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及反思一、教學目的:1、學習本詩抓“奇”寫“雪”,以“雪”襯“別”的寫法。2、體會本詩送友時的無限惆悵的感情。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本詩抓“奇”寫“雪”,以“雪”襯“別”的寫法。難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在思想和藝術上的成就三、教學方法:朗讀法,提問法,討論法四、教具:錄音、課件五、板書設計:(第1-8句)送別前(八月飛雪苦寒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第9-14句)餞別時(軍營餞別奇寒圖)氣勢雄偉想象奇特(風雪送友圖)(第15-16句)臨別時(東門惜別惆悵圖)寓情于景浪漫色彩(第17-18句)送別后(雪地佇立思鄉圖)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作者)二.解題,作者及作品介紹“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詩。判官,官名,節度使一類官員的僚屬。這首詩是岑參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時寫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七言古體詩。詩題中的“歌”表明這首詩的體裁是古詩中的“歌行”體(如杜甫《兵車行》、《麗人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岑參中年兩度出塞,因為這一特殊的生活經歷,使他很擅長寫邊塞詩。他的詩以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為基本特征。他的詩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宏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形式豐富多樣,尤其擅長于寫七言歌行。其詩與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無人不識君。”)齊名,并稱“高岑”。課文(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掌握朗讀古詩的節奏,使學生領略詩歌的音樂美;結合注釋理解詞義,嘗試口頭翻譯。1.指名學生朗讀2.正字音:裘衾薄著瀚闌飲羌掣3.明節奏:節奏可分音調的節奏和意義的節奏兩種。音調的節奏,常以兩個字音為一拍,注意聲音上的整齊。七言詩一般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義的節奏是按詩句的語義來劃分,它比音調的節奏顯得更為重要,我們在劃分節奏時,一般以意義的節奏為依據。如: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4.教師范讀5.學生齊讀(二)二讀要求:再現詩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詩中抒情發展的線索,溝通學生、讀物和作者之間的思想感情。1.朗讀指導朗讀時,要身臨其境進行聯想、想象,使腦海里呈現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面。2.學生默讀,理思路討論〖明確〗:全詩共18句,根據文題可分為詠雪和送別兩個層次。前10句為一層:從不同側面詠雪。后8句為第二層:寫送別。第一大層又可分為三小層:前四句寫西北邊境奇麗的雪景,先寫雪前肅殺可怕的景象,后寫雪后美景;第5—8句從帳外寫到帳內,寫軍營之中將士的苦寒生活;第9、10兩句從帳內寫到帳外,描寫廣闊沙漠和萬里愁云,為餞行場面作鋪墊。這一層,作者開篇從大處落筆,總寫塞外狂風飛雪;又從小處著眼,細寫寒冷難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離別的苦楚之情。第二大層又可分為兩小層:第11—14句寫宴請歸客,并描寫宴后送客出轅門時大雪奇寒的景象;第15—18句寫送別時依依不舍的心情。3.學生默讀,找線索。我們過去讀過的許多文章,往往有一條貫穿全文的“線索”,請同學們舉例說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為線索安排情節;《我的老師》以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的感情為線索;《白楊禮贊》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作為抒情的線索。本詩也有一條線索。討論〖明確〗:本詩以“雪”這一景物為抒情發展的線索。“雪”共出現四次,組成四個畫面:第一次——送別前的“飛雪”,在讀者面前呈現“八月飛雪苦寒圖”;第二次——中軍置酒餞別時的“紛紛暮雪”,在讀者面前呈現“軍營餞別奇寒圖”;第三次——臨別時“雪滿天山路”,在讀者面前呈現“東門惜別惆悵圖”;第四次——送別后,“雪上空留馬行處”,在讀者面前呈現“雪地佇立思鄉圖”。4.小結:全詩以雪為抒情線索,描繪了一幅塞外風雪送客圖。詩的開頭從“飛雪”入手,在讀者面前呈現出一幅戍邊將士苦寒的情景,接著,詩人以形象的筆觸,描繪了西北邊塞一幅愁云慘淡的風雪送客圖。詩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發了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三)三讀要求:緊扣詞語,體味詩中的意境,探究詩的特色。1.指導賞析詞語的方法。要對詞語的深層含義進行闡發,要對其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作用進行賞析品評。2.思考、討論:①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飛”三個字有何表達作用?〖明確〗第一、二句寫塞外風狂雪早,一個“卷”字,寫出了北風奔馳怒吼的氣勢和威力;“折”是“卷”的結果,風能折草,可見風力之大;農歷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邊塞已是風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驚奇之情;“飛”字照應“卷”字,勾畫出漫天風雪的景象。由風而雪,風中見寒,因寒飛雪,開篇就讓人感到一股奇寒撲面而來。②重點賞析名句“忽……開”:A.這個比喻的本體是什么?喻體是什么?為什么會感到這比喻新穎貼切?〖明確〗比喻的本體雪,喻體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貼切,不僅寫出了雪的皎潔,富有動態感和立體感,同時也使人仿佛聞到陣陣花香。作者將肅殺寒冷的冬雪當作春光來欣賞,想象奇特,給人一種欣喜和暖意。B.為什么說“忽如”二字寫得甚妙?〖明確〗一個“忽”字,顯示出塞外氣候的變換奇特,也表現了作者看到奇麗雪景的驚喜之情。C.試描繪一下“千……開”的壯美意境。〖明確〗“千樹萬樹”用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③五、六句中“散”、“濕”有何表達作用?這兩句寫了怎樣的一種氣候?〖明確〗“散……”承上啟下,從帳外寫到帳內。寫雪景主要從視覺角度下筆,寫奇寒則著墨于感覺。“散”字寫出片片雪花輕輕飄落到珠簾帳幕上的景致;“濕”字描摹出雪花在羅幕慢慢融化的情景。“狐裘”、“錦衾”本是高級御寒品,卻不暖、嫌薄,帳中尚且如此,帳外更不必說,這兩句寫出了一種奇寒的氣候。詩人寫奇寒,既表現了大雪的威力,突出戍邊戰士的艱苦生活,同時也從側面表現了他們的戰斗意志和豪邁氣概。④七、八兩句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明確〗互文(如《木蘭詩》:“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⑤九、十兩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愁云……凝”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一個“愁”一個“慘”透露了作者怎樣一種心境?〖明確〗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萬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別的場面。“愁云……凝”用夸張的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勒出邊塞的景色,云之愁,擬人的手法,極寫云的昏慘慘之色,看似寫景,實為寫情,一個“愁”一個“慘”透露了作者為送友人而產生的愁悶的情緒,為餞別醞釀了氣氛。⑥十一、十二句為什么沒有寫音樂,而只寫了三種樂器名稱?(“胡琴……笛”有什么深層含義?)〖明確〗連舉三種樂器,既表明樂器之多,樂曲之異,寫出了場面的熱烈,表現了主客間的深厚友情,同時這些富有邊塞色彩的樂器,也極易觸動人的鄉愁鄉情,細細品味,送別人與被送人內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⑦“風掣……翻”運用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確〗運用了擬人、夸張的修辭手法,這一細節描寫,極為新穎傳神地描摹出塞外嚴寒的奇異風光。從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鮮艷奪目的紅旗顯得格外突出,并給冷色的基調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襯嚴寒;從動態上看,狂風飛雪,紅旗在僵硬地低垂著不能飄動,給人一種沉重、肅穆的感覺,符合此時送別的氣氛。⑧十三、十四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如果你是作者,你會有哪些想法?)〖明確〗依依不舍,為歸客的艱難旅程擔憂。⑨十五、十六句中“雪地空留”四字抒發了作者怎樣的一種復雜情感?〖明確〗淋漓盡致地寫出了詩人無限惆悵的惜別思鄉之情。(也許還有些失落、孤寂)【和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1-4句,應用驚奇激奮的語調;5-8句,情調應哀怨低沉;9-14句,宜用孤寂凄涼的語調;15-18句,宜用舒緩的低平語調。1.主題: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邊地特有的奇異風光,抒發了詩人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2.寫作特色①扣“奇”寫“雪”,以“雪”襯“別”。一奇是雪隨風至;二奇是“八月即飛雪”;三奇是以花喻雪;四奇是側面烘托大雪的寒威——從生活細處落墨,通過人的感受,通過邊塞將士的苦寒生活寫天氣的奇寒;紅旗僵硬地低垂著不能飄動這一細節描寫,也從側面烘托了大雪的寒威。“一切景語皆情語”。扣“奇”寫“雪”,其目的是以“雪”襯“別”。送別前詠雪營造送別的氛圍(典型環境),餞別時詠雪進一步渲染送別的氣氛,送別時寫雪表現對友人的擔憂之情,送別后寫雪表現對友人的依戀之情。②詩的語言明朗優美,又利用換韻與場景畫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節奏旋律。要求:運用比較分析法,對比閱讀兩首詩詞,提高鑒賞品評詩歌的能力。1.兩首詩詞所寫的雪景有什么不同?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有這樣的不同?〖明確〗《白雪歌》主要描繪的是塞外將士所不堪忍受的嚴寒景象和餞別、送別時令人惆悵的慘淡景象;《沁園春》描寫的則是境界壯闊、生機勃勃的北國雪景和想象中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的絢麗景象。《白雪歌》抒發了詩人因朋友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沁園春》則洋溢著對祖國壯麗河山的贊美之情及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凌云壯志和豪邁情懷。岑參主動到邊塞從軍,希望在那里建功立業,他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由于階級和時代的局限、長期艱難的戍邊生活,在與朋友惜別時,不禁流露出無限惆悵之情;而毛澤東是無產階級革命家,以“解放天下”為己任,所以,詞里表現了空前宏偉的抱負和無比堅定的決心。2.兩首詩詞相比,在藝術上有什么差異?〖明確〗①表現手法不同:《白雪歌》所寫雪景既從大處落筆,又從細處著墨;《沁園春》則始終從大處描繪,意境更為恢宏。②表達方式不同:《白雪歌》在寫景和敘事中都隱含著深厚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沁園春》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寫景是抒情和議論的基礎。八、課堂小結:學生總結、老師補充九、布置作業:進行寫賞析文字的訓練:就“風……翻”一句寫一點賞析文字。【參考】詩人用擬人和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塞外的奇異氣候,極為新穎傳神。“掣”,寫出了風的勁厲,與詩的首句“北風……折”相呼應。“凍不翻”運用夸張手法,極言天氣奇寒。教學反思:近幾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出現了一種極為熱鬧的課堂。整節課基本上都是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言,教師退居二線做起了旁觀者。由過去學生當“廳(聽)長”,搖身一變成為了教師當“廳(聽)長”。雖說矯枉必須過正,但這種熱鬧的背后卻是學生見解的不深刻、知識的不扎實。所以我設計的這節課,一開始各種形式的“讀”,就是動,而且是大動,另外七嘴八舌地說出詩中的“奇”,也是動的環節。接下來就讓學生仔細揣摩詩歌創設的意境,發揮聯想、想象,用散文化語言描繪詩中一幅幅奇異美麗的畫面,體會所傳達出的深厚情義,這就是一個靜的環節設計。寫完之后,小組合作修改完善寫成的片段,又是適時的“動”。用詩環節,學生模仿教師所給的例子進行創作,再次進入靜的狀態。說實在的,別看有些學生說起來很熱鬧,但真的一動筆,就顯得有些笨拙了。這也正是我們不能只圖熱鬧,而讓學生時常靜下來的主要原因。這節課上下來,自我感覺還算良好,但仔細想來,還是留下了諸多遺憾。首先,朗讀未能貫穿始終。這節課第一環節——各種形式的“讀”,的確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同樣引起了聽課教師的關注,但接下來的所有環節中,讀得太少了,這是一個缺憾。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聲情并茂地進行誦讀、背讀,相信會加深對文本情感的理解。課堂上我示范誦讀了兩句,贏得了學生的掌聲。過后想想,他們對這種雖然是有些傳統的讀的形式,也是很感興趣的。可惜,忘記了讓學生親自嘗試。我覺得,這也是沒有真正以學生為本的一種表現。其次,有些教學環節坡度太大。我曾經在“用詩”環節上猶豫再三,但還是想挑戰一下。這一次為了減小學生“爬坡”的難度,精心選擇了兩個示例,供學生借鑒。這樣,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就可以較好地完成“用詩”的訓練。但事實上,學生還是遇到了一定的困難。看來正如上次在西安余映潮老師所點評的那樣:“用詩”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情,需要厚實的鋪墊才行。不過,嘗試就會有收獲,嘗試的過程就是鋪墊的過程,我堅信這一點。雖然“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我當不懈追求,不斷探索,不斷提升,力求使自己日趨成熟,力爭使課堂日臻完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導學案及賞析《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導學案教學目標: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通過抓住奇特的景物描寫和豐富的想象,感悟詩歌獨特的語言美。2小組合作中積累有關“詠雪”“友情送別”的詩句并學以致用。3學習作者面對艱苦的生活環境而表現的樂觀昂揚的精神風貌。教學難點: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小組合作中體味詩歌精彩的語言。教學重點:合作賞析中積累詠雪送別的古詩句并學以致用。一自主預習作者簡介:2.背景介紹:3.解題——從詩題中能看出這首詩寫了哪些內容?二疏通古詩合作朗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要求:1利用工具書疏通大意,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詩人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2小組合作中多種方式朗讀,交流怎樣讀的更好。3讀中賞析詩句語言,你認為詩歌中哪句最美,美在何處。及時標注在詩句旁邊。4小組長引導組員總結賞析語言的方法。三拓展延伸資源共享1小組合作搜集整理寫雪的詩句并熟記。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2小組合作搜集整理寫友情送別的詩句并熟記。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所寄》四、家庭作業:一背誦并默寫古詩詞。二習題練習。1.這首詩作者代詩人,他和并舉,同為詩派的代表詩人。2.請寫出詩中詠雪的千古名句。3哪兩句詩表現了雪天苦寒的生活情景?4.哪兩句詩又表現了邊塞冰天雪地、陰云重重的景象?5.詩人在這首詩中,抒發了許多真情實感,然而詩人在送友人歸京時又產生了怎樣的情感?6.與“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的詩句是7.《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紅白映襯的詩句是8《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用樂器代音樂的詩句是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用春花喻冬雪的詩句是10《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從詠雪到送別中承上啟下的詩句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于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構縝密。共分三個部分。前八句為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友人即將登上歸京之途,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一夜盛開的梨花,和美麗的春天一起到來。前面四句主要寫景色的奇麗。“即”、“忽如”等詞形象、準確地表現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神情。經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接著四句寫雪后嚴寒。視線從帳外逐漸轉入帳內。風停了,雪不大,因此飛雪仿佛在悠閑地飄散著,進入珠簾,打濕了軍帳。詩人選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動來表現寒冷,如同選取早晨觀雪表現奇異一樣是很恰當的。雖然天氣寒冷,但將士卻毫無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氣寒冷也會訓練,還在拉弓練兵。表面寫寒冷,實際是用冷來反襯將士內心的熱,更表現出將士們樂觀的戰斗情緒。中間四句為第二部分,描繪白天雪景的雄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的盛況。“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體現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義。"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筆墨不多,卻表現了送別的熱烈與隆重。在主帥的中軍擺開筵席,傾其所有地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這宴會一直持續到暮色來臨。第一部分內在的熱情,在這里迸發傾泄出來,達到了歡樂的頂點。最后六句為第三部分,寫傍晚送別友人踏上歸途。“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凍結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絢麗。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將士的象征。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雖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萬囑,不肯回去。“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用平淡質樸的語言表現了將士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這一部分描寫了對友人惜別之情,也表現了邊塞將士的豪邁精神。這首詩,以奇麗多變的雪景,縱橫矯健的筆力,開闔自如的結構,抑揚頓挫的韻律,準確、鮮明、生動地制造出奇中有麗、麗中奇的美好意境,不僅寫得聲色宜,張弛有致,而且剛柔相同,急緩相濟,是一乎不可多得的邊塞佳作。全詩不斷變換著白雪畫面,化景為情,慷慨悲壯,渾然雄勁。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產生的惆悵之情。淺析《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藝術特色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構縝密,共分三個部分。前八句為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友人即將登上歸京之途,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一夜盛開的梨花,和美麗的春天一起到來。前面四句主要寫景色的奇麗。“即”、“忽如”等詞形象、準確地表現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神情。經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接著四句寫雪后嚴寒。視線從帳外逐漸轉入帳內。風停了,雪不大,因此飛雪仿佛在悠閑地飄散著,進入珠簾,打濕了軍帳。詩人選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動來表現寒冷,如同選取早晨觀雪表現奇異一樣是很恰當的。雖然天氣寒冷,但將士卻毫無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氣寒冷也會訓練,還在拉弓練兵。表面寫寒冷,實際是用冷來反襯將士內心的熱,更表現出將士們樂觀的戰斗情緒。中間四句為第二部分,描繪白天雪景的雄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的盛況。“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用浪漫夸張的手法,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體現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義。"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筆墨不多,卻表現了送別的熱烈與隆重。在主帥的中軍擺開筵席,傾其所有地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這宴會一直持續到暮色來臨。第一部分內在的熱情,在這里迸發傾泄出來,達到了歡樂的頂點。最后六句為第三部分,寫傍晚送別友人踏上歸途。“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凍結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絢麗。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將士的象征。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雖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萬囑,不肯回去。“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用平淡質樸的語言表現了將士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這一部分描寫了對友人惜別之情,也表現了邊塞將士的豪邁精神。詩歌在審美藝術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寓情于景寓情于景就是通過寫景來抒情,感情的抒發寄寓在對景物的描繪之中。也就是說,不直接寫感受,主要是寫景,是在景物描寫中滲入、融化情感。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全詩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胡地風雪之大,寒冷襲人的自然環境,表現出戍守胡地的將士們的生活的艱辛,也為表現武判官歸京而設置了環境。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方法,也是多樣的。因而,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情與景的關系也是多樣的,或者以樂景表哀情,或者以樂景表樂情,或者以哀景表哀情。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說,這里,詩人反用了南朝蕭子顯《燕歌行》中“洛陽梨花落如雪”的詩意。詩人以梨花喻雪,以江南春景喻北國冬景,表面描寫的是雪景的奇麗,而實際上通過美的雪景來表現出了詩人積極樂觀的態度,同時也為送別朋友營造了美好的氛圍。在唐朝時,許多志士仁人都是想通過戰爭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在詩歌中,特別是邊塞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氣魄是宏大的,態度積極而樂觀的。即使環境是惡劣的,在詩人筆下,情感也是如此美好。可以說,高適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極力描寫邊塞惡劣的環境,來表現對將士們的愛國精神的贊揚,表現得是雪中送友人的真摯情誼。古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閱讀訓練及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閱讀練習一】1.①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邊塞風光奇美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互文寫出邊塞奇寒的詩句是:2.與“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一句詩3、本詩中,從視覺角度看,色彩鮮明,紅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太陽能維修合同協議書
- 老師實習協議書
- 有孩子房產離婚協議書
- 緊急離婚協議書
- 留學咨詢協議書
- 日本俱樂部轉讓協議書
- 玉米補貼協議書
- 租用山嶺協議書
- 遺產領取協議書
- 富士康科技合作協議書
- GB/T 44186-2024固定式壓縮空氣泡沫滅火系統
- 國家開放大學本科《理工英語3》一平臺機考總題庫2025珍藏版
- 2024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考英語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DL∕T 5210.2-2018 電力建設施工質量驗收規程 第2部分:鍋爐機組
- 工程建設平移合同范本
- 新《主體結構及裝飾裝修》考試習題庫(濃縮500題)
- 尋夢環游記(Coco)中英文臺詞對照
- 寧夏2022年中考地理試卷(含答案)
- 頸椎骨折的護理課件
- 道德與法治《我們的衣食之源》教案教學設計(公開課)四年級下冊
- Unit6 Living History of Culture同步梳理-【中職專用】高三英語寒假自學課(高教版2021·基礎模塊3)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