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備考:高考隱喻性作文走向深刻的途徑_第1頁
2019屆高三備考:高考隱喻性作文走向深刻的途徑_第2頁
2019屆高三備考:高考隱喻性作文走向深刻的途徑_第3頁
2019屆高三備考:高考隱喻性作文走向深刻的途徑_第4頁
2019屆高三備考:高考隱喻性作文走向深刻的途徑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屆高三備考:高考隱喻性作文走向深刻的途徑《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的作者雷考夫和約翰遜指出:隱喻不僅是一種語言表達形式,而是人類思維和行為的方式。隱喻無所不在,人類的整個概念系統都是建立在隱喻基礎之上的。當我們用隱喻性思維來觀照高中生的讀寫活動,尤其是寫作活動時發現,無論是從材料作文到話題作文還是到任務驅動型作文,運用隱喻性思維進行作文命題是命題者自覺不自覺的追求,這主要是源于“隱喻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的根本屬性和基本方式,它從根本上規約了人類的實踐行為、精神行為和文化行為,人類的一切創造活動和文化成果無不直接或間接地打上隱喻的烙印”。因此,如何破解隱喻性作文的“隱喻”迷障,就成為寫好隱喻性作文的基本要求,更是隱喻性作文走向深刻的關鍵,余黨緒老師將此過程稱為“祛蔽”與“祛魅”。那么何謂“隱喻性作文”呢?從“隱喻性”概念本體的特征出發,我們以為,隱喻性作文是以隱喻性思維來組織材料,題目體現了隱喻性特征,利用隱喻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材料,以追求學生對隱喻有所闡發為寫作目標的作文類型。以近5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為例,來闡述隱喻性作文的具體內涵、基本類型以及教學策略如下。一、隱喻性作文的類型綜觀近5年來的高考作文題,可以將隱喻性作文簡單概括分為以下幾類:1、詞匯型隱喻作文以某個詞匯的意義為出發點,擴展該詞匯在不同時期、不同層面或不同文化領域等的內涵,讓學生選擇角度進行闡發,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2015年天津卷)近年來社會上流行一個詞——“范兒”,并派生出“中國范兒”“文藝范兒”“潮范兒”“有范兒”等一系列詞語。“范兒”多指好的“風格”“做派”,近似于“有氣質”“有情調”“有品位”的意思。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范兒”,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范兒”,不同職業有不同職業的“范兒”,一個人也可能有一個人的“范兒”……(2018年天津卷)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納萬物,美的形制與好的內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種“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顯才識氣度;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肩負榮光,成就夢想……(2018江蘇卷)花解語,鳥自鳴,生活中處處有語言。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音樂、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語言豐富生活,語言演繹生命,語言傳承文明。利用“范兒”“器”“語言”在不同的層面、領域有不同的意義,這些意義可以泛化,隱喻到了不同的領域。比如“語言”可以隱喻音樂、雕塑、程序、基因……要求學生以此推及“語言”的功能:豐富生活,演繹生命,傳承文明。擇其一端或綜而述之,審題無難度,但要寫深刻卻不容易。2、本體性隱喻作文本體隱喻作文是指將抽象和模糊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動、事件、狀態等無形的概念看作具體、有形的實物,讓學生借助客觀事物來詮釋某種主觀情感,或將抽象的概念結合到現實觀照中展開討論的作文。(2015年上海卷)人的心中總有一些堅硬的東西,也有一些柔軟的東西。如何對待它們,將關系到能否造就和諧的自我。“堅硬”“柔軟”是物質本體的特征,只有客觀的物體才有“堅硬”“柔軟”的屬性。將此隱喻到“人心”中來,讓學生結合自我成長展開闡發。(2015年江蘇卷)智慧是一種經驗,一種能力,一種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樣,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智慧”是人才會擁有的屬性,將人的屬性隱喻到客觀的“大自然”身上,讓學生對“智慧”本體進行評說。(2016年山東卷)行囊已準備好,開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檢行囊會發現,有的東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暫時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準備,有的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遠方......這是典型的本體隱喻:“人生如旅行,行囊如能力(品質、素養等)”。而“一直伴隨我們走向遠方”則隱喻了一段生命過程。3、象征性隱喻作文象征本身就是一種隱喻的方式,高考作文中,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的形象、事件、故事等以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觀念、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引申到學生的生命成長等方面,讓學生進行言說。(2017年北京卷高考大作文題目二選一:“說紐帶”)紐帶是能夠起聯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匯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發展、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都需要紐帶。象征側重于以符號代表或暗示某種抽象的事物、理念和意義,如五星紅旗是中國的象征,鐮刀斧頭是共產黨的象征。此題中“紐帶”象征了一種“凝聚人事”的力量或行動。(2015年福建卷)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有時,走錯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沒有走錯了路,就不會發現新的路。世上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路”象征的其實是一種選擇,這里提供了關于人生選擇的三則格言,讓學生由此生發為文。4、容器性隱喻作文容器隱喻又稱管道隱喻,是本體隱喻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形式。由于人體是一個三維容器,有“吃進”“吸入”和“排泄”等生理現象,還有“走進”“走出”等一系列與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物理空間關系,這樣的結果就形成了容器意象圖。在容器意向圖的影響下,任何有邊界或能構想出邊界的物理空間都是容器。如人體、房子、叢林、田野、地區,甚至是一些無形的、抽象的事件、行為、活動、狀態都可以看作一個容器。根據趙維森教授在《隱喻文化學》的引例:(1)視野被看成容器。如:船逐漸進入我們的視野。(2)把各種事件或活動看成容器。如:你參加星期天的比賽嗎?(3)社會群體被看成容器。如:有人把我們的私密計劃告訴了局外人。(4)狀態被看成容器。如:他陷入沉思之中。(5)心智或觀念被看成容器。如:要敢于打破思想的框框。(6)時間被看成容器。如:我們已經跨入21世紀。(7)困難被看作容器。如:他把自己從苦海中救了出來。高考中出現容器性隱喻作文以2018年為最為突出:(2018年北京卷)今天,眾多2000年出生的同學走進高考考場。18年過去了,祖國在不斷發展,大家也成長為青年。請以“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是將“祖國”當成了某種容器,我們是在容器中的一份子。與此類似是2018年的全國卷Ⅰ:2000年農歷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2013年“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準扶貧”開始推動。2017年網民規模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紀寶寶”一代長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將時間看作容器,也把“祖國”當成容器,題目中的“你們”無疑也是“祖國”的一分子,我們在祖國這個大容器中成長,將“祖國”看成與人有相同性情,在千年的時間流轉中發展,我們與“祖國”這個大容器“同行、成長”“追夢、圓夢”等。5、寓言式隱喻作文。利用一些帶有勸喻性和諷刺性的小故事,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大喻小,寓較深的道理于簡單的故事中,讓學生對寓言的主題展開評說的作文。(2015年湖南卷)有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濃蔭匝地,是飛禽、走獸們喜愛的憩息場所。飛禽、走獸們經常講它們旅行的見聞。大樹聽了,請飛禽帶自己去旅行,飛禽說大樹沒有翅膀,拒絕了;請走獸幫助,走獸說大樹沒有腿,也拒絕了。大樹決定自己想辦法,它結出甜美的果實,果實中包著種子。飛禽、走獸們吃了果實,大樹的種子就這樣傳播到世界各地。(2015湖北卷)泉水在地下蓄積。一旦有機會,它便驕傲地涌出地面,成為眾人矚目的噴泉,繼而匯成溪流,奔向遠方。但人們對地下的泉水鮮有關注,其實,正是因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語的泉水的不斷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噴涌。“地下泉水”的默默無聞成就了“地上噴泉”的噴涌而出,這種關系本身構成了一種深刻的寓言主題:奉獻與展現、背后與前臺、無私與承擔等。二、隱喻性作文的審題方法隱喻性作文的出現是言語建構與表達的內在需求,也是思維發展與提升的必然途徑。“隱喻思維是一種高度理性智慧的表現形式。但是隱喻具有遮蔽隱私,曲折表現的功能”,這是我們在進行隱喻性寫作時特別需要引起關注的。但隱喻“除了‘隱’之外,更重要的功能在于‘曉’和‘喻’;隱喻在遮蔽事物的一面的同時,往往彰顯了事物的另一面”。所以,隱喻性作文審題的關鍵是要識別通過隱喻究竟強化或彰顯了事物的哪些特點,而在強化這些事物特點的同時又遮蔽了什么。我們舉隱喻研究中頗為典型的例子:時間就是金錢。萊考夫和約翰遜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對這個本體隱喻進行了詳盡的分析:“時間就是金錢”這個隱喻彰顯或強化了什么:1、時間是有限的資源。2、時間是寶貴的商品。萊考夫說“隱喻的系統性使我們能通過彼此概念來理解此概念的一個方面,但是這一系統性也必然會隱藏此概念的其它方面”,在這個隱喻中,我們必須認識到,“時間”畢竟不是“金錢”。這個隱喻遮蔽或隱藏了什么:1、金錢可以儲值;但時間不可以。2、金錢有一般等價物;時間沒有。3、金錢有可逆性,失去還可以重新擁有;時間不具可逆性,失去不會再擁有。……由此可見,我們在進行隱喻性作文的審題時,不但要識別隱喻性作文中被強化的部分,更要明了其中被遮蔽的內容。從而讓寫作建立在思辨的基礎上,擁有更為深刻的立意走向。在2016年山東卷的作文中:行囊已準備好,開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檢行囊會發現,有的東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暫時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準備,有的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遠方.....人生如同旅行,行囊如同旅行中的必備用品。命題人為了凸顯其中“行囊”的特點,進行了非常明晰的命題指向“有的東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暫時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準備”,考生可以根據這番指引,很順利地對應到人生成長中的各種能力、品質、素養等。假如我們將一些“實用技能(如駕駛、烹飪、考試等)”認為是“很快用到”的;將“業余愛好(如閱讀、書法、音樂等)”認為是“暫時用不上”;將“品德和修養(如善良、寬容、堅毅等)”認為是“想用而未曾準備”,那么就能展開關于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個人成長修為等方面的闡述,而且行文不易走向空洞,可以在多元的言說引導下讓每個考生都能有話講。但“人生”畢竟不是“旅程”:旅程是有固定目的地的,而人生未必有;旅程是可以自行選擇線路的,但人生是充滿未知的;旅程是可以自由選擇駐留的,而人生更多時候是裹挾向前的……與此相應,人在成長中的各項品質、能力、素養等也不是“行囊”中的物什,不一定都能提前塞進行囊,人生中的技能、品質、素養都是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積累的,“可用”還是“不可用”都是與生命成長不可分割的。這樣的審題就是一個由“識蔽”到“解蔽”的過程,就是破解隱喻性作文審題的一把鑰匙。三、隱喻性寫作走向深刻的策略綜上所述,隱喻性寫作走向深刻的必由之路就是找出“遮蔽”的地方,在一個隱喻性作文中,“凸顯”的部分一般較為明顯,也是隱喻性寫作的重點,更是近年來隱喻性作文題目中最主要的立意方向。如前面筆者歸納的“言語詞匯型隱喻作文”“容器性隱喻作文”中,考生只需要根據題目“凸顯”的指向,展開闡述即可。但是在“象征性行為隱喻作文”“容器性隱喻作文”“寓言式隱喻作文”中被“遮蔽”的部分就不容易被識別,這就需要考生通過深入的剖析,解除遮蔽,走向理性清明的寫作,這才是真正檢驗考生思維品質的關鍵。我們再舉兩例來說明識別“遮蔽”的存在對于文章走向深刻的重要性:在帕斯卡《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這篇短文中,“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的這個隱喻,主體“人”是由喻體“蘆葦”凸顯出來的,但與此同時“蘆葦”的隱喻忽略了人的某些特征,也就是“人”畢竟不是“蘆葦”。這篇文章的作者帕斯卡就是通過深入的分析,論證了“人”與“蘆葦”的不同,從而彰顯了思想之于人的偉大意義。漢代蔡邕《讓高陽侯印緩符策表》有這樣的論證:“鷦鷯巢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小人之情,求足而已”。用“鷦鷯”“偃鼠”來凸顯“人”的特點,從而說明“小人之情,求足而已”的必然性。這卻遮蔽了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人”的需求與“鷦鷯”“偃鼠”有著根本性的不同,“人”的滿足更不能簡單地作動物性的類比,人不像動物一樣僅僅是為了口腹而生存,而且人的積累是可持續的,人的財富是可傳承的,“人情”的滿足是非常復雜的。如此看來,這個論證就顯得非常蒼白。隱喻性作文走向深刻的途徑就是在這些被隱喻遮蔽的地方深入下去,由求同走向求異,由單向附會走向多元思辨,在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上拓展開去。以2015年湖北卷為例:泉水在地下蓄積。一旦有機會,它便驕傲地涌出地面,成為眾人矚目的噴泉,繼而匯成溪流,奔向遠方。但人們對地下的泉水鮮有關注,其實,正是因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語的泉水的不斷聚集,才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