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網絡操作系統項目化教程 課件 項目1、2 安裝Linux操作系統、管理用戶與用戶組_第1頁
Linux網絡操作系統項目化教程 課件 項目1、2 安裝Linux操作系統、管理用戶與用戶組_第2頁
Linux網絡操作系統項目化教程 課件 項目1、2 安裝Linux操作系統、管理用戶與用戶組_第3頁
Linux網絡操作系統項目化教程 課件 項目1、2 安裝Linux操作系統、管理用戶與用戶組_第4頁
Linux網絡操作系統項目化教程 課件 項目1、2 安裝Linux操作系統、管理用戶與用戶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項目1安裝Linux操作系統《Linux網絡操作系統項目化教程》學習目標/Target了解Linux操作系統,能夠概括Linux的發展歷史、特點及應用領域了解GNU計劃與GPL協議,能夠說出GNU計劃和GPL協議的目的了解Linux操作系統發行版本,能夠說出常見的Linux發行版本及特點了解Linux系統圖形界面,能夠說出常用的圖形界面及特點了解Shell,能夠說出Shell的作用及常用的Shell學習目標/Target掌握Linux系統的安裝,能夠完成VMware與CentOSStream9的下載安裝掌握虛擬機中Linux系統的管理,能夠完成系統關機、掛起、重啟、拍攝快照、克隆等操作熟悉Shell終端命令操作,能夠在Shell終端成功執行命令熟悉Xshell,能夠下載安裝并使用Xshell軟件訪問Linux系統

邦小苑是一名大學應屆畢業生,今年她以校園招聘的方式入職傳智教育,并被安排到技術支持部門。入職第一天,邦小苑接到的第一個工作任務就是搭建Linux操作系統。

邦小苑明白,上級領導讓她在自己的計算機上搭建Linux操作系統,并不是僅僅安裝一個操作系統,而是要熟悉Linux操作系統的使用,以便后續順利開展工作。邦小苑知道Linux操作系統一般是作為服務器使用,在工作中,都是通過遠程終端登錄服務器。為了提高服務器工作效率,一般會將操作系統自帶的yum源更換為國內源。項目導入邦小苑結合部門特點,將今天的工作劃分成了以下4個任務。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任務1-2:管理Linux操作系統。任務1-3:打開Shell終端并更換yum源。

任務1-4:遠程登錄Linux操作系統。項目導入目錄/Contents010203Linux操作系統的起源與發展Linux操作系統的發行版本Linux操作系統的特點目錄/Contents040506Linux操作系統的應用領域圖形用戶界面Shell目錄/Contents070809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任務1-2管理Linux操作系統任務1-3打開Shell終端并更換yum源10任務1-4遠程登錄Linux操作系統Linux操作系統起源與發展1.11.1Linux操作系統的起源與發展

先定一個小目標!了解Linux操作系統的起源,能夠說出Linux操作系統的發展過程Linux操作系統起源于UNIX操作系統。1.1Linux操作系統的起源與發展UNIX誕生于一個開放、相互學習研究的時代,免費開源。20世紀80年代,AT&T將UNIX系統商業化,不再開放源碼。荷蘭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學的安德魯·坦納鮑姆教授開發了MINIX系統。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學生林納斯·托瓦茲,開發發了第一個Linux操作系統。Linux操作系統完全兼容UNIX操作系統,擁有后者的全部功能與特點。1994年,Linux

1.0發布,代碼量達到17萬行。1996年6月,Linux

2.0發布,代碼量達到了40萬行,支持多個處理器。截止本書完稿,Linux內核已經發布至6.2.11版本。1.1Linux操作系統的起源與發展1.1Linux操作系統的起源與發展GNU是理查德·斯托曼與1983年發起的一項計劃,其目的是創建一套完全自由的類UNIX操作系統,盡可能的使用已有的自由軟件組裝系統。為了避免自己開發的自由軟件被其他人做成專利,理查德·斯托曼于1989年起草了GNU

GPL協議(GNUGeneralPublicLicense,GNU通用公共協議證書,簡稱GPL協議),將GPL協議作為版權說明。GNU與GPL1.1Linux操作系統起源與發展雖然GPL協議用于宣告版權,但這個協議的核心概念卻是“反版權”,任何掛上GPL協議的自由軟件仍是自由的,使用者可以自由地學習軟件,對軟件再次進行開發,甚至可以通過再開發軟件牟利,但必須公開軟件的源碼,以供他人學習和使用。GNU與GPLLinux操作系統的發行版本1.21.2Linux操作系統的發行版本

先定一個小目標!了解Linux操作系統的發行版本,能夠說出Linux常用的發行版本1.2Linux操作系統的發行版本RHEL和SUSELinuxEnterpriseServer幾乎占據了商業Linux的全部份額,其中,RHEL占據的市場份額最多,是企業中最常用的商業版本Linux系統。RHEL是由RedHat(紅帽)公司研發的Linux系統,該版本致力于商業應用,主要特點是穩定。1.

商業版本1.2Linux操作系統的發行版本2.

社區版本FedoraCentOSDebianUbuntuGentooFedora以RedHatLinux為基礎,由FedoraProject社區開發、RedHat公司支持的一款新穎、功能豐富、自由且開源的操作系統。CentOS由RHEL源碼編譯而來,目前CentOS由CentOS項目組負責維護,可以免費下載使用,是國內用戶最多的Linux發行版本。Debian是由GPL等自由軟件許可協議授權的軟件組成的操作系統,由非盈利組織Debian社區維護。Debian分為unstable、stable和testing三個分支。Ubuntu是Debian系列unstable版本的加強版,用戶界面友好、包管理系統完善、軟件源支持強大,且兼容大多數硬件。首個穩定版本發布與2002年,吸收了之前所有發行版的優點,被稱為非常完美的發行版本之一,它使用Portage管理軟件包。Linux操作系統的特點1.31.3Linux操作系統的特點

先定一個小目標!了解Linux操作系統的特點,能夠說出Linux系統的特點1.3Linux操作系統的特點Linux之所以能被諸多企業廣泛接受與普遍應用,離不開下列特點:1完全免費2完全兼容POSIX

1.0標準34良好的界面支持多用戶、多任務5強大的網絡功能6安全穩定7支持多平臺Linux操作系統的應用領域1.41.4Linux操作系統的應用領域

先定一個小目標!了解Linux操作系統的應用領域,能夠說出Linux系統的應用領域1.4Linux操作系統應用領域服務器領域Linux系統具有穩定、軟件自由、體積小、價位低、可定制等優點,在服務器領域應用廣泛。嵌入式應用領域Linux系統具有成本低、可設定性強等特點,在嵌入式領域應用非常廣泛,如路由器、交換機、防火墻等設備,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以及自動販賣機等控制系統都有Linux身影。個人桌面領域近年Linux也提供了完善的桌面系統,降低了用戶難度,完全能夠滿足日常辦公需求。Linux應用領域1.5圖形用戶界面

先定一個小目標!了解Linux系統圖形界面,能夠說出常用的圖形界面及特點1.5圖形用戶界面Linux操作系統常用的圖形用戶界面有KDE和GNOME兩種,這兩種圖形用戶界面都基于X

Window視窗系統實現。X

服務器X客戶端X

協議X

Window的核心,主要用于處理輸入/輸出信息并維護相關資源,它可以接收鍵盤、鼠標的輸入信息,并在屏幕顯示。用于提供一個完整的圖形用戶界面,負責與用戶直接交互,并將用戶的操作傳輸給X服務器進行處理。X服務器與X客戶端進行通信的一種協議。X

Window的組成部分1.KDE圖形界面KDE桌面環境由系統面板、主菜單和桌面3部分組成,其操作習慣與Windows類似。2.GNOME圖形界面GNOME桌面環境也是由系統面板、主菜單和桌面3部分組成,它們的作用和操作與KDE桌面環境相似。1.5圖形用戶界面Shell1.61.6.1Shell簡介

先定一個小目標!了解Shell,能夠說出Shell的作用及常用的Shell1.6.1Shell簡介Linux操作系統的字符界面就是通常所說的Shell終端。Shell是一種具備特殊功能的程序,處于用戶與內核之間,提供用戶與內核交互的接口。Shell與內核及用戶之間的關系Shell還是一個命令解釋器。1.6.1Shell簡介當用戶輸入一個命令后,Shell首先判斷該命令是否為內置命令,若是,則通過Shell內部的解釋器將該命令解釋為系統功能調用,并轉交給內核執行。若該命令為外部命令或實用程序,則Shell會嘗試在硬盤中查找該命令,若找到,將其調入內存,解釋為系統功能并轉交給內核執行;若沒找到,則輸出提示信息。Shell對命令的解釋過程Shell是使用Linux操作系統的主要環境,其種類很多,常見的Shell如下表。名稱說明bshbsh(全稱BashShell)是BourneShell的一個免費版本,是最早的UnixShell,包括許多附加的特點,是一個交換式的命令解釋器和命令編程語言。cshcsh(全稱CShell)中使用“類C”語法,借鑒了BourneShell的許多特點,新增了命令歷史、別名、文件名替換等功能。kshksh(全稱KornShell)的語法與bsh相同,同時具備了csh的交互特性,因此廣受用戶青睞。bashbash(全稱BourneAgainShell)是GNU計劃的一部分,用于GNU/Linux系統,大多數Linux都以bash作為缺省的Shell。1.6.1Shell簡介1.6.2Shell命令操作

先定一個小目標!熟悉Shell終端命令操作,能夠在Shell終端成功執行命令1.6.2Shell命令操作在Linux操作系統中,用戶通過Shell輸入命令實現功能。command表示命令的名稱。options表示選項,定義了命令的執行特性。arguments表示參數,指定了命令作用的對象。command[options][arguments]命令格式1.6.2Shell命令操作刪除目錄dir[itheima@localhost

~]

$

rm

–r

dirrm:命令名稱,功能是刪除文件。-r:選項,表示刪除目錄中的文件和子目錄。dir:命令作用對象,該對象是一個目錄。[itheima@localhost

~]

$表示命令提示符。示例Linux命令的選項有兩種,分別為長選項和短選項。短選項:使用-標識,可以組合使用。長選項:使用--標識,不可以組合使用。1.6.2Shell命令操作安裝Linux操作系統任務1-1

先定一個小目標!掌握VMware虛擬機和Linux操作系統的安裝,能夠獨立安裝VMware15和CentOSStream9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在Linux各個社區版本中,Ubuntu和CentOS是相對更為出色的兩個版本,其中,CentOS在國內用戶更多,且與企業中常用的Linux版本RHEL的使用習慣更為相似,因此,邦小苑決定安裝CentOS操作系統。由于CentOS

Linux各版本已逐漸停止更新維護,所以邦小苑選擇了CentOS

Stream。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為了不影響物理機的正常使用,可以在虛擬機中安裝Linux操作系統。Windows平臺比較常用的虛擬機軟件為VMware。VMware15主界面1.安裝Vmware虛擬機軟件2.下載CentOSStream9操作系統鏡像文件STEP01登錄CentOS官網下載CentOS鏡像包,CentOS官網主頁如右圖。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2.下載CentOSStream9操作系統鏡像文件單擊頂部菜單欄中的“Home”選項,進入CentOS分支選擇界面。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022.下載CentOSStream9操作系統鏡像文件單擊“CentOSStream”選項卡,彈出CentOSStream版本選擇界面。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03STEP04選擇CentOSStream9版本及下方的“x86_64”選項,即可下載CentOSStream9鏡像文件。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01在VMware虛擬機主界面中單擊“創建新的虛擬機”選項,彈出新建虛擬機向導對話框。新建虛擬機向導對話框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02選中“自定義(高級)”選項,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選擇虛擬機硬件兼容性界面。選擇虛擬機硬件兼容性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03在“硬件兼容性”下拉列表框中選擇”Workstation

15.x”,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安裝客戶機操作系統界面。安裝客戶機操作系統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04選中“稍后安裝操作系統”單選按鈕,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選擇客戶機操作系統界面。選擇客戶機操作系統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05由于VMware并沒有支持CentOSStream系統,選擇“Linux”單選按鈕,再選擇“CentOS764位”版本,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命名虛擬機界面。命名虛擬機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06將虛擬機名稱命名為CentOSStream9,再單擊“瀏覽”按鈕重新選擇了虛擬機安裝位置。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處理器配置界面。處理器配置界面讀者可以根據個人PC端的硬件和使用需求,設置處理器個數和每個處理器的內核數量。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07根據PC端的硬件和使用需求,此處設置處理器為1,每個處理器的內核數量為2。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虛擬機的內存界面。虛擬機的內存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08根據物理機情況,此處為虛擬機分配了2GB(2048MB)內存。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網絡類型界面。網絡類型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09選擇默認網絡類型,即使用網絡地址轉換,再單元“下一步”按鈕,進入選擇I/O控制器類型界面。選擇I/O控制器類型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10選擇默認I/O控制器類型,即LSI

Logic,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選擇磁盤類型界面。選擇磁盤類型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11選擇默認磁盤類型,即SCSI,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選擇磁盤界面。選擇磁盤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12選擇默認磁盤,即創建新虛擬磁盤,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指定磁盤容量界面。指定磁盤容量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13保持此默認設置,即最大磁盤大小為20GB,將虛擬磁盤拆分成多個文件。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指定磁盤文件界面。指定磁盤文件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14保持此默認設置,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已準備好創建虛擬機界面。已準備好創建虛擬機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15查看之前各界面對虛擬機的配置,若仍需要更改硬件設置,可單擊“自定義硬件”按鈕再次設置硬件信息。如果配置無誤,單擊“完成”按鈕即可完成虛擬機的創建。虛擬機主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16單擊“編輯虛擬機設置”鏈接,彈出虛擬機設置對話框。虛擬機設置對話框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17選擇“硬件”選項卡下的“CD/DVDIDE自動檢測”選項,在右側欄中勾選“使用ISO映像文件”單選按鈕,并單擊“瀏覽”按鈕,選擇下載好的CentOSStream9鏡像文件。單擊“確定”按鈕,虛擬機會自動檢測選擇的鏡像文件是否可用,檢測完畢后,虛擬機會跳轉回虛擬機主界面。單擊“開啟此虛擬機”鏈接啟動虛擬機,進入開機界面。開機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18選擇窗口進入虛擬機界面,通過↑、↓鍵選擇“Install

CentOS

Stream9”項,按Enter鍵開始安裝CentOS

Stream

9。安裝完成之后進入歡迎界面。歡迎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19選擇“中文”→“簡體中文(中國)”選項,單擊“繼續”按鈕進入安裝信息摘要界面。安裝信息摘要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20下面配置操作系統的基本信息,單擊選擇“時間和日期”選項,進入時間和日期界面。時間和日期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21選擇工作地所在城市,如上海,將時間設置為國內時間。單擊左上角的“完成”按鈕,系統會跳轉回安裝摘要信息界面。在安裝信息摘要界面中單擊“安裝目的地”選項,進入安裝目標位置界面。安裝目標位置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22用戶可自定義系統磁盤分區,這里選擇默認配置,系統自動創建分區。單擊左上角的“完成”按鈕,系統會跳轉回安裝摘要信息界面。在安裝信息摘要界面再選擇“網絡和主機名”選項,進入網絡和主機名界面。網絡和主機名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23單擊滑動按鈕開啟網絡,系統會自動進行網絡連接。網絡開啟成功之后,會顯示本臺虛擬機的IP地址、默認路由地址、DNS服務地址信息。在界面最底部,設置主機名為localhost.localdomain,單擊“應用”按鈕使設置的主機名生效。設置完成后,單擊“完成”按鈕,返回安裝信息摘要界面,再選擇“軟件選擇”選項,進入軟件選擇界面。軟件選擇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24在左側“基本環境”項目欄中,選中Workstation單選按鈕,該項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友好的桌面系統環境。在右側“已選環境的附加軟件”中,可以根據需要選中其他復選項,這里選中GNOME

Applications選項單擊“完成”按鈕,返回安裝信息摘要解決,再選擇“root密碼”選項,進入ROOT密碼界面。ROOT密碼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25設置root賬戶密碼,并選中“允許root用戶使用密碼進行SSH登錄”復選框。單擊“完成”按鈕,返回安裝信息摘要界面,再單擊“開始安裝”按鈕,虛擬機就開始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安裝進度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26安裝過程需要一段時間,等待安裝完成。安裝完成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27單擊“重啟系統”按鈕,系統重啟之后進入配置界面。配置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28單擊“開始配置”按鈕,依次進行隱私及在線賬號配置。隱私及在線賬號配置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29進入賬號設置界面,設置賬號名稱itheima,單擊“前進”按鈕,進入密碼設置界面。賬號設置界面密碼設置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30為賬號itheima設置密碼,然后單擊“前進”按鈕,進入“配置完成”界面。配置完成界面3.安裝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任務1-1安裝Linux操作系統STEP31單擊“開始使用CentOS

Stream”按鈕,進入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CentOS

Stream9操作系統默認桌面管理Linux操作系統任務1-2

先定一個小目標!掌握虛擬機中Linux系統的管理,能夠獨立完成Linux操作系統的關機、掛起、重啟、拍攝快照等操作任務1-2管理Linux操作系統1.系統關機、掛起與重啟任務1-2管理Linux操作系統CentOSStream

9操作系統的關機、掛起與重啟操作非常簡單,在虛擬機主界面中,右鍵單擊虛擬機,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電源”命令。選擇“電源”下的子命令可以實現關閉客戶機、掛起客戶機、重新啟動客戶機等操作。2.拍攝快照任務1-2管理Linux操作系統在使用Linux操作系統時,系統經常會出現意外情況,例如不小心卸載了某一個應用或某一個服務配置錯誤,而我們又無法快速定位并解決問題,這很可能會影響后續工作的進行。為此,Linux操作系統提供了快照功能。什么是快照?快照可以對某一點的系統進行備份存檔,如果在后續操作中出現意外情況,通過快照可以快速恢復到之前狀態。為什么使用快照?2.拍攝快照任務1-2管理Linux操作系統CentOS

Stream

9操作系統快照管理方式3.克隆任務1-2管理Linux操作系統為什么要克隆?有時在學習、工作的過程中,可能需要兩臺環境相同的Linux操作系統機器,但是重新安裝操作系統比較繁瑣費時;或者在另一臺Linux操作系統機器上重新搭建環境,也會費時費力。為了解決這些問題,Linux操作系統提供了克隆技術。克隆技術可以完全復制當前操作系統到另一個路徑。相比于重新安裝操作系統,克隆省去了安裝步驟,節省很多時間。STEP01克隆操作系統之前,先關閉虛擬機。關閉虛擬機之后,右擊虛擬機,在彈出的選項卡中選擇“管理”→“克隆”命令。任務1-2管理Linux操作系統3.克隆克隆命令STEP02彈出“克隆虛擬向導”對話框。任務1-2管理Linux操作系統3.克隆STEP03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克隆源界面。任務1-2管理Linux操作系統3.克隆STEP04保持默認配置,即從虛擬機當前狀態進行克隆,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克隆類型界面。任務1-2管理Linux操作系統3.克隆對原虛擬機的引用,占用磁盤空間比較少,但它必須訪問原始虛擬機才能運行。克隆當前虛擬機的完整副本,完全獨立于原始虛擬機,但占用磁盤空間較多。STEP05選中“創建完整克隆”單選按鈕,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新虛擬機名稱”界面。任務1-2管理Linux操作系統3.克隆STEP06設置虛擬機名稱,并且選擇克隆操作系統的存儲路徑,然后單擊“完成”按鈕開始克隆。任務1-2管理Linux操作系統3.克隆STEP07克隆過程很快,克隆完成后,單擊“關閉”按鈕即可關閉界面,至此,虛擬機克隆完成。任務1-2管理Linux操作系統3.克隆打開Shell終端并更換yum源任務1-3

先定一個小目標!熟悉Shell終端命令操作,能夠在Shell終端成功執行命令任務1-3打開Shell終端并更換yum源任務1-3打開Shell終端并更換yum源更改Shell終端背景色單擊更改類型打開Shell終端,切換到root用戶,并進入/etc/yum.respos.d目錄,查看CentOS

Stream

9的yum源,命令如下:[itheima@itcast~]$su-密碼:[root@itcast~]#cd/etc/yum.repos.d[root@itcastyum.repos.d]#lscentos-addons.repocentos.repo任務1-3打開Shell終端并更換yum源更換yum源下載一份清華大學yum源,替換掉centos.repo文件中的內容。替換完成后,使用yum

update測試無誤,至此,yum源更換成功。遠程登錄Linux操作系統任務1-4

先定一個小目標!熟悉Xshell,能夠下載安裝并使用Xshell軟件訪問Linux系統任務1-4遠程登錄Linux操作系統STEP01Xshell安裝完成之后,打開Xshell,會自動彈出一個會話對話框。任務1-4遠程登錄Linux操作系統STEP02單擊“新建”按鈕,彈出新建會話屬性對話框。任務1-4遠程登錄Linux操作系統STEP03在“常規”項目框中輸入名稱和主機,其中,名稱可以隨意填寫,主機填寫服務器的IP地址,協議選擇默認的SSH即可,端口號保持默認值22。填寫完成之后,在左側欄單擊“用戶身份驗證”選項,進入用戶身份驗證界面。任務1-4遠程登錄Linux操作系統STEP04填寫要連接的CentOSStream9操作系統的用戶名和密碼,然后在左側欄中單擊“終端”選項,進入終端界面。任務1-4遠程登錄Linux操作系統STEP05將終端類型改為linux。修改完成之后,單擊“確定”按鈕,Xshell會跳轉回會話對話框,該對話框會顯示建立的會話。任務1-4遠程登錄Linux操作系統STEP06如果不顯示新建立的會話,可以單擊“刷新”按鈕,顯示出新建立的會話之后,選中會話,單擊“連接”按鈕,彈出SSH安全警告對話框。任務1-4遠程登錄Linux操作系統STEP07單擊“接受并保存”按鈕繼續連接,直到出現連接成功界面。任務1-4遠程登錄Linux操作系統項目小結在本項目中,通過安裝和管理CentOSStream9操作系統等任務,帶領讀者系統學習了Linux相關知識。首先學習了Linux操作系統的起源與發展、Linux操作系統發行版本;然后學習了Linux操作系統特點與應用領域;最后學習了Linux操作系統的圖形用戶界面與Shell。通過本項目的學習,讀者可以對Linux操作系統有個大致的了解,為后面深入學習Linux操作系統開啟了大門。項目2管理用戶與用戶組《Linux網絡操作系統項目化教程》學習目標/Target了解用戶與用戶組,能夠說出用戶與用戶組的概念了解用戶和用戶組配置文件,能夠說出常見的用戶與用戶組配置文件及作用學習目標/Target掌握用戶切換命令,能夠熟練使用su命令與sudo命令實現用戶切換熟悉用戶組管理命令,能夠使用命令添加用戶組掌握用戶管理命令,能夠熟練使用命令添加用戶邦小苑所在的工作小組還有大李、Lily和安安3個員工。最近公司部門組織架構有所調整,因此需要在后臺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一些修改。上級領導安排大李、Lily和安安同時登錄服務器完成幾個調整部門的數據修改維護工作,并安排邦小苑為他們3人各分配一個用戶賬號,有效期為一周,且將3人添加到一個用戶組。由于更改數據時需要比較大的權限,上級領導要求提升大李、Lily和安安3個用戶賬號擁有sudo權限,可以執行除rm命令之外的任何命令。項目導入由于上級領導安排的任務,邦小苑大致清楚需要先添加用戶,再將用戶添加到指定用戶組,再給用戶組設置權限。結合自己所學知識,邦小苑將今天的任務劃分為了3個子任務。任務2-1添加用戶。任務2-2添加用戶組。任務2-3為用戶組設置權限。項目導入目錄/Contents010203用戶和用戶組概述用戶和用戶組配置文件用戶管理命令04用戶切換命令05用戶組管理命令目錄/Contents0607任務2-1添加用戶任務2-2添加用戶組08任務2-3為用戶組設置權限用戶和用戶組概述2.12.1用戶和用戶組概述

先定一個小目標!理解用戶與用戶組,能夠解釋用戶與用戶組的概念2.1用戶和用戶組概述用戶就是使用系統的人。Linux操作系統中每一個用戶都有一個用戶名(賬號),系統為每一個用戶分配一個唯一的用戶標識,稱為UID。UID是系統辨識用戶的唯一標識。1.用戶2.1用戶和用戶組概述213root用戶也被稱為超級用戶或系統管理員用戶,其UID為0。root用戶在Linux操作系統中擁有最高權限。root用戶權限過高,為了保證系統安全,一般不通過root用戶登錄Linux操作系統,而且要避免普通用戶得到root權限。root用戶系統用戶是Linux操作系統為滿足自身系統管理需要而內建的一類用戶,通常在安裝操作系統或相應軟件時自動創建并保持默認狀態。系統用戶權限低于root用戶,其UID通常為1~499。系統用戶是由操作系統自動管理的,不能用于登錄系統,所以系統用戶也稱為虛擬用戶。系統用戶普通用戶是由root用戶創建的用戶,可以登錄操作系統并使用系統資源,但它只能操作自己所擁有權限的文件和目錄。可以通過root用戶設置普通用戶的權限,但為保證系統安全,一般不會給普通用戶設置太高權限。普通用戶的UID通常為500~6000。普通用戶1.用戶2.1用戶和用戶組概述用戶組是具有相同特性的用戶集合。當系統管理員統一為某個用戶組賦予某種權限時,用戶組中的所有用戶都會同時擁有該權限。Linux操作系統也會為不同的用戶組分配一個唯一標識,稱為GID(groupindentification)。一個用戶可以同時是多個用戶組的成員,當一個用戶屬于多個用戶組時,這些用戶組分為基本組與附加組,基本組只有一個,附加組可以有多個。2.用戶組用戶和用戶組配置文件2.22.2.1用戶賬號文件/etc/passwd

先定一個小目標!了解用戶賬號文件/etc/passwd,能夠說出/etc/passwd文件的作用2.2.1用戶賬號文件/etc/passwd在Linux操作系統中,用戶賬號的相關信息(密碼除外)都保存在/etc/passwd文件中。所有用戶都可以查看/etc/passwd文件中的內容。2.2.1用戶賬號文件/etc/passwdbin:x:1:1:bin:/bin:/sbin/nologindaemon:x:2:2:daemon:/sbin:/sbin/nologinadm:x:3:4:adm:/var/adm:/sbin/nologin……Daemon:/var/lib/rngd:/sbin/nologintcpdump:x:72:72::/:/sbin/nologinroot用戶普通用戶系統用戶root:x:0:0:root:/root:/bin/bashitheima:x:1000:1000:itheima:/home/itheima:/bin/bash案例2-1查看/etc/passwd文件內容2.2.1用戶賬號文件/etc/passwd用戶名:登錄系統時的賬號,由字母、數字和其他符號組成的標識符,在系統中唯一。密碼:/etc/passwd文件不保存明文密碼,只使用符號x顯示。UID:UID是用戶id編號。root用戶的UID為0。GID:GID是用戶所組的id編號。root用戶的GID為0。用戶描述信息:用戶全名。用戶主目錄:用戶登錄系統后所進入的目錄。登錄Shell:用戶所使用的Shell,默認為/bin/bash。每個用戶信息用“:”分隔為7個字段,格式如下所示:用戶名:密碼:UID:GID:用戶描述信息:用戶主目錄:登錄Shell格式2.2.2用戶影子文件/etc/shadow

先定一個小目標!了解用戶影子文件/etc/shadow,能夠說出/etc/shadow文件的作用/etc/shadow文件是根據/etc/passwd文件產生的,稱為用戶影子文件。/etc/shadow用于存儲加密后的用戶密碼,只有root用戶可以讀取。2.2.2用戶影子文件/etc/shadow2.2.2用戶影子文件/etc/shadowroot:$6$oJT9MF2trFI.Xf6v$JEfqL2N4XECcNAPi5t2IKGP2OK97HpLTAVDH9vParEuxs.aBpdksdPymYyResktV1qs49oC.UxF24hJ3ZvZtk/::0:99999:7:::bin:*:18358:0:99999:7:::……tcpdump:!!:18464::::::itheima:$6$sUb5mc0ARCzyPigN$VfzFnpdYK8I3AtaxaEtwrHOf9VWVrcqqTC0t41.D0DpERRH/05tUZuV5o616VSB5xNmmVp9OAg6j.FN59hjEk0::0:99999:7:::root用戶密碼itheima用戶密碼案例2-2查看/etc/shadow文件內容2.2.2用戶影子文件/etc/shadow用戶名:登錄操作系統時的賬號密碼:存儲加密后的密碼最后修改時間:最后一次修改密碼的時間。從1970年1月1日起,到用戶最近一次修改密碼所間隔的天數。最小時間間隔:密碼最短存活期。從1970年1月1日起,到用戶可以修改密碼的天數。/etc/shadow文件中的每一行代表一個用戶信息,每一行信息使用“:”分隔成9個字段。用戶名:密碼:最后修改時間:最小時間間隔:最大時間間隔:警告時間:不活動時間:失效時間:標志格式最大時間間隔:密碼最長存活期。從1970年1月1日起,到用戶必須修改密碼的天數。警告時間:密碼失效前多少天,向用戶發出警告信息。不活動時間:密碼失效后多少天,禁止用戶登錄。失效時間:禁止用戶登錄的時間。從1970年1月1日起,到禁止用戶登錄之間的天數。標志:保留域,用于功能擴展。2.2.3用戶默認配置文件/etc/login.defs

先定一個小目標!了解用戶默認配置文件/etc/login.defs,能夠說出/etc/login.defs文件的作用/etc/login.defs文件是用戶默認配置文件,該文件中定義了一些與/etc/passwd文件和/etc/shadow文件配套的限定設置,如賬戶可以分配的最大/最小UID、用戶密碼有效期等。如果/etc/login.defs中的配置選項與/etc/passwd文件和/etc/shadow文件中的配置選項相同,則以/etc/passwd文件和/etc/shadow文件中的配置為準。2.2.3用戶默認配置文件/etc/login.defs/etc/login.defs文件常用配置及注釋如下:2.2.3用戶默認配置文件/etc/login.defs…PASS_MAX_DAYS 99999

#密碼最長有效天數PASS_MIN_DAYS 0

#密碼最短有效天數PASS_MIN_LEN 5 #密碼最小長度PASS_WARN_AGE 7 #密碼過期前提前多少天警告…UID_MIN1000

#創建賬戶時,分配的最小UID值UID_MAX 60000 #創建賬戶時,分配的最大UID值…CREATE_HOME yes #創建用戶時,默認創建家目錄2.2.4用戶組賬號文件/etc/group

先定一個小目標!了解用戶組賬號文件/etc/group,能夠說出/etc/group文件的作用2.2.4用戶組賬號文件/etc/group/etc/group文件用于保存用戶組信息,所有用戶都可以查看/etc/group文件。案例2-3查看/etc/group文件內容[itheima@localhost~]$cat/etc/grouproot:x:0:bin:x:1:daemon:x:2:sys:x:3:…tcpdump:x:72:itheima:x:1000:用戶組名稱:用戶登錄時所在組的名稱。用戶組名稱可由字母、數字和其他符號組成。用戶組密碼:用戶組密碼默認不使用,一般為空,使用x符號占位。GID:用戶組唯一標識,用于區分不同的用戶組。用戶組成員列表:屬于該用戶組的用戶名列表,多個用戶名之間用“,”分隔。2.2.4用戶組賬號文件/etc/group/etc/group文件中的每一行代表一個用戶組信息,每一行信息使用“:”分隔成4個字段。用戶組名稱:用戶組密碼:GID:用戶組成員列表格式用戶管理命令2.32.3.1添加用戶useradd命令

先定一個小目標!掌握useradd命令的使用,熟練使用useradd命令添加用戶2.3.1添加用戶useradd命令添加用戶就是在系統中創建一個新的賬號,并為該賬號設置用戶名稱、用戶組、主目錄、登錄Shell等資源。添加用戶的命令為useradd。useradd選項用戶名格式useradd命令常用選項2.3.1添加用戶-useradd命令選項說明-d指定用戶登錄目錄-c指定賬號的備注文字-e指定賬號的有效期限-f緩沖天數,密碼過期時在指定天數后關閉該賬號-g指定用戶基本組-G指定用戶所屬的附加用戶組-m自動建立用戶的登錄目錄-r創建系統賬號-s指定用戶的登錄Shell-u指定用戶的用戶ID。若添加-o選項,則用戶ID可與其他用戶重復2.3.1添加用戶-useradd命令案例2-4添加用戶liming案例2-5添加用戶itcast,并指定用戶的主目錄為/usr/itcast[root@localhostitheima]#useraddliming[root@localhostitheima]#useradd-d/usr/itcast-mitcast2.3.1添加用戶-useradd命令案例2-6添加用戶wangxiao,并為用戶指定登錄Shell為/bin/bash,指定基本組為itheima案例2-7添加用戶Addy,并設置用戶ID為1024[root@localhostitheima]#useradd-s/bin/sh-githeimawangxiaoroot@localhostitheima]#useraddAddy-u10242.3.2設置用戶密碼passwd命令

先定一個小目標!掌握passwd命令的使用,熟練使用passwd命令修改用戶密碼2.3.2設置用戶密碼passwd命令Linux系統中使用passwd命令為用戶設置密碼。passwd選項用戶名格式2.3.2設置用戶密碼passwd命令選項說明-l鎖定密碼,鎖定后密碼失效,無法登錄(新用戶默認鎖定)-u解除密碼鎖定-d刪除密碼,僅系統管理員可使用-S列出密碼相關信息,僅系統管理員可使用-f強行執行passwd命令常用選項2.3.2設置用戶密碼-passwd命令案例2-8為新添加的itcast用戶設置密碼[root@localhostitheima]#passwditcast更改用戶itcast的密碼。新的密碼: #輸入密碼重新輸入新的密碼:

#再次輸入密碼passwd:所有的身份驗證令牌已經成功更新。2.3.3修改用戶命令usermod命令

先定一個小目標!掌握usermod命令的使用,熟練使用usermod命令修改用戶信息2.3.3修改用戶命令usermod命令修改用戶信息,即修改用戶賬號的屬性,如用戶ID、主目錄、用戶組、登錄Shell等。修改用戶信息的命令為usermod。usermod選項參數格式usermod命令常用選項2.3.3修改用戶命令usermod命令選項說明-c修改用戶賬號的備注信息-d修改用戶的登錄目錄-e修改賬號的有效期限-f修改緩沖天數,即修改密碼過期后禁用賬號的時間-g修改用戶基本組-G為用戶添加附屬組-l修改用戶賬號名稱-L鎖定用戶密碼,使密碼失效-s修改用戶登錄后使用的Shell-u修改用戶ID-U解除密碼鎖定1:302.3.3修改用戶命令-usermod命令案例2-9修改用戶Addy的UID為2000[root@localhostitheima]#usermod-u2000Add查看/etc/passwd文件,結果如下:[root@localhostitheima]#cat/etc/passwd…Addy:x:2000:1024::/home/Addy:/bin/bash2.3.4刪除用戶命令-userdel命令

先定一個小目標!掌握userdel命令的使用,熟練使用userdel命令刪除用戶userdel命令可以刪除指定用戶及用戶相關的文件和信息。2.3.4刪除用戶命令-userdel命令userdel選項

用戶名格式選項說明-f強制刪除用戶,即便該用戶為當前用戶-r刪除用戶的同時,刪除與用戶相關的所有文件userdel命令常用選項2.3.4刪除用戶命令-userdel命令案例2-10刪除用戶liming及相關用戶信息[root@localhostitheima]#userdel-rliming[root@localhostitheima]#userdel-rliminguserdel:用戶“liming”不存在2.3.5用戶臨時禁用與恢復

先定一個小目標!掌握用戶的臨時禁用與恢復,能夠熟練使用passwd命令實現用戶的臨時禁用與恢復有時候,需要臨時禁用一個用戶而不刪除它,例如,某個用戶可能由于出差、休假等原因,長時間不會登錄,那么為了保證用戶和系統安全,可以臨時禁用該用戶。禁用一個用戶可以通過passwd命令或usermod命令實現,這兩個命令都可以通過選項鎖定指定用戶的密碼,使密碼失效以禁用用戶賬號。2.3.5用戶臨時禁用與恢復2.3.5用戶臨時禁用與恢復案例2-11使用passwd命令禁用itcast用戶[root@localhostitheima]#passwd

–l

itcast 鎖定用戶itcast的密碼。passwd:操作成功[root@localhostitheima]#passwd-uitcast #解除密碼鎖定解鎖用戶itcast的密碼。passwd:操作成功使用passwd命令解除密碼鎖定2.3.5用戶臨時禁用與恢復案例2-12使用usermod命令禁用itcast用戶,然后再恢復itcast用戶root@localhostitheima]#usermod-Litcast #禁用itcast用戶[root@localhostitheima]#usermod-Uitcast

#解除密碼鎖定用戶切換命令2.42.4用戶切換命令

先定一個小目標!掌握su和sudo命令的使用,能夠熟練使用su和sudo命令切換用戶2.4用戶切換命令su命令可以在任意用戶之間進行切換。su選項用戶名格式1.

su命令2.4用戶切換命令選項說明-c執行完指定命令后,切換回原來的用戶-l切換用戶的同時,切換到對應用戶的工作目錄,環境變量也會隨之改變-m,-p切換用戶時,不改變環境變量-s指定要執行的Shellsu命令常用選項1由普通用戶切換到root用戶,直接使用su命令,不用輸入用戶名,需要輸入root用戶密碼。2由root用戶切換到普通用戶,在su命令后面輸入普通用戶的用戶名,不必輸入密碼,可直接完成切換。3普通用戶之間的切換,在su命令后面輸入要切換到的用戶名稱,需要輸入要切換到的用戶密碼。su命令切換用戶時,主要有以下3種情況。2.4用戶切換命令2.4用戶切換命令案例2-13從itheima用戶切換到root用戶,再從root用戶切換到Addy用戶,最后從Addy用戶切換到itheima用戶。[itheima@localhost~]$su #由itheima用戶切換到root用戶密碼: #輸入root用戶密碼[root@localhostitheima]#suAddy #由root用戶切換到itheima用戶[Addy@localhostitheima]$suitheima #由Addy用戶切換到itheima用戶密碼: #輸入itheima用戶密碼[itheima@localhost~]$ #切換回itheima用戶2.4用戶切換命令案例2-14從itheima用戶切換到root用戶,再從root用戶切換到Addy用戶,最后從Addy用戶切換到itheima用戶,在切換過程中,一并切換用戶環境。[itheima@localhost~]$su- #切換到root用戶環境密碼:[root@localhost~]#su–Addy #切換到Addy用戶環境[Addy@localhost~]$su–itheima #切換到itheima用戶環境密碼:[itheima@localhost~]$ #itheima用戶環境2.4用戶切換命令sudo命令可以看作是一個受限的su命令,只有特定用戶才可以使用sudo命令。所謂特定用戶是指被root用戶添加到/etc/sudoers文件中的用戶,這些用戶可以使用sudo命令切換到其他用戶,也可以通過root用戶提升這些用戶的權限。2.

sudo命令需要注意的是,/etc/sudoers文件有一定的語法規范,因此最好不要使用vi/vim編輯器直接對它進行編輯,否則可能會對sudo命令的使用造成影響,或者產生其他不良后果。2.4用戶切換命令Linux系統通常使用visudo命令編輯/etc/sudoers文件。使用visudo命令打開/etc/sudoers文件,可以防止其他用戶同時修改/etc/sudoers文件,并且在保存退出時,可以對/etc/sudoers文件進行語法檢查。visudo命令只有root用戶和/etc/sudoers文件中的用戶可以使用。2.4用戶切換命令使用root用戶打開/etc/sudoers文件,在第100行左右可以找到如下語句:rootALL=(ALL)ALL該語句遵循的格式如下所示:用戶名

主機名稱=(可切換的身份) 可執行的命令2.4用戶切換命令向/etc/sudoers文件中添加用戶的格式用戶名,該參數是要設置權限的用戶名,只有用戶名被寫入sudoers文件時,該用戶才能使用sudo命令。root用戶默認可以使用sudo命令。主機名稱,該參數決定此條語句中的用戶可以從哪些網絡主機連接當前Linux主機,root用戶默認可以來自任何一臺網絡主機。可切換的身份,該參數決定此條語句中的用戶可以在哪些用戶身份之間進行切換,執行哪些命令。root用戶默認可切換為任何用戶。可執行的命令,該參數指定此條語句中的用戶可以執行哪些命令。注意,命令的路徑應為絕對路徑。root用戶默認可以執行任何命令。返回2.4用戶切換命令2.4用戶切換命令案例2-15編輯/etc/sudoers文件,使itheima用戶能夠以root身份執行more命令①編輯/etc/sudoers文件,添加itheima用戶[itheima@localhost~]$sudo–l[sudo]itheima的密碼: #輸入itheima用戶密碼匹配%2$s上%1$s的默認條目:!visiblepw,always_set_home,match_group_by_GID,always_query_group_plugin,

……用戶itheima可以在localhost上運行以下命令:(root)/bin/more #itheima用戶可以以root身份執行的命令②使用sudo命令切換到itheima用戶,查看itheima用戶能夠以root身份使用的命令itheimaALL=(root)/bin/more2.4用戶切換命令案例2-16通過itheima用戶執行more命令查看/etc/shadow文件[itheima@localhost~]$sudomore/etc/shadow #查看/etc/shadow文件[sudo]itheima的密碼: #輸入itheima用戶密碼root:$6$oJT9MF2trFI.Xf6v$JEfqL2N4XECcNAPi5t2IKGP2OK97HpLTAVDH9vParEuxs.aBpdksdPymYyResktV1qs49oC.UxF24hJ3ZvZtk/::0:99999:7:::2.4用戶切換命令-su和sudo如果要提升多個用戶權限,Linux系統支持以用戶組為單位設置組內所有用戶的權限,使用visudo命令打開/etc/sudoers文件,在第108行左右,可以查看到如下語句:#%wheelALL=(ALL)ALL%表示一個用戶組,wheel表示用戶組名稱。該語句表示wheel用戶組內的所有用戶都能通過任意主機連接服務器、以任何身份執行任意的命令。因此,如果要提升某些用戶的權限,可以將這些用戶添加到wheel用戶組內。2.4用戶切換命令案例2-17編輯/etc/sudoers文件,使Addy用戶組內的所有用戶能夠以root身份使用more命令在root用戶下,使用visudo命令打開/etc/sudoers文件,添加下列語句。%AddyALL=(root)/bin/more添加完畢之后,保存并退出文件,此時,Addy用戶組內的所有用戶都能以root身份執行more命令了。當用戶使用sudo命令時,系統會首先在/etc/sudoers文件中查找該用戶是否有執行sudo的權限,若用戶有權限,則提示用戶輸入自己的密碼;否則給出錯誤提示。若密碼匹配成功,則執行sudo后待執行的命令。用戶在使用sudo命令時,若符合以下幾種情況,可以不用輸入密碼。

(1)當前用戶為root用戶。

(2)切換的用戶為當前用戶。

(3)當用戶被設置為無需提供密碼便可使用sudo。2.4用戶切換命令-su和sudo多學一招:sudo命令的執行流程用戶組管理命令2.52.5.1查看用戶所屬的組-groups命令

先定一個小目標!熟悉groups命令的使用,能夠使用groups命令查看用戶所屬的組2.5.1查看用戶所屬的組命令groupsgroups用戶名groups命令用于查看一個用戶所屬的組。格式案例2-18查看itheima用戶、itcast用戶和root用戶的所屬組[root@localhost~]#groupsitheimaitheima:itheima[root@localhost~]#groupsitcastitcast:itcast[root@localhost~]#groupsroot2.5.2創建用戶組groupadd命令

先定一個小目標!熟悉groupadd命令的使用,能夠使用groupadd命令創建用戶組2.5.2創建用戶組groupadd命令groupadd

選項參數groupadd命令用于添加用戶組。格式選項說明-g指定新建用戶組的GID-r創建系統用戶組,GID取值范圍1~499-o允許創建GID已存在的用戶組groupadd命令常用選項2.5.2創建用戶組-groupadd命令案例2-19創建一個用戶組group1,指定GID為2000[root@localhost~]#groupadd-g2000group1查看/etc/group文件,可以看到剛剛創建的group1用戶組信息。[root@localhost~]#cat/etc/grouproot:x:0:…Addy:x:1024:group1:x:2000: #創建的用戶組group12.5.3修改用戶組-groupmod命令

先定一個小目標!熟悉groupmod命令的使用,能夠使用groupmod命令修改用戶組groupmod

選項

用戶組2.5.3修改用戶組命令groupmodgroupmod命令用于修改用戶組屬性。格式選項說明-g為用戶組指定新的GID-n修改用戶組的組名-o允許創建GID已存在的用戶組groupmod命令常用選項2.5.3修改用戶組-groupmod命令案例2-20修改用戶組group1的GID為3000,并更改用戶組名為group2[root@localhost~]#groupmod-g3000-ngroup2group1修改完成后,在/etc/group文件中查看修改結果。[root@localhost~]#cat/etc/grouproot:x:0:…Addy:x:1024:group2:x:3000: #用戶組group1屬性被修改2.5.4刪除用戶組-groupdel命令

先定一個小目標!熟悉groupdel命令的使用,能夠使用groupdel命令刪除用戶組groupdel命令用于刪除某一個用戶組。2.5.4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