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輸天然氣管道-分段、通球、清管、試壓方案_第1頁
長輸天然氣管道-分段、通球、清管、試壓方案_第2頁
長輸天然氣管道-分段、通球、清管、試壓方案_第3頁
長輸天然氣管道-分段、通球、清管、試壓方案_第4頁
長輸天然氣管道-分段、通球、清管、試壓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安—商州輸氣管道工程II標段通球、清管、試壓方案PAGEPAGE4西安—商州輸氣管道工程線路工程II標段整體通球、清管、試壓方案編制:審核:批準:陜西化建西安—商州輸氣管道工程II標段2010年目錄第一章:工程概況3頁第二章:編制依據3頁第三章:試壓方案指導思想3頁第四章:施工組織4頁第五章:清管、試壓施工方案6頁第六章:清管、試壓安全保證措施13頁第七章:分段清管和試壓計劃14頁第八章:附件15頁2、清管試壓實施序號職務和工種人數備注電焊工3清管試壓現場管道組裝焊接管工5負責設備安裝和清管試壓作業電工2現場設備的接電和電器操作起重工 2現場吊裝指揮機械操作手4空壓機、加壓設備操作值班司機4運送人員和設備材料普工25警戒、安全巡檢、配合清管、試壓合計45人(倒班)3、清管試壓施工機具和設備序號機具設備名稱型號技術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打壓風車20m3臺1清管打壓2打壓風車30m3臺1清管打壓3清管器跟蹤儀套1跟蹤清管器4皮碗清管器Ф273.12~4片皮碗適用管徑臺4清管5泡沫清管器Ф273.1適用管徑個20干燥6發電機50kw臺27發電機30kw臺2儀表照明用電8電焊機DC-400移動式套4用于焊接作業9氣焊切割機套2管道切割10單斗挖掘機PC3001.2方臺2配合施工11汽車吊16t臺1配合施工12卡車5t臺1拉運設備材料13交通車輛3運送人員14生產指揮車輛2生產指揮15野外露營棚6m具2試壓值班16壓力表表盤φ150量程10Mpa精度0.4級塊4刻度0.05MPa17DW15量程10Mpa精度0.25級套218PC6-350-Ⅰ圓盤連續120小時套2含壓力變送器、熱電偶、熱電阻、連線19普通氣溫計0℃~100支420收發球筒裝置自制DN500套121橢圓封頭Φ273.1L290t=12mm個422無縫鋼管Φ89×620#m2523焊接閥門Z61H-25MPaDN100高壓個3試壓閥門24焊接閥門Z61H-25MPaDN80高壓個2試壓閥門25高壓針型閥J13H-25MPaDN15個4接儀表26高壓針型閥J13H-25MPaDN15個4接儀表五、清管、試壓施工方案1、線路分段試壓情況明細及合格標準備地段長度(km)設計壓力(MPa)強度試驗(MPa)嚴密性試驗(MPa)試壓介質地區等級鋼管規格FS151-FS27216.64.05.64.0壓縮空氣三級地區Ф273.1×5.6FS272-FS43517.34.05.64.0壓縮空氣三級地區Ф273.1×5.6FS435-FS52014.54.05.64.0壓縮空氣三級地區Ф273.1×5.6FS520-FS62114.44.05.64.0壓縮空氣三級地區Ф273.1×5.6穩壓時間(h)424合格標準強度試驗:不破裂、無泄漏;嚴密性壓降≤0.04MPa(1)、根據現場施工進展情況,最先試壓段為FS435—FS520段,長度為14.5km,采用氣壓進行強度和嚴密性試壓。清管時,發球筒安裝在FS520樁,清管合格后,從FS520樁開始注氣加壓;收球筒與試壓排氣口設在FS435樁。(2)、FS520-FS621長度為14.4km,采用氣壓進行強度和嚴密性試壓。清管時,發球筒安裝在FS520樁,清管合格后,從FS520樁開始注氣加壓;收球筒與試壓排氣口設在FS621樁。(3)、FS151—FS272段,長度為16.6km,采用氣壓進行強度和嚴密性試壓。清管時,發球筒安裝在FS272樁,清管合格后,從FS272樁開始注氣加壓;收球筒與試壓排氣口設在FS151樁。(4)、FS272-FS435長度為17.3km,采用氣壓進行強度和嚴密性試壓。清管時,發球筒安裝在FS272樁,清管合格后,從FS272樁開始注氣加壓;收球筒與試壓排氣口設在FS435樁。2、清管試壓程序如下:準備工作準備工作 安裝通氣系統清管及測徑安裝通氣系統清管及測徑注氣通球注氣通球注氣試壓注氣試壓泄壓處理管道強度試驗泄壓處理管道強度試驗不合格管道嚴密性試驗不合格管道嚴密性試驗不合格不合格氣壓通球氣壓通球通泡沫球干燥通泡沫球干燥3、試壓頭的制作:試壓頭按國家壓力容器規范設計和計算,試壓頭采用專用隧圓封頭與管線的焊縫須采用6道δ=14mm厚的筋板加固。筋板延環形焊均勻分布且滿焊。平衡管的安裝制作:將第一段末端封頭處泄壓管與第二段發球端進氣口連接。4、清管試壓具備的條件(1)管道回填工作已全部完成,且地面恢復已達到規定要求.(2)清管試壓管段的有關技術資料包括管道隱蔽工程記錄、焊接記錄、探傷報告、焊點單線圖等齊全,可供隨時查閱。(3)成立試壓指揮組織機構,施工班組各崗位人員已落實。(4)清管試壓所用機械材料已備齊(5)清管、試壓、吹掃等施工記錄表格形式經業主、監理確認。(6)清管器的選擇應適用于管線彎頭的曲率半徑。(7)試壓測試地點應設有試壓棚,能遮掩風雨,設有電源和照明設備。5、清管測徑、試壓、干燥的準備(1)清管(發球裝置的制作)、試壓首端如下圖所示:T封頭3#DN15泄壓閥P打壓進口T封頭3#DN15泄壓閥P打壓進口BCDE2#DN501#DN50DN15A BCDE2#DN501#DN50DN15A清管器1清管器2清管器1清管器2F利用主線管材4m長的管段,在管段的左端組焊PN10.0MPa的橢圓封頭一個,距左端150mm的管段頂部A點為溫度計,依次相互距離見圖示,B點為壓力表,C點為1#DN50閥門支管(清管時進氣、試壓時進氣),D點為2#DN50閥門支管(清管時進氣、試壓時進氣),F點為3#DN100排氣閥支管,將清管球置于如圖所示位置,保證兩球之間間距為1.5m,且在1m的正中處為進氣D點,第一個球前端管段長度為1m,第二個球后端管焊接十字鋼筋。按照以上圖示位置,將清管器及支管組裝結束后,將此發球裝置整體焊接于發球處管端。(2)按照下圖制作收球框即利用φ273.1的管段2.5米長制作收球框,如上圖所示,為確保收球安全,在收球框底部3點—9點范圍沿軸向將管壁均勻抽條(條長1米,條寬50毫米,抽條面積占收球框面積的1/2),并將制作的收球框焊接于試壓管線末端。在框下挖4×2.5×3米(長×寬×高)的基坑以便抽排積水。3000mm(3)試壓末端預制如下圖所示:3000mmDN50泄壓閥4#OP2TDN50泄壓閥4#OP2TDN250封頭DN250封頭5#DN1005#DN100當試壓管段清管結束且割去收球框時,在試壓管線末端組焊φ273.1×6.5mm、PN10MPa橢圓封頭一個,并按圖示尺寸安裝壓力表、溫度計、DN100的排水閥門。(4)溫度計及壓力表的安裝4.1試壓用的溫度計要有合格證,且能滿足工程試壓時抗壓強度的要求及密封要求,最小刻度為1攝氏度,量程為-10—100℃,溫度計在試壓管線的首末兩端各安裝一塊,且避免陽光直射。4.2試壓用的壓力表須經過校驗,并應在有效期內,壓力表精度不低于1.5級,量程為10.0Mpa,表盤直徑為150mm,最小刻度能顯示0.05MPa,壓力表在試壓管線的低端安裝一塊,高端安裝一塊。(5)各連接接頭及新增加焊縫質量保證及檢測方式為了保證主管以外收發球裝置上全部連接點及新增加焊縫的質量,使整個系統形成一個具有足夠強度的整體密閉系統,確保試壓一次成功,特采取以下檢測方式:5.1所有附件均應有出廠材質證、合格證等并經業主、監理復檢確認。5.2溫度計、壓力表、閥支管、同心異徑管、均采用材質為L290的鋼材,以確保這些附件與主管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及耐壓強度。5.3在主管頂部所連接小于DN50(不包括DN50)的支管與主管的連接,不僅要選用高壓管道,而且須先將支管內外焊于管座上,再將管座組焊于主管頂部。4.5.5.4收發球裝置上所焊的支管開孔位置和焊接方法應符合壓力容器制造安裝有關標準的規定。6、FS435—FS520清管、氣壓試驗、干燥的方案(其它地段參照此方法)通球清管(1)通球清管操作程序:第一步:在發球裝置前端裝入一只皮碗清管器,在發球裝置后端裝入另一只帶測徑板的皮碗清管器并將此發球裝置前端焊接于樁號FS520。第二步:關閉1#閥門,打開2#閥門,啟動壓風車,使氣壓推動第一個球前進,根據跟蹤儀顯示,第一個球前進約300米左右時,打開2#閥門,使氣壓推動第二個球前進,這樣在一次氣壓作用下推動兩個球在管內同時清管(相當于一個球完成兩次清管)。第三步:掌握跟蹤儀顯示設施的人員沿已回填管溝上方與清管器同步前進,隨時掌握第一個清管器的位置,在清管器將到收球端的200-250m處時,在附近路口安排專人阻擋來往行人及行車。第四步:第一個清管器進入收球框后,暫時關閉壓風車,以便觀測管內排出雜物情況。清管最終以開口端不再排出雜物為合格。第二段通球清管:當第一段強度試驗完畢泄壓時,利用第一段的高壓氣體給第二段進氣,后續操作重復以上。(2)通球清管要求:2.1在發球端有專門記錄的人員,按照特定表格每10分鐘記錄一次壓力表、溫度計的數值,注意觀查,壓力表是否相對穩定。2.2通球掃線時,其壓力宜控制在0.2~0.8Mpa,如球受阻,可逐步提高壓縮空氣的壓力,但此時應嚴密觀察壓力,最大壓力不得超過4.0Mpa,如果清管時清管器受阻,可根據跟蹤儀確定位置,割開管道取球,將障礙清出后,接通管道或將發球裝置移到此處,繼續清管,確保達到合格。(3)管道測徑3.1測徑清管器為配有8mm厚、直徑等于最小管段和管件內徑90%的鋁測徑圓板。3.2測徑工作程序與清管一樣,測徑清管器取出后協同現場監理檢查鋁測徑圓板。如果測徑圓板的扁平狀況未見損傷,表明試驗管段內沒有褶皺、毛邊或損傷。3.3如果測徑圓板損傷,表明它與管道變形碰撞,應查找管線的褶皺、凹坑或損傷的位置,并再次測徑直到測徑圓盤接受時無任何壓痕、彎曲或大的劃痕為止。3.4及時填寫管道測徑記錄,由現場監理工程師確認每次測徑管段。(4)氣壓試壓操作程序4.1管線清管合格后,在管線末端樁號FS435處割掉收球框,焊上試壓封頭(并加固連接封頭,),并將收球裝置焊接在下一段試壓管口末端,關閉試壓封頭泄壓處閥門,在管線樁號FS520處向系統內注氣升壓。4.2升壓及檢查4.3供氣升壓時,應聽從試壓調度指揮。4.4在升壓過程中,先升至30%強度試驗壓力,停機穩壓30分鐘,再升至60%強度試驗壓力,再次停機穩壓30分鐘,穩壓期間對管道進行檢查,無異常現象,升至強度試驗壓力5.6Mpa。0.50.50.54240.6P強0.3P強P嚴密嚴密P強hMPa(5)穩壓及檢查5.1壓力升至5.6MPa時,停止升壓,待壓力表指針經現場監理確認穩定后,再開始計算穩壓時間。5.2強度試驗的穩壓時間為4h。5.3穩壓期間,應同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對管道兩端壓力表進行定時觀察記錄。5.4強度試驗合格的判定強度試驗及穩壓結束時,管道無破裂、無異常變形、無泄漏,則強度試驗為合格。(6)嚴密性試驗6.1當強度試驗達到要求后,進行泄壓,將泄壓的氣體排入第二段管道進行清管通球,通球完畢后兩端去掉收發球筒,并加上試壓封頭。泄壓須采用口徑小于DN20的閥門。泄壓時緩慢進行,邊泄壓邊觀察壓力表的變化,防止泄壓過量泄壓達到嚴密性試驗壓力時關閉泄壓閥門,開始進入嚴密性試驗狀態。6.2嚴密性試驗壓力為4.0MPa,穩壓時間為24小時。6.3穩壓24h期間對管道兩端末回填部分及試壓裝置進行詳細檢查,檢查應有建設單位和現場監理參加,并做好記錄。嚴密性檢查的內容包括:管道有無泄漏和降壓情況。6.4嚴密性試驗合格的判定嚴密性試驗穩壓24h后,經檢查無泄漏,降壓不大于設計壓力的1%,且不大于0.1MPa。則嚴密性試驗為合格。(7)泄壓經現場業主代表、監理及其它社會質檢部門確認,嚴密性試驗達到標準要求并經現場記錄資料簽字確認后,嚴密性試驗結束后開始泄壓,打開平衡管上的閥門給第二段進行進氣打壓,至兩段壓力平衡后關閉平衡管的閥門,從FS151處繼續給第二段進氣升壓,第二段試壓其他操作程序重復以上。當平衡后,第一段從進氣端繼續泄壓,應嚴密觀察壓力下降情況,不得使排量超過規定要求,過程應緩慢打開管線兩端排氣閥門進行排氣,排氣速度應有所控制。(8)通泡沫球干燥在壓風車的推動下,采用泡沫吸水球反復清管,直到泡沫球進入收球框時球的含水量稱重達到規范要求方可確認泡沫球吸水工序為合格。六清管、試壓安全保證措施:1、試壓工作進行前,應由項目安全員對參加試壓人員進行有關安全教育。2、交接班應有班前會議,交接清注意事項。3、試壓前應通過廣播、傳單等形式,向沿線所經過村莊的居民通知試壓時間、所經過的地方及注意事項。4、通球吹掃時,現場出球口前方50m,左右20m5、試壓過程中,距試壓設備及試壓管段50m范圍內為試壓區域,在管道的試壓期間,試壓區域內嚴禁非試壓人員入內,在升壓時管道兩側各6m范圍內為禁區,無關人員及車輛不得進入禁區。6、管道試壓前,必須對管線、閥門等進行檢查,其開閉狀態符合要求,在每一個閥門上懸掛表明閥門開啟狀態的標志牌,試壓的管道不準同時進行其它作業。7、升壓時封頭對面100m內不準站人,發現泄漏時應立即停止升壓,不準帶壓補焊。8、壓力表、溫度計的選用應符合要求。9、參加試壓的人員必須服從統一協調,工作中嚴禁違章作業,操作人員要有安全人員監督。10、所有參加人員,要各自熟悉該部分的操作流程,防止錯誤操作,重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