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導學案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導學案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導學案 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PAGE1第19課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課程標準】通過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變化,認識其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學習目標】1.認識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時空觀念】2.結合史料歸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在干預經濟和社會生活方面的主要舉措及變化。【史料實證】3.通過學習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高科技產業、建立“福利國家”等措施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生產力發展是生產關系適時調整的根本原因。【唯物史觀】【歷史解釋】4.認識科學技術新發展的主要內容,理解其產生的背景及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發生的新變化。【家國情懷】【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有哪些?認識其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2.難點:如何理解資本主義的新發展和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自主學習】1.總結資本主義國家對國家宏觀調控的原因?2.列舉西方各國調整經濟的具體措施以及結果?70年代后出現了什么問題?如何解決?列舉二戰后成立的國際組織有哪些?這些組織起到什么作用?4.歸納二戰以來科技技術新發展的背景?內容和影響?5.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結構出現了什么樣的變化?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變化的實質是什么?6.什么是福利國家?7.如何評價“福利國家”?8.針對福利國家存在的問題,各國又是如何進行政策調整的?9.完成表格梳理社會運動的具體表現主要代表原因斗爭目標結果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仍廣泛存在爭取黑人的平等權利①對婦女的歧視長期存在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越來越多的婦女參加工作美國發動侵略越南戰爭反對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1973年,巴黎停戰協定簽署,美國停止侵越戰爭。10.對資本主義新變化的認識?【課堂探究】二戰后,資本主義獲得了快速發展,但是社會的不平等不斷加大。結合所學,談談你對戰后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看法。【達標檢測】1.李光耀在《經濟騰飛路——李光耀回憶錄》中寫道:“沒有所謂的亞洲模式,但是東亞儒家社會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會,有著根本的差異。儒家社會相信個人脫離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個社會,而政府不可能也不應該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亞洲模式的發展與歐洲模式不相容 B.儒家社會強調個人不能離開家庭、社會C.政府應該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合管理 D.用自由主義思想來研究亞洲模式行不通2.20世紀90年代,西方國家興起“第三條道路”,主張政府可以既吸納市場經濟中自由主義的作用,又兼顧以國家為媒介的實現社會平等和社會正義的力量,強調“摒棄階級政治”“尋求跨階級的支持”。該道路的出現說明()A.冷戰對歐美國家帶來極大影響 B.意識形態對西方國家影響減弱C.資本主義存在著自我調節機制 D.西方國家社會結構出現新變化3.學者研究指出:西方國家福利制度以二戰作為分水嶺,戰前以社會保障為主的福利經濟制度只是各國為了緩和勞資關系而采取的應急措施;二戰后,則變成了各國政府穩定經濟和社會的一種戰略性的長遠措施?這種變化有利于A.杜絕經濟危機頻繁發生 B.工人階級積極參與政權C.保持社會經濟穩定提升 D.從根本上消除兩極分化4.二戰后,美英法等國紛紛完善福利制度,建立“福利國家”,70年代減少福利成為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改革”內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國在不同程度上減少公共開支,縮小“福利國家”的規模。這樣調整主要是由于A.同蘇聯關系的緩和 B.與社會主義國家競爭加劇C.陷入爭霸戰爭泥潭 D.國家綜合競爭力的下降5.下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聯邦德國就業人口分布的變化圖(圖中柱狀為人口比例)。據此可知美德兩國()A.農業人口減少 B.經濟結構轉型C.工業發展迅猛 D.國際調控失敗6.自1981年起,中國多次獲得某國際組織的貸款,用于改良農田、建立商品糧基地和發展教育事業等。該“國際組織”的標志是A.B.C.D.7.二戰后,歐洲人認為政府不能僅僅充當私人經濟的“守夜人”,而應當成為社會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調節者。當歐洲國家(西歐)重建家園的時候,美國國會批準了“馬歇爾計劃”,但要求以政府項目的形式簽約和履行。導致西方國家這樣做的主要因素是A.美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已居世界首位B.西方國家經濟體制發生根本改變C.經濟危機的教訓和“二戰”的后果D.“二戰”后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8.“這種模式較好地處理了‘效率’和‘公平’兩大難題,推動了聯邦德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福利制度的順利實施。”這一“模式”A.倡導進行大規模國有化改革B.使西德成為二戰后世界第二經濟大國C.推行穩定的財政和貨幣政策D.體現政府始終掌握經濟政策的決策權9.二戰后,德國社會保障由戰前的8種開支項目逐漸增加到1973年的18種,給付金額由1950年的99億馬克猛增到1973年的2526億馬克。這一變化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德國()A.威廉一世皇帝對社會保障的重視 B.羅斯福新政的影響C.戰后經濟的全面恢復和快速發展 D.社會矛盾不斷激化10.有人對“福利國家”有一些不同的認識。米爾頓·弗里德曼認為:“實行這種制度,就會有太多的人終生依賴他人生活。”保羅·薩繆爾遜認為:“福利國家實現充分就業,創辦了各種福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