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一路道路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
東風一路道路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
東風一路道路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
東風一路道路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
東風一路道路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道路工程初步設計說明1設計依據1.1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陽江市海陵島總體規劃修改》(2018~2035);《海陵島閘坡片區[東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閘坡片區1:500地形圖電子資料》。2技術規范、標準和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2.1技術規范(1)《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2016年版)(2)《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CJJ152-2010)(3)《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CJJ169-2012)(4)《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CJJ193-2012(5)《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范》CJJ194-2013(6)《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21(7)《城鎮道路養護技術規范》CJJ36-2016(8)《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 (JTGE42-2005)(9)《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 (JTGTF20-2019)(10)國家及地方的有關法律規范及強制性標準2.2技術標準道路等級:城市次干路計算行車速度:城市次干路30km/h路面類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標準軸載:BZZ-100設計荷載:城市-B級交通飽和設計年限:15年路面結構設計年限:20年東風一路按城市次干道標準設計,除東風一路AK0+000~AK0+248段屬于原有道路路面損壞修復外,東風一路其余路段需鋪筑新路面;文明路。2.3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1)《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GBJ97-2014(3)《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土建工程) (JTGF80/1-2019)3工程概況3.1工程概況擬建項目位于陽江市海陵島閘坡片區的舊城區,本工程主要實施東風一路。舊城區主要是以居住為主,主要道路兩邊大部分為商鋪;考慮到老城區基本成型,建設密度較大,拆遷工程量較大,因此在老城區將改造成雨污合流制管道,有條件的地方可改造成雨污分流制;新城區則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排水體制。因此,本排水改造確定對于改造范圍內采用雨污分流制和截流式合流制兩種排水體制并用,對于周邊的主要道路及有條件改造的道路采用完全雨污分流制;對于區內建筑物密集的區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3.2主要設計內容除東風一路AK0+000~AK0+248段屬于原有道路路面損壞修復外,東風一路其余路段需鋪筑新路面。本工程道路專業設計內容為全線道路的平、縱、橫、路基、路面設計。3.3工程資料3.3.1工程地質資料1)資料:(1)地理位置:擬建道路場地位于陽江市閘坡鎮區,交通較為方便,便于施工材料運輸。(2)地形、地貌:本場地地貌單元屬以濱海沖積地貌為主,部分區域為剝蝕殘丘地貌,區域地形大致呈中部高、周邊緩慢傾斜,場地地勢較為平坦,場地鉆孔高程為3.02~5.88m,高差2.86m。擬建場地位于陽江市閘坡鎮,周邊被閘坡港灣環繞,潮水漲落差較大,近岸地段水深較淺。(3)區域氣候條件:場區內地處北回歸線以南,氣候屬季風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主要特點為:春濕多陰雨,夏長無酷熱,秋冬暖而晴旱。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年降雨量3308.3mm,4~9月份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平均年降雨量2259.1mm,實測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050.02mm,陸地蒸發量832.47mm。多年平均氣溫22oC,最高氣溫36.8oC,最低氣溫-1.8oC。平均風速2.1m/s,最大風速24.0m/s,多年平均最大風速18.0m/s。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739h。7~10月為臺風季節。影響該道路項目施工的主要災害性天氣為暴雨。3.3.2區域地質構造及地層巖性陽江市地處華夏系構造帶西南段,粵桂加里東隆起東緣,吳川-四會斷裂帶中段,表現為由一系列北東向壓扭性斷裂、褶皺、侵入巖體和中新生界斷陷盆地組成,并構成了陽江地區的地質構造骨架,本場地地質圖見《區域地質及構造圖》。近代地震是新構造運動的顯著標志之一。自1969年7月26日6時50分發生在陽江地區的地震,震中位于陽西縣的洋邊海附近,震級6.4級,區內烈度7-8度以上。此后1986年1月28日發生了5級地震,1986年9月23日發生了3.6級地震,1987年2月22日發生了3級地震,1993年2月4日發生了3.6級地震。另據水準測量結果,1956-1996年十年間陽江附近地殼上升最大8.4mm/y,1969年陽江地震后,地殼下降,最大-40mm/y。由此可見,區內地震活動平凡,地殼升降運動差異大,區內新構造運動活躍。場地附近無大的活動性斷裂通過,可不考慮斷裂構造對場地穩定性的影響。區域地質及構造圖(圖幅:F-49-ⅩⅩⅡ比例1:20萬)根據區域地質資料,上部第四系覆蓋土層主要有人工堆積成因的人工填土;第四系海陸交互相沉積成因的軟土、黏性土、砂土層;殘積成因的砂質黏性土;下伏基巖為寒武系(∈)花崗片麻巖層。3.3.3工程地質條件根據場地153個區域內的鉆孔揭露,上部第四系覆蓋土層主要有人工堆積成因的雜填土、素填土層;第四系海陸交互相沉積成因的淤泥、淤泥質土、中粗砂、礫礫及粉質黏土層;殘積成因的砂質黏性土;下伏基巖為寒武系(∈)花崗片麻巖(分為全風化、強風化、中風化和微風化)層。本報告中工程地質分層的巖土層編號僅代表物理力學性質相同或相近的層位,并不代表地質成因順序或變化,現將鉆孔揭露的土巖層按其成因及工程特性由上而下綜合描述如下:1)人工填土層(Q4ml)雜填土<1-1>:雜色,稍濕為主,厚度較大區域為飽和,松散~稍壓實,主要由建筑垃圾(碎石、紅磚、混凝土塊)、砂粒及少量黏性土回填,表層為混凝土路面,硬雜物約占30~70%。該層硬雜物含量較高,無法采取原狀土樣。于A-LK1~A-LK14、A-LK20~A-LK22、B-LK1、C-LK1~C-LK6、C-LK18~C-LK26、E-LK5~E-LK7、F-LK4~F-LK5、Z-LK2~Z-LK7、Z-LK15~Z-LK17、Z-LK20~Z-LK36、Z-LK39~Z-LK46、Z-LK49~Z-LK55共79個鉆孔有揭露,揭露厚度0.50~5.50m,平均厚度為1.95m;層頂標高3.02~9.80m,平均標高為4.34m,裸露地表。本層堆填時間約為3~5年,屬近期回填,基本未完成自重固結。本層進行重型動力觸探試驗10.0延米,其實測擊數N=3~13擊,平均6.3擊;校正擊數N=3.0~12.5擊,平均6.1擊,標準值5.7擊。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1-1”。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下同)[fak]=70kPa。素填土<1-2>:灰黃色、褐黃色,稍濕~飽和,松散~稍壓實,主要由砂粒及少量黏性土、圓礫回填而成,表層為混凝土路面,硬雜物約占0~30%。于A-LK1~A-LK12、A-LK15~A-LK19、A-LK22~A-LK39、B-LK1~B-LK4、C-LK1、C-LK6~C-LK21、C-LK25~C-LK32、D-LK5~D-LK6、E-LK1~E-LK7、F-LK1~F-LK5、G-LK1~G-LK9、Z-LK1~Z-LK21、Z-LK23~Z-LK29、Z-LK31~Z-LK50、Z-LK52~Z-LK55共139個鉆孔有揭露,揭露厚度0.50~7.60m,平均厚度為3.16m;層頂標高0.09~11.25m,平均標高為4.53m,層頂埋深0.00~3.00m。本層填土以砂質素填土為主,回填時間為3~5年,屬近期回填,基本未完成自重固結。本層取土樣40件,其中11件為黏性土,29件為砂土,其土層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統計如下表2.1:素填土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表表2.1統計項目天然含水量ω(%)天然密度ρ0g/cm3孔隙比e液性指數IL壓縮系數av1-2(MPa-1)壓縮模量Es(MPa)直接快剪黏聚力C(kPa)內摩擦角Φ(度)最大值35.12.121.0420.210.766.2421.524.8最小值12.91.780.4330.040.232.4113.822.7平均值21.21.920.7000.110.444.2317.223.3標準差6.10.130.200.080.181.18//變異系數0.2860.0660.2880.70.4000.279//標準值////////統計個數118868844本層進行標貫試驗92次,其實測擊數N=3~9擊,平均6.0擊;校正擊數N=2.8~8.5擊,平均5.6擊,標準值5.4擊。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1-2”。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80kPa。2)海陸交互相沉積層(Q4mc)淤泥<2-1>:淺灰色、灰黑色,飽和,流塑,主要成份為黏粒,含有機質,有腥臭味,韌性及干強度低,切面光澤,局部相變為薄層淤泥質土或粉砂,有機質含量約2.09~4.32%。于A-LK1~A-LK7、A-LK38~A-LK39、Z-LK1~Z-LK21、Z-LK23~Z-LK24、Z-LK27~Z-LK29、Z-LK31~Z-LK34共39個鉆孔有揭露,厚度0.70~10.60m,平均厚度為3.67m;層頂標高-8.32~2.66m,平均標高為-0.39m;層頂埋深2.10~11.50m。本層取土樣29件,剔除3件異常值,其土層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統計如下表2.2;1件進行三軸壓縮試驗,其指標見下表2.3;淤泥質土的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表表2.2統計項目天然含水量ω(%)天然密度ρ0g/cm3孔隙比e液性指數IL壓縮系數av1-2MPa-1壓縮模量EsMPa直接快剪固結快剪黏聚力C(kPa)內摩擦角Φ(度)黏聚力C(kPa)內摩擦角Φ(度)最大值78.91.762.1791.952.385.8212.06.59.915.2最小值35.41.481.0391.070.351.310.0平均值59.71.611.6321.531.322.312.2標準差13.20.090.340.210.521.092.261.42//變異系數0.2220.0540.2100.1350.3970.4600.3410.492//標準值//////5.82.3//統計個數262626262626211844淤泥三軸壓縮試驗指標表2.3統計個數黏聚力Cu(kPa)內摩擦角Φu(度)18.172.47本層進行標貫試驗55次,其實測擊數N=1~2擊,平均1.3擊;校正擊數N=0.8~1.7擊,平均1.1擊,標準值1.1擊。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2-1”。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50kPa。淤泥質土<2-1>:淺灰色、灰黑色,飽和,流塑,主要成份為黏粒,含有機質,有腥臭味,韌性及干強度低,切面較光澤,含較多粉砂,局部相變為粉砂、粉質黏土薄層。于A-LK7~A-LK14、C-LK17~C-LK32、D-LK5~D-LK6、F-LK1~F-LK5、G-LK3、Z-LK36、Z-LK42、Z-LK45共35個鉆孔有揭露,厚度0.80~10.50m,平均厚度為5.62m;層頂標高-4.87~1.21m,平均標高為-0.82m;層頂埋深2.80~11.60m。本層取土樣38件,剔除5件異常值,其土層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統計如下表2.4;2件進行三軸壓縮試驗,其指標見下表2.5;淤泥質土的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表表2.4統計項目天然含水量ω(%)天然密度ρ0g/cm3孔隙比e液性指數IL壓縮系數av1-2MPa-1壓縮模量EsMPa直接快剪固結快剪黏聚力C(kPa)內摩擦角Φ(度)黏聚力C(kPa)內摩擦角Φ(度)最大值64.51.781.7312.661.773.5014.24.912.515.3最小值35.71.591.0321.020.581.554.11.67.710.0平均值48.51.691.3271.371.022.447.22.710.112.5標準差8.60.060.210.300.300.542.321.091.942.19變異系數0.1770.0340.1580.2160.2960.2220.3210.3990.1920.176標準值//////6.42.38.710.8統計個數333333333131231977淤泥質土三軸壓縮試驗指標表2.5統計個數黏聚力Cu(kPa)內摩擦角Φu(度)210.864.30本層進行標貫試驗74次,其實測擊數N=1~3擊,平均1.9擊;校正擊數N=0.8~2.5擊,平均1.6擊,標準值1.5擊。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2-2”。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60kPa。中粗砂<2-3>:淺灰色,飽和,松散,土質不均,由淤泥質土、中粗砂組成,分選性差,局部相變為薄層礫砂。于A-LK16、A-LK38~A-LK39、C-LK6~C-LK8、D-LK5~D-LK6、G-LK1~G-LK3、Z-LK21~Z-LK22、Z-LK24~Z-LK26、Z-LK30、Z-LK51~Z-LK55共23個鉆孔有揭露,厚度0.80~6.50m,平均厚度為2.60m;層頂標高-8.57~3.75m,平均標高為-0.79m;層頂埋深1.20~15.30m。本層取土樣10件,剔除1件異常值,其顆粒分析詳見附表4及土工試驗報告。本層進行標貫試驗24次,其實測擊數N=4~9擊,平均6.3擊;校正擊數N=3.3~7.8擊,平均5.3擊,標準值4.8擊。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2-3”。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80kPa。礫砂<2-4>:灰黃色、褐黃色、灰白色,飽和,稍密~中密,顆粒成份為石英、長石,約含20~40%細,粒徑2~5mm,分選性一般,級配中等,粒間充填少量黏粒。于A-LK5~A-LK21、B-LK3~B-LK4、C-LK17~C-LK18、C-LK27、E-LK1~E-LK5共27個鉆孔有揭露,厚度0.50~10.80m,平均厚度為3.55m;層頂標高-11.86~8.06m,平均標高為-1.36m;層頂埋深0.80~15.00m。本層取土樣12件,其顆粒分析詳見附表4及土工試驗報告。本層進行標貫試驗31次,其實測擊數N=13~20擊,平均15.5擊;校正擊數N=10.4~17.4擊,平均13.5擊,標準值12.9擊。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2-4”。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220kPa。粉質黏土<2-5>:灰黃色、褐黃色,濕,可塑為主,局部硬塑,主要成份為粉、黏粒,韌性及干強度中等,切面稍光滑,局部相變為薄層黏土。于A-LK9~A-LK11、A-LK15~A-LK16、A-LK27~A-LK30、A-LK35~A-LK39、B-LK1~B-LK4、C-LK21~C-LK22、C-LK26~C-LK29、D-LK5共25個鉆孔有揭露,厚度0.90~7.30m,平均厚度為3.29m;層頂標高-9.03~8.86m,平均標高為0.47m;層頂埋深1.80~12.70m。本層取土樣17件,其土層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統計如下表2.6:粉質黏土的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表表2.6統計項目天然含水量ω(%)天然密度ρ0g/cm3孔隙比e液性指數IL壓縮系數av1-2(MPa-1)壓縮模量Es(MPa)直接快剪黏聚力C(kPa)內摩擦角Φ(度)最大值41.62.130.9890.690.596.2029.425.4最小值14.31.850.4500.000.243.6110.98.4平均值23.11.990.6560.190.364.9818.415.2標準差8.40.100.180.210.110.956.204.21變異系數0.3640.0490.2731.120.3110.1910.3370.278標準值//////15.413.1統計個數1716161217171414本層進行標貫試驗33次,其實測擊數N=5~15擊,平均8.5擊;校正擊數N=4.6~12.4擊,平均7.1擊,標準值6.5擊。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2-5”。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180kPa。3)殘積層(Qel)砂質黏性土<3>:褐黃色,硬塑為主,局部可塑,土質不均,切面較粗糙,黏性較差,為花崗片麻巖殘積土,遇水易軟化、崩解,大于2mm礫石含礫約2~36.5%,局部相變為黏性土、礫質黏性土薄層。于A-LK1~A-LK4、A-LK9~A-LK39、B-LK1~B-LK4、C-LK6~C-LK17、C-LK19~C-LK20、C-LK23~C-LK26、C-LK29~C-LK32、E-LK1~E-LK3、E-LK6~E-LK7、F-LK1~F-LK5、G-LK1~G-LK6、G-LK9、Z-LK1~Z-LK3、Z-LK5~Z-LK9、Z-LK11~Z-LK55共131個鉆孔有揭露,受鉆孔深度限制,部分鉆孔未揭穿,揭露層厚0.40~11.55m,平均厚度為4.24m;層頂標高-11.85~8.70m,平均標高為-2.07m;層頂埋深1.40~15.30m。本層取土樣124件,剔除1件異常值,其土層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統計如下表2.7:砂質黏性土的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表表2.7統計項目天然含水量ω(%)天然密度ρ0g/cm3孔隙比e液性指數IL壓縮系av1-2(MPa-1)壓縮模量Es(MPa)直接快剪黏聚力C(kPa)內摩擦角Φ(度)最大值000.480.676.6829.528.2最小值15.81.780.483-0.480.222.919.012.4平均值24.61.920.7410.060.444.0817.421.1標準差4.60.000.734.863.06變異系數0.1880.0350.1583.820.2150.1780.2790.145標準值//////16.620.6統計個數123123122120120117112112本層進行標貫試驗233次,其實測擊數N=12~38擊,平均23.4擊;校正擊數N=10.4~31.3擊,平均18.9擊,標準值18.4擊。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3”。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200kPa。4)寒武系基巖層(∈)場地下伏基巖為寒武系花崗片麻巖,細-中?;◢徑Y構,片麻狀構造,礦物成份以長石、石英及黑云母為主。根據巖石的風化程度劃分,本次鉆探揭露全、強、中及微風化四個帶,其巖性特征分述如下:全風化花崗片麻巖<4-1>:褐紅色、棕紅色、灰黃色、褐黃色,原巖結構清晰可見,巖石風化劇烈,礦物成份除石英外已風化成黏土礦物,夾少量石英顆粒,大于2mm礫石含礫約1.5~42.0%,巖芯呈堅硬土狀,遇水易軟化、崩解。巖石堅硬程度為極軟巖,巖體完整程度為極破碎,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分類為Ⅴ級。于A-LK22~A-LK31、C-LK1~C-LK16、D-LK5~D-LK6、E-LK2~E-LK7、F-LK1~F-LK3、G-LK4~G-LK5、Z-LK3、Z-LK5、Z-LK13、Z-LK25、Z-LK28~Z-LK30、Z-LK34~Z-LK55共68個鉆孔有揭露,受鉆孔深度限制,大部分鉆孔未揭穿,揭露厚度0.30~8.25m,平均厚度為3.15m;層頂標高-10.57~5.33m,平均標高為-3.52m;層頂埋深2.50~17.30m。本層取土樣45件,其土層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統計如下表2.8:全風化花崗片麻巖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表表2.8統計項目天然含水量ω(%)天然密度ρ0g/cm3孔隙比e液性指數IL壓縮系數av1-2(MPa-1)壓縮模量Es(MPa)直接快剪黏聚力C(kPa)內摩擦角Φ(度)最大值29.51.990.8210.270.626.7536.027.5最小值15.21.810.574-0.690.242.8210.416.1平均值22.31.920.701-0.030.424.2318.121.6標準差3.00.040.06/0.080.866.742.92變異系數0.1360.0200.086/0.1930.2040.3710.135標準值//////16.420.8統計個數4544454245454343本層進行標準貫入試驗92次,其實測擊數N=40~67擊,平均45.8擊;校正擊數N=30.4~54.7擊,平均36.3擊,標準值35.5擊。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4-1”。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320kPa。強風化花崗片麻巖<4-2>:褐黃色、黃褐色、灰褐色,原巖結構及構造部分破環,鉀長石手捏有砂、礫感,斜長石、黑云母多已風化成黏土礦物,巖石風化強烈,大于2mm礫石含礫約9~26%,巖芯呈半巖半土樁、砂土狀,部分區域夾少量碎塊狀,遇水易軟化、崩解。巖石堅硬程度為極軟巖,巖體完整程度為極破碎,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分類為Ⅴ級。受鉆孔深度限制,部分鉆孔未揭穿,于A-LK22~A-LK26、C-LK9~C-LK12、E-LK5~E-LK7、G-LK5~G-LK9共17個鉆孔有揭露,揭露厚度1.20~6.00m,平均厚度為2.34m;層頂標高-7.84~4.55m,平均標高為-0.42m;層頂埋深0.50~12.50m。本層取土樣8件,其土層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統計如下表2.9:強風化花崗片麻巖的主要物理力學性質指標表表2.9統計項目天然含水量ω(%)天然密度ρ0g/cm3孔隙比e液性指數IL壓縮系數av1-2(MPa-1)壓縮模量Es(MPa)直接快剪黏聚力C(kPa)內摩擦角Φ(度)最大值23.62.070.7460.150.505.3428.023.7最小值14.51.890.496-0.210.284.1616.819.4平均值19.41.960.633-0.020.384.5921.021.7標準差3.60.070.09/0.070.473.811.45變異系數0.1880.0360.137/0.1730.1020.1820.067標準值//////17.820.6統計個數88888667本層進行標準貫入試驗15次,其實測擊數N=70~73擊,平均72.0擊;校正擊數N=53.9~67.8擊,平均60.3擊,標準值58.4擊。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4-2”。建議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520kPa。中風化花崗片麻巖<4-3>:褐黃色、斑白色,細-中粒花崗結構,片麻狀構造,節理裂隙發育,裂隙面可見黃褐色,巖芯呈碎塊狀、短柱狀,節長5~15cm,RQD=0~30,錘擊聲脆。巖石堅硬程度屬較軟巖~較硬巖,巖體完整程度為破碎~較破碎,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分類為Ⅳ~Ⅴ級。受鉆孔深度限制,部分鉆孔未揭穿,于A-LK22、A-LK25、A-LK29、C-LK1~C-LK5、C-LK9~C-LK11、E-LK4~E-LK6、F-LK1~F-LK2、G-LK6~G-LK9、Z-LK7、Z-LK10、Z-LK31~Z-LK共32共24個鉆孔有揭露,揭露厚度0.60~2.90m,平均厚度為1.30m;層頂標高-7.08~3.35m,平均標高為-2.07m,層頂埋深1.70~13.00m。采取巖石試樣7組,其巖石飽和抗壓強度統計如下表2.10:中風化花崗片麻巖飽和抗壓強度統計表表2.10統計項目名稱最大值(MPa)最小值(MPa)平均值(MPa)標準差(MPa)變異系數標準值(MPa)統計個數飽和抗壓強度39.816.824.29.730.40317.07根據地區經驗、結合巖石抗壓強度試驗,飽和抗壓強度標準值為frk=17.0a,建議本層承載力特征值fa=2500kPa。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4-3”。微風化花崗片麻巖<4-4>:斑白色夾青灰色,細-中?;◢徑Y構,片麻狀構造,節理裂隙發育,巖芯呈短柱狀、柱狀,局部夾碎塊狀,節長6~40cm,RQD=60~80,錘擊聲脆。巖石堅硬程度屬較硬巖~堅硬巖,巖體完整程度為較完整,巖體基本質量等級分類為Ⅲ~Ⅱ級。受鉆孔深度限制,鉆孔未揭穿,于C-LK2~C-LK5、E-LK4、E-LK6~E-LK7、F-LK1~F-LK2、G-LK6~G-LK9、Z-LK4、Z-LK7、Z-LK10、Z-LK31共17個鉆孔有揭露,揭露厚度0.60~2.90m,平均厚度為1.30m;層頂標高-7.08~3.35m,平均標高為-2.07m,層頂埋深1.70~13.00m。采取巖石試樣6組,其巖石飽和抗壓強度統計如下表2.11:微風化花崗片麻巖飽和抗壓強度統計表表2.11統計項目名稱最大值(MPa)最小值(MPa)平均值(MPa)標準差(MPa)變異系數標準值(MPa)統計個數飽和抗壓強度98.947.576.419.590.25660.26根據地區經驗、結合巖石抗壓強度試驗,飽和抗壓強度標準值為frk=60.2MPa,建議本層承載力特征值fa=6000kPa。在圖、表上的代號均為“4-4”。3.3.4巖土層分界線根據各巖土層物理力學性質,本次詳細勘察將1~4-2層劃分為土層,將4-3~4-4層劃分為巖層,即在垂直方向上,以基巖中風化帶4-3~4-4的上界為巖土分界線。3.3.5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的特征與分布本次勘察鉆探過程中未揭露“古河道、溝浜、洞穴、古墓、防空洞、孤石及廢舊基礎”等不利于工程的埋藏物。受鉆孔深度限制,本次勘察未揭露孤石,并不代表場地不存在孤石發育的可能。3.3.6不良地質作用和特殊性巖土及評價1)不良地質作用根據鉆孔揭露的地質資料,由于鉆孔深度有限,鉆探深度范圍內未發現構造斷裂破碎帶,據區域地質圖上顯示亦無斷裂通過本場地。擬建場地內未發現有采空區、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巖溶等不良地質作用。場地主要的不良地質作用為地震效應,場地中粗砂<2-3>在發生7度地震時可產生液化,具輕微~中等液化潛勢,綜合評價:地基液化等級為中等液化,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不利影響;液化土層在強震時,由于液化造成地基失穩,是場地和地基穩定性的不利因素,設計時其承載力、樁側摩阻力、土抗力、抗剪強度指標等應根據液化折減系數予以折減。2)特殊性巖土本項目場地的特殊土為填土、軟土、風化巖和殘積土,現分述如下:人工填土層:松散~稍壓實,土質不均勻,物理力學性質不均一,穩定性差,開挖時容易塌落,遇水易濕陷,且土體松散,土體之間空隙空洞多,滲透性較大應采取支護措施;堆填時間約為3~5年,未完成自重固結,雜填土和素填土地基承載力低,在后期荷載作用下引起的地面沉降以及由于填土的厚度不均引起的不均勻沉降,未經處理一般不可作為擬建管道的基礎持力層。大部表層為混凝土面層,且含有硬雜質,會對攪拌樁和碎石樁基施工帶來較大的困難,必要時應進行清障。軟土:本次勘察軟土分布較廣,厚度較大,具有含水量高,強度低、靈敏度高,在無支護狀態下難以自穩,易觸變,易震陷,受壓易固結產生較大沉降,地基承載力低,軟土層屬于欠固結土層,基槽開挖時易導致坑壁坍塌變形,應做好支護工作,應考慮有機質含量對水泥土攪拌樁成樁質量的不利影響。殘積土和風化巖層:本次揭露的殘積土為砂質黏性土,壓縮性高~中等;全風化花崗片麻巖分布較廣,壓縮性中等;強風化花崗片麻巖受鉆孔深度限制,分布廣泛,壓縮性低,但其均具有親水礦物,浸水易軟化、崩解等特點;浸水使承載力迅速降低,對基槽開挖有較大的影響,這在施工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施工時應做好排水、防水工作。3.3.7相關專業提供的作業圖和有關資料4平面設計4.1線形控制根據《關于提供陽江市海陵島閘坡舊城區排水改造工程用地紅線和設計要點的復函》給定的坐標控制點,依照規劃并結合現狀道路走向定線,東風一路、一夜埕海產品特色街圓曲線半徑選用如下表。圓曲線半徑設置表參數規范規定設計選用備注計算行車速度(km/h)3030東風一路圓曲線最小長度(m)2526.58東風一路設超高的圓曲線半徑(m)≥8585東風一路4.2交叉口設計由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小于路段,為了滿足交通運輸的需要,在用地條件許可、交叉口拓寬拆遷可能的前提下,為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交叉口進口道、出口道均根據需要予以渠化展寬設計。交叉口渠化進口道車道寬度不小于3.25m,出口道不小于3.5m。在主要交叉口根據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進行渠化設計,一般情況下,渠化后一般均增設左轉專用車道和右轉專用車道。對于過長的人行橫道,設置安全島,保證行人橫過馬路的安全。由于該項目屬于舊路改造,沿線道路周邊已建設好民居、交叉口在現狀基礎上進行局部調整,與相交道路交接處不另增設出入口。5縱斷面設計道路縱斷面設計原則上以規劃為依據,一般路段縱坡控制在0.3%~5.5%,縱坡小于0.3%處設鋸齒形偏溝。東風一路、一夜埕海產品特色街道路縱坡主要技術參數見下表??v坡設計參數表參數規范規定設計選用備注計算行車速度(km/h)3030最大縱坡度(%)機動車道最大縱坡度(一般值)75.08東風一路豎曲線最小半徑(m)凸形豎曲線一般最小半徑4001200東風一路極限最小半徑2506000凹形豎曲線一般最小半徑4002500東風一路豎曲線最小長度(m)2029.52一夜埕海產街6橫斷面設計6.1橫斷面改造設計原則(1)橫斷面設計以不拆遷現狀建筑、減少對現狀道路平面布置的影響為原則,在現狀道路寬度范圍進行。(2)由于現狀道路人行道較狹窄,現狀沒種植行道樹,根據業主要求及沿線居民意見,道路修復以恢復道路通車功能為主導,兼顧考慮道路兩側人行道鋪裝,道路兩側不補種行道樹。(3)根據本區域交通流量構成以小型車、摩托車為主導車型的交通特點,合理設計橫斷面布置,并滿足不同類型交通的需求。(4)按照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充分考慮行人及自行車的交通需求以及通行舒適性。(5)處理好現狀管線以及新埋設的各類管線的位置,使之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且方便安裝、維護。6.2道路橫斷面設計6.2.1設計橫斷面布置本工程為舊路改造項目,道路兩側建筑密集,地下管線眾多,拆遷非常困難,道路橫斷面改造應在原有道路范圍內進行,并結合本道路現狀交通流量及組成,對原道路橫斷面進行改造。還應充分考慮原道路橫斷面的使用功能,使新設計道路橫斷面既能吸收原道路橫斷面的有益部分,又能對原有道路橫斷面進行改良、補充。6.3路面橫坡機動車道:1.0~1.5%人行道:1.5%7路基、路面設計7.1路基設計7.1.1清表土道路沿線已建成民居、建筑物,且現狀地面為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存在表土,因此不作表土清理。7.1.2路基填土(1)本工程路基填料一般采用粘土或開山土石,石方粒徑需滿足相應的規范、規程要求。(2)路基填筑前,基底應清理和壓實。對菜地、旱地、荒地等應清除草皮、平整壓實。(3)含草皮、淤泥、生活垃圾、樹根、腐殖質的土嚴禁作為路基填料。(4)填方路基應優先選用級配較好的礫類土、砂類土等粗粒土作為填料,填料最大粒徑應小于150mm。(5)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泥、沼澤土、凍土、有機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樹根和含有腐朽物質的土。(6)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細粒土,以及含水量超過規定的土,不得直接作為路堤填料。(7)最終形成的路基斷面填料強度要求應符合相關規范要求。(8)道路紅線范圍內新近填筑的建筑垃圾土必須挖除,回填的土方需滿足填料的要求。(9)路基填料及臺后填料需嚴格按照以上及相關的規范、規程、行業標準進行填筑。路基填料強度和粒徑要求項目分類(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填料最小強度(CBR)(%)填料最大粒徑(mm)城市次干路其余道路路堤上路床(0~0.3m)6.05.0100下路床(0.3~0.8m)4.03.0100上路堤(0.8~1.5m)3.03.0150下路堤(>1.5m)2.02.0150零填及路塹路床0~0.3m6.05.01000.3~0.8m4.03.010077.1.3路基邊坡坡率填方段邊坡坡率采用1:1.5,挖方段邊坡坡率采用1:1.0。7.1.4路基壓實度標準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范圍內土的壓實度為94%,填方路基分30cm一層碾壓,壓實度自路槽底以下0~80cm為94%,80cm~150cm為92%,挖方路基壓實度自路槽底以下0~30cm為94%。管道以及雨水口、檢查井等周圍填土的壓實度應采用給排水施工圖及道路施工圖兩者中的較高標準。規定的壓實度標準為重型擊實標準。7.1.5特殊路基處理根據地質報告,沿線存在淤泥和淤泥質土,且埋置較深,但舊路經多年使用,目前沉降較穩定,邊坡穩定,兼考慮周邊建筑物已建成多年,進行軟基處理將對周邊建筑物產生不利影響,實施難度大,該工程項目不進行特殊路基處理。7.2路面結構設計7.2.1、設計標準本項目設計標準軸載:BZZ-100KN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使用年限20年。7.2.2、路面結構設計(1)機動道路面結構(除東風一路、一夜埕海產品特色街和其余巷道外路面修復采用):22cm厚C35水泥混凝土面層,抗折強度4.5Mpa20cm厚C20貧水泥混凝土機動道路面結構(其余巷道路面修復采用):20cm厚C35水泥混凝土面層,抗折強度4.5Mpa18cm厚C20貧水泥混凝土機動道路面結構(東風一路、一夜埕海產品特色街采用):24cm厚C35水泥混凝土面層,抗折強度4.5Mpa21cm厚C20貧水泥混凝土滿足壓實度的路基(路床頂的土基回彈模量Eo≥30Mpa)(2)人行道路面結構:6cm厚環保透水磚3cm厚M10水泥砂漿15cm厚C20貧水泥混凝土滿足壓實度的路基(路床頂的土基回彈模量Eo≥30Mpa)7.3、路面材料技術要求7.3.1、水泥混凝土面層技術要求1、本次設計路面宜采用硅酸鹽水泥,其物理性能及化學成分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施工規范標準。路面水泥各齡期的彎拉強度、抗壓強度要求交通等級輕交通齡期(d)328抗壓強度(MPa),≥1642.5彎拉強度(MPa),≥2.04.5此外,選用水泥時還應通過混凝土配合比試驗,根據其彎拉強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等選用合適標號、強度的水泥。2、粗集料應使用質地堅硬、耐久、潔凈的碎石。本項目路面使用的集料不應低于Ⅲ級。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級的統料,應按最大公稱粒徑的不同采用2~4個粒級的集料進行摻配,并應符合施工規范中粗集料合成級配范圍的要求。水泥砼路面粗集料質量技術要求項目粗集料質量技術要求碎石壓碎指標(%),小于15針片狀顆粒含量(按質量計%),小于15含泥量(按質量計%),小于1.0泥塊含量(按質量計%),小于0.2有機物含量(比色法)合格巖石抗壓強度≥100MPa表觀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積密度,大于1350kg/m3空隙率<47%3、細集料應使用質地堅硬、耐久、潔凈的天然中粗砂。天然中粗砂應檢驗砂漿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較差的泥巖、頁巖、板巖等水成巖類母巖品種生產天然中粗砂。8、其他設施設計8.1、無障礙通道為方便殘障人士,在人行道上鋪設盲道,為保證盲道連續鋪筑,中途不得有障礙物截斷,起、終點設置提示盲道;同時在道路交叉口及路段中間人行道處等有需要的地方設置緣石坡道方便殘疾人通行,施工時嚴格控制斷口處道牙高度。8.2、路緣石及樹池本次設計路緣石統一采用C40水泥混凝土預制,路邊路緣石頂高出路面10cm,尺寸為50X12X30cm、。路緣石預制時,可部分縮短長度,以備在彎道上使用。緣石必須保證質量及美觀,路緣石外觀不得有色差及破損。安裝路緣石時,兩節路緣石間采用M10水泥砂漿擠漿結砌,縫寬1.0cm。9、路面施工要求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1-2008)和《城市道路路基設計規范》(CJJ194-2013)、質量檢查標準應符合《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1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