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江西省萍鄉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自《紅樓夢》“程高本”出版以來,爭議未曾斷過,主要是對后四十回的質疑批評。爭論分兩方面,一是質疑后四十回的作者。長期以來,幾個世代的紅學專家都認定后四十回乃高鶚所續,并非曹雪芹的原稿。因此也就引起一連串的爭論:后四十回的一些情節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后四十回的文采風格遠不如前八十回,等等。我對后四十回一向不是這樣的看法。我還是完全以小說創作、小說藝術的觀點來評論后四十回。我一直認為后四十回不太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續作。《紅樓夢》人物情節發展千頭萬緒,后四十回如果換一個作者,怎么可能把這些無數根長長短短的線索一一理清接榫,前后成為一體?《紅樓夢》是曹雪芹帶有自傳性的小說,是他的“追憶似水年華”,全書充滿了對過去繁華的追念,尤其后半部寫賈府的衰落,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哀憫之情躍然紙上,不能自已。高鶚與曹雪芹的家世大不相同,個人遭遇亦迥異,似乎很難由他寫出如此真摯的個人情感來。近年來紅學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相信高鶚不是后四十回的續書者,后四十回本來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經過高鶚與程偉元整理罷了。至于不少人認為后四十回文字功夫、藝術成就遠不如前八十回,這點我絕不敢茍同。后四十回的文字風采、藝術價值絕對不輸前八十回,有幾處可能還有過之。《紅樓夢》前大半部是寫賈府之盛,文字當然應該華麗,后四十回是寫賈府之衰,文字自然比較蕭疏,這是應情節的需要,而非功力不逮。其實后四十回寫得精彩異常的場景真還不少。試舉一兩個例子:寶玉出家、黛玉之死。這兩場是全書的關鍵,可以說是《紅樓夢》的兩根柱子,把像一座大廈的整本書牢牢撐住。如果兩根柱子折斷,《紅樓夢》就會像座大廈轟然傾頹。第一百二十回寶玉出家,那幾個片段的描寫是中國文學中的一座峨峨高峰。寶玉光頭赤足,身披大紅斗篷,在雪地里向父親賈政辭別,合十四拜,然后隨著一僧一道飄然而去,一聲禪唱,歸彼大荒,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紅樓夢》這個畫龍『點石成金』式的結尾,恰恰將整本小說撐了起來,其意境之高、其意象之美,是中國抒情文字的極致。我們似乎聽到禪唱聲充滿了整個宇宙,天地為之久久低昂。寶玉出家,并不好寫,而后四十回中的寶玉出家,必然出自大家手筆。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癡情”及第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這兩回寫黛玉之死又是另一座高峰,是作者精心設計、仔細描寫的一幕摧人心肝的悲劇。黛玉夭壽、淚盡人亡的命運,作者明示暗示,早有鋪排,可是真正寫到苦絳珠臨終一刻,作者須煞費苦心,將前面鋪排累積的能量一股腦兒全部釋放出來,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作者十分聰明地用黛玉焚稿比喻自焚,林黛玉本來就是“詩魂”,焚詩稿等于毀滅自我,尤其黛玉將寶玉所贈的手帕(上面題有黛玉的情詩)一并擲入火中,手帕是寶玉用過的舊物,是寶玉的一部分,手帕上斑斑點點還有黛玉的淚痕,這是兩個人最親密的結合,是兩人愛情的信物。如今黛玉如此決絕將手帕扔進火里,霎時間,弱不禁風的林黛玉形象突然暴漲成為一個剛烈如火的殉情女子。手帕的再度出現,體現了曹雪芹善用草蛇灰線、伏筆千里的高妙手法。張愛玲極不喜歡后四十回,她曾說一生中最感遺憾的事就是曹雪芹寫《紅樓夢》只寫到八十回沒有寫完。而我感到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夠讀到程偉元和高鶚整理出來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紅樓夢》,這部震古爍今的文學經典巨作。(摘編自白先勇《細說〈紅樓夢〉》)材料二:1983年,我嘗試運用計算機,開始了對《紅樓夢》語言的統計工作。經過一遍又一遍的篩查,我對作品的語言風格也越來越熟悉,這時有些念頭會突然在腦海中閃過,提醒自己應做深究。這些念頭怎么會冒出來的,我至今沒弄明白,也許是篩查得多了,自然產生了語感的緣故。譬如對“索性”這個意思的表達,我突然感到前八十回是用“越性”這個詞,只有后四十回才用“索性”。又如前八十回喜歡用“越發”一詞,但在后四十回里,同樣意思的表達卻是用“更加”一詞;前八十回一般用“才剛”一詞,而后四十回里卻是用“剛才”。甚至臟字的使用,前后兩部分也有明顯差異,在前八十回里,就連尊貴的王夫人或清雅的林黛玉也難免有時要說個“屁”字,而那些婆子或丫鬟開口時,一些很不文雅的臟字有時就會直闖讀者的眼簾。后四十回的作者似乎很不屑于使用臟字,在那二十多萬字里只出現過兩次,而且相對來說還較文雅。一次是賈政在氣急之中罵了聲“放屁”,一次是賈璉引用了“大蘿卜還用尿澆”這俗語。諸如此類的用詞差異發現了27種,而對每次的發現我都需要將《紅樓夢》查閱一遍以證實。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利用計算機對《紅樓夢》也查檢了百余遍,根據獲取的約2萬個數據,可以對作品的語言風格做數理定位。最后的結論:將作品前八十回均分為A、B兩組,它們的語言風格完全一致,確為一人所寫,后四十回定義為C組,它的語言風格與A、B兩組有明顯差異,應非出自曹雪芹之手。若將后四十回按順序均分為C1與C2兩組,那么C1組的數據有向A、B兩組靠攏的趨勢,而C2組的數據則是更為遠離,這表明在第八十一回到第一百回之間,當含有少量的曹雪芹的殘稿。不過運用數理語言學做統計分析,只能指出殘稿的所在區間,卻無法確定究竟哪些內容屬于殘稿。(摘編自陳大康《榮國府的經濟賬》)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人們對《紅樓夢》后四十回的質疑批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為它是高鶚所續,二是認為它的情節不符合曹雪芹原意、文采風格不如前八十回。B.白先勇認為,高鶚與曹雪芹兩人無論是家世還是個人遭遇都大不相同,高鶚要是續寫《紅樓夢》的話,想要寫出如此真摯的個人的情感來似不太可能。C.不少人認為后四十回在文字和藝術上遠不如前八十回,白先勇對此并不認同,他反而認為后四十回的文字風采、藝術價值甚至還超過了前八十回。D.陳大康發現,《紅樓夢》后四十回的作者不喜歡使用臟字,二十多萬字里面只出現過兩次,一次是賈政罵人,另一次是賈璉引用俗語。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紅樓夢》后半部寫賈府的衰落,寄托著作者的哀憫之情,此書是帶有自傳性的小說,充滿了作者對過去繁華的追念。B.如果說《紅樓夢》像一座大廈,那《紅樓夢》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就是撐起全書的兩根柱子,缺一不可。C.《紅樓夢》后四十回中寫黛玉將題情詩的手帕擲入火中,用手帕勾連起前文,體現了作者伏筆千里的高妙手法。D.陳大康用了一年多時間,將《紅樓夢》查檢了百余遍,獲取了約2萬個數據,對作品的語言風格做了數理定位。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的一項是()A.《紅樓夢》第八十二回寫黛玉勸賈寶玉讀書道:“(‘四書’‘八股文’)也有清微淡遠的……況且你要取功名,這個也清貴些。”[前八十回有交代寶玉說黛玉“不說這樣混帳話”(讀書取功名)]B.《紅樓夢》第一百零三回寫薛蟠妻子夏金桂害人不成反害己,誤服毒藥身死,飽受折磨的香菱熬出了頭,成了薛蟠的正室。(前八十回寫香菱的判詞中有“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之語)C.《紅樓夢》)第八十三回王太醫來為黛玉看病:“一時,賈璉陪著大夫進來了,便說道:“這位老爺是常來的,姑娘們不用回避。”(前八十回寫賈母生病“一時只見賈珍、賈璉、賈蓉三個人將王太醫領來”)D.《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寫賈府道:“現今榮寧兩府,善者修緣,惡者悔禍,將來蘭桂齊芳,家道復初,也是自然的道理。”(前八十回寫賈府最后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5.對于《紅樓夢》的后四十回,白先勇和陳大康兩人的觀點主要分歧是什么?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論證的?請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答案〗1.C2.B3.C4.①先從人們對后四十回的質疑批評引出自己的觀點。②接著從別人不可能續寫以及兩個場景的高超藝術性方面展開論述。③最后總結,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5.①白先勇認為,后四十回本來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經過高鶚與程偉元整理罷了;陳大康認為,后四十回可能含有少量的曹雪芹的殘稿,大部分并非曹雪芹寫的。②白先勇從小說創作、小說藝術的角度加以論述;陳大康借助計算機篩查,從語言習慣和語言風格的差異性角度加以論述。〖解析〗【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C.“他反而認為后四十回的文字風采、藝術價值甚至還超過了前八十回”錯誤,原文是“有幾處可能還有過之”,原文是講有幾處可能超過了前八十回。故選C。【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B.“那《紅樓夢》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就是撐起全書的兩根柱子”說法錯誤,原文為“寶玉出家、黛玉之死。這兩場是全書的關鍵,可以說是《紅樓夢》的兩根柱子”,應是《紅樓夢》后四十回中的寶玉出家和黛玉之死兩個場景是撐起全書的兩根柱子。故選B。【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我一直認為后四十回不太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續作”,材料一的觀點認為后四十回也是曹雪芹寫的。A.“況且你要取功名,這個也清貴些”與前八十回寶玉說黛玉“不說這樣混帳話”不一致。B.前八十回香菱的判詞中有“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暗示她遇到夏金桂便被折磨致死,前后不一致。C.符合前八十回所寫王太醫常來賈府診病。D.前八十回說賈府最后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不可能再“家道復初”,前后不一致。故選C。【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六段。第一段“爭論分兩方面,一是質疑后四十回的作者……后四十回的一些情節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后四十回的文采風格遠不如前八十回,等等。我對后四十回一向不是這樣的看法。我還是完全以小說創作、小說藝術的觀點來評論后四十回。我一直認為后四十回不太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續作”先從人們對后四十回的質疑批評引出自己的觀點。第二段“紅樓夢》人物情節發展千頭萬緒,后四十回如果換一個作者,怎么可能把這些無數根長長短短的線索一一理清接榫,前后成為一體”論述別人不可能續寫。第三段“其實后四十回寫得精彩異常場景真還不少。試舉一兩個例子:寶玉出家、黛玉之死。這兩場是全書的關鍵,可以說是《紅樓夢》的兩根柱子,把像一座大廈的整本書牢牢撐住”第四段“第一百二十回寶玉出家,那幾個片段的描寫是中國文學中的一座峨峨高峰”第五段“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癡情’及第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這兩回寫黛玉之死又是另一座高峰,是作者精心設計、仔細描寫的一幕摧人心肝的悲劇”采用總分的結構,從兩個場景的高超藝術性方面展開論述。第六段“而我感到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夠讀到程偉元和高鶚整理出來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紅樓夢》,這部震古爍今的文學經典巨作”總結,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結合材料一第二段“近年來紅學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相信高鶚不是后四十回的續書者,后四十回本來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經過高鶚與程偉元整理罷了”可知白先勇認為,后四十回本來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經過高鵬與程偉元整理罷了;結合材料二最后一段“這表明在第八十一回到第一百回之間,當含有少量的曹雪芹的殘稿”可知陳大康認為,后四十回可能含有少量的曹雪芹的殘稿,大部分并非曹雪芹寫的。結合材料一第一段“我還是完全以小說創作、小說藝術的觀點來評論后四十回。我一直認為后四十回不太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續作”可知白先勇從小說創作、小說藝術的角度加以論述;結合材料二第一段“1983年,我嘗試運用計算機,開始了對《紅樓夢》語言的統計工作。經過一遍又一遍的篩查,我對作品的語言風格也越來越熟悉,這時有些念頭會突然在腦海中閃過,提醒自己應做深究”可知陳大康借助計算機篩查,從語言習慣和語言風格的差異性角度加以論述。(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秦嶺記·二十六賈平凹之所以叫云蓋寺,是云常常就把寺蓋了。其實,云來了,不但蓋了寺,也蓋了整個小鎮。一夜的寂靜無聲,天亮的時候,偶爾從寺后的河面上吹來一陣風,北街口的那棵娑羅樹被云隔成了三截,樹根已經清晰了,坐著老和尚。老和尚每日黎明拿竹帚掃寺門口一直到村前的六百二十八級臺階。他掃的不是塵,是云。石板鋪成的街道逐漸出現,上面一層冰,冷冷地發光。深山里的小鎮貧瘠得安靜,日子就這么堆積著,過去了幾個月,又過去了幾年,一直到有一天,突然有了故事,如同中街客棧旁榆樹上的老鴰①窩被戳了一扁擔,紛亂和嘈吵了一陣。那天是陰歷十月初二,照常的一個早上,云剛剛從街道上散去,禿子推著賣甑糕的獨輪車到了豆腐坊門口,前邊的路上仰面躺著一個人,以為是豆腐坊的老劉,就大聲哇哇起來。啞巴的話沒有節奏,別人聽不懂,但他的意思是你老婆又不讓你在炕上睡啦?一抬頭,老劉竟從店里出來,問:你說啥?禿子忙停下車子就去扶躺著的人,認得是后巷的任秋針,身上穿著藍布棉襖、黑棉褲、舊膠鞋,后腦勺一個窟窿,血流出來結了冰,人早就已經死了,變得僵硬。任秋針五十出頭,家里有老母親還有兩個孩子,因為住在后巷,沒有門面房開店做買賣,就飼養了十幾只羊。小鎮上幾十年從未發生過非正常死亡,本分老實的任秋針怎么就橫死在街頭?這事驚慌了整個小鎮,議論紛紛。派出所的人很快到了現場,排除了他殺和自殺,經尸檢,也排除了心血管疾病導致的猝死。但任秋針的家屬不行,太平社會,好端端一個人,說死就死了,真相到底是什么?停著尸不肯埋葬。鎮派出所是全縣評比中的模范派出所,也有心要給小鎮個交代,于是進行詳細調查。據家屬講,頭兩天任秋針在黑溝放羊時丟失一只羊,回來自己給自己生氣,喝了一瓶白干。事發的前一天黃昏,得到消息,黑溝村撿到了那只羊,任秋針就給家人說要去黑溝村呀,出門時還在懷里揣了一盒紙煙。黑溝村村主任承認黑溝村是撿到了一只羊,也承認任秋針那天黃昏來過黑溝村。黑溝村是個窮村,那天集體在山腳下修水渠。撿到羊,原本想殺了給各家分肉的,羊太小,村里戶數多,村主任提議殺羊熬湯吧,讓全村老少都能沾上腥,天這么冷驅驅寒。而任秋針到村時羊湯已經在熬,支了三個大筒子鍋。任秋針和村人論理,村人說,羊是村人撿的,殺羊也是本分,這就像雨下到誰家田里那就長誰家的莊稼呀!任秋針論不過,捶胸頓足地哭。村人見他可憐,安慰他,讓他也喝羊湯。全村老少是各喝了一碗兩碗的,他喝了三碗。天黑后任秋針返回,村主任還把他送到寺后的青蓮河灘。黑溝村人熬了羊湯喝是能說得過去的,并且全村百十多人都喝了湯,能說誰不對呢?任秋針若那天黃昏不去黑溝村或許回來不至于死在街頭,可那是任秋針自己去的黑溝村呀!那么,任秋針從河灘到鎮上還發生了什么事嗎?糍粑店的孫掌柜主動來報告:任秋針腳上的舊膠鞋是他給的。那天晚上,他在店里蒸土豆,因為第二天有人給孩子過滿月,訂下的糍粑多,夜里兩三點了,任秋針就經過門前。那時街道上都是云,店里燈光照出去,只能照出簸箕大一片亮,任秋針經過時在咳嗽,他說:打牌才回呀?任秋針說:我啥時打過牌?就站到了店門口。他是看到了任秋針一只腳上穿著鞋,一只腳竟然光著。他問天這么冷,你光腳?任秋針說是從黑溝村回來,過青蓮河上列石時絆了一下,一只鞋被水沖走了。他見任秋針寒磣,就把他的一雙膠鞋讓任秋針穿,膠鞋是舊的,鞋底都磨成平板了。任秋針穿了鞋,說:明日我還你。或許,就是這雙底磨成平板的舊膠鞋,任秋針穿了在街上石板路上走過時,云大,石板上又結了冰,滑倒了后腦勺著地而死的?可孫掌柜是一片好意,哪能是他的責任呢?再調查石板街道結冰的事,確實是如果石板上不結冰,舊膠鞋再是底子磨成平板也不會滑跤的。但是,小鎮上自有了這條主街道,以前住家和以后做門面店鋪,大家都習慣著把洗臉水、洗衣洗菜水、淘米水,順手就潑到街道上。這怎么認定是誰的錯呢,有錯那是家家戶戶都錯。街道上的人爭辯,哪個冬季里街道上不是層冰,是摔過人,可都是跌個屁股蹲兒,他任秋針一摔就死了!派出所調查之后,結論是任秋針確實死有其因,但又無法認定誰有責任。任秋針家屬還是不行,鎮政府補助五千元。任秋針埋葬后,過五七,家人在寺里做了一場焰口②超度。那天晚上依然是云蓋了寺也蓋了小鎮,寺后的河面上沒有吹來風,云不是如碌碡滾②,也不是如席筒卷,而是彌漫成糊狀,混混沌沌;完全看不見北街口那棵娑羅樹,看不見那六百二十八級寺門前的臺階。(有刪改)〖備注〗①老鴰,北方方言,指烏鴉。②焰口,一種佛教修行儀式。③碌碡滾,即碌碡(陜西發音lǒuzhǒu),中國農業生產用具,是一種用以碾壓的畜力農具。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天早上,賣甑糕的啞巴禿子發現一個人躺在地上,他以為是豆腐坊的老劉睡在大街上。B.本分老實的任秋針討羊無果,回來時能見度低,石板臺階結冰濕滑,不慎摔破后腦勺而死。C.任秋針的死打破了小鎮的寧靜,使小鎮“紛亂和暗吵了一陣”,使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恐慌。D.小說利用排除法,排除了黑溝村人、孫掌柜、在街上潑水家家戶戶對任秋針之死的嫌疑。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細致地描寫了石板鋪成的街道上一層冷冷發光的冰,為下文任秋針的死埋下了伏筆。B.小說運用了語言、外貌、神態、動作等描寫交代了禿子發現橫死街頭的任秋針的過程。C.“像雨下到誰家田里那就長誰家的莊稼”運用比喻,將原本無理的邏輯說得看似有道理。D.“老鴰”“碌碡滾”等方言俗語不事雕琢的使用,突出了小說作者語言運用技能的高超。8.小說對云的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9.《人民文學》對賈平凹的《秦嶺記》進行了評價:“(作品)可見山地深處的人生底細和生活況味。”結合文本,談談本篇小說是如何體現這一觀點的。〖答案〗6.C7.B8.小說開頭、中間、結尾都寫到云,互相照應,使小說結構嚴謹。小說通過對云這個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了凄迷傷感的氛圍。9.①小說交代了山村村民任秋針因尋找丟失的山羊不幸滑倒摔破后腦勺而死的事,并對其死因展開了推理,借此展現了山村村民貧窮、安靜、平凡的人生狀態。②小鎮上百姓的生活,是秦嶺一帶山地深處人民生活的寫照,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和生活的平凡。③小說沒有復雜的人物關系和宏大的主題,更接近普通百姓的真實生活。(意思對即可)〖解析〗【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小說具體內容的能力。C.“使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恐慌”錯誤,“小鎮上幾十年從未發生過非正常死亡,本分老實的任秋針怎么就橫死在街頭?這事驚慌了整個小鎮,議論紛紛”,從小說文本來看,任秋針的死打破了小鎮的寧靜,給小鎮平淡無奇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新奇,但沒有使人們的生活陷入恐慌的狀態,選項對事件做了過度解讀。故選C。【7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小說藝術特色的能力。B.“小說運用了語言、外貌、神態、動作等描寫”錯誤,小說第四段“禿子推著賣甑糕的獨輪車到了豆腐坊門口,前邊的路上仰面躺著一個人,以為是豆腐坊的老劉,就大聲哇哇起來。啞巴的話沒有節奏,別人聽不懂,但他的意思是你老婆又不讓你在炕上睡啦”“認得是后巷的任秋針,身上穿著藍布棉襖、黑棉褲、舊膠鞋,后腦勺一個窟窿,血流出來結了冰”交代了秀子發現橫死街頭的任秋針的過程,運用了語言、外貌、動作等描寫,沒有使用“神態描寫”。故選B。【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本景物描寫的作用的能力。“之所以叫云蓋寺,是云常常就把寺蓋了。其實,云來了,不但蓋了寺,也蓋了整個小鎮”“那天是陰歷十月初二,照常的一個早上,云剛剛從街道上散去”“那天晚上依然是云蓋了寺也蓋了小鎮,寺后的河面上沒有吹來風,云不是如碌碡滾,也不是如席筒卷,而是彌漫成糊狀,混混沌沌;完全看不見北街口那棵娑羅樹,看不見那六百二十八級寺門前的臺階”,小說開頭、中間、結尾都寫到云,互相照應,使小說結構嚴謹。“任秋針埋葬后,過五七,家人在寺里做了一場焰口超度。那天晚上依然是云蓋了寺也蓋了小鎮,寺后的河面上沒有吹來風……而是彌漫成糊狀,混混沌沌”,小說通過對云這個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了凄迷傷感的氛圍。【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小說藝術特色的能力。本題是一個情境化題,“隱約可見山地深處的人生底細和生活況味”給考生規定了答題的方向:小說是如何“隱約”地展現“山地深處”的人的“人生底細”“生活況味”的?考生可以從小說的主要內容和創作風格等方面進行回答。“禿子忙停下車子就去扶躺著的人,認得是后巷的任秋針,身上穿著藍布棉襖、黑棉褲、舊膠鞋,后腦勺一個窟窿,血流出來結了冰,人早就已經死了,變得僵硬”“或許,就是這雙底磨成平板的舊膠鞋,任秋針穿了在街上石板路上走過時,云大,石板上又結了冰,滑倒了后腦勺著地而死的”,小說交代了山村村民任秋針因尋找丟失的山羊不幸滑倒摔破后腦勺而死的事,并對其死因展開了推理,借此展現了山村村民貧窮、安靜、平凡的人生狀態。“老和尚每日黎明拿竹帚掃寺門口一直到村前的六百二十八級臺階”“深山里的小鎮貧瘠得安靜,日子就這么堆積著,過去了幾個月,又過去了幾年,一直到有一天,突然有了故事”,小鎮上百姓的生活,是秦嶺一帶山地深處人民生活的寫照,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和生活的平凡。“以為是豆腐坊的老劉,就大聲哇哇起來。啞巴的話沒有節奏,別人聽不懂,但他的意思是你老婆又不讓你在炕上睡啦”“天黑后任秋針返回,村主任還把他送到寺后的青蓮河灘”“他見任秋針寒磣,就把他的一雙膠鞋讓任秋針穿,膠鞋是舊的,鞋底都磨成平板了。任秋針穿了鞋,說:明日我還你”,小說沒有復雜的人物關系和宏大的主題,更接近普通百姓的真實生活。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杜)甫,字子美。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廊州贏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右拾遺。與房琯為布衣交,琯時敗陳濤斜,又以客董廷蘭,罷宰相。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帝怒,詔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帝乃解。時所在寇奪,甫家寓廊,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關輔饑,輒棄官去,客秦州,負薪采橡栗自給。流落劍南,結廬成都西郭。召補京兆功曹參軍,不至。會嚴武節度劍南東、西川,往依焉。大歷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曠放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嘗從白及高適過汴州,酒酣登吹臺,慷慨懷古,人莫測也。數嘗寇亂,挺節無所污,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人憐其忠云。贊曰: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相襲沿。逮開元間,稍裁以雅正,然恃華者質反,好麗者壯違,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長。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謂:“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昌黎韓愈于文章慎許可,至歌詩,獨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誠可信云。(選自《新唐書·杜甫傳》,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B.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C.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D.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玄宗,廟號。廟號是中國君主死后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通常含有褒或貶之意。B.“為賊所得”與“阿母為汝求”(《孔雀東南飛并序》)兩句中的“為”字含義不同。C.“嘗從白及高適過汴州”與“予過維揚”(《揚州慢》)兩句中的“過”字含義相同。D.律詩,舊詩體裁之一,格律較嚴,每首八句,四聯都要對仗,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韻。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杜甫在安史之亂時追隨唐肅宗,房琯因故被罷職,杜甫認為對房琯的處罰太輕,觸怒唐肅宗,宰相張鎬替杜甫說話,才打消了唐肅宗的怒氣。B.杜甫的家人在戰亂中陷入困境,朝廷準許杜甫去探家,他自己也在戰亂中流離失所,他流落到成都搭建草房子,后又去劍南投靠嚴武。C.杜甫性情曠達不拘小節,年輕時和李白齊名,被人們稱為“李杜”。他關心國家大事,雖然多次經歷戰亂,但仍能保持名節,忠于國君。D.杜甫的詩歌被元稹稱為“前無古人”,杜甫因其詩歌的特色而被人們稱為“詩史”。韓愈在談到詩歌時,贊許杜甫和李白的詩歌作品。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關輔饑,輒棄官去,客秦州,負薪采橡栗自給。(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14.從文中看,在杜甫之前的唐代詩歌有哪些不足?請簡要概括。〖答案〗10.B11.D12.A13.(1)關輔發生饑荒,他便棄官離去,客居秦州,砍柴、采摘橡子栗實來養家。(2)游歷南岳祠,忽發大水,十多天弄不到吃的,縣令備了船迎接他,這才得以回來。14.①崇尚浮華之風;②浮華而失去質樸,艷麗而欠缺雄壯。〖解析〗【1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到了杜甫,詩風雄渾蒼茫,千姿萬狀,兼有了古今之長,他人不足,杜甫卻有余,殘脂余香,使后人獲益之處太多了。“它人”是“不足”的主語,二者不能斷開,排除AC;“厭余”是“甫”的謂語;“殘膏”“剩馥”結構一致,不應在“余”前斷開,排除D。故選B。【1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一詞多義現象的能力A.正確。B.正確。被;替,給。兩句中的“為”字含義不同。句意:被賊兵抓住/母親我這就替你求娶。C.正確。都是經過。句意:曾與李白和高適結伴經過汴州/我經過揚州。D.“四聯都要對仗”錯誤。律詩只要求中間兩聯對仗。故選D。【1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杜甫認為對房琯的處罰太輕”錯,由原文“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可知,應是杜甫認為房琯所犯罪小,不應該被罷職。故選A。【1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饑”,發生饑荒;“客”,客居;“自給”,養家,自我供給。(2)“遽”,忽然;“旬”,十天;“具”,準備。【1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①由原文“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可知,崇尚浮華之風;②由原文“然恃華者質反,好麗者壯違”可知,浮華而失去質樸,艷麗而欠缺雄壯。參考譯文:杜甫,字子美。考進士沒有考中,困居在長安。天寶十三載,玄宗到太清宮舉行朝獻典禮,到太廟舉行朝享典禮并到南郊祭天,杜甫進奏賦文三篇。玄宗讀了大為驚奇。遭逢安祿山叛亂,天子入蜀,杜甫逃往三川。肅宗即位,他衣衫破爛從廊州想要奔赴皇帝外出停駐的地方,被賊兵抓住。至德二年,出逃來到鳳翔拜見肅宗,拜任右拾遺。他和房琯是貧賤之交,房琯當時在陳濤斜戰敗,又因招董廷蘭為門客,被罷免宰相。杜甫上疏說:“所犯罪小,不應該罷免大臣。”肅宗發怒,下詔三司會審他。宰相張鎬說:“杜甫如果被治罪,就斷絕了進言者的通道。”肅宗這才消去怒意。當時到處有寇賊掠奪,杜甫的家人寄住在廊州,長年艱難貧困,幼弱的家人甚至餓死,因此朝廷允許杜甫自行前去探家。跟隨肅宗回到京城,出任華州司功參軍。關輔發生饑荒,他便棄官離去,客居在秦州,砍柴、采摘橡子栗實來養家。又流落到劍南,在成都西郭搭建草廬居住。召他入朝補授京兆功曹參軍,他沒有前去。正逢嚴武任劍南東、西川節度使,杜甫前去投靠。大歷年間,杜甫出瞿塘峽,下江陵,沿沅水、湘水而上登臨衡山,于是暫住在未陽。游歷南岳祠,忽發大水,十多天弄不到吃的,縣令備了船迎接他,這才得以回來。縣令曾送杜甫烤牛肉、白酒,杜甫喝得大醉,一個晚上去世,終年五十九歲。杜甫性情曠達不拘小節,喜歡議論天下大事,空闊而不切實際。年輕時和李白齊名,當時稱為“李杜”。曾與李白和高適結伴經過汴州,喝酒到盡興時登上吹臺,慷慨抒發懷古之情,人們猜不透他的用意。他多次經歷戰亂,堅持節操不被玷污,創作詩歌,感傷國勢削弱,念念不忘國君,人們都哀憐他的忠心。贊曰:唐朝興起,詩人繼承陳、隋風格,以浮華而相炫耀。到宋之問、沈儉期等人,在聲韻上研討揣摩,輕聲重聲不再差誤,而這種詩就被稱為“律詩”,人們爭相沿襲仿效。到開元年間,逐漸用雅正的意旨加以修飾,然而倚重浮華的違背質樸,喜好艷麗的欠缺雄壯,詩人得到一個方面,就都能一展所長。到了杜甫,詩風雄渾蒼茫,千姿萬狀,兼有了古今之長,他人不足,杜甫卻有余,殘脂余香,使后人獲益之處太多了。所以元鎮說:“從有詩人以來,沒有能比得上杜子美的。”杜甫又善于用詩歌陳論時事,切合格律而意旨精深,寫到上千言而毫無才力不足的跡象,世人稱之為“詩史”。昌黎韓愈在文章上慎重地許可,至于詩歌,獨推崇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這真是實話。(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水調歌頭·呈漢陽使君王以寧大別①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見,依舊秀色照清眸。常記鮚碕狂客②,邀我登樓雪霽,杖策擁羊裘。山吐月千仞,殘夜水明樓。黃粱夢,未覺枕,幾經秋。與君邂逅,相逐飛步碧山頭。舉酒一觴今古,嘆息英雄骨冷,清淚不能收。鸚鵡③更誰賦,遺恨滿芳洲。〖備注〗①大別:大別山。②鮚碕:山名,在今浙江奉化市東南。狂客:代指漢陽使君,古時有以籍貫稱人的習慣。③鸚鵡:鸚鵡洲,位于漢陽西南江邊,漢末狂士禰衡的葬處,以禰衡《鸚鵡賦》而得名。禰衡,東漢末年名士。他恃才傲物,不為曹操所容,后來被黃祖殺害。他的《鸚鵡賦》抒發了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悲憤。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上闋開頭兩句語意雙關:明寫大別山西起漢陽東北;暗寫與友人久別重逢時,其已起用。B.“依舊秀色照清眸”句中的“照”字把人與自然相結合,流露出闊別重逢的逸興豪情。C.“山吐月千仞,殘夜水明樓”這兩句運用化靜為動的手法,寫景形象,意境空靈幽遠。D.上下闋寫十年前后兩游大別山的感受,兩次重逢都逸興遄飛、壯志滿懷,盡顯豪放剛健。16.“鸚鵡更誰賦,遺恨滿芳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答案〗15.D16.①結尾兩句詞人借東漢禰衡的不幸遭遇,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慨。②詞人用禰衡《鸚鵡賦》這一典故,抒發自己對英雄壯志難酬的世道的譴責,傾吐胸中仕途遇阻的抑郁情懷。〖解析〗【1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D.“兩次重逢都逸興遄飛、壯志滿懷,盡顯豪放剛健”錯誤。十年前后兩游大別山的感受不盡相同:第一次逸興遄飛、壯志滿懷;第二次則是在經歷仕途險阻、人世變遷之后,感情轉入蒼涼深邃,懷古幽怨。故選D。【1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鸚鵡更誰賦,遺恨滿芳洲”最后以“鸚鵡”二句收束全篇,現在沒有誰還能像禰衡一樣作《鸚鵡賦》。在長滿萋萋芳草的鸚鵡洲上,只留下滿腔遺恨,是禰衡的遺恨,也是作者及其友人的遺恨。結合注釋“鸚鵡洲,位于漢陽西南江邊,漢末狂士禰衡的葬處,以禰衡《鸚鵡賦》而得名。禰衡,東漢末年名士。他恃才傲物,不為曹操所容,后來被黃祖殺害。他的《鸚鵡賦》抒發了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悲憤”可知,用東漢禰衡《鸚鵡賦》這一典故,借禰衡的不幸遭遇,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慨。(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馬遷《屈原列傳》中,表明屈原能以小見大、深入淺出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賈誼《過秦論》中介紹陳涉,說他不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還是個被遷謫戍邊的卒子,可見其出身低微。(3)春景代表希望,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景象,但古人常反其意而用之,在古典詩詞中以樂景寫哀情,如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答案〗(1)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2)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3)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應朋友小余邀約,我來到閩西北著名景區金湖游覽——水際村。十年前,我曾到過水際村采訪。因地處庫區腹地,因此而搬遷。說起搬遷,小余十分感慨地說,這里的村民,盡管也懷戀故土,①,但聽說是國家建設的需要,二話沒說,很快就答應下來。后來,我在村里采訪的時候,村支書老鄒向我講述了村子搬遷后的發展。從最初的開發野趣景點、搖船游覽,到銷售旅游工藝品、魚干,試開小餐館等,再到村里充分發揮黨支部的引領作用,以村民自愿入股模式,組建了家庭旅館協會、游船協會、漁業協會,形成了“協會十公司十農戶”的新路徑,一躍成為②的富裕村。如今,水際村又會有一番怎樣的變化呢?我真想再去看一看。我的腦海里旋即浮現初見老鄒的情景。當時,我請老鄒談談他多年的實踐經驗,他只是說:“水際村的成就,是大家一起干出來的……”回想間,不覺船抵水際村。剛一上岸,我就怔住了,一幅鄉村水墨畫映入眼簾——一幢幢粉墻黛瓦的錯落有致的農家別墅;農家旅館一家家裝潢考究,別致秀氣;清澈澄凈的如詩如畫的一灣灣湖水。我一邊慢走細看,一邊在心里贊嘆:水際村的人真不簡單,看這一切的布局和安排,就知道他們對家鄉的美已深有體會!水際村這些年來,接待四面八方的來客多了,接收的信息也極大地豐富,村民們的眼界開闊了,開始自覺地學習發展旅游的知識,提高了整個村子的③。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或詞語。19.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一組句式整齊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答案〗18.①安土重遷②聞名遐邇(遠近聞名)③品位19.一幢幢粉墻黛瓦的農家別墅,錯落有致;一家家裝潢考究的農家旅館,別致秀氣;一灣灣清澈澄凈的湖水,如詩如畫。20.①運用設問,突出了“我”急切的心情;②設置懸念,語氣強烈;③突出強調了水際村的巨大變化。〖解析〗【1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第①處,根據橫線前面的“盡管也懷戀故士”可知句子表達的是村民對故土的依戀,因此填寫“安士重遷”。安士重遷:安于本鄉本土,不愿輕易遷移。第②處,根據橫線前面所說的水際村采取的各項措施,讓水際村富裕起來,再根據“一躍成為”可知應填“遠近聞名”。遠近聞名:名聲傳遍近的和遠的地方。形容名氣很大。第③處,根據橫線前面的“村民們的眼界開闊了,開始自覺地學習發展旅游的知識”,可知村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提高了村子的水平,故填“品位”。品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質、水平。【1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變換句式的能力。作答時,可以從畫波浪線的句子中找到一個句子作為標準句,把其它的句子變成標準句的形式,組成一組整齊的句子。觀察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把“農家旅館一家家裝潢考究,別致秀氣”作為標準句,但是為了表達的更加通順,可改變語序為:一家家裝潢考究的農家旅館,別致秀氣。然后把其余兩句調整順序,進行變化。最后變為:一幢幢粉墻黛瓦的農家別墅,錯落有致;一家家裝潢考究的農家旅館,別致秀氣;一灣灣清澈澄凈的湖水,如詩如畫。【2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的能力。作答時,首先要聯系前后文從內容的角度進行分析,明確設問中的“問”是什么,然后從后文找到相關內容對問題進行回答,明確設問自問自答的特點,然后從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的角度分析表達效果。“如今,水際村又會有一番怎樣的變化呢?”,從下句“我真想再去看一看”看,突出了“我”想去水際村看一看的急切的心情;從后文“我一邊慢走細看,一邊在心里贊嘆”強調了水際村的變化之大。(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懸疑題材影視作品興起由來已久。巧妙的情節設置,鮮明的人物性格,精彩的推理過程,這些都是懸疑劇受追捧的重要原因。不過隨著市場上懸疑劇數量不斷增加,()。盡管當下的懸疑劇囊括了許多不同的類型元素,①。《對決》中群像式的刻畫讓反派角色的心理被充分剖析,從原生家庭給個人成長帶來的影響,到善惡掙扎之間展現出的人性復雜的一面,都深刻反映著值得思考的社會現實,體現出現實主義創作特點。同時,懸疑劇在情節設置和拍攝手法上都重視現實性。②,還是運用拍攝手法呈現的畫面實感,包括對劇中涉及細節的處理還原,都讓觀眾在沉浸式觀劇之余聯想到自身的現實生活。除了反映現實、觀照現實,③。《對決》中為了還原警方辦案的真實工作場景和狀態,團隊在前期對縣級和地級公安局進行了實地調研,從搭建布局到內部人員構成都力求真實,以此來向刑偵戰線上的基層工作者致敬。深層次挖掘現實價值,對平凡現實的呈現讓劇集所傳遞的價值不只停留在藝術層面,更引起了社會對一個職業乃至行業的興趣與關注,讓更多在不同崗位上付出和奉獻的人被大眾了解和尊重。2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A.劇情模式化、人物臉譜化等問題也逐漸顯現B.逐漸顯現劇情模式化、人物臉譜化等問題C.逐漸把劇情模式化、人物臉譜化等問題顯現D.在劇情模式化、人物臉譜化等問題上逐漸顯現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答案〗21.A22.①但無一例外走的是現實主義道路
②無論是情節設置上的邏輯真實性
③懸疑劇也在嘗試挖掘現實價值〖解析〗【2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B項與前文“懸疑劇數量不斷增加”這一主謂結構不符,且“數量”與“問題”不搭配;C、D兩項“把劇情模式化、人物臉譜化等問題”和“在劇情模式化、人物臉譜化等問題上”是介賓結構,做“顯現”的狀語,造成暗中更換主語。故選A。【2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①處,結合對《對決》的分析及“社會現實”“體現出現實主義創作特點”可知該處應填寫“但無一例外走的是現實主義道路”之類的內容。②處,結合上下文“在情節設置和拍攝手法上都重視現實性”和“還是運用拍攝手法呈現的畫面實感”可以推知該處是從情節設置的角度分析,應填寫“無論是情節設置上的邏輯真實性”之類的內容。③處,前句“除了反映現實、觀照現實”,說的是懸疑劇另外的嘗試,結合下文對《對決》的分析與“深層次挖掘現實價值”可以推知,該處應填寫“懸疑劇也在嘗試挖掘現實價值”之類的內容。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在玩紙條時發現,一個扭轉180度后再兩頭粘接起來的紙條,具有魔術般的性質。與普通紙帶具有兩個面不同,這樣的紙帶只有一個面,一只小蟲可以爬遍整個曲面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這一神奇的單面紙帶被稱為“莫比烏斯帶”。作為一種典型的拓撲圖形,莫比烏斯帶引起了許多科學家的研究興趣,并在生活和生產中有了一些應用。例如,動力機械的皮帶就可以做成“莫比烏斯帶”狀,這樣皮帶就不會只磨損一面了,壽命能延長整整一倍。此外,莫比烏斯帶也是藝術家眼中的經典造型。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江西省萍鄉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自《紅樓夢》“程高本”出版以來,爭議未曾斷過,主要是對后四十回的質疑批評。爭論分兩方面,一是質疑后四十回的作者。長期以來,幾個世代的紅學專家都認定后四十回乃高鶚所續,并非曹雪芹的原稿。因此也就引起一連串的爭論:后四十回的一些情節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后四十回的文采風格遠不如前八十回,等等。我對后四十回一向不是這樣的看法。我還是完全以小說創作、小說藝術的觀點來評論后四十回。我一直認為后四十回不太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續作。《紅樓夢》人物情節發展千頭萬緒,后四十回如果換一個作者,怎么可能把這些無數根長長短短的線索一一理清接榫,前后成為一體?《紅樓夢》是曹雪芹帶有自傳性的小說,是他的“追憶似水年華”,全書充滿了對過去繁華的追念,尤其后半部寫賈府的衰落,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哀憫之情躍然紙上,不能自已。高鶚與曹雪芹的家世大不相同,個人遭遇亦迥異,似乎很難由他寫出如此真摯的個人情感來。近年來紅學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相信高鶚不是后四十回的續書者,后四十回本來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經過高鶚與程偉元整理罷了。至于不少人認為后四十回文字功夫、藝術成就遠不如前八十回,這點我絕不敢茍同。后四十回的文字風采、藝術價值絕對不輸前八十回,有幾處可能還有過之。《紅樓夢》前大半部是寫賈府之盛,文字當然應該華麗,后四十回是寫賈府之衰,文字自然比較蕭疏,這是應情節的需要,而非功力不逮。其實后四十回寫得精彩異常的場景真還不少。試舉一兩個例子:寶玉出家、黛玉之死。這兩場是全書的關鍵,可以說是《紅樓夢》的兩根柱子,把像一座大廈的整本書牢牢撐住。如果兩根柱子折斷,《紅樓夢》就會像座大廈轟然傾頹。第一百二十回寶玉出家,那幾個片段的描寫是中國文學中的一座峨峨高峰。寶玉光頭赤足,身披大紅斗篷,在雪地里向父親賈政辭別,合十四拜,然后隨著一僧一道飄然而去,一聲禪唱,歸彼大荒,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紅樓夢》這個畫龍『點石成金』式的結尾,恰恰將整本小說撐了起來,其意境之高、其意象之美,是中國抒情文字的極致。我們似乎聽到禪唱聲充滿了整個宇宙,天地為之久久低昂。寶玉出家,并不好寫,而后四十回中的寶玉出家,必然出自大家手筆。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癡情”及第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這兩回寫黛玉之死又是另一座高峰,是作者精心設計、仔細描寫的一幕摧人心肝的悲劇。黛玉夭壽、淚盡人亡的命運,作者明示暗示,早有鋪排,可是真正寫到苦絳珠臨終一刻,作者須煞費苦心,將前面鋪排累積的能量一股腦兒全部釋放出來,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作者十分聰明地用黛玉焚稿比喻自焚,林黛玉本來就是“詩魂”,焚詩稿等于毀滅自我,尤其黛玉將寶玉所贈的手帕(上面題有黛玉的情詩)一并擲入火中,手帕是寶玉用過的舊物,是寶玉的一部分,手帕上斑斑點點還有黛玉的淚痕,這是兩個人最親密的結合,是兩人愛情的信物。如今黛玉如此決絕將手帕扔進火里,霎時間,弱不禁風的林黛玉形象突然暴漲成為一個剛烈如火的殉情女子。手帕的再度出現,體現了曹雪芹善用草蛇灰線、伏筆千里的高妙手法。張愛玲極不喜歡后四十回,她曾說一生中最感遺憾的事就是曹雪芹寫《紅樓夢》只寫到八十回沒有寫完。而我感到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夠讀到程偉元和高鶚整理出來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紅樓夢》,這部震古爍今的文學經典巨作。(摘編自白先勇《細說〈紅樓夢〉》)材料二:1983年,我嘗試運用計算機,開始了對《紅樓夢》語言的統計工作。經過一遍又一遍的篩查,我對作品的語言風格也越來越熟悉,這時有些念頭會突然在腦海中閃過,提醒自己應做深究。這些念頭怎么會冒出來的,我至今沒弄明白,也許是篩查得多了,自然產生了語感的緣故。譬如對“索性”這個意思的表達,我突然感到前八十回是用“越性”這個詞,只有后四十回才用“索性”。又如前八十回喜歡用“越發”一詞,但在后四十回里,同樣意思的表達卻是用“更加”一詞;前八十回一般用“才剛”一詞,而后四十回里卻是用“剛才”。甚至臟字的使用,前后兩部分也有明顯差異,在前八十回里,就連尊貴的王夫人或清雅的林黛玉也難免有時要說個“屁”字,而那些婆子或丫鬟開口時,一些很不文雅的臟字有時就會直闖讀者的眼簾。后四十回的作者似乎很不屑于使用臟字,在那二十多萬字里只出現過兩次,而且相對來說還較文雅。一次是賈政在氣急之中罵了聲“放屁”,一次是賈璉引用了“大蘿卜還用尿澆”這俗語。諸如此類的用詞差異發現了27種,而對每次的發現我都需要將《紅樓夢》查閱一遍以證實。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利用計算機對《紅樓夢》也查檢了百余遍,根據獲取的約2萬個數據,可以對作品的語言風格做數理定位。最后的結論:將作品前八十回均分為A、B兩組,它們的語言風格完全一致,確為一人所寫,后四十回定義為C組,它的語言風格與A、B兩組有明顯差異,應非出自曹雪芹之手。若將后四十回按順序均分為C1與C2兩組,那么C1組的數據有向A、B兩組靠攏的趨勢,而C2組的數據則是更為遠離,這表明在第八十一回到第一百回之間,當含有少量的曹雪芹的殘稿。不過運用數理語言學做統計分析,只能指出殘稿的所在區間,卻無法確定究竟哪些內容屬于殘稿。(摘編自陳大康《榮國府的經濟賬》)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人們對《紅樓夢》后四十回的質疑批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為它是高鶚所續,二是認為它的情節不符合曹雪芹原意、文采風格不如前八十回。B.白先勇認為,高鶚與曹雪芹兩人無論是家世還是個人遭遇都大不相同,高鶚要是續寫《紅樓夢》的話,想要寫出如此真摯的個人的情感來似不太可能。C.不少人認為后四十回在文字和藝術上遠不如前八十回,白先勇對此并不認同,他反而認為后四十回的文字風采、藝術價值甚至還超過了前八十回。D.陳大康發現,《紅樓夢》后四十回的作者不喜歡使用臟字,二十多萬字里面只出現過兩次,一次是賈政罵人,另一次是賈璉引用俗語。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紅樓夢》后半部寫賈府的衰落,寄托著作者的哀憫之情,此書是帶有自傳性的小說,充滿了作者對過去繁華的追念。B.如果說《紅樓夢》像一座大廈,那《紅樓夢》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就是撐起全書的兩根柱子,缺一不可。C.《紅樓夢》后四十回中寫黛玉將題情詩的手帕擲入火中,用手帕勾連起前文,體現了作者伏筆千里的高妙手法。D.陳大康用了一年多時間,將《紅樓夢》查檢了百余遍,獲取了約2萬個數據,對作品的語言風格做了數理定位。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的一項是()A.《紅樓夢》第八十二回寫黛玉勸賈寶玉讀書道:“(‘四書’‘八股文’)也有清微淡遠的……況且你要取功名,這個也清貴些。”[前八十回有交代寶玉說黛玉“不說這樣混帳話”(讀書取功名)]B.《紅樓夢》第一百零三回寫薛蟠妻子夏金桂害人不成反害己,誤服毒藥身死,飽受折磨的香菱熬出了頭,成了薛蟠的正室。(前八十回寫香菱的判詞中有“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之語)C.《紅樓夢》)第八十三回王太醫來為黛玉看病:“一時,賈璉陪著大夫進來了,便說道:“這位老爺是常來的,姑娘們不用回避。”(前八十回寫賈母生病“一時只見賈珍、賈璉、賈蓉三個人將王太醫領來”)D.《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寫賈府道:“現今榮寧兩府,善者修緣,惡者悔禍,將來蘭桂齊芳,家道復初,也是自然的道理。”(前八十回寫賈府最后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5.對于《紅樓夢》的后四十回,白先勇和陳大康兩人的觀點主要分歧是什么?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論證的?請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答案〗1.C2.B3.C4.①先從人們對后四十回的質疑批評引出自己的觀點。②接著從別人不可能續寫以及兩個場景的高超藝術性方面展開論述。③最后總結,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5.①白先勇認為,后四十回本來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經過高鶚與程偉元整理罷了;陳大康認為,后四十回可能含有少量的曹雪芹的殘稿,大部分并非曹雪芹寫的。②白先勇從小說創作、小說藝術的角度加以論述;陳大康借助計算機篩查,從語言習慣和語言風格的差異性角度加以論述。〖解析〗【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C.“他反而認為后四十回的文字風采、藝術價值甚至還超過了前八十回”錯誤,原文是“有幾處可能還有過之”,原文是講有幾處可能超過了前八十回。故選C。【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B.“那《紅樓夢》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就是撐起全書的兩根柱子”說法錯誤,原文為“寶玉出家、黛玉之死。這兩場是全書的關鍵,可以說是《紅樓夢》的兩根柱子”,應是《紅樓夢》后四十回中的寶玉出家和黛玉之死兩個場景是撐起全書的兩根柱子。故選B。【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我一直認為后四十回不太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續作”,材料一的觀點認為后四十回也是曹雪芹寫的。A.“況且你要取功名,這個也清貴些”與前八十回寶玉說黛玉“不說這樣混帳話”不一致。B.前八十回香菱的判詞中有“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暗示她遇到夏金桂便被折磨致死,前后不一致。C.符合前八十回所寫王太醫常來賈府診病。D.前八十回說賈府最后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不可能再“家道復初”,前后不一致。故選C。【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六段。第一段“爭論分兩方面,一是質疑后四十回的作者……后四十回的一些情節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后四十回的文采風格遠不如前八十回,等等。我對后四十回一向不是這樣的看法。我還是完全以小說創作、小說藝術的觀點來評論后四十回。我一直認為后四十回不太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續作”先從人們對后四十回的質疑批評引出自己的觀點。第二段“紅樓夢》人物情節發展千頭萬緒,后四十回如果換一個作者,怎么可能把這些無數根長長短短的線索一一理清接榫,前后成為一體”論述別人不可能續寫。第三段“其實后四十回寫得精彩異常場景真還不少。試舉一兩個例子:寶玉出家、黛玉之死。這兩場是全書的關鍵,可以說是《紅樓夢》的兩根柱子,把像一座大廈的整本書牢牢撐住”第四段“第一百二十回寶玉出家,那幾個片段的描寫是中國文學中的一座峨峨高峰”第五段“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斷癡情’及第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這兩回寫黛玉之死又是另一座高峰,是作者精心設計、仔細描寫的一幕摧人心肝的悲劇”采用總分的結構,從兩個場景的高超藝術性方面展開論述。第六段“而我感到這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之一,就是能夠讀到程偉元和高鶚整理出來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紅樓夢》,這部震古爍今的文學經典巨作”總結,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結合材料一第二段“近年來紅學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者相信高鶚不是后四十回的續書者,后四十回本來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經過高鶚與程偉元整理罷了”可知白先勇認為,后四十回本來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經過高鵬與程偉元整理罷了;結合材料二最后一段“這表明在第八十一回到第一百回之間,當含有少量的曹雪芹的殘稿”可知陳大康認為,后四十回可能含有少量的曹雪芹的殘稿,大部分并非曹雪芹寫的。結合材料一第一段“我還是完全以小說創作、小說藝術的觀點來評論后四十回。我一直認為后四十回不太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續作”可知白先勇從小說創作、小說藝術的角度加以論述;結合材料二第一段“1983年,我嘗試運用計算機,開始了對《紅樓夢》語言的統計工作。經過一遍又一遍的篩查,我對作品的語言風格也越來越熟悉,這時有些念頭會突然在腦海中閃過,提醒自己應做深究”可知陳大康借助計算機篩查,從語言習慣和語言風格的差異性角度加以論述。(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秦嶺記·二十六賈平凹之所以叫云蓋寺,是云常常就把寺蓋了。其實,云來了,不但蓋了寺,也蓋了整個小鎮。一夜的寂靜無聲,天亮的時候,偶爾從寺后的河面上吹來一陣風,北街口的那棵娑羅樹被云隔成了三截,樹根已經清晰了,坐著老和尚。老和尚每日黎明拿竹帚掃寺門口一直到村前的六百二十八級臺階。他掃的不是塵,是云。石板鋪成的街道逐漸出現,上面一層冰,冷冷地發光。深山里的小鎮貧瘠得安靜,日子就這么堆積著,過去了幾個月,又過去了幾年,一直到有一天,突然有了故事,如同中街客棧旁榆樹上的老鴰①窩被戳了一扁擔,紛亂和嘈吵了一陣。那天是陰歷十月初二,照常的一個早上,云剛剛從街道上散去,禿子推著賣甑糕的獨輪車到了豆腐坊門口,前邊的路上仰面躺著一個人,以為是豆腐坊的老劉,就大聲哇哇起來。啞巴的話沒有節奏,別人聽不懂,但他的意思是你老婆又不讓你在炕上睡啦?一抬頭,老劉竟從店里出來,問:你說啥?禿子忙停下車子就去扶躺著的人,認得是后巷的任秋針,身上穿著藍布棉襖、黑棉褲、舊膠鞋,后腦勺一個窟窿,血流出來結了冰,人早就已經死了,變得僵硬。任秋針五十出頭,家里有老母親還有兩個孩子,因為住在后巷,沒有門面房開店做買賣,就飼養了十幾只羊。小鎮上幾十年從未發生過非正常死亡,本分老實的任秋針怎么就橫死在街頭?這事驚慌了整個小鎮,議論紛紛。派出所的人很快到了現場,排除了他殺和自殺,經尸檢,也排除了心血管疾病導致的猝死。但任秋針的家屬不行,太平社會,好端端一個人,說死就死了,真相到底是什么?停著尸不肯埋葬。鎮派出所是全縣評比中的模范派出所,也有心要給小鎮個交代,于是進行詳細調查。據家屬講,頭兩天任秋針在黑溝放羊時丟失一只羊,回來自己給自己生氣,喝了一瓶白干。事發的前一天黃昏,得到消息,黑溝村撿到了那只羊,任秋針就給家人說要去黑溝村呀,出門時還在懷里揣了一盒紙煙。黑溝村村主任承認黑溝村是撿到了一只羊,也承認任秋針那天黃昏來過黑溝村。黑溝村是個窮村,那天集體在山腳下修水渠。撿到羊,原本想殺了給各家分肉的,羊太小,村里戶數多,村主任提議殺羊熬湯吧,讓全村老少都能沾上腥,天這么冷驅驅寒。而任秋針到村時羊湯已經在熬,支了三個大筒子鍋。任秋針和村人論理,村人說,羊是村人撿的,殺羊也是本分,這就像雨下到誰家田里那就長誰家的莊稼呀!任秋針論不過,捶胸頓足地哭。村人見他可憐,安慰他,讓他也喝羊湯。全村老少是各喝了一碗兩碗的,他喝了三碗。天黑后任秋針返回,村主任還把他送到寺后的青蓮河灘。黑溝村人熬了羊湯喝是能說得過去的,并且全村百十多人都喝了湯,能說誰不對呢?任秋針若那天黃昏不去黑溝村或許回來不至于死在街頭,可那是任秋針自己去的黑溝村呀!那么,任秋針從河灘到鎮上還發生了什么事嗎?糍粑店的孫掌柜主動來報告:任秋針腳上的舊膠鞋是他給的。那天晚上,他在店里蒸土豆,因為第二天有人給孩子過滿月,訂下的糍粑多,夜里兩三點了,任秋針就經過門前。那時街道上都是云,店里燈光照出去,只能照出簸箕大一片亮,任秋針經過時在咳嗽,他說:打牌才回呀?任秋針說:我啥時打過牌?就站到了店門口。他是看到了任秋針一只腳上穿著鞋,一只腳竟然光著。他問天這么冷,你光腳?任秋針說是從黑溝村回來,過青蓮河上列石時絆了一下,一只鞋被水沖走了。他見任秋針寒磣,就把他的一雙膠鞋讓任秋針穿,膠鞋是舊的,鞋底都磨成平板了。任秋針穿了鞋,說:明日我還你。或許,就是這雙底磨成平板的舊膠鞋,任秋針穿了在街上石板路上走過時,云大,石板上又結了冰,滑倒了后腦勺著地而死的?可孫掌柜是一片好意,哪能是他的責任呢?再調查石板街道結冰的事,確實是如果石板上不結冰,舊膠鞋再是底子磨成平板也不會滑跤的。但是,小鎮上自有了這條主街道,以前住家和以后做門面店鋪,大家都習慣著把洗臉水、洗衣洗菜水、淘米水,順手就潑到街道上。這怎么認定是誰的錯呢,有錯那是家家戶戶都錯。街道上的人爭辯,哪個冬季里街道上不是層冰,是摔過人,可都是跌個屁股蹲兒,他任秋針一摔就死了!派出所調查之后,結論是任秋針確實死有其因,但又無法認定誰有責任。任秋針家屬還是不行,鎮政府補助五千元。任秋針埋葬后,過五七,家人在寺里做了一場焰口②超度。那天晚上依然是云蓋了寺也蓋了小鎮,寺后的河面上沒有吹來風,云不是如碌碡滾②,也不是如席筒卷,而是彌漫成糊狀,混混沌沌;完全看不見北街口那棵娑羅樹,看不見那六百二十八級寺門前的臺階。(有刪改)〖備注〗①老鴰,北方方言,指烏鴉。②焰口,一種佛教修行儀式。③碌碡滾,即碌碡(陜西發音lǒuzhǒu),中國農業生產用具,是一種用以碾壓的畜力農具。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天早上,賣甑糕的啞巴禿子發現一個人躺在地上,他以為是豆腐坊的老劉睡在大街上。B.本分老實的任秋針討羊無果,回來時能見度低,石板臺階結冰濕滑,不慎摔破后腦勺而死。C.任秋針的死打破了小鎮的寧靜,使小鎮“紛亂和暗吵了一陣”,使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恐慌。D.小說利用排除法,排除了黑溝村人、孫掌柜、在街上潑水家家戶戶對任秋針之死的嫌疑。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細致地描寫了石板鋪成的街道上一層冷冷發光的冰,為下文任秋針的死埋下了伏筆。B.小說運用了語言、外貌、神態、動作等描寫交代了禿子發現橫死街頭的任秋針的過程。C.“像雨下到誰家田里那就長誰家的莊稼”運用比喻,將原本無理的邏輯說得看似有道理。D.“老鴰”“碌碡滾”等方言俗語不事雕琢的使用,突出了小說作者語言運用技能的高超。8.小說對云的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9.《人民文學》對賈平凹的《秦嶺記》進行了評價:“(作品)可見山地深處的人生底細和生活況味。”結合文本,談談本篇小說是如何體現這一觀點的。〖答案〗6.C7.B8.小說開頭、中間、結尾都寫到云,互相照應,使小說結構嚴謹。小說通過對云這個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了凄迷傷感的氛圍。9.①小說交代了山村村民任秋針因尋找丟失的山羊不幸滑倒摔破后腦勺而死的事,并對其死因展開了推理,借此展現了山村村民貧窮、安靜、平凡的人生狀態。②小鎮上百姓的生活,是秦嶺一帶山地深處人民生活的寫照,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和生活的平凡。③小說沒有復雜的人物關系和宏大的主題,更接近普通百姓的真實生活。(意思對即可)〖解析〗【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小說具體內容的能力。C.“使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恐慌”錯誤,“小鎮上幾十年從未發生過非正常死亡,本分老實的任秋針怎么就橫死在街頭?這事驚慌了整個小鎮,議論紛紛”,從小說文本來看,任秋針的死打破了小鎮的寧靜,給小鎮平淡無奇的生活增添了一些新奇,但沒有使人們的生活陷入恐慌的狀態,選項對事件做了過度解讀。故選C。【7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小說藝術特色的能力。B.“小說運用了語言、外貌、神態、動作等描寫”錯誤,小說第四段“禿子推著賣甑糕的獨輪車到了豆腐坊門口,前邊的路上仰面躺著一個人,以為是豆腐坊的老劉,就大聲哇哇起來。啞巴的話沒有節奏,別人聽不懂,但他的意思是你老婆又不讓你在炕上睡啦”“認得是后巷的任秋針,身上穿著藍布棉襖、黑棉褲、舊膠鞋,后腦勺一個窟窿,血流出來結了冰”交代了秀子發現橫死街頭的任秋針的過程,運用了語言、外貌、動作等描寫,沒有使用“神態描寫”。故選B。【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本景物描寫的作用的能力。“之所以叫云蓋寺,是云常常就把寺蓋了。其實,云來了,不但蓋了寺,也蓋了整個小鎮”“那天是陰歷十月初二,照常的一個早上,云剛剛從街道上散去”“那天晚上依然是云蓋了寺也蓋了小鎮,寺后的河面上沒有吹來風,云不是如碌碡滾,也不是如席筒卷,而是彌漫成糊狀,混混沌沌;完全看不見北街口那棵娑羅樹,看不見那六百二十八級寺門前的臺階”,小說開頭、中間、結尾都寫到云,互相照應,使小說結構嚴謹。“任秋針埋葬后,過五七,家人在寺里做了一場焰口超度。那天晚上依然是云蓋了寺也蓋了小鎮,寺后的河面上沒有吹來風……而是彌漫成糊狀,混混沌沌”,小說通過對云這個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了凄迷傷感的氛圍。【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小說藝術特色的能力。本題是一個情境化題,“隱約可見山地深處的人生底細和生活況味”給考生規定了答題的方向:小說是如何“隱約”地展現“山地深處”的人的“人生底細”“生活況味”的?考生可以從小說的主要內容和創作風格等方面進行回答。“禿子忙停下車子就去扶躺著的人,認得是后巷的任秋針,身上穿著藍布棉襖、黑棉褲、舊膠鞋,后腦勺一個窟窿,血流出來結了冰,人早就已經死了,變得僵硬”“或許,就是這雙底磨成平板的舊膠鞋,任秋針穿了在街上石板路上走過時,云大,石板上又結了冰,滑倒了后腦勺著地而死的”,小說交代了山村村民任秋針因尋找丟失的山羊不幸滑倒摔破后腦勺而死的事,并對其死因展開了推理,借此展現了山村村民貧窮、安靜、平凡的人生狀態。“老和尚每日黎明拿竹帚掃寺門口一直到村前的六百二十八級臺階”“深山里的小鎮貧瘠得安靜,日子就這么堆積著,過去了幾個月,又過去了幾年,一直到有一天,突然有了故事”,小鎮上百姓的生活,是秦嶺一帶山地深處人民生活的寫照,讓讀者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和生活的平凡。“以為是豆腐坊的老劉,就大聲哇哇起來。啞巴的話沒有節奏,別人聽不懂,但他的意思是你老婆又不讓你在炕上睡啦”“天黑后任秋針返回,村主任還把他送到寺后的青蓮河灘”“他見任秋針寒磣,就把他的一雙膠鞋讓任秋針穿,膠鞋是舊的,鞋底都磨成平板了。任秋針穿了鞋,說:明日我還你”,小說沒有復雜的人物關系和宏大的主題,更接近普通百姓的真實生活。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杜)甫,字子美。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廊州贏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右拾遺。與房琯為布衣交,琯時敗陳濤斜,又以客董廷蘭,罷宰相。甫上疏言:“罪細,不宜免大臣。”帝怒,詔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帝乃解。時所在寇奪,甫家寓廊,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視。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關輔饑,輒棄官去,客秦州,負薪采橡栗自給。流落劍南,結廬成都西郭。召補京兆功曹參軍,不至。會嚴武節度劍南東、西川,往依焉。大歷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陽。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曠放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嘗從白及高適過汴州,酒酣登吹臺,慷慨懷古,人莫測也。數嘗寇亂,挺節無所污,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人憐其忠云。贊曰:唐興,詩人承陳、隋風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相襲沿。逮開元間,稍裁以雅正,然恃華者質反,好麗者壯違,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長。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謂:“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昌黎韓愈于文章慎許可,至歌詩,獨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誠可信云。(選自《新唐書·杜甫傳》,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B.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C.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D.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玄宗,廟號。廟號是中國君主死后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通常含有褒或貶之意。B.“為賊所得”與“阿母為汝求”(《孔雀東南飛并序》)兩句中的“為”字含義不同。C.“嘗從白及高適過汴州”與“予過維揚”(《揚州慢》)兩句中的“過”字含義相同。D.律詩,舊詩體裁之一,格律較嚴,每首八句,四聯都要對仗,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韻。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杜甫在安史之亂時追隨唐肅宗,房琯因故被罷職,杜甫認為對房琯的處罰太輕,觸怒唐肅宗,宰相張鎬替杜甫說話,才打消了唐肅宗的怒氣。B.杜甫的家人在戰亂中陷入困境,朝廷準許杜甫去探家,他自己也在戰亂中流離失所,他流落到成都搭建草房子,后又去劍南投靠嚴武。C.杜甫性情曠達不拘小節,年輕時和李白齊名,被人們稱為“李杜”。他關心國家大事,雖然多次經歷戰亂,但仍能保持名節,忠于國君。D.杜甫的詩歌被元稹稱為“前無古人”,杜甫因其詩歌的特色而被人們稱為“詩史”。韓愈在談到詩歌時,贊許杜甫和李白的詩歌作品。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關輔饑,輒棄官去,客秦州,負薪采橡栗自給。(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之,乃得還。14.從文中看,在杜甫之前的唐代詩歌有哪些不足?請簡要概括。〖答案〗10.B11.D12.A13.(1)關輔發生饑荒,他便棄官離去,客居秦州,砍柴、采摘橡子栗實來養家。(2)游歷南岳祠,忽發大水,十多天弄不到吃的,縣令備了船迎接他,這才得以回來。14.①崇尚浮華之風;②浮華而失去質樸,艷麗而欠缺雄壯。〖解析〗【1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到了杜甫,詩風雄渾蒼茫,千姿萬狀,兼有了古今之長,他人不足,杜甫卻有余,殘脂余香,使后人獲益之處太多了。“它人”是“不足”的主語,二者不能斷開,排除AC;“厭余”是“甫”的謂語;“殘膏”“剩馥”結構一致,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商業零售超市供貨合同
- 2025年監理工程師建設工程合同管理考核卷
- 19《智能導航》六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蘇科版
- 期中卷【期中測試·真題卷】-2023-2024學年八年級地理上冊單元速記·巧練(北京·中圖版)(解析版)
- 2025簽訂汽車租賃合同關鍵注意事項
- 2025年簽訂合同應注意的風險與合規事項
- 2025年停車場廣告投放合同參考范本
- 2025裝飾工程合同
- 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應用方案
- 產品序列號編制使用規定
- 高等工程數學Ⅲ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南京理工大學
- 2024年美國商用車和乘用車市場現狀及上下游分析報告
- 2024醫療設備器械試用協議書
- DB32T3748-2020 35kV及以下客戶端變電所建設標準
- 中國近代三種建國方案
- 數學奧秘揭秘-揭開數學背后的奧秘
- 溫度傳感器Pt100-阻值-溫度對照表(方便實用)
- 《幽門螺桿菌檢測》課件
- 《云南土壤類型》課件
- 小兒肝臟間葉錯構瘤課件
- 2022智慧園區設計、建設與驗收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