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浙江省寧波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浙江省寧波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浙江省寧波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浙江省寧波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寧波市2023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高二歷史試卷本試題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考生注意:1.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分別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2.答題時,請按照答題紙上“注意事項”的要求,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規范作答,在本試題卷上的作答一律無效。試卷I一、選擇題Ⅰ(本大題共9小題,每小題2分,共18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距今約7000至5000年的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陶器、骨器、石器以及稻殼等植物遺存、動物遺骸、木構建筑遺跡等大量珍貴文物。由此可知A.當時處于父系氏族社會階段B.當時中國的大地上邦國林立C.河姆渡人逐漸向食物生產者轉變D.河姆渡人即將進入階級社會門檻2.史載:“(秦孝公)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而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平斗桶權衡丈尺。”上述措施A.促成了華夏認同觀念的產生B.嚴重阻礙了小農經濟發展C.推動了貴族政治進一步發展D.有利于成就秦的統一霸業3.下列史實與結論相符的是序號史實結論①“雖置三公,事歸臺閣。自此以來,三公之職,備員而已”尚書臺成為新的行政中樞②“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察舉制逐漸成為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③“御史出都,若不動搖山岳,震懾州縣,誠曠職耳”御史擁有了諫官的議事權④“舊制,宰相常于門下省議事,謂之政事堂”三省出現一體化趨勢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4.據《資治通鑒》記載:“先計州縣每歲所應費用及上供之數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為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使與居者均,無僥利。”該賦役制度A.基本上沿襲唐朝的租庸調制B.改變了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準C.體現了賦役征銀的突出特征D.廢除了存在約2000年的人頭稅5.下圖為浙海關舊址老照片。浙海關創設于清康熙二十四年,舊址坐落于浙江寧波甬江老外灘,現存舊址為當時的海關驗貨房。對此解讀最為合理的是A.見證了近代寧波開埠的歷史B.浙海關大權長期被赫德把持C.該建筑具有典型的中式風格D.由“十三行”代理外貿事務6.下圖是1912年8月13日刊登于《民權畫報》的一幅漫畫。畫中有一只猿猴手持五色旗,在地球上繞圈子跑動。該漫畫喻指A.張勛擁清廢帝溥儀復辟B.孫中山維護民主共和C.段祺瑞破壞《臨時約法》D.袁世凱企圖專制獨裁7.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萬人,一舉突破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到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南京、武漢。此舉A.挫敗了國民黨全面進攻B.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C.推動了東北全境的解放D.摧毀了國民黨軍事力量8.5—15世紀的西歐歷史曾被認為是“黑暗時代”,它與“古典”和“現代”形成鮮明對比,于是有“中世紀”一說。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傾向于使用“中古時期”這一概念,以淡化和糾正人們對“中世紀”的“黑暗”認知。下列說法符合這種傾向的是A.英國確立陪審團制度,普通法的形成B.基督教戒律森嚴,嚴重束縛人性發展C.西方國家完成從專制王權向民族國家轉變D.以自治市或鎮為基本單位,實行基層自治9.“在整個17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經營規模遠遠小于它的荷蘭對手。盡管如此,荷蘭人還是非常擔心英國的競爭,因而總是不遺余力地加以防備。”下列關于東印度公司的說法,錯誤的是A.導致法國東印度公司也參與競爭B.推動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C.屬于當時新型的股份制貿易公司D.反映了近代商業經營方式的變化二、選擇題Ⅱ(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0.中國古代某思想家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此天下之害也。”下列項中,屬于該思想家的主張是A.“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C.“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D.“賢者舉而上之,富而貴之,以為官長”11.史著《絲綢之路:十二種唐朝人生》寫道:“天寶九年,粟特商人諾槃陀從撒馬爾罕出發,翻越帕米爾山脈,沿著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到達長安………(貨物)被安置到西市的貨倉中……(三千多家商鋪)出售著各行各業的貨物:金銀器皿、姜、綢紗、螃蟹、鞍具、藥材等,還有提供各色服務的商街:印刷、典當、保管、借貸、品茶與餐飲。諾槃陀覺得,沒有什么是長安所沒有的。”據此可說明當時A.絲綢之路重要性漸趨下降B.人們使用紙幣購買貨物C.長安坊市分區制度已瓦解D.商業貿易領域有所擴展12.寧波舊稱明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則波寧”之義改稱寧波,是大運河南端出海口、“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港。下列有關“寧波”的表述,正確的是A.唐朝開辟了由明州前往日本和朝鮮的航路B.宋朝設市舶司管理明州港進出的海外貿易C.馬可·波羅從明州出發經海路回到威尼斯D.鄭和從寧波港出發經海路到達非洲東海岸13.下圖所示為中國古代某一時期的北方邊境狀況。結合所學,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蒙古是這一時期內陸邊疆的主要威脅B.理藩院是當時管理邊疆民族事務機構C.在東北設都司、衛、所對蒙古族進行管理D.韃靼一度南下在作戰中俘虜了對方的皇帝14.1908年,盛宣懷決定將經營狀況不佳的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合并組建為漢冶萍公司……通過委派學生出洋、和高等學校合作培養專業人才等方式培養技術人才。1914年,漢冶萍公司參展世界博覽會,“其所產鐵礦石、煤、鋼鐵制品獲得最優等獎,火磚獲銀牌獎”。據此可知,漢冶萍公司A.是官督商辦的近代企業B.已初步實現了技術自主C.壟斷了中國鋼鐵煤炭生產銷售D.培養了首批近代中國技術人才15.某文件規定,“本黨愿與各黨各派及一切群眾團體進行選舉聯盟,并在候選名單中確定共產黨員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黨各派及無黨無派人士均能參加邊區民意機關之活動與邊區行政之管理。”這一規定旨在A.擴大人民民主統一戰線B.團結工農進行土地改革C.推進抗日民主政權的建設D.加強農村革命根據地建設16.閱讀下表,下列項中對其解讀正確的是全國水稻良種推廣概況表(1941-1946年)年份推廣面積(市畝)栽培總面積(市畝)推廣面積占總面積%增產量(市擔)194123209171909160001.221141715194237046032064620001.791866617194354969111765060003.1127551471944*32701881023880003.191646234194550476811973950002.562101032194680545502603100003.093729824合計或平均278948502.4913240569A.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取得了新突破B.1944年數據下降可能受戰事影響C.我國開始建立高度集約的現代農業D.良種推廣得益于農業自動化技術的提高17.1723年,伏爾泰在巴黎天花大流行中僥幸活了下來。為此,他在《哲學通信》中熱情贊賞中國人。他還以詩歌表達情感:“必須戰勝偏見。……難道向我們發動戰爭的人那里,就沒有任何可取之處?法國人應該求教,你必須戰勝的英國人。……讓我們接受這可貴的啟示,不必考慮出自誰人之手……讓宇宙天地成為它的祖國。”這說明A.天花大流行導致了啟蒙運動的興起B.伏爾泰具有豁達的胸懷和世界眼光C.中國人發明的牛痘接種法傳到了歐洲D.英法百年戰爭喚醒了伏爾泰民族意識18.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在基層治理方面更強調政府、社區、非政府組織的共同作用,社區承擔更多政府功能。1991年,英國在《競爭求質量》白皮書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務在于明確要求和設定優先項目、制定服務標準,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務。這種做法有利于①減輕政府公共財政負擔②提升基層治理效率③建立起自上而下的機制④社區組織逐漸形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9.2024年4月,“紫禁城與凡爾賽宮——17、18世紀的中法交往”展覽備受矚目。通過瓷器、繪畫、鐘表、科學儀器、琺瑯、家具等諸多種類文物,追尋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一百多年間,中法往來交互的歷史印跡。這一時期法國可能留下的歷史印跡有①法語已經成為法國的官方語言,強化民族認同②路易十六修建凡爾賽宮,成為專制王權的象征③法郎硬幣流通,并采用金本位制進行貨幣結算④回到法國的傳教士穿中國服飾參加舞會受喝彩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試卷Ⅱ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第20題14分,第21題7分,第22題13分,第23題18分,共52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一)德業相勸:德謂見善必行,聞過必改……業謂居家則事父兄,教子弟,待要妾,在外則事長上,接明友,教后生,御僮仆。(二)過失相規:同約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規戒,小則密規之,大則眾戒之。(三)禮俗相交:一曰尊幼輩行,二曰造請拜揖,三曰請召送迎,四曰慶吊贈遺……(四)患難相恤:凡有當救恤者,其家告于約正……若不急之用,及有所妨者,則不必借。——摘自(宋)呂大鈞《呂氏鄉約》材料二(乾隆)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一)順天府五城所屬村莊暨直省各州縣鄉村,每戶歲給門牌。十戶為牌(奇零散處,通融編列),立牌長;十牌為甲,立甲長;三年更代。十甲為保,立保長,一年更代。士民公舉誠實識字及有身家之人報官點充。……凡甲內有盜竊、邪教、賭博……聚會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跡詭秘之徒,責令專司查報。戶口遷移登耗,責令隨時報明,于門牌內改換填給。———《清朝文獻通考》卷19《戶口一》(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概括宋代鄉約的主要特點,并概述宋朝以后鄉約這一社會教化工具的演變趨勢。(6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乾隆時期“保甲之法”較之以前的重大變化,并結合所學,從國家基層治理的視角分析其變化原因。(8分)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在新文化運動期間,北大有三個學生社團,代表著三種不同傾向:新潮社、國民社和國故社。1918年11月18日,大約二十個新文化運動的年輕學生領袖決定組建新潮社。《新潮》以他們老師輩創辦的《新青年》為樣板,這是《青年雜志》的新版。新潮社和國故社之間的對抗沖突非常激烈,但是新潮社很快就贏得了更多的聽眾,《國故》只出版了四期就停刊了。《國民》仍然用深奧的文言文寫成,《新潮》盡量用淺顯的語言表達激進的思想,這種組合得到年輕一代的積極響應。——摘編自王汎森著《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根據材料,結合所學,請簡要評析“新潮社”“得到年輕一代的積極響應”這一歷史現象。(7分)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1805年,英國財政部首先設立常務次官,常務次官不隨執政黨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1855年,在議會專門委員會做出的調查報告基礎上,英國頒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將國王、少數政治寡頭和高級文官的恩賜官職特權轉交到文官委員會,真正的開始采用考試錄用的辦法選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繼續頒布改革法令,規定多數重要文官職位必須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文官晉升依政績而定。和政務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沒有嚴重過錯,便可任職到退休。英國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則通過上述兩道法律確定下來,從而標志著英國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摘編自閻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材料二甲午中日戰爭后,朝野于急迫救亡中質疑科舉“無用”,認為西學“有用”,并將西方分科之學奉為圭臬。清末新政官制改革中,各部院與直省紛紛選調學堂學生和留學回國人員,均以事功及專門知識、技術為選官用人主要標準,摒棄了隋唐以來選材用人重視人品道德,及對圣賢義理闡釋踐行的傳統。這一矯枉過正的偏頗之舉,以浮躁和急功近利為特征,對百年來學風、官風與世風均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摘編自關曉紅《晚清選官任用之標準及新趨向》(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概括英國近代文官制度的特點,并分析這一制度建立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清末新政官制改革”的具體表現,并簡析這一改革所“產生的難以估量的影響”。(7分)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這以后,“鐵路時代”迅速到來,至1835年,議會批準了54條鐵路修筑計劃,而1836-1837兩年中又批準鋪設44條鐵路,到1843年已經有2036英里鐵路了,1845-1847年間,又有576家鐵路公司被批準成立,筑路8731英里。19世紀中葉,鐵路已成為英國國內最重要的運輸方式,其密集程度(每平方千米鐵路長度),甚至在20世紀末尚未被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所趕上!——引自錢乘旦、許潔明著《英國通史》材料二——據[美]加里·納什等編《美國人民:創建一個國家和一種社會》材料三1868年,距離橫跨大陸的太平洋鐵路通車不到一年之時,藝術家范妮·帕爾默(FannyPalmer)以鐵路為主題繪制了一幅石版畫,并命名為《橫跨大陸:“通往西部的帝國之路”》(AcrosstheContinent:“WestwardtheCourseofEmpireTakesitsWay”):轟隆向前的火車與筆直的鋼軌將畫面一劈兩半,左側是綿延的電報線與白人定居者,右邊則是森林、草原及兩位印第安戰士,而他們正好撞上了火車頭冒出的滾滾濃煙。——[英]蘇珊-瑪麗·格蘭特著《劍橋美國史》(1)概括材料一中推動英國“鐵路時代”“迅速到來”的主要因素。結合所學,簡述英國進入“鐵路時代”的社會意義。(6分)(2)參考材料一二三,自選一個角度,運用19世紀美國的相關史實,圍繞鐵路主題寫一則歷史短文,題目自擬。(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史實充分,邏輯清晰,表述成文)(12分)2023學年第二學期寧波市普通高中高二歷史期末考試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一、選擇題Ⅰ(本大題共9小題,每小題2分,共18分。)題號123456789答案CDCBADBAA二、選擇題Ⅱ(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題號10111213141516171819答案DDBABCBBAC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第20題14分,第21題7分,第22題13分,第23題18分,共52分)20.(14分)(1)(6分)特點:受理學影響;強調禮儀教化;滲透社會范圍廣;由士大夫主導(儒學士人投身基層教化)。(4分)趨勢:鄉約逐漸帶有強制力;逐漸與法律合流。(2分)(2)(8分)變化:兼具區劃和戶籍管理性質的鄉里制與旨在維護社會治安的保甲制合一。(2分)原因:清朝前期服役實行固定丁銀、攤丁入畝,戶籍作用大為削弱;乾隆年間,朝廷諭令戶籍永停編審,進而建立偏重于治安功能性質的保甲戶籍制度;歷代政府注重建立基層民眾的自我管理與相互監督機制;國家基層行政機構的變化。(6分)21.(7分)從背景及原因來看: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1分)提倡文學革命,(1分)新潮社主辦的《新潮》是以《新青年》為樣板(或《國故》傾向保守,《國民》用文言文寫作也可);(1分)順應了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潮流(2分)。從影響來看:推動了白話文的普及和思想文化革新,有著解放青年學生思想的重大意義。(2分)22.(13分)(1)(6分)特點:考試錄用、中立、常任。(3分)原因:工業革命的推動(或者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國家治理的需要(或者人們要求平等參與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強烈);原有制度存在弊端;克里米亞戰爭的影響。(任寫三點給3分)(2)(7分)表現:廢除科舉制度;設立學堂選官和留學生畢業生選官制度。(4分)影響:中國選官制度進入新階段;采用分科教育的方式,推動中國教育近代化;但也導致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3分)23.(18分)(1)(6分)主要因素:國家主導;鐵路公司的成立;鐵路成為英國國內最重要運輸方式(或鐵路成為陸路交通的主干)(3分)社會意義:增加了社會的流動性(或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