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規范編制說明_第1頁
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規范編制說明_第2頁
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規范編制說明_第3頁
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規范編制說明_第4頁
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規范編制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工作簡況

(一)任務來源

2022年6月28日,交通運輸部下達2022年交通運輸標準化計劃(第

一批)的通知(交科技函〔2022〕313號),將《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規范》

制定列入交通運輸標準制修訂計劃,計劃號:JT2022-36。標準技術歸口單位

為交通運輸航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二)目的意義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負責航道管理的部門應當公布內河航道

圖,《內河安全管理條例》要求船舶配備必要航行資料方可航行,以航道圖為

基礎、疊加各類有助于船舶航行的要素的航行參考圖是一種重要的航行資料,

可分為電子版和紙質版。電子版航行參考圖因其更新頻率高、可輔助實時導航、

具備多比例尺縮放特性、可承載更多信息等特點,自問世以來廣受歡迎,但紙

質航道圖因其具有更好的一覽性、穩定性等特點,仍然被用戶所需要。目前,

JTS195-3-2019《內河電子航道圖技術規范》已對全國內河電子版航行參考圖

技術規范進行了統一,全國尚缺乏內河統一的紙質航行參考圖編繪規范。在建

設干支銜接、江海聯通的內河航道體系的背景下,統一紙質航道圖編繪規范將

有利于實現內河航道紙質航行參考圖質量、表達形式等的規范統一,是服務交

通運輸部《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干支銜接戰略任務、提升行業用戶用圖便利性

的重要舉措。

(三)編制單位

本文件起草單位:長江航道局、武漢大學、南京星光測繪科技有限公司、

長江南京航道局、長江航道測量中心、黑龍江省航道事務中心、廣東省航道事

務中心、重慶交通大學、長江武漢航道局、長江重慶航道局。

(四)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2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建斌、楊品福、任福、劉玉金、張建春、張琴、李

連營、熊金寶、王宇、夏輝宇、萬鵬、翟信德、徐靜、沈繼青、王輝、楊保岑、

周偉、王軍、馮彪、胡江、王彥紅、許錫河、萬平、曹澤淵、袁鵬、金永寶、

李學祥、陶孟斯、周禹軒、徐秋朵、熊中亞、張旎、徐碩、張鵬、付娜、李金

乾、蔡斯斯。標準主要起草人分工如下:

表1標準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情況

序號姓名單位主要工作

負責標準的總體組織、協調,負責標準框架和總體

1王建斌長江航道局

編制工作。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負責1-2章編寫和審

2楊品福長江航道局

核工作。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8章、附錄的

3任福武漢大學

編寫和審核工作。

南京星光測繪科技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負責第8章、第13

4劉玉金

有限公司章編寫,負責標準統稿。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負責第3章、第4章

5張建春長江航道局

的編寫和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負責第6章的編寫和

6張琴長江航道局

審核。

7李連營武漢大學負責附錄的編寫和審核,參與第9章的編寫和審核。

8熊金寶長江航道局負責第7章的編寫和審核。

9王宇長江南京航道局負責第9章的編寫和審核。

10夏輝宇長江南京航道局負責第5章、第10章的編寫和審核。

11萬鵬長江武漢航道局負責第11、12章的編寫和審核。

12翟信德長江南京航道局負責第14章的編寫和審核。

參與第10章、附錄的編寫和審核,負責核對統稿

13徐靜長江航道測量中心

格式。

14沈繼青長江航道測量中心參與第9章、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2章、第13

15王輝長江航道局

章的編寫和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3章的編寫和

16楊保岑長江航道測量中心

審核工作。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5章的編寫和

17周偉長江南京航道局

審核工作。

3

黑龍江省航道事務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6章、第14

18王軍

中心章、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廣東省航道事務中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6章、附錄的

19馮彪

心編寫和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10章的編寫

20胡江重慶交通大學

和審核。

黑龍江省航道事務

21王彥紅參與第9章、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中心

廣東省航道事務中

22許錫河參與第9章、第14章的編寫和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4章的編寫和

23萬平長江航道局

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4章的編寫和

24曹澤淵長江重慶航道局

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5章的編寫和

25袁鵬個人

審核。

26金永寶長江航道局參與第7章、第11章、第12章的編寫和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8章的編寫和

27李學祥長江航道局

審核。

28陶孟斯長江武漢航道局參與第11章、第12章、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29周禹軒長江重慶航道局參與第9章的編寫和審核。

南京星光測繪科技

30徐秋朵參與第7章、第11章、第12章的編寫和審核

有限公司

31熊中亞長江武漢航道局參與第6章的編寫和審核。

32張旎長江武漢航道局參與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33徐碩長江航道測量中心參與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34張鵬重慶交通大學參與第10章的編寫和審核。

35付娜個人參與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36李金乾個人參與第9章的編寫和審核。

37蔡斯斯武漢大學參與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五)主要工作過程

規范起草組接到標準制定計劃任務后,立即著手進行標準的編制工作,主

要工作過程如下:

4

2022年07月,成立了標準起草組,編寫組成員具有豐富的標準編制、內河

航道制圖、航道測繪、航道管理等經驗,為標準編制的組織實施提供了有力保

障。

2022年09月,基于申報草案制定了編制編寫工作大綱,明確了工作內容、

編寫分工、進度安排等,并通過了專家評審。

2022年08~09月,組織對用圖者、航道管理部門、海事監管部門、制圖

單位等四類共72家單位開展了線上調研,并形成了調研報告,為進一步完善草

案奠定了基礎。

2022年08~12月,規范編制組經過多輪內部工作會議、專家咨詢等,編

制完成了《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規范》征求意見稿。

二、標準編制原則和確定標準主要內容的依據

(一)編制原則

為了做好本次規范制定工作,規范編寫組遵循以下原則:

1.適用性原則

貫徹執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政策,適應技術發展和船舶安全航

行的要求,體現安全適用、技術先進、利于環保和經濟合理。制定的標準規范,

符合國家內河航道的使用特點。

2.規范性原則

嚴格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

和起草規則》、JT/T18-2020《交通運輸標準制定、修訂程序和要求》的有關

要求,組織開展標準的編制工作,確保語言規范,文字精練簡潔。

3.銜接性原則

在編印內河各類航行圖籍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開展本標準的制定工作,提

出適合符合內河船舶駕引人員使用習慣的標準規范。在標準制定過程中,做好

與GB12320—2022《中國航海圖編繪規范》、GB178134—1999《海底地形圖編

繪規范》、GB/T12343—2008《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編繪規范》、JT/T1256-2019

《港口航道圖編繪技術規定》、JTS/T181-1-2020《內河航標技術規范》、JTS

195-3-2019《內河電子航道圖技術規范》、JTS/T320-2021《航道養護技術規

5

范》、JTS131-2012《水運工程測量規范》等國家和行業已有標準之間的銜接,

做到與相關標準協調一致、邊界清晰。

4.可操作性原則

緊密結合內河各類航道實際制定,使內河相關單位(部門)根據制定的規

范編繪航行參考圖時,可操作性強。

(二)確定規范主要內容的依據

1.范圍

主要基于內河有別于沿海的特點、紙質圖編繪表達有別于電子圖的要求、

航行參考圖主要用途等,提出本標準的適用范圍為全國內河通航航道公開出版

發行的各種比例尺航行參考圖編制,規定了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的要求、分類、

數學基礎、分幅、圖名和編號、編輯設計、編繪作業方法、各要素的編繪、注

記、編繪中的改正及質量控制、印色及印前處理、更新、圖式等。

2.術語和定義

根據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

起草規則》,術語和定義為可選要素,主要來引自或參考GB12320《中國航海

圖編繪規范》、GB/T16820《地圖學術語》、JTS131《水運工程測量規范》等

標準的界定,結合地圖制圖領域、地理信息領域慣用術語及內河航行參考圖編

繪實際確定。

(1)制圖資料

條款“3.1制圖資料”的定義。依據GB12320、GB/T16820相關定義,結

合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實際情況給出,符合行業共識。

(2)現勢性

條款“3.2現勢性”的定義。依據GB/T16820相關定義,結合內河航行參

考圖編繪實際情況給出,符合行業共識。

(3)制圖綜合

條款“3.3制圖綜合”的定義。依據GB/T16820相關定義,結合內河航行

參考圖編繪實際情況給出,符合行業共識。

(4)拼接圖

6

條款“3.4拼接圖”的定義。引自GB12320。

(5)諸分圖

條款“3.5諸分圖”的定義。引自GB12320。

(6)主附圖

條款“3.6主附圖”的定義。參考GB12320,結合專題地圖編制領域地圖

表現手法及慣用術語確定,符合行業共識。

(7)疊幅

條款“3.7疊幅”的定義。引自GB12320。

(8)注記

條款“3.8注記”的定義。依據GB/T16820相關定義,結合內河航行參考

圖編繪實際情況給出,符合行業共識。

(9)構面

條款“3.9構面”的定義。結合地理信息領域習慣用語給出,符合行業共識。

(10)標準等深線

條款“3.10標準等深線”的定義。依據JTS131相關表述,結合內河航行

參考圖編繪實際情況給出,符合行業共識。

3.要求

包含基本要求和數學精度兩個部分。

(1)條款“4.1”規定了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以滿足航行安全需要、方便

使用為原則,并基于這一原則從內容選取、制圖資料采用、相關信息說明等三

個方面做出了規定。其中,列項“b)”之所以未嚴格要求制圖資料采用最新成

果,主要是考慮到部分內河航道呈洪、枯季周期性變化,選取雖不是最新、但

時效性相對較強的特征時段制圖資料對船舶航行參考更有意義。根據JTS/T320

《航道養護技術規范》對不同特點航道的圖籍更新周期做出的規定不同,做出

航行參考圖出版后根據航道變化特點定期更新的要求。強調制圖資料的權威、

準確是基于航行安全考慮提出;列項“c)”考慮到內河航道存在航行規則根據

水位或時間等條件變化,提出此要求。

(2)條款“4.2”規定了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過程中的精度控制要求,其

7

中計算、圖形化的精度要求與GB12320《中國航海圖編繪規范》一致;各類要

素制圖作業完成后的位置精度要求,在GB12320基礎上,將水深注記作為點狀

要素,不另行規定其精度要求,在計算機制圖背景下這一精度要求是很容易達

到的。

4.分類

第5章將內河航行參考圖按照使用用途分成了三類:總圖、航行圖、港口

圖。

(1)列項“a)”規定了總圖的范圍以及主要用途,總圖一般不繪制水深

和航行規則,其中全國內河航道總圖、分省航道總圖、分流域航道總圖、主要

供研究航道分布、擬定航行計劃使用,制圖區域形勢圖主要是表現制圖區域內

航道的區位、走勢等,便于閱圖者了解制圖區域的總體形勢,制圖區域的分幅

索引圖主要表現制圖區域內圖幅分布,便于查找圖幅。

(2)列項“b)”規定了航行圖包括的內容以及主要用途,航行圖一般繪

制水深,包括航道圖和基于航道圖疊加航行規則要素的航行圖,主要用于船舶

航行、航道管理維護等。

(3)列項“c)”規定了港口圖包括的內容以及主要用途。

5.數學基礎、分幅、圖名和編號

(1)條款“6.1”規定了內河航行參考圖的坐標系、高程基準、深度基準、

比例尺、投影等數學基礎。

①條款“6.1.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

系。

②條款“6.1.2”規定了高程基準應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特殊情況主

要是考慮用戶綜合利用其他信息的便利性。

③條款“6.1.3”規定了深度基準的確定原則。列項“b)”主要是為便于

用戶綜合利用相關信息,提出了深度基準面可與相應庫區公布的水位深度基準

保持一致的規定,如三峽大壩水位采用的是吳淞高程、且其水位對公眾公布,

為便于船舶同時利用航行參考圖和相關水位信息,該河段航行參考圖深度基準

可與三峽庫區水位保持一致,即無深度基準,直接采用吳淞高程。

8

④條款“6.1.4”規定了確定比例尺應考慮的因素,并基于對內河的調研情

況和自然資源部門提供的標準地圖比例尺給出了各類航行參考圖的比例尺范圍,

此外,要求成套圖應采用相同比例尺、同一河段不同版次比例尺盡量保持一致,

主要是考慮到用戶讀圖的便利性。同時,規定因航行安全需要,重點區域所在

圖幅可采用更大比例尺,主要是考慮隨著比例尺增大可表示的航行要素更詳盡,

有利于船舶掌握更多有用信息。

⑤條款“6.1.5”航行圖、港口圖比例尺一般大于1:10萬,采用高斯克呂

格投影,總圖比例尺相對較小,且一般不分幅,推薦使用圓錐投影,但考慮到

總圖對投影變形控制要求相對較低及內河制圖資料大多為高斯克呂格投影,故

增加了高斯克呂格投影。

(2)條款“6.2”規定了圖幅尺寸、分幅的原則和方法、分幅的要求。紙

張尺寸主要是參考GB/T14511《地圖印刷規范》、GB/T14477《海圖印刷規范》,

考慮到圖集裁切、裝訂要求不同,同樣尺寸紙張單張圖比匯集成冊出版的圖幅

尺寸要大一些,主要根據GB/T14477和長江、鴨綠江等內河航道制圖經驗確定。

分幅的原則和方法、分幅的要求主要是基于以滿足航行安全需要、方便使用為

原則提出。條款“6.2.3”的列項“c)”疊幅的有關規定主要結合內河相關圖籍

編繪經驗確定;列項“d)”內河航道大多縱橫比懸殊,在單張圖紙上排版多幅

圖或制作附圖、拼接圖、插圖可用更少的紙張表示更多內容,也便于使用。

(3)條款“6.3”規定了確定圖名的基本要求,條款“6.3.1”規定圖名唯

一主要是便于圖幅索引使用,條款“6.3.2”規定總圖圖名由制圖區域名稱和專

題名稱組成,主要是便于閱圖者通過圖名即可了解制圖區域和制圖主題。

(4)條款“6.4”考慮到內河航道狹長的特點,顧及條款“6.2.3”分幅要

求,本標準未采用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編號方法,而是采用自下游往上游順

序編號的方式,以通過編號體現圖幅間的空間相鄰或相近關系。

6.編輯設計

第7章主要規定了內河航行參考圖編輯設計的工作內容;制圖區域研究的

目的、內容;制圖資料的類型、資料分析的重點和資料選擇的原則和方法;圖

面配置的內容和具體要求;編輯計劃的內容和圖歷簿填寫等內容。

9

在編寫過程引用了《中國航海圖編繪規范》(GB12320—2022)的部分內

容,參考了《長江航行參考編繪規范》,結合《長江下游航行參考圖(吳淞口

至武漢)》、《長江下游航行圖(瀏河口-中山碼頭)》、《長江中游航行參考

圖(武漢-宜昌)》編制實踐,并在多年內河航行參考圖編制經驗基礎上編寫。

(1)條款“7.1”在GB12320基礎上增加了內河參考圖集的編輯設計工作

內容。條款“7.1.2”規定了“匯集成冊出版時,應對圖集開本及裝幀、結構編

排和內容,圖集的封面封底、扉頁、編制說明、目錄、圖例、索引、附錄、版

權頁、署名頁等內容進行設計。”因不論從“上游往下游”還是從“下游往上

游”編號對裝訂方式和裝訂位置可能產生影響,故應根據具體情形,在編輯設

計中做出具體規定。

(2)條款“7.3.1”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了外業調繪成果資料、實景三維

掃描資料、大型網絡運營機構發布的電子地圖和鉆探單位對邊灘及水下的鉆探

資料。

(3)條款“7.4.4”對圖幅編號的位置進行了規定,主要從便于閱圖和裝

訂的角度做出的相應規定。

(4)條款“7.4.5”內河使用的基本資料一般情況都是同一批次實測資料,

時間跨度短、時效性強,且資料相對比較單一,無需做資料采用略圖,只對采

用的資料情況作簡要說明。

(5)結合內河實際需要,在GB12320基礎上增加了條款“7.4.6”跨河

建筑物示意圖、條款“7.4.7”架空電纜曲線圖、條款“7.4.8”水道概況、航

行規定及注意事項的相關規定。

(6)條款“7.5”中的圖歷簿是記錄作業過程、質量評定和追責的主要依

據,必不可少。

7.編繪作業方法

第8章主要規定了內河航行參考圖的編繪作業方法,包括成品圖上宜表現

的經緯線網、經緯度細分劃和經緯度注記;作業過程的需要用到的方里網;作

業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種控制網、控制點的種類、數量、要求、獲取方法;制

圖資料加工及注意事項;制圖資料轉繪方法和注意事項;相同比例尺之間和不

10

同比例尺之間的圖幅疊幅處理要求和注意事項。

(1)條款“8.2”、“8.3”參考《中國航海圖編繪規范》(GB12320—2022),

結合長江、鴨綠江等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經驗撰寫。條款“8.2.2”直線比例尺,

考慮到海輪進江的需要,直線比例尺規定了兩種情形。條款“8.2.3”用于轉繪

資料或數據定位的控制網或控制點,并非國家規定的等級控制網、控制點,只

要滿足編輯設計和工作過程的需要即可。

(2)條款“8.4”、“8.5”在面向全國內河的情況下引用了《中國航海圖

編繪規范》(GB12320—2022)相關章節部分內容,并作了適應性修改。

8.各要素的編繪

第9章主要規定了內河航行參考圖中,各類實體要素是否表示、如何表示、

是否進行概括,如碼頭等要素,在寬度小于圖上一定寬度后應使用不依比例尺

符號表示;規定了圖內要素應包括哪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應以何種方式在航

行參考圖上表示,如跨河構筑物凈空尺度等屬性信息;規定了不得在圖上表示

的內容,如國防、軍事內容等。

(1)條款“9.1.1”規定“編制過程中使用紙質資料進行轉繪時,圖上應

保留相應控制點,控制點不區分等級一律用高程點符號表示;其余除對通航有

特殊指引意義的控制點外,內部用控制點一般不在圖上表示”,主要考慮兩點

因素:一是編繪工作確需用到紙質資料的,保留控制點以確保精度;二是從資

料安全和圖面美觀出發,內部用控制點不宜在公開出版的圖中表示。

(2)條款“9.1.2”航標推算點,指航道維護單位為表達航標位置,在航

行參考圖中提供的預設點,用圖者可通過極坐標方式標定出航標位置。

(3)條款“9.3.1”的規定主要是考慮到內河航行參考圖受比例尺及河道

寬度的限定,水域部分內容較少,應盡可能表示水域內容。

(4)條款“9.3.3”主要因圖面美觀而制定。

(5)條款“9.3.5”主要參考《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編繪規范第一部分》

(GB/T12343.1—2008)。

(6)條款“9.4.1”主要參考《中國航海圖編繪規范》(GB12320—2022)

11.8.5,添加了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等內河特有要素。

11

(7)條款“9.4.2”船位報告線、船位核對點為海事管理機構核對航行船

舶位置的要素,和航行安全密切相關,因此需要表達。

(8)條款“9.5.2.2”根據《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補充規定》(國測圖字〔2009〕

2號),公開地圖不得表示重要設施的具體形狀及屬性,故對跨河橋梁的斷面圖

不作要求,僅標注凈空高度。條款“9.5.3.2”部分內河河段船舶航行習慣枯水

取緩流行駛,易觸及岸邊丁壩等整治建筑物,可夸大表示以提醒航行船舶。

(9)條款“9.6.2”取水口、排水口等水域屬重點保護區域,須重點提醒。

(10)條款“9.7.3.2”主要考慮在保障航行安全情況下,保持圖面的美觀

協調,不對大堤外5cm的地物詳細表示。條款“9.7.4.2”盡量用山形線表示,

即不標注高程,陸域地形表示應兼顧航行安全和保密。

(11)條款“9.8.2”航道養護單位、海事管理機構分界線對船舶航行具有

重要意義,故建議繪制。

(12)條款“9.9.2.3”標示礁石群對船舶安全航行有重要意義,可通過繪

制范圍線以提醒過往船舶注意。

(13)條款“9.9.3.5”內河存在較多歷史沉船,部分木質船已自然消失,

尚有較多水泥、鋼質船未打撈,存在一定安全風險,如2014年武穴水道打撈的

沉船即為歷史沉船,礙航。這部分船舶對拋錨、停泊船有安全隱患。

(14)條款“9.10.3”內河航行船舶,其吃水不會超過20米,為保持圖面

美觀、整齊,故取此數值。

(15)條款“9.10.4”水深注記的選取原則,首先應保障航行安全,當小

塊水域同時存在可能礙航的淺點和較深區域時,選取較淺點;航行參考圖還應

表示船舶通過能力,因此需要深淺兼顧,以便于船舶確定航線和選擇停泊區域。

(16)條款“9.11.2”維護水深,指該河流某個河段全年最低的維護水深;

考慮到標識出航道及邊灘分布,兼顧圖面美觀,等深線不宜過密,故以2.0米

為分界。

(17)條款“9.11.4”海圖規范中為2mm舍去,考慮到內河特征,取1mm。

(18)條款“9.12.1”的列項“a)”主要是為保持全圖集的助航標志時間

一致性,方便船舶進行航標改正;列項“b)”主要是考慮實測過程中,航標特

別是浮標有可能存在漂浮、走位情況,應以航道管理部門提供的標位為準。

12

(19)條款“9.13.1.1”規定應表示正式批準公布的分道通航航道,這些

航行規則如同道路上的交通規則,對船舶航行具有重要意義。如長江下游安徽

錢江嘴至江蘇瀏河口段,海事管理部門公布的船舶定線制規定中明確表示了通

航分道的邊界和寬度,故該段航行參考圖以綠色表示深水航道,以黃色表示小

型船舶推薦航路。條款“9.13.1.2”分邊航行,船舶互會左舷或右舷,其通航

分道并無明確界限,因此一般以文字方式說明。條款“9.13.1.3”特殊航法如

長江六圩河口、天河口實行的環島航法,長江航道部門通過插圖形式附在圖中,

效果較好。

(20)條款“9.13.2.3”關于停泊區的不同標示方法,主要是考慮到內河

相當多的停泊區無明確位置,僅有大致描述,可通過符號結合注記方式說明大

致位置。

(21)條款“9.17”主要是根據《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定》和有關地

圖審查經驗規定。

9.注記

(1)條款“10.1”按照通用制圖原則,將注記分為名稱注記、說明注記和

數字注記等三大類,在后續章節中,針對實際制圖重點需要注意的內容加以詳

細闡述。

(2)條款“10.2”本部分共分6個條文,主要內容涵蓋地名采用的原則、

地名的統一原則、水域名稱注記、島嶼、洲灘、礁石等名稱注記、居民地名稱

注記、山名、水系名稱注記。

①條款“10.2.1”闡述的是使用地名注記時應采用順序的規則,考慮到全

國內河航行圖存在覆蓋國外部分區域的情況,對外國地名采用順序也進行了規

定。

②條款“10.2.2”對相同地域不同比例尺圖上的地名統一原則作出規定。

③條款“10.2.3”規定了水域名稱注記的標注規則。與海圖存在不同的是,

內河航道通常表現出彎曲狹長的地理特性,為了使用圖者方便直觀的看清水域

名稱所指代的地物,規定水域注記名稱排列原則上應順應地物的地理形態分布。

④條款“10.2.4”對內河航行參考圖上最常見的島嶼、洲灘、礁石等地物

13

的名稱注記作出規定,兼顧注記的完整性和可讀性。

⑤條款“10.2.5”規定了航行參考圖上居民地名稱注記原則,考慮到內河

流經內陸水域,所涉及的居民地較多,為提高地名識別度,突出內河航行圖特

點,本規范規定市、縣、鎮級居民地同時標注行政專名和通名,如“武漢市”、

“忠縣”、“東流鎮”等。

(3)條款“10.3”本部分共3個條文,對航行參考圖中常見的專有名稱注

記進行規定,各類要素詳細注記方法可參考本規范第9章中各要素的編繪規范

內容。值得具體說明在條款“10.3.3”中,當同類航標、碼頭等名稱注記密集

時,可以順序編號的形式進行簡化。例如連續分布的“XX公司#1碼頭”、“XX

公司#2碼頭”、“XX公司#n碼頭”等,圖上可在第一個和最后一個碼頭標注全

名,中間可以省略“XX公司”字樣。

(4)條款“10.4”下共4個條文,內容涵蓋符號的說明注記和范圍的說明

注記標注規定、說明文注記標注規定以及說明注記顏色的規定。在條款“10.4.3”

中,所述圖幅無重要要素的位置,一般是指矩形圖幅框內大片陸地區域,即不

會覆蓋重要航行信息,又能方便用圖者快速找到說明注記。

10.編繪中的改正

(1)條款“11.1”主要是考慮到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有一定的周期,在編

繪周期內,部分要素可能會發生變化,對航行參考具有重要意義的要素發生變

化時,應根據新的資料對正在編繪的圖進行更新。

(2)條款“11.2”規定了用于改正的資料收集要求,將相關要素在已采用

資料基礎上發生的變化和更新變化情況,作為更新依據。

(3)條款“11.3”分別對單幅圖和匯集成冊出版圖的最終更新時間做出了

規定,考慮到匯集成冊出版的圖編繪工作量大、出版周期長,最終更新時間要

求較單幅圖要寬松一些。

11.質量控制

(1)條款“12.1”參照GB12320—2022《中國航海圖編繪規范》、JTS258-2008

《水運工程測量質檢驗標準》,將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過程中、出版前的質量

控制分為二級檢查一級驗收。列項“a)”~“c)”對各級檢查、驗收的內容和

14

要求作出了規定,一級檢查在測量數據作業組互檢的基礎上,由生產單位組織

人員對測量作業組提交的成果進行100%過程檢查并填寫一級檢查圖歷簿,檢查

無誤后提交二級檢查;二級檢查由成圖提供單位質量管理部門依照表1對編繪

成果進行抽檢和質量評定,合格后提交驗收;驗收由內河航行參考圖出版單位

或委托授權單位開展,對最終的編繪成圖進行抽查并對二級檢查的評定結果進

行復核。

(2)條款“12.2”對內河航行參考圖的質量評定等級、質量缺陷類型及內

容、成果質量評分方法進行了規定。“12.2.1”參照GB12320—2022《中國航

海圖編繪規范》、JTS258-2008《水運工程測量質檢驗標準》將質量評定等級

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12.2.2”參照JTS258-2008《水運工程測量質檢

驗標準》將缺陷類型分為嚴重、一般、輕微缺陷三類。“12.2.3”參照JTS258-2008

《水運工程測量質檢驗標準》結合航行參考圖編繪特點,給出了質量評分的規

定,“公式(1)”中T值主要是考慮到圖幅量大的編繪工作中,出現的缺陷數

量也可能會更多,將單個缺陷造成的扣分分值進行適當降低。

(3)條款“12.3”為確保印刷產品能夠準確反映編繪成果,規定印刷成品

符合GB/T14477《海圖印刷規范》要求時,才能夠入庫驗收印刷。

12.印色及印前處理

第13章主要規定了內河航行參考圖印色、印前制作與樣圖方面的內容,包

括4個基本色;陸域、水域、灘涂的印色要求;印刷前處理及樣圖制作的要求、

方法和過程。引用了GB12320—2022《中國航海圖編繪規范》、GB/T14477—2008

《海圖印刷規范》、GB50139—2014《內河通航標準》。

(1)條款“13.1.1”專色印刷要求同GB/T14477—2008《海圖印刷規范》

規定。條款“13.1.2”規定了普染色(面積色)的印色方案。條款“13.1.2.1”

規定了陸地范圍(岸線以上)的印色。條款“13.1.2.2”規定了灘涂范圍(岸

線至0米等深線之間)的印色。條款“13.1.2.3”規定了水部(0米線以下)淺

水域和深水域分層設色,根據GB50139—2014《內河通航標準》和內河的實際

情況,分3層設色:

(2)條款“13.2.1”主要是考慮,通常航行參考圖頁面元素基本上都是在

15

多軟件平臺上制作的,如地圖、影像或圖片和統計圖、表格、文字版面等頁面

元素,這此元素需要在組版軟件平臺上進行排版,從而實現圖文合一,形成完

整的頁面。

①條款“13.2.1.1”規定在專業制圖編輯軟件或GIS軟件下編繪制作的矢

量數據文件;

②條款“13.2.1.2”規定在專門圖像處理軟件下制作的圖像或圖片、統計

圖等柵格圖像;

③條款“13.2.1.3”規定了表格、文字版面排版要求;

④條款“13.2.1.4”規定了影像或圖片、統計圖、表格、文字版面在排版,

出現壓蓋時的處理方式。

⑤條款“13.2.1.5”規定了橫開本圖集的裝幀要求;

⑥條款“13.2.1.6”規定了直開本圖集的裝幀要求。

13.更新

(1)條款“14.1”結合內河的實際情況,分別規定了航行參考圖集的版次

更新的周期和單張成套航行參考圖的更新周期,因全國內河的通航情況、運力

差異較大,規定的版次更新周期不宜過短,最長的為10年;調研了解到部分河

段單張成套航行參考圖的實際更新周期為一個季度,因此,對單張成套的航行

參考圖更新周期規定為最短3個月。條款“14.1.4”規定了新版參考圖開始發

行后,舊版參考圖必須即時報廢。因不同的部門或單位對報廢的操作程序和要

求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條文對報廢只提出了原則性意見,即遵循相關的規定、

環保和保密原則。

(3)條款“14.2”在同一版次周期內,當航行參考圖的庫存不足而需要加

印,只對使用過程中發現問題和讀者反饋意見做出修改;如果更新了水深或更

新了助航標志則屬于版次更新了。

14.附錄

結合內河的實際情況,規定了航行參考圖要素的圖式表達。包括:(1)一

般規定;(2)控制點、航標推算點、方位圈和磁偏角;(3)陸地特征地物;

(4)岸線、洲灘(島嶼);(5)管理及服務機構;(6)臨、跨河建筑物;(7)

16

陸地地貌、道路、居民地、行政區;(8)境界及其他分界線;(9)航行障礙

物;(10)水深、等深線、等深區;(11)助航標志;(12)航道、航行監管

要素及航行規則;(13)水文要素及底質;(14)插圖、表格;(15)注記。

引用了GB12319—2022《中國航海圖圖式》,參考了JTS131-2012《水運工

程測量規范》、GB5863—1993《內河助航標志》和GB/T20257.1—2017《國家

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系列標準規范,結合內河航行參考圖編制實踐,新增設

計了部分內河航行參考圖特有的要素符號。利用長江中下游、黑龍江等內河數

據,采用《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規范》進行了樣圖制作,驗證了編繪規范中要

素表達、工藝流程等的可行性和適用性。

三、預期效益

本標準根據我國內河航道特點、航行需要,對航行參考圖編繪的要求、分

類、數學基礎、分幅、圖名和編號、編輯設計、編繪作業方法、各要素的編繪、

注記、編繪中的改正及質量控制、印色及印前處理、更新、圖式等進行了規定,

可解決內河航行參考圖編制長期無統一標準規范的問題,實現內河航行參考圖

編繪質量、表達形式等的規范統一,服務交通運輸部《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干

支銜接戰略任務、提升行業用戶用圖便利性。

四、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程度

本標準未采用國際標準。

五、與有關的現行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的關系

本標準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符合國

家及行業管理部門有關的政策及制度要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GB

12320—2022《中國航海圖編繪規范》等現行法律、法規和強制性國家標準無沖

突和矛盾。

六、重大分歧意見的處理

無。

17

七、標準過渡期的建議

本標準發布后,為了使標準相關使用方更好學習和貫徹執行本標準,建議

本標準發布6個月后實施。

八、廢止現行有關標準的建議

無。

九、其他應予以說明的事項

本標準征求意見稿編制期間尚未發現涉及專利情況。

18

交通運輸行業標準

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規范

(征求意見稿)

編制說明

標準起草組

2023年1月

一、工作簡況

(一)任務來源

2022年6月28日,交通運輸部下達2022年交通運輸標準化計劃(第

一批)的通知(交科技函〔2022〕313號),將《內河航行參考圖編繪規范》

制定列入交通運輸標準制修訂計劃,計劃號:JT2022-36。標準技術歸口單位

為交通運輸航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二)目的意義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負責航道管理的部門應當公布內河航道

圖,《內河安全管理條例》要求船舶配備必要航行資料方可航行,以航道圖為

基礎、疊加各類有助于船舶航行的要素的航行參考圖是一種重要的航行資料,

可分為電子版和紙質版。電子版航行參考圖因其更新頻率高、可輔助實時導航、

具備多比例尺縮放特性、可承載更多信息等特點,自問世以來廣受歡迎,但紙

質航道圖因其具有更好的一覽性、穩定性等特點,仍然被用戶所需要。目前,

JTS195-3-2019《內河電子航道圖技術規范》已對全國內河電子版航行參考圖

技術規范進行了統一,全國尚缺乏內河統一的紙質航行參考圖編繪規范。在建

設干支銜接、江海聯通的內河航道體系的背景下,統一紙質航道圖編繪規范將

有利于實現內河航道紙質航行參考圖質量、表達形式等的規范統一,是服務交

通運輸部《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干支銜接戰略任務、提升行業用戶用圖便利性

的重要舉措。

(三)編制單位

本文件起草單位:長江航道局、武漢大學、南京星光測繪科技有限公司、

長江南京航道局、長江航道測量中心、黑龍江省航道事務中心、廣東省航道事

務中心、重慶交通大學、長江武漢航道局、長江重慶航道局。

(四)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2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建斌、楊品福、任福、劉玉金、張建春、張琴、李

連營、熊金寶、王宇、夏輝宇、萬鵬、翟信德、徐靜、沈繼青、王輝、楊保岑、

周偉、王軍、馮彪、胡江、王彥紅、許錫河、萬平、曹澤淵、袁鵬、金永寶、

李學祥、陶孟斯、周禹軒、徐秋朵、熊中亞、張旎、徐碩、張鵬、付娜、李金

乾、蔡斯斯。標準主要起草人分工如下:

表1標準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情況

序號姓名單位主要工作

負責標準的總體組織、協調,負責標準框架和總體

1王建斌長江航道局

編制工作。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負責1-2章編寫和審

2楊品福長江航道局

核工作。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8章、附錄的

3任福武漢大學

編寫和審核工作。

南京星光測繪科技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負責第8章、第13

4劉玉金

有限公司章編寫,負責標準統稿。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負責第3章、第4章

5張建春長江航道局

的編寫和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負責第6章的編寫和

6張琴長江航道局

審核。

7李連營武漢大學負責附錄的編寫和審核,參與第9章的編寫和審核。

8熊金寶長江航道局負責第7章的編寫和審核。

9王宇長江南京航道局負責第9章的編寫和審核。

10夏輝宇長江南京航道局負責第5章、第10章的編寫和審核。

11萬鵬長江武漢航道局負責第11、12章的編寫和審核。

12翟信德長江南京航道局負責第14章的編寫和審核。

參與第10章、附錄的編寫和審核,負責核對統稿

13徐靜長江航道測量中心

格式。

14沈繼青長江航道測量中心參與第9章、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2章、第13

15王輝長江航道局

章的編寫和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3章的編寫和

16楊保岑長江航道測量中心

審核工作。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5章的編寫和

17周偉長江南京航道局

審核工作。

3

黑龍江省航道事務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6章、第14

18王軍

中心章、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廣東省航道事務中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6章、附錄的

19馮彪

心編寫和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10章的編寫

20胡江重慶交通大學

和審核。

黑龍江省航道事務

21王彥紅參與第9章、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中心

廣東省航道事務中

22許錫河參與第9章、第14章的編寫和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4章的編寫和

23萬平長江航道局

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4章的編寫和

24曹澤淵長江重慶航道局

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5章的編寫和

25袁鵬個人

審核。

26金永寶長江航道局參與第7章、第11章、第12章的編寫和審核。

標準編制的相關組織、協調,參與第8章的編寫和

27李學祥長江航道局

審核。

28陶孟斯長江武漢航道局參與第11章、第12章、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29周禹軒長江重慶航道局參與第9章的編寫和審核。

南京星光測繪科技

30徐秋朵參與第7章、第11章、第12章的編寫和審核

有限公司

31熊中亞長江武漢航道局參與第6章的編寫和審核。

32張旎長江武漢航道局參與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33徐碩長江航道測量中心參與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34張鵬重慶交通大學參與第10章的編寫和審核。

35付娜個人參與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36李金乾個人參與第9章的編寫和審核。

37蔡斯斯武漢大學參與附錄的編寫和審核。

(五)主要工作過程

規范起草組接到標準制定計劃任務后,立即著手進行標準的編制工作,主

要工作過程如下:

4

2022年07月,成立了標準起草組,編寫組成員具有豐富的標準編制、內河

航道制圖、航道測繪、航道管理等經驗,為標準編制的組織實施提供了有力保

障。

2022年09月,基于申報草案制定了編制編寫工作大綱,明確了工作內容、

編寫分工、進度安排等,并通過了專家評審。

2022年08~09月,組織對用圖者、航道管理部門、海事監管部門、制圖

單位等四類共72家單位開展了線上調研,并形成了調研報告,為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