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高密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3月月考生物試題【帶答案】_第1頁
濰坊市高密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3月月考生物試題【帶答案】_第2頁
濰坊市高密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3月月考生物試題【帶答案】_第3頁
濰坊市高密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3月月考生物試題【帶答案】_第4頁
濰坊市高密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3月月考生物試題【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生物(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本試題共8頁,分Ⅰ、Ⅱ兩卷。第Ⅰ卷為選擇題,共50分;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共50分;全卷共100分。答題時間為60分鐘。2.答卷前務必將試題密封線內及答題卡上面的項目填涂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須涂、寫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答在本試卷上一律無效。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說明:本卷共5頁,共25道題,每題2分,共50分。每題只有一個最佳答案。選出正確答案后,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的字母代號(A、B、C、D)涂黑,如需改動,須先用橡皮擦干凈,再改涂其他答案。1.嬰幼兒配方奶粉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關于這些營養物質的敘述,錯誤的是()A.奶粉中的維生素和無機鹽不經過消化就能直接吸收利用B.蛋白質是人體最主要的能源物質,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C.脂肪既是人體的組成物質,又是人體的供能物質D.購買奶粉,需要關注生產日期、保質期和生產許可證編號【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對于身體的生長發育以及細胞的修復和更新有主要作用;水、維生素和無機鹽屬于小分子物質,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詳解】A.奶粉中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是小分子物質,可以不經過消化就能直接吸收利用,A正確。B.糖類、脂肪、蛋白質既是人體組織細胞的構成物質,也是人體內的供能物質;但是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能源物質,蛋白質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B錯誤。C.糖類、脂肪、蛋白質既是人體組織細胞的構成物質,也是人體內的供能物質;脂肪儲存在皮下等處,作為人體內的備用能源物質,C正確。D.在購買包裝食品時應當關注食品包裝上標注的有關營養成分,以及添加劑、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和廠家地址等內容,D正確。故選B。2.維生素是人體生長所必需的有機化合物,雖然需求量少,但對機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健康有極重要作用。下列關于維生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多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可以有效預防壞血癥,增強抵抗力B.常吃粗糧的人比常吃精米白面的人更容易促進食物消化C.老年人患骨質疏松癥可以在補鈣的同時補充維生素DD.素食者很少患夜盲癥是因為植物性食物中也含有維生素A【答案】D【解析】【分析】維生素是一類比較簡單的有機物,種類很多,其中大多數是人體自身不能制造的,只能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不是構成細胞的主要原料,不為人體提供能量,人體每日對它們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它們對人體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營養物質所不能代替的。人體一旦缺乏維生素,就會影響正常的生長和發育,還會引起疾病。例如:缺乏維生素A易患夜盲癥、皮膚粗糙、干眼癥等;缺乏維生素B1易患腳氣病、神經炎、食欲不振等;缺乏維生素C易患壞血病;缺乏維生素D易患佝僂病和骨質疏松。【詳解】A.維生素C可以預防壞血病,增強抵抗力;新鮮的瓜果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因此,多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可以有效預防壞血癥,增強抵抗力,A正確。B.精米白面也就是經過精加工的精糧,它們經過加工脫去了谷殼(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而粗糧是未經加工的谷物類(谷殼被保留)。膳食纖維是第七類營養物質,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所以,常吃粗糧的人比常吃精米白面的人更容易促進食物消化,B正確。C.鈣是構成牙齒和骨骼的主要成分,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佝僂病和骨質疏松癥是因為缺鈣引起的。因此,老年人患骨質疏松癥可以在補鈣的同時補充維生素D,C正確。D.植物性食物不含維生素A,但是有些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胡蘿卜素可以在人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所以素食主義者不易得夜盲癥,D錯誤。故選D。3.生物小組同學利用維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這一原理,比較蜜桃和金桔中維生素C含量的多少。實驗過程如下:分別榨取果汁,向2只小燒杯中分別加入藍色的淀粉-碘溶液,如圖所示,用膠頭滴管分別滴入2種果汁,記錄下溶液褪色時所用蜜桃汁和金桔汁分別是20滴和15滴,下列關于實驗說法不正確的是()A.甲、乙燒杯中需要加入等量等濃度的淀粉-碘溶液B.榨取的蜜桃汁和金桔汁的質量可以不相等C.實驗中使用的滴管應該為同一支滴管D.根據實驗結果可知蜜桃的維生素C含量高于金桔【答案】D【解析】【分析】維生素C能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這是維生素C的特性,我們可以用此特性來粗略比較食物中維生素C的含量高低。【詳解】A.維生素C可以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在加碘的淀粉溶液容積相等的情況下,通過比較滴加果汁滴數多少,來粗略判斷水果含維生素C多少,故向甲乙兩只小燒杯中加入的淀粉-碘溶液的量必須相等,A正確。B.我們比較的是使淀粉溶液褪色的果汁滴數,在足夠用的前提下,榨取的蜜桃汁和金桔汁的質量不相等不會影響實驗結論,故榨取的蜜桃汁和金桔汁質量可以不相等,B正確。C.實驗中所用的膠頭滴管滴出的每一滴果汁的體積必須相等,所以不同的果汁要使用同一支滴管,而且滴加另一種果汁之前必須用蒸餾水沖洗干凈,否則會影響實驗的準確性,C正確。D.根據實驗分析,使溶液褪色的果汁滴數越多,說明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越少;溶液褪色時所用蜜桃汁和金桔汁分別是20滴和15滴,可以得出蜜桃汁中維生素C含量低于金桔汁,D錯誤。故選D。4.腸道顯微膠囊(如圖1)是一種小型的、可吞咽的設備,不使用麻醉也可以捕捉到腸道的詳細圖像,從而對腸道疾病的探測和研究變得更為容易,該設備也適用嬰兒、兒童。結合圖2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顯微膠囊可依次經過口腔→咽→喉→食道→胃到達小腸B.顯微膠囊也可進入結構②,探測其分泌功能是否正常C.顯微膠囊可進入結構④,探測該處蛋白質消化為氨基酸D.顯微膠囊到達結構⑥,可清晰的看到⑥內的環形皺襞【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圖可知:①是食道、②是肝臟、③是大腸、④是胃、⑤是胰腺、⑥小腸。據此答題。【詳解】A.人的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所以,顯微膠囊可依次經過口腔→咽→食道→胃→小腸,檢測胃腸疾病,A錯誤。B.②肝臟位于消化道外,所以顯微膠囊不可進入結構②,B錯誤。C.顯微膠囊依次經過口腔→咽→食道→胃→小腸,④胃可進行蛋白質的初步消化,初步消化為多肽,C錯誤。D.顯微膠囊依次經過口腔→咽→食道→胃→小腸,⑥小腸內有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D正確。故選D。5.如圖所示為與人體消化有關的模式圖,X代表物質,Y代表結構,Z代表X在Y結構中被分解后所形成的物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X代表淀粉,Y代表口腔,則Z代表葡萄糖B.若X代表脂肪,Y代表小腸,則Z代表脂肪微粒C.若X代表多肽,Y代表小腸,則乙代表氨基酸D.若X代表脂肪,Y代表膽囊或肝臟,則Z代表甘油和脂肪酸【答案】C【解析】【分析】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有糖類、蛋白質、脂肪、水、維生素、無機鹽。淀粉、蛋白質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質,需經過消化后變成小分子的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小腸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詳解】A.淀粉的消化從口腔開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部分淀粉分解為麥芽糖,當淀粉和麥芽糖進入小腸后,由于小腸中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的酶,因此,淀粉等糖類物質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因此,若X代表淀粉,Y代表口腔,則Z代表麥芽糖,A錯誤。B.脂肪的消化開始于小腸,小腸內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脂肪在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在小腸內被徹底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若X代表脂肪,Y代表小腸,則Z代表甘油和脂肪酸,B錯誤。C.蛋白質在胃中開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進入小腸后,在腸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徹底分解成氨基酸。因此,若X代表多肽,Y代表小腸,則乙代表氨基酸,C正確。D.肝臟分泌的膽汁暫時貯存在膽囊中,然后經膽管進入小腸;膽汁雖然不含消化酶,但膽汁對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使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增加了脂肪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顆粒在小腸內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因此,若X代表脂肪,Y代表小腸,則Z代表甘油和脂肪酸,D錯誤。故選C。6.下列是人體消化系統不同器官對食物的處理方式,與其他三項作用原理不同的是()A.口腔內牙齒咀嚼饅頭 B.胃腸蠕動使食物混合C.小腸內胰液消化瘦肉 D.膽汁對脂肪進行乳化【答案】C【解析】【分析】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既有物理性消化又有化學性消化。物理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內通過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以及胃腸的蠕動,把大的食物顆粒變為小的食物顆粒,物質成分沒有發生變化。化學性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內在各種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的過程,物質成分發生了變化。【詳解】AB.口腔內牙齒咀嚼饅頭、胃腸蠕動使食物混合,是不同器官對食物進行處理的結果,只是食物形態發生了變化,沒有改變物質的成分,屬于物理性消化,AB不符合題意。C.瘦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胰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質的酶,能將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因此,小腸內胰液消化瘦肉,將蛋白質變成了氨基酸,屬于化學性消化,C符合題意。D.膽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將大的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脂肪與消化液的接觸面積,能促進脂肪的消化;因此,膽汁對脂肪進行乳化屬于物理性消化,D不符合題意。故選C。7.如圖為人體消化系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①是肝臟,分泌的膽汁貯存在膽囊中,到小腸發揮作用B.③是大腸,只有吸收功能,沒有消化功能C.④是胃,位于腹腔右上方,胃壁內的胃腺可分泌大量胃液D.⑤是胰腺,分泌的胰液通過導管進入小腸起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人體的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圖中結構:①肝臟,②膽囊,③大腸,④胃,⑤胰腺,⑥小腸。【詳解】A.①是肝臟,分泌的膽汁貯存在②膽囊中,經膽管進入小腸;膽汁不含消化酶,對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變成脂肪微粒,增加與消化液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A正確。B.③大腸沒有消化功能,但能夠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B正確。C.④是胃,位于腹腔左上方,上連食道,下接十二指腸,胃壁內的胃腺可分泌大量胃液,C錯誤。D.⑤是胰腺,分泌的胰液通過胰管進入小腸,對糖類、脂肪、蛋白質起消化作用,D正確。故選C。8.下列關于呼吸系統各器官結構與功能的分析,不正確的是()A.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器官B.氣管以C形軟骨做支架,可以保障空氣的暢通C.肺泡數量多且富有彈性,可以主動收縮或擴張,利于氣體進出D.肺泡外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利于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答案】C【解析】【分析】肺是呼吸系統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肺泡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數量很多,增加了氣體交換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都有利于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詳解】A.肺是呼吸系統中最主要的呼吸器言,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A正確。B.氣管、支氣管以C型軟骨為支架,可以保證氣體順暢進出,B正確。C.肺由大量肺泡組成,肺泡外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的收縮與舒張是呼吸肌(膈肌和肋間肌)的收縮與舒張引起的,因此肺泡壁外面的彈性纖維使肺泡被動而不是主動地收縮和舒張,有利于氣體進出,C錯誤,D.肺泡外纏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D正確。故選C。9.甲、乙兩同學分別利用如圖所示A、B兩套裝置進行“測定常見種子所含能量”的實驗,各量取30ml水分別放入A、B兩裝置,整個實驗過程嚴格按實驗要求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用相同質量的花生仁進行實驗,甲同學測得水溫升高的多B.將溫度計底部與試管接觸可準確測量水溫變化C.乙同學測得的能量值與種子中所含能量的實際值更接近D.B裝置實驗數據更準確主要是因為種子燃燒更充分【答案】C【解析】【分析】每克食物在體外充分燃燒時釋放的能量,稱為食物的熱價,同樣的水(毫升),溫度上升(℃)越高,表明含能量越多。【詳解】ACD.乙組裝置中,空罐有一定的保溫作用,能減少熱量的散失,減少誤差,故乙同學測得的能量值與種子中所含能量的實際值更接近,乙同學測得水溫升高的多,AD錯誤,C正確。B.由于試管部與火焰靠近,溫度較高,若溫度計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底部,則測出的水溫將偏高,B錯誤。故選C。10.如圖是人平靜呼吸時肺容積的變化曲線及模擬呼吸運動時膈肌的活動情況,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曲線ce段對應的是甲的變化過程,表示呼氣,膈頂下降B.曲線ac段對應的是乙的變化過程,表示吸氣,膈肌為收縮狀態C.曲線bd段對應的是丙的變化過程表示呼氣,胸腔容積變小D.吸氣結束點為b點,此時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呼吸運動的過程是:吸氣時,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肺隨之擴大,造成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形成主動的吸氣運動;當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時,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結果胸廓縮小,肺也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排出肺,形成被動的呼氣運動。【詳解】A.ce段,膈肌和肋間肌舒張時,膈頂部上升、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結果胸廓縮小,肺也隨之回縮(對應圖丙),肺的容積縮小,造成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排出肺,形成被動的呼氣運動,A錯誤。B.ac段,膈肌和肋間肌收縮時,膈頂部下降、肋骨與胸骨向上向外運動,結果胸廓擴大,肺也隨之擴張(對應圖乙),肺的容積擴大,造成肺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形成主動的吸氣運動,B正確。C.bd段,肺的容積先增大后減小,結合分析,該過程是先吸氣(圖乙)再呼氣(圖丙),C錯誤。D.結合B選項的解析,b點吸氣并沒有結束,此時大氣壓仍大于肺內壓,D錯誤。故選B。11.甲圖表示某人在自然呼吸時胸廓容積變化與肺內氣壓變化的關系,乙圖是膈肌的兩種狀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甲圖中AB段對應著乙圖中膈的位置變化是由①到②的狀態B.曲線處于甲圖中B點時,胸腔容積最大C.曲線處于甲圖中BC段時,肋間肌和膈肌舒張D.乙圖中由狀態①到狀態②時,肺內壓大于大氣壓【答案】D【解析】【分析】吸氣時,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形成吸氣運動;呼氣時,膈肌和肋間肌舒張,肋骨與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彈性而回位,膈肌頂部升高,結果胸廓容積縮小,肺也隨之回縮,造成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肺內氣體排出肺,形成呼氣運動。圖甲中,AB段表示吸氣過程,BC段表示呼氣過程;圖乙中①是表示呼氣終了時膈肌的位置,②是表示吸氣終了時膈肌的位置。【詳解】A.甲圖中,AB段表示肺內氣壓小于外界大氣壓,此過程吸氣,對應著乙圖中膈的位置變化是由①到②的狀態,A正確。B.甲圖中的B點表示吸氣終了時,此時肺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既不吸氣,也不呼氣,胸腔容積最大,B正確。C.甲圖中曲線處于BC段時,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表示呼氣,此時肋間肌和膈肌舒張,C正確。D.乙圖中由狀態①到狀態②時,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肺內壓小于大氣壓,D錯誤。故選D。12.急性喉炎是一種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多表現為咽喉痛、聲音嘶啞、咳嗽、咳痰等癥狀,嚴重時會引起喉梗阻,有窒息死亡的危險。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喉是主要的發聲部位,喉炎可引起聲帶充血,從而影響發聲B.患者喉部黏膜分泌的黏液增多,黏液可以殺死一部分侵入的細菌C.若患者出現喉痙攣和喉梗阻現象,可通過人工呼吸對其進行急救D.慢性喉炎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鼻炎、氣管炎、中耳炎等相鄰器官炎癥【答案】C【解析】【分析】人工呼吸是指根據呼吸運動的原理,采用人工方法讓胸廓有節律地擴大和縮小,以幫助呼吸運動減弱或暫時停止呼吸的患者維持肺的通氣功能;人工呼吸時要保證呼吸道暢通,人工呼吸的次數要與人體呼吸次數相同,大約16~18次。【詳解】A.喉是發聲器官,發音時聲帶向中線移動,聲門閉合,肺內呼出的氣流沖動聲帶而產生基音,再經咽、口、鼻共鳴,由舌、軟腭、齒、唇構語,從而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和語言。因此,喉是主要的發聲部位,喉炎可引起聲帶充血,從而影響發聲,A正確。B.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中含有殺菌物質;因此,患者喉部黏膜分泌的黏液增多,黏液可以殺死一部分侵入的細菌,B正確。C.若患者出現喉痙攣和喉梗阻現象,應首先想辦法保證呼吸道通暢,而不是進行人工呼吸,C錯誤。D.慢性喉炎若不及時治療,病菌會入侵相鄰器官,可能會引發鼻炎、氣管炎、中耳炎等,D正確。故選C。13.下列有關人體生理現象及解釋不正確的是()A.急性腸炎患者由于腹瀉導致較多營養流失,需要快速補充高蛋白食品B.高原反應患者常有頭暈、氣短等癥狀,原因是高原地區氧氣含量低C.突遇溺水者,應首先清除其口內污物,然后再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D.發現有人煤氣中毒時,應首先將其轉移到通風處【答案】A【解析】【分析】平原上的人到了高原地區,身體會做相應的調節,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的含量會增加,這樣,參與運輸氧的紅細胞的數量增多,可以運輸更多的氧,來滿足人體對氧氣的需要。【詳解】A.急性腸胃炎發作的時候,腸胃功能紊亂,此時不可以吃難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腸胃的負擔,影響病情的恢復。高蛋白的食物,不太容易消化,A錯誤。B.高原地區大氣中空氣很稀薄,氣壓很小,氧含量相對較低,致使人體組織細胞內氧氣含量減少,所以感到乏力、呼吸困難,常有頭暈、氣短等癥狀,B正確。C.人工呼吸是一種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氣中毒或觸電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簡單易行的方法是口對口吹氣法,首先清除口、鼻內污物,以保持呼吸道暢通,C正確。D.煤氣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比氧氣大得多,血紅蛋白的數量是有限的,這樣,就使氧失去了與血紅蛋白結合的機會;因此,發現有人煤氣中毒,迅速關緊煤氣閥,打開門窗通風,降低空氣中的一氧化碳濃度,快速將其移到通風處,再救治,D正確。故選A。14.紅骨髓的造血功能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①具有分裂、分化能力,屬于分生組織B.②③④的細胞結構相同,各具不同功能C.當身體受細菌感染時,③的數量會增多D.當④數量減少時,會引起血栓【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圖:①造血干細胞,②紅細胞,③白細胞,④血小板。【詳解】A.①造血干細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形成血液,分生組織屬于植物的組織,故A錯誤。B.②紅細胞,成熟后沒有細胞核;③白細胞有細胞核;④血小板沒有細胞核,故B錯誤。C.白細胞有防御感染、吞噬病菌的功能。白細胞可以作變形運動,因此白細胞能穿過毛細血管壁,聚集在感染處,吞噬病菌。故當人體某處受傷感染時,白細胞就會增多,故C正確。D.④血小板有止血的作用,數量減少時,會影響止血功能,故D錯誤。故選C。15.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到的人血涂片視野,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是()A.①數量最多,具有運輸氧的功能B.視野中的②不易找到是因為其數量少C.異型輸血會導致③發生凝集反應D.大面積燒傷病人應輸入④【答案】C【解析】【分析】圖中:①紅細胞,②白細胞,③血小板,④血漿,判斷依據:紅細胞數量最多,白細胞體積最大,血小板體積最小;血細胞中數量最多的是紅細胞,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氣;數量最少的是白細胞,主要功能是防御疾病;體積最小的是血小板,主要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血漿主要成分是水,還有少量的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等,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詳解】A.成熟的①紅細胞無細胞核,呈兩面凹的圓餅狀,紅細胞里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叫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的功能是運輸氧氣,因此,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氣,A正確。B.②白細胞是數量最少的血細胞,有細胞核,但比紅細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疾病功能,在視野中不易找到是因為數量太少,B正確。C.輸血時血型不合,會使血清中的凝集素和紅細胞上的凝集原發生反應,導致①紅細胞會凝集成團,C錯誤。D.大面積燒傷的病人損失的主要是血漿,如果輸入全血會導致血細胞數量和濃度發生變化影響正常的生命活動,所以要進行成分輸血,即輸入血漿,D正確。故選C。16.警察在刑事案件現場的血跡中提取嫌犯的DNA,可鎖定嫌疑人。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下列可供警察提取嫌犯DNA的結構是()A.白細胞 B.血漿 C.血小板 D.成熟的紅細胞【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體是細胞核內的容易被堿性顏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即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能夠決定生物的某一性狀的片段叫做基因;即遺傳物質的載體DNA存在于細胞核中。【詳解】A.白細胞有多種,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數量少,有遺傳物質,可以鑒定DNA,A正確。B.血漿沒有細胞結構,沒有遺傳物質,B錯誤。C.血小板比紅細胞和白細胞都小得多,形狀不規則,沒有細胞核,沒有遺傳物質,C錯誤。D.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沒有遺傳物質,D錯誤。故選A。17.血管是血流的管道。如圖為三種血管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①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各處B.②管壁較薄、彈性小,血液流速慢C.③連通最小的動脈和最小的靜脈D.①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答案】D【解析】【分析】①血管管腔小、管壁較厚,彈性大,屬于動脈;②血管管腔大,管壁較薄,彈性小,屬于靜脈;③血管管腔極細,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屬于毛細血管。【詳解】A.根據分析可知,①是動脈血管,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A不符合題意。B.根據分析可知,②是靜脈血管,管壁較薄,彈性較小,血流速度慢,將血液從全身各處送回心臟,B不符合題意。C.根據分析可知,③是毛細血管,連通最小的動脈和最小的靜脈,內徑最小,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壁最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進行物質交換,C不符合題意。D.在四肢處,②靜脈中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①動脈內沒有瓣膜,D符合題意。故選D。18.有些人出生時帶有的紅色胎記屬于一種毛細血管瘤(如圖1)。毛細血管瘤由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是血管瘤的常見類型。結合圖2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毛細血管的管壁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B.正常情況下毛細血管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C.組成毛細血管瘤的血管與甲乙之間的血管相似D.毛細血管瘤中血液的流動方向是雙向的【答案】D【解析】【分析】毛細血管型血管瘤是由大量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圖中甲是動脈,乙是靜脈。【詳解】A、毛細血管的管壁是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的,利于氣體交換,A正確;B、毛細血管管腔最小,只允許紅細胞呈單行通過,B正確;C、根據信息可知,組成毛細血管瘤的血管與甲、乙之間的血管相似,C正確;D、毛細血管瘤的血管與甲、乙之間的血管相似,所以中血液的流動方向是單向,D錯誤。

故選D。【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掌握毛細血管的特點。19.某同學去體檢時,醫生在其手臂扎緊橡皮筋后,再進行抽血,對其原理分析正確的是()A.扎緊橡皮筋,可使捆扎部位的近心端動脈血管膨脹B.扎緊橡皮筋,可使捆扎部位的遠心端動脈血管膨脹C.扎緊橡皮筋,可使捆扎部位的近心端靜脈血管膨脹D.扎緊橡皮筋,可使捆扎部位的遠心端靜脈血管膨脹【答案】D【解析】【分析】人體三種血管動脈、靜脈、毛細血管。三種血管的對比如下表:【詳解】AB.根據分析可知,動脈血管大多分布較深,在體表不易看到;且動脈血管內,血液是從近心端流向遠心端的。由此可見,AB錯誤。CD.根據分析可知,靜脈血管一般分布較淺,在靜脈血管內,血液是從遠心端流向近心端的。因此,用橡皮筋扎緊上臂后,在結扎處的遠心端的靜脈會因血液滯留而膨大,同時,又因靜脈內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所以血液不會倒流而會出現結狀突起;可見,扎緊橡皮筋,可使捆扎部位的遠心端靜脈血管膨脹,C錯誤,D正確。故選D。20.血管是血液流經的管道,穿過人體內所有的器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毛細血管在人體內的分布最廣B.手背上鼓起的“青筋”是靜脈血管C.動脈、靜脈、毛細血管都能進行物質交換D.中醫上切的“脈”是腕部的橈動脈【答案】C【解析】【分析】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動脈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靜脈是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詳解】A.毛細血管連通最小的動脈和靜脈,適于進行物質交換,在三種血管中數量最多、分布最廣,A不符合題意。B.靜脈有的埋藏較深,有的埋藏較淺,在體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稱“青筋”,B不符合題意。C.毛細血管的管壁最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血流速度最慢,這些特點都有利于進行物質交換;因此,動脈、靜脈、毛細血管中,能進行物質交換的只有毛細血管,C符合題意。D.脈搏指的是動脈的搏動,可以在橈動脈處測得;因此,中醫上切的“脈”是腕部的橈動脈,D不符合題意。故選C。21.以下示意圖不能正確表示健康人的心臟收縮、舒張狀態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詳解】心臟有四個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心房收縮,心室舒張,這時房室瓣處于打開狀態,保證血液由心房進入心室,A正確;房室瓣和動脈瓣不能同時打開,故圖B錯誤;心房和心室都舒張,房室瓣打開,動脈瓣關閉,血液由靜脈進入心房,由心房進入心室。心臟就這樣不停地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在血管內循環流動,C正確;心室收縮,心房舒張,房室瓣關閉,動脈瓣打開保證血液由心室進入動脈,同時由于心房處于舒張狀態,靜脈中的血液進入心房,D正確。故選B。22.人的心臟是輸送血液的“泵”,從結構層次上來說,心臟和血液分別屬于()A器官和系統 B.器官和組織 C.組織和器官 D.組織和系統【答案】B【解析】【分析】1.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2.組織:由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細胞和細胞間質聯合在一起構成的結構。3.器官: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結構。4.系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的結構。【詳解】人的心臟是輸送血液的泵,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還包括上皮組織、結締組織和神經組織,因此心臟屬于器官;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構成,血細胞又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是結締組織。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23.17世紀哈維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把一條蛇解剖后,用鑷子夾住它的血管①,發現鑷子以下血管很快就癟了,而鑷子與心臟之間的血管和心臟本身卻越來越脹;去掉鑷子,心臟和血管又恢復正常了。接著,哈維又夾住血管②,發現鑷子與心臟之間的血管馬上癟了。根據此實驗,哈維可能得出的結論是()A.血液流動方向是①→毛細血管→② B.血管②中的血液由動脈流向心臟C.血管①中的血液由靜脈流向心臟 D.血管①和血管②的血流方向是相反的【答案】D【解析】【分析】動脈的功能是把心臟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靜脈的功能是把全身各處的血液送回心臟。【詳解】A.哈維實驗不能說明血液流動方向是①→毛細血管→②,A錯誤。B.血管②靜脈,血管中的血液由靜脈流向心臟,B錯誤。C.血管①動脈,血管中血液由心臟流向動脈,C錯誤。D.根據哈維實驗可知血管①和血管②的血流方向是相反的,D正確。故選D。24.人體生命活動是有序進行的,下列表示正確的是()A.蛋白質的化學性消化:口腔→胃→小腸B.二氧化碳從體內排出:肺泡→氣管→支氣管→喉→咽→鼻腔.C.血液在血管中流動:靜脈→毛細血管→動脈D.淀粉在體內的代謝順序為:淀粉→麥芽糖→葡萄糖【答案】D【解析】【分析】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其循環途徑如下圖:【詳解】A.蛋白質在胃內開始進行化學性消化,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因此,蛋白質的化學性消化:胃→小腸,A錯誤。B.呼吸系統的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呼吸道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因此,二氧化碳從體內排出:肺泡→支氣管→氣管→喉→咽→鼻腔,B錯誤。C.根據分析可知,體循環的路線為: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全身各處毛細血管→各級靜脈→肺靜脈→右心房,肺循環的路線為:右心室→肺動脈→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可見,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動脈→毛細血管→靜脈,C錯誤。D.淀粉的消化從口腔開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部分淀粉分解為麥芽糖,當淀粉和麥芽糖進入小腸后,由于小腸中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因此,淀粉等糖類物質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因此,淀粉在體內的代謝順序為:淀粉→麥芽糖→葡萄糖,D正確。故選D。25.下列探究過程中的操作不正確的是()A.將新鮮的動物小腸縱剖后放在盛有清水的培養皿中,用放大鏡觀察小腸絨毛B.觀察人血涂片時,若未能觀察到白細胞,應移動裝片的位置,反復尋找C.觀察血液的分層現象時,先向試管中加入新鮮的血液,再加入抗凝劑D.“比較人體呼出的氣體與空氣的差別”實驗中,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高于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平時實驗時,注意積累各實驗內容和原理。【詳解】A.“觀察小腸結構”的實驗中,將小腸縱剖后應放到清水中進行觀察,細胞會吸水膨脹,有利于用放大鏡觀察到小腸絨毛,A正確。B.白細胞個體大、數量少;因此,觀察人血涂片時,若未能觀察到白細胞,應移動裝片的位置,反復尋找,B正確。C.新鮮動物的血液放入5%的檸檬酸鈉(一種抗凝劑)后,由于比重不同,會出現分層現象;因此,觀察血液的分層現象時,先向試管中加入新鮮的血液,再加入抗凝劑,C正確。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比較人體呼出氣體與空氣的差別”實驗中,呼出的氣體使石灰水出現渾濁現象,證明呼出的氣體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中的含量高;不能證明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高于二氧化碳,D錯誤。故選D。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說明:本卷共3頁,共4道大題。需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相應區域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或書寫在本試卷上無效。26.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經消化系統的消化和吸收后,在人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結合下圖完成下列問題:(1)高密名吃“石磨火燒”中含有的主要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內最終被分解為________,參與的消化液有________,對應的消化曲線是圖二中的________(填字母)。(2)在消化道某一部位抽取內容物進行化驗,結果發現有氨基酸、少量麥芽糖和脂肪等,那么該部位是圖一中的[]________,對應圖二中的________器官(填字母),請寫出該結構適于吸收的結構特點________。(3)正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同學們還應該多食用富含圖二中曲線________(填字母)代表的食物,請根據所學分析原因________,該營養成分初步分解的部位是圖一中[]________。(4)某人患有肝炎,怕吃油膩的食物,結合所學知識,闡述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5)老年人發生便秘,主要是因為糞便在[]________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在此處被過度吸收引起糞便干燥,難以排出。(6)學習了《消化和吸收》一節后,該同學為自己設計了一份午餐食譜:紅燒肉、蒜蓉茼蒿、炒雞蛋。你認為再添加下列哪項后會使這份營養食譜更加合理________。A.西紅柿湯 B.牛奶 C.家常豆腐 D.米飯【答案】(1)①.葡萄糖②.唾液、腸液、胰液③.X(2)①.8小腸②.D③.小腸長5-6米,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小腸絨毛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3)①.Y②.蛋白質主要是構成組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動的調節等的物質基礎。③.7胃(4)肝臟分泌的膽汁減少,影響了脂肪的消化(5)9大腸(6)D【解析】【分析】圖一中,1是唾液腺、2是肝臟、3是十二指腸、4口腔、5是咽、6食道、7是胃、8是小腸、9是大腸,10是肛門;圖二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腸。【小問1詳解】“石磨火燒”的主要成份是淀粉,淀粉在口腔中開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麥芽糖,然后在小腸中在腸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徹底分解成葡萄糖;圖二X曲線開始被消化的部位是A口腔,最終被徹底消化的部位是D小腸。因此,高密名吃“石磨火燒”中含有的主要營養物質在消化道內最終被分解為葡萄糖,參與的消化液有唾液、腸液、胰液,對應的消化曲線是圖二中的X。【小問2詳解】氨基酸是蛋白質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的產物;圖二中,在D內X、Y、Z三類營養物質都被徹底消化,故D代表小腸。因此,在消化道某一部位抽取內容物進行化驗,結果發現有氨基酸、少量麥芽糖和脂肪等,那么該部位是圖一中的8小腸,對應圖二中的D器官。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與之相適應的特點是:小腸長5-6米,小腸內壁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營養物質被吸收;含有多種消化液,如腸液、胰液、膽汁,有利于營養物質的消化。【小問3詳解】蛋白質也能為生命活動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質主要是構成組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動的調節等的物質基礎;蛋白質初步消化的部位是胃,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圖二中,曲線Y代表的營養物質在C胃開始消化,在D小腸被徹底消化,故曲線Y代表的營養物質蛋白質。因此,正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同學們還應該多食用富含圖二中曲線Y代表的食物,即蛋白質;原因是蛋白質是構成組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動的調節等的物質基礎;蛋白質初步分解的部位是圖一中7胃。【小問4詳解】肝臟分泌的膽汁不含消化酶,能將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脂肪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患肝炎的人,膽汁分泌減少,影響了脂肪的消化,所以怕吃油膩的食物。【小問5詳解】消化不了的食物殘渣在大腸內形成糞便;大腸能夠吸收部分水、無機鹽、維生素。因此,老年人發生便秘,主要是因為糞便在9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在此處被過度吸收引起糞便干燥,難以排出。【小問6詳解】我們所吃的食物能為人體提供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等,所以我們應均衡的攝取這些營養物質,要本著粗細搭配、葷素搭配的原則設計食譜;紅燒肉主要提供蛋白質和脂肪、蒜蓉茼蒿主要提供維生素和無機鹽、炒雞蛋主要提供蛋白質,還缺少的營養成分是淀粉等糖類。A.西紅柿湯主要提供維生素和無機鹽,A不符合題意。BC.牛奶和家常豆腐主要提供蛋白質,B不符合題意。D.米飯主要提供淀粉,D符合題意。故選D。27.肺是人體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結合下圖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呼吸道是氣體進出人體的通道,由圖1中________(填序號)組成,能使進入人體的氣體變得________。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主要是因為食物和氣體有共同的通道[]________,吃飯時大聲說笑,食物容易進入[]________,引起猛烈咳嗽。(2)圖2表示的過程通過________原理實現。圖中a氣體產生于________,c是________。E處流出的血液與D相比,最明顯的成分變化是______________。(3)新冠肺炎患者會出現呼吸肌疲勞,肺部纖維化,肺泡彈性下降、被液體填充,不能有效擴張與回縮,由此導致________呼吸環節受阻。(4)圖3中,當人體進行AB過程時,胸廓容積________,如果人由休息狀態轉為運動狀態時,C點應該向________(左/右)移動。當我們下水游泳時,漫過胸部的水會壓迫胸廓,導致肺內氣壓________,因此會感覺呼吸吃力。【答案】(1)①.①②③④⑤②.溫暖、清潔、濕潤③.②咽④.④氣管(2)①.氣體擴散②.組織細胞③.氧氣④.氧氣增加,二氧化碳減少(3)肺通氣和肺泡里的氣體交換(4)①.增大②.左③.增大【解析】【分析】圖1可知,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氣管,⑤支氣管,⑥肺。圖2表示肺泡里的氣體交換,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c氧氣,D表示肺動脈,E表示肺靜脈。圖3可知,表示肺通氣的過程。【小問1詳解】呼吸系統由肺和呼吸道組成,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呼吸道包括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氣管、⑤支氣管。鼻腔黏膜內還分布有豐富的毛細血管能預熱吸入的冷空氣,鼻腔內的黏液還能殺滅一些細菌并能濕潤吸入的空氣,鼻毛和鼻腔內的黏液能阻擋和粘住吸入的灰塵和細菌,對吸入的空起到過濾作用。因此呼吸道不僅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還能夠將吸入的空氣變得溫暖、濕潤、清潔。②咽是空氣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呼吸時,③喉口開放,氣體進入氣管;當吞咽時,會厭軟骨將喉口蓋住,食物進入食道。如果吃飯時大聲說話,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住喉的入口,食物會誤入④氣管而引起咳嗽。【小問2詳解】肺泡里的氣體交換是指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肺泡里的氧氣擴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交換的結果是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因此,圖2表示肺泡里的氣體交換,通過氣體擴散原理實現。而組織細胞產生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血液,通過血液運輸到肺部,圖中a氣體產生于組織細胞,c是氧氣。E處流出的血液與D相比,最明顯的成分變化是氧氣增加,二氧化碳減少。【小問3詳解】新冠肺炎患者會出現呼吸肌疲勞,引起肺部纖維化,肺泡彈性下降,導致肺泡與外界的氣體交換以及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受阻,使呼吸困難逐漸加重。臨床表現主要是以呼吸系統癥狀為主的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四大癥狀。此外尚有喘息、咳血以及某些全身癥狀。【小問4詳解】吸氣時,肋間外肌收縮,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增大。這時,胸廓擴大,肺隨著擴張,肺的容積增大,肺內氣壓下降,外界空氣就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動作。圖3中,當人體進行AB過程表示吸氣,胸廓容積增大。C點表示呼氣結束的一瞬間,此時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差為零,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相等,如果人由休息狀態轉為運動狀態時,人體吸吸頻率會變大,C點應該向左移動。當我們下水游泳時,漫過胸部的水會壓迫胸廓,這是因為水的壓迫使胸廓無法順利擴張,導致肺內氣壓增大,因此會感覺呼吸吃力。28.某同學右下腹部劇烈疼痛,醫院對其進行常規檢查,下表是他驗血的部分結果,請據圖回答問題:檢查項目結果參考值單位紅細胞2.73.5~5.0×1012個/L血紅蛋白82110~150g/L白細胞124.0~10×109個/L血小板2.51.0~3.0×1011個/L(1)根據檢查結果,醫生給該同學開了一些消炎藥,診斷依據是________。該同學還可能患有________癥,除了吃醫生開的藥物外,在飲食上應多吃一些富含________的食物。(2)抽血化驗時,醫生在該同學手臂穿刺部位以上6厘米處系上止血帶,然后要求她緊握和放松拳頭幾次,使血管變粗、隆起,由此推測抽取血液血管是________,抽血處的針孔用棉簽按壓一會就會自然止血,這是圖1中[]________的功能。(3)圖2中上層液體A是________,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C因其富含________而呈現紅色,該物質具有________特性。(4)經鑒定該同學的血型為A型血,若他因故失血過多,原則上應該給他輸________型血,緊急情況下,在沒有該血型的血液時,也可以緩慢少量地向其體內輸入________型血。【答案】(1)①.白細胞高于正常值②.貧血③.蛋白質和鐵質(2)①.靜脈②.③血小板(3)①.血漿②.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③.血紅蛋白④.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與氧容易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與氧容易分離(4)①.A②.O【解析】【分析】圖1中,①紅細胞,②白細胞,③血小板,④血漿;圖2中,A血漿,B白細胞和血小板,C紅細胞。【小問1詳解】白細胞具有防御疾病的功能,能吞噬發炎部位的病菌;由驗血結果可以看出,白細胞的數值比參考值多;因此,根據檢查結果,醫生給該同學開了一些消炎藥,診斷依據是:化驗單上白細胞高于正常值。化驗單顯示,這位同學的紅細胞數值和血紅蛋白的含量都低于參考值,表明他可能患有貧血病;由于血紅蛋白是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因此,她應多吃一些含蛋白質和鐵質豐富的食物。【小問2詳解】靜脈是把血液從全身各處運回心臟的血管,其內的血液從遠心端流向近心端;靜脈血管一般位于淺表部位,且壓力小,容易止血;因此,抽血化驗時,醫生在該同學手臂穿刺部位以上6厘米處系上止血帶,然后要求她緊握和放松拳頭幾次,使血管變粗、隆起,由此推測抽取血液的血管是靜脈。當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時,血小板在傷口處聚集成團;同時,血小板還會釋放出一些促進血液凝固的物質,加速受損血管處血液的凝固;這兩種情況都可以堵塞傷口而止血,可見,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因此,抽血處的針孔用棉簽按壓一會就會自然止血,這是圖1中③血小板的功能。【小問3詳解】新鮮動物的血液放入5%的檸檬酸鈉(一種抗凝劑)后,由于比重不同,會出現分層現象,分為三層,上面是淡黃色半透明的血漿,中間有一層白的,是白細胞和血小板,最下面是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