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屆高中生物學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模擬試題2含解析_第1頁
新教材2024屆高中生物學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模擬試題2含解析_第2頁
新教材2024屆高中生物學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模擬試題2含解析_第3頁
新教材2024屆高中生物學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模擬試題2含解析_第4頁
新教材2024屆高中生物學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模擬試題2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生物學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模擬試題(二)(考試用時: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根系吸收NOeq\o\al(-,3)依賴于根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NRT1.1),蛋白激酶CIPK23可引起NRT1.1第101位蘇氨酸(T101)磷酸化,進而促進根細胞吸收NOeq\o\al(-,3)。不同濃度的NOeq\o\al(-,3)對根細胞吸收NOeq\o\al(-,3)的影響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低濃度的NOeq\o\al(-,3)可引起CIPK23磷酸化,加速細胞吸收NOeq\o\al(-,3)B.NOeq\o\al(-,3)借助根細胞膜的NRT1.1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內C.NRT1.1基因發生突變,若不影響T101磷酸化,則不會影響NOeq\o\al(-,3)的吸收D.土壤鹽堿化可能通過抑制CIPK23的活性影響根細胞吸收NOeq\o\al(-,3)2.蛋白質分子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與其活性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伴隨蛋白質磷酸化形成的ADP可進一步水解作為構建DNA分子的單體B.蛋白質被磷酸化激活的過程中,周圍環境中會有ADP和磷酸分子的積累C.蛋白質去磷酸化后與雙縮脲試劑不再發生顏色變化D.Ca2+逆濃度梯度進入細胞需要蛋白激酶作用,使載體蛋白的空間結構發生變化3.真核細胞的細胞周期受到環境因素及多種周期蛋白的調控。研究發現,芽殖酵母中的抑制因子Whi5可以記錄環境信息并調控細胞周期起始,復雜的環境信息可定量轉化為Whi5蛋白水平。SBF是一種促進細胞周期起始的關鍵轉錄因子,在G1期Whi5蛋白能結合并抑制SBF,Whi5失活標志著細胞周期的起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酵母細胞的G1期可合成DNA聚合酶和解旋酶等B.酵母細胞在G1期感受周圍環境,由此決定細胞周期起始的時機C.當酵母細胞缺少營養或處于不良環境時,Whi5蛋白水平會降低D.研發Whi5蛋白合成促進劑,可為治療癌癥提供思路4.同源染色體聯會時若不能準確配對,交換發生在不對應的位置上,會使一條染色體發生片段重復,而另一條染色體發生片段缺失,這種不等交換最早是在果蠅棒眼演化為重棒眼的研究中發現的。如圖表示發生這一變化中的某一細胞,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果蠅重棒眼是由染色體結構變異導致的B.圖示的不等交換發生在減數分裂Ⅰ過程中C.雌果蠅體內該細胞產生的配子有4種D.不等交換可使某些子代基因數量減少5.圖1、2表示甲、乙兩種遺傳方式不同的單基因遺傳病,A(a)、B(b)分別表示甲病、乙病的相關基因(不考慮XY同源區段);圖3表示A(a)、B(b)四種基因經過電泳所形成的條帶分布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圖1圖2圖3A.Ⅱ5的甲病基因和Ⅱ7的乙病的致病基因均來自Ⅰ1和Ⅰ2B.圖3中的條帶1、2、3、4對應的基因分別是A、a、b、BC.乙病的遺傳方式與抗維生素D佝僂病相同D.Ⅱ7、Ⅱ9、Ⅱ10的基因型分別是AAXbY、aaXBY、AAXBXB6.某同學利用塑料片、曲別針、扭扭棒、牙簽、橡皮泥、鐵絲等材料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以加深對DNA結構特點的認識和理解。下列操作或分析錯誤的是()A.一條鏈上相鄰的兩個堿基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連接在一起B.制成的模型上下粗細相同,是因為A-T堿基對與G-C堿基對的形狀和直徑相同C.在構建的不同長度DNA分子中,堿基G和C的數量越多化學結構越穩定D.觀察所構建模型中只連接一個五碳糖的磷酸基團位置,可看出DNA兩條鏈方向相反7.孤獨癥(ASD)患者常伴有中樞神經系統白質發育異常,患者前額葉皮層中GABA能中間神經元數量較正常人多,該類神經元釋放GABA作用于鄰近細胞,促進Cl-向細胞內擴散,導致患者出現語言交流障礙、情緒低落等癥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由大腦與脊髓共同組成B.GABA能中間神經元向突觸后神經元傳遞興奮性信號C.與正常人相比,ASD患者GABA能中間神經元細胞膜對Cl-的通透性增大D.治療孤獨癥可通過干擾GABA與受體的結合來進行8.垂體柄是下丘腦與垂體的聯系通道,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的神經纖維經垂體柄到達垂體,下丘腦分泌的TRH通過垂體柄內的血管進入垂體,垂體柄變細或損傷時,下丘腦分泌的激素沿血管和神經運向垂體受阻,出現垂體柄阻斷綜合征(PSIS)。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PSIS患者的尿量可能明顯增加 B.PSIS患者體內的TSH可能增加C.PSIS患者體內性激素可能減少 D.幼年PSIS患者可能生長發育遲9.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與植物激素相似的化學性質和生理作用。大棚種植草莓時會出現畸形草莓和超大草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在草莓成熟過程中乙烯含量增加B.受粉不均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時會出現畸形草莓C.與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效果穩定D.使用膨大劑可導致出現超大草莓,汁水和甜度增加10.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種群空間格局是指組成種群的個體在其生活空間中的位置狀態或布局。種群和群落是生態學研究的兩個視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種群中的不同個體在群落中占據的生態位不同B.種群的個體在空間中的位置狀態包括垂直分布和鑲嵌分布C.群落不同物種之間的生態位往往高度重疊D.不同物種間的種間關系可能不只存在一種情況11.D1是PSⅡ(光反應的重要場所)的核心蛋白,由葉綠體psbA基因編碼。我國科學家將psbA基因改造成其表達產物能轉運至葉綠體的基因,再將該基因導入擬南芥核基因組中,建立了擬南芥細胞D1合成的“雙途徑”機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細胞原有和補充的psbA基因位于細胞的不同部位B.細胞原有和補充的psbA基因轉錄的場所不同C.細胞原有和補充合成的D1發揮作用的場所不同D.細胞原有和補充合成的D1是在不同部位的核糖體上翻譯而來的12.明代馮時任在《酒中》記載:“每至桑落時,取其寒暄得所,以井水釀酒甚佳”意思是每到桑葉飄落的季節,井水的溫度最適宜釀酒,所釀造的酒品質最好。有關桑葉酒的釀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用密閉容器進行桑葉酒發酵時,需定期放氣B.采用井水釀制,主要是因井水溫度有利于微生物發酵C.釀制中期起泡現象是微生物有氧呼吸產生的CO2釋放形成的D.桑葉酒發酵時,可用重鉻酸鉀測定酒精含量的變化13.啤酒是以麥芽汁為原料,經釀酒酵母發酵制得。傳統啤酒釀造過程中,發酵在敞開式發酵池中進行,麥芽汁中接入酵母后通入大量無菌空氣,之后會產生大量氣體翻騰逸出,在麥芽汁表面形成25~30cm厚的氣泡層(泡蓋),然后停止通氣,進入靜止發酵階段。一段時間后可得啤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釀酒的原理是酵母菌可以將淀粉轉化為酒精和CO2B.用脫落酸溶液浸泡大麥種子可以有效促進α-淀粉酶合成,增加麥芽汁中可發酵糖的含量C.泡蓋的形成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產生CO2,能將麥芽汁與空氣隔絕D.現代發酵工程選育出性狀優良的菌種后,即可進行發酵罐內的發酵14.研究人員利用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將培育的野生獼猴桃的單倍體的細胞與栽培二倍體獼猴桃細胞的原生質體融合,獲得了三倍體植株,為其種質改良開辟了新途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原生質體獲得后需要在等滲培養液中進行培養B.原生質體融合時可采用高Ca2+—高pH法進行誘導C.三倍體植株的形成需經過脫分化和再分化等培養過程D.單倍體與二倍體能進行基因交流,二者屬于同一物種15.科研人員用光合作用測定儀測定了在露天種植(100%光照)、林下種植(65%光照)及棚下種植(30%光照)3種生境下三年生刺五加植株的凈光合速率(Pn)、氣孔導度(Gs)、胞間CO2濃度(Ci)及葉綠素等生理指標,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處理Pn(μmol·m-2·s-1)Gs(mmol·m-2·s-1)Ci(μmol·mol-1)葉綠素a(mg·g-1)葉綠素b(mg·g-1)葉綠素a+b(mg·g-1)葉綠素a/b露天種植15.980.47295.242.551.233.782.07林下種植15.080.43299.385.752.998.741.93棚下種植7.410.33334.584.242.166.411.96A.強光照射下葉綠素合成困難且容易被破壞可能是露天種植條件下植株葉綠素含量相對較低的原因之一B.刺五加植株的Pn及Gs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均在露天種植時最大C.可以采用紙層析法提取光合色素,表中葉綠素a含量與葉綠素b、葉綠素a+b含量的變化趨勢一致D.在露天種植條件下刺五加植株的Gs很大但Ci最小,可能與光照強度升高導致Pn升高有關16.任氏液由生理鹽水再加入適量KCl及CaCl2配制而成,離體蛙心能在任氏液中長時保留其生理特性。研究人員將甲組蛙心保留神經,乙組蛙心剔除神經,均置于適量任氏液中。電刺激甲組特定神經,蛙心跳動減慢;用滴管從甲組吸取一些培養液滴入乙組中,蛙心跳動也減慢。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甲乙A.任氏液中的K+參與維持神經的正常功能B.甲受電刺激時K+外流,神經處于抑制狀態C.正常情況下,甲受刺激神經的活動不受意識支配D.乙組蛙心跳動減慢是由甲組神經釋放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導致的17.某市對萬福河濕地公園進行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退耕還濕,改善水質,根據地形地貌,分段規劃,建成經濟林帶、觀賞林帶、油葵帶、荷花帶等濕地長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濕地修復中,應選擇具有不同生態位的凈化能力強的多種水生植物B.分段建成經濟林帶、觀賞林帶、油葵帶、荷花帶,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C.人類對受到嚴重破壞而退化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時,主要利用群落演替理論D.濕地公園對水質的改善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18.基因工程在農牧業、醫藥衛生和食品工業等多方面的應用發展迅速,如圖表示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人血清白蛋白的兩條途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若某基因是從人的細胞內提取mRNA經逆轉錄形成的,則該基因中不含啟動子序列B.擴增目的基因時,利用耐高溫的DNA連接酶從引物a、b的3′-端進行子鏈合成C.導入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綿羊受體細胞是乳腺細胞D.利用農桿菌轉化法可將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組質粒整合到植物受體細胞的染色體DNA上選擇題答題欄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64分。19.(16分)低溫能引起細胞中自由基明顯增多而對細胞產生損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清除細胞中的自由基。科研人員研究低溫鍛煉對甜瓜幼苗SOD活性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設置了三組實驗:T1(10℃)、T2(5℃)、CK(25℃),恒溫處理十天后,測得結果為:①SOD活性:T1>T2>CK;②葉綠素含量:CK>T1>T2≈0。(實驗條件對細胞中類胡蘿卜素含量無影響)(1)SOD發揮作用的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發現,適當低溫鍛煉可提高甜瓜幼苗對寒冷環境的適應能力,推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低溫鍛煉后,T1組甜瓜幼苗葉綠素含量降低,會直接影響光反應產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成,進而影響暗反應。低溫下甜瓜葉綠素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有:①低溫下細胞中葉綠素分解增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低溫導致葉綠體數量減少。(3)取兩組圖示裝置,用相同強度的紅光、白光分別照射1小時后,測得錐形瓶內氧氣濃度分別為A、B。且A<B,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假設實驗過程中呼吸速率保持不變)。20.(16分)俗話說“苦盡甘來”,但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即便在苦藥里加糖,仍會感覺很苦,即“甜不壓苦”。研究發現,味細胞(TRC)位于舌面和上顎表皮,可以感受甜味和苦味分子的刺激。味覺皮層中,產生甜味和苦味的區域分別稱為CeA和GCbt。如圖為甜味和苦味神經通路示意圖,味細胞(TRC)識別信息分子并經信號轉換后,傳遞至匹配的神經節神經元。這些信號再經腦干孤束吻側核(rNST)中的神經元突觸傳導,最終抵達味覺皮層。回答下列問題:注:淺色TRC感應苦味;深色TRC感應甜味“+”促進“-”抑制。(1)味細胞(TRC)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識別甜味或苦味分子,在①處信號的轉換過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2)CeA和GCbt位于________的味覺中樞中,若刺激②處,不能在TRC上檢測到電位變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味覺的產生不屬于反射活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腦干受損,則可能無法感受苦味或甜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病人在吃苦藥時,即使藥中放糖,嘴里感覺更多的還是苦味,即“甜不壓苦”,請據圖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21.(16分)立體農業是利用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為充分利用空間和資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農業生產模式。秧藕養魚是一種池塘立體生態種養模式:水體的上層主要是以浮游植物為食物的鰱魚,中層主要是以水生植物為食的草魚,底層主要是以軟體動物為食的青魚。某秧藕養魚立體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如圖,圖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單位:kJ)。(1)據圖可知,生產者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為________(kJ),該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需要有機物的不斷輸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圖中字母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食性魚類到肉食性魚類的能量傳遞效率可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魚塘的人工管理十分重要,若種植的蓮藕數量過多,會造成鰱魚減產,從種間關系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夏季,可利用昆蟲的趨光性,用________誘捕池塘上空的飛蛾作為魚類的補充食物。(4)秧藕養魚立體生態種養模式在生產實踐中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6分)番茄果實多呈扁球形,研究者從番茄突變體庫中獲得一長果形突變體M,并以其為材料對番茄果實形狀的調控機制展開研究。(1)將突變體M與野生型番茄雜交得F1,若F1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長果形是單基因隱性突變導致。基因M為突變基因,圖1為兩種番茄M基因cDNA(轉錄的非模板鏈)的部分測序結果。據圖1,突變體M的M基因發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蛋白質翻譯在第________位氨基酸后提前終止(終止密碼子:UAA、UAG、UGA)。(2)M基因編碼棕櫚酰胺轉移酶(M酶),可催化蛋白P發生棕櫚酰胺化修飾。敲除野生型番茄P基因獲得果實變長的突變體P,將人為突變的P基因(編碼產物的棕櫚酰胺化位點失活)在突變體P中超表達,結果如圖2。圖2為實現P基因的超表達,需要在基因工程中__________________時選擇合適的啟動子。圖2結果說明蛋白P對番茄果形的調控與M酶對蛋白P的棕櫚酰胺化修飾無關,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進一步研究發現,蛋白C也會被M酶棕櫚酰胺化修飾,修飾后的蛋白C會與蛋白P結合促進微管聚合,影響細胞形態。綜合以上信息解釋突變體M長果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學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模擬試題(二)1—5DDCCB6—10CDBDD11—15CCCDC16—18BDA1.D蛋白激酶CIPK23可引起載體蛋白(NRT1.1)第101位蘇氨酸(T101)磷酸化,低濃度的NOeq\o\al(-,3)可引起NRT1.1的磷酸化,加速細胞吸收NOeq\o\al(-,3),A錯誤;NRT1.1的磷酸化需要消耗ATP,低濃度的NOeq\o\al(-,3)借助根細胞膜的NRT1.1以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入細胞內,B錯誤;NRT1.1基因發生突變,若不影響T101磷酸化,但是影響了NRT1.1的空間結構,則會影響NOeq\o\al(-,3)的吸收,C錯誤;土壤鹽堿化可能通過抑制CIPK23的活性,影響了NRT1.1的磷酸化,從而影響根細胞吸收NOeq\o\al(-,3),D正確。2.D伴隨蛋白質磷酸化形成的ADP可進一步水解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構建RNA分子的單體,A錯誤;蛋白質被磷酸化激活的過程中,ATP水解產生的磷酸分子轉移到蛋白質上,變成有活性的蛋白質,不會有積累,B錯誤;蛋白質去磷酸化后空間結構發生改變,但肽鍵并沒有斷裂,與雙縮脲試劑仍然能發生顏色變化,C錯誤;Ca2+逆濃度梯度進入細胞需要能量和載體蛋白,因此需要蛋白激酶作用使ATP水解供能,同時無活性載體蛋白質變成有活性載體蛋白質,空間結構發生變化,D正確。3.C酶的本質多數是蛋白質,真核生物的G1期可以進行蛋白質的合成,酵母細胞的G1期可合成DNA聚合酶和解旋酶等,A正確;分析題意可知,酵母菌細胞Whi5可以記錄環境信息并調控細胞周期起始,而在G1期Whi5蛋白能結合并抑制SBF,Whi5失活標志著細胞周期的起始,故據此推測酵母細胞在G1期感受周圍環境,由此決定細胞周期起始的時機,B正確;在缺少營養或不良環境中,酵母菌的細胞周期可能會變長,而Whi5可以記錄環境信息并調控細胞周期起始,故當酵母細胞缺少營養或處于不良環境時,Whi5蛋白水平會升高,C錯誤;Whi5可以記錄環境信息并調控細胞周期起始,Whi5蛋白水平升高會使細胞周期變長,因此研發Whi5蛋白合成促進劑,可為治療癌癥提供思路,D正確。4.C同源染色體聯會時若不能準確配對,交換發生在不對應的位置上,會使一條染色體發生片段重復,而另一條染色體發生片段缺失,這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A正確;圖示發生于同源染色體聯會時,屬于減數分裂Ⅰ時,B正確;雌果蠅體內該細胞即初級卵母細胞,產生的配子即卵細胞只有1個,1種,C錯誤;由于不等交換會使一條染色體發生片段重復,而另一條染色體發生片段缺失,如果分到缺失染色體的配子完成受精作用產生子代,那么這些子代的基因數量將減少,D正確。5.B圖1中,Ⅰ1、Ⅰ2正常,其女兒Ⅱ5患有甲病,據此可判斷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故Ⅱ5的甲病基因來自Ⅰ1和Ⅰ2;Ⅱ7患有乙病,可判斷乙病為隱性遺傳病,且甲、乙兩種遺傳病屬于遺傳方式不同的單基因遺傳病,可判斷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故Ⅱ7的乙病的致病基因來自Ⅰ1,A錯誤。Ⅱ5和Ⅱ9都患甲病,其基因型為aa,因此Ⅰ3、Ⅰ4的基因型都為Aa,在圖3中由Ⅰ3、Ⅰ4、Ⅱ5的條帶1和條帶2特點,可以推測條帶1、條帶2分別表示A、a基因;再分析條帶3和條帶4的特點,Ⅰ4不患乙病,其基因型為XBY,推知條帶3、條帶4分別表示b、B基因,故圖3中的條帶1、2、3、4對應的基因分別是A、a、b、B,B正確。乙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抗維生素D佝僂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C錯誤。Ⅱ7兩病都患,Ⅱ9只患甲病,故Ⅱ7、Ⅱ9的基因型分別是aaXbY、aaXBY,由圖3可知,Ⅱ10的基因型為AAXBXB,D錯誤。6.C一條鏈上相鄰的兩個堿基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連接在一起,A正確;A-T堿基對與G-C堿基對具有相同的形狀和直徑,制成的模型上下粗細相同,B正確;在構建的相同長度DNA分子中,堿基G和C的數量越多,形成的氫鍵越多,化學結構越穩定,C錯誤;DNA兩條鏈反向平行,具有方向性,具有游離磷酸基團的一端為該脫氧核苷酸鏈的5′-端,所以當觀察所構建模型中只連接一個五碳糖的磷酸基團位置,可看出DNA兩條鏈方向相反,D正確。7.D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腦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等,A錯誤;GABA能中間神經元釋放GABA作用于鄰近細胞,促進Cl-向細胞內擴散,由此可知,GABA能中間神經元向突觸后神經元傳遞抑制性信號,B錯誤;GABA能中間神經元釋放GABA作用于鄰近細胞,促進Cl-向細胞內擴散,由此可知,與正常人相比,ASD患者GABA能中間神經元的鄰近細胞的細胞膜對Cl-的通透性增大,C錯誤;治療孤獨癥可通過干擾GABA與受體的結合,則GABA不能作用于鄰近細胞,不會促進Cl-向細胞內擴散,D正確。8.B尿量的多少與抗利尿激素有關,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合成,垂體釋放,結合題意,PSIS患者下丘腦分泌的激素沿血管和神經運向垂體受阻,即到達垂體的抗利尿激素減少,由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減少,由于抗利尿激素具有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重吸收的作用,故PSIS患者的尿量可能明顯增加,A正確;下丘腦分泌的TRH通過垂體柄內的血管進入垂體,促進垂體分泌TSH,但是PSIS患者下丘腦分泌的激素沿血管和神經運向垂體受阻,故PSIS患者體內的TSH可能減少,B錯誤;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級調節,即下丘腦→垂體→性腺,PSIS患者下丘腦分泌的激素沿血管和神經運向垂體受阻,導致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減少,進而使得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減少,C正確;幼年PSIS患者下丘腦分泌的激素沿血管和神經運向垂體受阻,可能導致其體內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的含量偏低,使得幼年PSIS患者可能生長發育遲,D正確。9.D乙烯可以促進果實成熟,故在草莓成熟過程中乙烯含量會增加,A正確;發育的種子里合成生長素可以促進果實的發育,而受粉不均勻導致種子分布不均勻,故種子合成的生長素分布不均從而導致果實發育不均勻出現畸形草莓,B正確;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廣泛、效果穩定的優點,故與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效果穩定,C正確;使用膨大劑可以使草莓增大增重,從而導致出現超大草莓,但不會使草莓甜度增加,使用增甜劑才能達到使草莓甜度增加的目的,D錯誤。10.D結合題意可知,生態位是指一個物種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處的空間位置,占用資源的情況,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而種群中的不同個體在群落中的位置不能稱為生態位,A錯誤;垂直分布和鑲嵌分布(水平結構)都是群落中不同物種的特征,種群的個體屬于同一物種,B錯誤;群落中不同物種之間的生態位重疊度較低,以充分利用資源,C錯誤;群落中兩個物種之間可能存在一種以上的種間關系,如蛇與貓頭鷹可能是捕食關系,也可能是種間競爭關系,D正確。11.C細胞原有的psbA基因在葉綠體中,其轉錄場所為葉綠體,翻譯場所為葉綠體中的核糖體,而補充的psbA基因位于擬南芥細胞核中,其轉錄場所為細胞核,翻譯場所是細胞質中的核糖體,A、B、D正確;D1是PSⅡ(光反應的重要場所)的核心蛋白,不論是細胞原有的D1,還是補充合成的D1,發揮作用的場所都為葉綠體類囊體薄膜,C錯誤。12.C釀酒時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CO2,需定期放氣,A正確;井水溫度較高,采用井水釀制,主要是因井水溫度有利于微生物發酵,B正確;釀制中期起泡現象是微生物無氧呼吸產生的CO2釋放形成的,C錯誤;桑葉酒發酵時產生酒精,酸性重鉻酸鉀遇酒精變成灰綠色,可根據顏色深淺測定酒精含量的變化,D正確。13.C酵母菌一般不能直接將淀粉轉化為酒精,釀酒的原理是酵母菌可以將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和CO2,A錯誤;脫落酸抑制細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長,也能抑制種子萌發,故用脫落酸溶液浸泡大麥種子不能促進α-淀粉酶的合成,用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麥種子可以有效促進α-淀粉酶合成,增加麥芽汁中可發酵糖的含量,B錯誤;泡蓋的形成是由于向發酵池中通入無菌空氣后,酵母菌有氧呼吸產生大量的CO2,形成的25~30cm厚氣泡層,能將麥芽汁與空氣隔絕,C正確;現代發酵工程選育出性狀優良的菌種后,為滿足發酵過程的需要,還要對菌種進行擴大培養,才能進行發酵罐內的發酵,D錯誤。14.D原生質體沒有細胞壁的保護,則需要在等滲培養液中進行培養,以維持細胞正常形態,A正確;誘導原生質體融合的化學法包括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等,B正確;雜種細胞形成雜種植株需要經過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涉及脫分化和再分化等培養過程,C正確;植物體細胞雜交不是有性生殖,單倍體與二倍體不能進行基因交流,二者不屬于同一物種,D錯誤。15.C與林下種植、棚下種植相比,露天種植刺五加的葉綠素含量較低,可推測強光照射下葉綠素形成困難且容易被破壞可能是露天種植條件下植株葉綠素含量相對較低的原因之一,A正確;結合表格數據可知,刺五加植株的Pn、Gs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均在露天種植時最大,B正確;可以采用無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表中葉綠素a含量與葉綠素b、葉綠素a+b含量的變化趨勢一致,C錯誤;在露天種植條件下刺五加植株的Gs很大但Ci最小,可能與光照強度升高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進而引起Pn升高有關,D正確。16.B“任氏液由生理鹽水再加入適量KCl及CaCl2配制而成,離體蛙心(甲組蛙心保留神經)能在任氏液中長時保留其生理特性”,由此可知,任氏液中的K+可以參與維持神經的正常功能,A正確;“電刺激甲組特定神經,蛙心跳動減慢”,甲受電刺激時Na+內流,神經處于興奮狀態,但釋放出抑制性的神經遞質,B錯誤;正常情況下,甲受內臟運動神經的支配,內臟運動神經不受意識支配,因此甲受刺激神經的活動不受意識支配,C正確;“電刺激甲組特定神經,蛙心跳動減慢”,說明甲組特定神經產生了抑制性神經遞質,抑制了心臟的跳動,“用滴管從甲組吸取一些培養液滴入乙組中,蛙心跳動也減慢”,說明乙組的蛙心跳動減慢是由于甲組釋放的抑制性神經遞質導致的,D正確。17.D在濕地修復過程中,選擇凈化能力較強的多種水生植物,還要考慮各自的生態位差異,及它們的種間關系,A正確;不同的區域分段建成經濟林帶、觀賞林帶、油葵帶、荷花帶,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B正確;人類對受到嚴重破壞而退化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時,使該地發生次生演替,增加物種數目,主要利用的是群落演替理論,C正確;濕地公園對水質的改善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D錯誤。18.AmRNA是由基因啟動子后面的序列編碼而來的,若某基因是從人的細胞內提取mRNA經逆轉錄形成的,則該基因中不含啟動子序列,A正確;擴增目的基因時,利用耐高溫的DNA聚合酶從引物a、b的3′-端進行子鏈合成,B錯誤;導入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綿羊受體細胞不是乳腺細胞,而是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細胞,C錯誤;農桿菌中的Ti質粒上的T-DNA可轉移至受體細胞,并且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的DNA上,根據農桿菌的這一特點,將目的基因插入到Ti質粒的T-DNA上,通過農桿菌的轉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細胞中染色體的DNA上,D錯誤。19.解析:(1)SOD為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起作用的機理為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從而加快反應速率;結合題干“低溫能引起細胞中自由基明顯增多而對細胞產生損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清除細胞中的自由基”“SOD活性:T1(10℃)>T2(5℃)>CK(25℃)”可推測:適當低溫鍛煉可以提高SOD活性,而SOD可清除細胞中的自由基,減少低溫對細胞的損傷,有利于提高甜瓜幼苗對寒冷環境的適應能力。(2)葉綠素參與的是光合作用光反應階段,光反應的場所為類囊體薄膜,光反應階段的產物為NADPH和ATP;故低溫鍛煉后,T1組甜瓜幼苗葉綠素含量降低,會直接影響光反應產物ATP和NADPH的合成,進而影響暗反應;低溫下甜瓜葉綠素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有:低溫下細胞中葉綠素分解增加;由于低溫會影響酶的活性,進一步會影響葉綠素的合成過程,故可能的原因還有葉綠素在低溫下合成減少;以及低溫導致葉綠體數量減少,從而影響細胞中葉綠素的含量。(3)根據題干可知,T2組植物處理溫度為5℃,測得其葉綠素含量約為0,而實驗條件對細胞中類胡蘿卜素含量無影響,類胡蘿卜素主要吸收藍紫光,不吸收紅光,故用相同強度的紅光、白光分別照射1小時后,T2組幼苗只能吸收白光中的藍紫光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導致錐形瓶內氧氣濃度A<B。答案:(1)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適當低溫鍛煉提高了SOD活性,SOD可清除細胞中的自由基,減少低溫對細胞的損傷(2)ATP和NADPH②葉綠素在低溫下合成減少(3)T2組幼苗細胞中只含類胡蘿卜素,只能吸收白光中的藍紫光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20.解析:(1)味細胞(TRC)通過(特異性)受體識別甜味或苦味分子,神經沖動在①神經纖維和細胞連接處(相當于一個突觸),信號傳遞方式為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2)CeA和GCbt是產生甜味和苦味的區域,位于大腦皮層的味覺中樞中,若刺激②處,神經遞質只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故在TRC上不能檢測到電位變化。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舌面和上顎表皮上專門的味細胞(TRC)識別,經信號轉換后,傳遞至匹配的神經節神經元,最終傳到大腦皮層產生甜味和苦味的感覺,該過程不叫反射,因為該過程沒有經過完整的反射弧(傳出神經和效應器沒有參與)。(3)在苦味和甜味的產生過程中,興奮傳遞到大腦皮層的過程要經過腦干,若腦干受損,則可能無法產生苦味或甜味。苦味物質的刺激傳導到GCbt產生苦味,并正反饋調節放大這種苦味反應,負反饋調節抑制甜味反應。加入甜味物質后,在大腦皮層CeA會產生甜味,但甜味中樞(CeA)不能抑制苦味的產生,故“甜不壓苦”。答案:(1)(特異性)受體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2)大腦皮層神經遞質只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沒有經過完整的反射弧(3)在苦味和甜味的產生過程中,興奮傳遞到大腦皮層的過程要經過腦干苦味中樞(GCbt)能抑制甜味的產生,但甜味中樞(CeA)不能抑制苦味的產生;并且當有苦味產生時,機體能通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