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教學質量檢測(二)歷史注意事項:1.歷史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本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試題卷”共4頁,“答題卷”共2頁。請務必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3.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卷”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隋朝時大運河首次南北貫通,溝通五大水系,“運漕商旅,往來不絕”“自是天下利于轉輸”。由此可知大運河()A.改變了重農抑商政策 B.加快了中外經貿往來C.扭轉了南北經濟格局 D.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糧食,布匹的北運,進而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了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或最北點)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點)余杭(今杭州),全長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大運河按由北到南的順序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從北到南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D項正確;大運河不可能改變了重農抑商政策,排除A項;材料不能說明大運河加快了中外經貿往來,排除B項;大運河扭轉了南北經濟格局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2.舞蹈節目《唐宮夜宴》的創作靈感來源于洛陽博物館的唐三彩“七樂舞姬”。造型不同的“七樂舞姬”用婀娜多姿的舞姿將大唐盛世的傳統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現出來。由此可見,“唐三彩”()A.反映了唐朝中外交流的頻繁 B.是研究唐朝歷史的唯一途徑C.有助于我們了解唐朝的社會生活 D.在唐朝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造型不同的‘七樂舞姬’用婀娜多姿的舞姿將大唐盛世的傳統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現出來”可知,“唐三彩”有助于我們了解唐朝的社會生活,C項正確;反映了唐朝中外交流的頻繁,與材料反映的信息無關,排除A項;是研究唐朝歷史的唯一途徑,表述錯誤,排除B項;唐三彩在唐朝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排除D項。故選C項。3.《大唐西域記》記述了玄奘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的概況,包含疆域、氣候、山川、風土、語言、宗教以及大量的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等。這說明《大唐西域記》()A.是由玄奘親自寫成的 B.詳細介紹了日本的歷史C.記載的內容都是真實的 D.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100多個國家的概況”“包含疆域、氣候、山川、風土、語言、宗教以及大量的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等”可知,《大唐西域記》記錄了中外的眾多風土人情,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D項正確;《大唐西域記》是根據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排除A項;“記述了玄奘游歷過的100多個國家的概況”,不是專門介紹日本歷史的,排除B項;“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具有一定主觀性,排除C項。故選D項。4.根據下表分析,五代十國的實質是()朝代開國君主建國前身份南平高季興荊南節度使后晉石敬瑭河東節度使后漢劉知遠河東節度使前蜀王建西川節度使A.新政權的建立 B.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C.唐末農民戰爭 D.南北政權對峙【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表格信息可知五代十國君主身份都是節度使(武將),結合所學知識,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B項正確;新政權的建立,與材料反映五代十國建立者都是武將無關,排除A項;唐末農民戰爭,與材料反映五代十國建立者都是武將無關,排除C項;南北政權對峙,與材料反映五代十國建立者都是武將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5.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王安石變法涉及經濟、軍事和教育領域,以富國強兵為目,但最終卻以失敗而告終。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A.新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沒有得到統治者的支持C.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 D.藩鎮割據局面的影響【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王安石變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他們的反對,最終導致失敗,A項正確;沒有得到統治者的支持,表述錯誤,排除B項;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與王安石變法失敗無關,排除C項;北宋初期采取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基本解除藩鎮割據局面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
6.“靖康年(1127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岳飛)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靖康年的奇恥”指的是()A.郾城大捷 B.元滅南宋 C.宋夏議和 D.金滅北宋【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材料“1127年”“岳飛”結合所學可知,1127年,金軍攻破開封,北宋滅亡,D項正確;郾城大捷時間是1140年,排除A項;元滅南宋時間是1276年,排除B項;宋夏議和時間是1044年,排除C項。故選D項。7.元朝在修前朝歷史時,為確定奉哪個朝代(金、遼、宋)為正朔而產生了激烈的爭論,最后元朝統治者將金、遼、宋均奉為正朔。據此推斷,該舉措()A.打破了傳統的中原中心觀念 B.強化了元朝的正統地位C.激化了元朝內部的民族矛盾 D.有利于實現國家的統一【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元朝統治者將金、遼、宋均奉為正朔”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舉措打破了傳統的中原中心觀念,A項正確;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強化了元朝的正統地位,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排除B項;題干材料沒有涉及元朝內部的民族矛盾,排除C項;有利于實現國家的統一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8.元代“四等人制”下的漢人、南人中絕大部分都是漢族,“先滅金所得者為漢人;后滅宋所得之江南人為南人”。蒙古統治者將漢人、南人進行區分的目的是()A.加強民族團結交融 B.促進民族的平等發展C.分化管理加強統治 D.中央與地方互相牽制【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人、漢人多為漢族,但是等級不同,蒙古統治者將漢人、南人進行區分的主要目的是分化管理以加強統治,C項正確;四等人制屬于民族歧視制度,不利于民族團結交融,排除A項;四等人制不利于民族平等發展,排除B項;中央與地方互相牽制與四等人制度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9.他是北宋的文學家,他改進了詞的創作,擴大了詞的境界,提高了詞的格調,他的詞風豪邁而飄逸。他是()A.蘇軾 B.辛棄疾 C.李清照 D.杜甫【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文學家蘇軾,對詞發展有突出貢獻。他改進了詞的創作,擴大了詞的境界,提高了詞的格調。他的詞風豪邁而飄逸,把寫景、抒情和議論結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勝、激發情感的藝術效果,A項正確;南宋辛棄疾把北宋蘇軾詞的豪放風格發揚光大,他在詞里經常傾吐對山河分裂的悲痛,排除B項;兩宋之交女詞人李清照的詞,風格委婉,感情真摯,善于運用口語,顯得格外清新自然,排除C項;唐朝詩人杜甫的詩有的氣魄雄渾,有的沉郁悲愴,語言淳樸厚重,表現出高超的藝術技巧,人們稱他為“詩圣”,排除D項。故選A項。10.《九國志》記載:“唐哀帝時,鄭王番率軍攻打豫章,‘發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由此可知,唐朝時()A.火藥傳到世界各地 B.已經發明了火藥C.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 D.火器推動了歐洲社會變革【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發機飛火”判斷可知是火藥,結合所學知識,唐朝時中國人已經發明了火藥,B項正確;火藥傳到世界各地,與材料反映唐朝時期出現火藥武器無關,排除A項;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爭是在宋元時期,排除C項;火器推動了歐洲社會變革,與材料反映唐朝時期出現火藥武器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1.明朝的科舉考試嚴格規定,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隨意發揮。明政府對科舉考試的這一規定()A.使科舉考試絕對的公平公正 B.嚴重制約社會的創新精神C.推動了明朝教育事業的發展 D.不利于制定統一評分標準【答案】B【解析】【詳解】明代科舉不僅內容限定在四書、五經范圍內,考試的形式按照八股文進行。這種考試形式死板,不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B項正確;考試內容不能說明考試的絕對公正,排除A項;考試形式僵化不利于教育事業發展,排除C項;統一標準的制定和考試內容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2.明朝戚繼光賦詩明志:“水落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見漢時槎。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詩中的“危”來自()A.西北地區 B.長城邊境 C.東南沿海 D.北方要塞【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明朝戚繼光”結合所學知識,明朝中后期東南沿海倭患嚴重,戚繼光雙冰蕩平了東南沿海倭寇,C正確;西北地區、長城邊境、北方要塞不是戚繼光詩中“危”的地區,排除ABD。故選C。13.據《天工開物》載:當時有軋車、彈弓、翻車(繞車)、調絲車、坎經具、過糊具(漿紡)、腰機、提花機等紡織工具和機械。這可以用來了解當時中國()A.農業有較大發展 B.手工業的技術發展情況C.商業貿易的發達 D.科技發展水平世界領先【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信息“當時有軋車、彈弓、翻車(繞車)、調絲車、坎經具、過糊具(漿紡)、腰機、提花機等紡織工具和機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宋應星的科技巨著《天工開物》,覆蓋了當時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的所有生產、加工部門,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因此材料可以用來了解當時中國手工業的技術發展情況,B項正確;農業有較大發展,與“紡織工具和機械”不符,排除A項;商業貿易的發達,與“紡織工具和機械”不符,排除C項;科技發展水平世界領先,題干內容沒有體現,與“紡織工具和機械”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4下圖反映出明朝()《流民圖》A.民不聊生 B.經濟繁榮 C.社會穩定 D.政治清明【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圖片信息反映了明朝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的局面,A項正確;《流民圖》反映了社會動蕩,與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政治清明無關,分別排除B、C、D項。故選A項。15.“盼星星,盼月亮,盼著闖王出主張”“金江山,銀江山,闖王江山不納捐”。這是明朝末年民間流傳的歌謠,從這首民謠中得出的信息是()A.人民歌頌的“闖王”是黃巢 B.人民對農民軍政策熱烈擁護C.明朝末年政治腐敗社會動蕩 D.嚴明的軍紀得到人民的擁護【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內容“盼著闖王出主張”“闖王江山不納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內容反映的是李自成領導的明末農民起義,受到人民的熱烈擁護,B項正確;人民歌頌的“闖王”是李自成,黃巢是唐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排除A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明朝末年政治腐敗社會動蕩,排除C項;嚴明的軍紀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二、辨析改錯(8分)16.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答題卷”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填寫“正確”;錯誤的填寫“錯誤”,并加以改正。(1)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超越漢朝和唐朝。(2)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作“夜市”。(3)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白樸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譽為“元曲四大家”。(4)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答案】(1)正確(2)錯誤,“夜市”改為“瓦子”(3)錯誤,“王實甫”改為“鄭光祖”(4)錯誤,“西班牙”改為“葡萄牙”【解析】【小問1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超越漢朝和唐朝。題干表述正確。【小問2詳解】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作“夜市”。題干表述錯誤,把“夜市”改為“瓦子”。【小問3詳解】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白樸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譽為“元曲四大家”。題干表述錯誤,把“王實甫”改為“鄭光祖”。【小問4詳解】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題干表述錯誤,把“西班牙”改為“葡萄牙”。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時,隨著中國南方的進一步開發和經濟重心的南移,面對北方好戰民族的侵襲、圍困……從廣州、泉州等地出發的海上航路日益發達。材料二: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打破了自古以來的城市格局,也促進了城市人口的劇增、城市規模的發展,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娛樂生活。據統計,汴京和臨安的人口大致有170萬和120萬,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無與倫比的大城市。(1)根據材料一指出“宋代海上航路日益發達”的原因。當時的哪一重大發明促進了宋代海上航路的發展?(2)根據材料二指出宋代的城市有了哪些發展?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代城市發展的原因。【答案】(1)原因:南方的進一步開發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北方好戰民族的侵襲;發明:指南針。(2)發展:打破了城市格局,城市人口劇增,城市規模發展;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國家政策的支持等。【解析】【小問1詳解】原因:根據材料“隨著中國南方的進一步開發和經濟重心的南移,面對北方好戰民族的侵襲、圍困”分析可知南方的進一步開發和經濟重心的南移,北方好戰民族的侵襲是促進宋代海上航路日益發達的原因;發明:結合所學知識,指南針應用于航海促進了宋代海上航路的發展。【小問2詳解】發展:根據材料“打破了自古以來的城市格局,也促進了城市人口的劇增、城市規模的發展,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娛樂生活”分析、概括可知宋代的城市打破了城市格局,城市人口劇增,城市規模發展;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商品經濟的發展,國家政策的支持促進了宋代城市的發展。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405年,鄭和開始了偉大的遠航。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大明朝在擁有壓倒性軍事優勢的情況下,能夠平等對待那些小國,并尊重他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給予而不是搶掠,是很不簡單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卻用自己友好的行動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幾乎所有的國家。材料二鄭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國人到達那里(南洋)。明朝后期,在南洋的華僑超過了10萬人。他們大多來自我國東南沿海……他們帶去了國內先進的生產技術、工具和文化知識,在那里從事農業、手工業生產和商業活動。華僑與當地人民一起辛勤勞動,為南洋的開發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根據材料一,指出鄭和船隊受到當地民眾歡迎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總結鄭和下西洋這一偉大創舉是如何促進南洋的開發的。(3)根據以上材料和問題,歸納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答案】(1)尊重他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以大國、強國自居;平等交流;友好往來等。(2)鄭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國人到達南洋,增加了大量勞動力(人口):華僑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工具和文化知識:華僑與當地人民共同勞動。(3)促進中外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南洋的開發;有利于宣揚明朝的國威。【解析】小問1詳解】根據材料一“能夠平等對待那些小國,并尊重他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給予而不是搶掠,是很不簡單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如用自己友好的行動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幾乎所有的國家。”可知,鄭和船隊受到當地民眾歡迎的原因是不以大國、強國自居;尊重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平等交流;友好往來等。【小問2詳解】根據材料二“明朝后期,在南洋的華僑超過了10萬人。他們大多來自我國東南沿海……他們帶去了國內先進的生產技術、工具和文化知識,在那里從事農業、手工業生產和商業活動。華僑與當地人民一起辛勤勞動,為南洋的開發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總結可知,鄭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國人到達南洋增加了大量勞動力;華僑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工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 第十八章 平行四邊形 章節測試卷 (含答案)
- 深入理解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的內容試題及答案
- 農產品批發市場供應合同協議書模板
- 短期用地買賣協議
- 項目管理溝通能力測試試題及答案
- 證券市場法規概述考試試題及答案
- 全新視角下的項目管理考試復習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證復習資源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考試材料準備與管理試題及答案
- 增強領導力的個人發展計劃
- JJF(京) 63-2018 微差壓表校準規范
- 煤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指南
- 光伏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2024秋期國家開放大學《鋼結構(本)》一平臺在線形考(階段性學習測驗1至4)試題及答案
- 人員素質測評理論與方法
-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期中試卷+ 答題卡(含答案)
- GB/T 44373-2024智能網聯汽車術語和定義
- 激光雕刻切割軟件LaserSoft操作說明書(多文檔版)
- mm立式矯直機輥系設計
- DL∕T 1248-2013 架空輸電線路狀態檢修導則
- 國際物流專員聘用協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