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物權編(草案)》中居住權的探究_第1頁
《民法典物權編(草案)》中居住權的探究_第2頁
《民法典物權編(草案)》中居住權的探究_第3頁
《民法典物權編(草案)》中居住權的探究_第4頁
《民法典物權編(草案)》中居住權的探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一、 居住權制度的源流及發展 【18】而法定是指直接通過法律規定取得居住權。因此,在民法典編纂中可以具體賦予未成年人、老年人、婦女等特殊群體享有居住權,以保障其最基本的居住權益。居住權的終止從物權編第370條可以看出居住權終止的事由限于約定的居住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因此針對居住權終止的原因筆者認為還有以下幾種可能:混同隨著時代的發展,居住權的設立不再只是單純的為幫助弱勢群體,也可以為利投資而設立居住權,但只要在設立居住權后,所有權人因某種原因而要轉讓該房屋時,居住權人又有能力購買的,在居住權人取得房屋所有權人時,所有權與居住權歸屬于同一人,則居住權不再存在。房屋滅失居住權的客體是他人特定的房屋,當房屋非因房屋所有權人的過錯(包括被征收、征用)而滅失時,居住權消滅;否則,居住權人有權請求房屋所有權人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或者在重建的房屋上重新設立居住權。放棄在“權利可以放棄,義務必須履行”的法治社會里,居住權作為一種權利,權利人可以基于自己的意愿而舍棄該權利,但此種放棄必須是居住權人自愿向房屋所有權人明確表示,且一旦做出放棄的行為后就不得隨意變更。解除條件成就時當出現法律規定的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解除居住權條件的情形時,如未成年人成年后,居住權人濫用權利等,居住權消滅。綜上所述,起源于羅馬法的居住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但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斷散發著新時代所需要的光芒。如今的居住權制度不僅僅是保護弱勢群體的居住權益,還是改變我國用益物權中重土地輕房屋的體系框架,改善司法實踐中同案不同判的局面,更是滿足人們對房屋利用多樣化的方式之一。居住權制度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中不斷地更新、發展,具有其他制度所不可披靡的獨特功能。因此,在重啟編纂民法典的背景下,居住權制度的設立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們要把握機會,廣泛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的立法、司法經驗,順應現代化的發展趨勢,結合我國的國情,創設一個獨具中國特色的居住權制度!參考文獻:[1]馬新彥.居住權立法與繼承編的制度創新[J].清華法學,2018,12(02):163-178.[2]MacmillanLawMastersKateStandley,FamilyLaw[M].1997(SecondEdition),P72-78.[3]RalphE.Boyer,HerbertHovenkamp,SheldonF.Kurtz.TheLawofProperty[M].WestPublishingCompany,Minnesota,1991,P91-93.[4]錢明星.關于在我國物權法中設置居住權的幾個問題[J].中國法學,2001(05):13-22.[5]申衛星.視野拓展與功能轉換:我國設立居住權必要性的多重視角[J].中國法學,2005(05):77-92.[6]單平基.民法典草案之居住權規范的檢討和完善[J].當代法學,2019,33(01):3-15.[7]房紹坤.居住權立法不具有可行性[J].中州學刊,2005(04):72-74.[8]梁慧星.關于民法典分則草案的若干問題[J].法治研究,2019(04):3-16.[9]魯曉明.“居住權”之定位與規則設計[J].中國法學,2019(03):223-239.[10]王利明.物權法論(修訂本)[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11]陳華彬.物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2]尹田.法國物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3]陳華彬.人役權制度的構建——兼議我國《民法典物權編(草案)》的居住權規定[J].比較法研究,2019(02):48-59.[14]崔建遠.我國物權立法難點問題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207.[15]申衛星.從“居住有其屋”到“住有所居”一我國民法典分則創設居住權制度的立法構想[J],《現代法學》,2018,40(02):105-118.[16]崔影,胡建.居住權的法律構造——以《民法典分編(草案)》第159-162條為分析對象[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6(06):77-79+83.[17]郝丹丹.民法典編纂背景下居住權入典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9.[18]申衛星,楊旭.中國民法典應如何規定居住權?[J].比較法研究,2019(06):65-83.

致謝轉眼間,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即將進入尾聲。在這四年里有收獲也有失望。但如今,我更想說的是感謝。感謝我的導師姚靜老師。從論文選題到最后修改完成,老師都給予了我極大的幫助及耐心。同時,我還要感謝我們的輔導員黃新元老師,在這四年里對我們的辛勤付出,在此,我深深地給您鞠上一躬。感謝我的家人。謝謝你們一直以來不求回報的默默付出,你們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是我永遠最愛的人。感謝身邊的朋友們。人生路上有這樣一群可愛的你們作伴,也將是一段不可磨滅的美好回憶。離開校園生活,步入社會“學校”,希望我們都能朝著自己的夢想不斷前進!

論文的綜合研究法介紹1.什么是綜合研究法所謂綜合研究法就是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知識進行研究的方法。姜亮夫說:"最近,我寫《楚辭通故自序》說到了一-些治學方法,我綜合了一切社會科學來寫'屈原賦,頗有游刃自如之樂。綜合研究,不正是現代科學成就的主要方法嗎?社會科學也得綜合研究。"其實我們寫學術論文,哪怕是分析一首詩,往往都需要采用綜合研究的方法。譬如唐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此詩的詩題與詩句均有異文,這就涉及文獻學知識。此詩中的"烏"與"江楓"作何解釋,這就涉及語言學乃至生物學知識。此詩中的"楓橋""寒山寺"等地名,顯然涉及地理學知識。此詩之所以成為寫愁的代表作,顯然與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密切相關,這就涉及史學知識。這首詩好在什么地方,要說出個道理來,顯然需要掌握文藝理論知識。[6991所以我們在寫學術論文時,應當自覺地運用綜合研究方法。2.為什么要進行綜合研究傅衣凌說:"我一向以為史學研究是各種知識的總和,章學誠的"六經皆史'論,是有一定道理的。"1700其實哲學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的研究工作,都要涉及各種知識,我們在第四講"怎樣讀書"中"泛讀"一節,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主要因為文學研究不可避免地要同其他學科發生這樣或那樣的關系。我國向有文史哲不分的傳統。隨著學術研究的深入發展,以及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原來的綜合性學問被細分為文學、史學、哲學、語言學等等。如前所說,我們的研究對象不可避免地會涉及許多學科,我們在進行文學,或史學,或哲學研究時,應當具有整體意識,并兼用相關學科知識。"因為在歷史上,無論是一種風尚、一個流派、一部著作的形成、發展和變化,都是紛糅交錯地呈現出來的,后人當然可以分別從文、史、哲等不同角度作探討,但若能進行綜合的研究,也就可以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入。我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博大精深的學者,都是沿著文史不分的道路而攀登學術高峰的。"7011鐘敬文指出:"每門科學的對象都有它一定的范圍、界限,那種科學本身也是如此。但是,每種科學的對象和那種科學本身,又和周圍其他科學對象或緊或松的聯系著。作為一位科學工作者,只是熟悉專業的東西是不夠的。他必須注意那些跟自己專業有比較密切關系的科學對象及。其科學本身。這是一般的規律。"7021姜亮夫還在《我是怎樣摸索進入人文科學這一行道的》中,談到只有開展綜合研究才能把問題談深談透:要證實一件事物的全體所需要的知識,是非常廣闊的,凡此事物有關的科學,你都得用到,這就是所謂"綜合".要綜合一切有關學科,才能說明某-一個學科。譬如,我不滿意我的《屈原賦校注》,就是因為未曾使用一切語言、歷史、風習、民風、民族、地理、博物、生理、氏族社會、政治、哲學乃至天文、物理、化學等等許多知識,細細引入,以詳釋各詞語。于是,后來我盡量引進,盡量發揮,改寫成為《楚辭通故》。我更感覺我綜合的能力,仍不夠得很。聯想到司馬遷、班固的《史記》《漢書》兩書,包括了一-切學問;《說文》《爾雅》也是天文、地理、音樂、博物無所不包。下面我們就舉一一個具體的例子,鐘敬文談道:我國古典神話中的女媧,她的社會的、文化的主要功績,是用泥土造人、用石塊補天和用蘆灰止洪水等。她是一個母系時代的大女神,這是大家現在容易想到或承認的。但是她用泥土造人和用石塊補天等活動,跟當時的社會事象到底有什么密切關系?關于這點,有的同志往往只簡單地把它歸于原始人奇詭的幻想。有些同志雖然多少接觸到當時的事象,但說的頗為模糊。其實,我們如果具有一定的原始社會史(或原始文化史)和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