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絕緣材料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方法gbt 4207-2022》詳細解讀_第1頁
《固體絕緣材料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方法gbt 4207-2022》詳細解讀_第2頁
《固體絕緣材料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方法gbt 4207-2022》詳細解讀_第3頁
《固體絕緣材料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方法gbt 4207-2022》詳細解讀_第4頁
《固體絕緣材料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方法gbt 4207-2022》詳細解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固體絕緣材料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方法gb/t4207-2022》詳細解讀contents目錄1范圍2規范性引用文件3術語和定義4原理5試樣6試樣條件處理contents目錄6.1環境條件6.2試樣表面狀態7試驗設備7.1電極7.2試驗電路7.3試驗溶液7.4滴液裝置contents目錄7.5試樣支撐臺7.6電極裝置安裝7.7條件處理室8基本試驗程序8.1概述8.2準備8.3試驗程序contents目錄9電蝕損的測定10測量耐電痕化指數(PTI)10.1程序10.2報告11測量相比電痕化指數(CTI)11.1概述11.2篩選試驗contents目錄11.3測量經受50滴液滴的最大電壓11.4100滴液滴測量11.5報告附錄A(資料性)宜考慮因素清單附錄B(資料性)溶液B附錄C(資料性)電極材料選擇C.1鉑電極C.2備選方案011范圍適用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固體絕緣材料耐電痕化指數(PTI)和相比電痕化指數(CTI)的測定方法。01適用于評估在潮濕環境下,材料表面因電場和污染物的共同作用而形成導電通路的抵抗能力。02適用于各種固體絕緣材料,如塑料、橡膠、涂層、薄膜等。03010203本標準不適用于評估材料在干燥條件下的電氣性能。不適用于評估材料的機械性能、熱性能或其他非電氣性能。不適用于液體或氣體絕緣材料的評估。不適用范圍022規范性引用文件GB/T10064-2006《測定固體絕緣材料絕緣電阻的試驗方法》主要引用標準GB/T1410-2006《固體絕緣材料體積電阻率和表面電阻率試驗方法》GB/T1695-2005《硫化橡膠工頻擊穿電壓強度和耐電壓的測定方法》耐電痕化指數(PTI)表示材料在電場和污染液聯合作用下,表面經受電痕破壞的耐受能力。相比電痕化指數(CTI)表示材料在電場和污染液聯合作用下,相比標準材料經受電痕破壞的能力。相關術語和定義指導試驗操作規范性引用文件提供了詳細的試驗步驟和操作方法,為試驗人員提供了明確的指導,確保試驗的順利進行。確保試驗方法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通過引用其他相關標準,確保本標準的測定方法與其他標準相一致,從而提高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提供術語和定義的解釋通過引用相關術語和定義,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標準中的專業術語,避免產生歧義。引用文件的作用033術語和定義指固體絕緣材料在電場和污染液聯合作用下,表面不發生電痕化破壞的最大電壓值。耐電痕化指數定義耐電痕化指數是評價固體絕緣材料在惡劣環境條件下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標,對于確保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具有重要意義。測定意義3.1耐電痕化指數相比電痕化指數定義指在同種試驗條件下,材料耐電痕化指數與參考材料的耐電痕化指數之比。測定意義相比電痕化指數可用于比較不同材料在相同條件下的耐電痕化性能,為材料選擇提供依據。3.2相比電痕化指數試驗電壓定義指在進行耐電痕化試驗時施加的電壓值。施加方式試驗電壓應以均勻升壓的方式施加至試樣上,直至發生電痕化破壞或達到預定的試驗時間。3.3試驗電壓3.4污染液配制方法污染液應按照標準規定的配方進行配制,并確保其電導率、pH值等參數符合試驗要求。污染液定義指在進行耐電痕化試驗時,模擬實際使用環境中可能存在的導電性污染物和水分所配制的溶液。044原理電痕化現象電痕化是指在電場和電解液(如雨水、露水等)共同作用下,絕緣材料表面逐漸形成的樹枝狀放電痕跡。這種現象會導致絕緣材料的性能逐漸下降,甚至引發電氣故障。耐電痕化指數耐電痕化指數(PTI)是衡量固體絕緣材料在電場和電解液作用下抵抗電痕化能力的重要指標。PTI值越高,說明材料在惡劣環境下的使用壽命越長,安全性也越高。““相比電痕化指數相比電痕化指數(CTI)是另一種評價固體絕緣材料耐電痕化性能的參數。它與PTI相似,但測試條件和評判標準有所不同,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材料性能評估。該標準的測定方法對于確保電氣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準確測定PTI和CTI值,可以為電氣產品的設計和選材提供科學依據,從而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降低故障率。測定方法的重要性055試樣123取樣應從同一批次、同一規格、同一生產工藝的固體絕緣材料中隨機抽取,以保證試樣的代表性和一致性。取樣數量應滿足試驗和備用要求,同時避免浪費。取樣過程中應避免對試樣造成機械損傷或污染。5.1取樣5.2試樣制備010203試樣應按照規定的尺寸和形狀進行制備,以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試樣制備過程中應注意保持清潔,避免雜質和灰塵的污染。對于不同形狀和尺寸的試樣,應采用相應的夾具或支撐裝置進行固定,以確保試驗過程中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在進行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測定前,應對試樣進行必要的預處理,如干燥、清潔等,以消除試樣表面的水分、油污等影響因素。試樣處理的方法和條件應根據具體試驗要求和固體絕緣材料的性質進行選擇和確定。5.3試樣處理處理后的試樣應妥善保存,避免再次污染或損傷。5.4試樣標識在試驗過程中應始終保持試樣的標識完整性和可讀性。試樣標識應清晰、牢固,不易脫落或模糊。每個試樣應有唯一的標識,包括試樣編號、生產日期、規格型號等信息,以便于試驗結果的追溯和管理。010203066試樣條件處理選取合適的固體絕緣材料樣品,確保其表面平整、無瑕疵,并且符合相關標準規定。6.1試樣準備對樣品進行清潔處理,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油脂,以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根據測試需求,將樣品裁剪成規定尺寸,以便進行后續的耐電痕化和相比電痕化指數測定。在進行耐電痕化指數測定前,需要對樣品進行一定的條件處理,如烘干、加濕等,以模擬實際使用環境中的條件。根據標準規定,選擇合適的條件處理方法,確保樣品在處理后的狀態符合測試要求。條件處理的時間和溫度等參數應嚴格控制,以保證處理的一致性和可重復性。6.2條件處理6.3試樣安裝與固定將處理后的樣品按照規定的方式安裝在測試設備上,確保樣品與電極之間的接觸良好且穩定。根據測試要求,選擇合適的固定方式,以防止樣品在測試過程中發生移動或變形。在安裝和固定過程中,應注意避免對樣品造成額外的損傷或污染。6.4安全防護措施010203在進行試樣條件處理時,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如佩戴防護手套、眼鏡等,以防止可能的傷害。確保測試設備的安全接地,避免電氣故障導致的安全事故。嚴格遵守實驗室的安全規章制度,確保測試過程的順利進行。076.1環境條件溫度控制試驗環境溫度應保持在23℃±2℃的范圍內,以確保試驗的一致性和可重復性。為避免溫度波動對試驗結果的影響,試驗室應配備恒溫設備,并定期檢查校準。濕度要求相對濕度應控制在50%±5%的范圍內,以模擬實際使用環境中的濕度條件。濕度控制設備應定期維護和校準,以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空氣潔凈度試驗室內應保持清潔,盡量減少塵埃和其他污染物對試驗結果的影響。必要時,可采取空氣凈化措施,如使用高效過濾器等,以提高空氣潔凈度。試驗過程中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如穿戴防護服、使用絕緣手套等。試驗設備應接地良好,并定期檢查電氣安全性能,以確保試驗人員的人身安全。安全防護086.2試樣表面狀態試樣表面的清潔度在進行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測定前,試樣表面必須保持清潔,無油污、灰塵等雜質。清潔過程應避免使用可能對試樣表面造成損傷的清潔劑或工具。試樣表面的平整度試樣表面應平整,無明顯的凹凸、劃痕或氣泡等缺陷。如試樣表面存在不平整情況,應在試驗前進行適當處理,以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試樣表面的處理根據試驗需求,試樣表面可能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如涂覆導電層、增加粗糙度等。處理過程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規范進行,以確保處理效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復性。在進行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測定前,應對試樣表面進行詳細檢查,并記錄其狀態。檢查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清潔度、平整度、處理效果等,以確保試驗條件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試樣表面的檢查與記錄097試驗設備010203應能提供50~60Hz、波形為實際正弦波的交流電源。應能平穩調節輸出電壓至規定的試驗電壓,并保持恒壓。應有足夠的容量,以保證在試驗過程中電壓穩定。7.1高壓電源應由兩個相互平行的電極組成,電極材料為不銹鋼或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7.2電極裝置電極形狀和尺寸應符合標準規定,以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電極間距應可調節,以適應不同厚度的試樣。應具備必要的加熱和恒溫功能,以保證污染液的溫度符合試驗要求。應能按照規定的滴液速率和滴液量,將污染液均勻滴落在試樣表面。滴液針頭應可調節,以確保滴液位置準確。7.3滴液裝置0102037.4測量與記錄設備應具備測量和記錄試驗電壓、電流、滴液速率等參數的功能。01應具備自動判斷和記錄電痕化發生時間和電痕化長度的功能。02應具備數據存儲和導出功能,以便于后續數據分析和處理。03107.1電極電極材料常用的電極材料包括銀、銅、不銹鋼等。選擇電極材料時,需要考慮其導電性、耐腐蝕性以及與試驗樣品的兼容性。電極通常采用圓柱形或刀片形。電極的尺寸應根據試驗需求和樣品尺寸進行合理選擇,以確保試驗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電極形狀和尺寸電極表面處理電極表面應光滑、無瑕疵,以減少局部放電和電弧的產生。在使用前,電極通常需要進行清洗和拋光處理,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氧化層。電極的安裝和定位電極應安裝在穩定的支架上,以確保在試驗過程中不會發生移動或變形。電極的定位應準確,以確保與試驗樣品的接觸良好且均勻。同時,需要避免電極與樣品之間的空氣間隙,以減少局部放電的可能性。117.2試驗電路包括高壓電極和接地電極,用于施加電壓并產生電痕。試驗電極監測試驗過程中的電流變化。電流檢測裝置01020304提供試驗所需的高電壓。高壓直流電源待測試的固體絕緣材料。絕緣材料試樣試驗電路組成試驗電路搭建將接地電極接地,并確保與試樣良好接觸。在高壓電極和接地電極之間放置絕緣材料試樣。連接電流檢測裝置,以便實時監測電流變化。將高壓直流電源的正極連接到高壓電極上。在進行試驗前,應檢查試驗電路的連接是否正確,確保設備接地良好。觀察并記錄試驗過程中的電流變化、電痕產生及發展情況。開啟高壓直流電源,緩慢升高電壓至預定值,并保持穩定。試驗結束后,應緩慢降低電壓至零,并關閉電源。試驗電路操作要點010203操作人員應具備相應的電氣安全知識,并穿戴好防護用具。試驗區域應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在試驗過程中,若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切斷電源并進行檢查。安全注意事項127.3試驗溶液試驗溶液的種類與制備溶液A(舊標準中的常用溶液,新標準中可能仍可使用但非首選)通常由一定比例的鹽和水等成分配制而成,用于模擬惡劣環境下的導電雜質。溶液B(由于某些成分被禁用,較難生產,不推薦使用)原本包含某些現在被禁用的成分,因此在新標準中不是首選。溶液C(新標準推薦使用的測試液)由質量分數約0.2%的純度不小于99.8%的分析純無水氯化銨(NH4Cl)試劑和質量分數(0.50±0.02)%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辛苯昔醇)溶解于去離子水中制備。此溶液在(23±1)℃時的電阻率為(1.98±0.05)Ωm,表面張力小于40mN/m。01環保與安全溶液C的成分符合當前的環保和安全標準,不含有被禁用的成分。溶液C的選用理由與優勢02性能穩定該溶液在指定的溫度和電阻率條件下,能夠提供穩定的測試環境,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03適用性廣溶液C適用于多種固體絕緣材料的電痕化測試,能夠模擬實際使用環境中可能遇到的導電雜質情況。去離子水是制備溶液C的關鍵成分,需確保其質量符合相關標準。去離子水的使用試劑純度的要求溶液性能的監測無水氯化銨和辛苯昔醇的純度對溶液的性能有重要影響,因此需嚴格控制試劑的純度。在制備和使用過程中,應定期監測溶液的性能指標(如電阻率和表面張力),以確保試驗的有效性。溶液制備的注意事項137.4滴液裝置由耐腐蝕材料制成,用于存儲和滴下測試液體。滴液管用于精確控制液體的滴落速度和量。流量控制器位于滴液管下方,用于將測試液體均勻滴在試樣表面。滴液針頭滴液裝置的結構010203將測試液體注入滴液管中,并確保無氣泡。調整流量控制器,設定合適的滴液速度和滴液量。將滴液針頭對準試樣表面,啟動滴液裝置。觀察并記錄滴液過程中的現象,如電痕的形成和發展情況。滴液裝置的操作步驟01測試液體應選用符合標準要求的液體,并確保其純凈無雜質。滴液結束后,應及時清理滴液裝置和試樣表面,以便進行下一次測試。使用前應檢查滴液裝置是否完好無損,如有破損應及時更換。在滴液過程中,應保持試樣表面的清潔和干燥,以免影響測試結果。滴液裝置的注意事項020304147.5試樣支撐臺試樣支撐臺通常采用耐高溫、耐腐蝕的材質制成,以確保在測試過程中不會發生變形或損壞。材質選擇支撐臺設計應確保試樣能夠平穩放置,同時便于電極的固定和調節。結構特點支撐臺的尺寸應符合標準規定,以適應不同尺寸和形狀的試樣。尺寸規格設計與構造清潔與保養在操作過程中,應遵循安全規范,避免發生觸電、燙傷等意外事故。安全操作校準與調整為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應定期對支撐臺進行校準和調整,確保其穩定性和可靠性。在使用前應確保支撐臺表面干凈、無污漬,以避免對測試結果產生影響。同時,使用后應及時清潔并妥善保存,以延長使用壽命。使用注意事項支撐臺應與電極固定裝置緊密配合,確保電極能夠穩定地固定在試樣上,避免在測試過程中發生移動或脫落。電極固定裝置支撐臺應與數據采集系統相連,以便實時記錄測試過程中的數據變化,為后續分析提供依據。數據采集系統與其他設備的配合支撐臺表面損壞若支撐臺表面出現劃痕、凹陷等損壞情況,應及時更換或修復,以確保測試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電極固定不穩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若電極在測試過程中發生移動或脫落,應檢查電極固定裝置是否松動或損壞,并及時進行調整或更換。0102157.6電極裝置安裝在GB/T4207-2022《固體絕緣材料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方法》中,電極裝置的安裝是一個關鍵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以下是關于電極裝置安裝的詳細解讀7.6電極裝置安裝7.6電極裝置安裝1.電極的選擇與準備01根據試驗要求選擇合適的電極材料和形狀。02確保電極表面光潔、無瑕疵,以減少試驗誤差。03在安裝前對電極進行必要的清潔和處理。2.安裝位置與固定確定電極在試驗設備中的準確位置,確保其與試樣表面的接觸良好且穩定。7.6電極裝置安裝010203使用合適的夾具或固定裝置將電極牢固地固定在試驗設備上,以防止在試驗過程中發生移動或松動。7.6電極裝置安裝7.6電極裝置安裝03023.電極間隙的調整01使用精確的測量工具進行間隙測量,并記錄測量結果以備查。根據試驗標準或規范調整電極間的距離,確保其在規定的范圍內。4.電氣連接與檢查7.6電極裝置安裝確保電極與試驗設備的電氣連接良好,無接觸不良或短路現象。在試驗開始前進行必要的電氣檢查,以確保試驗過程的安全性和數據的準確性。7.6電極裝置安裝0102035.安全防護措施在安裝電極裝置時,應遵守相關的安全操作規程,確保人員和設備的安全。對于高壓試驗,應采取額外的安全防護措施,如使用絕緣材料、接地保護等。6.安裝后的驗證與調試在電極裝置安裝完成后,應進行必要的驗證和調試工作。綜上所述,電極裝置的安裝是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測定試驗中的重要環節。正確的安裝方法和嚴格的操作規程對于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通過施加一定的電壓或電流來檢查電極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以及試驗設備是否能夠準確記錄相關數據。7.6電極裝置安裝167.7條件處理室設備要求條件處理室應能保持恒定的溫度和濕度,以確保測試樣品在規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測試。01處理室內應設有有效的通風裝置,以保證空氣流通,避免局部溫度和濕度過高或過低。02條件處理室應配備溫度和濕度監測儀表,以便實時監測和記錄室內的環境參數。03123在將測試樣品放入條件處理室之前,應檢查樣品的外觀和尺寸,確保其符合測試要求。測試樣品在條件處理室內的放置位置應合理,以保證樣品受到均勻的溫度和濕度作用。在測試過程中,應定期檢查條件處理室內的溫度和濕度,確保其穩定在規定的范圍內。如有異常,應及時調整或處理。操作規范在測試過程中,如發現條件處理室出現異常情況(如溫度、濕度失控等),應立即停止測試并關閉設備,待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再繼續進行測試。條件處理室應設置在遠離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的安全區域,以確保測試過程的安全性。操作人員應熟悉條件處理室的使用方法和安全規程,避免誤操作導致設備損壞或人員傷亡。安全注意事項010203178基本試驗程序根據標準規定,準備符合尺寸和形狀要求的絕緣材料試樣。試樣準備試樣應在“條件處理室”中處理,保持溫度為(23±2)℃、相對濕度為(50±10)%,并在取出后的30分鐘內開始測試。條件處理8.基本試驗程序測試液準備準備測試所需的溶液,包括新標準中增加的溶液C,其由特定比例的無水氯化銨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溶解于去離子水中制成。8.基本試驗程序“8.基本試驗程序測試過程在規定的電壓下,對試樣進行50滴測試液的滴液試驗。試樣數量至少測試五個試樣。VS若一個試樣在特定試驗電壓下失效,可對新的一組五個試樣進行測試。若十個試樣中只有一個失效,則測試結果為通過。篩選試驗對于性能未知的試樣,首先進行最大300V電壓下的50滴滴液篩選試驗。結果判定8.基本試驗程序通過篩選試驗后,逐步增加電壓進行試驗,直到試樣發生電痕化失效或持續燃燒。然后降低電壓繼續試驗,以確定用于CTI的最大試驗電壓。測試過程首先測量經受50滴液滴的最大電壓值,然后確定最大100滴液滴試驗的耐受電壓。若五個試樣中有一個失效,可重新測試另一組五個試樣。若十個試樣中只有一個失效,則可繼續進行下一個更高電壓的試驗。結果判定8.基本試驗程序188.1概述隨著電力設備和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固體絕緣材料在電場作用下的耐電痕化性能越來越受到關注。為了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制定相關測試標準顯得尤為重要。背景本標準的制定旨在規范固體絕緣材料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方法,為電力設備和電子產品的設計和生產提供技術依據,確保產品在電場作用下的安全可靠運行。目的標準制定的背景和目的適用范圍本標準適用于固體絕緣材料在電場作用下的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適用對象包括電力設備、電子產品等領域中使用的固體絕緣材料,如塑料、橡膠、絕緣漆等。標準適用范圍及對象與其他標準的關聯本標準與GB/T1410等電氣絕緣材料相關標準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電氣絕緣材料性能測試的標準體系。同時,本標準也參考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相關標準,確保我國標準與國際接軌,提高標準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198.2準備高壓電源能夠提供50~60Hz、2500V的交流電壓,短路電流不小于2A。電極采用規定的電極形狀和尺寸,應保證電極表面光滑、無瑕疵。滴液裝置能夠定時、定量地將試驗液體滴在試樣表面。測量設備用于測量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相關設備,如千分尺、顯微鏡等。試驗設備按照標準規定裁剪試樣,保證試樣邊緣平整、無瑕疵。試樣尺寸試樣在試驗前應進行必要的處理,如清潔、干燥等,以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試樣處理將試樣安裝在試驗設備上,確保電極與試樣之間接觸良好,且試樣不受外力影響。試樣安裝試樣準備010203試驗環境溫度應控制在23℃±2℃范圍內。溫度控制濕度控制安全防護相對濕度應保持在50%±5%范圍內,以確保試驗結果的可靠性。試驗過程中應注意安全防護措施,避免高壓電擊等危險情況的發生。試驗環境208.3試驗程序8.3.1試樣準備對試樣進行必要的預處理,如清潔、干燥等,以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確保試樣表面平整、無瑕疵,并且尺寸滿足測試要求。按照標準規定,準備符合要求的固體絕緣材料試樣。010203010203選擇合適的試驗裝置,確保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耐腐蝕性。根據測試要求,選擇合適的電極材料和形狀,確保電極與試樣之間能夠形成良好的接觸。在試驗前對電極進行清潔處理,以去除可能影響測試結果的雜質。8.3.2試驗裝置與電極8.3.3試驗條件與步驟010203根據標準要求,設置合適的試驗條件,如電壓、電流、溫度、濕度等。按照規定的步驟進行試驗操作,確保每個步驟都符合標準要求。在試驗過程中密切關注試樣的變化情況,并記錄相關數據。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得出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等關鍵指標。將試驗結果與標準要求進行對比,評估試樣的性能是否達標。根據試驗后試樣的變化情況,按照標準要求進行結果判定。8.3.4結果判定與數據處理219電蝕損的測定測定原理電蝕損是指在電場和電解液共同作用下,絕緣材料表面發生的電化學腐蝕現象。通過測量絕緣材料在特定條件下的電蝕損深度或質量損失,可以評估其耐電痕化性能。準備試樣按照標準規定,制備符合要求的固體絕緣材料試樣。配置電解液根據標準規定的配方和濃度,配置電解液。安裝試樣將試樣安裝在測試裝置中,確保試樣與電解液的充分接觸,并形成良好的電場分布。進行測試在規定的電壓、電流和電解液條件下,對試樣進行電蝕損測試。記錄測試過程中的相關數據,如電壓、電流、測試時間等。結果評定測試結束后,取出試樣并清洗。測量試樣的電蝕損深度或質量損失,并根據標準規定進行結果評定。測定步驟0102030405注意事項測試過程中應確保安全,避免電解液濺出或觸電等危險情況發生。測試前應檢查測試裝置是否完好,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測試結束后應及時清洗和保養測試裝置,以保證其長期使用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對于不同種類的固體絕緣材料,應根據其特性和用途選擇合適的電解液和測試條件,以獲得準確的測試結果。2210測量耐電痕化指數(PTI)試驗設備高壓電源能提供50~60Hz、2500V及以上的交流電壓,電壓波形應接近正弦波,且具有足夠的容量。電極采用規定的電極形狀和尺寸,應保證電極表面光滑、無瑕疵。滴液裝置能夠按照規定的滴液速率在電極間滴加規定的污染液。測量與記錄設備用于測量耐電痕化過程中的電壓、電流及電痕化時間等參數,并能夠自動記錄數據。3.按照規定的滴液速率在電極間滴加污染液,直至形成穩定的電痕化放電。1.準備試樣,確保其表面干凈、干燥,無油污和其他雜質。5.根據記錄的數據計算耐電痕化指數(PTI)。2.將試樣放置在規定的電極之間,并固定好。4.施加電壓并逐漸增加,直至試樣發生破壞或達到規定的試驗時間。記錄此時的電壓值和時間。試驗步驟若多個試樣在同一電壓等級下均未發生破壞,則應取這些試樣所承受電壓的平均值作為該電壓等級下的PTI。若試樣在規定的試驗時間內未發生破壞,則以其所承受的最高電壓值計算PTI。若試樣在規定的試驗時間內發生破壞,則以破壞前所承受的最高電壓值計算PTI,并注明試樣已破壞。結果評定010203污染液應按規定比例配制,并確保其電導率和pH值在規定范圍內。試驗結束后應及時清理現場,確保設備安全。試驗過程中應保證電極與試樣之間接觸良好,避免出現放電現象。注意事項2310.1程序010203選擇合適的試樣,確保其表面平整、無瑕疵,尺寸符合標準要求。對試樣進行清潔處理,以去除表面污垢和油脂,避免對試驗結果產生影響。檢查試驗設備是否完好無損,確保其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試驗前準備將試樣放置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進行預處理,以達到穩定的電氣狀態。在試驗過程中,應保持試驗環境的穩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對試驗結果產生干擾。按照標準規定的程序施加電壓,觀察并記錄試樣表面的電痕化情況。根據試驗情況,適時調整電壓參數,以確保試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試驗操作步驟試驗后處理與分析在試驗結束后,對試樣進行必要的后處理,如清潔、干燥等,以便進行后續的觀察和分析。對試驗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包括試樣的電痕化情況、施加電壓的數值和時間等信息。結合試驗數據和相關標準,對試樣的耐電痕化性能和相比電痕化指數進行評估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和建議,為固體絕緣材料的研發和應用提供參考依據。2410.2報告詳細記錄固體絕緣材料的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結果。測定結果說明測定過程中所使用的設備、環境條件和具體的操作步驟。試驗條件對測定結果進行專業的數據分析,包括數據的統計、對比和趨勢預測等。數據分析報告內容包含報告的標題、作者、日期等基本信息。標題頁報告格式簡要介紹報告的主要內容和結論。摘要詳細描述測定過程、結果和數據分析,配以必要的圖表和說明。正文根據測定結果和數據分析,給出專業的結論和建議。結論與建議評估材料性能通過測定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可以全面評估固體絕緣材料的性能。指導材料選擇根據測定結果,可以為電氣設備的材料選擇提供重要參考。提升產品質量通過對比不同材料的測定結果,可以幫助企業選擇更優質的固體絕緣材料,從而提升產品質量。報告的重要性2511測量相比電痕化指數(CTI)高壓電源由兩個直徑為(5±0.1)mm的不銹鋼棒或黃銅棒制成,邊緣應倒圓,表面應光滑。電極滴液裝置能以30±5s的時間間隔向試樣表面滴液的裝置,應能調節液滴的大小。能產生50~60Hz、250~1000V(有效值)的交流電源。11.1試驗設備11.2試樣準備試樣尺寸厚度不小于3mm,面積不小于15mm×15mm。01試樣處理試樣表面應清潔、干燥,無油污、灰塵等雜質。必要時,可用適當的溶劑清洗并烘干。02試樣安裝試樣應水平放置,電極之間的距離為(4.0±0.1)mm,并確保電極與試樣緊密接觸。03將試樣放置在測量裝置中,并固定好電極。施加電壓,從較低的電壓開始,以適當的速度逐漸增加電壓,直至發生電痕破壞或達到預定的最大電壓值。11.3試驗步驟01020304調整滴液裝置,使液滴以30±5s的時間間隔滴在試樣兩電極之間。記錄發生電痕破壞時的電壓值或達到的最大電壓值,并計算相比電痕化指數(CTI)。若在施加的最大電壓下未發生電痕破壞,則相比電痕化指數(CTI)為該最大電壓值。同一試樣應進行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若在某一電壓下發生電痕破壞,則相比電痕化指數(CTI)為該電壓值的前一級電壓。11.4結果評定2611.1概述VS隨著電力設備和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固體絕緣材料在電場作用下的耐電痕化性能越來越受到關注。為了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制定相關測定方法標準顯得尤為重要。目的本標準的制定旨在規范固體絕緣材料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方法,為電力設備和電子產品的設計和生產提供技術依據,確保固體絕緣材料在電場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耐電痕化性能。背景標準制定的背景和目的適用范圍本標準適用于固體絕緣材料的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包括但不限于熱塑性塑料、熱固性塑料、橡膠、涂層等材料。實施日期本標準自2023年2月1日起開始實施。標準適用范圍和實施日期耐電痕化指數(PTI)在規定條件下,材料經受電痕化試驗后,表面不發生電痕化破壞的最大電壓值。相比電痕化指數(CTI)在規定條件下,與標準參考材料相比,材料經受電痕化試驗后,表面不發生電痕化破壞的相對電壓值。術語和定義2711.2篩選試驗試驗目的評估固體絕緣材料在電場和污染環境綜合作用下的耐電痕化能力。通過篩選試驗,選出耐電痕化性能優異的材料,為后續的應用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模擬實際使用中的污染環境,如鹽霧、潮濕等。污染環境模擬裝置用于固定試樣,并確保試樣與電極之間的良好接觸。試樣夾具01020304提供穩定可調的高壓電場。高壓電源記錄試驗過程中的電壓、電流、泄漏電流等參數。測量與記錄設備試驗設備1.準備試樣按照標準要求準備固體絕緣材料試樣,并進行必要的預處理。2.安裝試樣將試樣固定在試樣夾具上,確保試樣與電極之間的良好接觸。3.設置污染環境根據試驗要求,設置相應的污染環境模擬裝置,如鹽霧濃度、濕度等。4.施加電壓按照標準要求施加相應的高壓電場,并記錄試驗過程中的各項參數。5.觀察與記錄定期觀察試樣的變化情況,并記錄相關數據,如電痕化長度、時間等。6.試驗結束當試樣出現電痕化破壞或達到預定的試驗時間時,結束試驗。試驗步驟010203040506根據試樣的電痕化長度、時間等參數,評定固體絕緣材料的耐電痕化性能。對比不同材料的試驗結果,選出耐電痕化性能優異的材料。結果評定2811.3測量經受50滴液滴的最大電壓按照標準規定準備試樣,確保其表面平整、無瑕疵,且尺寸符合要求。試樣準備選用符合標準要求的電痕化試驗機、電極、滴液裝置等試驗設備,并進行校準。試驗設備確保試驗環境符合標準要求,包括溫度、濕度等參數的控制。試驗環境試驗準備試驗步驟安裝試樣將試樣放置在電極之間,確保試樣與電極緊密接觸。02040301電壓施加逐漸升高電壓,觀察試樣表面電痕化情況,記錄經受50滴液滴時的最大電壓值。滴液設置調整滴液裝置,確保液滴以規定的速度滴落在試樣表面,且每滴液滴的體積符合要求。數據記錄詳細記錄試驗過程中的數據,包括電壓值、液滴數量、電痕化情況等。結果分析數據處理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計算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根據標準規定,判斷試樣是否合格,并給出相應的結論。結果判斷對于不合格的試樣,應分析其不合格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不合格處理定期對試驗設備進行維護保養,確保其處于良好狀態。設備維護嚴格控制試驗環境,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環境控制試驗過程中應注意安全防護,避免發生觸電等危險情況。安全防護注意事項2911.4100滴液滴測量01準備試樣按照標準要求準備固體絕緣材料試樣,確保其表面平整、無瑕疵。試驗準備02選擇合適的電極根據試樣的厚度和形狀,選擇合適的電極以確保液滴能夠均勻分布在試樣表面。03配制試驗液按照標準規定的配方配制試驗液,確保其電導率和pH值符合要求。安裝試樣滴加液滴記錄數據清洗和干燥將試樣安裝在試驗裝置中,確保電極與試樣緊密接觸。使用精確的滴液裝置,在試樣表面均勻滴加100滴試驗液。記錄液滴在試樣表面的分布情況,以及液滴之間是否出現電痕化現象。試驗結束后,及時清洗試樣并干燥,以便進行后續的觀察和分析。試驗步驟電痕化指數計算根據液滴在試樣表面的電痕化情況,按照標準公式計算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結果判定結果分析將計算結果與標準規定的限值進行比較,判斷試樣是否滿足要求。如果不滿足要求,應進一步分析原因并改進材料配方或工藝條件。0102試驗過程中應保持環境清潔,避免灰塵等雜質對試驗結果的影響。注意事項嚴格按照標準規定的試驗條件和步驟進行操作,以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進行結果分析時,應結合試樣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判斷,避免出現誤判或漏判的情況。3011.5報告測定結果詳細記錄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值。樣品信息提供被測樣品的名稱、規格、生產廠家等基本信息。試驗條件說明試驗過程中的溫度、濕度、電壓等關鍵參數。報告內容標題頁包含報告標題、測定單位、提交日期等。結論與建議根據測定結果提出相應的結論和改進建議。正文按照規定的格式編寫,包括引言、試驗過程、結果與分析等部分。報告格式指導生產實踐測定結果可以為生產廠家提供改進材料性能的方向,提高產品質量。保障用電安全準確的測定結果有助于預防電氣設備因絕緣材料性能不佳而引發的安全事故。評估材料性能通過測定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可以評估固體絕緣材料的性能,為材料的選擇和應用提供依據。報告的重要性31附錄A(資料性)宜考慮因素清單溫度與濕度確保測試環境中的溫度和濕度穩定,并符合標準要求,以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潔凈度測試區域應保持清潔,避免塵埃等污染物對測試結果的影響。測試環境測試設備測量設備采用精確的測量設備,如高精度電表、計時器等,以減小測量誤差。電源與電壓使用穩定可靠的電源,并確保測試電壓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按照標準規定準備樣品,確保其尺寸、形狀和表面處理滿足測試要求。樣品尺寸與形狀對樣品進行適當的預處理,如清潔、干燥等,以消除外部因素對測試結果的影響。樣品預處理樣品準備嚴格按照標準規定的操作步驟進行測試,確保每個步驟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操作步驟在測試過程中,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確保操作人員和設備的安全。安全防護測試過程詳細記錄測試過程中的所有數據,并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處理和分析。數據記錄與處理根據標準規定的結果判定方法,對測試結果進行準確的判定。結果判定結果分析與判定32附錄B(資料性)溶液BpH值調節通過添加適量的酸或堿,將溶液的pH值調節至規定范圍。主要成分去離子水或無水氨溶液,用于提供所需的電解質環境。雜質限制對雜質含量有嚴格要求,以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溶液B的組成準備所需的去離子水或無水氨、酸、堿等材料。溶液B的制備方法材料準備按照規定的比例和步驟,逐步添加各組分,并進行充分混合。配制過程制備完成后,需對溶液進行質量檢查,確保其滿足測試要求。質量檢查提供電解質環境溶液B作為測試過程中的電解質,為耐電痕化指數和相比電痕化指數的測定提供必要的條件。模擬實際使用環境通過模擬固體絕緣材料在實際使用環境中可能遇到的電解質情況,使測試結果更具實際意義。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合適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