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高考沖刺模擬(三)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高考沖刺模擬(三)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高考沖刺模擬(三)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高考沖刺模擬(三)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屆江蘇省高三下學期高考沖刺模擬(三)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江蘇省2024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沖刺模擬(三)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鄭國子產參照夏、商、周三代之法令鑄刑書,讓百姓遵從鄭令、野令,按照禮儀行事,從而彰顯美德,抑制邪惡。子產鑄刑書體現了()A.輕視禮制的變革思想 B.以刑促禮的治國路徑C.由禮至德的治理方略 D.禮主刑輔的基層教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鄭國子產鑄刑書,把刑法澆筑在金屬器皿上,制定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法,且按照禮儀行事,從而彰顯美德,抑制邪惡,故子產鑄刑書體現了通過刑法來促進禮制的實現,B項正確;“輕視禮制”與材料“按照禮儀行事”相矛盾,排除A項;材料并非體現由禮至德的治理方略,排除C項;子產鑄刑書體現的是刑主禮輔,排除D項。故選B項。2.董仲舒《春秋決獄》記載,一民婦(甲)的丈夫溺水而亡,甲的母親私自做主,將甲另嫁他人。有人認為“夫死未葬,法無許嫁,以私為人妻,當棄市(死刑)?!钡?,官員考慮到甲的動機,最終判決甲罪不至死。這一判決()A.體現了禮法之間的調和 B.強調程序正義與公平C.標志著中華法系的確立 D.以尊卑為量刑的原則〖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西漢時期。根據材料“‘夫死未葬,法無許嫁,以私為人妻,當棄市(死刑)?!牵賳T考慮到甲的動機,最終判決甲罪不至死?!奔八鶎W可知,這一判決體現了司法審判強調情感道德的作用,考慮人主觀上的善、惡,說明當時存在禮法調和的審判現象,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程序正義與公平的相關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公元653年完成的《唐律疏議》(又名《永徽律》)繼承了漢魏以來法律制定和闡釋的經驗,是我國現存最早、最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華法系確立的標志,排除C項;材料無法得出尊卑關系對量刑原則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3.《新唐書》卷52《食貨志》載:“稅法即行,民力未及寬,而(781年)朱滔、王武俊、田悅合從而叛,用益不給,而借商之令出?!茨瞎澏仁龟惿儆卧銎浔镜蓝愬X,每緡二百,因詔天下皆增之?!庇纱丝芍摱惙ǎǎ〢.實際上增加了百姓的負擔 B.基于鎮壓地方叛亂而實行C.有力促進了商品經濟發展 D.擴大收稅對象來增加收入〖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唐朝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781年是兩稅法實行的第2年,發生了朱滔等藩鎮的叛亂,為了籌措鎮壓叛亂的費用,淮南節度使陳少游向朝廷上了于兩稅錢內每千增二百的奏請,唐政府不僅批準了他的建議,還推向全國,兩稅的稅率一下就增加了兩成,說明兩稅法實施中實際上增加了百姓的負擔,A項正確;兩稅法是基于土地兼并嚴重,政府財政收入銳降而實行的,排除B項;題干未涉及兩稅法與商品經濟發展的關系,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題干強調的是兩稅法在實施過程中增加了稅率而非強調兩稅法擴大收稅對象,排除D項。故選A項。4.朱熹曾比較過“四書”與“六經”地位差異,他明確說:“《語》《孟》《中庸》《大學》是熟飯,看其它經,是打禾為飯。”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反映出理學對儒學摒棄和創新 B.“四書”直接顯示圣人之道C.理學思想完全來源于“四書” D.否定“六經”的作用和地位〖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南宋時期的中國。材料中朱熹把“四書”比喻為“熟飯”,意為可以直接吃,意味著“四書”所蘊含的圣人之道是直接顯現出來的,其它經典雖然也蘊含著圣人之道,卻是“打禾為飯”,需要經過多道工序后才可吃,意為圣人之道不是直接顯現出來的,B項正確;理學是對儒學的繼承和創新,排除A項;C項“完全”說法過于絕對,排除;材料中并沒有否定“六經”的作用和地位,排除D項。故選B項。5.清初,漢族士大夫望治心切,有識之士指斥"先朝君子,同同相扶,異異交擊,有好惡而無是非,遂致事體蠱壞,國勢凌夷",黃宗羲希望恢復宰相制的主張,應者寥寥。這可用來說明,清初()A.滿漢民族間矛盾尖銳 B.儒家主流思想地位動搖C.大一統政局十分穩固 D.輿論環境有利加強皇權〖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清初一些有識之士認為明朝滅亡重要原因是一批知識分子黨同伐異、沒有是非,同時黃宗羲希望恢復宰相制的主張響應者少,都佐證士大夫希望加強君主專制,由此可見,清初輿論環境有利于皇權鞏固,D項正確;依據材料“漢族士大夫望治心切”可知,這是希望國家穩定,而非滿漢矛盾,排除A項;清初士大夫就是儒家士大夫,不能體現儒家主流思想地位動搖,且據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期儒家思想仍舊占據主流地位,排除B項;清初大一統政局面臨各種壓力,如三藩之亂、臺灣問題等,并沒有十分穩固,排除C項。故選D項。6.1883年,因西人(時稱洋人)毆斃、毆傷國人未得相應懲處,大批廣州民眾沖入沙面租界,焚毀洋行樓宇多座。為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廣東當局命廣州西關千總羅祺組建西關“捷字營”,以保護沙面安全。據圖文,可推知()A.中外民族矛盾已經無法調和 B.晚清政權正走向半殖民地化C.清廷已難以掌控地方人事權 D.廣州民眾有樸素的愛國情懷〖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型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1883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883年洋人毆斃、毆傷中國人并未受到清政府的相應懲處,且政府組建“捷字營”專門保護租界,這說明晚清政權正在走向半殖民地化,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僅僅是廣州的情況,無法得出中外民族矛盾已經無法調和的結論,排除A項;廣東當局“命廣州西關千總羅祺組建西關‘捷字營’”,表明清政府仍掌控著地方的人事權,排除C項;材料并不是強調廣州民眾有樸素的愛國情懷,不符合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7.“俄羅斯打倒貴族……全世界為之震動……怒濤西邁,轉而東行……旗南向,過黃河而到長江,黃浦漢皋,屢演活劇,洞庭閩水,更起高潮。天地為之昭蘇,奸邪為之辟易???!我們知道了!我們覺醒了!”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A.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黨人 B.五四運動時期的進步青年C.北伐戰爭時期的員 D.抗日戰爭時期的愛國軍人〖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1919年的中國。根據材料“俄羅斯打倒貴族……全世界為之震動……怒濤西邁,轉而東行……天地為之昭蘇,奸邪為之辟易??龋∥覀冎懒?!我們覺醒了!”及所學可知,題干反映了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旨在強調五四運動的風潮逐漸由北方擴展到了南方地區,促進了進步知識分子的覺醒,B項正確;辛亥革命發生于1911年,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北伐戰爭發生于1926年至1927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勝利果實被以蔣介石、汪精衛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竊取,與題意無關,排除C項;抗日戰爭發生于1931年至1945年,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8.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戰勝絕對優勢敵人的進攻,依靠于在戰略退卻階段中所造成的、有利于我不利于敵的、比較敵人開始進攻時起了變化的形勢……”在解放戰爭中,最能體現毛澤東這一論斷的戰例是()A.西北野戰軍粉碎國民黨對陜北的進攻 B.東北野戰軍發動遼沈戰役C.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展開戰略大反攻 D.人民解放軍開展渡江作戰〖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毛澤東主張面對優勢敵人的進攻,暫時實行戰略退卻,然后尋找有利時機消滅敵人。解放戰爭中,國民黨集中優勢兵力重點進攻陜北解放區,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陜北,最后西北野戰軍趁機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國民黨對陜北的重點進攻,A項正確;遼沈戰役是戰略決戰,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展開戰略大反攻,是戰略反攻,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1949年4月開展的渡江作戰,沒有體現戰略退卻,排除D項。故選A項。9.1956年,陳云指出,現在從大城市到小集鎮大部分都管得太死,他主張除糧食、布匹等重要物資和一些熱銷貨繼續統購外,其余可以自由選購。這一主張意在()A.反思三大改造的急躁冒進 B.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完成C.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D.強調經濟建設要為民生服務〖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6年(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一五”計劃期間,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漸形成,“一五”計劃實施過程中出現市場與計劃之間的關系問題,1956年,陳云主張除糧食、布匹等重要物資和一些熱銷貨繼續統購外,其余可以自由選購,這一主張是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C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對三大改造的反思,排除A項;1956年,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已經完成,排除B項;材料強調經濟建設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并沒有體現經濟建設要為民生服務,排除D項。故選C項。10.1979—1990年,華北制藥廠開展企業轉軌變型,實行經營承包,加強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并逐步開展跨地區、跨行業的橫向經濟聯合。至1990年,產品品種累計增加到98種,抗生素總產量較1978年增加54%,有緊密型聯營企業25家。華北制藥廠的發展()A.健全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助推了區域經濟結構的繼續優化C.得益于企業經營自主權的擴大 D.落實了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思路〖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本質題。據本題涉及的時空信息可知是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根據題干在改革開放以來華北制藥廠實行經營承包,擴大了企業的經營自主權,推動了企業生產積極性的提高,促進了企業產品品種的增加,抗生素總量的增加,緊密型聯營企業增加,C項正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A項;題干中涉及到華北制藥廠的發展,不能體現區域經濟結構的優化,排除B項;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1.阿拉伯帝國歷代哈里發和地方總督都重視城市建設,在城市中又特別重視設立市場。另外,政府修建許多重要商道,鼓勵自由貿易,建立了相當可靠的貨幣流通體制。這些舉措()A.便利了商業活動開展 B.提升了商人的地位C.完善了商業經營方式 D.推動世界市場形成〖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阿拉伯)。據本題材料“阿拉伯帝國的歷代哈里發和地方總督都重視城市建設,在城市中又特別重視設立市場。另外,政府修建許多重要商道,鼓勵自由貿易,建立了相當可靠的貨幣流通體制”可知阿拉伯帝國城市建設和交通建設及其配套措施較為突出,這便利了大規模商業活動的開展,A項正確;材料強調阿拉伯帝國的城市建設和道路建設,無法體現商人社會地位的提升,排除B項;城市建設和商道、貿易體制不屬于經營方式,排除C項;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雛形才出現,時間不符合,排除D項。故選A項。12.到15世紀末,歐洲已有40多所大學,基本都設有四個學科:文藝、醫學、法律和神學。大學具有司法權,在經濟上不依賴于城市政府,在內部教師和學生對教學與各種事務進行管理。這表明,當時歐洲大學()A.設置了完善的課程體系 B.擺脫了對封建領主依賴C.推動了城市的自治進程 D.改變了科學的從屬地位〖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根據材料“大學具有司法權,在經濟上不依賴于城市政府,在內部教師和學生對教學與各種事務進行管理”可知,15世紀末的歐洲大學具有獨立的經濟、司法和管理權,說明擺脫了對封建領主依賴,B項正確;當時的課程體系并不完善,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大學的獨立性,非推動城市自治,排除C項;當時大學并未改變科學的從屬地位,排除D項。故選B項。13.1581年,葡萄牙人開始將中國絲綢和印度棉紡織品,以及一些奴隸從澳門運送到馬尼拉,再轉裝到西班牙大帆船上,運往美洲和西班牙。葡萄牙船只則在馬尼拉裝載西班牙大帆船從美洲運來的白銀,返回澳門或果阿。此時的葡萄牙()A.壟斷太平洋貿易 B.參與全球貿易網絡的構建C.熱衷于商品輸出 D.得益于世界市場基本形成〖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作用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將中國絲綢和印度棉紡織品,以及一些奴隸從澳門運送到馬尼拉,再轉裝到西班牙大帆船上,運往美洲和西班牙。葡萄牙船只則在馬尼拉裝載西班牙大帆船從美洲運來的白銀,返回澳門或果阿”可知,葡萄牙將不同地區的物品進行轉運販賣,所以說此時的葡萄牙參與了全球貿易網絡的構建,B項正確;材料能體現葡萄牙參與全球貿易網絡的構建,但無法說明它們壟斷了太平洋貿易,而且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是西班牙主導的,排除A項;此時的葡萄牙熱衷于對外殖民掠奪,沒有足夠的商品生產能力保證對外的商品輸出,排除C項;世界市場基本形成是在20世紀初,與題意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4.“凌駕于個體與國家之上的宗教威權被削弱,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土地上和民族同胞一起默默地耕耘與工作著。在信仰的領域,倒掉的是教廷,立起的是圣經?!边@一局面的出現緣于()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 C.科學革命 D.啟蒙運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材料信息“凌駕于個體與國家之上的宗教威權被削弱在信仰的領域,倒掉的是教廷,立起的是圣經?!笨梢耘袛啵牧现械默F象應與馬丁.路德等人的新教主張有關,他們提出“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等,B項正確;文藝復興主要反對教會的“禁欲主義”,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本題主旨為“宗教改革”,而“科學革命”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啟蒙運動”主張理性主義,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5.村社是俄國傳統的社會基層組織,在該制度下土地歸集體所有,農民集體勞動平均分配產品。20世紀20年代中期,蘇聯部分領導人認為村社是抑制資本主義因素增長的重要力量;農民從個體私利出發,擔心市場發展遭受富農剝削,不愿獨立生產經營。這可以用來解釋蘇聯(俄)()A.新經濟政策最終被廢止了的原因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符合傳統思想C.農業集體化快速推廣的主要原因 D.計劃經濟體制得以確立的必要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20年代中期(蘇聯)。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蘇聯領導人認為村社有利于抑制資本主義因素,農民不愿獨立生產經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制定農業集體化方針,所以,材料可以用來解釋蘇聯農業集體化快速推廣的主要原因,C項正確;新經濟政策包括農業、工業等多方面,材料強調的是農村,所以,不能解釋新經濟政策最終被廢止了的原因,排除A項;1921年,放棄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排除B項;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頒布標志著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最終確立,也意味著斯大林創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確立,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6.二戰后,聯邦德國政府頒布了以下法律。這些法律的頒布()《卡特爾法》設立卡特爾局,對各類限制競爭的行為進行監督。將競爭自由同競爭秩序二者聯系起來,為市場競爭的有關各方規定了一個法律范圍?!堵摪钽y行法》聯邦銀行作為貨幣政策的執行機關,負責調節貨幣流通和經濟企業的信貸供給,“保衛貨幣”。A.推動社會結構變化 B.力促市場良性運作C.適應歐盟發展需要 D.強化貿易保護主義〖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后(德國)。據材料“設立卡特爾局,對各類限制競爭的行為進行監督”“聯邦銀行作為貨幣政策的執行機關,負責調節貨幣流通和經濟企業的信貸供給”可知,二戰后聯邦德國政府頒布法律,通過卡特爾局和聯邦銀行,監督市場競爭和貨幣流通,進而促進市場的良性運作,B項正確;材料主要涉及政府機構對市場運作的影響,沒有涉及社會結構的變化,排除A項;據所學知識可知,歐盟成立于德國統一之后,材料為聯邦德國,此時期歐盟沒有成立,排除C項;材料涉及的是德國內部,沒有涉及德國對外貿易政策,不能得知強化貿易保護主義,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國家系統和鄉族勢力之間發揮重要作用的,是中國社會所特有的“鄉紳”階層。國家利用察舉、薦舉、科舉、捐納等社會流動渠道,把地方上的精英分子和有錢有勢之人吸收到政權體系之中,授予官職、功名和各種榮譽,允許他們享有優免特權和一定的司法豁免權,“鄉紳”階層逐漸產生。同時,高度集權的中央政權實際上無法完成其名義上承擔的各種社會責任,其對基層社會的控制只能由一個雙重身份的社會階層來完成,而基層社會也期待著有這樣一個階層代表它與高高在上的國家政權打交道。因此,“鄉紳”階層得以在中國傳統社會長期存在?!幾愿狄铝琛吨袊鴤鹘y社會:多元的結構》材料二明清之際,時局動蕩,大量士人回歸鄉土,試圖通過“恢復鄉間古禮與重建宗族借此延續文化血脈”,這種“重建基層社會組織的意圖和嘗試”與清初帝王們的鄉村社會重建計劃不謀而合。清王朝重視發揮以士紳為代表的地方精英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在“天高皇帝遠”的廣大鄉村,士紳階層以維護和弘揚儒家思想信仰及價值觀念為己任,并通過自己的言行給予廣大民眾以正確的引導和規范。另外,士紳還積極參與到地方社會的各類公共事務,在鄉村治安、司法、賦役、祭祀等領域士紳似乎從未缺席,因此國家有賴于士紳加強對鄉村的控制,而鄉村則更希望士紳能夠為鄉村爭取更多的利益。——摘編自王洪兵《清代鄉村治理多元協同模式的建構及其得失》(1)根據材料一,分析傳統社會“鄉紳”階層興起并長期存在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代士紳鄉村治理的特點及其作用?!即鸢浮剑?)原因:社會流動渠道拓寬;一批具有文化和經濟優勢地方精英社會影響力擴大;中央政權管理范圍過寬過大,對基層社會控制力不從心;基層社會需要有與國家政權溝通聯系的代表。(2)特點:得到政府重視;注重弘揚儒家思想;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廣泛參與鄉村公共事務。影響:有助于穩定基層社會秩序(調和國家與鄉村社會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地方教化;有助于降低國家進行社會治理的成本?!冀馕觥健拘?】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原因:據材料“國家利用察舉、薦舉、科舉、捐納等社會流動渠道,把地方上的精英分子和有錢有勢之人吸收到政權體系之中,授予官職、功名和各種榮譽,允許他們享有優免特權和一定的司法豁免權,‘鄉紳’階層逐漸產生”得出社會流動渠道拓寬,一批具有文化和經濟優勢的地方精英社會影響力擴大;據材料“高度集權的中央政權實際上無法完成其名義上承擔的各種社會責任,其對基層社會的控制只能由一個雙重身份的社會階層來完成”得出中央政權管理范圍過寬過大,對基層社會控制力不從心;據材料“基層社會也期待著有這樣一個階層代表它與高高在上的國家政權打交道”得出基層社會需要有與國家政權溝通聯系的代表。【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代中國。特點:據材料“清王朝重視發揮以士紳為代表的地方精英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得出得到政府重視;據材料“士紳階層以維護和弘揚儒家思想信仰及價值觀念為己任,并通過自己的言行給予廣大民眾以正確的引導和規范”得出注重弘揚儒家思想,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據材料“士紳還積極參與到地方社會的各類公共事務,在鄉村治安、司法、賦役、祭祀等領域士紳似乎從未缺席”得出廣泛參與鄉村公共事務。影響:據材料“國家有賴于士紳加強對鄉村的控制”得出有助于穩定基層社會秩序(調和國家與鄉村社會之間的關系);據材料“恢復鄉間古禮與重建宗族”“以維護和弘揚儒家思想信仰及價值觀念為己任”得出有助于地方教化;結合所學,士紳階層參與鄉村治理,有助于降低國家進行社會治理的成本。18.留學是指去母國以外的國家接受各類教育。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623年日本留學生、學問僧等人稱頌“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建議日本政府重用學成歸來的留學生,建立以大唐為藍本,“法式備定”的封建國家。從唐太宗貞觀四年到唐昭宗乾元元年,日本共正式派出19批使節。留學生全部隨遣唐使入唐,均為經過日本朝廷精心挑選,有較高素養的人才。日本留學生分散在國子監六館學習儒學、文學、佛學、律令等各種課目,其生活費由唐朝政府補助。留學生的習業內容有明確分工,有意從不同方面吸取借鑒唐朝文明成果,補日本之短?!幾砸︶謩Α肚蔡剖梗禾拼腥瘴幕涣魇仿浴凡牧隙?898年張之洞在《勸學篇》中大力倡導留學日本之效,“出洋一年勝于讀西書五年”“至游學之國,西洋不如東洋”。1896年清朝首次向日本派遣十三名留學生,1906年留日學生數達到八千多名。日本逐漸成為中國接觸西方和日本新思想、新文化、新技術的窗口。留日學生成立了譯書匯編社等翻譯團體,翻譯了國外大量政治、文史、軍事、理工、農業、醫學、藝術等方面的書籍。日本也逐漸成為中國革命舞臺的一部分。黃興曾是官費留日學生,1904年謀劃起義失敗后又與宋教仁等一同亡命日本。留日學生視黃興等為英雄,追隨的人甚多。——摘編自實藤惠秀《中國人留學日本史》(1)據材料一,概括日本赴唐留學活動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產生的影響。(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末中國赴日留學活動的背景和積極作用?!即鸢浮剑?)特點:留學活動次數多;留學生素質較高;全面學習唐朝文化。影響:加強了日本與唐朝的交往;日本全面學習唐朝,深刻影響了日本文化;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2)背景:有識之士倡導到日本留學;清政府官方派遣;西方文化在日本傳播較為廣泛。積極作用:翻譯西方書籍,推動了西學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革命運動培養人才,推動中國的革命運動;助推政治民主化進程等?!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代(中國、日本)。特點:據材料“ 日本共正式派出 19 批使節”可知,留學活動次數多;據材料“均為經過日本朝廷精心挑選,有較高素養的人才”可知,留學生素質較高;據材料“日本留學生分散在國子監六館學習儒學、文學、佛學、律令等各種課目”“留學生的習業內容有明確分工,有意從不同方面吸取借鑒唐朝文明成果”可知,全面學習唐朝文化。影響:據材料“日本共正式派出19批使節。留學生全部隨遣唐使入唐”可知,加強了日本與唐朝的交往;據材料“日本留學生分散在國子監六館學習儒學、文學、佛學、律令等各種課目”“補日本之短”可知,全面學習唐朝,深刻影響了日本文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拘?】本題是背景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晚清(中國、日本)。背景:據材料“1898年張之洞在《勸學篇》中大力倡導留學日本之效”可知,有識之士倡導到日本留學;據材料“1896年清朝首次向日本派遣十三名留學生,1906年留日學生數達到八千多名”可知,清政府官方派遣;據材料“日本逐漸成為中國接觸西方和日本新思想、新文化、新技術的窗口”可知,西方文化在日本傳播較為廣泛。積極作用:據材料“留日學生成立了譯書匯編社等翻譯團體,翻譯了國外大量政治、文史、軍事、理工、農業、醫學、藝術等方面的書籍”可知,翻譯西方書籍,推動了西學在中國的傳播;據材料“日本也逐漸成為中國革命舞臺的一部分。黃興曾是官費留日學生,1904年謀劃起義失敗后又與宋教仁等一同亡命日本。留日學生視黃興等為英雄,追隨的人甚多”可知,為中國革命運動培養人才,推動中國的革命運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助推政治民主化進程。19.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月二十日正午,船將攏岸,丁、徐二君已偕英使館各館員乘小輪來迎。……我們住的旅館,雖非頂闊,也還算上等。然而室中暖氣管是關閉了,每個房間給一斗多的碎煤,算是一日二十四點鐘的燃料。電力到處克減,一盞慘綠色的電燈,孤孤零零好像流螢自照?!覀円蚵灭^難覓,由徐、丁二君先往巴黎布置,我和同舟諸君,在倫敦勾留五日。趁這空暇,隨意觀光,頭一個要拜會的,自然是有名的“英國凌煙閣”威士敏士達寺?!蚁脒@一個寺就可以算得英國國民性的“象征”,他們無論政治上法律上宗教道德上風俗禮節上,都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蛻變,幾百年前和幾百年后的東西,常常同時并存,卻不感覺有一些子矛盾。——梁啟超《倫敦初旅》原刊1920年3月《晨報》(1)據材料概括當時英國社會生活的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上論證梁啟超所說的“英國國民性”?!即鸢浮剑?)特征:社會生活近代化;物資有限、能源緊張;新舊并存或傳統與現代并存。原因: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一戰的破壞;受歷史傳統的影響。(2)“英國國民性”在政治上表現為以漸變的方式使傳統與現代并存。英國民主政治是通過漸變的方式逐步確立和完善的。13世紀初,《大憲章》,以法律限制王權;13世紀中后期,議會權力逐漸加強;14世紀中期,英國進入議會君主制時期;1688年光榮革命為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奠基;1689年《權利法案》確立議會主權高于王權的原則;1701年《王位繼承法》規定國王不得為天主教徒;1721年責任內閣制開始確立,國王最終統而不治。英國選舉權逐步擴大,通過多次議會改革,最終實現普選。1832年議會改革擴大工業資產階級的選舉權和參政權;19世紀60和80年代英國進一步改革,基本實現成年男子普選;1969年,普選權最終實現。〖解析〗【1題】本題是特點類和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英國。特征:由材料“船將攏岸”,使用電燈可得,社會生活近代化;由材料“電力到處克減”,“室中暖氣管是關閉了,每個房間給一斗多碎煤”可得,但物資有限、能源緊張;由材料“無論政治上法律上宗教道德上風俗禮節上,都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蛻變,幾百年前和幾百年后的東西,常常同時并存,卻不感覺有一些子矛盾”可得,新舊并存,漸進性。原因:根據材料出處是刊于1920年的《晨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一戰的破壞;由材料“英國國民性的‘象征’”可得,歷史造就的國民性格。2題】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英國。由材料“他們無論政治上法律上宗教道德上風俗禮節上,都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蛻變,幾百年前和幾百年后的東西,常常同時并存,卻不感覺有一些子矛盾”并結合英國歷史發展可得,英國民主政治是通過漸變的方式逐步確立和完善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經歷了“光榮革命”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