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氣息-玉精神-宗璞小說及其女性意識解讀-時代性_第1頁
蘭氣息-玉精神-宗璞小說及其女性意識解讀-時代性_第2頁
蘭氣息-玉精神-宗璞小說及其女性意識解讀-時代性_第3頁
蘭氣息-玉精神-宗璞小說及其女性意識解讀-時代性_第4頁
蘭氣息-玉精神-宗璞小說及其女性意識解讀-時代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蘭氣息,玉精神宗璞小說及其女性意識解讀時代性

論文導讀::宗璞。宗璞的小說創作。宗璞小說中的女性意識解讀。特點一:時代性。特點二:主體性。

論文關鍵詞:宗璞,小說,女性意識,時代性,主體性

“女性文學是誕生于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開端的具有現代人文精神內涵的以女性為言說主體、經驗主體、思維主體、審美主體的文學”(劉思謙語)。二十世紀以來,中國女性文學蓬勃發展。毋庸置疑,中國女性文學的思想內涵與創作主體的女性意識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從女性主體的角度來說,女性意識可以理解為包含兩個層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確定自身本質、生命意義及其在社會中的地位;二是從女性的角度出發審視外部世界,并對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劉釗的《女性意識與女性文學批評》對“女性意識”的概念進行了多層次的解析。他認為現階段的女性意識包含了四種具體的形態,分別是生命意識、性別意識、自審意識和審美意識。作為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中的一員,宗璞,并不是最耀眼的,但卻是獨特的。這份獨特,不僅來自其幼承家學,得到父親馮友蘭(20世紀我國著名哲學家)、姑母馮沅君(新中國第一位一級女教授、中國女性文學的開拓者之一)的熏陶影響,來自她始終生活在中國高級知識分子群體、始終生活在靜謐肅穆而又風云變幻的校園世界,更來自她作為一名知識女性對時代、對社會、對生活的切膚體驗、獨到感悟和深入思考。“到死未消蘭氣息,他生宜護玉精神”,黃仲則《兩當軒集》中的這兩句詩,是李子云在評論宗璞作品時引用的,深感確然。一、宗璞的小說創作宗璞,1928年出生于北京。抗戰期間,北大、清華避亂南遷時代性,宗璞隨父前往昆明,就讀于西南聯大附中。抗戰勝利后入南開大學外文系,后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曾就職于中國文聯。多年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如同那一代人,當代中國的滄桑變幻深刻地鐫刻于宗璞的人生經歷之中,她曾這樣寫道:“我們在抗日戰爭中度過童年,在解放戰爭和建國初期時滿懷熱忱地燃燒了青春,在以后大規模的思想改造和無盡無休的各式運動中,過早地花白了頭發”。當代歷史的影響也呈現于宗璞不同時期的小說創作當中。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宗璞先后創作了二十多篇小說,具體作品、創作時間、核心人物、主要內容如下表:

創作階段創作時間作品核心人物主要摘要作品。幾十年來,在燕園寧靜的一角,宗璞用她的目光審視世界,用她的筆書寫高尚美好的人生追求,用她的心呼喚人間的友愛和溫馨,其小說創作風韻獨特,以特有的典雅、真誠征服著讀者。二、宗璞小說中的女性意識解讀宗璞從小生活在父親身邊,馮友蘭先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去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宋代張載語)的人生情懷深深影響著宗璞的人生觀和創作觀。一生崇尚“誠”“雅”的宗璞站在一個比一般女性更高的角度來描寫女性,審視自我,就像伍爾夫所強調的,一個優秀的女作家應該是:“她像女人那樣寫,但是像一個忘記自己是女人的女人”中國論文下載中心。女性作家應擁有異于男作家的特質,那就是對女性自身的書寫甚至是超越自身的書寫。宗璞就是這樣做的。在宗璞多年精心構筑的藝術世界中,她恪守著一種道德啟示的精神熱力,以自己的獨特感悟塑造了一個個心靈純潔、精神崇高的知識女性形象,帶領我們重新直面傳統和現代中的女性身份、女性精神、女性文化,注重女性的精神狀態和生存狀況。這份女性意識的流露和堅持,伴隨著時代的更迭,世事的變幻,滲透在其為數不多但流傳甚廣的二十多篇小說中,顯示出卓立不群的特點。特點一:時代性從《A·K·C》到《野葫蘆引》,從“無名的女知識分子”到“呂碧初”,宗璞的筆下濃墨重彩刻畫的大都是女性,這一群女性有不少共同點,比如有很好的道德文化素養,有執著的人生追求,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同時,這些女性又和她們所處的時代緊密相依時代性,她們身上留下了不同時代的烙印,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性和階段性。正如上表中所述,二十世紀50—60年代是宗璞小說創作的第一個階段。由于宗璞少年時期所經歷的壯美生活,特別是西南聯大師生們于逆境中弦歌不輟,父兄輩堅忍不拔的以國家民族為己任的精神對她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這一時期作者小說中的女性的主要特征是單純、透明、充滿青春活力。以《紅豆》來說,通篇在細致委婉的心理描寫中,不時閃爍著理想主義的光芒,充滿著對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的思索:女主人公江枚在殘酷的理想與愛情的抉擇中,最終還是選擇了責任和義務。同樣,寫于六十年代的《知音》、《后門》和《不沉的湖》等文,主題都單純而明凈,洋溢著新中國特有的清新和樸素。文革十年,作者飽受痛苦、磨難和坎坷,使她的夢幻破滅,極端壓抑的生存境況,又促使她能夠認真思慮生命存在的底蘊。文革結束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葉,形成了宗璞小說創作的第二個階段。這一時期作品的女主人公,也由第一階段單純、清麗的年輕女性,改換為飽經滄桑卻意志堅定的中年女性,如慕容樂珺、梅菩提等。《三生石》、《我是誰》及《弦上的夢》等作品中,宗璞獨辟蹊徑,不僅僅描摹苦難,更重視塑造一些“出淤泥而不染”,雖“九死而不悔”的中年女知識分子形象。例如,《米家山水》在清新雅致的山水畫般的意境中,描繪了中年女畫家米蓮予的崇高品格和廣闊胸襟;《團聚》則以丈夫辛圖在社會生活中靈魂的變異,襯托了女主人公綰云的美好情懷。八十年代中葉以來,宗璞的小說創作進入第三個階段。隨著時代的變遷,宗璞將筆觸由“文革”逐漸移向新時期的生活,孜孜開掘的是新時期人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品格。雖仍有以贊頌女性美好品格為主題的,但表現滄桑感和幻滅感的作品逐漸增多,如《朱顏長好》中的慧亞、《長相思》中的秦宓、《勿念我》中的繡春和《彼岸三則》中的麗等。解讀宗璞的后期作品中的人物,我們在理解她對人性丑惡和生命意義探索的同時,時常能感受到那種籠罩全文的缺陷感和滄桑感。特點二:主體性宗璞的小說創作呈現出鮮明的女性精神,她賦予了筆下的女性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賦予了她們對生活、愛情、工作的自主思考和抉擇,更賦予了女性個體對“我”的認識、發現和追求。可以說,宗璞以自己的經歷和創作體現了覺醒的知識女性的主體精神。1、對性別關系的獨到認識受中西合璧的文化的長期浸染,宗璞對男、女之別和兩性之間的社會地位、社會關系有著獨到的理解。在《找回你自己》一文中,她一面批判中國傳統社會中女性喪失了獨立地位時代性,同時也批判了毛澤東時代“男女都一樣”的思想,而提出“天生有陰陽”,“人本該照自己本來面目過活”,“認真地、自由地做一個人,也認真地、自由地做一個女人”。在宗璞的眼里,男性和女性在社會中不存在上、下級關系,兩性之間應該是和諧的。她認為,女人與男人并沒有根本的差別,他們都是社會的人,平等的人,共同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演進。基于此,她的小說一掃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表現出了性別關系中很和諧的一面。可以說,宗璞的女性意識是高于社會責任感的,她不再是女性個人世界中私利的小女人,而是和男人一樣生活在社會大環境下的富有擔當的社會的人。她們或熱情純真,擁有真誠信念(《紅豆》);或面臨著艱辛的現實,經歷著不幸的遭遇,但卻不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三生石》、《核桃樹的悲劇》);或安平若素,卻也能創造不一樣的人生精彩(《南渡記》、《不沉的湖》)……宗璞對女性形象的塑造,不會過多地強調女性與男性的差異與不同,而更多地強調女性也應追尋人生的最高的境界,把女性作為平等的人來探討同屬于人的精神境界、道德人格等問題。2、對社會政治的關注參與從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宗璞和她小說中的人物一起經歷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又一個沸騰的時代。沿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上山下鄉——文革——改革開放——新時期”的軌跡,宗璞筆下依次走出了賢惠勇敢、救亡圖存的呂碧初——單純善良、堅毅理智的江枚——大膽表達、敢于控訴的女工——自強自立、自愿到農村安家落戶的晚姐——飽受磨難、信念如磐的梁遐、慕容樂珺和韋彌——寬容退讓、聰慧能干的米蓮予——歷經挫傷、平靜泰然的四季老人……宗璞的小說中,每一個人物形象都和時代共命運,在表現女性柔弱善良的一面之外,更多的體現了知識女性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對時代精神的理解和詮釋,對社會變革的參與和思索。此外,宗璞小說中對社會現實的批判也表現了女性知識分子對社會的理性關注。典型的如《后門》。雖然小說內容是那時期女作家所擅長的“家務事,兒女情”,但卻表現出了少有的介入批判的意味。1980年,她又寫下《團聚》一文,作品以人物辛圖為例,對現實社會中少數人為個人私利而日趨勢利與圓滑,最終失去自我理想與良知的痛心現象進行了揭示。在她的一系列以“文革”為素材的作品中,她更是對那個非人年代中人性的墮落與潰敗進行了無情的揭露與控訴。3、對婚戀生活的自主抉擇在宗璞筆下,追求婚戀自由成為女性意識的又一體現。和五四時期反抗封建包辦婚姻不同,其小說中的婚戀自由較多體現的是女性知識分子對愛情的抉擇、取舍和堅持。《紅豆》中江枚和銀行家之子齊虹愛得真切纏綿時代性,但面對革命和愛情,她毅然選擇了前者。《桃園女兒嫁窩谷》中下放青年晚姐愛上了窩谷村的梁春泰,她克服重重阻力,果斷的為自己的婚姻做主中國論文下載中心。《長相思》中富家小姐秦宓四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自己愛戀的目標,長久而癡心地等待著對方。《三生石》中梅菩提擁有一顆“最真實的心”,在“文革”的惡劣環境里雖遭受迫害,卻依然保持人的尊嚴,敢于承擔、追求純潔的愛情與友情,以頑強的生命力和樂觀的精神堅守了知識分子的文化品格。《南渡記》中呂碧初出身名門,但下嫁給大學教授孟樾為妻,并和丈夫一起承受住了國破家亡的苦痛和逃亡之路的艱辛,承受住了日子的窘迫和生活的磨煉,以廣博而厚重的真情、摯愛,艱難地托舉起家庭的“方舟”。

作者在《〈紅豆〉憶談》曾說:“那個時期年輕人所處的環境,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所經歷的事情印象最深的就是‘抉擇’,選擇走什么樣的道路,因為十字路口不斷出現。……在去解放區,或出國留學等等之間選擇,人生道路碰到各種各樣的事情。”由此看來,作者筆下的女性所具有的自主抉擇的能力已然具有了時代意義。4、對人性善美的深情謳歌宗璞曾說:人生道路多艱。人們在戰勝難關的人生途中,需要別人的慰藉和溫暖。她不僅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她創作的每一篇小說,因此有了不同于他人的一抹暖色,舒服、自在的發著光、發著熱,給人以關懷。正是因為此,才有了《紅豆》中蕭素的出現,那個不斷幫助江玫,且在行動上作出表率,為了崇高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堅定江枚革命信念的人。才有了《三生石》中的陶慧韻,她和梅菩提兩人在勺園相互鼓勵,相依為命地生活,“在那殘酷的、橫卷著刀劍般的世界上,她們只要能回‘家’,就能找到一塊綠洲,滋養一下她們那傷痕累累的心。”她冒著危險去照顧梅菩提,為她送去溫暖和撫慰時代性,慧韻身上表現的友愛如此博大,而她同時承受的負荷如此沉重,作者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類的善良、堅忍和犧牲等道德力量。再比如《米家山水》中的米蓮予恬靜、雅致、淡泊,她面對平庸紛擾的環境,尋求自己內心的凈化,向往安徙生《海的女兒》那顆為了別人幸福,寧肯忍受痛苦和犧牲的美麗、善良的靈魂。她始終以嚴肅的自我審視,去尋求與劉咸的心靈溝通,即使劉咸曾絞壞自己的畫,也不想報復劉咸,最后甚至決定舍棄自己出國的機會。去成就劉咸的事業。……“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宗璞在小說中塑造了大量擁有美好品質的人物形象,她們無不寄托了作者對理想人生的渴望,對真善美的深情謳歌。縱觀宗璞的小說,其筆下的知識女性具有蘭的氣息,但絕不嬌弱;富有玉的精神,卻從不孤高。正如李子云認為的那樣:宗璞“所選取所塑造的人物的性格氣質,都有那么一股讓人感到靈魂純凈的‘蘭氣息’‘玉精神’……她們平凡而又光彩照人,有別于其他中國婦女形象”。“如果生命的溪流能夠總是靜靜地流淌,回憶可能會是這溪流上永遠開放的花朵。”(宗璞《心祭》)宗璞和她的小說,以獨有的姿態存活于我們的記憶之中,成為中國女性文學溪流里清新淡雅、永不凋謝的花。

參考文獻:[1]劉思謙:“女性文學這個概念”,南開學報,2005年第2期。[2]喬以鋼:“論中國女性文學的思想內涵”,南開學報,2001年第4期。[3]張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