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空間引領圖書館未來_第1頁
信息共享空間引領圖書館未來_第2頁
信息共享空間引領圖書館未來_第3頁
信息共享空間引領圖書館未來_第4頁
信息共享空間引領圖書館未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信息共享空間引領圖書館未來信息共享空間引領圖書館未來以用戶為中心構建信息共享空間,建設智慧型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InformationCommons——簡稱IC

從內涵來看,IC是一種新的信息服務模式,也是為適應人們新的學習和研究方式而建立起來的新型的基礎設施。它將傳統的印刷型資源和數字資源與計算機技術以及各種信息服務整合在一個相對無縫的信息環境中,竭力為人們的信息需求和知識學習提供一站式服務。從結構和功能角度來看,IC是一個由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共同構成,擁有各類技術、設備,聚集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提供各類信息服務的新型的學習交流空間和學術資源空間。從服務與特征來看,IC是一個提供“7*24”,即全天候提供信息知識服務的,不受時空限制的,具備便利、專業等特征,并注重技術、注重協作、注重能力的新型的綜合性的信息服務平臺。

為讀者提供學術交流信息互助的一個空間,通常在空間中配置有一些計算機、網絡、有線電視、投影儀等基礎設施。工作人員能根據不同的活動主題,為用戶提供研究、教育和學習等活動所需的不同載體信息資源的一站式服務。信息共享空間是當今圖書館服務的新模式。上海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我們能在上海圖書館ic得到什么?

一個寬敞明亮可隨意交談的隔斷空間

由參考館員陪同的全程參考咨詢服務

定題查找文獻

館藏電子資源全開放

無限網絡端口?內網臺式計算機?投影和幕布電視機?電視卡?插座

免費發布學術信息的渠道

共享他人的課件或學術資料

Web2.0技術免費指導和培訓

館藏數據庫使用一對一培訓

上海交通大學:首倡“圖書館IC2理念”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在國內首倡“圖書館IC2理念”,力主建立“觸手可及”的智慧圖書館。“所謂IC2理念,就是將InformationCommons(信息共享空間)和InnovationCommunity(創新社區)有機融為一體。”

在這種理念指導下,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推行了“泛在智慧課堂”。具體做法是:圖書館率先針對一、二年級本科生推出了“電子教參”系統,在每學期開學前,針對教務處安排的各類課程,圖書館負責準備電子化教學參考書,將教學大綱、教案、教參書,乃至作業、報告、筆記、學習心得等整合在一個平臺上,學生利用PAD、手機、筆記本電腦等任何移動終端,除了能夠隨時、隨地、隨意地安排和參與課程學習,還可以方便地與教師和同學進行交流。

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電子書包”,而是一種“教學環境”,以泛在和智能的形式打造“泛在智慧課堂”。

南京大學:建成一體化讀者服務平臺

2012年,南京大學圖書館借鑒互聯網服務的經驗,上線了Book+、Find+、Mobi+、Pad+、Subject+等五大創新服務。

“這里的‘+’,是對圖書館原有服務的升級。”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邵波說。以Book+為例。它是一種基于互聯網技術的Web服務。讀者使用該功能后,除了可以使用圖書館的校內賬號OPAC登陸外,還可以用QQ號、微博帳號、人人網息。建立基于學科的互動問答平臺,方便學科館員幫助解決用戶在學科教研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需要學科館員利用自身知識幫助解決的各類問題,通過subject+學科知識平臺建立強大的學科知識庫。

南京大學subject+全球能源科學信息平臺:南京大學能源科學研究院利用Subject+平臺開發了國內領先的全球能源科學信息平臺,該平臺匯集了全球能源科學資訊和文獻的知識中心,為能源領域從業人員提供一站式的知識庫和個性化的精準資訊服務。

“在未來我們還將上線更多的創新服務,力爭建成一體化讀者服務平臺,將智慧圖書館打造成一體化智慧服務系統。”邵波說。

浙江大學:主推八大信息共享空間

2012年,浙江大學圖書館結合學科發展和學生需求,規劃和實踐了知識、學習、研究、系統、多媒體、發明、文化和社會等八個信息共享空間。它們地處學校圖書館內,是相對獨立的8個區域,都配置了計算機、網絡、投影儀等設施及常用的專業軟件。

浙江大學圖書館副館長黃晨說,這些信息共享空間,打通了信息載體、內容分類、物理空間的界限,將為師生提供資源一站式服務,滿足他們對學術資源、研究氛圍、文化追求等方面的需求。師生可以通過網上申請,提前進行預約。比如在文化信息共享空間,圖書館將“國立浙江大學”的匾額復原后掛在門口,并搬來了部分浙大西遷和老浙大70年代時期用來裝書的木箱子,放在里面,整體營造出一股濃厚的復古氛圍。

“這些共享空間推出后,受到了師生的熱烈歡迎。據2012年10月至12月的數據顯示,文化空間的預約次數由4次上升為16次,增長了四倍。”清華大學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位于逸夫館404、406房間,由實物音像資料、IC咨詢臺、電子閱覽區、音像視聽區、大屏幕放映區和研討小間等部分構成。信息共享空間是一種經過特別設計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和協同學習環境。作為一種全新服務模式,信息共享空間綜合使用方便的互聯網、功能完善的計算機軟硬件設施和內容豐富的信息資源(印刷型工具書、電子資源和多媒體資源等),在技能熟練的圖書館參考咨詢館員、計算機專家共同支持下,為讀者(包括個人、小組或學術團隊)的學習、討論和研究等活動提供一站式服務,提高讀者的信息素養和藝術修養,促進讀者學習、交流、協作和研究。本館信息共享空間建成于2008年4月,其前身是多功能電子閱覽室。信息共享空間各功能區介紹:實物音像資料——本館所有實物音像資料(VCD/DVD/CD光盤、錄音帶、錄像帶、書/刊附盤、音視頻點播節目等)都收藏在此,限在本空間電子閱覽區閱覽。其中絕大多數音像資料已通過多媒體資源管理與服務平臺提供服務。IC咨詢臺——由參考咨詢館員解答讀者遇到的問題。部分常用的印刷型工具書也放在咨詢臺供讀者使用。電子閱覽區——電子閱覽區目前配置了38臺電腦、打印機及自助掃描設備,安裝各種常用軟件,讀者可在此自行檢索、瀏覽、下載本館電子資源和網絡資源,可聯機打印,亦可瀏覽本館多媒體光盤或書刊附盤,或在線訪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