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卷2025屆高三歷史沖刺考試題二含解析_第1頁
全國卷2025屆高三歷史沖刺考試題二含解析_第2頁
全國卷2025屆高三歷史沖刺考試題二含解析_第3頁
全國卷2025屆高三歷史沖刺考試題二含解析_第4頁
全國卷2025屆高三歷史沖刺考試題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9-(全國卷)2025屆高三歷史沖刺考試題(二)(含解析)一、選擇題1.某一思想家說:“盜(賊)愛其室,不愛異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視人室若其室,誰竊?”這一觀點A.要求民間推廣禮樂文明 B.體現了權利同等的意識C.是儒家仁政思想的體現 D.能夠體現墨家的核心思想【答案】D【解析】【詳解】材料摘自《墨子·兼愛上》,“視人室若其室,誰竊?”體出了墨家的核心思想“兼愛”,故選D;禮樂文明反映的是儒家思想,解除A;材料體現不出權利同等意識,解除B;兼愛不同于儒家所講的仁,仁即愛人,儒家的愛人是有差別的愛,C錯誤。2.中國古代農夫的宅院四周被院墻嚴密封閉,門口設門神、艾人、桃符、影壁、石獅,高高的門檻,院中再養條惡狗。即使如此,還擔憂“沒有不透風的墻”。這反映了中國農夫的A.封閉意識和內向心態 B.安土重遷的思想觀念C.盲目排外的群體心理 D.人際關系的難以溝通【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材料內容可知古代農夫的宅院嚴密封閉,院子里還養條狗,防止外人,說明中國農夫的宅院是一個封閉的文化圈,體現了自我封閉意識和不開放的內向心態,故選A;材料不能干脆體現安土重遷的思想觀念,B項錯誤;這種居住結構,能反映出一種提防心理,但不屬于盲目排外,C項錯誤;中國是一個熟人社會,并非人際關系難以溝通,D項錯誤。3.“御筆”“手詔”和“上批”是繞開政府和監督機關、由皇帝干脆下達的吩咐。據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所引用的此類吩咐統計,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共計109次,而宋神宗有1260次,這說明宋神宗時期A.統治者致力于加強中心集權 B.王安石變更了宋初體制C.決策體制的程序性有所減弱 D.彌補了律令條文的不足【答案】C【解析】【詳解】“御筆”“手詔”和“上批”是皇帝違反既有行政文書體系,干脆下達有關部門的吩咐。在唐宋政治體制中,皇帝的個人看法、指令需經宰執機構審議、封駁等多道程序后,方能成為正式詔令,宋神宗的這種做法減弱了決策機制的程序性,故選C;這種做法減弱了宰執等中心政府的權力,加強了君主專制,A錯誤;這種做法也不單單出現于宋神宗一朝,從材料情境看,也體現不出王安石變法的影響,B錯誤;這種做法不受既有成法束縛,會與諸多律令條文相互抵觸,解除D。4.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并進一步完善;元朝以中書省總領百官,尚書省時置時廢,門下省不再設置;明太祖廢除中書省,六部干脆對皇帝負責。這一變更反映了A.宰相的權力不斷減弱 B.監督制約機制的減弱C.少數民族政權的特別性 D.政治制度的質變性質【答案】B【解析】【詳解】唐朝的三省之間有制約機制,相權對君權也有制約,明朝廢除丞相,六部干脆隸屬皇帝,皇權缺乏制約,故選B;元朝中書省是最高行政機構,相權一度很大,解除A;唐朝和明朝是漢族政權,解除C;從唐朝到明朝,政治制度不斷演進,不具有質變性,D錯誤。5.對于小農生產的封閉性與封建政權對商品市場的壓制,包買商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將產品生產與市場貿易有機的結合起來。可以說康乾盛世的出現有他們的身影,進入清后期乃至民國初包買商又勝利蛻變為民族資本家。關于包買商的相識正確的是A.中國傳統經濟變遷的重要因素 B.有效化解了抑商政策的壓制C.中國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產物 D.中國最早的民族資本家【答案】A【解析】【詳解】由材料可知,包買商是在封建社會后期傳統經濟受到沖擊過程中出現的,“將產品生產與市場貿易有機的結合起來”“包買商又勝利蛻變為民族資本家”說明包買商促進了商品經濟發展,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是中國傳統經濟變遷的重要因素,故選A;包買商是將生產與商場結合,并不能有效解決抑商政策的壓制,解除B;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并不充分,包買商也不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解除C;包買商進入清后期蛻變為資本家,并非中國最早的民族資本家,解除D。6.《申報》發起的興女學探討,從傳統社會“針黹女紅…‘識字記數”到西方世界“天文、地輿、算法”“諸書具備”,從封建積習“不敢與男子并立”,到近代“婦女之靈性與男子同”觀點,再到呼吁“人稟氣質而生,為男為女因乎自然之化”相識。這反映出A.實現男女同等的現實 B.女學教化的豐富內容C.社會劇變的深刻背景 D.西方習俗的廣泛傳播【答案】C【解析】【詳解】19世紀晚期,隨著工商業的發展,中國女性參加社會生產活動的機會增加,中國社會出現了局部的對女性職業、教化和生活方面的觀念變更,近代女性自由、獨立、同等的新觀念起先孕育發展。《申報》發起的興女學探討,就是對傳統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觀念的否定,故這場關于興女學的探討反映了社會劇變的深刻的社會背景,故選C;A不符合史實,解除;B是材料的現象,并非本質,解除;材料沒有涉及西方習俗的信息,解除D。7.據《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統計,1865~1894年,上海浦東有2家造紙廠、11家火柴廠、97家繅絲廠,天津、上海共有2家面粉廠。而貴州省在1913年還沒有一家近代企業,1920年僅有11萬元的私人資本產業;內蒙古1913年仍是空白。這兩個地區到1920年都沒有官辦企業。青海也許也是如此。這反映了中國A.邊疆地區封建統治強化 B.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C.社會的半殖民地性突出 D.偏遠地區經濟發展的停滯【答案】B【解析】【詳解】偏遠地區的貴州、內蒙古和青海在20世紀初期,近代企業較少,說明民族工業地區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東南沿海和沿江地區,故B項正確。從材料中得不出A、C的結論。貴州、內蒙古和青海的經濟發展緩慢,但并非停滯,故D項錯誤。8.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實行的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中美兩國乒乓球隊員的互動,推動了“乒乓外交”。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簽署《上海聯合公報》。這說明“乒乓外交”A.加速了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 B.推動了兩極格局的瓦解C.開啟了中美兩國的民間交往 D.實現了中美關系正常化【答案】A【解析】【詳解】“乒乓外交”指1971年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兩國乒乓球隊互訪的事務,中美兩國乒乓球隊的友好往來,不僅推動了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進程,也加速了新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故選A;B不符合史實,不屬于“乒乓外交”的意義,解除;中美兩國的民間交往在此之前就有,解除C;“乒乓外交”推動而不是實現了中美關系正常化,D錯誤。9.美國聯邦政府擁有外交、國防、發行貨幣、制訂根本大法等大權。各州可以在不違反憲法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州政府的官員由各州自行選舉產生,聯邦政府無權任命州長或州級官員。這體現了A.聯邦權和州權的制約 B.聯邦權力高于州權C.聯邦權力可監督州權 D.行政權力處于分裂【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美國聯邦憲法,聯邦政府和州之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中心與地方的關系,而是在各自規定的權限范圍內都享有最高權力,相互之間不得進行任何干涉,聯邦政府不能任命州政府的官員,不能監督、考核州政府的施政行為,州政府也不得干涉聯邦事務,體現了聯邦權和州權相互制約,A項正確;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都有各自的獨立權力,互不統屬,因此不能表述為聯邦權力高于州權,B項錯誤;依據材料“州政府的官員由各州自行選舉產生,聯邦政府無權任命州長或州級官員”等信息可知,聯邦沒有監督各州的權力,C項錯誤;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美國聯邦政府和各州之間的制約關系,不代表行政區分裂,D項錯誤。10.如表是英國紡織業中用工狀況表(%),據此可以推知A.工業革命帶來災難 B.加速了資本積累C工人生活日益惡化 D.英國就業市場廣袤【答案】B【解析】【詳解】英國工廠運用童工女工,主要是為了降低成本,有利于資本積累,不能表明英國就業市場廣袤,故選B,解除D;A片面反映了工業革命的消極影響,并且運用童工、女工并非工業革命的必定結果,故解除A;英國工廠運用童工女工,不能說明工人生活惡化,C錯誤。11.從1870年到1913年,德國工業生產增長4.6倍,英國僅1.3倍,法國為1.6倍。1870~1913年,各國工業生產占世界工業生產總額的比重,英國從30%下降到14%,法國從10%下降為6%,德國則從13%上升到16%。形成這種結果的重要因素是A.民主政治的發展程度 B.電氣革命開展的先后C.先進科技的利用程度 D.工業發展速度的快慢【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信息說明,其次次工業革命時期,德國的工業增長速度和工業生產總額已經遠遠高于英、法等國。依據所學學問可知,這是因為三國對先進科技的利用程度不同帶來的結果,故C項正確;德國的民主政治發展程度不如英法,故A項錯誤;其次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內綻開,故B項錯誤;D項是材料信息的表述,不是緣由,故錯誤。12.如表是關于其次次世界大戰起點的各種觀點,反映了A.歷史事實的不行知性 B.歷史結論的精準性C.歷史事實的困難性 D.歷史說明的多樣性【答案】D【解析】【詳解】歷史說明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看法、實力和方法。本題要求學生對學者們做出這6種歷史說明的緣由進行分析,明顯重點考查學生對不同的歷史說明的辨別實力。在該題中,中國學者、歐美學者就其次次世界大戰的起點提出了多達6種不同的觀點,即6種不同的歷史結論或歷史說明,這說明歷史說明的多樣性,故選D;歷史事實是可以被相識的,A錯誤;中國學者、歐美學者就其次次世界大戰的起點提出了多達6種不同的觀點,沒有統一的結論,無法體現歷史結論的精準性,解除B;材料反映的是中國學者、歐美學者就其次次世界大戰的起點提出了多達6種不同的觀點,無法體現歷史事實的困難性,解除C。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外交官馬戛爾尼1792年攜帶英王信件出訪中國。在熱河行宮兩次謁見乾隆帝,提出開放寧波等地為通商口岸,裁減關稅等,乾隆以“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斷然拒絕,英國使團無功而返。下面是馬戛爾尼出訪途中的見聞:馬戛爾尼及使團乘坐的“獅子號”是當時英國海軍的主力艦隊,配備有64門大炮,……禮品有天體運行儀、望遠鏡、地球儀、座鐘、八音盒、玻璃鑲金彩燈、羊毛掛毯和地毯、金色馬鞍和馬車,還有毛瑟槍,連珠槍、利劍、銅炮、榴彈炮及裝備有110門大炮的英國軍艦模型。而在鎮江城大張旗鼓的軍事操演里,馬戛爾尼留意到面臨坍塌的城墻,2千多名士兵隨著音樂聲在旌旗下接受檢閱。兵士們裝備了弓箭,戟矛,還有少量的帶羚角槍刺火繩槍。他們戴的頭盔從遠處看像金屬那樣閃閃發光,……而過于笨重的鋼盾牌也只是用于炫耀而已,平常只是用一種藤制的盾牌。——戴鞍鋼《晚清史》材料二20世紀之初的革命者認為,以康雍乾為代表的清朝皇帝對漢族實行愚民政策,這個王朝曾給中華大地帶來了巨大災難。孫中山認為清廷愚弄漢人的統治、壓制中國的民族思想、禁止與外國相通等思想是造成中國一盤散沙局面的罪魁禍首。孟森先生在談到清代歷史的地位時說:后代于前代,評量政治之得失以為法戒,所以為史學。革命時之鼓煽種族以作敵愾之氣,乃軍旅之事,非學問之事也。——摘自劉文鵬《在政治與學術之間——20世紀以來的康乾盛世探討》(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你對康乾盛世的看法。(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革命者對康乾時代相識產生的緣由,并談談你如何看待孟森的觀點。【答案】(1)康乾盛世是中國社會在傳統農耕文明框架內縱向維度的接著,不是橫向維度的主流方向。從縱一直看,其盛世規模只有量的積累而沒有質的變更。從橫一直看,高度強化的君主專制相比較英國現代民主制度已經落后與腐朽;經濟上,照舊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而英國工業資本主義快速發展;文化上實行文化專制政策,而英國啟蒙思想和自然科學得到發展。外交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和朝貢外交,這使中國丟失了最終了解并跟上英國的機會。(2)緣由:帝國主義加緊侵華,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革命黨人要求推翻清王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受傳統民族主義思想影響。對孟森觀點看法,下列觀點可任選一種。贊同:將民族革命觀和政治立場帶進對清朝歷史的評判,是合理的但不是科學的。史學探討要解除政治干擾,獨立思索,實事求是,以歷史閱歷的總結服務于社會。不贊同:歷史學必需接受現實社會的各種命題和要求。任何一個時代的歷史學都不行避開地受到時代的影響。對康乾時代的評判,自然要受到時代變革的影響【解析】【詳解】(1)依據材料和所學,從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對比說明,即中國是高度強化的君主專制,而英國確立現代民主制度,中國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而英國工業資本主義快速發展,中國實行文化專制政策,而英國啟蒙思想和自然科學得到發展,中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和朝貢外交,而英國實行對外侵略擴張政策。

(2)緣由:依據“20世紀之初”,結合所學得出帝國主義加緊侵華,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依據“革命者認為,以康雍乾為代表的清朝皇帝對漢族實行愚民政策,這個王朝曾給中華大地帶來了巨大災難”得出革命黨人要求推翻清王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受傳統民族主義思想影響。

對孟森觀點的看法,下列觀點可任選一種。贊同:依據“革命時之鼓煽種族以作敵愾之氣,乃軍旅之事,非學問之事也”,可從史學探討要獨立思索,實事求是,以歷史閱歷的總結服務于社會等說明孟森的觀點是合理的但不是科學的。不贊同:可從任何一個時代的歷史學都不行避開地受到時代的影響,對康乾時代的評判,自然要受到時代變革的影響,說明歷史學必需接受現實社會的各種命題和要求。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圖是工業革命時期政治、經濟、科技文藝發展簡表。依據表中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寫明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史論結合)【答案】【示例】論題:工業革命的開展與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闡述:18世紀中期到1840年前后,工業革命自英國起先并擴張到歐洲大陸和美國等地并相繼完成工業革命。機器大工業生產的產品須要銷往更廣袤的世界市場。資產階級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場,搶占原料產地,使世界貿易的范圍和規模快速擴大。蒸汽機車和輪船的出現大大變更了交通運輸條件,世界各地間的聯系更為便捷。資產階級憑借著工業革命帶來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他們推銷工業品,收購原材料,把越來越多的地區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中。19世紀中后期,一個以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解析】【詳解】依據“工業革命”“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可提出論題:工業革命的開展與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闡述:結合所學,可從工業革命大大提高了生產力,資本主義國家在全世界拓展市場,使世界貿易的范圍快速擴大,蒸汽機車和輪船使世界各地間的聯系更為便捷,資產階級憑借著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把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變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使其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中等進行說明。最終總結說明:工業革命的開展使一個以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5.材料洪武八年“詔中書省造大明寶鈔,命民間通行。”寶鈔發行伊始,為了保證紙幣流通,政府嚴禁民間進行金銀貨物交易。雖政府三令五申嚴禁民間金銀交易,但是金銀的流通并沒有中斷,兩浙、江西、閩廣等地百姓重錢輕鈔,寶鈔嚴峻貶值,鈔法難以推行。正統時,白銀在民間流通中已取得優勢,明朝政府的貨幣政策也隨之轉變。明英宗即位后將南畿、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的田賦米麥400多萬石折征銀兩,即所謂的“米麥折銀之令”,即“金花銀”,確定了白銀作為法定支付手段的地位。經濟的發展和流通范圍擴大,社會對白銀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到嘉靖年間,白銀的貨幣化基本完成。至萬歷時期,政府把全部的地稅、貢納、福役、人頭科,都歸入田畝里面,計畝征銀。除了在蘇、松、嘉、湖地區征本色米,以供京師漕糧四百萬石外,全國各行省所屬各府州縣之田賦全部由征糧變為征銀。無論是國家稅收,軍餉官俸,京庫歲需還是民間借貸等都是用白銀,白銀成為唯一具有充分貨幣職能的貨幣——摘編自萬明《明代白銀貨幣化與明朝興衰》(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明朝白銀貨幣化的特點及其緣由。(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明朝白銀貨幣化的歷史影響。【答案】(1)特點:民間推動;過程漫長。緣由:紙幣易貶值;政府政策的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外貿易,大量白銀流人中國。(2)切斷了通向惡性通脹之路;推動了市場旺盛和商品經濟發展;促進了新經濟因素的產生;推動了賦役改革(或貨幣政策改革);肯定程度上減弱了國家對貨幣的壟斷權【解析】【詳解】(1)特點:依據材料“雖政府三令五申嚴禁民間金銀交易,但是金銀的流通并沒有中斷,兩浙、江西、閩廣等地百姓重錢輕鈔,寶鈔嚴峻貶值,鈔法難以推行”可知民間推動;依據材料“洪武八年……為了保證紙幣流通,政府嚴禁民間進行金銀貨物交易……但是金銀的流通并沒有中斷……正統時,白銀在民間流通中已取得優勢,……到嘉靖年間,白銀的貨幣化基本完成”可知形成過程漫長。緣由:依據材料“兩浙、江西、閩廣等地百姓重錢輕鈔,寶鈔嚴峻貶值,鈔法難以推行。正統時,白銀在民間流通中已取得優勢,明朝政府的貨幣政策也隨之轉變”可知紙幣易貶值;政府政策的推動;依據材料“濟的發展和流通范圍擴大,社會對白銀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到嘉靖年間,白銀的貨幣化基本完成”可知商品經濟的發展;依據所學可知新航路開拓后由于對外貿易增加,大量白銀流人中國。(2)依據材料“兩浙、江西、閩廣等地百姓重錢輕鈔,寶鈔嚴峻貶值,鈔法難以推行。正統時,白銀在民間流通中已取得優勢,明朝政府的貨幣政策也隨之轉變”結合所學可知實行白銀切斷了通向惡性通脹之路;依據材料“經濟的發展和流通范圍擴大,社會對白銀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可知推動了市場旺盛和商品經濟發展;依據材料“無論是國家稅收,軍餉官俸,京庫歲需還是民間借貸等都是用白銀,白銀成為唯一具有充分貨幣職能的貨幣”可知推動了賦役改革;依據所學可知白銀的貨幣化肯定程度上減弱了國家對貨幣的壟斷權。16.材料1972年5月26日,美國總統R.M.尼克松與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簽署了美蘇《關于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關于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臨時協定》和一個補充議定書。同年10月3日生效。《關于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規定,美、蘇各當事國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雙方可在保衛首都的一個地區配備不超過100枚反彈道導彈,以及在保衛洲際導彈基地的一個地區配備不超過100枚反彈道導彈,條約無限期有效。由于這種反彈道導彈系統效果不大且代價昂貴,1974年7月3日美、蘇又簽訂了1972年的限制反導彈防衛系統條約的議定書,把原先可在兩個地區部署改為只在一個地區部署反彈道導彈系統。《關于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臨時協定》及其補充議定書,有效期5年,規定雙方的陸基洲際導彈凍結在1972年7月1日實有和正在建設的水平上,蘇聯為1618枚,美國1054枚。——摘編自《現當代國際關系史》等(1)依據材料和所學學問,概括美蘇簽署限制戰略核武器條約的歷史背景。(2)依據材料和所學學問,評價美蘇限制戰略核武器條約的簽署。【答案】(1)美國世界經濟霸主地位有所動搖;蘇聯在美蘇爭霸中,占據優勢;美、蘇戰略核武器發展快速;軍備競賽增加了兩國的經濟負擔;美蘇謀求共同主宰世界。(2)增進了兩國的信任,推動了美蘇關系的緩和;對于推動世界的軍控進程有主動的意義;改善了國際平安形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限制’’是相對的,美蘇仍持有相當多的核武器,世界人民仍舊生活在核恐怖的威逼之中【解析】【詳解】(1)依據“1972年”,結合所學得出美國世界經濟霸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