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體結構 解剖 運動系統_第1頁
正常人體結構 解剖 運動系統_第2頁
正常人體結構 解剖 運動系統_第3頁
正常人體結構 解剖 運動系統_第4頁
正常人體結構 解剖 運動系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運動系統LocomotorSystem

由骨、骨連接和骨骼肌構成,約占體重60%,對人體起運動、支持和保護作用。2第一節骨學概述成人有206塊骨,按部位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3部分3(一)骨的分類分類:按部位分,顱骨、軀干骨、四肢骨分類:按形態分,骨可分為4類長骨呈長管狀,分布于四肢兩端膨大稱骺骨干與骺相鄰的部分稱干骺端短骨,如腕骨和跗骨扁骨,呈板狀,如顱骨不規則骨,如椎骨長骨短骨不規則骨扁骨四種不同形態的骨5(二)骨的構造每一塊骨都由骨質、骨膜、骨髓等構成,并有神經和血管分布。在骨的關節面上有透明軟骨構成的關節軟骨覆蓋,而且部分骨都有關節,所以較早期的教材也把關節軟骨歸入骨的基本構造。1、骨質骨密質致密堅硬,由骨板層構成-致密,耐壓。布于骨的表面,尤以長骨骨干處為多。骨松質由許多片狀和桿狀的骨小梁交織成網,呈海綿狀,構造疏松,骨松質的腔隙內充滿了小血管和紅骨髓。顱蓋骨分內、外板,外板較厚而堅韌,富有彈性;內板較薄而松脆;兩板之間的骨松質稱板障。2、骨膜骨膜是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的纖維膜,包裹除關節面以外的整個骨面。骨膜內層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豐富的神經、血管和淋巴管,

對骨的生長、發育、營養和骨折的愈合有重要作用。紅骨髓有造血功能,含有大量不同發育階段的紅細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細胞。黃骨髓見于5歲以后的長骨骨干中,含大量的脂肪組織,失去造血活力。成人紅骨髓主要分布于長骨的兩端、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的松質內,這些地方的紅骨髓可終生保持。3、骨髓髂骨、胸骨、椎骨等處終生保持紅骨髓,是臨床作骨髓檢查常選的穿刺部位。9(二)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有機質占1/3,賦予骨的彈性和韌性無機質占2/3,使骨堅硬挺實小兒的骨無機質含量較少,有機質相對較多,因此彈性較大而硬度小,不易發生骨折而易發生變形老年人的骨則相反,有機質較少而無機質相對較多,故易發生骨折。骨的生長發育變化動畫填空1、運動系統由()、()和()組成。2、骨主要由()、()和()等構成。3、骨髓可分為()和()兩種。簡答1、以長骨為例說明骨的構造定義:骨與骨之間的連接裝置.分類:直接連結間接連接:關節纖維連接軟骨連接1.纖維連接:(棘突間韌帶、顱縫)二、骨連接(一)直接連結骨性結合2.軟骨連接肋軟骨恥骨聯合椎間盤3.骨性結合:髂恥坐骨

1.關節的基本結構關節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構成,是每一個關節必須具備的結構,三者缺一不可。關節頭關節窩關節囊纖維膜滑膜關節腔關節頭關節窩(二)間接連結關節面152.關節的輔助結構(1)韌帶囊內韌帶囊外韌帶(2)關節盤:圓盤狀、半月形附于關節囊,分隔關節腔。(3)關節唇:關節窩周緣的纖維軟骨環囊外韌帶囊內韌帶關節盤關節唇屈和伸/收和展/旋轉(旋內和旋外,旋前和旋后)/環轉(1)屈和伸是沿冠狀軸的運動,兩骨夾角變小為屈,反之為伸

3、關節的運動(2)收和展是沿矢狀軸的運動,骨向正中矢狀面靠攏稱為內收,反之為外展。(3)旋轉是環繞垂直軸的運動,分旋內和旋外,前臂分旋前和旋后。(4)環轉雙軸關節或三軸關節能作環轉運動,實為屈、展、伸、收的連續運動。23第二節軀干骨及其連接軀干骨有51塊組成24塊椎骨1塊骶骨1塊尾骨1塊胸骨12對肋骨一、脊柱(1)組成24塊椎骨,1塊骶骨,1塊尾骨(2)整體觀1)前面觀2)后面觀3)側面觀頸、胸、腰、骶四個生理彎曲(3)脊柱的功能: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一、脊柱前面觀后面觀側面觀頸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一)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5塊骶椎)尾骨:1塊(3~4塊尾椎)一、脊柱261.椎骨的一般形態椎體位于椎骨的前方正中,呈短圓柱狀。椎孔椎管椎弓后弓——椎弓是附在椎體后方兩側的弓狀骨板。可分為椎弓根:與椎體相連的較細部分。兩部分

椎弓板:椎弓后部的板狀結構。椎間孔——相鄰椎骨的椎上、下切跡圍成的孔,有脊神經和血管通過。

272.各椎骨的特征頸椎椎體較小有橫突孔棘突較短,末端有分叉特殊頸椎第1頸椎第2頸椎第7頸椎

(1)頸椎28齒突寰椎樞椎第1、第2頸椎3031(2)胸椎胸椎其側面有上、下肋凹,有橫突肋凹。棘突長,斜向后下,呈疊瓦狀排列。32肋凹33腰椎椎體粗壯棘突呈板狀,水平伸向后方(3)腰椎34骶骨和尾骨骶骨一尖:接尾骨一底:岬兩面:前面后面兩側部:耳狀面(4)骶骨(5)尾骨

椎體椎孔關節突關節面棘突橫突橫突頸椎較小,呈橫橢圓形,有鉤椎關節較大,三角形近似水平位短,近水平向后有橫突孔胸椎呈短柱狀,橫切面呈心臟形,兩側面上下有肋凹較小圓形近似額狀位較長,伸向后下方末端前面有橫突肋凹腰椎高大,呈橫腎形中等三角形呈矢狀位長方形的扁板,呈水平位,向后無特殊結構頸、胸、腰椎形態比較表(二)椎骨的連結

1、椎體間的連結(1)椎間盤纖維環髓核個數:23個位置:相鄰椎體之間的纖維軟骨盤構成:中央部為髓核,周圍部為纖維環功能:連接;緩沖震蕩;增加脊柱運動幅度特點:頸部較厚,腰部最厚髓核脫出

★椎間盤脫出癥前縱韌帶后縱韌帶(3)后縱韌帶:作用:防止脊柱過度后伸和椎間盤向前脫出(2)前縱韌帶:作用:限制脊柱過度前屈2.椎弓間的連結1)黃韌帶

作用:協助圍成椎管;限制脊柱過度前屈2)棘間韌帶

作用:限制脊柱過度前屈3)棘上韌帶和項韌帶作用:限制脊柱過度前屈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項韌帶長韌帶:前縱韌帶、后縱韌帶、棘上韌帶短韌帶:黃韌帶、棘間韌帶二、胸廓近似圓錐形,上窄下寬,前后徑小于橫徑組成:胸椎(12塊)+肋(12對)+胸骨1.胸廓的整體觀:胸廓上口,胸廓下口、胸骨下角、肋間隙標志:胸骨柄上緣—2,胸骨角—4,劍突—102.胸廓的運動

運動:肋上提—吸氣;肋下降—呼氣(二)肋共12對,由肋骨與肋軟骨構成。真肋:第1~7肋,直接與胸骨連接肋弓:第8~10肋,不直接與胸骨連接浮肋:第11~12肋,前端游離區分1.肋骨肋頭肋頸肋結節肋體肋角肋溝假肋(二)肋45(二)胸骨1、區分2、胸骨角:柄與體連接處,平對第二肋。頸靜脈切跡胸骨體胸骨柄劍突胸骨角胸骨柄胸骨體劍突胸骨夯實基礎一、名詞解釋

1、椎孔2、椎間孔3、骶管裂孔

4、肋弓5、胸骨角二、填空題1、軀干骨包括()椎骨,()骶骨,()尾骨,()胸骨,()肋。2、成人椎骨包括頸椎()塊,胸椎()塊,腰椎()。3、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為()、()和()三部分。4、1~7對肋稱(),8~10對肋稱(),11、12對肋稱()。三、選擇題1、有關頸椎的描述,錯誤的是A、有橫突孔B、第七頸椎棘突特別長C、寰椎椎體較大D、樞椎有齒突夯實基礎2、胸骨角平對A.第一肋B.第二肋C.第三肋D.第四肋3、下列哪些是腰椎的特點A.肋凹B.橫突孔C.棘突短,水平向后D.椎體大E.關節面呈矢狀位四、簡答題1.簡述軀干骨的組成;2.列舉5個軀干骨的骨性標志夯實基礎課后作業1.寫出軀干骨的組成;2.說明胸骨的分部并解釋胸骨角;3.試述椎骨的一般形態;4.分別列舉頸椎、胸椎和腰椎的三個特征結構;5.觸摸軀干骨的主要骨性標志52第三節顱骨及其連結顱的組成腦顱(8塊)面顱(15塊)

腦顱骨面顱骨53額骨篩骨蝶骨枕骨顳骨2塊頂骨2塊成對(一)腦顱骨顳骨頂骨額骨蝶骨枕骨篩骨蝶骨(一)腦顱骨1.額骨:位于顱的前上部,額骨內含有空腔,稱額竇。(一)腦顱骨2、篩骨分部篩板垂直板:構成骨性鼻中隔上部

篩骨迷路篩板垂直板篩骨迷路2、篩骨3、蝶骨體小翼大翼翼突大翼小翼翼突體位于顱的后下部4.枕骨成對,位于顱蓋部中線的兩側,介于額骨與枕骨之間5.頂骨6.顳骨鱗部鼓部巖部鱗部鼓部巖部乳突部63腦顱骨顱蓋骨的特點外板內板板障64(二)面顱骨上頜骨2塊腭骨2塊顴骨2塊鼻骨2塊淚骨2塊下鼻甲2塊下頜骨舌骨犁骨65下頜骨分一體兩支下頜體下頜支上端有兩個突起,前方稱冠突,后方稱髁突。髁突上端稱下頜頭,下頜支后緣與下頜底會合處稱下頜角。66三、顱的整體觀頂面觀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67顱的側面觀外耳門、顴弓、乳突、翼點等翼點——由額、頂、顳、蝶四骨匯合成“H”形縫,即太陽穴位置,其內面有腦膜中動脈前支通過。三、顱的整體觀68顱的前面觀由大部分面顱骨和少部分腦顱骨構成,并共同圍成眶和骨性鼻腔。

眶骨性鼻腔鼻旁竇三、顱的整體觀鼻旁竇或稱副鼻竇,是鼻腔周圍顱骨內與鼻腔相通的含氣空腔,共有上頜竇、額竇、蝶竇和篩竇四對。(3)鼻旁竇70鼻腔外側壁71顱底內面觀顱前窩最高,有篩孔(通鼻腔)顱中窩較低,中間有垂體窩,視神經管顱后窩最低,內有枕骨大孔,內耳門三、顱的整體觀顱前窩顱中窩顱后窩72顱底內面觀顱底的外面觀顱底凸凹不平,前部有上頜骨的牙槽和硬腭骨板,后部的中央有枕骨大孔,它的兩側有枕髁。枕骨大孔的后上方有枕外隆凸。73三、顱的整體觀74新生兒顱頂特點顱頂各骨尚未發育完善,縫的間隙由結締組織膜封閉,在多骨交接處,間隙的膜較大,稱顱囟前囟位于矢狀縫與冠狀縫相接處,呈菱形。于生后1~2歲時閉合后囟在矢狀縫與人字縫相接處,呈三角形。生后2~3個月即閉合75新生兒顱總結回顧說出顱的組成和分部回答翼點的概念及臨床意義;說出鼻旁竇的名稱、位置及開口部位;說出主要的顱囟的名稱及位置了解顱的整體觀達標測評一、填空題1.顱骨共()塊,其中腦顱骨()塊,面顱骨()塊。2.骨性鼻腔的外側壁有三片伸向下方的薄骨片,自上而下依次是()、()和()。3.骨性鼻旁竇包括()、()、()和()。1、關于顱骨的說法,錯誤的是A、面顱位于顱的前下部B、有一對上頜骨C、參與構成口腔、鼻腔D、顳骨不參與構成顱底2、下列各骨哪項不屬于面顱骨A.鼻骨B.上頜骨C.腭骨D.顳骨二、選擇題3.下列各骨哪項是不成對的A.頂骨B.犁骨C.淚骨D.下鼻甲4.篩孔位于A.顱前窩B.顱中窩C.顱后窩D.以上都不對5.關于下頜骨的說法哪些是對的A、分一體兩支B、下頜體前外側有頦孔C、下頜孔位于下頜體的內面D、下頜支后上部的突起稱髁突E、下頜角可在體表摸到課后作業1、解釋翼點2、寫出顱的分部及組成3、寫出鼻旁竇的名稱并描述各自的位置及開口部位

顱骨的內容到這一頁就結束了,休息一下,整裝再出發,讓我們一起學習新的知識-四肢骨吧!82附肢骨骼上肢骨組成與名稱鎖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橈骨、手骨(腕骨、掌骨、指骨)下肢骨組成與名稱髖骨(髂骨、坐骨、恥骨)、股骨、髕骨、脛骨、腓骨、足骨(跗骨、跖骨、趾骨)上肢骨上肢帶骨鎖骨肩胛骨自由上肢骨肱骨尺骨橈骨手骨一、上肢骨(一)上肢帶骨1.鎖骨位置:橫架于胸廓前上方。形態:內側2/3突向前,外側1/3突向后,上面平坦,下面粗糙。肩峰端胸骨端2、肩胛骨(1)位置:位于背部

外上方2-7肋之間(2)形態:三個角三個緣前后兩面上角:平第2肋外側角:關節盂

下角:平第7肋前面:肩胛下窩后面:肩胛岡、肩峰肩部最高點86(二)自由上肢骨(1)肱骨

上端:肱骨頭,大、小結節,一體結節間溝、外科頸兩端體:三角肌粗隆、橈神經溝

下端:肱骨滑車,肱骨小頭,內上髁、外上髁和尺神經溝、鷹嘴窩最易發生骨折的部位872.橈骨位于前臂外側3.尺骨位于前臂內側(二)自由上肢骨4.手骨包括腕骨(8塊)、掌骨(5塊)和手骨(14塊)。手月三角豌豆骨,大小多角頭鉤骨上肢骨連結上肢帶骨連結肩鎖關節胸鎖關節自由上肢骨連結肩關節橈腕關節肘關節二、上肢骨連結(一)上肢帶骨連結1.胸鎖關節特點:鎖骨的胸骨端與胸骨的鎖切跡及第一肋軟骨關節盤組成:上肢唯一與軀干相連的關節。運動:升降;前進、后退;環轉由鎖骨的肩峰端與肩峰的關節面構成肩峰鎖骨的肩峰端2.肩鎖關節(一)上肢帶骨連結1.肩關節盂唇肱骨頭關節盂組成:由肱骨頭與肩胛骨關節盂構成2.自由上肢骨的連結①肱骨頭大,關節盂小,關節囊薄而松弛,周圍肌腱加強了關節囊,活動度大②囊內有肱二頭肌長頭腱通過③下壁薄弱,缺少肌和肌腱的加強,故易發生下脫位④運動靈活2.肘關節①肱尺關節②肱橈關節③橈尺近側關節運動:屈、伸、旋前、旋后肱骨滑車滑車切跡肱骨小頭關節囊橈骨環狀關節面組成(二)上肢帶骨連結特點:(1)三個關節包在同一個關節囊內(2)囊前后壁松弛,內外側壁纖維層增厚,形成尺側副韌帶和橈側副韌帶,下部有橈骨環狀韌帶,后壁最薄,故易發生后脫位運動方式:屈和伸2.肘關節伸肘時,內、外上髁和鷹嘴三點呈一直線“―”屈肘至90°時,三點呈等腰三角形“∴”)橈骨頭半脫位4.手關節1)橈腕關節組成關節窩——橈骨腕關節面和尺骨頭下方的關節盤

關節頭——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的近側關節面2)腕骨間關節3)腕掌關節4)掌指關節5)指骨間關節下肢骨下肢帶骨---髖骨髂骨恥骨坐骨自由下肢骨股骨髕骨脛骨腓骨足骨(二)自由下肢骨下肢骨連結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自由下肢骨連結下肢帶骨連結骶髂關節恥骨聯合韌帶骨盆二、下肢骨的連結髖骨圖

髂骨:分體和翼兩部分。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結節、髂前下棘、髂窩、耳狀面

坐骨:分坐骨體和坐骨支。坐骨結節、坐骨棘、坐骨大切跡、坐骨小切跡

恥骨:分一體和上、下兩支。恥骨結節、恥骨聯合面、恥骨梳

(一)下肢帶骨——髖骨★兩側髂嵴最高點連線約平對L4棘突(1)股骨位于大腿部,是全身最長的骨,約占身高的1/4。上端:股骨頭、股骨頸、大轉子、小轉子、股骨頭凹;體:臀肌粗隆、粗線;下端:股骨內、外側髁、股骨內、外上髁(二)自由下肢骨

(2)髕骨略呈倒置的三角形,上寬下窄,前面粗糙,后面為關節面。全身最大的籽骨。籽骨:受壓較大的肌腱內生成的和中小骨人體中最大的籽骨是---髕骨。

每人都有的籽骨只有一對,即膝蓋前方的髕骨,由股四頭肌肌腱骨化而成。脛骨上端:脛骨內、外側髁、脛骨粗隆體:前緣即脛骨前嵴(表面無肌覆蓋)下端:內踝、內踝關節面、腓切跡腓骨上端:腓骨頭、腓骨頸下端:外踝、外踝關節面(3)脛骨和腓骨脛骨的內髁、前緣、內側面、內側髁和外側髁都可在體表摸到腓骨的外髁和腓骨頭都可在體表摸到

跗骨:7塊

上距下跟外側骰,足舟裝上三楔骨

跖骨:5塊

趾骨:14塊,除第一趾只有兩節外,每一節均有三節趾骨(4)足骨(二)下肢骨的連結(一)下肢帶連結1.骶髂關節:組成:由骶骨、髂骨耳狀面構成特點:其周圍有多條韌帶加強2)骶結節韌帶:與骶棘韌帶、坐骨小切跡圍成坐骨小孔

3)骶棘韌帶:與坐骨大切跡圍成坐骨大孔骶棘韌帶骶結節韌帶坐骨大孔坐骨小孔3.恥骨聯合由兩側恥骨聯合面借恥骨間盤構成恥骨間盤閉孔膜1094.骨盆組成由左右髖骨、骶骨、尾骨及其間的骨連結構成骨盆各骨的連結韌帶恥骨聯合分部界線骶骨岬.弓狀線、恥骨梳、髂恥隆起.恥骨聯合上緣大、小骨盆110女性骨盆特點骨盆腔寬而短,呈桶形骨盆上口大而圓骨盆下口較寬大性差:恥骨弓,恥骨角女:90-100°男:70-75°骨盆的性別差:(二)自由下肢連結1.髖關節組成:由髖臼與股骨頭構成運動:屈、伸、收、展、旋轉、環轉(運動方式同肩關節,但運動幅度小。)髖臼唇髂股韌帶股骨頭韌帶2.膝關節組成:股骨下端、脛骨上端、髕骨構成特點:①韌帶:髕韌帶、腓側副韌帶、脛側副韌帶、膝交叉韌帶②半月板:內“C”外“O”運動:屈、伸,在半屈位時可作旋轉運動。股骨脛骨髕骨髕韌帶半月板髕上囊翼狀襞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115膝關節脛側副韌帶臏韌帶腓側副韌帶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脛側副韌帶臏韌帶內側半月板后交叉韌帶外側半月板腓側副韌帶內側半月板外側半月板內側半月板4.足關節1)距小腿關節(踝關節)組成:脛、腓骨下端與距骨滑車構成2)跗骨間關節3)跗跖關節4)跖骨間關節5)跖趾關節6)趾骨間關節腓骨脛骨距骨121一、肌肉的形態和構造122一、肌肉的形態和構造概述運動系統的肌屬骨骼肌。受軀體神經支配,直接受人的意識控制,故稱為隨意肌形態長肌、短肌、扁肌、輪匝肌構造肌腹:由肌纖維構成,具有收縮和舒張的功能肌腱(腱膜):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無收縮功能123肌的形態124肌學二、肌的起止和作用起點:肌在固定骨上的附著點止點:肌移動骨上的附著點在一個關節運動軸的相對側,配有兩個作用相反的肌或肌群,這兩個相互對抗的肌或肌群稱為拮抗肌關節在完成一個運動時,常依賴若干群肌的配合。這些功能相同的肌稱為協同肌125肌的起止和作用圖126肌學三、肌的輔助裝置筋膜淺筋膜:位于皮下,為疏松結締組織,富含脂肪深筋膜:為致密結締組織,包裹肌、肌群形成筋膜鞘;包繞血管神經形成血管神經鞘滑膜囊位于腱與骨面接觸處的結締組織囊,內有滑液腱鞘包裹在長肌腱周圍的結締組織鞘,呈雙層套管狀,分內外兩層。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分為臟、壁兩層。127小腿橫切面模式圖(示筋膜)腱鞘深筋膜淺筋膜肌間隔滑液囊130第二節頭頸肌頭肌面?。寒a生表情,故稱表情肌枕額肌、眼輪匝肌、口輪匝肌、頰肌等咀嚼肌: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等,參與咀嚼運動頸肌132頸肌頸淺肌和頸外側肌頸前肌頸深肌頸闊肌胸鎖乳突肌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外側群: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內側群:頭長肌、頸長肌、頭前直肌和頭外側直肌胸鎖乳突肌,位置:斜列于頸部兩側;作用:一側肌收縮使頭向同側傾斜,臉轉向對側;兩側收縮可使頭后仰。前斜角肌134軀干肌背肌淺群斜方肌:雙側收縮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攏并仰頭背闊肌:收縮時使肩關節內收、后伸和旋內當上肢上舉被固定時,可引體向上。深群豎脊?。菏辜怪笊旌脱鲱^,維持人體直立姿勢。136軀干肌胸肌胸大?。焊采w胸廓前壁的大部,呈扇形。肋間外肌位于各肋間隙的淺層,能提肋助吸氣。肋間內肌位于肋間內肌的深面,可降肋助呼氣。137胸大肌138軀干肌膈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間。向上膨隆呈穹隆形的寬闊扁肌形態中心腱3個裂孔主動脈裂孔食管裂孔腔靜脈孔功能為呼吸肌139膈腹肌前外側群腹肌后群:腰方肌、腰大肌腹直?。焊骨氨谡芯€兩側,上寬下窄腹外斜?。焊雇鈧缺谧顪\層,肌束斜向前內下方腹內斜?。焊雇庑奔∩蠲?,肌束斜向外上方肌間結構腹橫?。焊箖刃奔∩蠲?,肌束橫行走向腹直肌鞘腹股溝管白線腹股溝三角馬甲線人魚線141142馬甲線(二)腹肌后群腰方肌和腰大肌144腹肌形成的結構腹直肌鞘

白線腹股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