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次
1總則............................................................................................1
2術語............................................................................................2
3基本規定....................................................................................5
4命名規則....................................................................................6
4.1一般規定...........................................................................................6
4.2專業名稱命名規則...........................................................................6
4.3模型文件命名規則...........................................................................7
4.4構件命名規則...................................................................................8
5模型規定....................................................................................9
5.1一般規定...........................................................................................9
5.2模型創建規則...................................................................................9
5.3模型深度要求.................................................................................11
5.4構件庫組織.....................................................................................11
6工作模式..................................................................................12
6.1一般規定........................................................................................12
6.2BIM協同模式...............................................................................12
6.3BIM工作流程...............................................................................13
6.4BIM工作模板...............................................................................14
7交付成果..................................................................................16
7.1一般規定........................................................................................16
7.2交付內容........................................................................................16
7.3銜接應用........................................................................................17
附錄ABIM設計應用機電系統(及構件組合)名稱及縮寫.18
附錄B一、二、三級系統顏色設置值表.................................19
附錄CBIM模型深度等級表....................................................23
附錄D設計各階段模型標準.....................................................28
本標準用詞說明............................................................................29
引用標準名錄................................................................................30
條文說明........................................................................................31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inology..............................................................................2
3BasicRequirement..................................................................5
4NamingRule.............................................................................6
4.1GeneralRequirement.........................................................................6
4.2NameDefinitionofDiscipline...........................................................6
4.3NameDefinitionofModelFile..........................................................7
4.4NameDefinitionofBuildingComponent..........................................8
5ModelSpecification.....................................................................9
5.1GeneralRequirement............................................................................9
5.2ModelCreationSpecification...............................................................9
5.3ModelLODSpecification...................................................................11
5.4LibrarySpecification..........................................................................11
6WorkPattern...........................................................................12
6.1GeneralRequirement......................................................................12
6.2CollaborativeMethod.....................................................................12
6.3BIMDesignWorkflow....................................................................13
6.4WorkingStandardandTemplate.....................................................14
7Deliverable..............................................................................16
7.1GeneralRequirement....................................................................16
7.2DeliveryContent.............................................................................16
7.3FutureApplication........................................................................17
AppendixA...................................................................................18
AppendixB.....................................................................................19
AppendixC...................................................................................23
AppendixD...................................................................................28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29
ListofQuotedStandards................................................................30
ExplanationofProvisions.............................................................31
1總則
1.0.1為貫徹執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加快轉變建筑業生產方
式,提高工程建設信息化水平,推動天津市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術的深度發展,促進BIM技術在建筑設計領域的系統應用,制訂
本標準。
1.0.2本標準適用于天津市新建、改建、擴建民用建筑項目在設計
階段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
1.0.3本標準是天津市民用建筑設計階段BIM技術應用的通用規
則和基礎標準。天津市民用建筑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應結合實際情
況,制定企業級或項目級的BIM技術實施細則。
1.0.4天津市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設計應用,除符合本標準
的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和天津市現行標準的規定。
1
2術語
2.0.1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BIM)
在建設工程及設施全生命期內,對其物理和功能特性進行數字
化表達,并依此設計、施工、運營的過程和結果的總稱。BIM模
型是利用BIM技術創建的工程項目的數字化表達,既包括項目的
空間、幾何信息,也包括功能、構造等數據信息。簡稱BIM模型。
2.0.2建筑信息模型設計應用Applicationof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sindesignphase
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項目設計階段的設計與應用,包括設計建
模和基于BIM設計模型完成相應設計階段任務而進行的模型應
用。
2.0.3全生命期Lifecycle
建筑工程項目從籌建到改造拆除所經歷各階段的總稱,主要包
括策劃、規劃、勘察設計、施工與監理、運行維護、改造拆除等階
段。
2.0.4模型信息ModelInformation
構成建筑信息模型的幾何、物理、功能以及生產、運行維護等
信息元素。
2.0.5幾何信息GeometricalInformation
反映建筑模型內外空間中構件的形狀、大小及位置的信息統
稱。
2.0.6非幾何信息Non-GeometricalInformation
反映建筑模型內外空間中除幾何信息之外的其它特征信息的
2
統稱。
2.0.7協同Collaboration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數據共享及相互操作間的協調過程,主要包
括項目參與方之間的協調、項目各參與方內部專業之間或專業內部
成員之間的協同以及上下游階段之間的數據傳遞及反饋等。
2.0.8BIM設計協同平臺BIMDesignCollaborationPlatform
BIM設計協同平臺是由計算機網絡硬件和軟件經過合理配置,
為相關人員提供利用BIM技術進行協同設計的IT服務環境。
2.0.9BIM模型深度LODofBIMmodel
BIM模型深度指BIM模型中信息各要素的詳細程度,主要包
括各要素的幾何信息及非幾何信息。
2.0.10項目模板ProjectTemplate
項目模板規定了模型的基本構成元素及其配置原則,以及各種
信息的表達方式,為項目表達的一致性和便捷性確定標準。
2.0.11建筑信息模型構件BIMComponent
BIM構件是放置在建筑信息模型中具有特定位置并被賦予屬
性的實例化元素。修改參數值可以生成不同類型的構件實體,單個
BIM構件可以按照一定規則進行組合形成模型組合構件。
2.0.12沖突檢測ClashDetection
指檢查建筑信息模型所包含的各類建筑構件或設施是否滿足
空間相互關系及邏輯合理性的過程。
2.0.13主模型MainModel
主模型是指包含各專業、各單項工程子模型的模型文件,它是
綜合了各專業模型而形成的全面的、完整性的建筑信息模型。
2.0.14子模型LinkedModels
子模型可以指包含一個或幾個專業的模型;或指包含了一個或
幾個單項工程的模型;也可以是細部復雜節點模型,比如幕墻節點
深化模型或者梁柱復雜鋼筋節點深化模型。
3
2.0.15構件庫ComponentLibrary
構件庫是用于管理構件元素的資源庫。通過合理的管理模式,
項目中創建的構件元素可以被集中分類存儲、修改更新、重復利用。
2.0.16“單一模型協同”工作模式Collaborationusingsinglemode
項目各參與方針對同一項目文件進行協同工作的工作模式。
2.0.17“多模型協同”工作模式Collaborationusingmulti-models
項目各參與方根據自身使用需求各自制作項目文件,各項目文
件之間再以參照鏈接等方式將項目文件內的信息進行整合并展開
協同設計的工作模式。
4
3基本規定
3.0.1建設項目BIM設計應能促進模型信息在工程全生命期的有
效傳遞,并應為審批、施工、運營、維護階段的建筑信息模型的應
用提供必要的基礎模型。
3.0.2BIM設計模型應完整真實地反映設計內容,在實際操作中應
考慮工程算量、施工應用、后期運維的要求。
3.0.3應用BIM設計的工程項目,應確保不同專業的設計人員充分
利用共享的模型信息有效進行協同設計;其搭建的BIM模型應能夠
滿足其他項目參與方在規定的范圍內合理共享模型信息。
3.0.4BIM設計實施前,各設計單位應建立協同工作機制、制定
BIM工作流程、確定BIM實施方案。
3.0.5BIM設計應進行模型數據分級、分類授權管理,并應符合現
行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中知識產權和保密的相關規定。
3.0.6BIM技術應貫穿設計全過程,可劃分為概念設計、方案設計、
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專項設計等不同階段。
3.0.7BIM設計模型應包含構件的設計信息,模型信息深度應與
各設計階段深度要求一致。
3.0.8由BIM模型生成的圖紙應與模型信息具有關聯性和一致性。
5
4命名規則
4.1一般規定
4.1.1建筑信息模型及其屬性的命名應簡明易于辨識,并應符合工
程命名習慣。
4.1.2建筑信息模型中,構件的命名應體現構件的基本信息,并可
隨模型深度逐步擴展。
4.2專業名稱命名規則
4.2.1專業名稱命名規則宜以專業首字母為縮寫,部分通用專業名
稱縮寫應符合表4.2.1的規定。
表4.2.1專業名稱代碼
專業(中文)專業(英文)專業代碼(中文)專業代碼(英文)
規劃Planning規PL
總圖General總G
建筑Architecture建A
結構StructuralEngineering結S
給水排水PlumbingEngineering水P
暖通Mechanical暖M
電氣ElectricalEngineering電E
智能化Telecommunications通T
動力Energypower動EP
消防FireProtection消F
勘察Investigation勘V
景觀Landscape景L
室內裝飾InteriorDesign室內I
6
續表4.2.1
專業(中文)專業(英文)專業代碼(中文)專業代碼(英文)
綠色節能GreenBuilding綠建GR
環境工程EnvironmentalEngineering環EE
地理信息GeographicInformaticaSystem地GIS
市政CivilEngineering市政CE
經濟Economics經EC
管理Management管MT
采購Procurement采購PC
招投標Bidding招投標BI
產品Product產品PD
建筑信息模
BuildingInformaticaModeling模型BIM
型
幕墻Curtain幕墻C
其他專業OtherDiscipline其他X
4.3模型文件命名規則
4.3.1模型文件命名應根據文件包含工程對象內容特征確定。名稱
應包含項目名稱縮寫、設計階段、專業名稱代碼、部位描述、單項
工程編號、版本號,同時還應符合下列規定:
1項目名稱縮寫應采用中文簡稱或英文字母縮寫,并應由項
目管理者統一制定。
2設計階段宜以中文或字母縮寫表達,可分為概念、方案、
初設、施工圖、工藝及其他專項等;
3專業名稱代碼應采用表4.2.1中的專業名稱代碼;
4部位描述宜根據樓層、內外、地上地下等物理空間進行命
名。
5單項工程編號應由項目管理者統一制定,可使用單項工程
中文簡稱或英文字母縮寫,也可使用數字命名。
6版本號應由日期及版本序列結合編制。
4.3.2模型文件命名字符應遵循以下規則:
7
1宜使用漢字、英文字符、數字、半角下劃線“_”和半角連字
符“-”的組合;
2字段間宜使用半角連字符“-”分隔;
3各字符之間、符號之間、字符與符號之間均不宜留空格。
4.4構件命名規則
4.4.1構件基礎命名應包含構件名稱縮寫及構件基本尺寸。
4.4.2構件宜按屬性、類別、區域等因素進行劃分,并應形成固定
的命名規則,以方便后續按名稱條件進行篩選、搜索。
4.4.3機電專業構件命名應按系統、子系統及需要辨識的設施組合
進行區分,其命名中應根據本標準附錄A中的規定。
8
5模型規定
5.1一般規定
5.1.1設計過程中創建的模型應考慮其在工程項目全生命期各階
段、各專業的應用,并應考慮模型的延續性。
5.1.2模型應具有唯一性、可擴展性和可傳遞性,以實現在項目的
不同階段不斷完善。
5.1.3BIM模型構件應進行策劃、創建和維護,并宜滿足標準化和
復用性的要求。
5.1.4模型創建方宜建立BIM構件庫,以建立標準化建模條件,
提高工作效率。
5.2模型創建規則
5.2.1設計單位應根據項目所處于的不同設計階段,創建不同深度
的模型。
5.2.2規模較大的BIM模型宜根據項目需求、專業劃分、設計內容、
建筑體量等因素拆分成易于操作編輯的子模型。
5.2.3BIM主模型應與子模型使用統一的軟件版本,并應遵循一致
的命名和模型搭建規則。
5.2.4建模原點及方向設置規則,應符合下列規定:
1建模時宜按項目基地范圍建立統一、通用的坐標系;
2模型中宜使用相對標高,項目±0.000宜采用Z坐標為零的
9
平面;建筑、結構和機電等各專業宜采用同一建筑文件或場地文件
為基礎文件,以保證模型整合時能夠對齊、對正。
3項目真實北方向應在場地模型、建筑模型中進行設置并統
一,其他專業與場地、建筑模型進行鏈接,以得到真實北整體模型,
協同設計過程中各專業可采用項目北提升設計效率。
5.2.5模型信息輸入規則應符合下列規定:
1模型信息輸入的內容應包括幾何信息和非幾何信息,模型
的信息之間應保持其相關性。
2模型信息應在模型構件的幾何信息基礎上,滿足設計使用
需求。
3設計階段模型構件的模型信息,應考慮設計階段構件的使
用要求。
5.2.6模型應根據工程對象的系統和組合分為三個層級,并應分層
級設置顏色且與命名保持對應關系,同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一級模型系統之間的顏色應差別顯著,便于視覺區分,且
不應采用紅色系;
2二級系統應分別采用從屬一級系統色系的不同顏色;
3與消防有關的二級系統以及消防救援場地、救援窗口等應
采用紅色系。
4給水排水、暖通空調、電氣、智能化和動力專業對應的一
級模型、二級模型系統的顏色設置宜由命名篩選在輕量化平臺按需
實現,并應符合本標準附錄B的規定。
5.2.7BIM模型的信息屬性應具有可編輯性,且應根據建筑工程項
目的需要及對應階段進行錄入、完善、提取,并可對已有信息詳細
程度及信息涵蓋內容范圍進行擴展。
10
5.3模型深度要求
5.3.1BIM模型根據不同設計階段對信息應用需求設定應劃分為
五個深度等級。設計階段BIM應用應符合本標準附錄C的規定。
5.3.2設計各階段模型標準宜符合本標準附錄D中的規定。
5.4構件庫組織
5.4.1設計單位應根據項目標準建立統一的構件資源庫,其中每一
構件深度應和模型交付的深度等級相對應,構件深度宜具有可擴展
性。
5.4.2構件資源庫應對構件的命名規則、使用權限、分類方法、數
據格式、屬性信息、版本及存儲方式等進行管理并制定通用的準則。
5.4.3構件資源庫應實現構件的創建、收集、存儲、調用、廢除等
有效管理,資源庫應具備擴展功能,并應形成完善的構件資源庫管
理制度。
11
6工作模式
6.1一般規定
6.1.1BIM設計應按其工作流程在不同的設計階段采用一定的
BIM協同模式,完成各設計階段BIM成果,實現信息有效傳遞。
6.1.2BIM設計的工作流程應根據項目特點在項目開始前制定,并
應在此流程中明確BIM設計中各成員權限,設計各階段數據備份規
則,重大變更BIM設計工作流程及數據安全工作流程等內容。
6.1.3在設計過程中,外部數據導入至BIM模型前應經過相關負責
人認可,并應對數據進行清理,去除冗余數據。
6.1.4項目開始之前,應梳理項目BIM資源,建立基于項目的BIM
構件庫,實現各設計階段項目在人員、軟硬件配置、IT環境、構件
庫、相關標準等方面的共享及統一。
6.2BIM協同模式
6.2.1BIM協同模式可分為“單一模型協同”工作模式和“多模型協
同”工作模式,或由兩種模式組合而成的“混合協同”工作模式。
6.2.2設計單位應為BIM項目搭建設計協同平臺,并應在充分考慮
平臺用戶權限的前提下,通過BIM設計中各專業、各相關參與方的
協同工作模式,實現相關數據存儲的完整性和信息傳遞的準確性、
安全性。搭建BIM設計協同平臺及管理規則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確定BIM協同的軟硬件配置,建立支持BIM協同過程
12
的IT環境。
2應統一BIM協同設計溝通方式和時間節點;
3宜固化BIM工作流程和模板。
6.2.3BIM的協同設計應基于同一BIM數據模型,應分階段、分專
業根據設計需求進行,并應確定關鍵節點及BIM數據內容。
6.2.4BIM協同設計應建立溝通協調機制,以保證各專業信息在獨
立、安全的前提下,便于利用相關專業的信息。
6.3BIM工作流程
6.3.1基于BIM的民用建筑設計應遵循一定的規則和流程,各設計
單位應根據自身情況及項目特點制定工作流程及進度計劃,從而在
設計過程中實現與BIM技術相適應的協同設計。
6.3.2BIM技術貫穿設計全過程,可劃分為概念設計、方案設計、
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專項設計等不同設計階段。
6.3.3概念設計階段,設計人員應對擬建的項目相關信息進行收集,
搭建項目周邊環境及初步體量模型,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對擬建的項目相關信息進行收集,宜從項目環境信息入
手進行環境模型搭建;
2宜利用專業分析軟件進行模擬分析;
3宜根據分析數據進行規劃布局并搭建體量模型;
4宜用專業軟件進行體量分析比選,并進行擇優方案成果輸
出。
6.3.4方案設計階段,應基于概念設計階段的體量模型進行方案設
計,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依據設計要求搭建建筑與相關環境的數字模型;
2宜通過對空間建構設想、創意表達形式、結構方式及機電
13
方案進行多方論證比較,得出初步設計方案;
3宜通過結合專業軟件的分析結果進一步深化方案模型,為
建筑設計后續階段的工作提供依據及指導性信息。
6.3.5初步設計階段,應對方案設計BIM模型進行繼承并進一步深
化,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宜通過BIM模型進行項目的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擬
定設計原則、標準和重大技術等問題的論證。
2宜應用BIM技術優化建筑功能布局,完成主要的專業間配
合;
3宜利用BIM模型確認結構及機電系統方案,協調各專業設
備間的空間關系等。
6.3.6施工圖設計階段,專業模型應在初步設計階段模型基礎上深
化形成,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用BIM技術對設計進行深化與優化,可通過多專業的
三維協同設計消除專業間的沖突碰撞,并利用BIM模型生成圖紙
以確保施工圖設計質量。
2宜根據該階段BIM模型,為施工安裝、工程預算、設備及
配件的安放和制作等工作提供完整的模型和圖紙依據。
6.3.7專項設計階段,應對施工圖設計BIM模型進一步深化。
6.4BIM工作模板
6.4.1BIM設計協同應根據項目特點采用統一標準的項目模板,并
宜結合各單位情況升級為不同類型的企業模板。
6.4.2項目模板應定義圖形基本構成元素以及配置原則、視圖模
板、項目信息、標注、標記、注釋樣式、圖框圖簽信息、明細表樣
式等。
14
6.4.3模型中的構件命名應符合本標準第4.4節的規定,并根據相
應階段的模型深度創建。
6.4.4模型中的構件應用應規范化管理,且應通過企業或第三方構
件庫系統使既有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15
7交付成果
7.1一般規定
7.1.1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成果宜按設計各階段模型標準交付,并應
便于歸檔保存、保證數據安全、成果信息準確及完整。
7.1.2項目招標及合同中應規定最終交付成果的內容和形式,交付
成果應以約定的格式進行交付。
7.2交付內容
7.2.1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設計應用交付成果宜按設計階段
劃分并應符合表7.2.1的規定:
表7.2.1設計BIM應用交付成果清單
序號概念設計階段方案設計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施工圖設計階段專項設計階段
概念設計BIM方案設計BIM模初步設計BIM模施工圖設計BIM專項設計BIM模
1
模型及說明型及說明型及說明模型及說明型及說明
可視化模型及性能分析模型及BIM綜合協調模BIM綜合協調模專項分析模型及
2
生成文件報告型型報告
BIM輕量化瀏覽性能分析模型及性能分析模型及專項設計BIM瀏
3
模型報告報告覽
可視化模型及生BIM輕量化瀏覽BIM輕量化瀏覽BIM綜合協調模
4
成文件模型模型型
由BIM模型生成可視化模型及生可視化模型及生可視化模型及生
5
的二維圖紙成文件成文件成文件
由BM模型生成由BM模型生成的由BM模型生成
6
的二維圖紙二維圖紙的二維圖紙
7由BIM模型生成的表單。
8支撐上述成果正常表達所需的基礎數據文件。
16
注:1.各階段設計BIM應用交付成果應有說明文件。
2.本表中所列成果為一般性成果羅列。合同締約雙方根據此表,在項目實施前結合
項目特點及各設計階段要求,約定交付成果清單。
3.本表中未列出成果可根據項目需求約定,應注意保持BIM模型數據的可傳遞性。
7.2.3建筑工程設計成果除BIM應用成果外,還應包括國家、行業、
我市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有關規定的要求。
7.2.4交付成果應符合下列規定;
1交付成果應遵循本標準第4章的命名規則。
2交付成果應滿足建筑工程設計所需的文件協同要求。
3交付成果應符合報建、審核的要求。
4交付成果應符合約定的版本、格式、信息組織規則等并便
于核查。
7.3銜接應用
7.3.1BIM設計成果交付時,應對成果承接方進行交底。
7.3.2BIM設計成果交付后,銜接單位應對設計調整予以相應施工
模型更新。
7.3.3BIM設計模型在銜接單位承接并更新后,涉及設計內容應報
原設計單位確認。
17
附錄ABIM設計應用機電系統(及構件組合)名稱及縮寫
表ABIM設計應用機電系統(及構件組合)名稱及縮寫
編號專業系統縮寫系統名稱編號專業系統縮寫系統名稱編號專業系統縮寫系統名稱
1M-SF空調送風1P-JS建筑給水1E-GX強電干線
2M-HF空調回風2P-ZS建筑中水2E-DL一般動力
3M-XF空調新風3P-WS建筑污水3E-ZM照明插座
4M-BF補風4P-YW壓力污水4E-YJZM應急照明
5M-PF排風5P-YS建筑雨水5E-XFDL消防動力
電氣
6M-JYSF加壓送風6P-RS生活熱水給水6E-XFBJ消防報警
給水專業
7M-PY排煙7P-RH生活熱水回水7E-XFGB消防廣播
供熱排水
8M-PYY排油煙8P-XH消火栓8E-MX-L1供電母線類別1
空調專業
9M-LG冷凍水供水9P-ZP自動噴灑9E-MX-L2供電母線類別2
通風
10專業M-LH冷凍水回水10P-SP大空間智能滅火10E-MX-L3供電母線類別3
11M-LN冷凝水11P-XSW高壓細水霧11E-MX-L4供電母線類別4
12M-RG采暖供水12P-QT氣體滅火1T-ZH綜合布線
智能
13M-RH采暖回水13P-LQG冷卻水供水2T-RD一般弱電
化專
空調熱水供水冷卻水回水通信(運營商)
14M-KRG14P-LQH3業T-YYS
15M-KRH空調熱水回水4T-SBGL設備管理
16M-LRG空調冷熱供水
17M-LRH空調冷熱回水
注:附錄A中未包含系統,可根據實際情況遵照附錄A中命名原則設置。
18
附錄B一、二、三級系統顏色設置值表
表B一、二、三級系統顏色設置值表
一級顏色設置值二級顏色設置值系統顏色設置值
三級系統
系統紅(R)綠(G)藍(B)系統紅(R)綠(G)藍(B)縮寫紅(R)綠(G)藍(B)
建筑給水P-JS1282550
給水
0191255生活熱水給水P-RS0255255
系統
生活熱水回水P-RH00255
建筑污水P-WS2552550
排水壓力污水P-YW128640
00205
系統重力雨水P-YS2041530
虹吸雨水P-HY0128255
給水
中水
排水00255135206235建筑中水P-ZS135206235
系統
系統
循環水冷卻水供水P-LQG169204132
00128
系統冷卻水回水P-LQH129145208
消火栓P-XH25500
自動噴灑P-ZP2550255
消防
25500大空間智能滅火P-SP2040255
系統
高壓細水霧P-XSW2040102
氣體滅火P-QT2040102
19
續表B一、二、三級系統顏色設置值表
一級顏色設置值顏色設置值系統顏色設置值
二級系統三級系統
系統紅(R)綠(G)藍(B)紅(R)綠(G)藍(B)縮寫紅(R)綠(G)藍(B)
采暖供水M-RG2558080
供暖采暖回水M-RH255143180
1242520
系統凝結水M-NJ255100100
蒸汽管M-ZQ12825564
補風M-BF72160136
通風
02050排風M-PF45227197
系統
排油煙M-PYY218169117
防排煙加壓送風M-JYSF19200
19200
系統排煙M-PY2412353
空調送風M-SF93187245
空調回風M-HF255128255
暖通
空調新風M-XF1882464
空調02550
冷凍水供水
系統M-LG59123251
冷凍水回水M-LH135221245
空氣冷卻水供水M-LQG169204132
013969
調節系統冷卻水回水MLQH129145208
冷凝水M-LN19224866
空調熱水供水M-KRG23799198
空調熱水回水M-KRH119217201
空調冷熱供水M-LRG96216240
空調冷熱回水M-LRH214131122
除塵與有
害氣體凈180238180-
化系統
20
續表B一、二、三級系統顏色設置值表
一級顏色設置值顏色設置值系統顏色設置值
二級系統三級系統
系統紅(R)綠(G)藍(B)紅(R)綠(G)藍(B)縮寫紅(R)綠(G)藍(B)
強電干線E-GX24611690
一般動力E-DL25515351
供電母線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東北秧歌的文化特征
- 幼兒舞蹈表演形式
- 《嬰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 項目五任務一思考與練習答案
- 2025教育機構電子資源采購合同
- 2025年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施工合同
- 公務員勞動合同書范本模板
- 2025年分期付款車輛抵押借款合同
- 2025涉外勞務派遣與雇傭合同(法律專家修訂版)
- 2025版權許可協議合同
- 第四單元 神州音韻(四)-欣賞《萬馬奔騰》 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人教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下冊
- 2025年街道全面加強鄉村治理工作實施方案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英語試題(無答案)
- 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及管理制度
- 小米供應鏈管理案例分析
- 黃岡市2025年春季九年級調研考試道德與法治試卷
- 2025至2030年中國集成電路(IC)制造產業全景調查及投資咨詢報告
- 2025年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考試目的明確試題及答案
- 北京市海淀區2025屆高三一模思想政治試卷(含答案)
- 心腎綜合征診療實踐指南解讀
- 5.1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 2025年福建省公務員省考《行測》聯考真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