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時代NT教育模擬試卷試題與答案_第1頁
2022新時代NT教育模擬試卷試題與答案_第2頁
2022新時代NT教育模擬試卷試題與答案_第3頁
2022新時代NT教育模擬試卷試題與答案_第4頁
2022新時代NT教育模擬試卷試題與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新時代NT教育模擬試卷

1.賈誼《新書?君道》載:“文王之澤下被禽獸,洽于魚鱉,故禽獸魚鱉,枚若枚樂,而

況士民乎?”《漢書?晁錯傳》記其上書:“德上及飛鳥,下至水蟲草木諸產,皆被其澤。然

后陰陽調,四時節,日月光,風雨時。”這說明秦漢時期()[單選題]*

A.人們戰勝自然災害的能力增強

B.注重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V

C.政府強化了對山林河川的管理

D.經濟活動的規范性得到了加強

2.魏氏春秋日:“魏文帝駕崩以后,明帝將送葬,曹真、陳群、王朗等以暑熱固諫,乃

止。魏明帝曹睿因天氣酷熱沒有為曹丕送葬的行為受到后代史學家的譏諷。”這表明()

[單選題]*

A.史家具有經世濟民的擔當精神

B.酷暑天氣影響曹睿的孝德品行

C.魏晉時期的正統思想遭到削弱

D.儒家倫理影響史學家價值判斷V

3.史書記載:“趙宋立國,行伍出身的趙匡胤謂近臣日:‘今之武臣,欲盡令讀書,貴

知為治之道,以至于出現‘蓋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純出于士大夫之手者,惟

宋為然,的局面。”這說明宋代()[單選題]*

A.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B.實現了官員間的相互監督

C.治國理政方式發生了轉變V

D.保證了政府決策的有效性

4.明朝萬歷年間,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冊立長子為太子的原則,擁戴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

而明神宗意欲立朱常洵為太子,遭到眾臣的反對,最后朱常洛立為太子。這場國本之爭反映

7()[單選題]*

A.文官體制對皇權的制約V

B.中央權力之爭難以調和

C.皇帝失去了太子冊立權

D.歷朝遵循嫡長子繼承權

5.鴉片戰爭后,洋貨的進口雖已不斷增加,但尚未能深入農村,當時深入農村的只有在

非植棉地區的洋紗以及洋鐵(經過打制農具等)和洋油、洋針等少數品種,所排擠的也是原來

的土鐵、土鋼、制蠟、榨油等手工業的商品。該現象的出現說明當時中國()[單選題]*

A.傳統手工制品生產技術高超

B.城鄉之間的發展出現失衡局面

C.自然經濟有著頑強的抵抗力V

D.傳統手工生產能有效降低成本

6.20世紀初,清政府進行司法改革:檢察機關負責偵查和起訴,同時對審判予以監督,

警察部門輔助檢察機關進行偵查,總檢察廳、高等檢察廳、地方檢察廳、初級檢察廳在各級

審判衙門中相應設立。清政府進行司法改革()[單選題]*

A.維護了清朝統治的長治久安

B.促進了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進程V

C.為依法治國提供了法律依據

D.推動中國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

7.新文化運動期間,陳獨秀認為:“即以國粹論,舊說九流并美。倘若一尊,不獨神州

學術,不放光輝,即孔學以獨尊之故,而舊形衰落也。人間萬事,恒以相爭而興,專古而萎

敗,不獨學術一端如此。”由此可知,陳獨秀主張()[單選題]*

A.各家學說在爭鳴中自由發展V

B.摒棄中國傳統文化的弊病

C.復興國學以抵抗西方的侵略

D.全面接受中國的傳統文化

8.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中央同意廣東改革開放先走一步,試辦經濟特區時,中央

有關機構搞了一個文件,叫《舊中國租界的由來》。該報告的主旨是()[單選題]*

A,肯定廣東省的改革模式

B.說明特區試辦需謹慎V

C.闡明融入世界的必要性

D.剖析西方侵華的歷史

9.在古希臘雅典,口頭話語長期占據重要地位,無論是在民主政治的決策機構公民大會

上,還是在民主的審判機構公民法庭上,抑或在城邦一年一度的公共葬禮上,政治領袖字斟

句酌的精彩演說都是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這一現象本質上是雅典()[單選題]*

A.公民積極參政的反映

B.演講發達的結果

C.思想文化繁榮的體現

D.政治體制的產物V

10.某思想家認為:“每一個人,在他不違反正義的法律時,都應聽其完全自由,讓他采

用自己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勞動及資本同任何其他的人或其他階層的人競爭。這

樣,君主們就完全解除了監督私人產業、指導私人產業使之最適合于社會利益的義務。”據

此可知,該思想家主張()[單選題]*

A.公正平等下的經濟自由V

B.提高關稅以保護國內市場

C.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D.倡導“新經濟”發展模式

11.如表為1940-1950年部分年份蘇聯加盟共和國預算支出情況表。據此可知,蘇聯的

財政管理體制()

(摘自柯契托夫《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經濟文化建設及其預算》)[單選題]*

A.調動了加盟共和國經濟建設積極性

B.有利于加盟共和國的全面綜合發展

C.使得加盟共和國經濟建設基礎薄弱V

D.增強了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凝聚力

12.如圖選自2015年12月IT網行業資訊。圖片的主旨是()

[單選題]*

A.社會不重視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

B.互聯網成為社會交際的必備工具

C.科技發展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V

D.互聯網更有利于兒童智力的開發

15.材料:清朝前期建立的經制兵一八旗軍和綠營軍,在鴉片戰爭前已腐朽不堪。在農民

起義軍的打擊下,八旗和綠營軍失去了鎮壓人們起義的作用。清政府依靠以湘軍、淮軍為骨

干的漢族地主武裝“勇營”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從此,“勇”代替了“兵”。19世紀70

年代,中國東南海防出現空前危機,清政府開始籌建近代海軍。然而,在中法戰爭和甲午中

日戰爭中,清政府苦心經營多年的南洋、北洋水師先后全軍覆沒。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

在北方蓬勃興起,八國聯軍乘機發動了大規模侵華戰爭,天津、北京很快相繼失陷。所有這

一切,充分反映了清朝軍隊幾乎完全喪失對外抵御作用。甲午戰爭的刺激,促使清朝將傳統

舊軍制向新軍制轉變,而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軍制改革是1901年清政府下詔“變法”后開始

的。1901-1905年,清廷實行“新政”,裁汰綠營,編練新軍,改用洋操訓練,使用新式槍

炮,軍事制度的改革步入正軌,新軍也蓬勃發展起來。清政府本想通過軍事制度改革收回全

國兵權,但因清末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政局不穩,所以,計劃未能完成,軍權反而落

到大軍閥袁世凱手中。辛亥革命后,軍閥現象最終形成,并一躍而居于政治、經濟生活中的

支配地位

一摘編童遠忠《清末民初國家軍事體制改革述論》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軍事改革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清末軍事改革。[填空題]*

24.有學者認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過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領土,屏

衛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過血緣紐帶達到合族目標。通過這一"分""合”,西

周[單選題]*

A.政府行政管理逐漸垂直化

B.中央集權得以加強

C.國家疆域得到了一定拓展V

D.宗族權威日漸突出

25.漢武帝時期,政府出面組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儒學教育亦即國家教育體制,儒學與

選士制度結合起來,并被確定為統一社會思想,其經典教義成為判斷人們言行正確與否的最

高標準。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單選題]*

A.傳統的社會觀念已被顛覆

B.科舉選官制的萌芽

C.百家爭鳴具有了新的內涵

D.儒家學說的官方化V

26.魏晉南北朝時期,工匠們都有專門的匠籍,一人匠籍便終身不得改業;唐代,“納

資代役”(繳納一定量的貨幣代替服役)逐漸普遍化,“和雇制”(官府出錢雇用技工、民匠從

事勞役制作)得到推廣。這一變化[單選題]*

A.擴大了官營手工業的規模

B.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V

C.提高了私營手工業的地位

D.反映出重農政策的松動

27.有學者認為,京劇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國文化整體中漸

趨衰落的時代變革的產物。相對于昆曲而言,京劇更接近于底層和民間的趣味。由此推知,

京劇在一定程度上[單選題]*

A.適應了市民階層的需要V

B.反映了農耕文明的衰落

C.取代了地方戲曲的地位

D.秉承了封建的正統觀念

28.據統計,19世紀前期中國茶葉出口占中國貿易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但到了19世

紀后期,茶葉出口卻出現萎縮,甚至滯銷的情況。這反映出當時中國[單選題]*

A.中國關稅主權完全喪失

B.民族資本主義得到迅速發展

C.中國自然經濟逐步解體

D.日益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V

29.近代思想家嚴復認為:''如果中國傳統的維持國內秩序的方法導致了貧窮、無知和

虛弱,那么,即使這些方法是圣人之道,也應拋棄。中國必須發展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培

育廣泛的科技教育體制,鼓勵民眾經濟上的私利,并且創建一個‘合理的國家機制’"。嚴

復這一認識[單選題]*

A.找到了救亡圖存的正確道路

B,推動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

C.使民主政治的觀念深入人心

D.為變革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論依據,

30.1934年,川陜省工農銀行銅元票三串文券,正面印有“土地歸農民”,“政權歸

蘇維埃"口號。背面印有“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堅決保衛赤區”口號和列寧像。由

此可見,這一時期[單選題]*

A.“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得以踐行V

B.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正走向高潮

C.”農村包圍城市”成為全黨共識

D.農民的政治主體地位得到廣泛認可

31.下表為“公私合營工業和私營工業平均每人勞動生產率對比表(單位:元)”。這可

以佐證當時中國

[單選題]*

A.工業發展急躁冒進

B.工業化戰略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C.改革提高了生產力

D.生產關系變革助推了經濟效益的提高V

32.蘇格拉底認為靈魂的本質是理性,人應在追求絕對確定的知識中認識自己,培植完

整的道德人格,以善為人生的最高目的;善是天地萬物的秩序,也是人的本性與自由所在。

這反映出蘇格拉底[單選題]*

A.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