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高分預測考試題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1頁
廣東省深圳市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高分預測考試題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2頁
廣東省深圳市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高分預測考試題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3頁
廣東省深圳市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高分預測考試題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4頁
廣東省深圳市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高分預測考試題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密封線 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試卷題號一二三四五六閱卷人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全卷采用機器閱卷,請考生注意書寫規范;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在作答前,考生請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準考證號涂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位置。

3.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與題目對應的答題區域內規范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A卷(第I卷)(滿分:100分時間:120分鐘)一、選擇題

1、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都是我國境內的原始人類,了解他們生存狀況有多種途徑,可信度最高的是(

)A.神話傳說B.考古發現C.影視作品D.學者推斷

2、海內外華人自稱為“炎黃子孫”。相傳炎、黃兩大部落結成聯盟的關鍵性戰役是(

)A.阪泉之戰B.涿鹿之戰C.巨鹿之戰D.長平之戰

3、“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這是古時的《三字經》對夏朝的描述。那么,“夏傳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創立的制度是(

)A.奴隸制B.王位世襲制C.分封制D.皇帝制

4、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說:“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一,有一部分應該歸功于他們的文字。”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是(

)A.甲骨文B.小篆C.隸書D.草書

5、距今約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華大地星羅棋布。代表當時生產力最高水平的生產工具是(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鐵農具D.牛耕技術

6、老子的名言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善若水”應查找的經典是(

)A.《孫子兵法》B.《道德經》C.《韓非子》D.《水經注》

7、司馬光說:“(漢武帝)異于秦始皇無幾矣。”二者的類似之處有()

①加強中央集權②進行思想控制③北擊匈奴④統一貨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8、你喜歡下象棋嗎?中國象棋的中央有一條楚河漢界,這與歷史上哪一事件有關A.巨鹿之戰B.長平之戰C.楚漢之爭D.城濮之戰

9、西漢建立之初,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大片田地荒蕪,人民得不到溫飽。材料反映了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

)A.背景B.目的C.措施D.影響

10、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這樣做,主要是為了(

)A.強化中央權力B.發展農業生產C.推行鹽鐵專賣D.平抑全國物價

11、人口增長與糧食安全是古代社會穩定的兩項重要條件。據統計:“公元25年至公元57年(劉秀去世),中原地區人口增長約1000萬,糧食價格常年趨于穩定。”材料反映的社會現象是(

)A.楚漢之爭B.光武中興C.三足鼎立D.重農抑商

12、《史記》記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材料提及的起義(

)A.在大澤鄉建立政權B.因秦軍反擊而失敗C.結束了秦朝的統治D.加速了統一的進程

13、“草船借箭”“骨肉計”“借東風”等成語都出自中國古代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它是A.淝水之戰B.官渡之戰C.巨鹿之戰D.赤壁之戰

14、西晉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導致其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是(

)A.匈奴入侵,攻滅西晉B.封王爭權奪利,連年混戰C.江南經濟得到開發D.封王各自為政,社會上層非常腐敗

15、北魏時,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其主要措施是A.實行三長制B.嚴懲貪污受賄C.實行均田制D.遷都洛陽、學漢語、與漢人貴族聯煙、改漢姓

16、據科學分析,為了達到秋耕地表面疏松的覆蓋層保存水分的目的,不能用齒粑來破壞土壤結構。中國古代某一農書在1400多年前已總結出這一規律,該書可能是(

)A.《黃帝內經》B.《齊民要術》C.《大明歷》D.《水經注》

17、漢武帝時,地方上的諸侯國被越分越小,這種現象與下列哪項措施的實行有關(

A.“推恩令”B.“尊崇儒術”C.統一貨幣D.鹽鐵專賣

18、孔子有一個學生名司馬耕,字子牛。這一現象反映了當時已經使用牛耕。牛耕出現于A.商朝B.西周C.春秋D.秦朝

19、某校七年學生開展以“遼寧地區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為主題的學科實踐活動。下面是學生收集的材料,哪些能體現這一主題()

①營口金牛山遺址

②阜新查海遺址

③朝陽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

④遼東半島巨石文化--“石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仔細觀察《三國鼎立形勢圖》,其中代表“吳”政權區域的是(

A.AB.BC.CD.D二、綜合題

21、材料一: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戰國策·秦策一》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面問題:

(1)圖一和圖二分別是我國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

(2)黃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的住房是圖一還是圖二?房屋的名稱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建造?

(3)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樣進行改革的?

(4)根據你的判斷,商鞅是哪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5)結合你所學的歷史知識,談談你對改革的認識。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從現實的角度看來,始皇一死,秦帝國蕩然無存。可是他統一中國的功績并不因之而湮滅。不出十年之內一個新的朝代繼之勃興。茲后延續達四百年。——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1)依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在“秦帝國”時間軸上標出起止時間。從存在時間上看“秦帝國”有什么特點?盡管秦帝國蕩然無存了,但其歷史地位極其重要,具體體現在哪?

(2)材料中作者所說的“新的朝代”是指什么?“茲后延續達四百年”的結論是如何得出來的?

(3)下圖中使這個“新的朝代”達到鼎盛時期的帝王是誰?列舉其在政治和思想上強化中央政權的舉措及其作用(或影響)。

23、中國農業生產具有悠久歷史,形成了中國傳統的農業發展經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國先民大貢獻】材料一:石器農具制作普遍采用了切割、鉆孔、磨光以致拋光等先進工藝……半坡仰韶晚期的111號窖穴中堆積的粟的朽灰,折算成新鮮小米有500多公斤。山東膠縣三河里一座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窖穴中堆積的粟的朽灰,折合成新鮮小米約有2000公斤。

(1)根據材料一指出我們的祖先對農業發展的貢獻。【江南地區有發展】材料二:南方(注:江南)水田耕作,廣泛使用鐵犁和牛耕,通過深耕細作,促使農作物產量成倍增長。在兩漢,江南的農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南朝時則有稻、麥、黍、粟、菽、麻以及其他各種雜谷,它們與水稻交錯播植。北方陸地作物大量移植南方,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2)根據材料二分析江南農業進步的原因。【古代名著有記錄】材料三:《齊民要術》中部分作物播種時間統計表作物谷、瓜春大豆麻子、水稻黍稷小豆大麥播種時間二月上旬二月中旬三月三月上旬夏至后十日八月中戊社前(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分析《齊民要術》對農作物種植總結出的規律。【農業經驗我來找】

(4)請你根據所學并結合現實生活,推薦兩個尋找總結農業經驗的方法。

2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老子的思想具有極強的思辨色彩。他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等。材料二: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對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材料三:墨子的思想體系有兩大核心:一是“兼相愛,交相利”;二是反對“攻伐無罪之國”。

(1)老子的思想集成在哪一部著作?他治國理念是什么?

(2)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說一說墨子的思想主張有哪些么?

(3)戰國時期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家是誰?他的主張又是什么?

(4)三則材料反映了我國歷史上戰國時期的什么局面?

25、大一統是秦漢時期的時代特點,同學們就此主題進行了相關的探究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下列問題。

【步驟一梳理知識】

(1)秦始皇、漢武帝采取了一系列鞏固大一統的措施,成就了疆域遼闊的秦漢帝國。梳理知識,完成表格。

秦漢大一統一覽表類別秦始皇漢武帝政治開創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中央設三公,地方實行①______接受②______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思想焚書坑儒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實行③______文化規定④______作為全國統一文字。以儒家的五經為主要教材,在長安興辦⑤______經濟統一貨幣和度量衡,開發南疆,開鑿⑥______統一嶺南和東南沿海地區。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實行抑商政策,統一鑄造⑦______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