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六章省際區域6.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第1課時黃土鋪就的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課件晉教版_第1頁
2024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六章省際區域6.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第1課時黃土鋪就的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課件晉教版_第2頁
2024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六章省際區域6.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第1課時黃土鋪就的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課件晉教版_第3頁
2024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六章省際區域6.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第1課時黃土鋪就的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課件晉教版_第4頁
2024八年級地理下冊第六章省際區域6.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第1課時黃土鋪就的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課件晉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省際區域6.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第1課時黃土鋪就的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1.范圍:黃土高原大致北起

長城

?,南達

秦嶺

?,東至

太行山

?,西抵

烏鞘嶺

?。包括

山西省

?、

陜西省

?的大部分,

甘肅省

?、

寧夏回族自治區

?等省的一部分。2.特征: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布

最廣

?、

最厚

?,黃土地形類型最多、規模最宏大的地區。長城秦嶺太行山烏鞘嶺山西省陜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最廣最厚4.人口和農業:

渭河平原

?、

汾河谷地和黃河谷地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盛產小麥、棉花等,是黃土高原上著名的“米糧川”,也是人口、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區。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和黃河谷地3.地表形態:連綿起伏、

溝谷密布(或千溝萬壑)

?。特有的地表形態:黃土塬、黃土墚、黃土峁。溝谷密布(或千溝萬壑)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護的土地表層,因受

流水

?沖刷而造成

水分和土壤

?流失的現象。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①黃土土質疏松;②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③植被稀疏。人為原因:人們毀林開荒,修路、開礦等破壞地表植被。流水水分和土壤5.問題:水土流失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黃土特征黃土土質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氣候條件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特點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地形條件地形破碎,溝谷密度大人為原因人類活動人多地少,開發歷史悠久,長期的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人們毀林、毀草破壞地表植被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帶來的危害(1)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劇,致使黃土高原溝壑發展速度十分驚人,農田減少,土壤肥力下降,糧食減產。(2)黃土高原大量的水土流失,每年有4億噸的泥沙被沖刷淤積在河道上,使下游形成“地上河”,易造成洪澇災害的發生。(3)生態環境惡化。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與黃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對比“風成說”認為黃土高原的黃土是由風從中亞、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部內陸等干旱地區吹來的。黃土土質疏松,極易遭受流水的侵蝕。天長日久,流水侵蝕使得黃土高原地表破碎,形成了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特征。

[區域認知]“在漫長的二三百萬年間,這片廣袤的土地已經被水流剝蝕得溝壑縱橫、支離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張粗糙的臉?!眻D6-2-1為我國某區域略圖和該區域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讀圖完成1~2題。圖6-2-11.材料中描述的某地形區是(

B

)A.四川盆地B.黃土高原C.華北平原D.內蒙古高原點撥:材料中描述的某地形區溝壑縱橫、支離破碎,是黃土高原,故B正確;四川盆地和華北平原地形平坦,內蒙古高原地形也平坦,不是溝壑縱橫,故A、C、D錯誤。B圖6-2-1123456789101112131415162.造成材料中描述“這片廣袤的土地已經被水流剝蝕得溝壑縱橫、支離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是(

D

)①土質疏松

②夏季多暴雨③凌汛

④植被稀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D圖6-2-1123456789101112131415163.[立德樹人·傳統文化]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圖6-2-2中展示的是某區域當地的民居,這種傳統民居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是(

A

)A圖6-2-2①冬冷夏熱,民居隔熱保溫②森林資源缺乏,就地取材③降水豐富,屋頂坡度大④窗戶大,通風透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4.[2023·太原期中]關于黃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廣泛支持的說法是(

C

)A.水成說B.地震C.風成說D.火山灰堆積5.下列屬于黃土高原上著名的“米糧川”的是(

C

)A.雅魯藏布江谷地B.東北平原C.渭河平原D.呂梁山脈CC123456789101112131415166.[2023·重慶期中]下列屬于黃土高原地貌景觀的是(

B

)①黃土塬②黃土墚③窯洞④黃土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B12345678910111213141516

[2023·徐州月考]《地理·中國》報道,著名的“橋上橋”(上下兩層)位于黃河中游的支流上,下橋建于公元1667年,上橋建于公元1832年,20世紀70年代,當地居民在河中挖沙將下橋挖出,使“橋上橋”雄姿展現于世。圖6-2-3示意黃河“橋上橋”。根據材料,完成7~8題。圖6-2-3123456789101112131415167.“橋上橋”最可能位于(

B

)A.華北平原B.黃土高原C.四川盆地D.河套平原8.“橋上橋”的下橋被泥沙掩埋的主

要自然原因是(

C

)A.地殼變動B.過度開墾C.水土流失D.圍河造田BC圖6-2-3123456789101112131415169.如圖6-2-4所示,形成此景觀的原因是(

A

)圖6-2-4AA.流水侵蝕形成的B.流水沉積形成的C.風力侵蝕形成的D.風力沉積形成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6【創新題】讀水土流失過程中各要素的相互關系圖(圖6-2-5),回答10~11題。圖6-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0.圖中序號表示的內容,正確的是(

D

)A.①地表起伏大,②地表侵蝕,

③植被條件差B.①植被條件差,②地表起伏大,③地表侵蝕C.①地表起伏大,②植被條件差,③地表侵蝕D.①地表侵蝕,

②地表起伏大,③植被條件差D圖6-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1.水土流失會加劇河流中下游的洪澇災害,因為水土流失會導致(

B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質地變差D.植被條件變差B圖6-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點撥:疏松土壤被流水搬運,匯集到河流,導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在地勢和緩的中下游地區,泥沙逐漸沉積下來,淤塞河道、抬高湖盆,使河流、湖泊泄洪和蓄洪能力降低,加劇洪澇災害。12345678910111213141516

[2023·晉中中考]中國傳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特定的地理環境,不同地域形成的藝術和體育文化要素呈現出不同特色。據此完成12~13題。12.安塞腰鼓以粗獷豪放、剛健雄渾著稱,興起于(

D

)A.青藏高原B.內蒙古高原C.云貴高原D.黃土高原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3.以賽馬為傳統體育項目的地區,其農業生產部門主要是(

C

)A.種植業B.林業C.畜牧業D.漁業C12345678910111213141516

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黃土高原總面積64萬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積大約23萬平方千米。據此完成14~15題。14.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為原因有(

C

)①黃土土質疏松,許多物質易溶于水②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C④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5.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帶來的危害有(

C

)①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②使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③泥沙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的整治造成巨大困難④加劇地震災害的發生C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6.【跨學科綜合題】學校開展“水土流失與植被的關系探究”研究性學習,讀圖6-2-6黃土高原所在地區示意圖和水土流失與植被關系實驗圖及材料,完成活動報告。

圖6-2-612345678910111213141516材料:歷史上,黃土高原曾經植被繁茂,溝壑稀少。后來,植被逐漸遭到破壞,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形成了如今千溝萬壑的景觀。(1)【觀察發現】如圖兩個水樣中,渾濁的是

B

?,反映

水中泥沙含量

?。B大圖6-2-612345678910111213141516(2)【實驗探究】觀察如圖得出結論: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

?;乙地表植被

稀疏

?,水土流失多。觀察比較:左圖中水樣A與右圖

?(填“甲”或“乙”)實驗現象相似。少稀疏甲圖6-2-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