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江蘇省大豐區新豐中學高考歷史押題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光緒二年(1876年),有位出使英國的大臣做了一部游記,其中寫道:“現在的夷狄和從前不同,他們也有二千年文明。”如果當時士大夫看到此言論大多會作何感想A.認同B.不屑C.欣賞D.無所謂2.抗日戰爭時期,一份延安各界祝捷電報中寫道:“我英勇八路軍……一舉克復娘子關等無數據點,繼則正太、平漢、津浦、平綏、北寧等路交通齊予破壞,敵偽喪膽,奸賊寒心,提高抗戰必勝之信心,證明自力更生之正確。”延安各界此次祝捷的戰役是A.平型關戰役 B.臺兒莊戰役 C.棗宜會戰 D.百團大戰3.明清時期,景德鎮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恥,東際海,西被蜀,無所不至……而商賈佳以是牟大利”;佛山鎮的鐵鍋全國各地“無處不需”、“四方賈客各輦運而鬻之”。據此可知,明清時期A.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迅速 B.專業性的生產區域較為普遍C.區域之間市場需求存在差異性 D.商品交換突破狹隘區域市場4.同時用“君主專制”、“圈地運動”、“民族國家”、“手工工場”等概念可描述15—16世紀西歐的典型國家是A.法國 B.德國 C.英國 D.西班牙5.從15世紀末西方國家開辟新航路開始,18世紀工業革命后,西方列強向世界各地大肆殖民掠奪,至19世紀中期,世界市場逐漸形成,世界市場成為了調節全球經濟發展的杠桿。請回答下面小題1.從整體史觀講,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民族的歷史逐漸融合為一部統一的人類歷史。這種“融合為一部統一實現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掠奪 B.東方的借鑒學習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的碰撞2.19世紀中期,一個統一的世界市場形成了在這個市場里,資產階級憑借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渡過大海,越過高山。沖破一個個封閉的國界推銷工業品。收購原材料。下列關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最終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B.資本主義擴張性和開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C.它以歐美先進的工業國為主導D.它是一種相對公平的世界經濟體系3.1876年葛元煦《游滬雜記》言:“向稱天下繁華有四大鎮,曰朱仙、曰佛山、曰漢口、曰景德,自香港興而四鎮遜焉,自上海興而香港又遜焉”“香港興”“上海興”都是因為簽訂了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6.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說,如果亞非國家養成一種在西方缺席的情況下經常開會的習慣,由于有眾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國無疑將控制局面,這可能最終形成一個反對西方的集團。他希望這次會議開不起來。“這次會議“是指A.華盛頓會議 B.汪辜會談 C.日內瓦會議 D.萬隆會議7.胡適稱嚴復為“介紹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晚年嚴復(辛亥革命前后至臨終)的思想由“力主西學”、“非西洋莫與師”轉歸先王教化之責,從傳統觀文化中找尋丟失的民族凝聚力。這種變化說明了他A.借助儒家思想宣傳西學 B.發現西方思想源于中國C.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響 D.不斷探索救亡圖存道路8.凡須由參議院和眾議院一致同意的每項命令、決議或表決(關于休會問題除外),須送交合眾國總統,該項命令、決議或表決生效前,須由總統批準,如總統不批準,則按照關于議案所規定的規則和限制,由參議院和眾議院三分之二議員重新通過。對材料理解準確的是A.凡總統不批準的命令、決議或表決均不生效B.該規定充分體現了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C.該規定起到了杜絕美國總統濫用職權的作用D.體現了總統與國會之間存在一定的權力制約9.雅典名將阿里斯提德是馬拉松戰役的指揮官,戰功顯赫,曾擔任首席執政官,辦事公正,人稱“正義”,這一美名后來卻變成了招人嫉恨的根源。公元前483年,公民大會決定進行陶片放逐表決。投票結果,阿里斯提德被流放。這種現象表明,在當時的雅典A.公民有較高的政治素養 B.公民有效監督國家公職人員C.多數人的意志具有絕對權威 D.政府喪失民眾信任10.《顧亭林詩文集》記載:君子之為學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按亂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勢之何以流極而至于此,則思起而有以教之。下列項中,與材料反映的觀點相對應的是A.“天下為主君為客” B.“經世致用”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11.明代徐渭有一首題畫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可見該配詩畫作是A.文人畫,重視寫意B.風俗畫,刻畫習俗C.山水畫,重視寫實D.人物畫,形神俱備12.《明史·食貨志》載:“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因以病。故唐、宋以來.行以茶易馬法,用制蕪、戎”,當時亦有“用‘漢中茶’三百萬斤,可得馬三萬匹”之說。明朝廷對走私茶葉定性為“通番”,朱元璋還規定“私茶出境者,斬:關隘不覺察者,處以極刑”。這反映出,唐宋至明朝的茶馬貿易A.是中國古代朝貢貿易的典例 B.順應了經濟重心南移的趨勢C.開啟了中國閉關鎖國時代 D.有利于中原王朝的邊疆穩定13.1920年,全國各界聯合會在答復蘇俄對華宣言中宣稱,“吾人更信中國人民除一部分極頑朽之官僚、武人、政客外,皆愿與俄國人攜手”“從此舊式的政治家資本家之迷夢,無由實現,而公正有力之聲浪彌漫世界,則各國人民群起打破國家的、種族的、階級的差別之期不遠也”。這反映出當時全國各界聯合會主張A.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B.改變中國革命的斗爭目標C.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 D.用社會主義方式解決中國問題14.有學者認為,改訂新約運動取消了帝國主義在不平等條約中的一些特權,某種程度上實現了關稅自主,收回了一部分法權、租界和租借地,簽訂了近代以來第一批相對平等的新約,是此前歷次收回主權運動成績最大的一次。這場運動的發起者是A.大清政府 B.南京臨時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國民政府15.下圖為1912年7月《民權畫報》刊登的時政漫畫《共和之假面具》,漫畫作者意在A.抨擊袁世凱的獨裁專制 B.強調共和民國虛有其表C.諷刺資產階級軟弱妥協 D.警惕滿清預備立憲騙局16.有學者認為:無論在風格和內容上,一些寫作都十分專注于表達作者的觀點,從而失去了思想與事件的交流,或者可以說他們從未打算過嘗試交流:這種“自我迷戀”是以犧牲讀者為代價的。材料反映的文學流派是A.新古典主義B.浪漫主義C.現實主義D.現代主義17.著名學者黃仁宇在《萬歷十五年》中這樣描述:“已經去世了5年的內閣首輔張居正,他生前雖然守住了內閣只是皇帝處理國政的助理機構、不能正式統率六部百司的底線,卻把內閣政治演繹得有聲有色。”結合所學知識,對此表述理解正確的是A.內閣于萬歷年間開始參與決策 B.相權的發揮依賴于皇權的支持C.內閣可以靈活機動地處理國政 D.內閣地位提升但仍需服從君權18.抗戰期間,中共在根據地推行減租減息和稅制改革,其效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這些改革A.增強中共在鄉村的動員能力 B.消除了傳統精英的經濟優勢C.構建了全新的鄉村政權結構 D.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標19.史學家們重視地理研究的主要原因是A.探尋自然與文明關系 B.尋找事件發生的因果C.探討早期的價值觀念 D.展現歷史的發展進程20.如表為1914—1927年中國的凈進口貨值和凈出口貨值(單位:千海關兩)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中國半殖民地的程度不斷加深B.中國的進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C.中國產品在一戰后失去競爭力D.進出口貿易深受時局變動的影響21.下表信息出自于中國軍事史編寫組對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爆發情況的統計。該表反映出A.大一統成為大勢所趨B.和平發展占據主流C.富國強兵是時代主題D.戰爭規模不斷擴大22.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充分認識到,藝術不但要攀仿自然,而且也要摹仿自然規律創造事物形象的方法,按照自然規律來進行創造。這一認識A.意在再造古典人文精神 B.體現了浪漫主義的特點C.直接否定天主教會地位 D.受到了時代變革的影響23.1894年成立的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誓詞。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孫中山指出“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這一轉變說明孫中山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實質B.近代民族國家的構想逐漸豐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統一戰線D.明確提出國家的根本是民族統一24.東漢士族多以經學世家面目出現,唐朝高門士族對文學日趨重視,士族家族遂由經學世家一變而為文學世家。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經學已喪失了正統的地位 B.皇權對門閥士族的打擊C.科舉考試使選官標準發生變化 D.庶族地主影響力的提升25.宋太祖說:“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個基本國策,即A.“強干弱枝”B.“重內輕外”C.“重文輕武”D.“冗官冗費”26.明中期,“歙人(徽商)聚都下(北京)者,已以千萬計”。嘉靖年間,歙縣在京徽商出資出力創建了會館,令來者“無論崇卑,咸得解裝于斯,而從容別定館舍。”這表明①徽商活動范圍廣,在都城有一定影響②血緣關系是徽商集團不斷發展的紐帶③民間自發集資,為同鄉商民提供服務④明朝政府對會館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27.閱讀非洲奴隸貿易統計數據柱形圖(1501~1875年)。決定柱形圖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西方國家殖民擴張的程度 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C.世界工業化發展水平提高 D.近代自然科學理論的突破28.近代中國愛國人士黃遵憲在給好友的信中寫道,“新約規定,天旋地轉”,“東南諸省所恃以為藩籬者,拱手而讓他人之’,“敲骨吸髓,輸此巨款,設機造貨,奪我生產”。信中的“新約”簽訂后A.多口通商,閉關政策被打破 B.鄧世昌等人進行了英勇抵抗C.列強開始在華掀起瓜分狂潮 D.清政府成為了“洋人的朝廷”29.“臣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數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這里的“臣”、“陛下”分別指A.賈誼、漢景帝B.晁錯、漢文帝C.董仲舒、漢武帝D.魏征、唐太宗30.著名學者辜鴻銘說:“咸同年間,粵匪擾亂。清廷如一叢病之軀,幾難著手。得一時髦郎中湘鄉曾姓者,擬方名曰□□□□□,服若干劑未見轉機。”材料中省略的五字最可能是A.洋務清火湯B.新政補元湯C.憲政調味湯D.革命銷魂湯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商鞅變法中的富國強兵思想及其實踐對秦國乃至后世的歷史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然列國環伺,時相侵凌,非有富強之國力,則亦無以自存。商子曰:“國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務力之方在使民致身于農戰之二事,而此外與二者無益或有害者皆在抑止之列。……幾乎欲舉一國之學術文化而摧毀掃蕩之,使政治社會成為一斯巴達之戰斗團體,此則其獨到之見解,亙千古而鮮匹者也。——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材料二商鞅的改革措施,可以使一個國家在短時間內富強,但如果把它作為長期國策,則注定將這個國家引向災難……秦始皇時代,秦施行的仍然是商鞅當年的基本國策,它使秦國最終統一了天下,卻沒能使秦朝逃過“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短命怪圈。——聶作平《秦國是怎樣崛起的?——重讀商鞅變法》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概括商鞅變法的指導思想,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商鞅的富國強兵思想在實踐中所產生的影響。后來,秦朝的短命與商鞅變法又有什么關系?32.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對優秀歷史文化的汲取和杰出歷史人物的推動。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漫步羅馬街頭,觸目所見,到處皆是凝固的歷史——古羅馬時期的斷柱殘壁,中世紀時期簡樸的建筑,具有文藝復興時期建筑特點的貴族莊園,以及其后巴洛克、洛可可和新古典的各式噴泉、廣場和紀念碑——它們是羅馬的靈魂,它們承載的文化內涵凝結了人類的智慧。…羅馬的建筑和藝術,數千年來更成為西方建筑與藝術的源泉和楷模之一——唐亦功《古羅馬城建筑的分布規律及布局形式》材料二在古羅馬的政治傳統中,最讓美國開國者們著迷的政治理想是共和。如果說民主起源于雅典,那么共和則起源于羅馬。共和的本質是政權的公有,是公天下。其對立面是一人獨大或一權獨大的私天下。相對于專政依靠武力的統治,共和的統治依靠的是和平手段。在美國開國者中,最高的共識就是在美國摒棄君主制,建立共和政體。態度最為堅決的則是華盛頓本人。他有句名言,我打敗英王喬治三世統治的目的,不是為了我本人在美利堅做喬治(華盛頓)一世。——劉軍寧《為什么是古羅馬的政治傳統吸引了美國開國者?》材料三在有幸在總統的位置上盡全力組織并管理政府后,現在已經到了應當退休回歸私人生活的時候。這既是我心所愿,也是為國運必需。因為行政首長的定期更替,是我們國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請允許我離開政府,就像我以前離開軍隊一樣,讓那些支持我國的利益、推進社會和諧和秩序與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讓上帝繼續保佑我們的祖國。——《華盛頓致麥迪遜的信件》(1)仔細閱讀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古羅馬在建筑上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并概括說眀古羅馬萬神殿的建筑藝術價值。(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開國者們摒棄君主制選擇共和政體的原因。(3)綜合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概括華盛頓任總統期間在“堅持民主、警惕專制方面的歷史貢獻。33.材料二戰期間,美國正式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后,其軍隊得以進駐屬英、法勢力范圍的中東,美軍主要駐扎在波斯灣,少數部隊駐扎在埃及、伊拉克等阿拉伯國家和地區,以保證盟國的伊朗走廊的安全和保護霍爾木茲海峽石油航道的暢通。美軍在波斯灣地區建立了“波斯灣司令部”,并通過修建機場,形成一個空軍基地網。美軍進駐多個國家港口,使海軍得以補給,戰略和援助物資有了安全保障。隨著對英國在中東軍隊的武器供應,美國軍事人員也隨之進入中東各地。同時,中東大多數國家為削弱英國的控制,也希望能直接獲得美國的軍事援助。美國通過《戰時租借法案》,先后向埃及等國提供了武器,軍事代表團、顧問、教官和技術人員也隨之進入這些國家的軍事機構和軍隊。--摘編自張士智《美國中東關系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介入中東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美國介入中東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材料“現在的夷狄和從前不同,他們也有二千年文明”是一種前瞻的眼光看待中外關系,反映作者沖破了傳統的“貴華夏賤夷狄”,與洋務派宣揚“中體西用”思想不符合,必會遭到洋務派的口誅筆伐,故排除ACD,B符合題意。2、D【解析】
百團大戰是1940年下半年發生在華北地區的一場由共產黨主動出擊的以正太鐵路為基軸展開的交通破襲戰,極大的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振奮了中華民族的抗戰信心。為此據材料關鍵信息“八路軍”、“正太鐵路”、“交通齊予破壞”可以推斷出是百團大戰,D正確;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配合友軍作戰的典范,是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是在山西戰場,A排除;臺兒莊大捷,是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屬于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典范,B排除;棗宜會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日本軍隊駐武漢的第11軍對中國第五戰區部隊發動的一場作戰,會戰以日軍占領宜昌而結束,C排除。故選D。3、D【解析】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商業。根據材料“自燕而北,南交恥,東際海,西被蜀,無所不至……”“無處不需”、“四方賈客各輦運而鬻之”等信息可知,景德鎮瓷器遠銷國內外市場,佛山鎮的鐵鍋全國各地均有銷售,說明此時商品交換不再局限于本地市場,故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商品交換突破了區域之間狹隘的地方市場,而不是長途販運貿易發展,故A項錯誤;材料中僅僅說明景德鎮和佛山鎮兩地的市場交換,并不是較為普遍,故B項錯誤;材料突出的是商品交換突破地域限制,并不是說明區域之間市場需求的差別問題,故C項錯誤。4、C【解析】
根據“圈地運動”即可判斷這個典型國家是英國,故選C項;法國、德國和西班牙都沒有出現圈地運動,排除ABD項。故選C。5、1.A2.D3.A【解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民族的歷史逐漸融合為一部統一的人類歷史的主要方式是西方的殖民掠奪,故A正確;東方的借鑒學習不符合史實,故B錯誤;正常的文化交流不是主要方式,故C錯誤;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的碰撞是在工業革命后,故D錯誤。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對落后國家和地區是不公平的,故D符合題意;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即19世紀末20世紀初,故A不符合題意;資本主義本身具有擴張性和開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故B不符合題意;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以歐美先進的工業國為主導,故C不符合題意。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香港興”“上海興”都和《南京條約》的“五口通商”有關,故A正確;《北京條約》只開放了天津,故B錯誤;《馬關條約》是在1895年,故C錯誤;《辛丑條約》是在1901年,故D錯誤。6、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萬隆會議于1955年在印尼萬隆召開,與會國皆為亞非國家,旨在討論反對殖民主義的問題,又稱第一次亞非會議,該會議符合杜勒斯“亞非國家養成一種在西方缺席的情況下經常開會的習慣……印度和中國無疑將控制局面”的描述,故D項正確;華盛頓會議為一戰后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參與,排除A項;汪辜會談反映的是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排除B項;日內瓦會議于1954年4月召開,是蘇、美、英、法、中五國參加的外交會議,與會國中無非洲國家,排除C項。故選D。7、D【解析】
根據材料“由‘力主西學’、‘非西洋莫與師’轉歸先王教化之責”可知,嚴復作為維新變法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張由主要學習西方轉為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民族凝聚力以達到救亡圖存的目的,說明嚴復不斷探索救亡圖存道路,D項正確;借助儒家思想宣傳西學是康有為主張,并且不符合材料主旨內容,A項錯誤;材料內容沒有體現西方思想根源,B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了嚴復探索救亡圖存過程中其思想主張的變化,“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響”不能完全反映材料內容,C項錯誤。8、D【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材料反映了總統和國會之間的相互制約,故選D項;A項表述不符合美國三權分立的內容,故排除;材料只反映了總統和國會之間的制衡,“充分體現”表述過于絕對,故排除B項;“杜絕”的表述過于絕對,也不符合史實,故排除C項。9、C【解析】
根據“公民大會決定進行陶片放逐表決。投票結果,阿里斯提德被流放”并結合所學可得知,雅典直接的民主體現了公民集體的意志,反映出多數人的意志具有絕對權威,這也是雅典民主體制弊端的體現,C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公民的素質如何,排除A項;材料中的現象不屬于監督,排除B項;阿里斯提德被流放是雅典民主政治弊端的體現,并不是政府不被信任的表現,排除D項。10、B【解析】
“知天下之勢之何以流極而至于此,則思起而有以教之”體現了顧炎武主張做學問應當為社會服務的經世致用思想,故選B;A是黃宗羲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排除;“循天下之公”指按天下公理辦事,是王夫之的思想,排除C;“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反映了顧炎武反對君主專制的思想,排除D。11、A【解析】
《墨葡萄圖》最能代表徐渭的大寫意繪畫風格。此圖純以水墨畫葡萄,隨意涂抹點染,倒掛枝頭,形象生動。作者將水墨葡萄與自己的身世感慨結合為一,盡情抒泄于筆墨之中。故本題選A項;風俗畫,山水畫、人物畫均不符合這一特點,故BCD排除。12、D【解析】
唐宋至明朝的茶馬貿易有利于中原地區和邊境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互通有無,通過經濟交往密切了民族之間的往來,有利于中原王朝邊境的穩定,D正確;朝貢貿易是指古代中國的封建王朝與周邊及海外各國建立起來的一種寓政治和經濟為一體的對外政策,A排除;經濟中心南移在南宋時期就已經完成,且當時的少數民族主要是在北方,B排除;閉關鎖國政策主要針對的海外交流,C排除。故選D。13、D【解析】
“愿與俄國人攜手”,拋棄資本家迷夢,與各國人民一起“打破國家的種族的階級的差別”,反映出當時全國各界聯合會要用社會主義方式解決中國問題的主張,D項正確;全國各界聯合會的宣言中沒有明確要建立工人、農民、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在內的四階級革命聯盟,即革命統一戰線,A項錯誤;改變中國革命的“斗爭目標”和開展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均在材料中沒有體現,BC兩項錯誤。14、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以后,實行反對蘇聯,親近帝國主義的政策。1927年底,蔣介石發表談話,停止對蘇貿易,驅逐蘇聯僑民,宣布與蘇聯斷交。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為了緩和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制造對外“自主”形象;同時也為擴大稅源,解決內戰軍費,在它建立不久,圍繞實現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的問題,發起了要求帝國主義支持的“改訂新約運動”,因此D選項符合題意,ABC選項排除。15、A【解析】
漫畫創作于1912年7月,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就任臨時大總統。漫畫中的猿猴(諧音袁)戴上共和的假面具,意在揭露袁世凱假共和真獨裁專制的反動面目,A正確;題干批判的是袁世凱而非民國和資產階級,排除B、C;預備立憲時間是1905年開始,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16、D【解析】
現代主義文學注重藝術形式與藝術技巧的創新,表現出隨意性、不確定的特征,在寫作手法上表現出無選擇性、無中心意義、無完整性,甚至是“精神分裂式”的表述特征。根據材料“一些寫作都十分專注于表達作者的觀點,從而失去了思想與事件的交流,或者可以說他們從未打算過嘗試交流”可知屬于現代主義文學特征,D選項符合題意。新古典主義文學。古典主義文學的藝術特征:第一,從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中汲取藝術形式和題材。第二,有一套嚴格的藝術規范和標準。第三,主張語言準確、精煉、華麗、典雅,表現出較多的宮廷趣味。第四,人物塑造類型化,A選項排除。浪漫主義文學以現實為基礎,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絢麗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張的表現手法,抒發對理想世界的追求,B選項排除。現實主義側重如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客觀性較強。它提倡客觀地、冷靜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精確細膩地加以描寫,力求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C選項排除。17、D【解析】
根據“內閣只是皇帝處理國政的助理機構、不能正式統率六部百司的底線,卻把內閣政治演繹得有聲有色”,結合所學可知,內閣是皇帝處理國政的助理機構,但不能正式統率六部百司,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時,內閣官員的權勢和地位雖然有所提高,但仍然服從于君權,故選D;內閣無決策權,排除A;內閣首輔不是宰相,排除B;內閣只是皇帝處理國政的助理機構,權力受到制約,排除C。18、A【解析】
根據表格數據可知,中共在根據地推行減租減息和稅制改革使得地主富農階級比重和土地占有比重下降,而中農和貧農土地占有量上升,說明中共的政策得到這兩個階層在階級支持,而這兩個階層在鄉村中占比較高,這有利于增強中共在鄉村的動員能力,A正確;B中“消除”表述絕對,排除;中共的改革措施意在團結多數來抗日,而非構建新的鄉村政權結構,排除C;雇農占比雖然下降,但是土地占有量仍然很低,排除D。19、A【解析】
地理環境會影響文明,如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之間存在差異,因此史學家們重視地理研究的主要原因是探尋自然與文明關系,A正確;并非所有的歷史事件都與地理環境存在因果聯系,排除B;地理研究不僅僅局限于早期社會價值觀念,排除C;地理環境在較長時期內不會有大的變化,因此從地理環境角度不能細致展現歷史發展進程,排除D。20、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1915年、1919年中國入超數值較小。聯系所學可知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消息傳出以后,國人主張抵制日貨,人人用國貨;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也掀起提倡國貨運動,可以得出進出口貿易深受時局變動的影響,故選D;單從凈出口進口貿易額不能看出半殖民地程度加深,A錯誤;BC在材料中無從體現,排除。21、A【解析】
根據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爆發情況的統計可知,諸侯國數量、戰爭爆發的頻率和次數都在減少,沒有戰爭的年份也逐年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在長平之戰后,秦國統一已經是大勢所趨,A項正確;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和平發展不是時代主流,B項錯誤;材料沒有富國強兵和戰爭規模擴大的信息,CD項錯誤。22、D【解析】
藝術不僅僅攀仿自然,而且有遵循自然規律創造,這一認識顯然受到了人文主義影響,D正確;這一認識認為藝術存在“創造”,故其目的不是簡單的再造古典,排除A;這一認識主張尊重自然規律,這與浪漫主義追求個人情感的特點不符,排除B;這一認識并未明確反對天主教,C排除。23、B【解析】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體現出反對滿族貴族統治的狹隘民族主義傾向,“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體現出五族共和的民族主義思想,這一轉變說明孫中山民族國家的構想逐漸豐富,B正確;材料無法體現民主共和制的實質,排除A;材料主張“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并非建立反清的民族統一戰線,排除C;D材料無法體現,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結合所學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內容分析解答。24、C【解析】
據材料“文學日趨重視”“由經學世家一變而為文學世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唐時期實行的科舉制通過考試選拔官員,人們可憑借學識和才能進入政府,故C選項正確;儒家這時期沒有喪失其正統地位,故A選項錯誤;這時期重視文學的主要原因是科舉制的制度因素,而不是皇權對門閥士族的打擊,故B選項錯誤;庶族地主影響力的提升不符合材料和史實,故D選項錯誤。25、C【解析】材料反映了武臣危害更大,所以要重用文臣,即要“重文輕武”,所以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強干弱枝”以及“重內輕外”,所以選項A、B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重用文臣而非冗官冗費問題,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明白“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意在強調文臣危害遠遠低于武臣,所以要“重文輕武”。26、B【解析】
材料“歙人(徽商)聚都下(北京)者,已以千萬計”體現的是徽商活動范圍較廣,①正確;材料“無論崇卑,咸得解裝于斯,而從容別定館舍”體現的是會館主要是為同鄉商民提供服務,③正確,因此B符合題意;徽商的紐帶是鄉土親緣關系,并非都是血緣關系,②錯誤,A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和會館之間的關系,④錯誤,CD排除。故選B。27、C【解析】
據材料圖示可知,1501~1875年非洲奴隸貿易從迅速上升到急劇下降,此期間經歷了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第一次工業革命,西方殖民國家需要大量勞動力,說明工業化水平較低情況下依靠眾多勞動力,但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工業生產對勞動力的依賴程度會大幅度下降,因而出現圖示現象,故世界工業化水平的高低決定著非洲奴隸貿易的發展,故C項正確;殖民擴張程度雖與非洲奴隸貿易密切相關,但并非是決定性因素,故A項錯誤;非洲黑奴貿易主要強調勞動力的重要性,隨著世界市場的形成,勞動力更顯得重要,但圖示顯示19世紀中后期奴隸貿易卻減少,說明世界市場的形成不能決定非洲奴隸貿易的發展,故B項錯誤;早在17世紀自然科學理論已出現突破,與非洲奴隸貿易的興起與衰落沒有直接關系,故D項錯誤。28、C【解析】
據材料“敲骨吸髓,輸此巨款,設機造貨,奪我生產”可知,體現了《馬關條約》中允許日本投資設廠的內容,《馬關條約》簽訂以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故C選項正確;多口通商,閉關政策被打破是鴉片戰爭的結果,故A選項錯誤;鄧世昌等人進行了英勇抵抗在《馬關條約》簽訂之前,故B選項錯誤;清政府成為了“洋人的朝廷”是八國聯軍侵華的影響,故D選項錯誤。29、C【解析】試題分析:從材料中的“太學”即可判斷選擇C項。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改造儒學,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由此創辦太學,推崇儒學。考點: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30、A【解析】試題分析:“湘鄉曾姓者”是指曾國藩,“粵匪擾亂”則指太平天國運動,所以材料說的是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事情。為了“剿發捻”(指太平天國和捻軍)和抵御外來侵略,以曾國藩為代表的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曾國藩是洋務派的代表人物,故省略的是洋務清火湯。故選A。B項錯誤,新政是在光緒年間;C項是在1908年;項是在20世紀前十年進行的。因此BCD三項均與材料在時間上不符。考點:洋務運動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洋務運動的相關內容。洋務運動運用西方科技興建了一批近代軍用、民用企業,希望使中國富強,實現中興,但是結果并沒有挽救沒落的封建制度,甲午戰爭戰敗,洋務運動破產。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洋務運動的背景和影響等也需要掌握。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指導思想:通過驅民農戰、統一思想實現富強。背景:戰國時期兼并戰爭頻繁的形勢;土地私有制出現,封建經濟發展;法家思想得到傳播。(2)影響:推動秦國迅速實現了富國強兵,并統一全國。但也激化了階級矛盾,導致秦朝的速亡。關系:商鞅變法促進法家思想成為秦朝治國思想,也是秦朝短命的重要原因。【解析】
(1)指導思想,由材料“非有富強之國力,則亦無以自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電磁場與天線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至2031年中國戶外硅橡膠絕緣子跌落式熔斷器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美容護膚與造型》課件
- 2025至2031年中國亞克力標準板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黃樟精油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小區紅色物業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鉑銥管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軟寶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芳綸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淀粉過濾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4年中考數學二次函數壓軸題專題18 二次函數與幾何交點問題(學生版)
- 間質性肺疾病診療指南
- 職業技術學院環境監測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 2023廣州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廣美附中)入學招生測試卷數學模擬卷
- 新能源汽車行業智能駕駛技術分析報告
-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理解性默寫練習題匯編(含答案)
- 城管整治占道經營方案
- 林木種質資源調查表(新表)
- 超星爾雅學習通《形勢與政策(2024春)》章節測試答案
- 特種兵作戰分析報告
- 黃顙魚成魚養殖技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