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氣立春介紹習俗培訓課件1_第1頁
傳統節氣立春介紹習俗培訓課件1_第2頁
傳統節氣立春介紹習俗培訓課件1_第3頁
傳統節氣立春介紹習俗培訓課件1_第4頁
傳統節氣立春介紹習俗培訓課件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立春節、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的廿四節氣是依據“太陽黃經”劃分,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一/年/之/計/在/于/春立春節氣干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2021-02-03【中國傳統24節氣】天象規律壹目錄歷法解析貳民間習俗叁文學記述肆天象規律章節一節氣含義氣候變化天象規律“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于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歷范疇。節氣含義

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就形成了24個節氣。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節氣。每個節氣有三個候,每個候是五天。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節點。天象規律天象規律立春,陰陽轉化,陰退陽升,生氣始發,萬物復蘇,新的一個輪回從此開始了。0°15°30°45°60°75°90°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冬至秋分大雪255°270°小雪240°立冬225°霜降210°寒露195°180°345°驚蟄330°雨水315°立春285°小寒300°大寒105°小暑120°大暑135°立秋150°處暑165°白鷺24Solarterms節氣表歷法解析章節二節氣現象陰陽合歷平氣法無春年立春不僅是干支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而且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也意味著萬物生長、春耕播種,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氣候變化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上升或增多。歷法解析歷法解析干支歷法是上古文明的產物,上古歷法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立春”,地域分界線在今廣西桂林到江西贛州一線,當節氣立春時,那一線以南地區,已有春的氣息了。在南方嶺南,早春的氣息已撲面而來;而在北方,立春,更多只能說是春天的前奏,并沒進入春天。節氣現象立春是一個略帶轉折色彩的節氣,這種轉折在全國范圍并不是十分明顯,但立春后白天漸長,意味著最嚴寒的時期基本過去,天氣開始逐漸回暖,萬物漸次復蘇。歷法解析“四立”雖能反映黃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立”的具體氣候意義卻不顯著。貳中國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它與黃河中下游立春含義不符,真正進入春季的只有嶺南地區。“立”對于很多地區來講只是一種參考。壹氣候現象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條件復雜,各地氣候相差懸殊,四季長短不一,“立”的具體氣候意義并不適用于全國各地,立春節氣是以華南地區為基準。歷法解析陰陽合歷現代所使用的農歷不是純“陰歷”,而是陰陽合歷。農歷在原夏歷(陰歷)基礎上吸收了干支歷(陽歷)節氣成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農歷是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系的一種歷法。陰歷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歷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不能反映季節。與陽歷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陰歷年相比陽歷年在天數上有時會相差一個月;為了協調陰歷年與陽歷年之間的天數,于是便通過“置閏法”進行調整使兩者年總天數相適應。歷法解析陰陽合歷公歷是一種平均太陽歷,只有回歸年,不管朔望月。夏歷是一種陰歷,只管朔望月,不管回歸年。所以和一年四季完全無關。農歷是陰陽合歷農歷是陰陽合歷,吸收了節氣作為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計算回歸年是用的從冬至到冬至,以天文算法計算回歸年。歷法解析農歷是陰陽合歷農歷是陰陽合歷,吸收了節氣作為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計算回歸年是用的從冬至到冬至,以天文算法計算回歸年。計算朔望月計算朔望月是用的從一個日月合朔之日到另外一個日月合朔之日,朔日是日月黃經差為0度的日子。這是一個絕對準確的天文計算的朔望月。歷法解析平氣法:現行的農歷“二十四節氣”來自于洋教士訂立的“定氣法”,與“千年文化傳統”的“二十四節氣”只分享同一個名字,確定方法和日期完全不同。無春年:無春年是農歷中的概念,是指農歷全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這是農歷年長度有的年份短于回歸年、有的年份長于回歸年的緣故。如:2016年農歷猴年是“無春年”,即,全年沒有立春之日。干支歷(陽歷)不存在無春年,因為每一年均是以“立春”為年之起始,立春節氣一到,就是孟春開始了,所以年年有春天。歷法解析民間習俗章節三節令習俗節令飲食節氣養生節令習俗立春到立夏前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為冬季。立春前一天被稱為節分,人們為了驅邪納福,便產生了一系列活動。舊時迎春活動立春時“迎春”也是中華先民的一項重要活動。立春之日,民間還有“打春”習俗,是以“鞭打春牛”來“催農耕作”,帶有典型的農耕特質。民間習俗舊時,地方官親自主持祭祀儀式,上香、獻供、讀疏文,三拜九叩芒神和放在供桌前的一只泥制春牛,祈求國泰民安,五谷豐登。之后將春牛請至官署衙前,視為“迎春”。民間習俗特色活動縣里派報春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舊俗立春前一日,有兩名藝人頂冠飾帶,稱春吏。沿街高喊:“春來了”,俗稱“報春”。無論士、農、工、商,見春官都要作揖禮謁。貼春字畫:家家在門上張貼迎春的字畫字和春字有關的畫,如臘梅迎春之類。種迎春花:種植迎春花卉。春勝貼門窗:婦女剪春燕花鳥簪(或有專門買的春燕簪花鳥簪)用紅紙剪雞貼屋門。糊春牛:在家里用米或紙糊成春牛,擺放在家中。民間習俗特色活動迎芒神并撒豆消災:打牛儀式有縣政府舉辦“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東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慶豐年民之男女攜兒女看春侯土牛過各以豆麻撒之謂散痘消診立春日祀芒神(傳統管農事的地神也稱春天之神)鞭土牛畢...”趕春牛:打牛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東郊,稱為立牛旁邊放攜帶農具鞭牛的假人為耕夫然后農民向其拜擊鼓打牛之后人們把土牛的土塊帶回自家牲圈,象征收成好促進牛的繁殖。民間習俗特色活動另外還有的意義就是:這次游春之后就是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游春的好時候(立春那日游春叫探春)游春(探春、游行):里活動之后,民間也不甘示弱,他們紛紛裝扮起來,開始游行。隊伍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的樣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著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牽牛的、打扮成大頭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應有盡有。民間習俗民間互相饋送:民間藝人制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也有的地方是在墻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鄉寧等地習慣用絹制作小娃娃,名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互相贈賀禮拜賀,稱為拜春。特色活動民間習俗節令飲食咬春(吃蘿卜):明《酌中志》:“立春之時,無貴賤嚼羅卜,曰‘咬春’。”春卷(春蠶):《歲時廣記》:“京師富貴人家造面蠶,名曰‘探官蠶’。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稱‘探春蠶’。”春餅:餡(蘿卜,豆芽,豆子,為主)春盤: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餅糖放盤中為春盤(或拼成盤)饋送親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盤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餅、餌五種。蔬菜主要有:豆芽、蘿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雞蛋、土豆絲。杜甫《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民間習俗節氣養生在養生上主要是護肝。在作息時間上,人們也應順應自然界的規律,早睡早起。在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憂郁,做到心胸開闊,保持心境愉悅。立春之后的一段時間往往冷暖不定,要當心“到春寒”的侵擾,特別是對于體弱的人來說,感冒、發燒是常有的事情。對此專家表示,要想殺菌并防寒,在飲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蔥、芹菜等“味沖”食物的次數,對預防傷寒感冒等春季多發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處。民間習俗文學記述章節四詩詞曲籍載諺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唐代)王之渙《詠柳》(唐代)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文學記述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立春》左河水詩詞曲籍載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于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東風解凍。凍結于冬,遇春風而解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然氣溫,故解凍。在《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出現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文學記述諺語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一人心里沒有計,三人肚里唱本戲。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人勤地不懶,人懶地起堿。人勤地不懶,秋后糧倉滿。讀書不離案頭,種田不離田頭。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要想莊稼好,一年四季早。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清明時節雨紛紛。文學記述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立春節、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的廿四節氣是依據“太陽黃經”劃分,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演示完畢感謝您的觀看立春節氣干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2021-02-03【中國傳統24節氣】立

春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目錄CONTENTEarth,suddenly,theearthallthingsrecovery,theUkrainianlanguageflowers,showingafactionangry.第一章節氣介紹Earth,suddenly,theearthallthingsrecovery,theUkrainianlanguageflowers,showingafactionangry.第二章季節特征Earth,suddenly,theearthallthingsrecovery,theUkrainianlanguageflowers,showingafactionangry.第三章各地習俗Earth,suddenly,theearthallthingsrecovery,theUkrainianlanguageflowers,showingafactionangry.第四章文學記述Earth,suddenly,theearthallthingsrecovery,theUkrainianlanguageflowers,showingafactionangry.夢到謝池新雪盡,暖煙含雨綠蔥蔥。節氣介紹第一章立春立春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干支紀元,以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雙立春無立春雙春年則一般在閏月年出現。按正常月份的話,陰歷年中有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更替一輪后,進入下一年的節氣更換中。但由于閏月的存在,則使下一年的立春節氣出現在這一年的尾巴上。因此出現“雙春年”的現象。無春年是指農歷全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為了適應寒暑的變化,古人在農歷中每19個年頭加入7個閏月,導致19個年頭里有7年里沒有立春。沒有“立春”節氣的農歷年被稱作“無春”年、“寡春”年等。以北斗星斗柄所指方位作為確定月份的標準,稱為斗建(亦稱“月建”)斗柄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攝提),循環往復。“斗柄回寅”為“春正”(正月),立春為歲首。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回已開啟。現行的“黃經度數”節氣也是依照的是精密的天文計算得出。“黃經度數法”劃分的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節點,在每年公歷2月35日交節氣淵源Earth,suddenly,theearthallthingsrecovery,theUkrainianlanguageflowers,showingafactionangry.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是干支歷的歲始,乃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夢到謝池新雪盡,暖煙含雨綠蔥蔥。季節特征第二章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芝麻餡兒:[圖片]立春杜甫{唐代}Earth,suddenly,theearthallthingsrecovery,theUkrainianlanguageflowers,showingafactionangry.SPRING。請在此輸入標題“春”意味著風和日暖,意味著萬物復蘇。立春,在自然界,最顯著的特點是萬物開始有復蘇的跡象。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區,只能是說進入春天的前奏,萬物尚未復蘇,還處于萬物閉藏的的冬天,一些地方仍在下雪。對于北回歸線(黃赤交角)以北地區來說,距黃赤交角越遠,進入春天越遲。我國地域廣闊,主要位于低、中緯度上。北回歸線及其以南一帶,可明顯感覺到早春的氣息撲面而來。請在此輸入標題我國低緯地區(南方地區),降水豐沛、光照充足、濕潤、冬夏溫差較小,季節轉換時日照、降水等氣候要素變化明顯。Everythingthatishappeningatthismomentisaresultofthechoicesyouhavemadeinthepast.中緯地區(北方地區)降水少、干燥、冬夏溫差懸殊,季節轉換時氣候要素變化明顯的是氣溫。不同的緯度,其氣候有很大差異。Everythingthatishappeningatthismomentisaresultofthechoicesyouhavemadeinthepast.低緯地區中緯地區夢到謝池新雪盡,暖煙含雨綠蔥蔥。各地習俗第三章請在此輸入標題鞭春牛,又稱鞭土牛,盛行于唐、宋兩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于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民諺有“一年之計在于春”的說法。《事物紀原》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在周代已有迎春習俗。到東漢時正式產生了迎春禮俗和民間的服飾飲食習俗。在唐、宋代時,立春日宰臣以下都入朝稱賀。咬春請在此輸入標題“立春”這一天,中國民間習慣吃蘿卜、姜、蔥、面餅,稱為“咬春”。Everythingthatishappeningatthismomentisaresultofthechoicesyouhavemadeinthepast.各地的不同風俗又有不同的表現,在南方則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賣春卷的小販。最早的記載顯示咬春吃春餅。“立春”這一日,我國民間的咬春的另一種食品就是蘿卜。因為蘿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