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豐臺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1頁
北京市豐臺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2頁
北京市豐臺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3頁
北京市豐臺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4頁
北京市豐臺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北京市豐臺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卷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題,每題3分,共45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顧炎武《日知錄》記載:“春秋時,猶尊禮重信,而七國則絕不言禮與信矣。春秋時,猶宗周王,而七國則絕不言王矣……春秋時猶論宗姓氏族,而七國則無一言及之矣。”據此可知,戰國時期()A.兼并戰爭日益劇烈 B.中央集權制度開始形成C.宗法等級秩序崩潰 D.華夏認同觀念得到加強〖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概況可知:“春秋時,猶尊禮重信,而七國則絕不言禮與信矣。春秋時,猶宗周王,而七國則絕不言王矣”,“春秋時,猶論宗姓氏族,而七國則無一言及之矣”可知,這一時期禮樂制度和宗法制被嚴重破壞,宗法等級秩序趨向崩潰,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對周天子的關系發生了變化,而非兼并戰爭日益劇烈,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從春秋到戰國時期,地方實力不斷增強,而非中央集權制度開始形成,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華夏認同觀念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2.下列表述符合下圖所示歷史時期的是()A.確立皇帝制度 B.設立五經博士C.耕犁基本定型 D.書法成為藝術〖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秦朝時期。根據圖示內容“秦、咸陽、前221年秦邊界”可知,圖示反映的是秦朝時期的疆域信息,秦始皇確立了皇帝制度,A項正確;漢武帝設立五經博士,排除B項;唐朝江東地區出現了曲轅犁,標志著耕犁基本定型,排除C項;魏晉時期,書法成為藝術,排除D項。故選A項。3.在宋朝的海外貿易中,輸出的商品主要是絲織品、瓷器、漆器、鐵器等,輸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為大宗。這表明,在宋朝()A.進口商品成為基本的生活用品 B.開創了海上絲綢之路C.外貿稅收成為國庫的重要財源 D.手工業生產較為發達〖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中國)。根據材料概括可知:從宋朝輸出的產品來看主要是絲織品、瓷器、漆器、鐵器等手工制品,表明宋朝手工業生產較為發達,D項正確;材料表明進口的主要是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這些不是生活必需品,排除A項;開創了海上絲綢之路敘述不準確,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稅收對國家財政的作用,排除C項。故選D項。4.下面為某位同學整理的元朝邊疆治理措施的筆記,下列選項可以填入其空白處的是()委派官員代表中書省處理東北、云南等地事務設立直屬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區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加強對西域管轄A.先后設置安西、北庭都護府,統轄天山南北B.在隸屬福建省的澎湖設置巡檢司,經略臺灣C.在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管理女真等族D.在新疆設伊犁將軍,總領地方軍政事務〖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代(中國)。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在東南地區,設置澎湖巡檢司,履行行政管理職能并經略臺灣,B項正確;唐朝先后設置安西、北庭都護府,統轄天山南北,排除A項;明朝在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管理女真等族,排除C項;清朝在新疆設伊犁將軍,總領地方軍政事務,排除D項。故選B項。5.下圖為中國古代都城變遷示意圖,對其解讀正確的有()①中國古代政治中心曾位于黃河流域②江南的開發推動了政治中心的轉移③都城逐漸從西向東再向南北方向移動④與海外各國的直接往來不斷得到加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根據都城的發展歷程長安、洛陽、開封等可得出中國古代政治中心曾位于黃河流域;從南京成為都城,可得出江南的開發推動了政治中心的轉移;從都城為長安到南京和北京,可得出都城逐漸從西向東再向南北方向移動,①②③項正確;④錯在與海外各國的直接往來不斷得到加強不符合史實,明清時期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與海外聯系逐漸減弱,排除B、C、D項。故選A項。6.1844年,中法《五口貿易章程:海關稅則》中規定:“凡有佛蘭西人與中國人爭鬧事件,或遇有爭斗中……被火器及別器械毆傷致斃,系中國人,由中國官嚴拿審明,照中國例治罪,系佛蘭西人,由領事官拘拿……照佛蘭西例治罪。”此規定()A.剝奪了中國關稅自主權 B.打開了封閉的中國市場C.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 D.有利于中法間經貿往來〖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系佛蘭西人,由領事官拘拿……照佛蘭西例治罪”和所學可知,鴉片戰爭后,西方國家在中國取得了領事裁判權,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C項正確;協定關稅,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排除A項;五口通商后,開始打開封閉的中國市場,排除B項;材料與中法經貿往來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7.福州船政局由左宗棠于1866年創辦。船政局引進西方管理制度,是近代中國最大的船舶制造中心和基地,制造出中國第一艘千噸級輪船,培養出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所造船艦及槍炮、魚雷等武器,曾稱卓于一時。福州船政局的創辦()①是中國近代船舶工業發展的里程碑②實現了中國自強、求富的目標③見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④推動了中國的工業近代化進程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D〖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1866年后的中國。根據材料概況可知:材料表明洋務運動時期,創辦的福州船政局,船政局引進西方管理制度,是近代中國最大的船舶制造中心和基地,是中國近代船舶工業發展的里程碑,其中制造出中國第一艘千噸級輪船,培養出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可知推動了中國的工業近代化進程,①④正確;②錯在實現了中國自強、求富的目標,洋務運動最終失敗,沒有實現自強、求富的目標;③錯在,洋務企業的軍用企業是官辦性質的,見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表述錯誤,排除ABC項。故選D項。8.李喜所、李來容在《中國近代史》一書中寫道:“(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在對外交涉中首次做出沒有屈服的抗爭,日本也最終未能獲得繼承德國在山東權益的合法依據,從而為中國此后收回山東創造了條件。”這一抗爭()A.鏟除了日本在山東的勢力 B.擺脫了列強對中國的控制與壓迫C.促進了中國民族意識覺醒 D.推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產生〖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在對外交涉中首次做出沒有屈服的抗爭,日本也最終未能獲得繼承德國在山東權益的合法依據,從而為中國此后收回山東創造了條件”和所學可知,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在中國引發了五四運動,促進了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最終為收回山東收回條件,C項正確;五四運動并未鏟除日本在山東的勢力,排除A項;新中國成立后,擺脫了列強對中國的控制與壓迫,排除B項;晚清時期,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就已經產生,排除D項。故選C項。9.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中央駐地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不斷變換。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在①制定了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B.在②提出通過持久作戰贏得抗戰勝利C.在③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D.在④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正向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9年后的中國。根據材料概況可知:①為上海,中共的一大和二大在此處召開,在中國二大上中共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A項正確;②為江西瑞金建立了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是土地革命時期的政權,排除B項;③處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政權所在地延安,排除C項;④處為七屆二中全會召開的地西柏坡,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排除D項。故選A項。10.宣傳畫是美術創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帶有很強的時代烙印。下列宣傳畫,按畫中主題體現事件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學人民解放軍②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愿軍勝利萬歲!③熱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④熱烈歡慶香港回歸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答案〗B〖解析〗本題是組合型選擇題。時空是現代中國。結合所學可知,①工業學大寨的口號出現時間是1964年;②中國人民志愿軍勝利萬歲出現于1950年至1953年的朝鮮戰爭;③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④熱烈歡慶香港回歸是在1997年。結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確排序是②①④③,B項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11.河北涿州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枚阿拉伯帝國的金幣。這枚金幣屬于阿拉伯歷史上鑄造的第一種貨幣,造型精美,兩面刻有文字,對后世阿拉伯貨幣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這枚金幣可用于研究阿拉伯帝國的()①遼闊疆域②對外交往③冶鑄工藝④幣制沿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本題是組合型選擇題。時空是古代的阿拉伯帝國。材料“河北涿州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枚阿拉伯帝國的金幣”體現的是唐朝和阿拉伯帝國之間的往來,②符合題意;材料“造型精美”體現的是金幣的鑄造工藝,③符合題意;材料“對后世阿拉伯貨幣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體現的是幣制沿革的影響,④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阿拉伯帝國疆域的說法,①不符合題意。結合上述分析可知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12.16世紀,熱那亞和威尼斯失去了作為東方貿易主渠道的地位,大西洋諸港口則船只往來不斷,以其財富聲名遠揚。導致這一狀況的原因有()A.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B.世界貿易中心的轉移C.城市自治斗爭的開展 D.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的歐洲。根據材料“16世紀,熱那亞和威尼斯失去了作為東方貿易主渠道的地位,大西洋諸港口則船只往來不斷,以其財富聲名遠揚”和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商貿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出現材料中的現象,B項正確;資本主義萌芽是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排除A項;材料與城市斗爭無關,排除C項;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屬于政治制度變革,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3.16—17世紀,英國經歷了一系列重大變化。這些變化不僅深刻地改變了英國社會,也對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下列表述符合這一結論的有()①莎士比亞撰寫《哈姆雷特》,宣揚人文主義②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創立經典力學體系③資產階級發動“光榮革命”,推翻專制王權④英國工人階級發起憲章運動,爭取普選權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16—17世紀的英國。根據材料概況可知:16—17世紀,英國經歷了一系列重大變化。這些變化不僅深刻地改變了英國社會,也對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撰寫《哈姆雷特》,宣揚人文主義,促進思想解放;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創立經典力學體系,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展,也為啟蒙運動的發展奠定了條件;1688年資產階級發動“光榮革命”,推翻專制王權,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為世界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范本,①②③正確;④錯在英國工人階級發起憲章運動,爭取普選權利,是在19世紀,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14.關于《凡爾賽條約》及凡爾賽體系,有人評論說:“(它)建立了一個分成戰勝國與戰敗國的歐洲。大國并不討論一個各自都接受的共同秩序,而戰勝國把某種歐洲秩序強加于戰敗國。”該評論認為凡爾賽體系()A.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 B.體現了帝國主義的強權政治C.激化了列強與殖民地的矛盾 D.重新確定了歐亞國家的版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8年后的世界。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戰后的國際秩序并不是各國都能接受的共同秩序而是戰勝國把某種歐洲秩序強加于戰敗國,這表明凡爾賽體系體現了帝國主義的強權政治,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一戰對歐洲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帝國主義國家間戰勝國與戰敗國間的關系,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凡爾賽體系制定的特點,而非結果,排除D項。故選B項。15.毛澤東指出:“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給全世界工人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開辟了更加廣大的可能性和現實的道路。”下列史實能夠印證這一觀點的有()①古巴推翻了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②墨西哥卡德納斯推行改革③印度甘地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④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1945年后的是世界。根據材料概括可知:二戰的勝利為全世界工人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開辟了更加廣大的可能性和現實的道路,古巴在二戰后推翻了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獲得了國家的獨立;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是在二戰之后,獲得國家的獨立,①④項正確;②錯在墨西哥卡德納斯推行改革是在一戰后,而非二戰后,時間與題干信息不符;③錯在印度甘地發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二戰前就已經開始了,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ABC項。故選D項。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題,共55分。16.戰國的士階層戰國時,士成為知識分子的代稱。此時的“士”已與出身無關,不再僅是卿大夫以下的低級貴族。他們可能來自貴族,也可能起于微賤,其共同的身份標志僅僅是知識、智慧和才能。他們不必再接受傳統的貴族“六藝”教育,如帶有軍事訓練性質的射、御等,不需要文武并重,而是基本以學習文化典籍為主,是比較單純的文士。這些文士已經脫離了昔日分封制和等級制的束縛,不再是國君、卿大夫的家臣,而能夠自由流動。他們學習知識并不是為了好奇,而是具有很強的功利性目的,即為了治國安邦、從事政治活動。——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1)依據材料,指出戰國時期士階層的新變化。(2)結合所學,分析戰國時期士階層發生變化的原因及影響。〖答案〗(1)變化:出身限制逐漸被打破;自由流動性逐漸增強;文化屬性不斷加強;功利實用色彩不斷增強。(任2點)(2)原因: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官僚政治開始產生;私學興盛,民間聚徒講學,學術文化下移;各國統治者出于爭霸需要,禮賢下士,爭相招攬人才。(任2點)影響:推動學術文化的繁榮,形成百家爭鳴局面;為各諸侯國提供治國理政的理論基礎;有利于各諸侯國變法改革,推動戰國時期的社會轉型。(任2點)17.中國古代國家治理材料一:秦統一六國后,繼續采用春秋戰國時期的移民實邊措施。一方面將罪人謫往邊疆戍守或勞役,這些戍守在黃河邊上以及嶺南各地的兵士,同當地百姓雜居,進行墾殖事業。另一方面還通過賜爵和免役等優惠政策,招募一些人遷往邊地進行實邊。對于招募的百姓,由政府提供生產生活用具,并將他們編入戶籍,統一管理,教其戰事,形成了緊密的基層組織,成為富有戰斗力的團體。漢武帝時期,除了大規模的募民實邊外,還在新開辟的西北邊疆地區實行軍卒屯田,屯田集中于河西走廊及西域的絲綢之路沿線,用以保護商路、供給往來,還是漢朝管控西域諸國的重要戰略支撐。——摘編自張冠梓《從多元到混一:中國古代實邊的演進》材料二:中國古代治理體系具有鮮明特點,大體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在行政體制上以實行中央集權制為主體……在思想文化領域以儒學為正統和主脈,在制度建設上重視順應時勢革故鼎新。——夏春濤《中國古代治理體系的主要特點及當代啟示》(1)依據材料一,概括秦漢時期移民實邊的主要措施。結合所學,分析這些措施的影響。(2)從材料二中任選中國古代治理體系特點的兩個方面,分別結合一例史實加以說明。〖答案〗(1)措施:謫(罪,罰);招募;軍屯。影響:充實邊地勞動力,促進邊地經濟開發;加強中央對邊疆地區的控制,拓展了統治區域;保障了中原和西域地區的往來;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鞏固。(2)示例:在行政體制上以實行中央集權制為主體:秦統一六國后,在地方徹底廢除分封制,推廣郡縣制,其主要官員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有力控制。在思想文化領域以儒學為正統和主脈:漢武帝繼位后,為加強中央集權,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尊崇儒術,設立五經博士,儒學獨尊地位確立,并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在制度建設上重視順應時勢革故鼎新:隨著士族的沒落,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無法繼續推行,隋唐確立和發展了科舉制度,使出身社會中下層的讀書人通過相對公平的考試參與政權,擴大了統治的基礎,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加強了中央集權。18.歷史學科研學歷史學科研學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學習方式,旨在通過走出校園,借助相關校外課程資源,使學生拓展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歷史的理解。北京地區校外課程資源列表(部分)①圓明園遺址公園②北京康有為故居③東交民巷英國公使館及兵營舊址④京張鐵路遺址公園⑤《新青年》編輯部舊址⑥火燒趙家樓遺址⑦北京李大釗故居⑧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注:②是康有為于1882—1898年在京居住、籌劃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⑦是李大釗于1920—1924年在京工作、生活的主要場所(1)某校組織學生開展研學活動。請依據上表提煉一個研學主題,設計一條研學活動路線。要求:設計路線只需列出所選序號,至少涵蓋兩項資源。(2)為本次研學路線撰寫一份介紹詞。要求:圍繞所選主題,闡述所選研學資源反映的歷史事件,并總結研學意義。〖答案〗(1)示例1:主題:近代列強侵華加深民族危機;路線序號:①③⑧示例2:主題:近代中國人民的不懈探索;路線序號:②④⑤⑦示例3:主題:近代中國人民的不屈抗爭;路線序號:⑥⑧(2)示例:近代中國人民的不屈抗爭⑥⑧本次研學活動聚焦于近代中國人民的不屈抗爭,主要圍繞五四運動中的火燒趙家樓和抗日戰爭兩個事件開展研學。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危機不斷加深。20世紀初,中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帝國主義勢力仍舊存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遭遇慘敗。1919年,北京大學等十幾所學校的學生游行示威,掀起五四運動。在運動中,學生放火焚燒趙家樓,痛斥北洋政府的賣國行為,在全國各階層的聲援之下,最終迫使北洋政府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民族抗局面形成,經過艱苦抗戰,最終贏得戰爭勝利。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通過本次研學活動,我們可以認識到在近代民族危機的背景下,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進行不屈抗爭。激勵我們要銘記民族之痛,樹立發奮圖強、振興中華的斗志。19.英國棉紡織品貿易材料一:英國原棉進口量材料二:英國棉紡織品出口額材料三:1815年英國棉紡織品出口額占全國出口貨物價值的比值材料四:1851年英國棉紡織品出口額占世界出口貨物價值的比值——整理自菲利普·李·拉爾夫等《世界文明史》等閱讀材料,結合所學,闡述18世紀中后期—19世紀中期的英國棉紡織品貿易狀況。要求:分別提煉每則材料信息,結合背景、影響進行敘述。〖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