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通關模擬題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1頁
河南省永城市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通關模擬題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2頁
河南省永城市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通關模擬題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3頁
河南省永城市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通關模擬題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4頁
河南省永城市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通關模擬題詳細答案和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______學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線 密封線 初中歷史七年級期末上冊試卷題號一二三四五六閱卷人總分得分注意事項:1.全卷采用機器閱卷,請考生注意書寫規范;考試時間為120分鐘。2.在作答前,考生請將自己的學校、姓名、班級、準考證號涂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位置。

3.部分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部分必須使用黑色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4.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與題目對應的答題區域內規范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A卷(第I卷)(滿分:100分時間:120分鐘)一、選擇題

1、北京人的發現對研究古人類的進化史具有重大的意義。關于北京人錯誤的一項是(

)A.使用穿孔骨針B.最早知道了使用火C.懂得采集果實D.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2、相傳在黃帝時期,誰創造了文字(

)A.倉頡B.嫘C.伶倫D.黃帝

3、下面結構圖中①②處分別應填(

A.①世襲制②禪讓制B.①禪讓制②世襲制C.①世襲制②郡縣制D.①郡縣制②宗法制

4、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是(

)A.甲骨文B.小篆C.隸書D.大篆

5、原始農耕時代的先民們能過上定居生活的原因是(

)A.能建造房屋B.從事農業生產C.處于新石器時期D.飼養家畜

6、如圖是春秋時期老子與孔子的一段對話,“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體現出老子的思想觀是(

A.“仁者愛人”B.“無為而治”C.“兼愛”“非攻”D.“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

7、下圖是四方古印文,聯系秦朝的歷史,我們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①秦朝創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設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職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統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秦朝滅亡以后,項羽和劉邦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為爭奪全國統治權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戰爭。史稱A.牧野之戰B.城濮之戰C.楚漢戰爭D.官渡之戰

9、中國古代帝王除有姓名之外,還有廟號、謚號和年號,年號是皇帝用來紀年的名號;謚號是帝王死后,朝廷所給予的帶有褒貶性質的稱號;廟號是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特立的名號。下列屬于廟號的是(

)A.太祖B.開元C.貞觀D.太初

10、漢武帝認為鹽鐵在銷售環節,在有條件的地方,由官府自置吏員,設點賣鹽,小邑和鄉村,則特準中小商人在繳納重稅的條件下,把鹽分銷給消費者;鐵制器材則不管城鄉,全由官府置吏設點銷售,農民買農具,也只能“棄田遠市”。該材料反映出(

)A.鹽鐵專賣給百姓帶來不便B.統治者對鹽鐵專賣高度重視C.中央實現了對地方的控制D.國家控制經濟命脈的必要性

11、北宋司馬光寫詩道:“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城曾經經歷了哪些歷史的興衰

①孝文帝改革

②“光武中興”

③“八王之亂”

④滅掉蜀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2、在古代,農民起義是專制朝廷和民間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下列不屬于陳勝吳廣起義和黃巾起義共同點的是A.都使當時的統治者一蹶不振B.都面對黑暗的社會統治C.都是有組織、有準備的D.都遭到了統治者的殘酷鎮壓

13、“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這首詩描述的是A.官渡之戰B.馬陵之戰C.赤壁之戰D.長平之戰

1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唯一一個統一的封建政權是(

)A.東晉B.西晉C.北朝D.南朝

15、改革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下列情景發生在南北朝時期的一戶官宦人家:老大因經常上朝學會了漢語,老二娶了漢族貴族的女兒,老三給自己改了個漢姓。據此判斷,這戶人家是下列什么民族(

)A.鮮卑族B.氐族C.匈奴族D.羌族

16、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說“如果以為選擇原理是近代發明的,那就未免和事實相差太遠了……早在13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國(農業)百科全書中已經有關于選擇原理的明確記述。”這部書是(

)A.《論語》B.《齊民要術》C.《天工開物》D.《農政全書》

17、漢武帝采用主父偃之策,允許并鼓勵諸侯王將王國土地再行分封給子弟,結果“藩國自析(分解)”。與此相關聯的措施是A.建立郡縣制B.修筑道路網C.實施“推恩令”D.推崇儒家學說

18、春秋時期,哪一現象促進了農業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

)A.陶器制作技術的成熟B.水利工程的修建C.青銅器的改進D.鐵制農具與牛耕的出現

19、山頂洞人比北京人在征服自然能力方面的進步是(

)A.過著群居生活B.使用打制石器C.已懂得人工取火D.已有愛美的觀念

20、“臣下只有竭盡全力,到死方休罷了。至于伐魏興漢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是順利還是困難,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預見的。”(摘自《漢晉春秋》中《后出師表》的白話譯文)這句話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國古代歷史人物是(

)A.霍去病B.諸葛亮C.周瑜D.黃蓋二、綜合題

21、統一是中國歷史的主流。鞏固統一,維護社會穩定,有利于中華文明的綿延不絕。閱讀以下相關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統一的第一個時期,大體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個中央政權,在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的范圍之內發號施令,讓自己的功臣、周室宗親等等各種各樣的人到東方去開辟土地。與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漢所形成的統一否定了周的這個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絕對否定。——田余慶《中國古代史上的國家統一問題》

(1)材料一中,西周政權依靠什么政治制度開發了黃河流域的東部地區?秦朝統一后否定了這個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材料二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商鞅之法……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毛澤東

(2)材料二“商鞅之法”開始于哪一年?請寫出這次變法的主要內容(寫兩點)。這次變法給秦國帶來了哪些影響?材料三

秦王掃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掃六合,橫掃天下之意),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古風》(節選)

(3)材料中的秦王指的是誰?這段材料贊賞的是他統一了中國。請問:秦的統一有何歷史意義?材料四

(4)結合圖片二及所學知識,說說漢武帝為了加強監察制度,在地方上設立了什么官職?而在圖片一中,哪位官員是負責監察百官的?

22、秦統一六國,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基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朝形勢圖

(1)識讀地圖是學習歷史的重要為法之一,從材料一的秦朝形勢圖中你能獲取哪些歷史信息?材料二:在古代,阻礙平天下最大的力量,自然是列國的紛爭。所以秦并吞六國后,決計不再行封建,“父兄有天下,而子弟為匹夫”……六國新滅,遺民未曾心服,自然有在各地方設立據點的必要。——摘編自呂思勉《中國通史》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并吞六國后,實行的哪一制度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這一制度在剛剛統一全國的秦朝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3)有人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說秦始皇是暴君。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秦始皇的看法?

23、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一所示著作主要記錄了誰的言行?圖二、圖三所示著作的撰寫者分別是誰?

(2)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以上三部著作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地位分別是什么?

24、我國的思想文化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學術思想活躍,各種學說蓬勃興起。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戰國時期,在學術思想領域出現大放異彩的局面叫什么?

(2)歷史活動課上,四位同學在表演“諸子百家”論治國的短劇時,說了下列臺詞,請在括號內寫出這四句臺詞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

A.民貴君輕,仁政于民

B.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C.愛人如己,崇尚和平

D.以法治國,中央集權

(3)下圖是哪位歷史人物?其思想核心是什么?結合他在教育領域的貢獻,用一句話對他評價。

25、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對后世有深遠影響。觀察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秦朝疆域圖材料二

下圖是秦始皇為鞏固國家統一而采取的一種措施。材料三

朱紹侯認為,秦統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秦王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強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為我國的長期統一奠定了基礎。郭沫若指出,自從秦統一以后,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在某些時期出現了分裂割據的狀態,統一始終是歷史主流。長期以來我國封建社會以高度發展的經濟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來侵略,保持國家的獨立,這與我國很早就建立了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是有密切關系的。——摘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郭沫若《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