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練習10自然界的水循環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練習10自然界的水循環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練習10自然界的水循環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練習10自然界的水循環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練習10自然界的水循環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輪復習精品資料(高中)PAGEPAGE1第1講自然界的水循環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2021·山東省決勝新高考名校交流聯考)蒸發能力是指在一定氣象條件下,充分供水時某一固定下墊面的最大可能蒸發量。氣象臺站利用持續盛有液態水的蒸發皿觀測到的蒸發量是蒸發能力,并不是下墊面的實際蒸發量。下圖示意我國西北干旱區年實際蒸發總量的空間分布。據此完成1~3題。1.下列四個地形區中,蒸發能力最強的是(D)A.祁連山地 B.天山山地C.準噶爾盆地 D.塔里木盆地2.塔里木盆地年實際蒸發總量小,主要是(B)A.氣溫高 B.降水少C.風速大 D.光照強3.博斯騰湖湖水參與水循環的類型是(B)A.海陸間循環 B.陸地內循環C.海上內循環 D.區域間循環〖〖解析〗〗第1題,塔里木盆地緯度最低,且海拔較低,氣溫最高,晴天多,太陽輻射強,蒸發能力最強。第2題,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導致該地實際蒸發總量偏小。第3題,由材料可知,博斯騰湖屬內陸湖,湖水沒有經地表徑流匯入海洋,因此其湖水參與水循環的類型應該是陸地內循環。(2020·湖南省長沙市第一次模擬)下表為各洲1985年實際和2025年預測的用水情形,其中D代表生活、工業和農業用水的總需求量,Q代表河流徑流量,兩者的比率為D/Q,而△D/Q是2025年減去1985年D/Q的差值。其中模式一代表只考慮氣候變遷,用水需求維持不變;模式二代表只考慮用水需求的變化,氣候維持不變;模式三代表氣候與用水需求均改變。讀表回答4~5題。大洲1985年D/Q(%)預測△D/Q(%)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非洲3.2107392亞洲12.9236066大洋洲2.52.03044歐洲15.4-1.93031北美洲10.5-4.42328南美洲0.91293121全球7.84.150614.根據上表,1985年缺水壓力最小的大洲是(D)A.歐洲 B.非洲C.北美洲 D.南美洲5.根據表中三種不同預測模式的結果,下列推論成立的是(C)A.依據模式一,用水需求維持不變時,2025年南美洲缺水壓力最大B.依據模式二,氣候條件不變時,大洋洲用水需求量將增加最少C.依據模式三,氣候與用水需求均改變時,南美洲用水需求量將增加最多D.依據三個模式,氣候變遷比用水需求增加更加劇缺水危機〖〖解析〗〗第4題,據材料可知,D/Q值越小,缺水壓力越小。第5題,若氣候與用水需求均改變,短時間內降水不會有太大變化,△D/Q的巨變是用水需求變化更大,模式三中南美洲變化最突出,用水需求量將增加最多;據材料可知,模式一中2025年D/Q的值最大為亞洲,因此用水需求維持不變時,亞洲缺水壓力最大;模式二中氣候條件不變時,△D/Q北美洲最小,因此北美洲用水需求量將增加最少;結合模式一、模式二和模式三可知,用水需求增加比氣候變遷更加劇缺水危機。故A、B、D錯誤。(2021·晉中模擬)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介于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因在黃河以西,兩山夾峙中,被稱作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主要有三大內流水系,這三大水系均發源于祁連山脈,分別是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內流水系分別滋養著一串串綠洲。圖甲示意河西走廊三大水系分布,圖乙為石羊河多年平均徑流量月分配百分比圖。據此完成6~8題。6.根據圖中數據推測,夏季三大水系的主要補給水源有(C)A.高山冰雪融水、湖泊水 B.積雪融水、地下水C.山地降水、高山冰雪融水 D.湖泊水、山地降水7.三大水系徑流量最大的河段位于(A)A.河流出山口 B.流域面積最廣處C.河流入湖口 D.眾多支流交匯處8.出山口處,三大水系水體的主要轉化過程是(B)A.地表徑流—泉水 B.地表徑流—地下徑流C.地表徑流—大氣水 D.地下徑流—大氣降水〖〖解析〗〗第6題,河西走廊的三大水系都發源于祁連山,其水文特點具有共性,由石羊河的徑流月分配百分比可知,三大水系夏季(7、8月份)除了高山冰雪融水外,山地降水的補給量也很大,選項C正確。第7題,三大水系發源于祁連山山脈,進入河西走廊基本無水源補給,故而三大水系徑流量最大的河段位于河流出山口處,選項A正確。第8題,山口處,三大水系河水可經蒸發變為大氣水,經下滲變為地下水,在沖積扇邊緣再變為泉水(地表水),但蒸發不是出山口處獨有而主要的河水轉化形式。因在出山口處,沖積物空隙較大,利于河水迅速下滲轉變為地下水,故選項B正確。(2021·湖北省武漢市模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某煤礦區地處農牧交錯帶,開礦前其附近某湖泊面積常年保持穩定,開礦后該區地下水和湖泊水水位發生了明顯改變(下圖),據此完成9~11題。9.一年中該礦區地下水位最高的季節是(B)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0.隨著煤炭的開采,湖泊干涸加快的原因是(B)①區域年降水量減少②湖泊滲漏水量增多③地下水源補給減少④湖底淤泥厚度增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1.為減緩該區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D)A.積極植樹造林,涵養地下水B.收集礦井積水,直灌地下水C.修建人工湖泊,補給地下水D.減少耕地面積,節約地下水〖〖解析〗〗第9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位于我國北方,年降水量接近200mm,每年7~8月是雨季,此時地表水補給地下水,地下水位最高,B正確;其它季節降水少,地下水位低,A、C、D錯誤。第10題,隨著煤炭的開采,圖中顯示35年后地下水位下降到湖最低水位以下,湖泊干涸加快的原因是湖泊水加速補給地下水,湖泊滲漏水量增多,②正確;湖面減少,氣候變干,地下水源補給減少,③正確;區域年降水量無法判斷,湖底淤泥厚度對湖泊干涸影響不大,①、④錯誤。第11題,為減緩該區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可以減少耕地面積,減少灌溉用水,節約地下水,D正確。該地區降水少,不適合植樹造林,A錯誤;礦井積水直灌地下水會加重地下水污染,B錯誤;修建人工湖泊會增加水汽蒸發,C錯誤。12.(2021·四川成都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冰川分為海洋性冰川和大陸性冰川。海洋性冰川每年的積累、消融量很大,流動速度快,冰川末端往往能延伸到高山森林帶。大陸性冰川收入少支出也少,活動性弱,流動速度慢,冰川下限較高。材料二:奎屯河(如圖)是北疆重要河流,上游山區冰川廣布,下游流經大型灌區和工業基地,最終注入艾比湖。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該流域冰川呈現縮減趨勢。有學者擔心冰川持續消融會給艾比湖畔的北疆鐵路帶來威脅。某地理團隊對奎屯河流域冰川變化的水文響應展開研究,他們選取將軍廟水文站的徑流數據作為研究依據,發現1987年以來奎屯河徑流量波動上升。材料三:下圖為奎屯河流域氣溫、降水和徑流量的年際變化折線圖。(1)判斷奎屯河上游的冰川屬于海洋性冰川還是大陸性冰川,并簡述理由。(2)根據奎屯河流域氣溫、降水和徑流量的年際變化折線圖,說明1987年以來奎屯河徑流量呈增大趨勢的原因。(3)分析與其它水文站相比,研究選取將軍廟水文站的徑流數據的優點。(4)從短期和長期時間效應角度,推測冰川持續消融給艾比湖畔的北疆鐵路帶來威脅的變化。〖〖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從奎屯冰川所處位置看,冰川末端遠高于林線,下限較高;從收支看,奎屯深居內陸降水少,冰川累積量小,故判斷為大陸性冰川。第(2)題,由圖可知,1987年以來奎屯河流域降水量及氣溫均距平較高,其位于內陸地區,補給類型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氣溫升高,融化量增多,河流流量增大,同時部分山地降水補給河流,隨著降水距平增加,故河流徑流量增加。第(3)題,讀圖可知,將軍廟水文站為海拔較高,接近冰川,因蒸發、下滲、人類活動導致的水量損失小,便于研究冰川變化的水文響應。同時為干流首個水文站,集水面積大,能較好地反映該流域冰川變化產生多年徑流變化,故選擇該水文站可以更好的獲取準確數據。第(4)題,冰川持續消融給艾比湖畔的北疆鐵路帶來威脅的變化主要從短期和長期湖水變化對周邊環境變化進行考慮。從長期看,長期冰川消融,導致后期融化量減少,艾比湖的水面下降,導致沿線地區土地荒漠化加劇,鐵路會被沙塵埋藏。短期看,融化量增大,湖水增多,鐵路會被湖水淹沒。〖〖答案〗〗(1)大陸性冰川。深居內陸,年降水量小,冰川積累量小;緯度較高,高溫期較短,年消融時間短;冰川末端遠高于林線,下限較高。(任答2點)(2)奎屯河位于北疆,河流徑流量主要補給方式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1987年以來氣溫呈波動升高,冰川融水、積雪融水增加,徑流量增大;年降水量波動變化較小,但暴雨頻率增加,匯流速度快,且能加速融雪,徑流量增大。(3)為干流首個水文站,集水面積大,能較好地反映該流域冰川變化產生多年徑流變化;海拔較高,接近冰川,因蒸發、下滲、人類活動導致的水量損失小,便于研究冰川變化的水文響應。(4)短期內隨著冰川退化,融冰徑流增加,艾比湖水面擴大;可能出現水位暴漲淹沒鐵路。隨著冰川持續退縮,冰川儲量虧損最終會導致奎屯河徑流量減小,艾比湖萎縮;沙漠化、鹽堿化加劇,鐵路可能面臨風沙、鹽塵等威脅。13.(2020·山東濟南一模)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阿聯酋(下圖)是世界上水資源最為匱乏的國家之一,嚴重缺水是阿聯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一大問題。阿聯酋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主要集中在1~2月,夏季氣溫高達40.6~48.2℃,幾乎沒有降水。阿聯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極不平衡,南部沙漠年降水量不足60毫米,東北部山區(平均海拔低于1000米)降水量稍多,局部年降水量可達350毫米。面對阿聯酋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有人提出“造山引雨”設想。(1)分析阿聯酋淡水資源匱乏的自然條件。(2)請在答題紙指定位置繪制“造山引雨”的原理示意圖。(3)為有效增加山體引雨量,你認為該工程在造山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解析〗〗第(1)題,淡水資源的匱乏可從該區域淡水的收支以及常見淡水資源擁有量(如降水、河流、湖泊、冰雪融水等)匱乏等角度分析。首先,該區域氣候類型為熱帶沙漠氣候,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淡水資源收入少;其次,地處低緯地區,多晴天,沙漠比重大,升溫快,氣溫高,蒸發旺盛,淡水資源損耗大;再次,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東北部山區降水稍多,但山區平均海拔低于1000m,區域整體地勢平坦,難以形成地形雨,同時山地海拔低,難以形成高山冰雪融水,所以河流、湖泊稀少,淡水資源匱乏。第(2)題,“造山引雨”其實就是通過造山形成山地,阻擋水汽,從而在迎風坡形成地形雨的過程。如〖答案〗圖所示。第(3)題,通過造山形成山地,阻擋水汽從而在迎風坡形成地形雨,因此需要考慮山體與海洋的位置以及山地走向與盛行風向的關系。水汽凝結需要一定的凝結高度,因此需要考慮山體的高度,且為了考慮降水量的效果,還需要考慮山體的寬度和坡度等(坡度緩,水汽抬升速度慢,空氣中水汽可能受下墊面影響而蒸發,難以形成降水)。〖〖答案〗〗(1)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淡水資源收入少;氣溫高,蒸發旺盛,淡水資源損耗大;山區地勢較低,地形雨降雨量較少,也難以形成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湖泊稀少(或地表徑流少)。(2)如下圖所示:(3)山體的高度、寬度和坡度;山體距海遠近;山體走向與盛行風向的關系等。第1講自然界的水循環與水資源的合理利用(2021·山東省決勝新高考名校交流聯考)蒸發能力是指在一定氣象條件下,充分供水時某一固定下墊面的最大可能蒸發量。氣象臺站利用持續盛有液態水的蒸發皿觀測到的蒸發量是蒸發能力,并不是下墊面的實際蒸發量。下圖示意我國西北干旱區年實際蒸發總量的空間分布。據此完成1~3題。1.下列四個地形區中,蒸發能力最強的是(D)A.祁連山地 B.天山山地C.準噶爾盆地 D.塔里木盆地2.塔里木盆地年實際蒸發總量小,主要是(B)A.氣溫高 B.降水少C.風速大 D.光照強3.博斯騰湖湖水參與水循環的類型是(B)A.海陸間循環 B.陸地內循環C.海上內循環 D.區域間循環〖〖解析〗〗第1題,塔里木盆地緯度最低,且海拔較低,氣溫最高,晴天多,太陽輻射強,蒸發能力最強。第2題,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導致該地實際蒸發總量偏小。第3題,由材料可知,博斯騰湖屬內陸湖,湖水沒有經地表徑流匯入海洋,因此其湖水參與水循環的類型應該是陸地內循環。(2020·湖南省長沙市第一次模擬)下表為各洲1985年實際和2025年預測的用水情形,其中D代表生活、工業和農業用水的總需求量,Q代表河流徑流量,兩者的比率為D/Q,而△D/Q是2025年減去1985年D/Q的差值。其中模式一代表只考慮氣候變遷,用水需求維持不變;模式二代表只考慮用水需求的變化,氣候維持不變;模式三代表氣候與用水需求均改變。讀表回答4~5題。大洲1985年D/Q(%)預測△D/Q(%)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非洲3.2107392亞洲12.9236066大洋洲2.52.03044歐洲15.4-1.93031北美洲10.5-4.42328南美洲0.91293121全球7.84.150614.根據上表,1985年缺水壓力最小的大洲是(D)A.歐洲 B.非洲C.北美洲 D.南美洲5.根據表中三種不同預測模式的結果,下列推論成立的是(C)A.依據模式一,用水需求維持不變時,2025年南美洲缺水壓力最大B.依據模式二,氣候條件不變時,大洋洲用水需求量將增加最少C.依據模式三,氣候與用水需求均改變時,南美洲用水需求量將增加最多D.依據三個模式,氣候變遷比用水需求增加更加劇缺水危機〖〖解析〗〗第4題,據材料可知,D/Q值越小,缺水壓力越小。第5題,若氣候與用水需求均改變,短時間內降水不會有太大變化,△D/Q的巨變是用水需求變化更大,模式三中南美洲變化最突出,用水需求量將增加最多;據材料可知,模式一中2025年D/Q的值最大為亞洲,因此用水需求維持不變時,亞洲缺水壓力最大;模式二中氣候條件不變時,△D/Q北美洲最小,因此北美洲用水需求量將增加最少;結合模式一、模式二和模式三可知,用水需求增加比氣候變遷更加劇缺水危機。故A、B、D錯誤。(2021·晉中模擬)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介于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因在黃河以西,兩山夾峙中,被稱作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主要有三大內流水系,這三大水系均發源于祁連山脈,分別是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內流水系分別滋養著一串串綠洲。圖甲示意河西走廊三大水系分布,圖乙為石羊河多年平均徑流量月分配百分比圖。據此完成6~8題。6.根據圖中數據推測,夏季三大水系的主要補給水源有(C)A.高山冰雪融水、湖泊水 B.積雪融水、地下水C.山地降水、高山冰雪融水 D.湖泊水、山地降水7.三大水系徑流量最大的河段位于(A)A.河流出山口 B.流域面積最廣處C.河流入湖口 D.眾多支流交匯處8.出山口處,三大水系水體的主要轉化過程是(B)A.地表徑流—泉水 B.地表徑流—地下徑流C.地表徑流—大氣水 D.地下徑流—大氣降水〖〖解析〗〗第6題,河西走廊的三大水系都發源于祁連山,其水文特點具有共性,由石羊河的徑流月分配百分比可知,三大水系夏季(7、8月份)除了高山冰雪融水外,山地降水的補給量也很大,選項C正確。第7題,三大水系發源于祁連山山脈,進入河西走廊基本無水源補給,故而三大水系徑流量最大的河段位于河流出山口處,選項A正確。第8題,山口處,三大水系河水可經蒸發變為大氣水,經下滲變為地下水,在沖積扇邊緣再變為泉水(地表水),但蒸發不是出山口處獨有而主要的河水轉化形式。因在出山口處,沖積物空隙較大,利于河水迅速下滲轉變為地下水,故選項B正確。(2021·湖北省武漢市模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某煤礦區地處農牧交錯帶,開礦前其附近某湖泊面積常年保持穩定,開礦后該區地下水和湖泊水水位發生了明顯改變(下圖),據此完成9~11題。9.一年中該礦區地下水位最高的季節是(B)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0.隨著煤炭的開采,湖泊干涸加快的原因是(B)①區域年降水量減少②湖泊滲漏水量增多③地下水源補給減少④湖底淤泥厚度增加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1.為減緩該區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D)A.積極植樹造林,涵養地下水B.收集礦井積水,直灌地下水C.修建人工湖泊,補給地下水D.減少耕地面積,節約地下水〖〖解析〗〗第9題,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位于我國北方,年降水量接近200mm,每年7~8月是雨季,此時地表水補給地下水,地下水位最高,B正確;其它季節降水少,地下水位低,A、C、D錯誤。第10題,隨著煤炭的開采,圖中顯示35年后地下水位下降到湖最低水位以下,湖泊干涸加快的原因是湖泊水加速補給地下水,湖泊滲漏水量增多,②正確;湖面減少,氣候變干,地下水源補給減少,③正確;區域年降水量無法判斷,湖底淤泥厚度對湖泊干涸影響不大,①、④錯誤。第11題,為減緩該區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可以減少耕地面積,減少灌溉用水,節約地下水,D正確。該地區降水少,不適合植樹造林,A錯誤;礦井積水直灌地下水會加重地下水污染,B錯誤;修建人工湖泊會增加水汽蒸發,C錯誤。12.(2021·四川成都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冰川分為海洋性冰川和大陸性冰川。海洋性冰川每年的積累、消融量很大,流動速度快,冰川末端往往能延伸到高山森林帶。大陸性冰川收入少支出也少,活動性弱,流動速度慢,冰川下限較高。材料二:奎屯河(如圖)是北疆重要河流,上游山區冰川廣布,下游流經大型灌區和工業基地,最終注入艾比湖。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該流域冰川呈現縮減趨勢。有學者擔心冰川持續消融會給艾比湖畔的北疆鐵路帶來威脅。某地理團隊對奎屯河流域冰川變化的水文響應展開研究,他們選取將軍廟水文站的徑流數據作為研究依據,發現1987年以來奎屯河徑流量波動上升。材料三:下圖為奎屯河流域氣溫、降水和徑流量的年際變化折線圖。(1)判斷奎屯河上游的冰川屬于海洋性冰川還是大陸性冰川,并簡述理由。(2)根據奎屯河流域氣溫、降水和徑流量的年際變化折線圖,說明1987年以來奎屯河徑流量呈增大趨勢的原因。(3)分析與其它水文站相比,研究選取將軍廟水文站的徑流數據的優點。(4)從短期和長期時間效應角度,推測冰川持續消融給艾比湖畔的北疆鐵路帶來威脅的變化。〖〖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從奎屯冰川所處位置看,冰川末端遠高于林線,下限較高;從收支看,奎屯深居內陸降水少,冰川累積量小,故判斷為大陸性冰川。第(2)題,由圖可知,1987年以來奎屯河流域降水量及氣溫均距平較高,其位于內陸地區,補給類型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氣溫升高,融化量增多,河流流量增大,同時部分山地降水補給河流,隨著降水距平增加,故河流徑流量增加。第(3)題,讀圖可知,將軍廟水文站為海拔較高,接近冰川,因蒸發、下滲、人類活動導致的水量損失小,便于研究冰川變化的水文響應。同時為干流首個水文站,集水面積大,能較好地反映該流域冰川變化產生多年徑流變化,故選擇該水文站可以更好的獲取準確數據。第(4)題,冰川持續消融給艾比湖畔的北疆鐵路帶來威脅的變化主要從短期和長期湖水變化對周邊環境變化進行考慮。從長期看,長期冰川消融,導致后期融化量減少,艾比湖的水面下降,導致沿線地區土地荒漠化加劇,鐵路會被沙塵埋藏。短期看,融化量增大,湖水增多,鐵路會被湖水淹沒。〖〖答案〗〗(1)大陸性冰川。深居內陸,年降水量小,冰川積累量小;緯度較高,高溫期較短,年消融時間短;冰川末端遠高于林線,下限較高。(任答2點)(2)奎屯河位于北疆,河流徑流量主要補給方式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1987年以來氣溫呈波動升高,冰川融水、積雪融水增加,徑流量增大;年降水量波動變化較小,但暴雨頻率增加,匯流速度快,且能加速融雪,徑流量增大。(3)為干流首個水文站,集水面積大,能較好地反映該流域冰川變化產生多年徑流變化;海拔較高,接近冰川,因蒸發、下滲、人類活動導致的水量損失小,便于研究冰川變化的水文響應。(4)短期內隨著冰川退化,融冰徑流增加,艾比湖水面擴大;可能出現水位暴漲淹沒鐵路。隨著冰川持續退縮,冰川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