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活動探究性教學明朝的滅亡人教》教材教案_第1頁
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活動探究性教學明朝的滅亡人教》教材教案_第2頁
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活動探究性教學明朝的滅亡人教》教材教案_第3頁
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活動探究性教學明朝的滅亡人教》教材教案_第4頁
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活動探究性教學明朝的滅亡人教》教材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明朝的滅亡》教學模式介紹:探究式教學是以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它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學生對當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以自我獲取,自我求證的方式深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于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中認知目標涉及與學科相關知識、概念、原理與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標注重科學素養與道德品質的培養。探究式教學的課程環節:創設情境——啟發思考——自主探究——協作交流——總結提高設計思路說明:本課是第三單元內容。該單元主題內容是: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鞏固和發展。包含內容有:明朝時期政治、經濟、科技、建筑與文學等。本單元介紹了明朝前期的相關史實,內政外交都一度出現了強盛的局面。隨著明朝政治上僵化和腐敗,東南沿海倭寇的騷擾,導致統治危機不斷加深。明末最終在農民大起義和東北滿族進逼的雙重夾擊下崩潰。而本課就是關于明朝的終結,為清朝建立和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奠定基礎。本課介紹明朝滅亡,除了需要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證據意識,更重要的是從學生角度和心理特點出發,設計一下讓他們感興趣活動和話題,從而讓學生主動的學習歷史。教材分析學生已經學過明朝情況,對明朝建立,明朝統治措施、明朝經濟發展、明朝的對外關系等都有了全面了解。但是關于明朝究竟是怎么滅亡的,學生很敢興趣,并自己主動搜集和本課相關的歷史資料。課下布置的任務,學生也是很認真的思考并展開討論。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機、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滿洲興起與清兵入關等基本史實。2.分析“均田免賦”口號得到廣大農民熱烈擁護的原因,思考和認識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過程與方法目標】1.收集資料,分析明朝滅亡的原因。2.閱讀史料,提取關鍵信息,培養學生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證據意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認識政治腐敗導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統治危機,反映君主專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沒落。2.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統治激化了階級矛盾,引發了農民起義;3.通過對秦末農民起義、隋末農民起義和明末農民起義的對比分析后,認識到統治者只有惜民、愛民、富民和安民才能使國家富強,長治久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明朝滅亡的原因。教學難點:李自成農民起義,均田免賦口號的提出。課前準備1.多媒體課件;2.學生完成相應預習內容;3.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資料。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這是古代官員的上朝圖,大家看這些官員上朝有什么特點?學生:站的整齊,莊重,嚴肅,穿的衣服顏色不一樣教師:在古代,官員上朝理事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絲毫不敢懈怠。可是在萬歷年間卻發生了這樣一件荒誕離奇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音頻導入:午朝大典)明朝中期,看起來風平浪靜。實際上,已經有了矛盾,危機四伏。但由于根基比較牢固,又不斷有能干的大臣出來支撐局面,所以還能維持下來。到了明朝后期,統治機構日益腐敗;大臣結黨營私,爭權奪利;土地高度集中;各種矛盾長期積累,這時候的明朝已經是波濤洶涌,明朝滅亡已經成為不可扭轉的趨勢。環繞在唐睿宗生命中的這些皇帝們,個個治國有方,這幾位皇帝卻又一同完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將唐朝的國力推向了頂峰。(二)新課教授一、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出示任務:學生結合PPT上的圖片,創設問題情境。假如你是歷史紀錄片《隋唐英豪傳》的顧問,你會選擇哪一位作為大唐王朝的開創者?給他設置那些身份信息最符合事實?反饋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課文,鼓勵發言展示。(一)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1、從上而下的政治腐敗教師活動過渡:關于明朝滅亡,給大家介紹幾個重要的人物。先介紹幾個皇帝:(出示圖片)表現1、皇帝沉迷享樂,不理朝政。明宣宗:好斗蟋蟀,史稱“蟋蟀皇帝”。明武宗:喜好豹房,并自封將軍。明世宗:好煉丹(丹藥中毒身亡)。明神宗:懶政,史無前例(20年不上早朝,不理朝政)。明熹宗:擅長木工,自比魯班第二。教師提問:根據圖片中的歷史你得到哪些信息?學生答:皇帝沉迷享樂,不理朝政表現2、宦官結黨營私,爭權奪利教師活動:過渡:正是由于明朝后期的皇帝沉迷享樂,不理朝政,使得大權交于和他們比較親近的宦官。宦官專權,使得明朝陷入顛倒是非的無序狀態。典型代表,時稱“九千歲”在朝廷內外遍布心腹,各地官員甚至還給他修建生祠。可實際上這個人人敬畏的“九千歲”,出生于市井無賴,目不識丁,素質極低。這個人就是:魏忠賢。3.朝政混亂,社會動蕩表現:瘋狂的土地兼并,農民流離失。過渡:朝政的混亂,造成中央對社會的控制力不斷下降。皇室貴族、宦官、官僚、地主等這些權勢階層,憑借手中的特權帶頭掀起土地兼并狂潮,使土地高度集中,富者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比如:皇子,勛戚有“王府莊田”。明神宗第三子福王:朱常洵河南、山東、湖廣擁有莊田二十多萬頃明神宗時蜀王一府占去成都平原靠近都江堰灌溉的最肥沃的土地70%明神宗弟弟占田四萬頃提問:根據材料一二三你得到哪些信息?學生回答:①土地兼并是政治腐敗的必然結果,也是農業生產遭到破壞的重要原因。②土地高度集中在有權力的手中。富者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4、總結: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教師:明朝滅亡的表現有哪些呢?學生回答:①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②大臣結黨營私,爭權奪利③瘋狂的土地兼并,農民流離失所,階級矛盾激化。教師:這一切反映了什么問題?學生活動:朝政腐敗;明朝已經走向了下坡路;階級矛盾日益激化,明王朝走向衰落。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過渡:在瘋狂的土地兼并之下,民田肆意被侵占,手無縛雞之力的農民無立錐之地,只能背井離鄉,向四方逃亡,尋找新的棲息之所。我們有史為證:出示《流民圖》提問:觀察流民圖,用幾個關鍵的詞語概括一下當時流民的生活狀況。學生活動: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生活窘迫、艱難維生、人間地獄。通過觀察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意識1、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瘋狂的土地兼并和苛重賦稅,導致階級矛盾激化教師補充:除了這些明統治者還無休止的對人民橫征暴斂,僅“遼餉”“剿餉”“練餉”等就超過田賦幾倍。民眾不堪負重,怨聲載道,階級矛盾異常尖銳。3、李自成起義得到老百姓擁護的原因:教師總結:在沉重的賦稅和嚴重的災荒面前,弱者填埋溝壑,強者鋌而走險。災難深重的廣大農民再也沒有辦法忍受下去,紛紛發動起義,反抗朝廷的統治。在起義的幾百股義軍中,李自成的隊伍發展迅速,成為起義的主力軍,人稱“李闖王”。得到廣大人民的熱烈擁護。李自成是起義軍的關鍵性人物,他的起義具有必然性和特殊性。課下和學生的溝通和調查發現,學生很想知道李自成起義的具體原因和過程,這是學情的需要。教材中對于李自成起義的直接原因沒有做過多闡述,需要老師進行大量課外知識的補充,這是知識的需要。鑒于這兩方面的原因,補充了相關的知識。過渡:實際上在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有很多種,現在大家根據已學知識完成下面關于農民起義的簡表:比較一下,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賦和其他起義相比較,有哪些進步之處?想一想,廣大民眾為什么歡迎和擁護李自成的起義軍?起義名稱時間領導者影響口號秦末農民起義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政治平等)黃巾起義184年張角沉重打擊了東漢統治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隋末農民起義611—624年李密、翟讓推翻了隋煬帝的暴虐統治誅滅暴隋唐末農民起義875年—884年黃巢給唐朝統治致命的打擊天補均平明末農民起義1351年朱元璋消滅了割據勢力,統一長江中下游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李自成起義1629——1645年李自成推翻明朝統治均田免賦學生:進步之處:對土地的要求做為一個口號明確提出,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是第一次,標志著農民斗爭進入一個新階段。擁護的原因:①明朝階級矛盾尖銳,社會動蕩,李自成提出的口號“均田免賦”,符合當時老百姓的實際需要。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因此,在階級矛盾尖銳的明朝,這無疑是黑暗中的一道亮光,給人民希望,得到百姓的擁護。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整理和分析表格,化解均田免賦這個難點。使學生知道這個口號是針對土地高度集中、賦稅十分沉重的現狀提出的。反映了農民獲得土地的要求,對于發動饑民、擴大隊伍起了和很大的作用。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他是第一次把對土地的要求作為一個口號明確提出來。4、闖王進京,崇禎自殺過渡:隨著李自成隊伍的不斷壯大,一路揮師北上,直抵北京。1644年4月,百萬大軍對北京發起猛烈進攻,不到兩天攻入城內,35歲的明末崇禎帝自縊于景山的一棵槐樹之上。崇禎帝的自殺殉國,為明朝滅亡畫上了一個句號。三、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㈠滿洲的興起過渡:實際上在李自成進京后,面臨強大的威脅,就是東北帝國。當時各個部落之間為了生存進行著激烈的吞并和掠奪戰爭。這時誕生了,一個雄才大略和超凡勇氣的歷史人物,他就是努爾哈赤。1、提問:我們看看這個偉大的歷史人物是怎么成功的?學生回答:他以十三副甲胄起兵先后統一了女真各部,打響了建立后金的第一仗。㈡清兵入關1、提問:在他死后,誰給已經奄奄一息的明王朝致命一擊?誰又繼承了他的遺志并發揚光大?學生回答:他的兒子皇太極繼位,繼續進攻明朝。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次年,改國號為清。教師補充:皇太極進一步加強軍政力量,擁有了明朝投降的眾多大將,如洪承,孔有德等。過渡:實際上李自成失敗,清兵入關都離不開一個關鍵性人物,就是吳三桂。過渡:雖然有人說歷史不能假設,但是許多人也在假設。我們今天不妨假設一下吳三桂不降清會怎么樣?下面我們自由自合,展開辯論。4、討論:假設吳三桂不降清會怎么樣?學生總結:(從軍事角度)馬背上的民族,自幼練習騎射,軍隊戰斗力極強教師從李自成和努爾哈赤兩個人分析(制度和個人因素)播放1《李自成追贓餉銀的視頻》提問:李自成為何會失敗?學生:寒了天下人的歸附之心失去民心失去天下得出啟示:失民心者失天下播放2《你所不知道的努爾哈赤》提問:努爾哈赤個人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呢?原因在于:八旗制度的創建,出則為兵,入則為農;有謀略,緩兵之計,使得明朝放松警惕;善于學習先進的文化、生產技術;招賢納士,重用人才;努爾哈赤的一切的努力都為滿洲的興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得出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綜上所述:師生一起得出結論:假設吳三桂不降清,清朝仍然能統一中國,這是歷史的趨勢。課堂小結:明朝末年統治走向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