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中考模擬語文試題_第1頁
2024年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中考模擬語文試題_第2頁
2024年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中考模擬語文試題_第3頁
2024年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中考模擬語文試題_第4頁
2024年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中考模擬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模擬考試語文試卷總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一、基礎知識綜合(21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國自古就①tuīchóng工匠精神。我們()的賣油翁的故事,就是對匠心匠魂的形象表達。工匠精神是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培養著各行各業勞動者的精神風貌。每個人都可以是工匠精神的詮釋者和踐行者。執著專注,是心無旁騖,是②shǐzhìbùyú的熱愛。擇一事終一生,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工匠精神的()。熱愛,是勞動的動力源泉。被譽為“火藥雕刻師”的航天人徐立平,從事數控加工的秦世俊……他們③mùbùkuīyuán,執著于自己選擇的事業,專注于自己投身的領域,一生敬業奉獻、至死不懈。弘揚工匠精神,就要立足本職,愛崗敬業,以敬畏之心對待工作,全力以赴練就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匠心筑夢。只要每一位勞動者都努力踐行工匠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重細節求品質,敢創新求卓越,我們就一定能以出色的答卷回應時代主題。1.根據拼音,依次寫出①②③處相應的詞語(正楷字或行楷字)。①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2.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耳濡目染

核心

精益求精 B.耳熟能詳

重心

錦上添花C.耳熟能詳

核心

精益求精 D.耳濡目染

重心

錦上添花3.文中畫橫線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工匠精神是時代精神的生動展現,培養著各行各業勞動者的精神風貌。B.工匠精神是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折射著各行各業勞動者的精神風貌。C.工匠精神是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培養著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光輝形象。D.工匠精神是時代精神的生動展現,揭示著各行各業勞動者的精神風貌。【答案】1.①.推崇②.矢志不渝③.目不窺園2.C3.B【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字形。①推崇:拼音為tuīchóng,指非常重視某人的思想、才能、行為、著作、發明等。②矢志不渝:拼音為shǐzhìbùyú,立下誓言決不改變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堅定。③目不窺園:拼音為mùbùkuīyuán,形容學習專心致志,十分刻苦。【2題詳解】本題考查詞語的運用。第一空:耳濡目染:經常聽到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耳熟能詳:聽的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庖丁解牛的故事是我們熟悉的故事,用“耳熟能詳”恰當;第二空:重心:指事情的中心或主要部分;核心:中心或主要部分;起主要作用的。題干“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工匠精神的最主要的部分。用“核心”恰當;第三空:精益求精:形容追求好上加好,永無止境。錦上添花:比喻美上加美,好上加好。題干“努力踐行工匠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重細節求品質,敢創新求卓越”可知,要求我們要不斷追求美好,應使用“精益求精”;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工匠精神是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培養著各行各業勞動者的精神風貌”搭配不當,應將“培養”改為“折射”。故選B。4.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人對于長城來說,是意志、勇氣和力量的標志,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和力量。”這個病句的正確修改意見是將“中國人”和“長城”交換位置。B.“進入接種點的居民按照‘一米’間隔排隊,首先經過測溫,然后再簽訂知情同意書,登記完信息后進行疫苗接種。”這個句子屬于承接復句。C.古代針對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稱呼,“莫說相公癡”中的“相公”是舊時對文人的稱呼。D.寫詩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體可感的形象來抒寫情志,更多的時候二者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如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詩人對土地和祖國的愛,就是借助“鳥”這一形象,通過對土地、河流、風、黎明等的具體描寫來抒發的。【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基礎知識綜合。C.“莫說相公癡”中的“相公”是舊時對士人的尊稱;并非“舊時對文人的稱呼”;故選C。5.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上下一白余強飲三大白而別B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此樂何極C.前人之述備矣或異二者之為D.云歸而巖穴暝太守歸而賓客從也【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解釋。A.表示顏色\量詞,杯;B.動詞,到\動詞,有盡頭;C.兩項都是“助詞,的”之意;D.動詞,聚攏\動詞,回來。故選C。6.求真組在編輯“品經典人物·悟生活魅力”這個欄目時,引用了余秋雨評價蘇軾的一段話,但他不小心打亂了順序,請你幫忙整理。下列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到了黃州的我是覺悟了的我,與以前的東坡是兩個人。”①蘇東坡的這種自省,不是一種走向乖巧的心理調整。②艱苦的物質生活,又使他不得不親自墾荒種地,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③在這一過程中,佛教幫了他大忙,使他習慣于淡泊和鎮定。④而是一種極其誠懇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想找回一個真正的自己。⑤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的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⑥這一切,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A.⑤①④②③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④③②⑥⑤ D.⑤⑥①④③②【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句子排序。①句亮明作者觀點,應為首句。④句中的“而是”與①句中的“不是”構成了語義上的并列,應為次句。③句中的“這一過程”指的是④句中的“找回一個真正的自己”,應為第三句;②句中的“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照應③句中的“找回一個真正的自己”,應為第四句;⑥句中的“這一切”指的是②句中的“親自墾荒種地,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應為第五句。⑤句是蘇軾經過生活磨礪后的最終改變與結局,應為末句。故排序為:①④③②⑥⑤。故選C。7.下列文學和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世說新語》是一部志人小說集,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B.“以小見大”法是通過小題材、小事件和細節來揭示重大主題、反映深廣內容的寫作方法,如《秋天的懷念》和《散步》都是運用這種手法,讓文章有了感人的力量和深遠的意蘊。C.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感情的修辭手法,稱為擬人;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稱為擬物。比擬的好處是能讓讀者對所描繪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對該事物強烈的感情,從而引起共鳴。D.古人稱謂有謙稱和尊稱的區別,如“尊君”是尊稱對方的父親,“家君”是謙稱自己的父親。常見的敬辭類有高壽、賜教、愚見等;謙辭類有敝人、奉陪、拙作等。【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文學和文化常識。D.“愚見”是謙辭,“奉陪”是敬辭,所以“常見的敬辭類有高壽、賜教、愚見等;謙辭類有敝人、奉陪、拙作等”的表述不正確;故選D。二、名句名篇默寫(8分)8.小豫想在下面這張幻燈片中引用一些古詩文名句,請幫他補寫。很多古詩文讓我想起了這片古老而富饒的土地上曾經發生的歷史故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表達對朋友歸京的依依不舍之情,這里的“京”讓我想起了與西安齊名的河南洛陽;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何處望神州?③____________________”點明了詞人的登臨地點——京口北固亭,讓我想到了與河南接壤的江蘇;位于中原腹地的河南,歷史上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生活在此地的民眾飽受兵役之苦,《十五從軍征》中“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出老翁回家的凄涼景象和孤獨的心情;諸葛亮《出師表》中“⑥__________,不求聞達于諸侯”則表現出作者出山前躬耕于南陽時的心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為報傾城隨太守,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以孫權自喻,表明建功立業的心志,這讓我想起了蘇軾的埋葬之地河南郟縣。【答案】①.山回路轉不見君②.雪上空留馬行處③.滿眼風光北固樓④.遙看是君家⑤.松柏冢累累⑥.茍全性命于亂世⑦.親射虎⑧.看孫郎【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名句默寫。作答本題時應注意易錯字詞“轉、樓、遙、冢累累、茍、性命、射虎、郎”的正確書寫。三、綜合性學習(6分)9.閱讀語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題目。①國家所需,青年所向。②為科技創新的生力軍,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③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當下,無論是產業的變革還是新業態的發展,都離不開青年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離不開青年人勇于探索、敢為人先的拼搏奮斗。④“天宮”攬勝,“嫦娥”奔月,“蛟龍”入海,“天眼”探空,“墨子”傳信,“北斗”導航……近年來,中國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其背后的核心科研團隊,大多平均年齡不到40歲。⑤年輕一代,正逐漸日益成為我國科技人才隊伍的中堅力量。(1)請找出第②句畫線句子的謂語部分,并寫在下面的橫線上。__________________(2)第④句標點符號使用有誤,請將修改意見寫在下面的橫線上。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⑤句有語病,請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在下面的橫線上。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是(2)把省略號前面的五個逗號改為頓號。(3)把“逐漸”或“日益”去掉一個。【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句子成分。“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中“青年人才”為主語,“是”為謂語,“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為定語,“源頭活水”為賓語。【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標點符號。“‘天宮’攬勝”“‘嫦娥’奔月”“‘蛟龍’入海”“‘天眼’探空”“‘墨子’傳信”“‘北斗’導航”均為并列關系,中間應使用頓號;故把第④句省略號前面的五個逗號改為頓號。【小問3詳解】本題考查病句修改。第⑤句中“逐漸”與“日益”語義重復,刪去其一即可。四、名著閱讀(3分)名著閱讀“在這白光里,每一個顏色都刺目,每一個聲響都難聽,每一種氣味都混含著由地上蒸發出來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沒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寬了許多,空曠而沒有一點涼氣,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著頭,拉著車,極慢地往前走,沒有主意,沒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掛著一層粘汗,發著餿臭的味兒。走了會兒,腳心和鞋襪粘在一塊,好像踩著塊濕泥,非常地難過。本來不想再喝水,可是見了井不由地又過去灌了一氣,不為解渴,似乎專為享受井水那點涼氣,由口腔到胃中,忽然涼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縮,打個冷戰,非常舒服。喝完,他連連地打嗝,水要往上漾!”10.以上文段節選自名著《_______》,作者是_______。11.下面文字介紹的是該部名著中的另一個人物,請你寫出“她”的名字。她曾被一個軍官拋棄過。后來她與他(即上面文段中的“他”)同住在一個四合院里,兩人漸漸產生了感情。最后,她因難以忍受苦難生活給她造成的屈辱而自殺了。“她”的名字是:【答案】10.《駱駝祥子》老舍11.小福子【解析】【10題詳解】這段文字是老舍《駱駝祥子》中對祥子拉車情景的描寫。【11題詳解】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小福子的經歷。文中的主人公祥子與虎妞結婚后住在了一間四合院,四合院里住著各種各樣的人,其中就有二強一家.二強一家共有五人,為二強夫婦、三個兒女--即小福子和兩個兒子。二強把小福子二百塊錢賣給了一個軍官,而在小福子不在家期間,二強因喝多失手將二強嫂打死,軍官也棄她而去,她回到家以后,因父親常年喝酒,兩個弟弟眼見著就要餓死,她只好以賣身為生,小福子為了養活她的父親和兩個弟弟,到“白房子”做了妓女,不堪重負,后來她受不了那樣的生活,趁人不注意逃出去,在樹林上吊死了。第II卷(非選擇題)五、詩歌鑒賞(7分)12.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回答后面問題。[甲]無題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乙]月夜憶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詩首聯兩個“難”字意蘊豐富,寫出詩人與愛人之間的相見之難,離別之苦。B.乙詩首聯真實描繪了面臨戰爭威脅的邊城景象,烘托出戰爭氣氛。C.甲詩頸聯、乙詩頷聯均在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中融入情感,傳達出詩人的深切思念。D.兩首詩的尾聯抒情方式不同,前者借助典故抒情,后者直接抒寫對親人的思念。(2)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答案】(1)C(2)運用雙關、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詩人對愛情的至死不渝。后常用來贊美為國為民盡心竭力的奉獻精神。【解析】【分析】【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C.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甲詩頸聯“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意思是:早晨梳妝照鏡,只擔憂如云的鬢發改變顏色,容顏不再。夜里不寐獨自吟詩,感到冷月侵人、十分寒冷。寫的是人的行為,不屬于景物描寫,因此“均在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中融入情感”有誤。故選C。【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詩句賞析。要求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意思是: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絲方盡:絲,與“思”諧音,以“絲”喻“思”,含相思之意。蠟炬:蠟燭。淚始干:淚,指燃燒時的蠟燭油,這里取雙關義,指相思的眼淚。詩人用兩個比喻表現了眷戀的纏綿和痛苦的煎熬,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后世常用此句形容一個人無私奉獻的精神。六、文言文閱讀(17分)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下面小題。【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乙】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13.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將軍宜枉駕顧之 B.時先主屯新野九百人屯大澤鄉C.由是先主遂詣亮及郡下,詣太守 D.遂許先帝以驅馳軍中不得驅馳14.下列句中的“以”與“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咨臣以當世之事 B.遂許先帝以驅馳C.扶蘇以數諫故 D.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15.請用“/”給【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四處。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16.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弩鈍,攘除奸兇。(2)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17.下列對【甲】【乙】兩文內容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A.甲文回顧了人生中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大事,目的是表達作者對先帝的知遇的感激以(及效忠于劉氏父子的真摯感情,并以先帝創業的艱難激勵后主。B.乙文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從側面體現出諸葛亮也確有恃才放曠、狂妄自大的特點。C.甲乙兩段文互相印證了一個事件——三顧茅廬,但內容側重點不同,甲文側重表達作者的知遇之恩,乙文重在記敘史實。D.兩文都體現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盡職盡責,公正廉潔的品質。【答案】13.D14.C15.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16.(1)應當鼓舞并率領三軍,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貢獻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曹魏。(2)這個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將軍你應該屈尊親自去拜訪他。17.B【解析】【13題詳解】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拜訪\拜訪;B駐扎\駐扎;C.拜訪\拜訪;D.奔走效力\縱馬奔馳;故選D。【14題詳解】本題考查“以”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以”是“因為”的意思。A.介詞,用;B.連詞,用來;C.連詞,因為;D.介詞,憑借;故選C。【15題詳解】本題考查斷句。句意: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任,想要為天下人伸張大義,然而我才智與謀略短淺,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分析句意可知,“欲信大義于天下”是“孤不度德量力”的具體表現。“而”表語義的轉折,其前應斷開。“遂”是句首連詞,其前應斷開。故斷句為: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16題詳解】本題考查譯句。重點詞語:(1)獎率:激勵率領,獎勵統帥。獎,鼓勵。庶:希望。竭:竭盡。駑鈍:比喻才能平庸,這是諸葛亮自謙的話。駑,劣馬,走不快的馬,指才能低劣。鈍,刀刃不鋒利,指頭腦不靈活,做事遲鈍。攘除:排除,鏟除。奸兇:奸邪兇惡之人,此指曹魏政權。(2)就見:意思是到諸葛亮那里去拜訪。就,接近、趨向。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門)來。致,招致、引來。枉駕:屈尊。枉:委屈。駕:車馬,借車馬指劉備。顧:拜訪。【17題詳解】本題考查內容理解。B.根據乙文首段中的“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可知,徐庶說的話從側面表現了諸葛亮確有經天緯地,可比于管樂的才能。故選B。【點睛】參考譯文:【甲】我本來是一介平民,在南陽務農親耕,只想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謀求在諸侯之中聞名顯達。先帝不因為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因此使我感動奮激,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整天擔憂嘆息,唯恐先帝托付給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損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武器裝備已經充足,應當激勵、率領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竭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漢朝的基業,回到舊日的國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于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乙】諸葛亮親自在田地中耕種,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潁川(河南禹州)的徐庶與諸葛亮關系甚好,說確實是這樣。適逢先帝劉備駐扎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這個人,是人間臥伏著的龍啊,將軍可愿意見他?”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吧。”徐庶說:“這個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將軍你應該屈尊親自去拜訪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于是劉備叫旁邊的人退下,說:“漢室的統治崩潰,奸邪的臣子盜用政令,皇上蒙受風塵遭難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任,想要為天下人伸張大義,然而我才智與謀略短淺,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現在還沒有罷休,您認為該采取怎樣的辦法呢?”七、現代文閱讀(28分)18.閱讀《戒躁求靜》,回答問題。戒躁求靜①《郁離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晉鄭之間有一個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搗碎:他下圍棋,敗了就把棋子咬碎。人們勸告他說:“這不是靶子和棋子的過錯,你為什么不認真想一想,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他聽不進去,最后因脾氣暴躁而死亡。現實生活中因脾氣暴躁、性情浮躁而導致不良后果者很多:因躁而人生受挫者有之;因躁而事業致敗者有之;因躁而斷送性命者有之……由此可見,“躁”有百害而無一利。與之相反,“靜”在生活中卻能使人充滿寬容、豁達,并透出浩然之氣、容人之量。所以,遇事戒躁求靜、泰然處之,不失為修身養性的好方法。②靜是一種心靈的凈化。凈化心靈能平心應物,于人于己以靜觀之,既能寬容別人又能寬容自己;既不唯我至上又能悅納自己。得意時不忘形、不失自我,失意時不沮喪、不自哀。凈化心靈能有恬淡之心情,方能清心寡欲。清心才能心境安寧,性情平和;寡欲方能豁達開朗,不為雜念所煩。有清心寡欲之心方能靜心思遠、平心靜氣,遇事不急不躁,就能體健身旺。③靜是一種和諧的人格。東漢時的劉寬就是一個忍躁不亂行事,于人于事有從容風度的人。a漢桓帝時,他由一小小的內史升為東海太守,后來又升為太尉。他性情柔和,能寬容他人。他的夫人想試試他的忍耐性,有一次正趕著上朝,時間很緊,劉寬衣服已經穿好,夫人讓女仆端著肉湯給他,故意把肉湯打翻,弄臟了劉寬的衣服,女仆趕緊收拾盤子,劉寬表情一點不變,還慢慢地問:“燙傷了你的手沒有?”他的風度源于他高尚的人格。④靜是一種人生境界。b人生是一首歌,靜對生活才能演奏出優美的樂章。人的一生猶如一年四季,不可能春意永駐,一生的經歷也總充滿曲折,成功猶如溫馨的春風,失敗猶如冬天的霜雪。但無論面對的是春風還是霜雪,難能可貴的是那種充滿“靜”的境界。《菜根譚》中有副對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不失為戒躁求靜的典范。⑤生活宛如一條小溪,有青春的碧波,更有曲折的滄桑,尤其在面對滄桑之時,追求一份“靜”的心情會使你寬容、豁達、泰然自若。生活中以“靜”相伴,淡然處之,優美的樂章會更加絢麗多彩。(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選文開篇引入《郁離子》中記載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別指出文中劃線句子所運用的論證方法。(4)請結合選文內容,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如何做到“戒躁求靜”。【答案】(1)遇事戒躁求靜、泰然處之,不失為修身養性的好方法。(2)引出中心論點,作為事實論據論證中心論點,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3)a運用舉例論證,論證“靜是一種和諧的人格”,增強文章的說服力。b比喻論證。生動形象、充分有力地論證了“靜是一種人生境界”這一觀點,進而論證本文中心論點。(4)我們可以首先平心應物、寬容他人、清心寡欲,達到身心健康,然后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保持冷靜和從容,最后淡然處世,泰然自若,享受人生的美好。【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議論文中心論點的提煉。文章提出中心論點的方式:①文章標題點明中心論點;②文章開頭提出中心論點;③文章結尾歸納出中心論點;④文章中間用某個承上啟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論點;⑤文章沒有直接提出中心論點,但整體感知文本,進行歸納總結。根據第①段“由此可見,‘躁’有百害而無一利。與之相反,‘靜’在生活中卻能使人充滿寬容、豁達,并透出浩然之氣、容人之量。所以,遇事戒躁求靜、泰然處之不失為修身養性的好方法”可知,本文的中心論點是:遇事戒躁求靜、泰然處之不失為修身養性的好方法。【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議論文開頭段落的作用。本文第①段通過講述《郁離子》中的一個因暴躁而死的人的故事,強調脾氣暴躁的嚴重后果;結合第①段“現實生活中因脾氣暴躁性情浮躁導致不良后果者很多,因躁而人生受挫者有之;因躁而事業致敗者有之”可知,文章首段還引出了現實生活中因暴躁而受挫失敗的現象;結合“由此可見,‘躁’有百害而無一利。與之相反,‘靜’在生活中卻能使人充滿寬容、豁達,并透出浩然之氣、容人之量。所以,遇事戒躁求靜、泰然處之不失為修身養性的好方法”可知,引出文章中心論點;列舉故事還有利于引起讀者的思考并激發其閱讀興趣。【小問3詳解】本題考查論證方法及作用。結合“漢桓帝時,他由一小小的內史升為東海太守,后來又升為太尉。他性情柔和,能寬容他人。他的夫人想試試他的忍耐性,有一次正趕著上朝,時間很緊,劉寬衣服已經穿好,夫人讓女仆端著肉湯給他,故意把肉湯打翻,弄臟了劉寬的衣服,女仆趕緊收拾盤子,劉寬表情一點不變,還慢慢地問:‘燙傷了你的手沒有?’他的風度源于他高尚的人格”明確運用舉例論證,論證“靜是一種和諧的人格”,增強文章的說服力。結合“人生是一首歌,靜對生活才能演奏出優美的樂章。人的一生猶如一年四季,不可能春意永駐,一生的經歷也總充滿曲折,成功猶如溫馨的春風,失敗猶如冬天的霜雪。但無論面對的是春風還是霜雪,難能可貴的是那種充滿‘靜’的境界”可知,運用引用比喻的論證方法,把“人生”比作“一首歌”,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年四季”,把“成功”比作“溫馨的春風”,把“失敗”比作“冬天的霜雪”,生動形象地論證“靜是一種人生境界”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小問4詳解】本題考查閱讀拓展。根據“靜是一種心靈的凈化,能夠使人平心應物、寬容他人、清心寡欲,達到身心健康的效果。靜也是一種和諧的人格,能夠使人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保持冷靜和從容。同時,靜還是一種人生境界,能夠讓人淡然處世,泰然自若,享受人生的美好”幾個分論點,結合自己實際談做法即可。示例:生活中我們要心平氣和待人接物,以一顆平和的心態對待事物,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保持冷靜從容,讓自己享受安逸平和的生活。19.閱讀下面文章,完成題目。帶外婆出去玩李娟①我們無論去到哪里,都一定會帶上外婆的。要不然怎么辦呢?她快九十歲的人了,要是把她一個人撂在城里或內地的話,那多可憐啊。雖然我們生活也不好,在山里四處奔波的,連個像樣的床也沒法給她老人家支一張,也不能給她弄點好吃的東西。但一家人好歹都能在一起,無論干點什么,都放心。②我媽的理由則是:有老人在嘛,出去玩的時候嘛,就有人看商店了嘛。③可惜這個算盤沒打好,別看外婆年齡大了,人還靈醒得很呢。又剛剛從內地來,看到什么都稀罕極了,玩心比誰都重。一聽說我們要出去玩,就不聲不響一個人悄悄地換了衣服和鞋子,戴上草帽,拄上拐棍,早早地站到路口等我們了。④我們實在不想帶她出門。沒辦法啊。以前在庫委牧場做生意,住的是木頭房子,雖然跟牛圈差不多,但人走空了至少還可以象征性地鎖一下門。到了沙依橫布拉克,住的是帳篷,就幾塊塑料布蓋住了全部的商品,一定得留人看門的。再說外婆畢竟上了年紀,爬坡上坎的也不行了,哪能跟上我們這么利索的年輕人。我們和她一起出去的話,得先猴一樣躥出去一截子,再等她老人家半個小時,然后再躥一截,再充滿耐心地等。在險要處,還要陪著她老人家提心吊膽地一步一步挨過去。總之,出去玩的話,只要帶上外婆,肯定不會玩得盡興。⑤但要把外婆一個人留在家里的話,我們在外面也不會有多自在。一路上又老操心著家里,只想早早回去。除了惦記她一個人在家寂寞,不安全以外,還有——她老人家老是把貨架上好吃的東西自以為不露痕跡地偷出來,發給附近的小孩子。我們出門半個小時后,就開始掐算了:開始少蘋果了……再過一會兒又想:一把糖又沒了……回去的路上:這下好了,泡泡糖盒子也空了……⑥于是,每次回家的情景便是這樣的:小店門口簇擁的孩子們一哄而散,剩一地的果核糖紙。外婆笑瞇瞇地站在最里面,高高興興地、假假地說:“今天生意好得很!特別是吃的東西賣得最快!”⑦這倒也罷了,哄了小孩子總能落下點人情(我們這里的小孩子每次到森林里拾柴火回來,都會往我們家門口的柴火垛上扔一兩根)。她一天到晚自作主張地胡賣東西,就不可原諒了。⑧一次,她把二十塊錢的膠卷兩塊五毛錢就賣出去了。那個撿了大便宜的人,第二天居然還想來撿,被我們罵了一頓。然后我們又回過頭使勁埋怨外婆。誰知她老人家還振振有詞:“那么丁點大的小盒子,哪值得到這么多的錢?你們不要亂賣東西!”——看,她還說我在亂賣。我們板著臉,都不理她了。過了一會兒她好像終于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情,但仍然虛弱地為自己進行最后的開脫:“再怎么說我還是收了他兩塊五,總比一分錢不要白送給他強嘛……”⑨家里有了這么個老太太,真是毫無辦法。⑩另外,她注意到了我們三塊錢就賣出一瓶啤酒,于是從那以后,不管什么酒她老人家一律都三塊錢賣。包括很貴的那種伊犁特。我媽說:“這樣可不行,外婆看商店的時候,我們得留下一個人看外婆。”?當然啦,在外面玩多好啊,我們誰也不愿意做留守的那一個。于是便輪流值日。開始我們兩個還都挺自覺的,到了后來,就開始賴皮了。誰的動作快,誰腿長,誰就占便宜。我這人比較老實,早上吃了飯,總是要刷鍋洗碗什么的,因此總是吃虧,總是眼巴巴地看著她揚長而去,而且還沒有多少怨言。我媽就不一樣了,每次遲一步讓我占了先機的話,就開始使勁慫恿外婆搞破壞了——?“媽,你看,妹仔又要帶你出去玩了,還不快點穿衣服,還不快點跟上!”?一面又得意洋洋地沖我大喊:“娟,你等一等嘛,外婆也想去,你順便把她帶上吧!”?我大驚失色,外婆喜出望外。我裝作沒聽到似的,拔腿就跑,外婆來不及穿好衣服,把大衣和拐棍都挾在腋下,跌跌撞撞就沖出來了。我媽又好心地追上她,給她戴上草帽,推著她往我這邊跑:“妹仔,你慢一點,等一下外婆嘛!”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而我呢,總是跑得很遠了,又忍不住回頭看,看到外婆還在沼澤邊的草地里蹣跚著,急急往我這邊趕。她的身子瘦小佝僂,閃閃乎乎,搖搖晃晃的。她還一點兒也不知情呢,一個勁兒地怪我走得太快了:“妹仔啊,你慢一點啊,你慢一點啊,我攆不上你呀……”?讓人心里忍不住一片動蕩,一片汪洋,柔軟得呀,于是兩只腳再也走不動了。?外婆在這山野里多么孤獨……?每次都這樣,心一軟,就完了。接下來想也想得到這一趟行程會有什么樣的結果。通常是我攙著她慢悠悠地磨蹭到前面山路拐彎的地方時,她就滿意了:“娟哪,走了這么遠了,好了,今天玩夠了。我們回去吧,你媽一個人在家我不放心……”?我就只好跟傻子似的,再慢悠悠把她攙回去。而在家里,我媽早已收拾妥當,準備出發,只等我回來和她交班了。?當然,我也不是好欺負的,我也會用這一招來對付她。可她的結果總是比我好,因為我一個人在家的話,外婆更“不放心”。所以每次出門沒走幾步她就能把外婆撂下。?有一次她去爬左邊那座山,外婆也跟去了。我估計最多半個小時外婆就該被甩下回來了。可是這一去,去了整整兩個小時,而且最后還是外婆一個人回來的。不曉得出了什么事。?我連忙問她走了多遠。?她說:“極遠極遠極遠極遠……”?我問:“山高不高?”?她說:“極高極高極高極高……”?我說:“那你一個人怎么下來的?”?她連忙轉過身,讓我看她的屁股,并且問我磨破了沒有。?我氣壞了,我媽也真是的,怎么能讓外婆一個人走那么遠的路回來?兩個小時呢!?外婆又說:“好高好高的山喲,老子(呃,她老人家向來都這么自稱……)從沒見過那么高的山,老子爬到半路(吹牛,她能爬到一半?)就累得不行了,你媽硬要老子上去,你媽又拉又扯,硬是把老子拖了上去,背了上去……唉呀呀——好高的山哪!駭得老子一身汗……那里頭好多的樹子呀,到處都躺得是,那么粗的(展開手臂比畫了一下)有,那么粗的(把手臂展得直直的又比畫了一下)也有,也沒見有誰把它拖回去當柴燒,估計從來也沒有人進去過(又在吹了),好高啊好高啊……老子這回可是上去過一次了,呃,老子這回曉得了,呃——再也不想了,老子再也不去想它了……”?可是從那以后,她就天天開始想了。她天天坐在帳篷外,仰著脖子遙望對面半山上那片濃重的森林,嘴里還不停地嘟囔著:“……那么粗啊……從沒得人進去過……”?出神得,旁邊的稀飯沸得都頂掉了鍋蓋還不知道。那是她平生第一次進入森林。(選自《阿勒泰的角落》)(1)文章寫了關于外婆的哪些典型事件?請在橫線上補充完整。把貨架上好吃東西發給附近小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聯系上下文,拼讀下列句子,思考并回答括號內的問題。①她老人家老是把貨架上好吃的東西自以為不露痕跡地偷出來,發給附近的小孩子。(試分析外婆的人物形象)②我們和她一起出去的話,得先猴一樣躥出去一截子,再等她老人家半個小時,然后再躥一截,再充滿耐心地等。在險要處,還要陪著她老人家提心吊膽地一步一步挨過去。(從修辭角度進行賞析)(3)“我”對“帶外婆出去玩”心里充滿矛盾,你如何理解“我”的這種心理?結合文章內容和自己的生活體驗,加以闡述。【答案】(1)①.示例:把貴的商品便宜賣出。②.示例:第一次走進森林。(2)①外婆的行為與我們的家庭條件形成反差,突顯了外婆這種樸素的善良與愛心的難能可貴。②運用擬物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外婆外出游玩時行動緩慢、身體虛弱與出行距離短,即使這樣,外婆只要能出去走走就會心滿意足,這些細節都突顯出外婆出行游玩的不易與珍貴。(3)示例:“我”心里的矛盾是外婆年事已高,獨自留她在內地或者家里生活,都會令她感到孤單,而我們陪伴她的時間也不多了,留她一人,自己出去生活或者游玩,會內疚與遺憾。但是外婆身體瘦弱,行動遲緩,我們擔心外婆外出的安危,外婆似乎是我們盡情享受生活的一種拖累。這種矛盾心理是當今老齡化社會許多家庭面臨的普遍問題:如何處理好與家中長輩的生活關系。作者李娟給了我們一種啟示,長輩與晚輩的生活并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隔閡,長輩們生活的豐厚與拓寬,也是他們子女們生活的一種意義所在。【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篩選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①空,依據⑧段“一次,她把二十塊錢的膠卷兩塊五毛錢就賣出去了。那個撿了大便宜的人,第二天居然還想來撿,被我們罵了一頓”和第⑩段“她注意到了我們三塊錢就賣出一瓶啤酒,于是從那以后,不管什么酒她老人家一律都三塊錢賣。包括很貴的那種伊犁特”可以概括為:外婆把貴的商品便宜賣出。②空,依據?—?內容以及?段“那是她平生第一次進入森林”可以概括為:外婆第一次走進森林。【小問2詳解】①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依據“自以為不露痕跡地偷出來”“發給附近的小孩子”可知,這是外婆雖年事已高,但卻把貨架上的好東西“不漏痕跡地偷出來”給附近的孩子們吃,突顯外婆是一個善良、慈祥、疼愛孩子的人;依據①段“雖然我們生活也不好,在山里四處奔波的,連個像樣的床也沒法給她老人家支一張,也不能給她弄點好吃的東西。但一家人好歹都能在一起,無論干點什么,都放心。”可知,這是將外婆的表現與我們的家庭條件形成反差,突顯了外婆這種樸素的善良與愛心的難能可貴。②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的能力。依據“我們和她一起出去的話,得先猴一樣躥出去一截子”可知,這是運用了擬物的修辭手法。依據“再等她老人家半個小時”“再充滿耐心地等。在險要處,還要陪著她老人家提心吊膽地一步一步挨過去”可知,這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外婆外出游玩時行動緩慢、身體虛弱與出行距離短的現狀,從而表現了外婆出行游玩的不易與珍貴,以及外婆只要能出去走走就會心滿意足的心情。【小問3詳解】本題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矛盾的心理:依據①段“她快九十歲的人了,要是把她一個人撂在城里或內地的話,那多可憐啊”可知,這表現了外婆年事已高,獨自留她在內地或者家里生活,都會令她感到孤單;依據⑤段“一路上又老操心著家里,只想早早回去”可知,我們陪伴她的時間也不多了,留她一人,自己出去生活或者游玩,會內疚與遺憾。據此可知,我們很想想帶外婆出去玩。依據④段“我們實在不想帶她出門”和“在險要處,還要陪著她老人家提心吊膽地一步一步挨過去。總之,出去玩的話,只要帶上外婆,肯定不會玩得盡興”可知,外婆身體瘦弱,行動遲緩,我們擔心外婆外出的安危,外婆似乎是我們盡情享受生活的一種拖累。所以,又不想帶外婆出去玩。所以,“我”對“帶外婆出去玩”心里充滿矛盾。生活體驗:依據上述內容可知,文中這種矛盾心理是當今老齡化社會許多家庭面臨的普遍問題,所以,如何處理好與家中長輩的生活關系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生活中,我們面對自己的長輩也有這樣的兩難矛盾,在這種情況時,可以在保障安全地情況下,適當帶老人游玩,既是孝順,滿足老人希望,也能走走,鍛煉一下,對老人身心都有好處。八、作文(10分)20.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中小學生也有了更多的時間拓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勞逸結合的學習氛圍讓很多孩子又找到了童年的樂趣。然而,家長們卻越來越緊張和焦慮,他們普遍認為,玩就是浪費時間,玩就會搞垮成績,玩就會失去升學的競爭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請發表你的觀點,并簡述理由,100字左右。【答案】示例1:我認為玩是浪費時間。首先,我們都是未成年人,缺乏自制力,很容易玩上癮,從而浪費了時間。其次,我們不容易把握好玩的“度”,稍不注意就會“玩火自焚”,很多玩手機游戲的學生漸漸荒廢了學業。最后,中學生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我們要珍惜時間,孔子曾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所以,玩是浪費,在中考即將到來的當下,我們應該分秒必爭用于學習。示例2:我認為玩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對學習壓力的調整。“一張一弛,文武之道”,這是古代先賢們的智慧結晶,經歷了數千年的實踐檢驗,我們應該繼承與發揚。學習是需要調節的,現在學生壓力那么大,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息和放松,一味地學習,很多孩子可能會患上自閉癥。相反,牛頓在蘋果樹下玩,萬有引力定律由此產生;達爾文癡迷于玩昆蟲,最后成了有名的生物學家。所以,玩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合理分配時間。【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