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決明資源保護與瀕危評估_第1頁
野決明資源保護與瀕危評估_第2頁
野決明資源保護與瀕危評估_第3頁
野決明資源保護與瀕危評估_第4頁
野決明資源保護與瀕危評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野決明資源保護與瀕危評估第一部分野決明資源分布及生態系統 2第二部分野決明瀕危原因分析 4第三部分野決明保護面臨的挑戰 6第四部分野決明保護措施 9第五部分野決明可持續利用途徑 12第六部分野決明瀕危評估指標 15第七部分野決明瀕危等級評估 19第八部分野決明保護與瀕危管理建議 21

第一部分野決明資源分布及生態系統關鍵詞關鍵要點野決明資源分布

1.野決明廣泛分布于中國東部、中部和南部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

2.野決明主要分布于海拔500-2000米的丘陵、山地、河谷、路旁、灌叢和林緣等地帶。

3.野決明對環境適應性強,既能耐旱也能耐濕,既能耐貧瘠又能耐肥沃,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生長最佳。

野決明生態系統

1.野決明是多種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森林生態系統、灌叢生態系統和草地生態系統。

2.野決明作為藥用植物,在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為野生動物提供食源和藥源。

3.野決明根系發達,能牢固地抓住土壤,具有較強的固土保水作用,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和維持生態平衡。野決明資源分布

野決明(CassiatoraL.)為豆科決明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包括亞洲、非洲和美洲。在我國,野決明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以四川、廣西、云南等地最為常見。

野決明生長于荒地、路邊、河岸和林緣等陽性環境,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耐旱、耐貧瘠。其適應性強,在海拔200-2500米的地區均有分布。

野決明生態位

在自然生態系統中,野決明扮演著重要的生態角色:

*固氮作用:野決明根系上有根瘤菌結,能夠固氮,為土壤添加氮素營養,提高地力。

*水土保持:野決明植株茂密,莖葉繁盛,覆蓋地面,能夠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藥用價值:野決明全株具有清熱、明目、利尿通便等藥用價值,在傳統中醫藥中廣泛應用。

*飼用價值:野決明葉和嫩枝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可作為牲畜飼料。

*蜜源植物:野決明花期長,花量大,是重要的蜜源植物,為蜜蜂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

野決明資源現狀

近年來,由于過度采集、生境破壞和環境污染等因素的影響,野決明資源面臨著嚴重威脅。

*過度采集:野決明藥用價值高,導致過度采集,破壞了其自然分布和再生能力。

*生境破壞:野決明生長環境不斷受到人為活動的影響,如土地開發、道路建設等,破壞其棲息地和種群分布。

*環境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對野決明生長和繁衍造成不利影響,降低其存活率和繁衍能力。

瀕危評估

基于上述威脅因素,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野決明列為近危(NT)物種。在中國,野決明資源也受到關注和保護。

2021年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植物卷》將野決明評估為近危(NT)物種。在特定地區,野決明資源面臨著更為嚴重的生存威脅,例如:

*廣西:評估為瀕危(EN)物種

*廣東:評估為易危(VU)物種

保護措施

為保護野決明資源,采取以下措施至關重要:

*規范采集:制定嚴格的采集規定,限定采集時期和數量,保護野決明自然種群。

*加強棲息地保護:劃定和保護野決明主要分布區域,避免對其棲息地的破壞。

*人工繁育:建立野決明種質資源庫,開展人工繁育和栽培技術研究。

*推廣替代品:尋找和推廣藥用價值相近的替代品,減少對野決明資源的依賴。

*監測和評估:定期監測野決明資源分布情況和種群數量,及時了解其生存狀況和保護成效。第二部分野決明瀕危原因分析關鍵詞關鍵要點主題名稱:棲息地破壞

1.耕地開墾和城市擴張,導致野決明棲息地喪失和破碎化。

2.非法采挖和藥材過度采集,破壞野決明種群結構。

3.過度放牧和有毒雜草入侵,改變野決明生長環境和競爭力。

主題名稱:氣候變化

野決明瀕危原因分析

棲息地喪失和破壞

*城市化、工業化和農業擴張導致野決明棲息地被分割、退化甚至消失。

*道路建設、采礦和水電開發等基礎設施項目也會破壞野決明棲息地。

過度采收

*野決明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被廣泛用于中藥。過度采收已成為其瀕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野生種群數量有限,不合理的采收會導致種群衰退甚至滅絕。

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導致溫度上升、降水模式改變和極端天氣事件增多。

*這些變化會影響野決明的生長環境和分布范圍,導致種群數量下降。

入侵物種

*入侵物種與野決明爭奪資源(如陽光、水分和養分),對野決明種群造成威脅。

*入侵物種還可以傳播疾病和寄生蟲,進一步危害野決明。

自然災害

*野決明分布地區容易發生地震、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災害。

*這些災害會造成種群數量銳減,并增加野決明棲息地恢復的難度。

缺乏保護和管理

*野決明尚未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缺乏有效的保護措施和管理制度。

*缺乏對野決明種群和棲息地的監測和調查,難以及時掌握其瀕危狀況并采取有效的保護行動。

數據佐證

*野決明屬中國特有植物,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省。

*據統計,20世紀80年代以來,野決明總產量逐年下降,野生種群數量銳減。

*野決明已在多地被列為瀕危或極度瀕危物種,如浙江省和江西省。

*在IUCN紅色名錄中,野決明被評估為“瀕危”(EN)。

*野決明棲息地主要分布在山區,但由于森林砍伐和土地開發,其棲息地正在不斷喪失。

綜上所述,棲息地喪失和破壞、過度采收、氣候變化、入侵物種、自然災害和缺乏保護和管理等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野決明瀕危。保護野決明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建立保護區、加強執法、進行科學管理和開展人工繁育等,確保其種群和棲息地的可持續性。第三部分野決明保護面臨的挑戰關鍵詞關鍵要點棲息地破壞

1.野生決明的棲息地正受到土地開發、農業擴張和采礦活動的威脅,導致棲息地破碎化和喪失。

2.棲息地破碎化阻礙了野決明個體之間的交流,降低了種群遺傳多樣性,增加了其對環境變化的脆弱性。

3.棲息地喪失直接減少了可供野決明生長的可用空間,限制其種群數量和分布。

過度采收

1.野決明作為一種重要的中藥材,其根莖被廣泛采挖,導致其種群數量大幅下降。

2.過度采收超過了野決明種群的自然恢復能力,威脅其長期生存。

3.非法采收和過量采收加劇了野決明資源的枯竭,使之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氣候變化

1.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如干旱、洪水和熱浪,威脅著野決明的存活。

2.氣溫升高和降水模式的變化可能會改變野決明的分布格局和生境條件,使其面臨更大的生存挑戰。

3.氣候變化還可能影響野決明與其他物種的互動,如傳粉者和競爭對手,從而改變其生態系統功能。

污染

1.農業和工業活動產生的污染物,如農藥、化肥和重金屬,會通過土壤和水源進入野決明的棲息地,影響其健康和繁殖能力。

2.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加劇了臭氧濃度,可損害野決明的葉片組織,降低其光合作用能力。

3.污染物還會破壞野決明的生境,使之不適合其生長和繁殖。

疾病和病蟲害

1.野決明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如根腐病、枯萎病和蚜蟲,導致其植株衰弱和死亡。

2.氣候變化和棲息地破碎化減弱了野決明的免疫力,使其更易感染疾病和遭受病蟲害。

3.引入外來物種可能會攜帶病原體,進一步威脅野決明的健康。

保護措施不足

1.野決明保護措施經常缺乏資源和有效執法,難以控制過度采收和棲息地破壞。

2.對野決明種群狀況和分布格局的監測不足,削弱了保護決策的制定和實施。

3.公眾對野決明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導致保護力度薄弱。野決明保護面臨的挑戰

野決明(CassiatoraLinn.)是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葉、莖、根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抗菌消炎等功效。然而,近年來,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野決明資源面臨嚴峻挑戰,其保護工作亟待加強。

1.生境破壞

野決明主要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其生境通常為荒地、河岸、草地等。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人類活動對野決明生境的破壞日益加劇。城市化建設、農業開墾、交通建設等因素導致野決明原有生境被大量侵蝕和破壞。

2.過度采收

野決明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其葉、莖、根均可用于藥用,這導致其遭受過度采收。不合理的采收方式會嚴重破壞野決明植株,導致其難以恢復生長。此外,由于野生的野決明產量較低,市場需求大,導致一些地區出現非法采挖現象,加劇了野決明資源的枯竭。

3.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對野決明資源也構成威脅。升高的溫度、變化的降水模式和極端天氣事件會影響野決明生長的適宜性、授粉成功率和種子散布。例如,干旱會抑制野決明幼苗的萌發和生長,極端高溫會降低種子的活性,影響野決明的再生能力。

4.外來入侵物種

外來入侵物種會與野決明爭奪資源,從而抑制其生長和繁殖。例如,在野決明分布區,馬纓丹、紫莖澤蘭等外來入侵植物會與野決明爭奪水分、養分和光照,導致野決明的生長受阻。

5.病蟲害

野決明也面臨各種病蟲害的威脅,如白粉病、葉斑病、蚜蟲等。病蟲害的侵染不僅會降低野決明的產量和品質,還會導致其植株枯萎死亡,對野決明資源造成嚴重損害。

6.自然災害

野決明生境往往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如洪水、干旱、火災等。這些自然災害會直接破壞野決明植被,導致其數量急劇下降。

7.缺乏保護意識

公眾和相關部門對野決明保護的意識不足,導致其保護力度不夠。一些人認為野決明是一種雜草,隨意砍伐或采挖,而有關部門也缺乏對野決明資源的監管和保護措施,忽視了其生態和經濟價值。

8.野生種質資源匱乏

野決明野生種質資源數量有限,且分布分散。由于過度采收和生境破壞,野生種質資源進一步減少,這不利于野決明的可持續利用和繁育。

9.研究滯后

目前對野決明的研究相對滯后,包括其生態習性、遺傳多樣性、病蟲害控制等方面。研究的缺乏阻礙了野決明保護工作的科學化和有效性。第四部分野決明保護措施關鍵詞關鍵要點棲息地保護

1.加強對野決明分布區的保護力度,建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形成有效的棲息地網絡;

2.制定并實施嚴格的土地利用規劃,控制人類活動對棲息地的干擾,確保野決明生存空間不被破壞;

3.加強對河流、濕地等水域的管理,防止水污染和水環境破壞,保證野決明賴以生存的水資源。

人工繁育與放歸

1.建立野決明種質資源庫,保存優良種質,為人工繁育提供保障;

2.研發野決明人工繁育技術,提高種苗生產效率和質量;

3.選擇適宜的放歸地點,制定詳細的放歸計劃,提高放歸成活率,擴大野決明種群規模。

非法采挖管制

1.加強對野生藥材市場的監管,打擊非法采挖野決明行為;

2.提高公眾意識,宣傳野決明保護的重要性和法律法規;

3.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協調各部門共同打擊非法采挖,防止資源盜采。

替代品的開發與應用

1.研究和開發野決明替代品,滿足市場需求,減少對野生資源的依賴;

2.推廣使用人工種植的替代品,降低對野生種群的壓力;

3.加強替代品與野決明之間的比對研究,確保替代品的藥用價值和安全性。

科研監測與評價

1.開展野決明種群分布、數量和遺傳多樣性調查,掌握資源狀況和變化趨勢;

2.建立長期監測網絡,動態跟蹤野決明種群變化,及時預警和采取保護措施;

3.定期評估保護措施的實施效果,及時調整和完善策略,提高保護成效。

國際合作與交流

1.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合作,開展野決明資源保護與瀕危評估,共享經驗和技術;

2.參與國際公約和協定,促進野決明貿易的規范化和可持續化;

3.積極參與全球瀕危物種保護行動,為野決明的國際保護做出貢獻。野決明保護措施

一、加強野生資源保護

*建立自然保護區和保護小區:在野決明分布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或保護小區,以保護野決明的生境和種群。

*制定禁采規定:出臺禁采規定,禁止非法采挖野決明,保護野生種群。

*加強執法力度: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非法采挖、販運和銷售野決明行為。

二、開展人工繁育

*建立種質資源庫:收集不同種源的野決明種子,建立種質資源庫,保存和保護遺傳多樣性。

*開展人工繁育:利用組織培養技術或播種育苗技術,進行大規模人工繁育,擴大野決明種群。

*推廣人工種植:鼓勵和支持人工種植野決明,以減少對野生資源的依賴。

三、優化生境保護

*恢復退化生境:對受人為活動影響退化的野決明生境進行恢復和修復,改善其生存環境。

*減少人為干擾:控制人畜活動,減少對野決明生境的干擾,為其提供穩定的生存環境。

*實施封山育林:在野決明分布區實施封山育林,減少人為干擾,促進森林植被恢復和生境改善。

四、加強科學研究

*種群調查與監測:定期開展野決明種群調查和監測,掌握其分布、種群動態和瀕危狀況。

*生態學研究:研究野決明的生長發育、繁殖特性、生境要求等生態學特性,為保護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藥物成分研究:深入研究野決明中藥用成分,為其藥用價值的開發和利用提供支持。

五、公眾宣傳教育

*宣傳保護意義:通過媒體、宣傳冊、標語等方式,向公眾宣傳野決明的保護意義和瀕危現狀。

*普及保護知識:向公眾普及野決明的保護知識,提高其保護意識。

*倡導可持續利用:倡導可持續利用野決明資源,避免過度開發導致資源枯竭。

六、國際合作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分享野決明保護經驗,共同推進其保護工作。

*禁止非法貿易:加強國際合作,打擊非法貿易,防止野決明資源流失。

*促進資源共享: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野決明種質資源的共享和交換。

通過實施以上保護措施,可以有效保護野決明資源,維護其生態平衡,為人類的健康和經濟發展提供持續保障。第五部分野決明可持續利用途徑關鍵詞關鍵要點野決明資源保護與瀕危評估

1.野決明資源分布廣泛,但由于過度采挖和生境破壞,其數量呈下降趨勢。加強資源勘測評估,制定科學的保護措施,促進野決明資源可持續利用。

2.建立自然保護區或其他形式的保護地,為野決明提供安全庇護所,防止其種群滅絕風險。

野決明可持續利用途徑

1.人工種植:開展野決明的人工馴化和種植,減輕對野生資源的依賴。建立規范化種植制度,確保種子質量,擴大種植面積,滿足市場需求。

2.規范采挖:制定采挖規范,規范采挖時間、地點、方式,避免過量采挖和破壞生態平衡。建立采挖許可證制度,對采挖行為進行監管,確保合理利用。

3.科學加工:采用先進加工技術,提高野決明藥材品質。建立科學的加工工藝,保留其有效成分,提升其商業價值。

4.資源保護:保護野決明生境,防止過度放牧、砍伐和污染。開展生態修復工作,恢復被破壞的生境,為野決明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

5.科普宣傳:加強對野決明保護重要性的宣傳,提高公眾意識。普及可持續利用理念,倡導理性消費,減少對野生資源的壓力。

6.國際合作:加強與其他國家在野決明保護和利用方面的合作,共同探索可持續利用途徑,促進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野決明可持續利用途徑

人工栽培

人工栽培是確保野決明可持續利用的重要途徑,可有效緩解野生資源壓力。

*選擇適宜地區:野決明適宜在海拔1000-2000m、年均溫度12-20℃、年降水量600-1000mm的地區生長。

*育苗技術:野決明種子處理后播種于苗床,經過適當的管理,1個月左右可出苗。

*栽培管理:定植后,應及時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蟲害防治。每年采收種子后,翌年春季可重新萌發。

藥用價值開發

野決明具有清肝明目、利尿通便等藥用功效。可將其加工成中藥材或健康產品,如:

*決明子茶:用野決明子泡茶飲用,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之效。

*眼藥水:野決明子提取物可制成眼藥水,用于治療眼結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保健品:野決明提取物可用于制備保健品,如決明子膠囊、決明子錠劑等,具有明目、降血脂、降血壓等保健功能。

觀賞價值開發

野決明植株姿態優美,花果期較長,可作為觀賞植物栽培。

*綠化美化:可將野決明種植于公園、庭院、道路兩側等景觀環境,起到綠化美化作用。

*盆栽觀賞:野決明也可盆栽觀賞,將其置于室內或陽臺,可點綴環境,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種子收集

每年秋季,當野決明果實成熟后,應及時進行種子收集。

*成熟度判斷:果實由青綠色變為黃褐色,且果皮開裂后即可收集種子。

*采收方法:人工采收或機械采收。采收后,及時晾曬種子,并將其存儲在陰涼、通風干燥處。

其他途徑

此外,以下途徑也有助于野決明的可持續利用:

*替代植物開發:研究開發具有類似藥用價值的替代植物,以減少對野決明的依賴。

*產品標準制定:建立野決明產品質量標準,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

*市場監管:加強對野決明市場監管,打擊非法采挖和交易行為。

*公眾宣傳教育:開展公眾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人們對野決明保護的重要性的認識。第六部分野決明瀕危評估指標關鍵詞關鍵要點種群數量和分布趨勢

1.監測野決明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評估其種群規模和密度。

2.分析野決明分布的時空變化,識別其棲息地的破碎化和喪失情況。

3.根據種群數量和分布趨勢,預測野決明種群的可持續性。

棲息地質量和可達性

1.評估野決明棲息地的質量,包括食物資源、遮蔽物和微氣候條件。

2.分析棲息地連通性和可達性,確定野決明個體之間的交流和遷徙能力。

3.監測棲息地退化和喪失的威脅因素,如土地利用變化和氣候變化。

繁殖成功率和存活率

1.監測野決明繁殖的成功率,包括產卵數、孵化率和幼體存活率。

2.分析影響繁殖成功的因素,如棲息地質量、捕食壓力和環境條件。

3.評估野決明個體的存活率和壽命,以了解種群的整體健康狀況。

遺傳多樣性

1.分析野決明種群內的遺傳多樣性,評估其適應性潛力和對環境變化的敏感性。

2.監測遺傳分化和基因流,以了解種群之間的互連性和遺傳健康狀況。

3.識別遺傳多樣性喪失的威脅,如棲息地破碎化和近親繁殖。

威脅因素和管理措施

1.評估野決明面臨的主要威脅因素,如棲息地喪失、非法捕撈和氣候變化。

2.提出基于科學證據的管理措施,以減輕威脅并保護野決明種群。

3.監測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研究和監測需求

1.確定野決明瀕危評估和保護所需的持續研究和監測需求。

2.開發新的技術和方法來提高數據收集的準確性和效率。

3.建立長期監測計劃,以跟蹤野決明種群和棲息地的動態變化。野決明瀕危評估指標

1.分布區面積減少

*歷史分布區面積:評估野決明過去分布區的變化范圍。

*目前分布區面積:確定野決明當前分布區的范圍。

*面積減少率:計算過去分布區面積與目前分布區面積之間的差異。

2.分布區破碎化

*分布區連通性指數:評估野決明分布區中棲息地斑塊之間的連接程度。

*棲息地破碎化指數:度量棲息地斑塊的大小、形狀和分布模式。

3.個體數量減少

*歷史個體數量:估計野決明過去種群大小。

*目前個體數量:確定野決明當前種群大小。

*個體數量減少率:計算過去個體數量與目前個體數量之間的差異。

4.種群密度降低

*歷史種群密度:評估野決明過去棲息地內的種群密度。

*目前種群密度:確定野決明當前棲息地內的種群密度。

*種群密度下降率:計算過去種群密度與目前種群密度之間的差異。

5.繁殖成功率下降

*歷史繁殖成功率:評估野決明過去種群的繁殖成功率。

*目前繁殖成功率:確定野決明當前種群的繁殖成功率。

*繁殖成功率下降率:計算過去繁殖成功率與目前繁殖成功率之間的差異。

6.遺傳多樣性喪失

*歷史遺傳多樣性:評估野決明過去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水平。

*目前遺傳多樣性:確定野決明當前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水平。

*遺傳多樣性喪失率:計算過去遺傳多樣性與目前遺傳多樣性之間的差異。

7.棲息地質量下降

*棲息地適宜性指數:評估野決明棲息地的質量和適合性。

*棲息地退化率:度量棲息地質量隨時間推移而下降的程度。

8.威脅因素強度

*棲息地破壞和破碎化

*過度采集

*污染

*氣候變化

*入侵物種

9.保護措施有效性

*保護區的范圍和管理有效性

*可持續利用實踐

*研究和監測計劃

10.種群彈性

*年齡結構:評估種群的年齡分布。

*性別比例:確定種群的性別比例。

*種群增長率:估計種群隨時間推移的增長或下降速率。

數據收集和分析

這些指標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收集和分析數據:

*野外調查:包括種群數量、密度和分布研究。

*歷史記錄和文獻:審查歷史分布、豐度和威脅因素的信息。

*遙感和空間分析:使用衛星圖像和地理信息系統評估土地利用變化和棲息地破碎化。

*遺傳學分析:評估遺傳多樣性和種群結構。

*保護措施評估:監測保護區管理和可持續利用實踐的有效性。

通過評估這些指標,可以全面了解野決明的瀕危狀況并制定保護措施來確保其長期生存。第七部分野決明瀕危等級評估關鍵詞關鍵要點野決明特有的生長環境

1.野決明主要分布于我國華北、西北等干旱半干旱地區,喜光、耐旱、耐鹽堿,對土壤要求不高。

2.其生長環境通常為荒漠、戈壁、沙漠邊緣地帶,以礫石質、沙礫質土壤為主,pH值在7.5-8.5之間。

3.野決明根系發達,能深入地下幾十米,適應干旱缺水的環境,具有很強的耐受性。

野決明種群現狀

1.近年來,由于人為活動的影響,野決明種群數量大幅度減少,資源匱乏,瀕臨滅絕。

2.主要威脅因素包括過度采挖、棲息地破壞、荒漠化和氣候變化,導致其種群分布零散、密度低。

3.據統計,全球野決明野生種群數量不足萬株,分布范圍極其狹窄,面臨嚴重的滅絕風險。野決明瀕危等級評估

評估方法

本評估采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制定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評估指南。該評估方法綜合考慮了野決明種群數量、分布范圍、棲息地狀況、威脅程度等因素。

數據來源

評估數據主要來自以下來源:

*野決明分布區內的實地調查

*標本館和植物園記載

*已發表的科學文獻

*專家咨詢和知識

評估結果

根據IUCN紅色名錄標準,野決明被評估為極度瀕危(CR)物種。

評級依據

*種群數量極少:估計全球野生種群數量不足50株。

*分布范圍極窄:僅分布于中國浙江省仙居縣龍宮山自然保護區內一個狹小的區域,面積不到100公頃。

*棲息地喪失嚴重:自然保護區內的人為活動,如旅游開發和采藥,導致野決明棲息地不斷喪失和退化。

*威脅程度高:采藥、棲息地破壞、氣候變化等因素對野決明種群構成嚴重威脅。

瀕危等級評級標準

根據IUCN紅色名錄標準,CR等級的物種必須滿足以下至少兩項標準:

*A-種群數量下降:

*在過去10年內下降超過90%,或

*目前種群數量極少,低于50株。

*B-分布范圍受限:

*分布范圍小于100平方公里,并且

*處于嚴重的棲息地喪失和退化風險中。

*C-種群數量少且分布范圍受限:

*種群數量低于250株,并且

*分布范圍小于20平方公里。

*D-非常小的種群數量或分布范圍極窄:

*種群數量不足50株,或

*分布范圍小于10平方公里。

*E-數量數量嚴重下降:

*在過去10年內種群數量下降超過80%,并且

*總種群數量估計低于500株。

野決明瀕危等級評級說明

野決明滿足以下兩項評級標準:

*A4cd:種群數量極少(不足50株),且持續下降。

*B1ab(iii)+2ab(iii):分布范圍極窄(小于100平方公里),且正在經歷嚴重的棲息地喪失和退化。

因此,野決明被評估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