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市物理初三上冊期中測試試題及答案_第1頁
廣西北海市物理初三上冊期中測試試題及答案_第2頁
廣西北海市物理初三上冊期中測試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廣西北海市物理初三上冊期中測試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廣西北海市物理初三上冊期中測試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西北海市物理初三上冊期中測試試題班級: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一、單選題(每題3分)下列現象中,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A.春天,柳絮飛揚B.夏天,槐花飄香C.秋天,落葉飄零D.冬天,雪花紛飛答案:B下列關于質量和密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一根粉筆被老師用去一半,其質量減小,密度不變B.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后余下半瓶牛奶的密度變小C.同種物質組成的實心物體,其質量與體積成正比D.鐵的密度比鋁的密度大,表示鐵的質量大于鋁的質量答案:A;C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靜止的物體一定沒有受到力的作用C.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實驗直接得出的D.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可能不變答案:A下列有關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A.拍打衣服灰塵脫落,是由于灰塵有慣性B.跳遠運動員要助跑后起跳,是為了增大慣性C.高速飛行的子彈穿入木頭后靜止,它的慣性就消失了D.駕駛員駕車時必須系安全帶,這是為了防止汽車緊急剎車時由于慣性帶來的危害答案:A;D下列現象中,力對物體做了功的是()A.人用力推車,但車未動B.小明背著書包在水平路面上行走C.足球被踢出去后,在草地上滾動了一段距離D.舉重運動員將杠鈴舉在空中靜止不動答案:C二、多選題(每題4分)以下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4分)A.聲音在真空中傳播得最快B.回聲是聲音被障礙物反射而形成的C.“聞其聲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調來判斷的D.“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答案:BD解析: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故A錯誤;B.回聲是聲音被障礙物反射而形成的,故B正確;C.“聞其聲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音色來判斷的,故C錯誤;D.“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故D正確。下列有關光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4分)A.岸邊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B.電影銀幕用粗糙的白布制作,是因為光射到粗糙表面發生漫反射C.雨后天空出現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D.透過藍色透明的玻璃,看到的白紙是藍色的答案:BCD解析:A.岸邊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B.電影銀幕用粗糙的白布制作,是因為光射到粗糙表面發生漫反射,這樣可以使每個方向的人們都能看到銀幕上的像,故B正確;C.雨后天空出現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故C正確;D.藍色玻璃只能透過藍光,所以透過藍色透明的玻璃,看到的白紙是藍色的,故D正確。下列有關物質的狀態或變化說法正確的是(4分)A.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產生的B.云中的小冰粒在下落的過程中變成雨點屬于熔化現象C.夏天從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氣”是汽化現象D.文藝演出時舞臺上經常施放“白氣”,這是干冰在常溫下的升華現象答案:B解析:A.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華產生的,故A錯誤;B.云中的小冰粒在下落的過程中變成雨點,由固態變成液態,屬于熔化現象,故B正確;C.夏天從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錯誤;D.文藝演出時舞臺上經常施放“白氣”,這是干冰在常溫下的升華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錯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4分)A.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B.使用投影儀時,投影儀鏡頭到投影片的距離應大于二倍焦距C.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物體,是因為物體的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D.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實像答案:AC解析:A.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利用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故A正確;B.使用投影儀時,投影儀鏡頭到投影片的距離應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B錯誤;C.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物體,是因為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使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故C正確;D.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D錯誤。三、填空題(每題3分)寒冬,坐滿人的汽車門窗緊閉,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車窗玻璃上,水蒸氣變成水珠會____(選填“吸熱”、“放熱”或“既不吸熱也不放熱”),水珠會出現在車窗的____(選填“內側”、“外側”或“內、外側”)。答案:放熱;內側解析:寒冬,車內水蒸氣溫度較高,遇到溫度較低的玻璃,會對其放熱液化形成小水珠,附著在車窗的內表面。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產生____的作用。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____。答案:力;重力解析: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產生力的作用。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向上托的力,這個力就是浮力,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相等,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____組成的,原子核帶____電(選填“正”或“負”)。答案:核外電子;正解析: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繞核高速運轉的電子組成,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液體溫度計的原理是根據液體的____的性質制成的。攝氏溫度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____的溫度是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是____攝氏度。答案:熱脹冷縮;冰水混合物;100解析:我們常用的溫度計是液體溫度計,液體受熱以后,體積膨脹,液柱會沿著細玻璃管上升;液體遇冷以后,體積縮小,液柱會沿著細玻璃管下降,液柱的高低變化與溫度有關,我們就是以此來測量溫度的,所以液體溫度計就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通常情況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溫度規定為0攝氏度,一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是100°通常情況下,我們聽到的各種聲音都是靠____來傳播的,聲速大小跟____有關,還跟介質的種類有關,聲音在____(選填“固體”“液體”或“氣體”)中傳播得最快,在氣體中傳播得最慢。15°C時空氣中的聲速是____答案:空氣;溫度;固體;340解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我們聽到的聲音通常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最快,在氣體中傳播得最慢;15°C時空氣中的聲速是四、解答題(每題8分)題目1(8分)

小明用刻度尺測量一物體的長度,三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1.41cm、1.42cm、1.41cm,則測量結果應記為多少cm?答案1:小明三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1.41cm、1.42cm、1.41cm,根據取平均值的方法,測量結果應記為:1.41cm+題目2(8分)

聲音在15℃的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340m/s,人對著相距425m的高山喊一聲,聽到回聲需多少時間?答案2:聲音從人傳到高山再反射回來的總路程為:s=425m×t=sv=(1)實驗時玻璃板應該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將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一側,則棋子B應放在A的____(選填“同側”或“另一側”);一邊移動棋子B,一邊用眼睛透過玻璃板觀察,當____時便停止移動棋子B,B的位置即為棋子A像的位置。(3)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出棋子A和B到玻璃板的距離,并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實驗次數棋子A到玻璃板的距離/cm棋子B到玻璃板的距離/cm15.05.028.08.0根據表中數據可以得出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答案3:(1)實驗時玻璃板應該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這樣可以確保棋子A的像與棋子B完全重合。(2)將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一側,則棋子B應放在A的另一側;一邊移動棋子B,一邊用眼睛透過玻璃板觀察,當棋子B與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時便停止移動棋子B,B的位置即為棋子A像的位置。(3)根據表中數據,棋子A和B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因此可以得出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五、綜合題(每題10分)(10分)同學們在學習了聲現象后,總結出以下四點,其中錯誤的是()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B.聲音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是340m/sC.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D.聲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答案:B解析: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這是聲音產生的條件,故A正確;B.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故B錯誤;C.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一般固體中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且在同種介質中,溫度越高,聲速越快,故C正確;D.聲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故D正確。(10分)小明在學完“凸透鏡成像”規律后,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物體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與透鏡的焦距有何關系呢?于是,他進行了如下探究:(1)他猜想:物體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可能與透鏡的焦距有關。(2)他設計了如下實驗:①選用三個焦距分別為5cm、10cm、15cm的凸透鏡,并保持它們與發光體及光屏的距離都相等進行多次實驗,發現所成的像越來越小。②將焦距為5cm的凸透鏡換成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調整它們到發光體的距離,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記錄此時像到光屏的距離;再將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換成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調整它們到發光體的距離,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記錄此時像到光屏的距離。比較兩次像到光屏的距離,得出物體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與透鏡焦距的關系。請針對以上操作過程,回答下列問題:①小明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②請你針對小明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寫出改正措施:_______。答案:①沒有控制物距不變,改變了實驗的初始條件

②選用三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使它們與發光體的距離都保持相等,分別測出物距和像距解析:①要探究凸透鏡的焦距大小對成像大小的影響,應該保證物距不變,所以實驗過程中不應該改變物距,應保持凸透鏡與發光體的距離不變,故操作過程存在的問題是:沒有控制物距不變,改變了實驗的初始條件;②根據控制變量法,應保持物距不變,故可改為:選用三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使它們與發光體的距離都保持相等,分別測出物距和像距。(10分)小明用焦距為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