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2024屆新高三開學摸底考試卷(遼寧專用)歷史(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考古發現,從龍山文化到二里頭文化時期,中原地區在以粟類作物為代表的農業生產和以家豬為代表的家畜飼養的基礎上,開始普遍種植水稻和飼養黃牛、綿羊,且這一時期被發現的小麥遺址的數量也逐漸增多。這說明當時中原地區(
)A.成為水稻的發源地 B.農耕經濟得到發展C.農用動力發生變化 D.輪作復種技術發達〖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中原地區的農作物種類和家畜種類增多,這反映了當時農耕經濟得到發展,B項正確;材料所述“開始普遍種植水稻”并不意味著中原地區是水稻的發源地,結合所學可知,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最早種植水稻,排除A項;雖然材料中提及了“黃牛”,但是無法據此說明當時農用動力發生變化,排除C項;僅由材料不能得出中原地區“輪作復種技術發達”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2.《呂氏春秋·當務》云: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大夫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紂故為后。上述現象體現出商朝(
)A.嫡長子繼承制基本建立 B.中央集權弱化C.對母系血緣的重視 D.兄終弟及思想比較深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商朝時期的紂王有同母兄弟三人,其中商紂王為二子,長子為微子啟,但是在立王位繼承人的時候,因為生母的身份轉換問題,紂王作為嫡長子繼承了王位,說明商朝時期就已經初步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A項正確;先秦時期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項;材料凸顯的是父系血緣關系,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嫡長子繼承制,非兄終弟及思想,排除D項。故選A項。3.有學者指出:西漢在繼承秦制的基礎上,構建了由中央至地方較為完整的監察系統。漢武帝時“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但東漢末漢靈帝時變刺史為州牧,這一舉措(
)A.強化了刺史的經濟職能 B.促使監察制度性質巨變C.緣于九品中正制的實行 D.實現了中央集權的加強〖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原因、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漢至東漢(中國)。據材料可知,西漢時期刺史主要職能是監察權,東漢末期刺史主要職能是行政權和軍權,說明此時刺史職能發生變化,B項正確;A項錯誤,到東漢后期,此時擁有行政權和軍權,并非是經濟職能,排除A項;據所學,九品中正制開始于三國時期的曹魏,題干涉及時間截至東漢末期,排除C項;據所學可知,東漢末期,刺史成為封疆大吏,擁有軍政權,對中央集權構成威脅,排除D項。故選B項。4.下表所示的唐詩反映了唐朝時期的民族關系,這表明唐朝(
)詩人作品詩句王維《出塞作》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陳陶《隴西行四首》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元稹《估客樂》北買黨項馬,西擒吐蕃鸚。賈島《送于中丞使回紇冊立》君立天驕發使車,冊文字字著金書。A.推行華夷一家民族政策 B.突顯經濟交流的重要性C.處理民族關系方式多元 D.強化對周邊民族的控制〖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王維《出塞作》陳陶《隴西行四首》元稹《估客樂》賈島《送于中丞使回紇冊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詩中“破虜將軍”、“和親”、“北買黨項馬,西擒吐蕃鸚”、“冊文”等詞語,體現了唐朝時期處理民族關系的方式多元性,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對不同民族采用不同的政策,而非華夷一家,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處理民族關系的多元性,并未突出經濟交流以及對周邊民族的控制,排除B項和D項。故選C項。5.宋朝時期銅錢因正常貿易或走私向外輸出極多,以致國內銅錢流通不足,發生錢荒。史載南宋時有大臣認為“藩舶巨艘……販于中國者皆浮靡無用之異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國家貴之操柄。所得幾何,所失者不可勝計矣”。這表明(
)A.海外貿易直接推動了紙幣的產生 B.部分官員認識到外貿關乎國家安全C.走私活動是引發錢荒的主要原因 D.宋代銅錢已經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銅錢外流使得我國發生錢荒,并且當時的大臣對此也有一定的認知,認為銅錢外流對我國不利,B項正確;我國最早紙幣是交子,產生在四川地區,并不是對外貿易發達的東南沿海,故直接推動不正確,排除A項;引發錢荒的原因除了銅錢輸出還有國內經濟發展對銅錢的需求,而后者是主要原因,排除C項;材料闡釋的是銅錢外流導致的問題,國際貨幣職能指的是一種貨幣在國際貿易中充當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通過材料無法得出D項,排除D項。故選B項。6.明代杭州人張瀚,官至吏部尚書,他在筆記《松窗夢語》中記載,其先祖得神人授金,因此得以購織機一臺織布,“積兩旬,復增一機,后增至二十余”,遂發家致富。這可用于說明(
)A.明朝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B.明中期工商業市鎮興起C.士大夫傳統觀念的顛覆 D.明代江南手工業的發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明代(中國)。根據材料,《松窗夢語》記載了明代杭州人張瀚家靠經營紡織業而發家致富的故事,反映了明代江南手工業的發展,D項正確;材料未提及雇傭關系,不能斷定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排除A項;材料反映紡織業發展而非商業市鎮興起,排除B項;明代小農經濟和儒家思想仍然占據主導,傳統觀念顛覆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7.日本侵占臺灣后,臺灣人民進行了頑強的抗爭。1895年5月至10月,臺灣義勇軍和黑旗軍展開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軍占領的武裝斗爭,重挫了日本占領軍,表明了臺灣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堅強意志。黑旗軍的將領是(
)A.左宗棠 B.鄧世昌 C.劉永福 D.羅榮光〖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對抗日本侵略軍的黑旗軍的將領是劉永福,C項正確;左宗棠沒有參與臺灣抵抗日軍侵略,排除A項;鄧世昌是北洋水師的將領,排除B項;羅榮光是八國聯軍侵華時期保衛大沽炮臺的將領,排除D項。故選C項。8.19世紀七八十年代,《申報》刊登了上海大量英語夜校與培訓班的招生廣告。僅1873-1875年,就有15家英文學館、書塾、公所等培訓洋文(主要是英語)的機構在《申報》上刊登招生廣告。這主要反映了當時(
)A.近代外交的轉變 B.現代報刊的發展 C.救亡運動的高漲 D.中外聯系的加強〖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19世紀七八十年代,《申報》刊登了上海大量英語機構的招生廣告,結合所學知識,鴉片戰爭以后,西學東漸深入發展,在向西方學習、與西方交流的過程中,要求掌握英語,推動材料所述現象的出現,D項正確。據所學,外交轉變是政府層面的政策變化,材料涉及的是社會英語培訓機構的招生廣告問題,材料現象與近代外交的轉變無關,排除A項;現代報刊的發展使得廣告得以在刊物上刊登,但材料主旨在于強調英語培訓機構得廣告情況,排除B項;據所學,晚清救亡圖存運動的高漲發生于甲午中日戰爭以后,排除C項。故選D項。9.1930年5月間,毛澤東在贛南尋鄔縣進行了周密的社會調查,寫成《尋鄔調查》,此后又發表了《興國調查東塘等處調查木口村調查贛西南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爭中的錯誤分青和出租問題分田后的富農問題》等著作。上述調查及相關著作(
)A.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開展C.推動了井岡山根據地建立 D.貫徹了八七會議的精神〖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30年中共根據地。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30年毛澤東農村革命根據地調查土地革命的“左”傾問題。結合所學可知,1930年中共在各農村革命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因此毛澤東的調查有利于土地革命的開展,B項正確;土地革命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材料反映毛澤東調查土地革命中出現的“左”傾問題,糾正土地革命中出現的錯誤,排除A項;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排除C項;1927年八七會議指出土地革命,而材料反映毛澤東調查土地革命中出現的“左”傾問題,排除D項。故選B項。10.1940年,歷史劇《梁紅玉》在延安創作完成。劇中開場時最先登臺的人物并非英雄角色,而是沒有姓名的“民眾甲”“民眾乙”“民眾丙”,開場白便是民眾們念:“要將敵人趕出去,安居樂業萬年春。列位呀!如今打仗靠百姓,不靠元帥一個人,救國的責任重得很,須要大眾來承擔。”這一劇目(
)①借助歷史題材喚起民眾投身抗戰②表達了人民創造歷史的思想觀念③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④貫徹了文化領域的“雙百方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1940年的中國。根據材料“要將敵人趕出去,安居樂業萬年春。列位呀!如今打仗靠百姓,不靠元帥一個人,救國的責任重得很,須要大眾來承擔?!奔八鶎W可知,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抗日根據地通過歷史劇《梁紅玉》激發民眾抗日救國的責任,①項正確;體現了人民群眾抗擊日本侵略的重要性,表達了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要力量,②項正確;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承認*###*合法地位的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選項與史實不符,③項錯誤;1956年毛澤東提出了文化領域的“雙百方針”,選項與史實不符,④項錯誤。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11.新中國“一五”計劃指出:“礦產資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進度,資源供應的保證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產力、建立新工業基地、正確地規定工業建設計劃的先決條件?!边@體現了礦產資源勘探(
)A.服務于工業化建設的需求 B.使國家工業體系初步建立C.有利于落后地區經濟發展 D.促進國民經濟的區域平衡〖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礦產資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進度……規定工業建設計劃的先決條件”,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對礦產資源的勘探是服務于工業化建設的需求,A項正確;“一五”計劃的完成標志著國家工業體系初步建立,這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礦產資源的勘探與工業建設的關系,“有利于落后地區經濟發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國民經濟的區域平衡問題,排除D項。故選A項;12.《人民日報》新年社論的高頻詞反映當年中國社會發展的主題。1993年新年社論《團結奮進》中的高頻詞匯應包括(
)A.重在建設南方談話收入翻番國內大循環 B.國企改革九二共識經濟體制鄧小平同志C.九二共識科學發展股票上市全方位開放 D.實體經濟城鄉基層真抓實干十四大精神〖答案〗B〖解析〗材料要求的是1993年高頻詞匯,結合所學可知,當時正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時期,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因此國企改革、經濟體制是當時的高頻詞匯;結合所學可知,1992年,海協會與臺灣?;鶗軝嗑驮趦砂妒聞招陨陶勚斜硎鰣猿忠粋€中國原則事宜進行協商。經過1992年10月香港會談及其后一系列函電往來,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后來被概括為“九二共識”。其核心意涵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系,從而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因此九二共識也是當時的高頻詞匯;結合所學可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指出了社會主義本質問題,并主持召開十四大和十四屆三中全會,分別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框架,因此鄧小平也是當時的高頻詞匯,B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A項“收入翻番”和C項“科學發展”都是2012年召開的十八大熱詞,排除AC項;D選項中的實體經濟和真抓實干是2016年召開的十九大熱詞,排除D項。故選B項。13.到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境內建立大道已有372條之多,形成“條條道路通羅馬”的景象;羅馬帝國也留下了眾多宏大壯觀的建筑遺產,其中,壯麗的萬神殿、宏偉的大競技場是典型代表。據此理解此時古羅馬帝國(
)①對外擴張促進了交通的發展
②基督教信仰是社會普遍的文化符號③聯系加強促進經濟貿易繁榮
④發達交通直接溝通與中國漢朝聯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古羅馬帝國時期。根據材料“到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境內建立大道已有372條之多,形成‘條條道路通羅馬’的景象;羅馬帝國也留下了眾多宏大壯觀的建筑遺產,其中,壯麗的萬神殿、宏偉的大競技場是典型代表?!笨芍?,羅馬帝國境內建立大道已有372條之多,說明羅馬帝國對外擴張促進了交通的發展,以及聯系加強促進經濟貿易繁榮,①③符合題意,B項正確;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是在4世紀末,與材料中時間不符,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和C項;根據歷史史實可知,古代羅馬帝國與中國漢朝未實現直接溝通,④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14.1693年,“有人說尼德蘭的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共和國內的共和國。如果你考慮到荷蘭議會授予它的獨立自主的權力和特權,也考慮到它在東印度擁有的財富,考慮到它有那么多的臣民及那么多的領土和殖民地,這樣講是真實的”。材料可用于說明(
)A.自由主義政策在歐洲的實施 B.宗主國對殖民擴張的重視C.特權公司威脅到荷蘭的統治 D.西歐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世紀90年代的世界。由材料“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共和國內的共和國”可知,東印度公司的權力比較大,而荷蘭議會授予東印度公司獨立自主的權力和特權,是為了便利東印度公司在殖民地的經濟掠奪,這折射出荷蘭對殖民擴張的重視,B項正確;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產生于18世紀工業革命時期,排除A項;特權公司為荷蘭的統治積累資本,不是威脅荷蘭的統治,排除C項;特權公司不是生產組織形式變化的表現,是有特權的貿易公司,排除D項。故選B項。15.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相符的是(
)史
實結論A16—17世紀,歐洲在“科學革命”中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有利于啟蒙思想的產生B1870年,英國規定重要的文官職位必須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體現了文官政治的中立原則C1941年,埃塞俄比亞人民擊敗意大利侵略軍,恢復了國家獨立瓦解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D1958年,蘇聯政府取消農產品義務交售制,改為農產品采購制摒棄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A.A B.B C.C D.D〖答案〗A〖解析〗依據“16—17世紀,歐洲在‘科學革命’中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可知,反映的是16—17世紀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其重視理性化思維方式為啟蒙運動的興起提供了技術條件,A項正確;依據“1870年,英國規定重要的文官職位必須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可知,反映的是英國文官制度的錄取方式,不能體現文官政治的中立原則,排除B項;依據“1941年,埃塞俄比亞人民擊敗意大利侵略軍,恢復了國家獨立”可知,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打擊了意大利的侵略,取得了國家獨立,只是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而且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瓦解是在20世紀90年代,排除C項;根據“1958年,蘇聯政府取消農產品義務交售制,改為農產品采購制”并結合所學可知,反映的是赫魯曉夫改革中的農業措施,赫魯曉夫改革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因此“摒棄”的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A項。16.曾任美國商務部長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夏皮羅說:“全球化蘊藏著巨大的力量,當前市場已經或者接近全球化,但是,世界仍然圍繞主權國家運行,各國政府擁有設立市場條款的權力,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都要受其影響”。這表明(
)A.發達國家仍主導著全球化進程 B.全球化與國家主權之間沖突劇烈C.經濟全球化推進面臨現實困難 D.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當今世界。根據材料“世界仍然圍繞主權國家運行,各國政府擁有設立市場條款的權力,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都要受其影響”可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著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說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存在現實困難,C項正確;材料并未強調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全球化與國家主權之間沖突劇烈的信息,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并不是強調經濟全球化的強勁趨勢,排除D項。故選C項。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
相傳黃帝與炎帝族相爭相匯,組合成炎黃聯盟,繼而戰勝并融會蚩尤族。炎、黃兩族胄裔(子孫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繼建立王朝,并與黃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華夏”族。與華夏對稱的“夷”,從大、從弓,意為持大弓之人,本指東方(今山東、江蘇一帶)諸族,后演為中原華夏之外諸少數民族的統稱。——摘編自馮天瑜《中國文化生成史》材料二
十六國北朝時期,匈奴、鮮卑、氏、羌等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權后,不同程度上都面臨著如何處理族群關系的考驗。天興元年(398年),鮮卑貴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議,自謂黃帝之后,以土德王”。遷都洛陽后,孝文帝積極推進改革,改拓跋鮮卑姓氏為漢姓,并將隨魏南遷的鮮卑人改為洛陽戶籍。太和十六年(492年),文帝“詔祀唐堯于平陽,虞舜于廣寧,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陽”?!幾择R溢澳《拓跋鮮卑的“中國”認同》(1)根據材料一,指出先秦時期華夏族界域的演變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影響其演變的相關因素。(7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北魏拓跋鮮卑統治者強化“中國認同”的措施。(4分)〖答案〗(1)趨勢:華夏民族界域向四邊疆域擴展,夷狄之地逐步被納入華夏文化范圍。因素:宗法分封制,開發邊遠地區、拓展統治區域;諸侯紛爭,促進民族交融;行政管理體制變革,推動族群交流。(7分)(2)措施:以黃帝后裔自居,追溯華夏族源;改漢姓、遷漢籍;祭祀先代諸圣。(4分)〖解析〗(1)本題是對比類和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從華夏民族的界域和華夏文化范圍分析,得出華夏民族界域向四邊疆域擴展,夷狄之地逐步被納入華夏文化范圍。因素:從西周分封宗法制的影響分析,得出宗法分封制,開發邊遠地區、拓展統治區域;從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和諸侯紛爭分析,得出諸侯紛爭,促進民族交融;從地方管理體制分析,得出行政管理體制變革,推動族群交流。(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北魏時期(中國)。據材料“用崔宏議,自謂黃帝之后,以土德王”,得出以黃帝后裔自居,追溯華夏族源;據材料“改拓跋鮮卑姓氏為漢姓,并將隨魏南遷的鮮卑人改為洛陽戶籍”,得出改漢姓、遷漢籍;據材料“詔祀唐堯于平陽”,得出祭祀先代諸圣。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15、16世紀以來,整個世界逐漸融為一體,海洋實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爭奪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漸成為西方強國的主要戰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戰略實質都是以開辟新航路和新土地為先導,通過對海外資源和財富進行暴力掠奪以及對海外領土實施殖民統治,實現了其成為世界性海洋強國的遠景規劃。英國作為一個純粹的海洋國家,將海權視為國家興衰的核心,在戰略上既合理地發揮了其環境的優勢,又充分與自身的國內基礎相契合,從而在海洋時代成為世界體系的霸主。同時,作為陸地文明居于主導的國家,法國與俄國也將海洋崛起視作國家戰略的關鍵目標,并長期擁有著強大的地區影響力。材料二在歐洲列強步入海外殖民階段時,中國也開始重視海洋。魏源提出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核心原則,改漕運為海運以發展海商,并通過建立新式海軍而掌握海權。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洋務派在大力發展海防和海軍的同時,也促進了國家海洋機制的構建,仿照西方列強的“海部成例”,專設海軍衙門;而后梁啟超的弟弟梁啟勛吸收了西方“海權學說”的觀點,闡明了控制海洋對于提升國家實力的意義和商貿方面的戰略價值。辛亥革命后,孫中山提出了一種戰略性的構想,即對內收回海關主權,對外爭奪太平洋海權,重視陸海統籌。孫中山逝世后,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針對航運貿易和海軍建設展開,如積極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頓招商局,同時創辦航海??茖W校,培養中國船長人才,仿照美歐國家的建制,成立海軍部等,國民政府這些舉動旨在重建中華民國海軍,力圖發展海權。——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劉笑陽《海洋強國戰略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近代以來西方大國重視建設海洋強國的原因及影響。(8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中國海洋發展之路與西方的不同之處。(5分)(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今天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認識。(2分)〖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開辟,世界逐漸連為一個整體;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要求更多的原料及市場;大國之間爭奪殖民霸權的需要;海洋實力成為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指向。(4分)影響:提升了西方大國海軍實力;加快了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和掠奪;加速了西歐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4分)(2)不同之處:被動重視海洋權益;隨著列強侵略而逐步發展,初期未擺脫體制束縛;實踐嚴重滯后于理論;基礎薄弱,后勁匱乏。(5分)(3)認識:重視海洋利益,發展海洋實力;要制定符合國情的海洋強國建設戰略;和平利用海洋,加強國際合作,尊重和維護國際法權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我國的“海洋強國夢”。(2分)〖解析〗(1)原因:根據材料一“15、16世紀以來,整個世界逐漸融為一體,海洋實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爭奪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漸成為西方強國的主要戰略指向……”,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新航路的開辟,世界逐漸連為一個整體;海洋實力成為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指向;根據材料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戰略實質都是以開辟新航路和新土地為先導,通過對海外資源和財富進行暴力掠奪以及對海外領土實施殖民統治,實現了其成為世界性海洋強國的遠景規劃。英國作為一個純粹的海洋國家,將海權視為國家興衰的核心,在戰略上既合理地發揮了其環境的優勢,又充分與自身的國內基礎相契合,從而在海洋時代成為世界體系的霸主……”,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大國之間爭奪殖民霸權的需要;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可知,近代以來西方大國重視建設海洋強國的原因還有: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要求更多的原料及從市場。影響: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提升了西方大國海軍實力;加快了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和掠奪;加速了西歐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等方面簡述近代以來西方大國重視建設海洋強國的影響。(2)不同之處:根據材料二“在歐洲列強步入海外殖民階段時,中國也開始重視海洋……”,并結合所學可知,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被動重視海洋權益;根據材料二“……魏源提出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核心原則,改漕運為海運以發展海商,并通過建立新式海軍而掌握海權。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洋務派在大力發展海防和海軍的同時,也促進了國家海洋機制的構建,仿照西方列強的‘海部成例’,專設海軍衙門……”,并結合所學可得出,隨著列強侵略而逐步發展,初期未擺脫體制束縛;根據材料二“……而后梁啟超的弟弟梁啟勛吸收了西方‘海權學說’的觀點,……辛亥革命后,孫中山提出了一種戰略性的構想,即對內收回海關主權,對外爭奪太平洋海權,重視陸海統籌。孫中山逝世后,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針對航運貿易和海軍建設展開,如積極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頓招商局……”,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實踐嚴重滯后于理論;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可知,近代中國海洋發展之路與西方的不同之處還表現在:基礎薄弱,后勁匱乏。(3)認識: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重視海洋利益,發展海洋實力;要制定符合國情的海洋強國建設戰略;和平利用海洋,加強國際合作,尊重和維護國際法權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我國的“海洋強國夢”等方面談對今天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認識。19.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人類文明持續進步的根本動力。當今世界,科技創新是各國競爭的焦點,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在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和力度。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科技的發展是英國崛起的重要因素。1624年,英國政府頒布并實施了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1660年,“英國皇家學會”成立,英國國王是該學會的保護人。之后眾多科學研究學會得以建立。18世紀中期,英國每年批準專利不到300項,19世紀中期上升到4500項左右。這些專利被迅速應用到生產過程中,推動了眾多行業的進步。這一時期,英國大學實行教育內容改革,把科學技術引入大學教育。與此同時,大量的英國專業技術人員到歐洲大陸留學,技術移民尤其是熟練工也從歐洲其他地方來到英國參與工業發展?!幾猿D取队鴳獙笞兙值慕涷灪蛦⑹尽返炔牧隙轮袊闪⒑?,中國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科技創新舉國體制。1949年11月,黨中央組建中國科學院,承擔全國科技事業管理工作。通過構建計劃引領、統籌分配、組織動員,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我國建成了相對完備的工業體系。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舉國體制以經濟建設為核心任務,我國實現了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的躍升。中共十四大后,運用市場機制更好地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成為科技體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健全國家實驗室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摘編自唐亞林、郝文強《新型舉國體制:歷史演變、時代特征與模式構建》等(1)根據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國科技發展的主要原因。(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中國科技創新舉國體制的演變過程,并分析構建新型舉國體制的意義。(8分)(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近代以來世界科技發展,談談你的認識。(2分)〖答案〗(1)國家引導;立法(制度)保障;注重科技成果轉化;重視科技教育(教育改革);培養引進技術人才;重視國際交流。(任答2點4分)(2)過程:從計劃經濟下的傳統舉國體制到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4分)意義:有利于革除傳統體制的弊端;促進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實現高質量發展;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任答2點4分)(3)認識:科技創新是大國崛起的重要因素;要結合國情,與時俱進;把科技發展戰略作為國家的核心發展戰略。(任答1點2分)〖解析〗(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英國。根據材料“1624年,英國政府頒布并實施了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可知,國家引導;立法(制度)保障;根據材料“這些專利被迅速應用到生產過程中,推動了眾多行業的進步”可知,注重科技成果轉化;根據材料“這一時期,英國大學實行教育內容改革,把科學技術引入大學教育”可知,重視科技教育(教育改革);根據材料“大量的英國專業技術人員到歐洲大陸留學,技術移民尤其是熟練工也從歐洲其他地方來到英國參與工業發展”可知,培養引進技術人才;重視國際交流。(2)過程: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科技創新舉國體制”“中共十四大后,運用市場機制更好地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成為科技體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可知,從計劃經濟下的傳統舉國體制到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意義: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健全國家實驗室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可從有利于革除傳統體制的弊端;促進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實現高質量發展;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等方面說明意義。(3)認識: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以來(世界)。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從科技創新是大國崛起的重要因素;要結合國情,與時俱進;把科技發展戰略作為國家的核心發展戰略等方面談認識。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流行語,他們記載著一個時代的特色,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時期流行詞匯20世紀50年代蘇聯老大哥、解放牌汽車、公私合營20世紀70年代東方紅一號、小球推動大球轉、一條線一大片20世紀80年代個體戶、萬元戶、牛仔褲20世紀90年代中關村、因特網、下?!幾浴度嗣袢請蟆废嚓P報道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兩個階段,各取一個詞語,提煉出一個觀點并進行闡述。(要求:從所選的兩個階段中各取一個詞匯,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答案〗詞匯:解放牌汽車、下海觀點:流行詞匯反映了新中國的發展歷程闡述:1953年開始實施一五計劃,因舊中國經濟結構不合理,重工業落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又對新中國進行遏制和威脅。當時優先發展重工業,在蘇聯的援助下,建立了一大批工業項目,出現了解放牌汽車,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1992年“南方談話”,鄧小平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經濟的手段,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解放了的思想,隨后召開的中國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大批官員和知識分子從體制內辭職去從事商業。綜上,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流行詞匯反映了中國社會的變遷,凝聚了時代的縮影。(注:以上〖答案〗僅供參考;只寫詞匯沒有觀點不給分)〖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探究結論論證題。時空是20世紀50年代——90年代。根據問題要求從表中任選兩個階段,各取一個詞匯。比如,20世紀50年代和20世紀90年代,從這兩個階段里分別選出詞語“解放牌汽車”和“下?!?,可以提煉觀點:流行詞匯反映了新中國的發展歷程。闡述這一觀點需要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結合20世紀50年代的相關知識,“解放牌汽車”是“一五計劃”的成就,從“一五計劃”的背景和影響等方面作答即可。背景方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開始實施一五計劃,因舊中國經濟結構不合理,重工業落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又對新中國進行遏制和威脅,在蘇聯的援助下,建立了一大批工業項目,出現了解放牌汽車;影響方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跋潞!背霈F在20世紀90年代,“下?!狈从车氖鞘袌?,結合所學知識,從“南方談話”、十四大、市場體制、改革開放的深入等方面作答。答出“南方談話”、十四大的內容,1992年“南方談話”,鄧小平提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經濟的手段,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解放了的思想,隨后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結合所學知識答出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大批官員和知識分子從體制內辭職去從事商業。2024屆新高三開學摸底考試卷(遼寧專用)歷史(考試時間:75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考古發現,從龍山文化到二里頭文化時期,中原地區在以粟類作物為代表的農業生產和以家豬為代表的家畜飼養的基礎上,開始普遍種植水稻和飼養黃牛、綿羊,且這一時期被發現的小麥遺址的數量也逐漸增多。這說明當時中原地區(
)A.成為水稻的發源地 B.農耕經濟得到發展C.農用動力發生變化 D.輪作復種技術發達〖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中原地區的農作物種類和家畜種類增多,這反映了當時農耕經濟得到發展,B項正確;材料所述“開始普遍種植水稻”并不意味著中原地區是水稻的發源地,結合所學可知,長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最早種植水稻,排除A項;雖然材料中提及了“黃?!?,但是無法據此說明當時農用動力發生變化,排除C項;僅由材料不能得出中原地區“輪作復種技術發達”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2.《呂氏春秋·當務》云: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大夫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紂故為后。上述現象體現出商朝(
)A.嫡長子繼承制基本建立 B.中央集權弱化C.對母系血緣的重視 D.兄終弟及思想比較深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商朝時期的紂王有同母兄弟三人,其中商紂王為二子,長子為微子啟,但是在立王位繼承人的時候,因為生母的身份轉換問題,紂王作為嫡長子繼承了王位,說明商朝時期就已經初步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A項正確;先秦時期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項;材料凸顯的是父系血緣關系,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嫡長子繼承制,非兄終弟及思想,排除D項。故選A項。3.有學者指出:西漢在繼承秦制的基礎上,構建了由中央至地方較為完整的監察系統。漢武帝時“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條察州”,但東漢末漢靈帝時變刺史為州牧,這一舉措(
)A.強化了刺史的經濟職能 B.促使監察制度性質巨變C.緣于九品中正制的實行 D.實現了中央集權的加強〖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原因、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漢至東漢(中國)。據材料可知,西漢時期刺史主要職能是監察權,東漢末期刺史主要職能是行政權和軍權,說明此時刺史職能發生變化,B項正確;A項錯誤,到東漢后期,此時擁有行政權和軍權,并非是經濟職能,排除A項;據所學,九品中正制開始于三國時期的曹魏,題干涉及時間截至東漢末期,排除C項;據所學可知,東漢末期,刺史成為封疆大吏,擁有軍政權,對中央集權構成威脅,排除D項。故選B項。4.下表所示的唐詩反映了唐朝時期的民族關系,這表明唐朝(
)詩人作品詩句王維《出塞作》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陳陶《隴西行四首》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元稹《估客樂》北買黨項馬,西擒吐蕃鸚。賈島《送于中丞使回紇冊立》君立天驕發使車,冊文字字著金書。A.推行華夷一家民族政策 B.突顯經濟交流的重要性C.處理民族關系方式多元 D.強化對周邊民族的控制〖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王維《出塞作》陳陶《隴西行四首》元稹《估客樂》賈島《送于中丞使回紇冊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詩中“破虜將軍”、“和親”、“北買黨項馬,西擒吐蕃鸚”、“冊文”等詞語,體現了唐朝時期處理民族關系的方式多元性,C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對不同民族采用不同的政策,而非華夷一家,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處理民族關系的多元性,并未突出經濟交流以及對周邊民族的控制,排除B項和D項。故選C項。5.宋朝時期銅錢因正常貿易或走私向外輸出極多,以致國內銅錢流通不足,發生錢荒。史載南宋時有大臣認為“藩舶巨艘……販于中國者皆浮靡無用之異物,而泄于外夷者乃國家貴之操柄。所得幾何,所失者不可勝計矣”。這表明(
)A.海外貿易直接推動了紙幣的產生 B.部分官員認識到外貿關乎國家安全C.走私活動是引發錢荒的主要原因 D.宋代銅錢已經成為重要的國際貨幣〖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銅錢外流使得我國發生錢荒,并且當時的大臣對此也有一定的認知,認為銅錢外流對我國不利,B項正確;我國最早紙幣是交子,產生在四川地區,并不是對外貿易發達的東南沿海,故直接推動不正確,排除A項;引發錢荒的原因除了銅錢輸出還有國內經濟發展對銅錢的需求,而后者是主要原因,排除C項;材料闡釋的是銅錢外流導致的問題,國際貨幣職能指的是一種貨幣在國際貿易中充當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通過材料無法得出D項,排除D項。故選B項。6.明代杭州人張瀚,官至吏部尚書,他在筆記《松窗夢語》中記載,其先祖得神人授金,因此得以購織機一臺織布,“積兩旬,復增一機,后增至二十余”,遂發家致富。這可用于說明(
)A.明朝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B.明中期工商業市鎮興起C.士大夫傳統觀念的顛覆 D.明代江南手工業的發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明代(中國)。根據材料,《松窗夢語》記載了明代杭州人張瀚家靠經營紡織業而發家致富的故事,反映了明代江南手工業的發展,D項正確;材料未提及雇傭關系,不能斷定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排除A項;材料反映紡織業發展而非商業市鎮興起,排除B項;明代小農經濟和儒家思想仍然占據主導,傳統觀念顛覆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7.日本侵占臺灣后,臺灣人民進行了頑強的抗爭。1895年5月至10月,臺灣義勇軍和黑旗軍展開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軍占領的武裝斗爭,重挫了日本占領軍,表明了臺灣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堅強意志。黑旗軍的將領是(
)A.左宗棠 B.鄧世昌 C.劉永福 D.羅榮光〖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對抗日本侵略軍的黑旗軍的將領是劉永福,C項正確;左宗棠沒有參與臺灣抵抗日軍侵略,排除A項;鄧世昌是北洋水師的將領,排除B項;羅榮光是八國聯軍侵華時期保衛大沽炮臺的將領,排除D項。故選C項。8.19世紀七八十年代,《申報》刊登了上海大量英語夜校與培訓班的招生廣告。僅1873-1875年,就有15家英文學館、書塾、公所等培訓洋文(主要是英語)的機構在《申報》上刊登招生廣告。這主要反映了當時(
)A.近代外交的轉變 B.現代報刊的發展 C.救亡運動的高漲 D.中外聯系的加強〖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19世紀七八十年代,《申報》刊登了上海大量英語機構的招生廣告,結合所學知識,鴉片戰爭以后,西學東漸深入發展,在向西方學習、與西方交流的過程中,要求掌握英語,推動材料所述現象的出現,D項正確。據所學,外交轉變是政府層面的政策變化,材料涉及的是社會英語培訓機構的招生廣告問題,材料現象與近代外交的轉變無關,排除A項;現代報刊的發展使得廣告得以在刊物上刊登,但材料主旨在于強調英語培訓機構得廣告情況,排除B項;據所學,晚清救亡圖存運動的高漲發生于甲午中日戰爭以后,排除C項。故選D項。9.1930年5月間,毛澤東在贛南尋鄔縣進行了周密的社會調查,寫成《尋鄔調查》,此后又發表了《興國調查東塘等處調查木口村調查贛西南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爭中的錯誤分青和出租問題分田后的富農問題》等著作。上述調查及相關著作(
)A.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開展C.推動了井岡山根據地建立 D.貫徹了八七會議的精神〖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30年中共根據地。據題干可知主要結論:1930年毛澤東農村革命根據地調查土地革命的“左”傾問題。結合所學可知,1930年中共在各農村革命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因此毛澤東的調查有利于土地革命的開展,B項正確;土地革命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材料反映毛澤東調查土地革命中出現的“左”傾問題,糾正土地革命中出現的錯誤,排除A項;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排除C項;1927年八七會議指出土地革命,而材料反映毛澤東調查土地革命中出現的“左”傾問題,排除D項。故選B項。10.1940年,歷史劇《梁紅玉》在延安創作完成。劇中開場時最先登臺的人物并非英雄角色,而是沒有姓名的“民眾甲”“民眾乙”“民眾丙”,開場白便是民眾們念:“要將敵人趕出去,安居樂業萬年春。列位呀!如今打仗靠百姓,不靠元帥一個人,救國的責任重得很,須要大眾來承擔?!边@一劇目(
)①借助歷史題材喚起民眾投身抗戰②表達了人民創造歷史的思想觀念③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④貫徹了文化領域的“雙百方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1940年的中國。根據材料“要將敵人趕出去,安居樂業萬年春。列位呀!如今打仗靠百姓,不靠元帥一個人,救國的責任重得很,須要大眾來承擔?!奔八鶎W可知,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抗日根據地通過歷史劇《梁紅玉》激發民眾抗日救國的責任,①項正確;體現了人民群眾抗擊日本侵略的重要性,表達了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要力量,②項正確;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承認*###*合法地位的談話,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選項與史實不符,③項錯誤;1956年毛澤東提出了文化領域的“雙百方針”,選項與史實不符,④項錯誤。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11.新中國“一五”計劃指出:“礦產資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進度,資源供應的保證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產力、建立新工業基地、正確地規定工業建設計劃的先決條件?!边@體現了礦產資源勘探(
)A.服務于工業化建設的需求 B.使國家工業體系初步建立C.有利于落后地區經濟發展 D.促進國民經濟的區域平衡〖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礦產資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進度……規定工業建設計劃的先決條件”,并結合所學可知,當時對礦產資源的勘探是服務于工業化建設的需求,A項正確;“一五”計劃的完成標志著國家工業體系初步建立,這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礦產資源的勘探與工業建設的關系,“有利于落后地區經濟發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國民經濟的區域平衡問題,排除D項。故選A項;12.《人民日報》新年社論的高頻詞反映當年中國社會發展的主題。1993年新年社論《團結奮進》中的高頻詞匯應包括(
)A.重在建設南方談話收入翻番國內大循環 B.國企改革九二共識經濟體制鄧小平同志C.九二共識科學發展股票上市全方位開放 D.實體經濟城鄉基層真抓實干十四大精神〖答案〗B〖解析〗材料要求的是1993年高頻詞匯,結合所學可知,當時正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時期,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因此國企改革、經濟體制是當時的高頻詞匯;結合所學可知,1992年,海協會與臺灣?;鶗軝嗑驮趦砂妒聞招陨陶勚斜硎鰣猿忠粋€中國原則事宜進行協商。經過1992年10月香港會談及其后一系列函電往來,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后來被概括為“九二共識”。其核心意涵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系,從而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因此九二共識也是當時的高頻詞匯;結合所學可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指出了社會主義本質問題,并主持召開十四大和十四屆三中全會,分別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框架,因此鄧小平也是當時的高頻詞匯,B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A項“收入翻番”和C項“科學發展”都是2012年召開的十八大熱詞,排除AC項;D選項中的實體經濟和真抓實干是2016年召開的十九大熱詞,排除D項。故選B項。13.到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境內建立大道已有372條之多,形成“條條道路通羅馬”的景象;羅馬帝國也留下了眾多宏大壯觀的建筑遺產,其中,壯麗的萬神殿、宏偉的大競技場是典型代表。據此理解此時古羅馬帝國(
)①對外擴張促進了交通的發展
②基督教信仰是社會普遍的文化符號③聯系加強促進經濟貿易繁榮
④發達交通直接溝通與中國漢朝聯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古羅馬帝國時期。根據材料“到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境內建立大道已有372條之多,形成‘條條道路通羅馬’的景象;羅馬帝國也留下了眾多宏大壯觀的建筑遺產,其中,壯麗的萬神殿、宏偉的大競技場是典型代表?!笨芍?,羅馬帝國境內建立大道已有372條之多,說明羅馬帝國對外擴張促進了交通的發展,以及聯系加強促進經濟貿易繁榮,①③符合題意,B項正確;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是在4世紀末,與材料中時間不符,②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和C項;根據歷史史實可知,古代羅馬帝國與中國漢朝未實現直接溝通,④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14.1693年,“有人說尼德蘭的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共和國內的共和國。如果你考慮到荷蘭議會授予它的獨立自主的權力和特權,也考慮到它在東印度擁有的財富,考慮到它有那么多的臣民及那么多的領土和殖民地,這樣講是真實的”。材料可用于說明(
)A.自由主義政策在歐洲的實施 B.宗主國對殖民擴張的重視C.特權公司威脅到荷蘭的統治 D.西歐生產組織形式的變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世紀90年代的世界。由材料“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共和國內的共和國”可知,東印度公司的權力比較大,而荷蘭議會授予東印度公司獨立自主的權力和特權,是為了便利東印度公司在殖民地的經濟掠奪,這折射出荷蘭對殖民擴張的重視,B項正確;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產生于18世紀工業革命時期,排除A項;特權公司為荷蘭的統治積累資本,不是威脅荷蘭的統治,排除C項;特權公司不是生產組織形式變化的表現,是有特權的貿易公司,排除D項。故選B項。15.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相符的是(
)史
實結論A16—17世紀,歐洲在“科學革命”中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有利于啟蒙思想的產生B1870年,英國規定重要的文官職位必須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體現了文官政治的中立原則C1941年,埃塞俄比亞人民擊敗意大利侵略軍,恢復了國家獨立瓦解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D1958年,蘇聯政府取消農產品義務交售制,改為農產品采購制摒棄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A.A B.B C.C D.D〖答案〗A〖解析〗依據“16—17世紀,歐洲在‘科學革命’中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可知,反映的是16—17世紀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其重視理性化思維方式為啟蒙運動的興起提供了技術條件,A項正確;依據“1870年,英國規定重要的文官職位必須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錄用”可知,反映的是英國文官制度的錄取方式,不能體現文官政治的中立原則,排除B項;依據“1941年,埃塞俄比亞人民擊敗意大利侵略軍,恢復了國家獨立”可知,埃塞俄比亞抗意斗爭打擊了意大利的侵略,取得了國家獨立,只是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而且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瓦解是在20世紀90年代,排除C項;根據“1958年,蘇聯政府取消農產品義務交售制,改為農產品采購制”并結合所學可知,反映的是赫魯曉夫改革中的農業措施,赫魯曉夫改革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因此“摒棄”的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A項。16.曾任美國商務部長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夏皮羅說:“全球化蘊藏著巨大的力量,當前市場已經或者接近全球化,但是,世界仍然圍繞主權國家運行,各國政府擁有設立市場條款的權力,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都要受其影響”。這表明(
)A.發達國家仍主導著全球化進程 B.全球化與國家主權之間沖突劇烈C.經濟全球化推進面臨現實困難 D.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當今世界。根據材料“世界仍然圍繞主權國家運行,各國政府擁有設立市場條款的權力,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都要受其影響”可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著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說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存在現實困難,C項正確;材料并未強調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全球化與國家主權之間沖突劇烈的信息,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經濟全球化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并不是強調經濟全球化的強勁趨勢,排除D項。故選C項。非選擇題:本大題包括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
相傳黃帝與炎帝族相爭相匯,組合成炎黃聯盟,繼而戰勝并融會蚩尤族。炎、黃兩族胄裔(子孫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繼建立王朝,并與黃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華夏”族。與華夏對稱的“夷”,從大、從弓,意為持大弓之人,本指東方(今山東、江蘇一帶)諸族,后演為中原華夏之外諸少數民族的統稱?!幾择T天瑜《中國文化生成史》材料二
十六國北朝時期,匈奴、鮮卑、氏、羌等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權后,不同程度上都面臨著如何處理族群關系的考驗。天興元年(398年),鮮卑貴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議,自謂黃帝之后,以土德王”。遷都洛陽后,孝文帝積極推進改革,改拓跋鮮卑姓氏為漢姓,并將隨魏南遷的鮮卑人改為洛陽戶籍。太和十六年(492年),文帝“詔祀唐堯于平陽,虞舜于廣寧,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陽”。——摘編自馬溢澳《拓跋鮮卑的“中國”認同》(1)根據材料一,指出先秦時期華夏族界域的演變趨勢,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影響其演變的相關因素。(7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北魏拓跋鮮卑統治者強化“中國認同”的措施。(4分)〖答案〗(1)趨勢:華夏民族界域向四邊疆域擴展,夷狄之地逐步被納入華夏文化范圍。因素:宗法分封制,開發邊遠地區、拓展統治區域;諸侯紛爭,促進民族交融;行政管理體制變革,推動族群交流。(7分)(2)措施:以黃帝后裔自居,追溯華夏族源;改漢姓、遷漢籍;祭祀先代諸圣。(4分)〖解析〗(1)本題是對比類和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從華夏民族的界域和華夏文化范圍分析,得出華夏民族界域向四邊疆域擴展,夷狄之地逐步被納入華夏文化范圍。因素:從西周分封宗法制的影響分析,得出宗法分封制,開發邊遠地區、拓展統治區域;從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和諸侯紛爭分析,得出諸侯紛爭,促進民族交融;從地方管理體制分析,得出行政管理體制變革,推動族群交流。(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北魏時期(中國)。據材料“用崔宏議,自謂黃帝之后,以土德王”,得出以黃帝后裔自居,追溯華夏族源;據材料“改拓跋鮮卑姓氏為漢姓,并將隨魏南遷的鮮卑人改為洛陽戶籍”,得出改漢姓、遷漢籍;據材料“詔祀唐堯于平陽”,得出祭祀先代諸圣。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15、16世紀以來,整個世界逐漸融為一體,海洋實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爭奪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漸成為西方強國的主要戰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戰略實質都是以開辟新航路和新土地為先導,通過對海外資源和財富進行暴力掠奪以及對海外領土實施殖民統治,實現了其成為世界性海洋強國的遠景規劃。英國作為一個純粹的海洋國家,將海權視為國家興衰的核心,在戰略上既合理地發揮了其環境的優勢,又充分與自身的國內基礎相契合,從而在海洋時代成為世界體系的霸主。同時,作為陸地文明居于主導的國家,法國與俄國也將海洋崛起視作國家戰略的關鍵目標,并長期擁有著強大的地區影響力。材料二在歐洲列強步入海外殖民階段時,中國也開始重視海洋。魏源提出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核心原則,改漕運為海運以發展海商,并通過建立新式海軍而掌握海權。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洋務派在大力發展海防和海軍的同時,也促進了國家海洋機制的構建,仿照西方列強的“海部成例”,專設海軍衙門;而后梁啟超的弟弟梁啟勛吸收了西方“海權學說”的觀點,闡明了控制海洋對于提升國家實力的意義和商貿方面的戰略價值。辛亥革命后,孫中山提出了一種戰略性的構想,即對內收回海關主權,對外爭奪太平洋海權,重視陸海統籌。孫中山逝世后,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針對航運貿易和海軍建設展開,如積極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頓招商局,同時創辦航海??茖W校,培養中國船長人才,仿照美歐國家的建制,成立海軍部等,國民政府這些舉動旨在重建中華民國海軍,力圖發展海權?!陨喜牧暇幾詣⑿﹃枴逗Q髲妵鴳鹇匝芯俊?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近代以來西方大國重視建設海洋強國的原因及影響。(8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中國海洋發展之路與西方的不同之處。(5分)(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今天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認識。(2分)〖答案〗(1)原因:新航路的開辟,世界逐漸連為一個整體;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要求更多的原料及市場;大國之間爭奪殖民霸權的需要;海洋實力成為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指向。(4分)影響:提升了西方大國海軍實力;加快了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和掠奪;加速了西歐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4分)(2)不同之處:被動重視海洋權益;隨著列強侵略而逐步發展,初期未擺脫體制束縛;實踐嚴重滯后于理論;基礎薄弱,后勁匱乏。(5分)(3)認識:重視海洋利益,發展海洋實力;要制定符合國情的海洋強國建設戰略;和平利用海洋,加強國際合作,尊重和維護國際法權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我國的“海洋強國夢”。(2分)〖解析〗(1)原因:根據材料一“15、16世紀以來,整個世界逐漸融為一體,海洋實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爭奪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漸成為西方強國的主要戰略指向……”,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新航路的開辟,世界逐漸連為一個整體;海洋實力成為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指向;根據材料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戰略實質都是以開辟新航路和新土地為先導,通過對海外資源和財富進行暴力掠奪以及對海外領土實施殖民統治,實現了其成為世界性海洋強國的遠景規劃。英國作為一個純粹的海洋國家,將海權視為國家興衰的核心,在戰略上既合理地發揮了其環境的優勢,又充分與自身的國內基礎相契合,從而在海洋時代成為世界體系的霸主……”,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大國之間爭奪殖民霸權的需要;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可知,近代以來西方大國重視建設海洋強國的原因還有: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要求更多的原料及從市場。影響: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提升了西方大國海軍實力;加快了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和掠奪;加速了西歐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等方面簡述近代以來西方大國重視建設海洋強國的影響。(2)不同之處:根據材料二“在歐洲列強步入海外殖民階段時,中國也開始重視海洋……”,并結合所學可知,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被動重視海洋權益;根據材料二“……魏源提出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核心原則,改漕運為海運以發展海商,并通過建立新式海軍而掌握海權。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洋務派在大力發展海防和海軍的同時,也促進了國家海洋機制的構建,仿照西方列強的‘海部成例’,專設海軍衙門……”,并結合所學可得出,隨著列強侵略而逐步發展,初期未擺脫體制束縛;根據材料二“……而后梁啟超的弟弟梁啟勛吸收了西方‘海權學說’的觀點,……辛亥革命后,孫中山提出了一種戰略性的構想,即對內收回海關主權,對外爭奪太平洋海權,重視陸海統籌。孫中山逝世后,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針對航運貿易和海軍建設展開,如積極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頓招商局……”,并結合所學可得出,實踐嚴重滯后于理論;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可知,近代中國海洋發展之路與西方的不同之處還表現在:基礎薄弱,后勁匱乏。(3)認識: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重視海洋利益,發展海洋實力;要制定符合國情的海洋強國建設戰略;和平利用海洋,加強國際合作,尊重和維護國際法權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我國的“海洋強國夢”等方面談對今天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認識。19.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人類文明持續進步的根本動力。當今世界,科技創新是各國競爭的焦點,各國政府和企業都在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和力度。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科技的發展是英國崛起的重要因素。1624年,英國政府頒布并實施了世界上第一部專利法。1660年,“英國皇家學會”成立,英國國王是該學會的保護人。之后眾多科學研究學會得以建立。18世紀中期,英國每年批準專利不到300項,19世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白酒代銷合同范本》
- 2025地平建設合同模板
- 2025國內銷售合同范本全書
- 2025家政服務雇傭合同范本
- 2025電子產品銷售合同書范本
- 《2025房產抵押借款合同》
- 2025YY項目混凝土結構加固施工合同
- 中國第二十冶金建設公司綜合學校高中分校高中英語:八2單元練習題
- 2025年勞動合同解除模板參考
- 2025中級經濟師人力資源管理備考知識點:合同解除
- 《化解沖突收獲友誼》心理健康課件
- DB42-T 2185-2024 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服務規范
- 基于AI人工智能的智慧園區融合感知平臺建設方案
- JB T 7689-2012懸掛式電磁除鐵器
- 課件-錯賬更正
- 現代漢語語料庫詞頻表CorpusWordlist
- 寧德時代社招測評試題
- 長螺旋鉆孔壓灌樁施工組織方案
- 2024年江西南昌印鈔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腦卒中的早期康復》課件
- 學校德育活動安排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