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延安市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延安市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延安市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延安市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聯考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延安市重點中學2024屆中考聯考歷史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唐朝是一個繁榮、開放的歷史時期,下列事件不屬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A. B.C. D.2.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兩者的共同點是()A.以階級斗爭為綱 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C.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 D.形成了鮮明特色的指導理論3.《左傳》記載: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該材料主要反映分封制的相關信息是A.分封制諸侯的義務B.實行分封制的原因C.分封制依據的主要標準D.分封制帶來的結果4.杰出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下列歷史人物與其事跡及作用搭配正確的是A.隋文帝﹣﹣開鑿大運河,溝通南北B.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寫成《大唐西域記》D.趙匡胤﹣﹣統一全國,重文輕武5.《經典詠流傳》是央視打造的一檔大型文化音樂節日。節目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傳統詩詞經典與現代流行相融合,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遣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下列詩句中能夠反映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B.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C.憶惜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D.九天閭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6.15世紀西方學者、藝術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眾流行寫自傳,這一時期自傳的數量比500至1400年之間近千年寫就的自傳總和還要多。這主要是因為()A.印刷術的大進步 B.人文主義的價值觀興起C.地理大發現的影響 D.基督教思想的宣傳教育7.如表是“1928~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及鋼產量在歐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其地位前后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歐洲世界歐洲工業總產值53221鋼產量55432A.農業集體化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C.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實施D.戈爾巴喬夫改革8.“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強制性遷徙,不可否認,也是最殘酷的一次遷徙。在過去的一個長達400年期間,大批非洲人被迫遠離家鄉,分散在世界各地,這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與這次“遷徙”有直接關聯的重大事件是A.新航路開辟B.黑奴貿易C.工業革命D.美國內戰9.為了弘揚長征精神,某校學生編排課本劇《紅軍不怕遠征難》。下列可入選的臺詞或劇情是甲:長征,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乙:紅軍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過草地,揮師北上丙:葉挺獨立團攻克汀泗橋、賀勝橋,直逼武昌城丁:長征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10.如圖的歷史情景出現在A.重慶談判期問 B.西安事變期間 C.北平談判期間 D.北伐戰爭期間11.美國《時代周刊》有世界史庫之稱。下面兩幅圖中,美國對中國態度發生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蘇關系惡化B.中日關系正常化的影響C.美國的經濟政治力量下降D.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12.中國宋代在知識的普及、商業的活躍和都市的發達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稱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選項不支持這一觀點的是()A.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B.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C.城市中出現固定娛樂場所“瓦舍D.發明火藥并廣泛應用于軍事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在中外歷史上,涌現了諸多杰出的人物,他們站在時代的前列,極大地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讀圖并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問題。寫出圖一的人物在近代領導中國掀起一場救亡圖存的變法運動的名稱及影響。圖二的孫中山被稱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你認為他最主要的歷史功績是什么?圖三的改革家實施了新政,這次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新”體現在何處?圖四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他在哪次會議上提出改革的?為實現祖國統一,鄧小平有提出了哪一偉大構想?這一構想最早是針對什么問題提出來的?14.北美獨立戰爭爆發的標志是什么?《獨立宣言》通過的歷史意義是什么?美國獨立后制定的憲法名稱是什么?15.中國古代文學成就輝煌,但各個時期又有不同的特點。請回答下列問題。唐朝文學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學形式________________。宋朝文學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學形式________________。元朝文學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學形式__________________。明清文學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學形式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據題干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唐朝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外交流頻繁,對外交流的史實有:鑒真東渡日本宣揚佛法;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經;日本多次派遣唐使來唐。文成公主入藏是屬于唐朝的民族關系,是唐朝與吐蕃之間的友好往來。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點睛】解題的關鍵是“中外文化交流”即與他國之間的交往,文成公主入藏是屬于唐朝的民族交往,不屬于中外交往。2、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于是,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界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從此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唯一正確的革命道路。改革開放后,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中國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所以兩者的共同點是形成了鮮明特色的指導理論,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是兩者的共同點,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3、C【解析】

根據題干材料“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可以看出西周的分封制強調血緣關系,反映分封制依據的主要標準是血緣關系。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4、B【解析】

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玄宗時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朝文化,B符合題意;開鑿大運河的是隋煬帝,不是隋文帝;玄奘西游天竺,寫成《大唐西域記》是事跡,不是作用;趙匡胤沒有統一全國。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5、D【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九天閭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體現了唐朝對外交往。A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反映的是唐朝民族關系;C憶惜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反映的是開元盛世;B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與鄭成功有關,與唐朝無關。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6、B【解析】

依據題干“15世紀西方學者、藝術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眾流行寫自傳,這一時期自傳的數量比500至1400年之間近千年寫就的自傳總和還要多”,可見歐洲人流行寫自傳體現了人對自我價值和個人人生經歷的重視,印刷術傳入歐洲能夠推動西方文化的發展,但不能推動西方人流行寫自傳,故A不符合題意。結合所學知識,15世紀是文藝復興在歐洲深入開展的時期,伴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人文主義價值觀興起,人們開始關注“人”本身,關注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15世紀西方學者、藝術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眾流行寫自傳的史實反映的就是這一現象,故B符合題意。15世紀是地理大發現的時代,能夠推動人們追求財富、傳播宗教等思想觀念的變化,但不能推動人們寫自傳的改變,故C不符合題意。基督教會宣揚禁欲主義,鼓吹以神為中心,與題干不符,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7、C【解析】

題干給出的表是“1928~1937年蘇聯工業總產值及鋼產量在歐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其地位前后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實施。1924年列寧逝世后,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而努力奮斗。1928~1937年,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這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蘇聯工業總產值躍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大加強。因此C符合題意;ABD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點睛】本題需要靈活運用蘇聯前兩個五年計劃完成的意義。8、B【解析】

依據題干“在過去的一個長達400年期間,大批非洲人被迫遠離家鄉,分散在世界各地,這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歐洲奴隸販子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種植園產品以及金銀和工業原料返航,稱為“三角貿易”,也叫黑奴貿易,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的內容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9、C【解析】

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間,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由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會合后組成)、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陜甘蘇區的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經歷了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最后到達陜北,取得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乙、丁符合題意,而甲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丙發生在北伐戰爭中,故選C。10、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圖片信息反映的是1945年毛澤東赴重慶與蔣介石參加重慶談判,選項A符合題意,BCD項與題意不符,故選A。11、D【解析】

依據圖片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拒絕承認新中國,認為中華民國政府才代表中國;新中國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損害了美國的利益,故圖片一對中國貶低、妖魔化;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中國國際地位提高;而20世紀70年代,美蘇爭霸達到高潮。因美國深陷越南戰爭中,尼克松任總統后,為了保住美國的霸權地位,在對外戰略上實行了重大調整,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收縮,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關系開始正常化,所以美國對中國態度發生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故D符合題意;題干沒有體現中蘇關系惡化,故A不合題意;1972年中日關系正常化是在尼克松訪華之后,故B不合題意;美國的經濟政治力量下降不是美國對中國態度發生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故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美國對中國態度發生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解題的關鍵,1971年中國重返聯合國,中國國際地位提高是美國對中國態度發生變化的最主要原因。12、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中國人已經發明了火藥;宋代,火藥開始用于軍事領域,D項表述錯誤,不屬于宋代的科技成就,不支持“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的觀點,符合題意;ABC三項屬于宋代的成就,支持“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的觀點,不符合題意。故選D。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2)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3)工業復興法。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4)十一屆三中全會;“一國兩制”,。【解析】

(1)第一小問依據圖一的梁啟超結合所學可知是戊戌變法;第二小問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的影響是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2)依據圖二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的功績是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3)第一小問依據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工業復興法;第二小問依據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是國家干預經濟。(4)第一小問依據所學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第二小問依據所學可知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第三小問依據所學可知“一國兩制”首先是針對問題提出的。14、來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美國誕生;美國1787年憲法。【解析】

據所學知,1775年,來克星頓的槍聲打響了北美獨立戰爭第一槍,標志著美國獨立戰爭的開始。1776年7月4日,美國頒布了《獨立宣言》,宣告了北美13塊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國的誕生。美國獨立后于1787年頒布了1787年憲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15、(1)唐詩(2)宋詞(3)元曲(4)小說。【解析】

(1)題文信息:唐代是中國詩歌創作的鼎盛時期,中國偉大的詩人有半數以上都出生在唐代。它展現了詩壇波瀾壯闊的宏偉景觀,呈現了種種不同的獨特風采,是詩盛質美的黃金時代。根據要求即可回答:唐朝文學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學形式是唐詩。(2)題文信息:宋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宋代盛行的一種漢族文學體裁,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始于漢,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宋詞是中國古代漢族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根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