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59.080.01
CCSW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XXXXX—XXXX
紡織品纖維定量分析顯微鏡智能識別法
Textile-Fiberquantitativeanalysis-Intelligentidentificationmethodofmicroscope
(征求意見稿)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發布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xxxxx—xxxx
紡織品纖維定量分析顯微鏡智能識別法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采用顯微鏡智能識別法自動測定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山羊絨、綿羊毛、其他特種動物纖維及其混紡的各類紡織品。
本文件適用于棉、麻(亞麻、苧麻、大麻、羅布麻)及其混紡的各類紡織品。
其他縱向截面形態特征有明顯差異的混紡纖維可參照使用。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6529紡織品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
GB/T6682分析實驗室用水規格和試驗方法
GB/T8170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40905.1紡織品山羊絨、綿羊毛、其他特種動物纖維及其混合物定量分析第1部分:光
學顯微鏡法
FZ/T30003紡織品麻棉混紡產品定量分析方法光學顯微鏡法
FZ/T01057.3紡織纖維鑒別試驗方法第3部分:顯微鏡法
3術語和定義
3.1
顯微鏡智能識別法Intelligentidentificationmethodofmicroscope
基于纖維縱向截面形態特征差異,通過人工智能視覺技術深度學習,分析采集纖維圖像、自動
識別纖維種類和測量纖維直徑的定量方法。
4原理
在光學顯微鏡上,通過載物臺步進位移裝置,攝像頭自動對焦采集纖維縱向截面圖像;對所采
集纖維圖像進行自動提取、識別、根數計數和直徑測量,從而分析計算得出樣品中各種纖維的質量
百分比。
5儀器、工具及試劑
5.1儀器
5.1.1智能纖維分析儀
由光學數碼顯微鏡(應包含攝像頭組件、物鏡、X-Y軸電動載物臺、Z軸自動馬達臺、光學放
1
GB/T××××—××××
大成像系統),計算機、顯示器等配件組成,具有專用掃描軟件和分析軟件的儀器,應附帶用于校準
儀器放大倍數的測微標尺。
a)光學數碼顯微鏡放大倍數至少為300倍、系統內置測微尺;
b)載物臺步進位移裝置,能向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自動移動載物臺,呈“弓”字形走位,步進
位移X軸約600um、Y軸約600um,或其他步進位移值;路徑采圖覆蓋率應≥70%;
c)自動聚焦攝像頭,能將視野中的纖維自動對焦、自動采集圖像;
d)系統成像分辨率優于1μm/像素;
e)具有纖維自動分析軟件,具有能自動判別纖維類別、自動測量纖維直徑及自動計算等功能;
f)系統可以自動存儲電子分類纖維圖像,作為數字化留樣,其中包含已測纖維的種類標記和直
徑數據。
g)纖維圖像文件可在系統軟件中按視場順序載入,允許人工回看或人工復驗;可人工編輯識別
數據,并保存記錄。
5.1.2工具
5.1.2.1哈氏切片器,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工具。
5.1.2.2蓋玻片:長度×寬度×厚度約為:(22±1)mm×(22±1)mm×(170±5)um,或其他同
等規格。
5.1.2.3載玻片:(25±1)mm×(76±1)mm,或其他同等規格。
5.1.2.4表面皿:直徑(50±2)mm,或其他同等規格。
5.1.2.5恒溫烘箱:可控范圍(105±3)℃。
5.1.2.6分析天平:精度≥0.1mg
5.1.2.7剪刀、鑷子、刀片等。
5.1.3試劑:三級水:符合GB/T6682規定。
6試樣制備和調濕
6.1試驗樣品的取樣和制備按照GB/T40905.1規定執行。
6.2實驗室樣品應在GB/T6529規定的標準大氣中調濕至少4小時。
7試驗步驟
7.1定性分析
紡織品定性分析按照FZ/T01057.3規定執行。
7.2定量分析
7.2.1根據7.1纖維定性結果,在智能纖維分析儀(5.1.1)界面上選擇纖維測試類型。
7.2.2將6.1制備的載玻片置于智能纖維分析儀(5.1.1)載物臺上指定位置,選取合適的測試起點。
7.2.3開啟智能纖維分析儀(5.1.1),呈“弓”字形走位,相鄰視野進行自動采集。
7.2.4智能纖維分析儀(5.1.1)自動采集纖維圖像,保存每個視場的聚焦圖片,并自動完成纖維識
別和直徑測量工作。測量點必須位于自然形態下的纖維局部區域。每種纖維直徑測量用的纖維根數
不少于300根,每個試樣測量總根數不少于1500根。
注:山羊絨、綿羊毛、其他特種動物纖維類纖維直徑的測量參照GB/T40905.1規定執行;棉、麻(亞麻、苧麻、
大麻、羅布麻)類纖維直徑的測量參照FZ/T30003規定執行。
7.2.5測試完成后,智能纖維分析儀(5.1.1)自動計算出每種纖維種類相應的質量百分含量、纖維
平均直徑、標準差、變異系數等數據。
7.2.6平行樣測試按照7.2.1-7.2.5進行。
注1:必要時,測試完成后可調出測試過程中保存的各視場的電子分類纖維圖像,進行人工復驗和糾正。在此過
程中,可以對儀器未自動識別的纖維進行人工識別和計數。能將計數結果自動添加到測定數據中,并修正9.1或9.2
2
GB/Txxxxx—xxxx
或9.3的測試結果。
注2:對于深色樣品,為提升纖維識別準確率,建議參照GB/T40905.1附錄B進行脫色處理。
注3:纖維測定應用與驗證示例參見附錄B和附錄C。
8儀器(模型)校正
按附錄A的要求對儀器(模型)定期校驗核查。
9試驗結果計算和表示
9.1羊絨、綿羊毛、其他特種動物纖維含量計算
9.1.1某組分纖維的平均直徑和標準差參照GB/T40905.1公式,分別按式(1)和式(2)計算:
(×)
=.......................................................(1)
∑????????????????
????
?????∑????????
()
=.......................................................(2)
2
∑??????????????????????????
式中:?????∑????????
d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的平均直徑,單位為微米(μm);
A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的組中值,單位為微米(μm);
F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測量的纖維根數;
S——標準差,單位為微米(μm)。
9.1.2試樣中各纖維的質量百分比參照GB/T40905.1公式,按式(3)計算:
=22×100………………….(3)
?????????????????+?????????????????
22
????????????
式中:????∑???????????????+???????????????
W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質量百分比,%;
N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的根數;
S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直徑的標準差,單位為微米(μm);
D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平均直徑,單位為微米(μm);
3
ρ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的密度,單位為克每立方厘米(g/cm)。
9.2棉麻含量計算
9.2.1按7.2.4測量纖維直徑平均直徑,按類別進行分類后,分別計算纖維的平均直徑,試樣中各纖
維的質量百分比參照FZ/T30003公式,按公式(4)-式(9)計算:
2
n1d1ρ1
X1=22×100.............................................(4)
n1d1ρ1+n2d2ρ2
R=X1.......................................(5)
2.........................................(6)
H=1.3402X?0.0034X
11
2..........................................(7)
F=1.3731X1?0.0037X1
3
GB/T××××—××××
2........................................(8)
A=1.1795X1?0.0018X1
X2=100?X........................................(9)
式中:
X1——麻纖維的計算質量百分含量,%;
n1——麻纖維的折算根數,單位為根;
n2——棉纖維的折算根數,單位為根;
d1——麻纖維的平均直徑,單位為微米(μm);
d2——棉纖維的平均直徑,單位為微米(μm);
3
ρ1——麻纖維的密度,單位為克每立方厘米(g/cm);
3
ρ2——棉纖維的密度,單位為克每立方厘米(g/cm);
R——苧麻纖維的質量百分含量,%;
H——大麻纖維的質量百分含量,%;
F——亞麻纖維的質量百分含量,%;
A——羅布麻纖維的質量百分含量,%;
X2——棉纖維的質量百分含量,%;
X——麻纖維的質量百分含量(苧麻X=R,大麻X=H,亞麻X=F,羅布麻X=A),%。
9.3機織物經緯紗纖維含量不同時纖維質量百分含量參照FZ/T30003公式,按照公式(10)計算:
(P×m+P×m)
iTTiWW.......................................(10)
Pi=×100
(mT+mW)
式中:
Pi——機織物中某組分纖維質量百分含量(凈干含量),%;
PiT——某組分纖維在機織物經紗中的質量百分含量;%;
PiW——某組分纖維在機織物緯紗中的質量百分含量;%;
mT——機織物試樣中經紗的干質量,單位為克(g);
mW——機織物試樣中緯紗的干質量,單位為克(g)。
各種纖維的密度按照GB/T40905.1附錄D和FZ/T30003附錄D執行。
10計算結果的表示
試驗結果以兩個平行樣計算結果的平均值表示,若兩個平行樣計算結果的差異大于3.0%時,應
測試第三個試樣,最終結果取三個試樣計算結果的平均值。試驗結果修約至一位小數。
11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a)本文件編號;
b)樣品描述;
c)試驗結果;
d)任何偏離本方法的細節;
e)試驗日期。
4
GB/Txxxxx—xxxx
附錄A
(規范性)
儀器(模型)校驗核查
A.1儀器(模型)應定期或在需要時(如剛進行維修或軟件升級時)進行校驗,以判斷儀器的準確
性和穩定性,一般采用實物標樣或實驗室比對質控樣品對儀器(模型)進行校驗。
A.2每次校驗應選用涵蓋所檢測纖維種類的校驗樣品至少3個(每種纖維純樣和混紡樣品),含量允
差均應在±3%以內;若偏差超出此范圍,應對儀器進行調整或修正。
A.3校驗方法按以下步驟執行。
A.3.1用標準刻線尺對儀器(模型)進行校驗。
注:也可定期使用實物細度標樣,對儀器(模型)進行校驗。
A.3.2取實物標樣或質控樣作為試樣,按第7章步驟測試。
5
GB/T××××—××××
附錄B
(資料性)
毛絨產品纖維含量測定應用與驗證示例
B.1樣品收集
收集純山羊絨,純綿羊毛的不同顏色(覆蓋所有色系)及不同處理工藝(原纖維,紗線,織物)
近2000多個個樣品數據庫進行AI建模,產地來源山羊絨、綿羊毛主產區:內蒙古,蒙古,伊朗、
阿富汗,澳大利亞等。建模所用的訓練集包含300萬多張山羊絨顯微鏡圖像,200萬多張綿羊毛顯
微鏡圖像,測試集包含45萬多張顯微鏡纖維圖像。
B.2模型訓練與驗證
B.2.1通過采集純樣數據,再由專家進行標注,80%數據集被劃分為訓練集,20%數據集被劃分為測
試集,互相之間無交集。
B.2.2通過80%數據集進行復合模型訓練,模型滿足要求后,將模型和對應的預處理方法用于實際應
用測試中。
B.2.3驗證應用時,預先不獲知測試樣品的毛絨成分含量,通過AI算法獲取其成分含量后,做人機
對比統計和專家校驗。
B.2.4對于少部分差異較大的樣品,重新制樣進行測試,并由專家進行相同玻片和采集圖片的校驗,
更正其標注含量,再重新計入統計結果內。
B.3模型評估驗收
為保證構建的模型有效且模型分類能力滿足需求,模型評價指標應至少達到如下表1期望值:
表1模型評價指標要求
準確率查準率查全率
指標
(Accuracy)(precision)(recall)
需求值≥93%≥96.15%≥96%
在二分類問題中,樣本包括:正樣本,負樣本。當分類器預測結束,可以通過繪制出混淆矩陣,
其中分類結果分為如下幾種,見表2:
表2混淆矩陣
預測值
混淆矩陣
正(毛)負(絨)
正(毛)TPFN
真實值
負(絨)FPTN
準確率(accuracy)=(TP+TN)/(TP+TN+FP+FN),
查準率(precision)=TP/(TP+FP),
查全率(recall)=TP/(TP+FN)
B.4AI纖維定量分析驗證試驗
B.4.1樣品收集
收集不同產地、不同類型、不同顏色、不同實驗室的山羊絨/綿羊毛產品共計1236份,毛絨成分
包含:純羊絨,純澳大利亞羊毛,純土種綿羊毛、不同比例的混紡毛絨產品(包含部分脫色染色處
理的毛絨產品)。
B.4.2數據驗證
6
GB/Txxxxx—xxxx
毛絨纖維定量測定的計算按照GB/T40905.1執行。
在置信度95%的條件下,經統計分析1236份山羊絨、綿羊毛及混紡結果,并與顯微鏡法結果對
比,共有1021份的人機偏差≤3%,占比82.65%;共有176份的人機偏差介于3%~5%,占比14.22%;
共有39份的人機誤差介于5%~8%,占比3.13%。
圖B.2是“毛絨定量分析的人機差值柱狀統計圖”,圖B.3是“毛絨定量分析的人機差值散點統計圖”。
圖B.2毛絨定量分析的人機差值柱狀統計圖
圖B.3毛絨定量分析的人機差值散點統計圖
綜上,在1236份毛絨測試樣品實驗中,定量結果:淺中色的試樣人機對比偏差≤3%,深色試樣
人機對比偏差為3%~5%,個別經脫色后再染色的試樣(鱗片有損傷,模糊不清)人機對比偏差5%~8%,
此類樣品可列為不適用樣本中。
7
GB/T××××—××××
附錄C
(資料性)
棉麻產品纖維含量測定應用與驗證實例
C.1樣品收集
收集不同產地的純紡棉、純亞麻、純苧麻以及純大麻,其中純樣包括:紗線、散纖維、織物;
另外進行了一定的人工配比樣品,以及棉/亞麻混紡、棉/苧麻混紡、棉/大麻混紡樣品。樣品取圖后
由專家進行標注分類,共計約900余玻片,分類標注纖維數量約60萬余纖維圖像。模型所使用的訓
練集包含每一類各15萬余纖維數據共60萬余纖維圖像,測試集包含7萬余纖維圖像。
C.2模型訓練和驗證
C.2.1通過采集純紡樣本數據,再由專家進行分類標注,90%數據集被劃分為訓練集,10%數據集被
劃分為測試集,互相之間無交集。(注該數據集為初期構建數據庫時的比例,后期會進行大量測試驗
證,測試集會遠大于訓練集)
C.2.2通過以人工分類纖維數據為基礎,建立棉-亞麻、棉-苧麻、棉-大麻模型進行訓練和測試,將
模型和對應的預處理方法用于實際應用測試中。
C.2.3部署應用時,預先不獲知測試樣品的棉麻成分含量,通過AI算法獲取其成分含量后,做人機
對比統計和專家校驗。
C.2.4對于少部分差異較大的樣品,重新制樣進行測試,并由專家進行相同玻片和采集圖片的校驗,
更正其標注含量,再重新計入統計結果內,同時收集機器人工比對差異較大的樣品,由人工專家進
行分類,重新進一步迭代模型,完善模型優化系統。
C.3模型的評估驗收
為保證構建的模型有效且模型分類能力滿足需求,模型評價指標應至少達到如下表1期望值:
表1模型評價指標要求
準確率查準率查全率
指標
(Accuracy)(precision)(recall)
需求值≥97%≥98.22%≥98%
在二分類問題中,樣本包括:正樣本,負樣本。當分類器預測結束,可以通過繪制出混淆矩陣
(confusion_matrix),其中分類結果分為如下幾種,見表2:
表2混淆矩陣
預測值
混淆矩陣
正(棉)負(麻)
正(棉)TPFN
真實值
負(麻)FPTN
準確率(accuracy)=(TP+TN)/(TP+TN+FP+FN),
查準率(precision)=TP/(TP+FP),
查全率(recall)=TP/(TP+FN)
C.4AI纖維定量分析驗證試驗
8
GB/Txxxxx—xxxx
C.4.1樣品收集
收集不同產地,經過2名或以上行業專家復驗的棉麻樣品不少于775份,棉麻成分包含:純棉、
純亞麻、純苧麻、棉/亞麻、棉/苧麻,包含1、純樣:紗線、散沙線、織物;2、人工配比樣品;3、
混紡樣品。
C.4.2數據驗證
棉麻纖維定量測定的計算按照FZ-T30003執行。
在置信度95%的條件下,經統計分析706份棉、亞麻及混紡結果,并與顯微鏡法結果對比,共有
673份的人機偏差≤3%,占比95.35%;共有33份的人機偏差介于3%~5%,占比4.65%。偏差范圍:
1.26-3.16。
圖C.1是“棉亞麻定量分析的人機差值柱狀統計圖”、圖C.2是“棉亞麻定量分析的人機差值散
點統計圖”。
圖C.1棉亞麻定量分析的人機差值柱狀統計圖
圖C.2棉亞麻定量分析的人機差值散點統計圖
綜上,在706份棉麻試樣品實驗中,定量結果:試樣中有673份的人機偏差≤3%,占比95.35%;
試樣中有33份的人機偏差介于3%~5%,占比4.65%,偏差范圍:1.26-3.16。
9
GB/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GB/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
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文件由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09)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I
GB/Txxxxx—xxxx
紡織品纖維定量分析顯微鏡智能識別法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采用顯微鏡智能識別法自動測定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山羊絨、綿羊毛、其他特種動物纖維及其混紡的各類紡織品。
本文件適用于棉、麻(亞麻、苧麻、大麻、羅布麻)及其混紡的各類紡織品。
其他縱向截面形態特征有明顯差異的混紡纖維可參照使用。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6529紡織品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
GB/T6682分析實驗室用水規格和試驗方法
GB/T8170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40905.1紡織品山羊絨、綿羊毛、其他特種動物纖維及其混合物定量分析第1部分:光
學顯微鏡法
FZ/T30003紡織品麻棉混紡產品定量分析方法光學顯微鏡法
FZ/T01057.3紡織纖維鑒別試驗方法第3部分:顯微鏡法
3術語和定義
3.1
顯微鏡智能識別法Intelligentidentificationmethodofmicroscope
基于纖維縱向截面形態特征差異,通過人工智能視覺技術深度學習,分析采集纖維圖像、自動
識別纖維種類和測量纖維直徑的定量方法。
4原理
在光學顯微鏡上,通過載物臺步進位移裝置,攝像頭自動對焦采集纖維縱向截面圖像;對所采
集纖維圖像進行自動提取、識別、根數計數和直徑測量,從而分析計算得出樣品中各種纖維的質量
百分比。
5儀器、工具及試劑
5.1儀器
5.1.1智能纖維分析儀
由光學數碼顯微鏡(應包含攝像頭組件、物鏡、X-Y軸電動載物臺、Z軸自動馬達臺、光學放
1
GB/T××××—××××
大成像系統),計算機、顯示器等配件組成,具有專用掃描軟件和分析軟件的儀器,應附帶用于校準
儀器放大倍數的測微標尺。
a)光學數碼顯微鏡放大倍數至少為300倍、系統內置測微尺;
b)載物臺步進位移裝置,能向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自動移動載物臺,呈“弓”字形走位,步進
位移X軸約600um、Y軸約600um,或其他步進位移值;路徑采圖覆蓋率應≥70%;
c)自動聚焦攝像頭,能將視野中的纖維自動對焦、自動采集圖像;
d)系統成像分辨率優于1μm/像素;
e)具有纖維自動分析軟件,具有能自動判別纖維類別、自動測量纖維直徑及自動計算等功能;
f)系統可以自動存儲電子分類纖維圖像,作為數字化留樣,其中包含已測纖維的種類標記和直
徑數據。
g)纖維圖像文件可在系統軟件中按視場順序載入,允許人工回看或人工復驗;可人工編輯識別
數據,并保存記錄。
5.1.2工具
5.1.2.1哈氏切片器,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工具。
5.1.2.2蓋玻片:長度×寬度×厚度約為:(22±1)mm×(22±1)mm×(170±5)um,或其他同
等規格。
5.1.2.3載玻片:(25±1)mm×(76±1)mm,或其他同等規格。
5.1.2.4表面皿:直徑(50±2)mm,或其他同等規格。
5.1.2.5恒溫烘箱:可控范圍(105±3)℃。
5.1.2.6分析天平:精度≥0.1mg
5.1.2.7剪刀、鑷子、刀片等。
5.1.3試劑:三級水:符合GB/T6682規定。
6試樣制備和調濕
6.1試驗樣品的取樣和制備按照GB/T40905.1規定執行。
6.2實驗室樣品應在GB/T6529規定的標準大氣中調濕至少4小時。
7試驗步驟
7.1定性分析
紡織品定性分析按照FZ/T01057.3規定執行。
7.2定量分析
7.2.1根據7.1纖維定性結果,在智能纖維分析儀(5.1.1)界面上選擇纖維測試類型。
7.2.2將6.1制備的載玻片置于智能纖維分析儀(5.1.1)載物臺上指定位置,選取合適的測試起點。
7.2.3開啟智能纖維分析儀(5.1.1),呈“弓”字形走位,相鄰視野進行自動采集。
7.2.4智能纖維分析儀(5.1.1)自動采集纖維圖像,保存每個視場的聚焦圖片,并自動完成纖維識
別和直徑測量工作。測量點必須位于自然形態下的纖維局部區域。每種纖維直徑測量用的纖維根數
不少于300根,每個試樣測量總根數不少于1500根。
注:山羊絨、綿羊毛、其他特種動物纖維類纖維直徑的測量參照GB/T40905.1規定執行;棉、麻(亞麻、苧麻、
大麻、羅布麻)類纖維直徑的測量參照FZ/T30003規定執行。
7.2.5測試完成后,智能纖維分析儀(5.1.1)自動計算出每種纖維種類相應的質量百分含量、纖維
平均直徑、標準差、變異系數等數據。
7.2.6平行樣測試按照7.2.1-7.2.5進行。
注1:必要時,測試完成后可調出測試過程中保存的各視場的電子分類纖維圖像,進行人工復驗和糾正。在此過
程中,可以對儀器未自動識別的纖維進行人工識別和計數。能將計數結果自動添加到測定數據中,并修正9.1或9.2
2
GB/Txxxxx—xxxx
或9.3的測試結果。
注2:對于深色樣品,為提升纖維識別準確率,建議參照GB/T40905.1附錄B進行脫色處理。
注3:纖維測定應用與驗證示例參見附錄B和附錄C。
8儀器(模型)校正
按附錄A的要求對儀器(模型)定期校驗核查。
9試驗結果計算和表示
9.1羊絨、綿羊毛、其他特種動物纖維含量計算
9.1.1某組分纖維的平均直徑和標準差參照GB/T40905.1公式,分別按式(1)和式(2)計算:
(×)
=.......................................................(1)
∑????????????????
????
?????∑????????
()
=.......................................................(2)
2
∑??????????????????????????
式中:?????∑????????
d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的平均直徑,單位為微米(μm);
A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的組中值,單位為微米(μm);
F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測量的纖維根數;
S——標準差,單位為微米(μm)。
9.1.2試樣中各纖維的質量百分比參照GB/T40905.1公式,按式(3)計算:
=22×100………………….(3)
?????????????????+?????????????????
22
????????????
式中:????∑???????????????+???????????????
W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質量百分比,%;
N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的根數;
S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直徑的標準差,單位為微米(μm);
D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平均直徑,單位為微米(μm);
3
ρi——試樣中某組分纖維的密度,單位為克每立方厘米(g/cm)。
9.2棉麻含量計算
9.2.1按7.2.4測量纖維直徑平均直徑,按類別進行分類后,分別計算纖維的平均直徑,試樣中各纖
維的質量百分比參照FZ/T30003公式,按公式(4)-式(9)計算:
2
n1d1ρ1
X1=22×100.............................................(4)
n1d1ρ1+n2d2ρ2
R=X1.......................................(5)
2.........................................(6)
H=1.3402X?0.0034X
11
2..........................................(7)
F=1.3731X1?0.0037X1
3
GB/T××××—××××
2........................................(8)
A=1.1795X1?0.0018X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四川省農產品購銷合同范本
- 2025企業借款協議合同范本
- 2025 果園、草地承包合同
- 房屋租賃合同范本范本
- 政府采購委托合同范本
- 市區房按揭貸款購買合同
- 租房看房協議書范本
- 2025信息技術服務購銷合同范本
- 2025專利權許可合同樣本
- 2025年03月浙江麗水市龍泉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70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下第六單元《統計與概率》單元集體備課整體教學設計
- 工業設計項目報價單模板
- 手術前呼吸功能評估
- 針灸優勢病種
- 中華八大菜系-閩菜
- 基于單片機的恒壓供水系統設計(附原理圖、程序清單及外文翻譯)
- 《中醫診斷學課件》
- MQL4命令中文詳解手冊
- 保安外包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2023年浙江杭州市屬事業單位統一招聘工作人員371人筆試參考題庫(共500題)答案詳解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