板進行兩側對拉形成,鋼板的材質宜為Q235。對拉螺栓宜選用M12普通螺栓或采用直徑不小于不大于60t(t為鋼板厚度);對拉螺栓的孔徑、間距以及到鋼板≥200且≥2/3H≥200且≥2/3HH圖5.2.8-1鋼板-磚砌體組合圈梁圖5.2.8-2鋼板-磚砌體組合構造柱5.2.9增設水平預應力拉桿連接構造(圖5.2.9)應符合下列按表5.2.9選用。56級7級4325.2.10對于不滿足承載力要求的預制混凝土空心板等樓、屋蓋,宜增設鋼筋混凝土現澆層,現澆層應滿足《建筑抗震加固技術規程》JGJ116第7.3.3、7.3.4條的規定。當抗震加固設計要求較高時,宜選用預制空心板三維約束加固方法。當原空心板與鋼支座(角鋼)支撐-板底粘貼纖維布-增設聚合物改性砂漿加5.2.11預制板的板端鋼支座(角鋼)支撐-板底粘貼纖維布-增見圖5.2.11,其設計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8或宜選用M12碳鋼錨栓;角鋼應沿板縫對應處布置,規格宜為2預制板板底應沿板縫方向粘貼一層纖維布,寬度宜為150mm;應沿垂直于板縫方向粘貼一層纖維布壓條,寬度宜為100mm,間距宜為400~600mm;纖維厚度宜為0.111mm。施3纖維布粘貼完成后,應增設15mm厚的聚合物砂漿外加粘貼4厚鋼板@1000縱向鋼筋蟲8@200粘貼4厚鋼板@1000縱向鋼筋蟲8@200疊澆混凝土面層樓層標高橫向鋼筋蟲8@300伸出外墻焊接(a)板與外縱墻連接構造縱向鋼筋重8@200縱向鋼筋重8@200疊澆混凝土面層樓層標高粘貼4厚鋼板@10005.2.17支承大梁的墻段抗震能力不滿足要求時,可增設構造5.2.19砌體結構建筑中易倒塌部位的構造宜選擇下列加固5.2.23鋼筋混凝土大梁抗震增錨加固方法的設計構造要求如圖5.2.23。成對設置的錨筋不應少于4根,且應與主體結構圈梁、板厚圈梁板厚圈梁連接鋼板帝帝樓板十梁寬5.2.24采用斜向預應力鋼絞線增強層間抗震性能加固法的設計2設計時,應將不低于50%的上層地震力傳遞到下層,并值的25%。5.3.2混凝土結構加固,當按本規程第5.1.3條的規定采用 錨筋錨筋圖5.3.3增設墻與原框架柱的連接土抗震墻或翼墻、鋼支撐等方法加固,也可設置消能減震支撐等進行加固。可采用外包角鋼、現澆鋼筋混凝土圍套或粘貼鋼板等加固框備、施工項目部組成、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進度計劃、缺陷時,應先由加固設計單位提出處理措施,然后方可繼續6.2.1當墻體承載力不足采用面層加固技術(水泥砂漿面層、筋(或穿墻筋)后宜采用水泥基灌漿料填實。3鋼筋網(或鋼絞線網)在墻面的固定應平整牢靠(鋼絞4抹水泥砂漿(或聚合物砂漿)應在界面處理后開始,采4當設計的加固修復層厚度大于70mm時,可分層噴射。6應控制噴射混凝土作業的回彈率,墻面不宜大于20%。5對鋼板與砌體之間的空隙應灌注黏結材料(水泥漿或灌5進行預應力張拉施工前,千斤頂和油壓表應經過檢驗,2按所選用的纖維布的要求進行底涂。對基面凹陷部位,4在墻(梁)面鉆孔時,應按設計要求先畫線,標出螺栓5完成板底粘貼纖維布后,需增設25mm厚聚合物砂漿外2墻體開槽深度應小于50mm和1/3墻體寬度,并應采用3剛性桿件與斜梯板應保持在一個斜平面上,盡量保持1原梁柱表面處理應符合本規程第6.3.1條的規定,并將2涂膠粘貼鋼板時,應采取預壓措施使膠充滿,無1結構高寬比宜小于4,且不應大于相關規范、規程對非GB50011—2010的規定計算水平7.1.6對于不同后續使用年限的隔減震加固醫療建筑,其材料性能設計指標、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效應、結構構件承載力抗震7.2.2上部結構的豎向荷載應通過隔震層有效地傳遞給下部結構及基礎。對于承重墻體、填充墻體及帶有構造柱的墻體托換,可選擇鋼筋混凝土單梁或雙夾梁托換,如圖7.2.2所示。對于框架柱的荷載托換,可選擇圖7.2.2-5所示的鋼筋混凝土托換節點,并與原框架柱通過植筋、后澆混凝土等措施有效傳遞剪力,或采用圖7.2.2-6所示的型鋼混凝土托換節點。托換5—上支墩;6—連接板(下);7—預埋鋼板(下);8—下支墩;圖7.2.2-2雙夾梁構造柱托換及隔震支座安裝示意5—上支墩;6—連接板(下);7—預埋鋼板(下);8—下支墩;圖7.2.2-3單梁墻體托換及隔震支座安裝示意5—上支墩;6—連接板(下);7—預埋鋼板(下);8—下支墩;圖7.2.2-4單梁構造柱下隔震支座安裝示意5—上支墩;6—連接板(下);7—預埋鋼板(下);8—下支墩;圖7.2.2-5框架柱托換及隔震支座安裝示意(鋼筋混凝土托換節點)5—上支墩;6—連接板(下);7—預埋鋼板(下);8—下支墩;圖7.2.2-6框架柱托換及隔震支座安裝示意(采用型鋼混凝土托換節點)作用大致歸納為比非隔震時降低0.5度、1度和1.5度三個檔次,如表7.2.11所示。(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水平向減震系數β9度(0.40g)8度(0.30g)8度(0.20g)7度(0.15g)8度(0.30g)8度(0.20g)7度(0.15g)7度(0.10g)8度(0.20g)7度(0.15g)7度(0.10g)7度(0.10g)7度(0.15g)7度(0.10g)7度(0.10g)6度(0.05g)7度(0.10g)7度(0.10g)6度(0.05g)6度(0.05g)(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水平向減震系數β9度(0.40g)8度(0.30g)8度(0.20g)8度(0.30g)8度(0.20g)7度(0.15g)8度(0.20g)7度(0.15g)7度(0.10g)7度(0.15g)7度(0.10g)7度(0.10g)7度(0.10g)7度(0.10g)6度(0.05g)7.2.14對隔震加固房屋的樓梯間及薄弱的窗間墻肢宜重點7.2.15對于未列入《建筑抗震設計規范》7.2.20當隔震后荷載增加較大且不宜采用本規程第7.2.18、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最大水平位移值的1.2倍且縫,縫高可取20mm,并用柔性材料填充;當設置水時(設置阻尼器時為0.38)不應降低非隔震時的有關要求,水平向減震系數不大于0.40時(設置阻尼器時為0.38)可適當降1)隔震支座和阻尼裝置應安裝在便于維護人員接近的3型鋼與原結構柱間空隙中的混凝土應澆筑、振1分區、分批切斷準備安放隔震支座處的墻體(包括構造的120%。6消能器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低于上部結構的后續使用水泥砂漿和鋼筋網涂)、拆模及養護扎、模版制作安裝、澆筑混凝土(干混自密實混凝土)、拆模及養護原結構清理及界面處理、新增混凝土構件施工原結構清理及界面處理、粘貼鋼板施工原結構清理及界面處理、粘貼碳纖維布施工定位及鉆孔施工、植入鋼筋施工隔震加固工程見證取樣人員檢查項目(條文號)主控項目123456789般項目12345項目專業質量檢查員年月日監理(建設)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專業技術負責人)年月日隱蔽工程項目隱蔽工程部位自查記錄自查結論監理(建設)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年月日8.2.2分項工程應由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施工單位項目專業技術負責人等進行驗收,按表8.2.2結構類型負責人負責人分包項目12345678檢查結論驗收結論8.2.3子分部工程應由總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項目專業負責結構類型12345安全或功能檢測報告驗收單位(建設單位項目專業負責人)年月日人進行工程竣工驗收。醫療建筑抗震加固工程竣工驗收按表結構類型驗收內容施工單位評定意見:項目負責人(項目經理):(公章)監理單位驗收意見:(公章)1消能器進場驗收時應具有產品檢驗報告,消能器類型、收規范》GB50204和《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2當消能部件采用鉸接連接時,消能部件與銷栓或球鉸等2)消能器的黏滯材料、黏彈性材料未泄漏或剝落,未出1消能部件鋼材復驗;矩系數復驗;收規范》GB50205的相關規定收規范》GB50205的相關規定1焊縫尺寸;2內部缺陷;隨機抽檢3%,且不應少于3處;檢驗采用超聲波關規定按節點數隨機抽檢3%,1終擰扭矩;驗按《鋼結構工程施工質收規范》GB50205的相的相關方法關規定1錨栓緊固;10%,且不應少于3個;采用觀察和尺量等方法及《鋼結構工程施工質的相關規定消能部件平面外垂直度隨機抽查3個部位的消能范》GB50205的相關8.2.15消能部件子分部工程觀感質量檢查項目可按表8.2.15隨機抽查3個部位的消能部件連接節點8.2.16消能部件日常維護中的檢查根據檢查時間或時機可分為定期檢查和應急檢查,根據檢查方法也可分為目測檢查和抽樣8.2.17消能部件應根據消能器的類型、使用期間的具體情況、消能器設計使用年限和設計文件要求等進行定期檢查。金屬消能器、屈曲約束支撐和摩擦消能器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可不進行定期檢查;黏滯消能器和粘彈性消能器在正常使用情況下一般10年或二次裝修時應進行目測檢查,在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時應進行抽樣檢查。消能部件在遭遇地震、強風、火災等災害后應進行抽樣8.2.18消能部件目測檢查時,應觀察消能器、支撐及連接構件等的外觀、變形及其他問題。目測檢查時,應注意觀察表8.2.18目測內容目測內容更換相關材料和8.2.19支撐目測檢查時,對于消能部件中的支撐和連接部位目測內容出現彎曲、扭曲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按……執行(或采用)”或“應符合……的規定(或要 893基本規定 4抗震鑒定 914.1一般規定 924.3砌體結構 93 955抗震加固設計 5.1一般規定 97 98 6.1一般規定 7.1一般規定 建筑的安全,實現抗震目標,國務院早在2009年就規劃部署,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印發<2013年度江蘇省工程建設標準和標準設計編制、修訂計劃》的通知》(蘇建科〔程規定其抗震措施要求與后續使用年限40年的抗震措施相當。柱、窗間墻造成的框架短柱等部位。樓梯間柱等是常見錯層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中的抗震鑒定的承載力調整系數YRa,三者名稱雖不同,但實際取值一致。因構件的材料不同,樓屋面板、樓梯等。支承大梁一般指跨度(進深)4m以上,或按《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表5.3.1制定的,將丙類建指同一樓層內抗震橫墻間距大于4.2m的房間占該層總面積的40%~80%。橫墻很少是指同一樓層內抗震橫墻間距大于4.2m4.3.7磚的抗壓強度可用回彈法等方法檢測。宜選用擇壓法果較為準確。本規程將A類和B類建筑統一按B類建筑的構造4.3.15《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第5.2節有對體系影筑抗震加固技術規程》JGJ116和《房屋建筑抗震加固(一)》對結構體系不合理的,如構造柱-圈梁設置不足,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屋蓋整體性不足,樓梯間整體性不足,構件及節點抗震承載力不足,易倒塌部位,扭轉較弱等,應進行使用,不能間斷,所有加固方案應盡可能周期短,并減少濕加固原因適用范圍結構體系不砂漿面層定限值;層數滿足規定限值,總高度超過規定的1.2倍及以上;層高超過規定限值構造柱-圈梁當構造柱設置不滿足要求時可用當圈梁設置不滿足要求時可外加圈梁當構造柱設置不滿足要求時可用當圈梁構造柱設置不滿足要求時可用當內橫墻圈梁設置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新疆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創業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道路景觀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裝飾圖案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日照航海工程職業學院《首飾設計與制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民族大學《醫學免疫學研究進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軟件設計開發綜合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杉達學院《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海職業技術學院《天然藥物化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高頻電子電路》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醫保業務培訓大綱
- 北師大版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一年級數學期中檢測(含答案)
- 2025年中國短圓柱滾子軸承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教師的情緒管理課件
- 湖北省十一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二次聯考數學試卷(解析版)
- 英語-華大新高考聯盟2025屆高三3月教學質量測評試題+答案
- MOOC 數字邏輯電路實驗-東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2024年)知識產權全套課件(完整)
- 國家開放大學《人文英語4》邊學邊練參考答案
- 入團志愿書(2016版本)(可編輯打印標準A4) (1)
- 新版入團志愿書入團志愿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