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生物導學案_第1頁
七上生物導學案_第2頁
七上生物導學案_第3頁
七上生物導學案_第4頁
七上生物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

小結與反饋小結與反饋往事回首【學習目標】往事回首1、描述身邊的生物,區別生物與非生物。2、舉例說出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3、關注身邊的生物?!締栴}導學】快樂學習,共同參與,大家一起來!探點一我們身邊的生物一、觀察課本第3頁的幾幅圖片,回答下列問題:1、你能說出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嗎?2、你能將上述生物進行恰當的分類嗎?3、你還能說出哪些熟悉的生物?二、習題追蹤1、下列物體中,屬于生物的是()A、智能機器人B、變形金剛C、溶洞中不斷長高的石筍D、石頭上的青苔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是元代馬致遠的名曲《秋思》,你能說出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嗎?探點二生物有哪些生命現象?一、觀察課本第4頁六幅圖片,回答下列問題:1、每幅圖片說明生物具有哪種生命現象?2、請你總結:生物的生命現象有哪些?3、任選一種你所熟悉的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現象?二、習題追蹤1、“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詩句說明了哪種生物特征()A、呼吸B、排出體內廢物C、對刺激作出反應D、生長和發育2、含羞草受到碰觸后,展開的葉子會合攏,與含羞草反應相同的生命現象是()A、子女與父親不同B、人手被針刺后縮回C、母雞下蛋D、大豆由小長大【課堂反饋檢測】A基礎練習1、下列哪組選項全部屬于生物()A、金魚、月季、機器狗、海帶B、長頸鹿、落葉、海豚、海馬C、仙人掌、鐘乳石、香菇、小草D、細菌、丹頂鶴、水杉、鯊魚2、“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該詩句描述的生命現象主要體現的是()A、生物能夠由小長大B、生物都需要營養C、生物能夠繁殖后代D、生物能夠適應環境B能力提升3、下列不屬于生物基本特征的一項是()A、能進行呼吸B、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C、能生長繁殖D能動4、下列哪項不是生命現象()A、種子萌發,長出幼苗B、天氣炎熱、人體出汗C、蛇的冬眠D、石灰巖洞中的石筍逐漸長高5、下列屬于新陳代謝現象的是()A、松鼠不斷尋找食物B、大樹提供木材C、含羞草的葉子會合攏D、鯨能游泳林宥嘉-第一課作詞:王平久作曲:常石磊你醒來時候,問候你好升起的陽光,哼著歌謠心情像彩虹,繽紛舞蹈你我的臉上,寫滿微笑相同的呼吸,相同心跳敞開心去看,幸福環繞放飛你的夢,不怕山高勇敢做自己,就是最好成長的路上,總有煩惱與伙伴一起,愛的擁抱校園的花草,一同長高開學第一課,用心起跑相同的呼吸,相同心跳敞開心去看,幸福環繞放飛你的夢,不怕山高勇敢做自己,就是最好成長的路上,總有煩惱與伙伴一起,愛的擁抱校園的花草,一同長高開學第一課,用心起跑相同的陽光,相同照耀每一次鼓勵,溫暖懷抱相信你會成,我的驕傲七年級生物上冊《致同學們》教師寄語:同學們好,首先歡迎你們的到來,同時也祝賀你們正式成為了三中的一名學生。我們今天上的是生物課,這是同學們上初中后新開的課程之一,相信你們都對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們知道什么是生物嗎?其實生物無處不在。為什么一粒小小的種子可以長成參天大樹?像我們漂亮的校園里面都種滿了各種各樣的樹,為什么有的樹能長成幾十米高,有的卻長在地上當地毯來觀賞呢?為什么龐大的恐龍會滅絕,而小小的螞蟻卻現在還有?除了動物,植物,還有哪些我們看不見的生物在我們身邊?為什么多喝牛奶就會長高?同學們都打過預防針吧?我們為什么要過預防針呢?打進去我們體內的其實也是一種病毒,它對對我們人體有害嗎?為什么男同學會長胡須,而女同學卻不長?諸如此類的問題兩年的生物學都將會帶給我們答案。同學們,好好享受我們的生物之旅吧。課堂紀律規范:——紀律是學習的保證1.預備鈴響,同學們立即進教室,把該節課使用的課本、練習冊、筆本整齊擺放在課桌上。2.聽課要求:專心聽老師講課與同學的發言,精神集中,邊聽邊想。不搞小動作;不隨意講話、談笑和離開座位;不東張西望;不打瞌睡;不吃喝東西;不看其它書報和不做與本課無關的作業,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這是尊重老師的表現,也是學好功課的保證。3.發言要求:要發言先舉手,聲音響亮清晰,要講普通話。課堂分小組討論時,發言聲音要輕,同組同學能聽見即可,不能高聲喧嘩。4.作業要求:作業按時單獨完成。保證學生:_________第一章第一節形形色色的生物導學案班級:_________學生:_________一、學習目標(1)概述生物圈的范圍;(2)舉例說明生物的多樣性。二、探索之旅導入: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顆藍色的星球,那里就是我們美麗的家園――地球,有無數的生命在地球上生生不息。有草原、河流、森林、蔚藍的天空,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美麗的動物和植物……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存在呢?比如:在大氣層的最頂部、火山熔巖里、可見,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間是有一定范圍的。我們就給地球上生物能夠生存的空間起個名字叫——一:生物圈的知識: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空間,其實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層,科學家把這一薄層叫做生物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那么,你們知道生物圈的范圍到底有多大嗎?(閱讀課文并討論)填寫: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個家,這就是生物圈,它的范圍在海平面以下約________和海平面以上約________,它包括______的下層、整個的______和______的上層。厚度約為21千米。從太空遙望地球,地球美麗圖案中的藍色,代表_________圈,綠色代表_________圈,白色代表_________圈。人類的“立足點”是__________圈。二、物種多樣性師:地球上的生物種類繁多,從幼嫩的小草到參天的大樹,從水中的游魚到天上的飛鳥,從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到海洋中龐大的藍鯨,從栽培的瓜、果、蔬菜到馴養的雞、鴨、貓等動物,以及我們人類自身,都是生物。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請大家從教材中提供的科學資料里找一下,生物圈中有多少種生物呢?地球上曾經生活過多少種生物呢?在過去的200多年中生物學家發現,命名和記錄了______中生物,其中70﹪以上______,約22﹪是______和_____,約5﹪是______三、遺傳多樣性:閱讀課文9頁4幅圖片和10頁第一段,你得出什么結論?三、生態系統多樣性:閱讀課文10頁填寫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及其,它進一步可劃分為、、生態系統。總結:我們可以得出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樣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多樣性是我們的地球生機盎然的根本,很難想像地球上只有人類會是什么樣子。所以,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保護身邊的每一棵小草、每一個小動物,為生物多樣性盡我們的一份力。三:教學效果檢測:1、生物圈是指()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環境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D、地球的整個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2、生物的多樣性不包括

A、生物數量的多樣性

B、生物基因的多樣性

C、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D、生物種類的多樣性3、現在世界上已有2萬——2、5萬個品種菊,這體現了生物的()A、物種的多樣性B、遺傳多樣性C、生態系統的多樣性D、生態環境的多樣性4、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原因()A、遺傳的多樣性B、變異的多樣性C、環境的多樣性D、氣候的多樣性5.從太空遙望地球,地球美麗圖案中的藍色、綠色和白色部分分別是()A.水圈、巖石圈、大氣圈B.水圈、大氣圈、巖石圈C.巖石圈、水圈、大氣圈D.大氣圈、巖石圈、水圈6.生物學家已經發現、命名和記錄的生物有()A.50多萬種B.100多萬種C.200多萬種D.500多萬種7.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A.海洋生態系統B.陸地生態系統C.森林生態系統D.生物圈8.生物包含、、真菌、細菌、病毒等,這種豐富多彩的生物種類,體現了__多樣性,“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體現了多樣性,除此之外,生物還具有多樣性。9.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及其,它進一步可劃分為、、生態系統。10.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個家,這就是,它包括______的下層、整個的______和______的上層。厚度約為21千米。其中,人類的“立足點”是__________圈。四、我的收獲:(相信第一節課你一定有非同尋常的收獲,那就用筆尖寫下自己的收獲)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第一章第1節生物的特征導學案七年級生物編寫人:申方方時間:20班級:_________學生:_________【溫故知新】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個家,這就是,它的范圍在海平面以下約________和海平面以上約________,它包括______的下層、整個的______和______的上層。厚度約為21千米。其中,人類的“立足點”是______圈。2.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及其,它進一步可劃分為、、生態系統。3.生物多樣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目標】1、通過列舉、辨認具體事例,學會描述身邊的生物,區別生物和非生物。

2、通過討論、領會并能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緦W習過程】:1、教師描述:絢麗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飛機、太陽,還有蝴蝶、小鳥。遠處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近處有一只母雞領著一群小雞在覓食,小狗趴在旁邊吐著舌頭。還有一座小橋,水中有游魚、水草。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請將你的所有理由寫下來與大家交流。2、閱讀課本第頁,并結合日常觀察,總結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都要不斷從外界獲取_______,同時不斷地排出體內的______,這是_____現象;能夠由小長大,這是_____現象;個體成熟后繁殖后代;這是_____現象;能夠對各種刺激作出有規律性的反應,這是_____現象;生物所表現出的這些生命現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3、鞏固運用為了加深對生物的理解,請列舉自己熟悉的生物:4、鞏固運用:試分析下列現象分別屬于哪些生命現象?(1)植物需要陽光、空氣、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2)魚用鰓呼吸;

(3)小動物、人通過出汗、排尿等形式將廢物排出;(4)含羞草受到刺激后會合攏葉片;(5)狗看到骨頭會流口水;(6)有的植物用種子繁殖,比如小麥、玉米。有的用莖繁殖;比如月季。(7)植物通過落葉帶走廢物等。(8)一粒種子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等。5、知識拓展:閱讀短文,說出小球藻是生物嗎?從文中找出證據。宇宙航行時代的到來,使“宇宙食品”的供應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于是人們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徑只有3—5毫米,卻能夠吸收人們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陽光,使自身產生大量營養物質并且放出氧氣,凈化太空飛船中的空氣。它還能用一分為二的方式進行繁殖,一晝夜產生2—3代。(1)小球藻是生物嗎?

。(2)依據是

。6.當堂達標:1.人體內部分廢物隨汗液排除,屬于()現象。A.生長現象B.遺傳變異C.新陳代謝D.應激性2.黑豆幼苗不斷長大屬于()現象。A.遺傳變異B.新陳代謝C.生殖現象D.生長現象3.在下列各組中都屬于生物的一組是()A.含羞草、真菌、水B.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C.貓、蘑菇、細菌D.蝴蝶、小鳥、鐘乳石4.下列哪種現象是生物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A.兔子發現狼之后迅速奔跑B.種子萌發長成幼苗C.綠色植物的葉由小長大的現象D.鳥產卵5.下列哪種現象屬于生物體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A.松鼠不斷尋找食物吃B.鐘乳石由小變大C.小狗排尿D.人暈車嘔吐6.鯨浮出水面時,在頭部往往會形成巨大的霧狀水柱,這是鯨()時產生的。A.吸氣B.取食C.呼氣D.呼吸7.貓媽媽生小貓,小貓能長大,長大了的貓能再生小貓,這一過程說明貓具有()特征。A.生長、發育和繁殖B.生長C.發育D.繁殖8.雨點打在含羞草的小葉上,葉片會立刻合攏,葉柄下垂,這一生命現象屬于生物特征中的()A.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B.生物需要呼吸C.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D.生物能生長和繁殖9.下列關于生物與非生物最本質區別的敘述,正確的是()A.生物能動,非生物不能動B.生物能與外界環境交換物質,非生物不能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沒有生命D.生物對環境有反應,非生物沒有10.下列所描述的現象中,不屬于生命現象的是()A.小雞破殼而出B.小魚在水中游動C.合歡的葉子在夜幕降臨時合攏起來D.氣象衛星繞著地球運動11.家中的盆花不宜放在臥室內過夜,這是因為()A.植物生活需要營養B.植物呼吸會吸收氧氣C.植物要生長D.植物對外界能產生反應12.北方冰雪融化時,房檐邊上的冰柱會伸長,由小變大,這是不是生長?13:連線動物的取食應激性向日葵朝向太陽生長植物的開花結果人體的排汗繁殖蘑菇由小長大新陳代謝六:總結1、收獲大家談

2、教師總結:通過學習,我們知道,空中飛鳥,地上爬蟲,河里游魚,道旁小草,都是有生命的,我們應該愛護這些生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八、鞏固練習:

1、朗讀下列材料中的文字,提問其中體現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A、青蛙在水中生活并產卵,受精卵發育成蝌蚪,蝌蚪逐漸長大并發育成幼蛙。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第一章第2節《生物與環境的影響》導學案七年級生物編寫人:申方方時間:20班級:_________學生:_________【我的目標】1、了解環境對生物的影響。2、說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學習過程】:一.閱讀課文14頁填寫以下內容:生物的生存空間統稱為_________。生物生存離不開_________,同時受到________的影響。生物能_______環境,也能____和_____環境。二.思考并寫出下列生物的變化方向和使之變化的因素1.2.“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3.蘋果在北方生長得很好。在南方生長得不好?三.歸納總結:環境中影響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叫_______。又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兩類,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種因素。四.習題追蹤: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造成這一差異的環境因素是()A.光B.水分C.溫度D.濕度2.松、杉、小麥等植物在強光下生長得好,人參、三七等植物在弱光下生長得好。對此有影響的環境因素是()A.光照B.溫度C.空氣D.土壤3.下列生物現象,主要受陽光因素影響的是()A.魚類的季節涸游B.仙人掌的葉刺C.變溫動物的冬眠D.人參在密林下才能生長好‘4.蘋果在北方生長得很好。在南方生長得不好,其主要原因是()A.溫度B.濕變C.空氣D.土壤5.山坡南面的樹木之北面的樹木長勢好,其主要原因是()A.溫度高B.陽光充足C.水分多D.空氣新鮮6.仙人掌適宜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適宜生活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A.水B.空氣C.溫度D.土壤五.分析總結:農民種水稻的田里經常長一種叫“稗”的雜草,在相同條件下,其種子的萌發率比水稻高,長勢好,成熟早,因此,很難把它從水稻田里驅除干凈?!鞍蕖庇绊懥怂緦I養的充分吸收。水稻也影響了“稗”對水的充分吸收。像這樣生物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稱___________。同種生物生物因素不同種生物六.習題追蹤:1.將生物現象與其所表現出來的關系用線連起來。獅子捕食斑馬田里的水稻與雜草合作關系貓捉老鼠競爭關系螞蟻搬家捕食關系雄梅花鹿爭奪配偶共生關系??c蟹互惠互利七星瓢蟲捕食蚜生一群麻雀一塊去覓食2、一塊農田中,影響小麥生活的生物因素是()非生物因素是()。①陽光②雜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氣⑦蝗蟲七.生物現象我知道:1):為什么北極熊體色為白色?2):為什么竹節蟲的身體與竹枝極為相像?3):為什么沙漠里的一種鼠白天躲在洞里并且將洞口封住,夜間才出來活動?4).“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蹦隳軐υ娭兴枋龅默F象作出科學的解釋嗎?5).松樹生活在干旱貧瘠的地方,甚至巖石的縫隙中,松樹的根都能夠分泌出酸性物質,使巖石分解。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八.寫出下列實例反映生物是對環境的適應還是對環境的改變:1.竹節蟲的身體與竹枝極為相像2.壁虎身體的顏色與環境色彩幾乎融為一體3.企鵝、北極熊生活在寒冷的極地,它們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4.森林凈化空氣,調節氣候5.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6.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導致水質惡化7、到了冬天,楊樹和柳樹的葉子紛紛落下,而松樹、柏樹卻依然郁郁蔥蔥,這表明()A、楊樹和柳樹不適應寒冷的環境B、松柏比楊柳更適應寒冷的環境C、松柏和楊柳進行著生存斗爭D、它們都能適應寒冷的環境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盇這句詩中草和牛以及牛和羊他們分別有什么關系?B影響草生活草生活的環境因素有哪些?(2)分別列舉三個生物對生物的影響和非生物對生物影響的例子(3)列舉四個生物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例子及生物對環境影響的例子。

交流展示:一組為單位交流展示(四)強化訓練,拓展提升9、下列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A紅柳樹扎根深

B大樹底下好乘涼C望斷南飛雁

D秋分掃落葉(五)反思感悟,歸結升華第二章第一節《生物是探索生命的科學》導學案學生________班級________時間2011.913【學習目的】1、列舉生物學研究的對象和研究意義。2、說出實驗法研究的一般步驟?!緦W習過程】活動1:閱讀課文23頁,把屬于科學活動的內容寫下來?;顒?:閱讀課文23頁,填寫以下內容19世紀初,法國學者_____________認為動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體.首次提出“_________”?;顒?:認識四位生物學家1.這位科學家是_________國籍是________2.他的主要成就是__________,創立了統一的______3.因為他的成就后人尊稱他為“__________”1.這位科學家是_________2.他的主要成就是建立了__________,1.這位科學家是_________2.他的主要成就是發現了__________。1.這兩位位科學家分別是________國籍________________國籍________。2.他們的主要成就是_____________的發現與人類______計劃活動4:課本26頁思考與練習活動5:閱讀課本26頁填寫以下內容1.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_________,它是研究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進化、生態的科學【課堂反饋檢測】1.首次提出生物學這個科學名詞的是()A.拉馬克B.林奈C.達爾文D.哈維2.被稱為“分類學之父”的是()A.哈維B.林奈C.沃森D.克里克3.生物進化論的創始人是()A.林奈B.哈維C.達爾文D.沃森4.請將科學家與相應的研究成果用線連接起來。林奈DNA分子雙螺旋結構達爾文生物分類系統哈維物種起源與生物進化的理論沃森和克里克血液循環第二章第一節《生物是探索生命的科學》導學案學生________班級________時間2011.913【學習目的】1.說出實驗法一般步驟【學習過程】一.填寫以下內容:1.生物科學工作者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來研究生物科學,其中_________是現代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方法。2.實驗法的一般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鼠婦生活的環境是()A.干燥的環境B.陰暗潮濕的環境C.有光的環境D.水中4.生物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是()A.觀察法B.實驗法C.分析法D.調查法5.(2004湘潭)鼠婦,也叫“潮蟲”(右圖),屬于節肢動物。體呈橢圓形,長約15-20毫米,生活在陸地陰暗潮濕處,人們常在花園、花壇、山坡或草坪等處潮濕的花盆、石塊或磚塊下發現它。當人們移開花盆、翻開石塊或磚塊后,它就會很快地爬到其他隱蔽的地方去。這是光在影響它的生活嗎?現在提供鼠婦20只、硬紙盒、濕泥土、記錄本、計時器、手電筒、紙板和玻璃板等供你選用,請設計一個探究光照是否影響鼠婦生活的實驗。(1)你提出的問題是_________?(2)你的實驗假設是_________。(3)你的實驗方法和步驟:先在硬紙盒內鋪一層濕泥土,并在中央畫一條線,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預期的結果是_________。(5)實驗結束后,應將鼠婦_________。18.(1)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2)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3)把一側蓋上紙板,另一側蓋上玻璃板,在兩側的中央放同樣數目的鼠婦,并進行觀察(4)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5)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第一章第2節《顯微鏡的構造》導學案七年級生物編寫人:申方方時間:20班級:_________學生:_________【學習目標】:1.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緦W習過程】一.知識鏈結1.19世紀初,法國學者_________認為動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體.首次提出“_________”。2.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_________.3.被稱為“分類學之父”的是_________4、_________是現代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二.自主學習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____構成,細胞是生物體的單位。2、由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稱。如等3、由多個細胞構成的生物稱。4、科學家們常常用來研究細胞。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對照課本第12頁顯微鏡結構寫出右圖顯微鏡的結構。2、小組內同學間互相提問檢查對顯微鏡各部分的名稱1)2號-3號2)4號-5號3)1號-6號3、小組展示1組1號-6組4號2組1號-5組5號3組1號-4組6號4、以小組為單位分析并討論下列問題(1)目鏡和物鏡的作用?觀察顯微鏡目鏡和物鏡的數字。習題追蹤:1.下面顯微鏡的結構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A.物鏡和目鏡B.反光鏡C.細準焦螺旋D.遮光器2.當目鏡上標有10X,而物鏡上標有25X時,所被觀察的物體將被放大A.35倍B.125倍C.250倍D.25倍3.(2010.·威海市)用下列顯微鏡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組合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放大倍數最大的一組是____視野中細胞最大的一組是____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少的一組是____A.20×、10×B.10×、40×C.10×、10×D.5×、10×(2)分別轉動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觀察鏡筒位置的變化。向身體內側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會?向身體外側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會?習題追蹤:1.能夠使鏡筒做較大范圍升降的是A.鏡柱B.鏡臂C.粗準焦螺旋D.細準焦螺旋(3)轉動反光鏡,用手觸摸辨別兩面的區別。習題追蹤:1.顯微鏡上的反光鏡有兩面,一面是______鏡,當光線較強時使用;另一面是______鏡,當光線較弱時使用______鏡(4)觀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習題追蹤:1、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正好遇上陰天你應該選用()A.大光圈,凹面鏡

B.大光圈,平面鏡C.小光圈,凹面鏡

D.小光圈,平面鏡四、反思感悟、歸結升華五、達標檢測、反饋矯正四、強化訓練、拓展提升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第一章第2節《顯微鏡的使用》導學案學生:_________時間:20【溫故知新】1.認識顯微鏡的結構2.______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茖W家們常常用來研究細胞。3.陰天如何使用顯微鏡的反光鏡和遮光器4.你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一根頭發的結構嗎?這說明了什么?【學習目標】:1.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緦W習過程】一.下面是使用顯微鏡觀察時的操作規范,請在橫線上填正確答案。(1)取鏡和安放一手握住______,一手托住____________,一般將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身體略偏______的位置上。(2)對光轉動______,使低倍鏡正對______,然后將遮光器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用______眼注視目鏡內,______眼一定要睜開,便于畫圖。轉動______使其對準光源。通過目鏡看到一個圓形的亮圈叫______。(3)觀察把印有“P”字的薄紙片放在載玻片上,制成玻片標本。將玻片放在載物臺上,使要觀察的物像正對通光孔。玻片兩端用壓片夾壓住。然后從側面看著物鏡,轉動______,使鏡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鏡快靠近玻片為止。再用左眼瞄準______,轉動______,使鏡筒緩緩上升,直至能清楚地看清物像為止。從目鏡內看到的字是______,這是因為顯微鏡下的物像是______像。(4)整理與存放實驗完畢,將玻片從載物臺上取下,用紗布將顯微鏡外表擦拭干凈。提升鏡筒,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______,將______下降。反光鏡移動到______方向,然后按取鏡的拿法,將顯微鏡送回鏡箱。二、找1號-2號兩名同學操作顯微鏡,其他同學找出操作錯誤并改正。三、小組展示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以小組為單位分析并討論下列問題,完成后小組展示。(1)如果在載玻片寫一個“d”用低倍鏡觀察,在視野內所見的圖像是______上的倒像是______F的倒像是______。(2)若要使位于視野上方的圖像移至視野中央,移動玻片的方向是______。(3)對光時,顯微鏡的那些結構在一條直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觀察時,把低倍鏡換成高倍鏡視野是怎樣變化的?__________________(5)當轉動顯微鏡的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時,操作者的眼腈為什么一定要看著物鏡?五、達標練習:1.當你發現鏡頭不清時,除去污物的正確方法應該是()A.用手擦B.用紗布擦C.用擦鏡紙擦D.上述方法均可2、顯微鏡對好光以后,從目鏡中看到的視野應該是()A.白亮的

B.有直射陽光的C.暗灰色的

D.黑暗的3.在目鏡內看到的物象是()A.放大的正立的像B.放大的倒立的像C.縮小的正立的像D.縮小的倒立的像4.在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轉動目鏡和移動裝片都不能把視野中的污點移走,那么,可以斷定污點在()A.目鏡上B.反光鏡上C.物鏡上D.裝片上5.使用顯微鏡時,要把視野中的物像“P”從圖甲所示狀態轉化為圖乙所示狀態,其正確的操作步驟是()A.先將玻片標本往右上方移動;再轉動轉換器,把高倍物鏡換成低倍物鏡B.先將玻片標本往左下方移動;再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C.先將玻片標本往右上方移動;再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D.先將玻片標本往左下方移動;再轉動轉換器,把高倍物鏡換成低倍物鏡6.顯微鏡的視野中,發現物像位于右下方,要想使物像移至視野中央,應向()方向移動玻片標本。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第一、二章重要知識點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個家,這就是,它包括____的下層、整個的______和____的上層。厚度約為21千米。其中,人類的“立足點”是__________圈。2.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及其,它進一步可劃分為、、生態系統。3.生物多樣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物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這種豐富多彩的生物種類,體現了__多樣性,“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體現了多樣性,除此之外,生物還具有多樣性。在過去的200多年中生物學家發現,命名和記錄了______中生物,其中70﹪以上______,約22﹪是_________和_______,約5﹪是______________5.生物的生存空間統稱為_________。生物生存離不開_________,同時受到________的影響。生物能_______環境,也能________和_____環境6.環境中影響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因素,叫_______。又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兩類,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種因素。7.19世紀初,法國學者_____________認為動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體.首次提出“_________”。8.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_________。9.生物科學工作者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來研究生物科學,其中_________是現代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方法。10.實驗法的一般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生物間最普遍的關系是___________。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第三章第1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導學案學生:_________時間:20【學習目的】1、練習繪制植物細胞結構圖。2、認識動物體和植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區分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學習過程】活動1:繪制動物細胞結構簡圖活動2:自學動物細胞的作用:1.細胞膜作用:2.細胞中最重要的結構是,控制細胞生命活動的結構是3.除細胞膜和細胞核以外的結構是活動3:繪制植物細胞結構簡圖活動4自學植物細胞的作用:1.對細胞有保護和支持作用的結構是2.細胞中的泡狀結構叫,它內有液體叫有,其中溶有多種物質,有的可能有不同的,有的可能有不同的,有的能使細胞呈現出不同顏色。活動5討論:動植物細胞的比較:1、與觀察過的動物細胞比較,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結構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課堂自測】(1).寫出各結構名稱:[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4]_________、[5]_________、[6]_________(2).A是_______細胞,B是_______細胞,理由是A與B相比較,B有______、_______、_______、而A沒有。(3).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結構相比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結構,而且功能基本相同。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結構。(4).細胞的基本結構有______、_______、_______。(5).細胞結構中,[]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6).若B取自植物的綠色部分,則細胞中有綠色的[]_________。(6)對細胞有保護和支持作用的結構是;(7).切洋蔥時會聞到一種辣味,該物質存在于[]中。切洋蔥時流出的汁液是,來自于(8).植物細胞中在普通顯微鏡下不易看清的結構是圖中[]_________。北京香山紅葉呈現紅色,是由于細胞中存在花青素的緣故,那么這種物質存在于下列哪種結構()A細胞膜B細胞核C液泡D細胞壁1.羊的細胞與青草細胞基本結構方面的區別是羊的細胞中沒有()A.細胞壁B.細胞膜C.液泡D.葉綠體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第三章第2節《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單位》導學案學生:_________時間:20【溫故知新】1.一位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一種細胞,這種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這種細胞肯定不是……………(

)A.洋蔥表皮細胞

B.黃瓜表皮果肉細胞

C.黑藻葉片細胞

D.口腔上皮細胞2.切多汁的水果時會流出果汁,這些汁液主要來自細胞的A、液泡

B、細胞膜

C、細胞核

D、細胞質(1).寫出各結構名稱:[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4]_________、[5]_________、[6]_________(2).A是_______細胞,B是_______細胞,理由是A與B相比較,B有______、_______、_______、而A沒有。(3).細胞結構中,[]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4).植物細胞中在普通顯微鏡下不易看清的結構是圖中[]_________。(5)對細胞有保護和支持作用的結構是;【教學目標】①學生能說出細胞含有的物質,及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④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教學過程】課前準備:1.在夏天,人們喜歡吃“糖拌番茄”,實際上這個菜里有很多有趣的生物知識:(1)盛番茄的器皿里原本沒有水,但過一段時間后,器皿里有很多的水,這些水是,主要來自番茄細胞中的

。(2)水能從番茄細胞內滲出到番茄細胞外,說明水分子能通過

。2.下圖為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圖,請回答:

(1)圖中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的結構是[]

1、動手填一填:閱讀課文47頁1、細胞膜具有__________上節課所學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這樣,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不斷進行物質交換,從而保證細胞進行正常的生活。2、細胞的生命活動需要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貯存能量的有機物。變形蟲細胞質中的__________能將有機物分解并釋放能量,供給細胞的各種生命活動利用。3、__________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它在生物_______中也有重要作用。4、你已經很熟悉多莉了吧,與它的身世有關的母羊不是一只,而是三只。(1)多莉羊的長相幾乎和____羊一模一樣。所以他的真正母親是____羊。(2)看來,生物體建造自己生命大廈的藍圖儲存在_______________內。(3)小羊多莉,長得幾乎與它的供核母親一樣,這說明遺傳信息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A、細胞質中

B、細胞膜中

C、細胞核中

D、營養物質中5、植物綠色部分中有__________,它能夠利用太陽能把______和__________等合成有機物,有機物中貯存的能量可以供給植物細胞利用,也可以間接供給______細胞利用。三.【知識反饋】1、連線課本2、線粒體和葉綠體存于A、細胞壁上

B、細胞核內

C、細胞質中

D、所有的細胞結構中3.水稻苗吸收含硅的無機鹽多,而吸收含鈣的無機鹽少,主要是因為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4.控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現象的物質存在于;5.在有氧的情況下,能將有機物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有機物中的能量供細胞利用的結構是;細胞壁進行物質交換

細胞膜控制細胞的活動

細胞核保護細胞

大液泡支持細胞

葉綠體儲存遺傳物質

線粒體儲存糖分、色素等多種物質進行能量轉換

7.下面是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一段敘述:拿一塊清潔的載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0.7%的生理鹽水。用涼開水把口漱凈,取一根消毒過的牙簽在口腔壁上輕輕刮幾下,再把牙簽放到載玻片的液滴中涂一下,然后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1)請糾正敘述中的兩處錯誤: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常先用低倍物鏡找到清晰的細胞圖像,若要詳細觀察位于視野左上方的某個細胞的結構,則應將載玻片向____移動,使要觀察的細胞位于____。轉換成高倍鏡后,用____________調節至物像清晰。(3)使用一定濃度生理鹽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制作裝片前,先將口漱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⑼A和B都含有一種能量轉換器是____。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4)在有氧的情況下,能將有機物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有機物中的能量供細胞利用的結構是;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第三章第2節《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導學案學生:_________時間:20學習目的: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重點細胞分裂過程。難點染色質、染色體的概念及其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的變化。學習過程:知識鏈結1、生物體是由什么構成的呢?2、大象的身體比小老鼠大得多,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把兩者的細胞比較一下,結果會怎樣呢?大象的身體大的原因在哪兒呢?自主學習活動1、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細胞為什么這么小?學生閱讀書本P50-51活動1,填充表中數據。討論:1、V增大時,S/V有什么規律?2、細胞的大與小會不會影響它與外界的物質交換?體積較大的細胞與體積較小的細胞相比,生活中需要從外界環境獲取_________的營養物質,同時產生更多的_________排出體外。較大細胞的表面積相對_________,細胞膜將不能保證從外界環境_________獲取足夠的_________。較小細胞的表面積則相對__________________,更容易保證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活動2、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學生閱讀書本P53插圖思考:1、根據細胞的分裂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AB(1)細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_________。(1)圖A表示(填“動物”或“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你判斷的依據是圖中細胞具有這一結構。(2)圖B表示(填“動物”或“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通過連續3次該過程,可得到個細胞。(3)動物細胞分裂時_________先由一個分裂成兩個,隨后是________向內凹陷,最終使_______也分成兩份。植物細胞分裂時_________先由一個分裂成兩個,隨后是________,并產生新的_______。(3)細胞核分裂時,變化最明顯的是_________,其數量在分裂時已經_________,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它分成_________的兩份,分別進人_______________。因而兩個新細胞的染色體的____________相同,新細胞與原細胞的染色體_____________相同。(4)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分裂都開始于()A細胞壁B細胞膜C細胞核D細胞質4、總結分裂過程5、、

分裂意義:第3章第3節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同步練習l.成年人體內的細胞有()A.1010個B.1011個C.1014個D.1015個2.成年人身體之所以高大是由于()細胞體積大B.細胞體積小C.細胞數目多D.細胞體積大和數目多3.較大細胞的表面積相對()A.增大B.減小C.不變D.以上都不對4.植物體由小長大主要靠數目的增多,而細胞數目的增多是由于細胞的()A.生長B.分化C.分裂D.吸收養料5.細胞分裂過程中,最先進行的是下列哪項()A.細胞核先由一個平分成兩個B.細胞質平分成兩份C.形成新的細胞壁D.形成新的細胞膜6.植物體能夠不斷長大,其根本原因是()A.細胞分裂B.細胞生長C.細胞分化D.細胞的分裂和生長7.植物細胞分裂過程的正確順序是()①在細胞中央形成新的細胞壁和細胞膜②細胞核平分為兩個③細胞質平分為兩份,各含一個細胞核A.②①③B.②③①C.①②③D.③②①8.分裂出的新細胞與原細胞具有相同的()A.染色體數目B.染色體形態C.遺傳物質D.以上答案都對9.蘭蘭今年比去年長高了6厘米,你能分析出其中的道理嗎?10.人體體細胞中含有23對染色體,在細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A.23條B.12條C.23對D.6對11.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相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不同的是,植物細胞還要形成新的()A.細胞核B.細胞膜C.細胞質D.細胞壁12.生長發育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粒種子能夠長成參天大樹,池塘中的小魚可以長成大魚,這與細胞的哪些變化有關(

)A.細胞生長

B.細胞分裂

C.細胞病變

D.細胞分裂和生長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第三章第1節《細胞分化形成組織1》導學案學生:_________時間:20學習目標:

1、能說出組織的概念;2、能概述構成人體的組織是通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3、能識別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學習過程1.知識鏈結: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什么?一個成年人大約由60萬億個細胞組成,而人是由一個細胞——受精卵發育而來的。一個細胞是怎樣變成60萬億個細胞的呢?通過細胞分裂,可以使細胞數目增多,但細胞分裂的結果是一個細胞變成兩個相同的細胞,而組成人體的細胞都一樣嗎?例如神經細胞、肌肉細胞、骨細胞等等,它們的形狀、結構、功能有很大的差異,這是為什么呢?2、動手填一填:閱讀課文47頁1、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是_________。2、受精卵通過______產生新細胞。這些細胞在后來的過程中大部分失去______,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們在_____、_____上逐漸發生變化的過程,叫細胞分化。

3、動物和人體的細胞通過_______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每個細胞群都由______相似,_______和______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這樣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4、動物和人體的組織有四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習題追蹤1、下圖是細胞分裂、生長、分化的大致過程,請據圖回答:④④(1)圖中①過程表示_________,②過程表示____________,③④過程表示_________。(2)通過圖中③④過程可以看出,細胞____________是組織形成的必要過程。1.組織形成的過程可大致表示為()A.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細胞分化→組織B.細胞分化→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組織C.細胞生長→細胞分化→細胞分裂→組織D.細胞分裂→細胞分化→細胞生長→組織4、合作交流: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是什么?主要結構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功能舉例上皮組織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結締組織細胞間質________肌肉組織主要由________構成神經組織主要由________構成5、習題追蹤右圖是幾種組織的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A圖是________組織,①產生和傳導興奮(2)B圖是________組織,②保護和分泌功能。

(3)C圖是________組織,③連接、保護、支持、營養功能。

(4)D圖是______組織,④收縮、舒張功能

1.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都是從()開始的。A.卵細胞B.受精卵C.精子和卵細胞D.胚胎2.組織的形成是由于()A.細胞的分裂B.細胞的分化C.細胞的生長D.細胞的分裂和生長3.細胞分化是指()A.一個細胞分裂為兩個細胞的過程B.細胞數目增多和細胞體積增大C.新生的子細胞逐漸長大的過程D.細胞從原來的形態、結構和功能轉變為其他形態、結構和功能的過程4.由許多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和細胞間質聯合在一起形成,這樣的細胞群稱為()A.細胞B.組織C.器官D.系統5.除哪項外其他的均是動物體的組織()A.上皮組織B.結締組織C.保護組織D.神經組織6.下列四組中,都屬于結締組織的是()A.血液、骨組織、肌腱、韌帶B.腱、鼻黏膜C.胃腺、腸腺D.軟骨組織、皮脂腺7.上皮組織的結構特點是()A.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B.細胞間隙較大.細胞間質較少C.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多D.細胞間隙較大,細胞間質較多8.具有連接、保護、支持、營養等作用的組織是()A.上皮組織B.肌肉組織C.結締組織D.神經組織9.神經組織的主要功能是()A.分泌B.支持和營養C.收縮和舒張D.接受刺激,產生和傳導興奮10.下列具有收縮、舒張功能的組織是()A.上皮組織B.神經組織B.結締組織D.肌肉組織11.人體分布最廣泛的組織是()A.上皮組織B.結締組織C.肌肉組織D.神經組織12.人的皮膚損傷以后,易受到細菌的感染而發炎;而正常情況下皮膚不會因某些細菌的存在而發炎。該現象說明皮膚表面的上皮組織具有()A.營養功能B.保護功能C.連接功能D.產生并傳導興奮的功能13.人們觀看健美運動員的展示時,運動員身體某處多次產生的隆起是由于()A.肌肉組織具有收縮功能B.肌肉組織具有產生傳導興奮的功能C.上皮組織具有分泌功能D.上皮組織具有保護功能14.有胃病的人會出現胃疼、胃痙攣,甚至胃出血等癥狀,這說明胃可能含有哪幾種組織?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第三章第1節《植物體的主要組織》導學案學生:_________時間:20學習目標:

1、能識別植物體的四種基本組織.2、解剖雞翅中的主要組織.3、認識器官的概念.學習過程往事回首往事回首1、動物和人體的生長發育都是從一個細胞開始的,這個細胞是_________。2、組織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的結果。細胞分化形成了________。3、動物和人體的組織有四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許多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和細胞間質聯合在一起形成,這樣的細胞群稱為_______.5、人體分布最廣泛的組織是_______.閱讀課文60-61頁填寫以下內容:1.在植物體內有一部分細胞,始終有保持分裂的能力,這一細胞群叫_______,它主要分布在植物的______和______中。分生組織分化形成了_______組織、_______組織、_______組織。覆蓋在植物體表面的是_____組織,對內部組織主要起_______作用。如_______。有儲存營養物質功能的是_____組織,如_______、_______。有運輸水、無機鹽、有機物功能的是_______組織,如_______、_______。2、植物體的組織有四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交流:

1.小明從市場買回幾個番茄進行研究。他取過一個番茄,用水燙過后撕下一層薄薄的表皮,這層表皮屬于_________,他吃的部分是組織,吃時會流出許多汁水來,這汁水是,來自細胞結構中的。表皮以內的果肉部分主要是_______組織,除此之外西紅柿里會有許多筋絡之類的東西,這主要是組織。2、我們吃的橘子屬于

,橘皮主要由

組織構成,橘皮和橘瓣之間白色的絲絡屬于

組織,我們吃掉的橘瓣主要由

組織構成,這些組織歸根結底都是由

組成的。3.“藕斷絲連”中的絲屬組織4.吃甘蔗時,甘蔗莖堅韌的皮屬組織;咀嚼甘蔗莖時會有很多的甜汁屬組織;里面一束一束的結構咀嚼之后被吐掉的是組織。5、玉米莖桿干透后,小心剝去外皮,輕輕折斷,會抽由一縷縷細絲,你認為它是

組織。6、保護組織主要分布在

,貫穿于植物體各個器官的組織是

。如果掐去一根枝條的頂尖,這根枝條就

再繼續往上生長了,這是因為在枝條的頂尖有

組織,當掐去后,細胞就不能

增加數量,枝條就無法繼續長長了展示點評: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結束后追問是否有補充。并及時進行評價。隨堂檢測:1.植物體中具有分裂能力的組織是()A.營養組織B.分生組織C.上皮組織D.保護組織2.植物體能夠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組織是()A.分生組織B.保護組織C.輸導組織D.營養組織.3.下列結構中屬于營養組織的是()A.番茄的果實B.白菜的葉C.番茄的果肉D.葉片4.貫穿植物體各個器官且能夠運輸水和無機鹽的結構是()A.導管B.表皮C.果肉D.篩管5.根尖某一部位的細胞小、壁薄、核大,這一部位是由()組織構成的。A.保護B.分生C.營養D.輸導6.蘋果皮的形成是()A.蘋果皮細胞分裂的結果B.蘋果皮細胞生長的結果C.蘋果細胞分裂生長的結果D.蘋果細胞分化的結果第三章第1節《生物體的器官、系統》導學案活動1:解剖觀察雞翅討論:1、構成雞翅的組織主要有哪幾種?2、不同的組織在雞翅上排列的順序有什么特點?3、雞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活動2:1、器官:有不同的______按照一定的________結合在一起構成的。如。1.除哪項外其余各項都是構成雞翅的組織()A.上皮組織B.肌肉組織C.神經組織和結締組織D.營養組織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順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定的功能的結構是()A.人組織B.器官C.系統D.生物體3.下列結構屬于器官的是()A.人心肌B.血液C.骨組織D.肺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第三章第1節《生物體的器官、系統》導學案學生:_________時間:20學習目標:

1、認識系統的概念.知道人和動物的八大系統2、知道植物的六大器官.3、知道動物、植物的結構層次.學習過程1、動手填一填:閱讀課文63頁1、系統是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____按照一定次序的組合。

2、人體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大系統構成。八大系統_________,使人體內各種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2、合作交流

1.下圖中,A——E示意人體的不同結構層次,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整個人體都是由A細胞發育而成的,A細胞是___________。(2)A細胞通過__________形成B。在此過程中,______________復制后形成形態、數量完全相同的兩等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3)B通過________形成C。此過程中,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產生了差異。(4)系統是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_______按照一定次序的組合。圖中所示的系統是___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5)在上圖的結構層次當中,人體具有而植物沒有的是[]___________。2.動物和人的結構層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動手填一填:閱讀課文63頁1、系統是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____按照一定次序的組合。

2、葉片的上下表皮是______組織,葉肉是______組織,葉脈是______組織,所以一個葉片就是一個是______。

3、一株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屬于營養器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屬于生殖器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4.植物的結構層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隨堂檢測:1.下圖是一株綠色開花植物,請寫出各部分的結構名稱以及類型。(1)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2)屬于營養器官的是_________;屬于生殖器官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號)2.用線將下列名稱與相應的圖連接起來。細胞器官組織植物體3.比較一株楊樹和一頭奶牛身體結構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1)相同點:構成楊樹和奶牛身體結構的基本單位都是_________,并且都含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結構。(2)不同點:楊樹由_________細胞構成,奶牛由_________細胞構成。構成楊樹的最高結構單位是_________,構成奶牛的最高結構單位是_________。4.我們吃的蘿卜、甘蔗是植物的()A.生殖器官B.營養器官C.基本組織D.果實5.下列各植物結構中,屬于器官的是()6.安陽的市花是紫薇花,關于構成一株紫薇花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A.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紫薇花個體B.細胞、組織、系統、器官、紫薇花個體C.細胞、器官、組織、紫薇花個體D.細胞、組織、器官、紫薇花個體7.同學們都喜歡吃蘋果,它屬于植物體的:()A.細胞B.組織C.器官D.系統8.黃瓜屬于()A.營養器官B.營養組織C.生殖器官D.保護組織9.植物的結構層次不包括()A.細胞B.組織C.器官D.系統10.下列食物不屬于植物營養器官的是()A.甘薯B.番茄C.甘蔗D.蓮藕11.我們平時吃的花生屬于()A.組織B.器官C.系統D.植物體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第五章第1節《光合作用》導學案學生:_________時間:20學習目的:1、揭示柳苗生長之迷,提出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2、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實驗。學習過程:*活動1、柳苗生長之迷:1、十七世紀以前:植物從中獲得生長需要的各種物質。2、十七世紀上半葉: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實驗:結果柳苗生長所需的物質并不是有直接轉化的,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質。他是最早通過來解釋生命現象的學者,而且結論來源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3、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都是在_________下進行的。根據實驗的結果,他認為蠟燭燃燒會______________,使小鼠窒息而死;____________則能夠凈化因蠟燭燃燒或動物呼吸而變得污濁的空氣。4、1782年,瑞士牧師謝尼伯:植物在光下放出的同時,還要吸收。5、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綠葉在光照不僅能釋放,而且能合成等物質,供給植物等生命活動利用。6、1897年,人們首次把綠色植物的這種活動稱為_____________。*活動2、“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實驗(教材P71—72)(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其目的是。(2)實驗選用的葉片,一部分被遮光,作用是。(3)用酒精加熱處理葉片酒精溶液變,原因是使葉片含有的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使葉片變成了_________,經沖洗后,向葉片滴加碘液,_________遇到碘液變成藍色是的特性。(4)實驗結果:葉片見光部葉片見光部分遇碘變成了色,說明有產生。遮光部分。說明了光合作用的必需條件是_________。*活動3、“驗證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實驗(教材P72—73)氧氣的性質是具有性,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后,可見帶火星的木條。說明綠色植物在光下釋放。*活動4、“驗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實驗(教材P73—74)實驗現象:銀邊天竺葵脫色、碘液處理后,可見葉片的綠色部分,白色部分。說明光合作用需要。*活動5、“驗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實驗(教材P74—75)裝置一中放入氫氧化鈉的原因:氫氧化鈉有的作用。實驗現象是裝置一里的葉片,裝置二里的葉片。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小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和,光合作用的產物是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光合作用的條件是。課堂自測: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A.葉綠素、水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水C.淀粉和氧氣D.光、葉綠素和水4、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是()A.水B.二氧化碳C.光D.葉綠體5、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實驗中,把盆栽天竺葵放在暗處一晝夜,其目的()A.便于檢驗淀粉的多少B.有利于除去葉綠素C.讓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D.便于用碘液檢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第五章第1節《葉片與光合作用》導學案學生:_________時間:20學習目標:

1、識別葉片的結構,2、說出葉片與其光合作用相適應的結構特點。學習過程:1、動手填一填:閱讀課文76頁1、植物體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2、不同植物的葉片內部結構基本相似,都是由、、和組成的。3、表皮:分和,角質層不易,利于,對葉片有作用,因此表皮屬于組織。氣孔由成對的圍成,是的門戶。4、葉肉:由組成,細胞內的綠色顆粒是,內有等多種色素,葉肉屬于組織。葉肉包括組織和組織兩部分,柵欄組織接近,含較多,細胞排列緊密和整齊,好像柵欄一樣。海綿組織接近,含較少,細胞形狀不規則,排列疏松。5、葉脈是“骨架”有作用,葉脈中有兩種管道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