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推拿手法特色_第1頁
中醫推拿手法特色_第2頁
中醫推拿手法特色_第3頁
中醫推拿手法特色_第4頁
中醫推拿手法特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推拿手法特色摘要:**主任中醫師臨床擅長推拿治療筋傷疾病,其手法獨具特色。臨證推拿要求因人施法、因證施法、因部位施法,本文以“準為基礎”“柔為根本”“巧為關鍵”“松為要旨”“美為紐帶”五個方面加以總結,以此論述*師治療筋傷疾病推拿手法特色,愿與各位同仁共勉。關鍵詞:名醫經驗;推拿手法;治療經驗**主任中醫師出身于中醫世家,全國第三、四、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導師,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專家,**市名中醫,從醫五十載,擅長中藥內服外敷結合非藥物療法綜合治療筋傷疾病,其中推拿手法獨具特色。筆者師從*師近二十年,親聆教誨,受益匪淺,現將*師治療筋傷疾病推拿手法特色介紹如下:1、“準”為基礎診斷與辨證是治療疾病第一要務,*師臨證推拿施術要求做到“準確辨證”“三因制宜”,即因人施法、因證施法、因部位施法。他認為準確的診斷與辯證是臨床療效的基礎。筋傷病癥臨證時應將經絡診斷與經筋診斷有機結合,還應將現代檢查儀器如X片、CT、MRI等作為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手段的延伸,做到四診合參,分析歸納,辨證施推。對于年老體弱者,宜多用輕柔手法;年輕體壯者,宜多用相對較重的手法,但也應與輕柔手法交替運用。總之,針對不同的個體,采用不同的手法,應使手法力度深透到體內,以患者舒適為度,達到調節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目的。*師認為準確診斷與辯證是治病的前提,準確施術才是目的。臨證時*師首先用雙手在患者相應部位按、摩、揣、捏,細心捕捉每一個細小的陽性反應點,從而找出病變所在,而這些陽性反應點所在的位置與患者做CT或MRI檢查顯示的病變位置十分吻合,因此病人們常說:“郭主任手上‘長眼睛’,能夠準確的觸摸到病變部位”。*師認為要根據患者病情輕重、病勢急緩、病程長短、體質強弱,準確抓住疾病反映于體表的重點,選用準確而適宜的推拿手法,以解除病人的痛苦。*師主張“有傷不治傷,治傷先治遠端”,對于急性筋傷患者或陽性反應點明確的患者,不要立即在病變部位或陽性反應點上施手法,而應先放松遠端及病變周圍的軟組織,然后找準陽性反應點施以點按、彈撥、理筋等舒筋解痙類手法,力量由輕漸重,盡量避免重傷軟組織。2、“柔”為根本推拿要求手法輕柔、持久、均勻、滲透、有力,*師認為推拿手法應以“柔”為根本,講究手法柔和,不使蠻力、暴力,做到“蓄勁緩發”,正如《易傳·系辭》說:“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在手法的具體操作中,既要做到柔中帶剛、剛中有柔,從“心”而出;又要體現“輕而不浮,重而不滯,松而不懈,緊而不僵”,讓患者在舒適中接受治療。*師要求既要熟悉各種單一的推拿手法,更要將各種手法有機融合形成復合型手法。不管使用何種手法都必須做到“以柔為本、剛柔相濟”。例如:治療頸椎病的舒筋解痙類手法之“推分法”,是*師將推法、點法、按法三種手法有機融合而創的復合手法,要求做到輕柔而有節奏性,并保持手法節律、速率和壓力均勻一致,控制力量的穩定性,不可忽輕忽重,應當把能使用的力量均勻不斷的分配到每次手法動作中,始終保持動作和力量的連貫性、穩定性,運用最小的力量產生出最佳的推拿治療效應。具體操作:醫者站于患者背后,雙手拇指指腹交叉置放于對側風池穴,其余諸指附于頸項側面,先用拇指指腹由風池穴起,從上至下沿頸段華佗夾脊穴走行推至大椎穴4-5遍,后雙拇指交換沿大椎推至同側肩井穴,并點、按5—10秒,反復操作3-4遍。此手法能有效緩解或解除頸項部肌肉的緊張和痙攣,為整復松粘矯正類手法做準備。*師認為手法柔和并非軟弱無力,“柔”不等同于“輕”,即使最輕柔的手法,也要求“輕而不浮”、輕重適度,輕者如推法、撫法、摩法,徐緩而不帶動皮下軟組織;重者如彈撥法、點按法,著力準確深沉而緩和,帶動皮下軟組織,將力量滲透到深部病變部位。*師注重將手法技巧與力量有機組合,無論是對體質相對瘦弱的南方人還是壯實的北方人,不管是虛胖之人還是實胖之人,不管是年青人還是老年人,均要求力至病所、恰到好處,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3、“巧”為關鍵推拿療疾靠的是手法,手法的優劣與好壞直接關系到治病的效果。*師認為要提高推拿臨床療效,手法之“巧”尤為關鍵,做到巧妙運用各種手法,有的放矢、巧而有力、持久深透。他認為推拿手法做到巧而有力與用力的方向、用力的作用點密切相關。如:在治療腰背部疾患時,應調節呼吸,全神貫注,靜心調氣,意守丹田,以心領氣,發氣于食、中、無名三指,采用三指點按法逐個點按華佗夾脊穴和督脈穴位,要求三指用力均勻,垂直作用于皮膚,從上而下,逐穴施術[1]。對急性期屬于實證者,配以震顫法,用力稍重,采用瀉法,以舒筋解痙、通絡止痛;對于慢性期屬于虛證者,配合揉法,采用補法,以振奮督陽、通調經脈。其次,手法之“巧”還體現在推拿手法的交替轉換與巧妙運用上,*師曾治療一位體格高大強壯的男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患者訴腰痛不能轉側伸屈,活動不便,*師先以滾推、按揉、點壓等舒筋解痙類手法放松其腰背部肌肉后,囑患者與醫者背靠背站立,醫者兩足分開與肩同寬,以兩肘分別套住患者雙肘關節,然后彎腰屈膝挺臀,將患者反背離地,并將骶尾部抵住患者病變部位,左右晃動骶尾部2—3次,以放松患者腰部肌肉,此時醫者突然作伸膝挺臀動作,同時通過膝關節的快速屈伸,作上下抖動,然后放下患者,術后患者訴腰痛大減,腰部伸屈活動明顯改善。此法為背抖法,是*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經常采用的整脊類手法之一,此法充分體現了力道之“巧”,能巧妙的合理利用杠桿原理,運用腰力、背力、臂力及下肢力量,將體格高大強壯的患者背起完成整復手法,此法通過對患者脊柱過伸牽引、震動、左右側向搖晃以使小關節松動,腰肌放松,以糾正紊亂的脊柱小關節,也有助于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盡可能回納,證實臨床療效顯著。推拿施術時*師要求不同的部位應選用不同的手法,身體各部位的肌肉有厚薄之別、關節有起伏之異、耐受力有強弱之差,不同的部位所用的手法擇重應有一定差別[2],如:推拿治療梨狀肌綜合征,在臀部、大腿等肌肉豐厚的部位施術時,*師善用拇指點按彈撥法、肘尖點壓法,他認為從力學角度分析,此類手法著力面積小、力量集中、壓強大,巧用指力即可深透到病所,達到定痛的目的;而在推拿治療四肢關節疾病時,對于四肢末端、關節等肌肉薄弱的部位,他喜用掌揉法、拿捏法等,他認為此類手法著力面積大、力量分散、壓強小,用力輕巧即可達到放松肌肉、緩解肌肉痙攣的目的。4、“松”為要旨*師認為在推拿治療中“松”字尤為重要,既是前提,又是目的。“松”包括醫生與患者精神的放松即為“神松”,又包括醫生與患者肌肉的放松又為“體松”[3]。推拿治療過程中要做到醫患之間互相配合、相互信任、關系和諧,才能使“神松”與“體松”完美結合,達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治愈疾病的目的。《素問·舉痛論》曰:“經絡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由此看出“痛”是由于邪氣外侵、經脈痹阻、氣血不暢所致,即不通則“痛”。*師認為筋傷疾病無論是急性損傷還是慢性勞損,其基本病機就是經脈痹阻、“不通則痛”,病理過程為疼痛-肌肉緊張、痙攣-疼痛,推拿手法能放松肌肉,緩解肌肉的緊張與痙攣,打破惡性循環,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如:神經根型頸椎病急性期,由于疼痛導致患者頸肩部肌肉保護性痙攣,容易出現肌肉板結、僵硬的病理變化,推拿治療時首先采用點按法由輕漸重的刺激遠端腧穴以定痛,再用輕柔的舒筋解痙類手法(如拿揉法、滾推法、推分法),以放松局部肌肉,從而打破神經根型頸椎病所出現的“疼痛-肌肉緊張、痙攣-疼痛”的惡性循環鏈,在肌肉得以放松的情況下,再選擇性采用1-2種整復松粘矯正類手法(仰臥手牽旋轉法、旋提法)改善椎間盤突出物或小關節失穩導致的頸部神經根的刺激。從治標來看,采用拿揉、滾推、推分、點按等輕柔手法能將緊張、痙攣的肌肉充分松弛,從而緩解疼痛;從治本來看,整復松粘矯正類手法能解除神經根所受的不良刺激,將疼痛徹底消除,兩類手法協同配合,可松解痙攣、調暢氣血、通絡止痛,達到“松”則暢通、通則不痛的目的。5、“美”為紐帶美學一詞來源于希臘語,最初的意義是“對感觀的感受”。“美”本身是人的一種感覺,不同的人對美有不同的感受。英國詩人濟慈說:“美是一種永恒的愉快”。在人們的審美活動中總是伴隨著各種心理活動,包括情感、愉悅、想象等,在某種意義上講,美的發生離不開人心理因素的參與,因而美學與心理學密切相關。*師將美學與心理學密切結合,創新性地提出了推拿治療中的“美學觀”,他認為“美”在推拿治療中非常重要,醫者通過美的姿勢、美的語言、美的手法,將“美”作為紐帶在醫患之間架起關系和諧、相互信任的橋梁,讓“美”的信息在醫患之間傳遞,使患者及其陪護的家屬感覺到“美”的存在,得到“美”的享受,起到心身同治的作用。《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手法總論》曰“知其體相,識其部位,一旦臨證,機觸于外,巧生于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師認為這句話不但能體現推拿手法“準”“柔”“巧”“松”的特色,更能體現推拿手法之“美”,仿佛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一位醫者正細心而準確地抓住病變的重點,‘巧’妙地施用‘柔’而‘美’的手法,精心為病人施術,使患者精神和身體都得到‘松’的同時,享受醫者從‘心’而出、變幻無窮的推拿手法,病痛得到了解除”的畫面,真是美不堪言。*師要求推拿醫生要像舞者一樣,要善于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傳達美的信息,在給不同部位施術時身體的姿勢要隨著施術部位的改變而轉換,既要做到形體美觀,又要利于發力施推。不管是馬步、虛步,還是弓箭步,無論是滾推法、拍打法,還是抖動關節法,都應該表現得既熟練、流暢、美觀,又協調、準確、到位,讓患者及家屬能從醫者美的姿態、美的語言、美的手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