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 練習題(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1頁
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 練習題(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2頁
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 練習題(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3頁
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 練習題(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4頁
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 練習題(含答案)-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的商業貿易一、選擇題1.中華海洋文明源遠流長,海路綿延,聯通中外。下列關于古代中國海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認知,不正確的是()A.唐宋以來,“海上絲綢之路”也被稱為“瓷路” B.宋元時期,海外商運發展,商品遠銷東歐、北非 C.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指南針由海路傳入阿拉伯 D.明清時期,禁止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2.一位歷史學家在回憶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時稱:“中央大學每月發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說是最緊張的一天。各人在會計處拿到薪水,就得趕緊奔向新街口換成銀元,立刻噓噓地趕到米市買米。”這反映了()A.紙幣無法用于購買糧食 B.市場上糧食和食品奇缺 C.囤積銀元和糧食現象普遍 D.銀元幣值較紙幣穩定3.明后期有士人稱,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風,家中但凡有千金之產,必定會營建一園,“近聚土壤,遠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時耳”,但“俗氣撲人”。這可用于說明()A.士大夫傳統觀念的顛覆 B.世俗化審美趣味的初現 C.士農工商社會結構解體 D.江南市鎮工商業的繁榮4.如圖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陽的一位中國古代婦女的塑像。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A.鐵器 B.玉器 C.瓷器 D.漆器5.如圖為春秋戰國之際局部示意圖。當時,范蠡在陶、子貢在曹魯之間經商成為巨富,這一現象反映了()A.區域位置影響商貿發展 B.爭霸戰爭促進經濟交往 C.交通條件決定地方經濟狀況 D.城市規模擴大推動商業繁榮6.“郵”是漢代一種通信機構,官府的重要文書可以通過“郵”傳遞,稱為“以郵行”。1930年,新疆羅布泊北岸的遺址出土大量漢代簡牘,如圖為其中一件的照片。據研究推斷,此遺址是漢代設立的居盧訾(zǐ)糧倉。這一發現說明,漢朝()①推動中外絲綢貿易的發展②有較發達的信息傳遞體系③在西域地區推行了郡縣制④發展交通有利于邊疆治理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7.唐代中后期文人間流行詩歌唱和之風,“江南”成為唱和的重要主題。杭州、蘇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詩歌中出現。這種風尚()A.得益于穩定的地方秩序 B.緣于坊市制度的崩潰 C.助推山水田園詩的興起 D.導致經濟重心的南移8.民眾日常生活能夠反映時代特點。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現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紅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聽人說書 C.到指定市場用銀元購物 D.出門時穿件黃色棉袍9.元朝時,大規模的漕糧海運前所未有,海外貿易繁榮,泉州還被譽為“世界第一大港”。這反映出當時()A.重農抑商政策廢止 B.造船航海技術進步 C.內河航運嚴重不揚 D.陸上絲綢之路受阻10.明朝萬歷年間,浙江人李樂致仕回鄉(嘉湖地區)后,感慨道:“昨日到城郭,歸來淚滿襟。遍身女衣者,盡是讀書人。”“余鄉二三百里內,自丁酉至丁未,若輩皆好穿絲綢縐紗湖羅,且色染大類婦人。”李樂感慨的主要原因是()A.儒生的生活觀念發生改變 B.江南絲織業發展高度繁榮 C.讀書人經商成為新的時尚 D.男女平等觀念日益普遍化11.漢代時,從西域輸入內地的貨物雖然較多,但“殊方異物,四面而至”卻只“盈于后宮”“充于黃門”,并沒有真正流入民間社會。據此可知,當時()A.絲路貿易具有官方性質B.民間貿易規模較小C.自然經濟具有排外特點D.區域貿易范圍有限12.如圖是英國理財法院收藏的16、17世紀被投訴的市場違法行為統計表(單位:起)。這反映出當時()時間eq\a\vs4\al(市場違法,行為類型)1566年1605年1608年1613年囤積谷物1758205401其他囤積3573029在市場和集市售賣916418搶先批購51243居中轉售0013總計34143244454A.價格革命加劇市場秩序紊亂B.國家推行“重商主義”政策C.商業革命擴大市場貿易范圍D.國家立法化解了貿易糾紛二、綜合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時期,絲織業高度發展,生產有絹、羅、紗、綾、錦等不同品種的絲綢,印染技術也迅速發展,白居易曾在《繚綾》中記載:“織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精美的絲綢離不開紋飾,“聯珠紋”頗為典型,該紋飾源自波斯,給絲綢增添了別樣風情。絲綢還是地方向朝廷交納的重要貢品,初以黃河流域的河南道、河北道進奉最多,但到唐代后期,主要絲綢貢品已大多來自江南。唐王朝還經常對往來的外國官員、使者回贈以精美的絲綢,波斯、大食的商人也在長安收購絲綢,動輒以千百匹計,絲綢大量輸往世界各地,至今日本正倉院和法隆寺都還珍藏著許多唐代蜀錦殘片。——據姚培建《千年絲綢見唐風》等整理材料二16世紀以來,歷代法國君王和貴族對絲綢傾力支持,法國絲織業蓬勃發展,逐漸取代意大利成為歐洲絲綢生產的中心。隨著東方航線貿易的發展,大量中國絲綢被運往歐洲,并受到廣泛追捧。在這種形勢下,歐洲絲織品廠開始大量設計生產具有中國風格的絲綢產品。身穿長袍的中國人物、雕梁畫棟的樓臺亭閣、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等中國元素,大量出現在法國的絲綢產品中。17~18世紀,法國的宮廷是歐洲各地時尚的發源地,法國絲綢圖案因此在歐洲各地模仿流行。——摘編自袁宣萍《17~18世紀歐洲絲綢中的“中國風”》(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絲綢生產的特點,簡析唐代絲綢業發展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17~18世紀歐洲絲綢業的新發展,并分析其原因。(3)綜上,就商貿與文化交流的關系談談你的認識。古代的商業貿易一、選擇題1.中華海洋文明源遠流長,海路綿延,聯通中外。下列關于古代中國海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認知,不正確的是()A.唐宋以來,“海上絲綢之路”也被稱為“瓷路” B.宋元時期,海外商運發展,商品遠銷東歐、北非 C.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指南針由海路傳入阿拉伯 D.明清時期,禁止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答案】D2.一位歷史學家在回憶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時稱:“中央大學每月發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說是最緊張的一天。各人在會計處拿到薪水,就得趕緊奔向新街口換成銀元,立刻噓噓地趕到米市買米。”這反映了()A.紙幣無法用于購買糧食 B.市場上糧食和食品奇缺 C.囤積銀元和糧食現象普遍 D.銀元幣值較紙幣穩定【答案】D3.明后期有士人稱,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風,家中但凡有千金之產,必定會營建一園,“近聚土壤,遠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時耳”,但“俗氣撲人”。這可用于說明()A.士大夫傳統觀念的顛覆 B.世俗化審美趣味的初現 C.士農工商社會結構解體 D.江南市鎮工商業的繁榮【答案】D4.如圖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陽的一位中國古代婦女的塑像。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A.鐵器 B.玉器 C.瓷器 D.漆器【答案】B5.如圖為春秋戰國之際局部示意圖。當時,范蠡在陶、子貢在曹魯之間經商成為巨富,這一現象反映了()A.區域位置影響商貿發展 B.爭霸戰爭促進經濟交往 C.交通條件決定地方經濟狀況 D.城市規模擴大推動商業繁榮【答案】A6.“郵”是漢代一種通信機構,官府的重要文書可以通過“郵”傳遞,稱為“以郵行”。1930年,新疆羅布泊北岸的遺址出土大量漢代簡牘,如圖為其中一件的照片。據研究推斷,此遺址是漢代設立的居盧訾(zǐ)糧倉。這一發現說明,漢朝()①推動中外絲綢貿易的發展②有較發達的信息傳遞體系③在西域地區推行了郡縣制④發展交通有利于邊疆治理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7.唐代中后期文人間流行詩歌唱和之風,“江南”成為唱和的重要主題。杭州、蘇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詩歌中出現。這種風尚()A.得益于穩定的地方秩序 B.緣于坊市制度的崩潰 C.助推山水田園詩的興起 D.導致經濟重心的南移【答案】A8.民眾日常生活能夠反映時代特點。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現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紅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聽人說書 C.到指定市場用銀元購物 D.出門時穿件黃色棉袍【答案】B9.元朝時,大規模的漕糧海運前所未有,海外貿易繁榮,泉州還被譽為“世界第一大港”。這反映出當時()A.重農抑商政策廢止 B.造船航海技術進步 C.內河航運嚴重不揚 D.陸上絲綢之路受阻【答案】B10.明朝萬歷年間,浙江人李樂致仕回鄉(嘉湖地區)后,感慨道:“昨日到城郭,歸來淚滿襟。遍身女衣者,盡是讀書人。”“余鄉二三百里內,自丁酉至丁未,若輩皆好穿絲綢縐紗湖羅,且色染大類婦人。”李樂感慨的主要原因是()A.儒生的生活觀念發生改變 B.江南絲織業發展高度繁榮 C.讀書人經商成為新的時尚 D.男女平等觀念日益普遍化【答案】A11.漢代時,從西域輸入內地的貨物雖然較多,但“殊方異物,四面而至”卻只“盈于后宮”“充于黃門”,并沒有真正流入民間社會。據此可知,當時()A.絲路貿易具有官方性質B.民間貿易規模較小C.自然經濟具有排外特點D.區域貿易范圍有限【答案】A12.如圖是英國理財法院收藏的16、17世紀被投訴的市場違法行為統計表(單位:起)。這反映出當時()時間eq\a\vs4\al(市場違法,行為類型)1566年1605年1608年1613年囤積谷物1758205401其他囤積3573029在市場和集市售賣916418搶先批購51243居中轉售0013總計34143244454A.價格革命加劇市場秩序紊亂B.國家推行“重商主義”政策C.商業革命擴大市場貿易范圍D.國家立法化解了貿易糾紛【答案】A二、綜合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時期,絲織業高度發展,生產有絹、羅、紗、綾、錦等不同品種的絲綢,印染技術也迅速發展,白居易曾在《繚綾》中記載:“織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精美的絲綢離不開紋飾,“聯珠紋”頗為典型,該紋飾源自波斯,給絲綢增添了別樣風情。絲綢還是地方向朝廷交納的重要貢品,初以黃河流域的河南道、河北道進奉最多,但到唐代后期,主要絲綢貢品已大多來自江南。唐王朝還經常對往來的外國官員、使者回贈以精美的絲綢,波斯、大食的商人也在長安收購絲綢,動輒以千百匹計,絲綢大量輸往世界各地,至今日本正倉院和法隆寺都還珍藏著許多唐代蜀錦殘片。——據姚培建《千年絲綢見唐風》等整理材料二16世紀以來,歷代法國君王和貴族對絲綢傾力支持,法國絲織業蓬勃發展,逐漸取代意大利成為歐洲絲綢生產的中心。隨著東方航線貿易的發展,大量中國絲綢被運往歐洲,并受到廣泛追捧。在這種形勢下,歐洲絲織品廠開始大量設計生產具有中國風格的絲綢產品。身穿長袍的中國人物、雕梁畫棟的樓臺亭閣、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等中國元素,大量出現在法國的絲綢產品中。17~18世紀,法國的宮廷是歐洲各地時尚的發源地,法國絲綢圖案因此在歐洲各地模仿流行。——摘編自袁宣萍《17~18世紀歐洲絲綢中的“中國風”》(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絲綢生產的特點,簡析唐代絲綢業發展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17~18世紀歐洲絲綢業的新發展,并分析其原因。(3)綜上,就商貿與文化交流的關系談談你的認識。答案:(1)特點:品種多樣,色彩豐富,技藝高超;兼收并蓄,融合外來藝術;生產范圍廣,中心從黃河流域向江南轉移。影響:促進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江南地區發展;促進對外經濟文化交往,傳播中華文明。(2)發展:法國成為生產中心;“中國風”絲綢盛行。原因:法國政府大力支持絲織業;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中國絲綢大量銷往歐洲;中國文化在歐洲廣受歡迎;法國是歐洲時尚中心,被其他各國模仿。(3)認識:商業貿易是推動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商品的文化內涵有利于商業貿易。解析:(1)第一小問特點,根據材料一“生產有絹、羅、紗、綾、錦等不同品種的絲綢,印染技術也迅速發展……織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可知,唐朝時期能夠生產多種樣式的絲綢,并且染色工藝水平高;根據材料一“該紋飾源自波斯,給絲綢增添了別樣風情”可知,唐朝時期絲綢生產吸收了波斯風格;根據材料一“初以黃河流域的河南道、河北道進奉最多,但到唐代后期,主要絲綢貢品已大多來自江南”可知,唐朝絲綢生產區域廣,絲綢的主要供應地從黃河流域轉移到了江南。第二小問影響,結合所學知識,絲織業是古代手工業的重要部分,唐朝絲綢生產的水平高,有利于推動古代手工業的發展;根據材料一“波斯、大食的商人也在長安收購絲綢,動輒以千百匹計,絲綢大量輸往世界各地”可知,絲綢成為當時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絲綢貿易的繁榮,有利于當時商品經濟發展和中外交流;根據材料一“主要絲綢貢品已大多來自江南”可知,當時江南地區絲綢業發達,結合所學知識,唐朝后期,經濟重心逐漸南移,江南絲綢業的發展能夠進一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2)第一小問發展,根據材料二“法國絲織業蓬勃發展,逐漸取代意大利成為歐洲絲綢生產的中心”可知,隨著法國絲綢業的發展,逐漸取代了意大利在歐洲的絲綢生產中心的地位;根據材料二“歐洲絲織品廠開始大量設計生產具有中國風格的絲綢產品。身穿長袍的中國人物、雕梁畫棟的樓臺亭閣、山清水秀的田園風光等中國元素”可知,由于中國絲綢在歐洲受到廣泛追捧,法國的絲綢業生產融入了大量的中國元素。第二小問原因,根據材料二“歷代法國君王和貴族對絲綢傾力支持”可知,法國絲綢業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據材料二“16世紀以來……隨著東方航線貿易的發展,大量中國絲綢被運往歐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通往東方的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逐漸形成,東西方之間的直接聯系逐漸增多,進一步擴大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規模;根據材料二“大量中國絲綢被運往歐洲,并受到廣泛追捧。在這種形勢下,歐洲絲織品廠開始大量設計生產具有中國風格的絲綢產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